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涼山州自治條例

涼山州自治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9-29 11:47:24

⑴ 涼山彝族自治州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創造和維護整潔、優美、文明的生活、工作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美麗幸福文明和諧新涼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四川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涼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簡稱自治州)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自治州行政區域內的城市建成區、建制鎮建成區和其他實行城市化管理的區域。

城市建成區、建制鎮建成區以外實行城市化管理區域的具體范圍由縣(市)人民政府劃定並公布。

鄉人民政府所在地建成區可以參照執行。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是指政府領導、部門協作,對城市化管理區域的容貌秩序、環境衛生、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和綠化生態等進行規范和治理的活動。第四條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工作堅持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專業服務、公眾參與、社會監督的原則,實行屬地管理。第五條自治州、縣(市)人民政府統一領導本行政區域內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工作。

自治州、縣(市)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或者其他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監督工作。

自然資源、財政、生態環境、衛生健康、公安、水利、市場監督管理、交通運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教育、文化和旅遊、民政、農業農村、商務等主管部門及電力、通信等單位按照法定職責和任務分工,協同做好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相關工作。

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負責轄區內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工作,指導和督促居(村)民委員會、相關單位開展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工作。

居(村)民委員會協助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開展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工作,及時發現、報告轄區內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並配合有關部門進行處理。第六條自治州、縣(市)人民政府及其住房城鄉建設或者其他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主管部門和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法治宣傳教育。

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居(村)民委員會以及旅遊景點、公共交通、公共場所的經營管理單位,應當加強宣傳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知識,引導公民自覺遵守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營造維護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的良好氛圍。

學校應當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知識教育,普及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文明意識、責任意識。

自治州內的廣播、電視、報刊、網路和戶外廣告應當有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方面的公益性宣傳內容。第七條自治州、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將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國土空間規劃,將保障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事業所需的經費列入本級預算,加大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設施建設投入,提高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公共服務能力,使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事業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第八條鼓勵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的科學技術研究,推廣、運用先進技術,提高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水平。

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將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納入智慧城市建設,促進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的網格化、標准化、精細化和數字化。第九條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工作人員應當規范作業,遵守職業道德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自覺維護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尊重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工作人員及其勞動,不得妨礙、阻撓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工作人員作業,對破壞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的行為有權制止和舉報。

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舉報、投訴、處理和反饋制度。第十條自治州、縣(市)人民政府對在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給予表彰或者獎勵。第二章責任區和責任人制度第十一條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工作實行責任區和責任人制度。

縣(市)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或者其他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責任區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的監督檢查。第十二條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工作的責任區和責任人按照下列規定確定:

(一)城市道路、地下通道、人行天橋等公共區域和公共廁所、垃圾轉運站等環境衛生公共設施,責任人為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主管部門或者專業作業單位;

(二)委託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進行管理的住宅小區、寫字樓等建築區劃,責任人為物業管理單位或者其他管理人,未實行物業管理的居住區,責任人為業主或者業主委員會;

(三)機關、團體、部隊、企事業等單位內部及規劃紅線范圍內的區域,責任人為產權單位或者責任單位;

(四)風景名勝區、旅遊景點、機場、車站、加油(氣)站、充電點(樁)、港口、碼頭、鐵路、公路(含高速公路)、車輛(人行)隧道、城市軌道交通設施及其管理范圍,責任人為經營單位或者管理單位;

(五)公園、廣場、公共綠地、文化、體育、娛樂、休閑、餐飲、住宿、游覽、貿易場所及各類停車場等公共場所,責任人為經營單位或者管理單位;

(六)河道、湖泊、濕地及沿岸管理范圍,責任人為管理單位;

(七)各類工程施工場所和室外作業場所,責任人為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待建建設用地,責任人為業主;

(八)電力、通訊、有線電視、交通信號燈、郵政、供排水、供氣、供暖等公共設施和空中架設的管線,責任人為設置單位;

(九)城市照明燈光、廣告燈光、景觀燈光等設施,責任人為管理單位或者設置單位;

(十)城市街道兩側和城市其他公共空間周邊的門店、攤點周圍,責任人為經營者或者業主。

除前款規定區域外,其他建(構)築物或者設施、場所(含建築退讓紅線內區域)的所有權人或者使用人為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責任區的責任人。

依照本條第一款和第二款規定仍無法確定責任人的,由所在地的街道辦事處或者鎮人民政府報所屬縣(市)人民政府確定。

⑵ 涼山彝族自治州自治條例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結合涼山彝族自治州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在四川省管轄區域內涼山地區彝族人民實行區域自治的地方,境內還居住有漢族、藏族、蒙古族、回族、苗族、傈僳族、納西族、布依族、傣族、白族、壯族等民族。
自治州的轄區為:西昌市、德昌縣、會理縣、會東縣、寧南縣、普格縣、布拖縣、昭覺縣、金陽縣、雷波縣、美姑縣、甘洛縣、越西縣、喜德縣、冕寧縣、鹽源縣和木里藏族自治縣。
自治州的首府設在西昌。
自治州的區域界線如需變動,應按照有關法律規定的程序辦理。第三條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是國家的一級地方政權機關。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依照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規定的許可權,行使下設區的市一級的地方國家機關的職權,同時行使自治權。第四條 自治州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按照國家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地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把自治州建設成為經濟繁榮、文化發達、民族團結、人民富裕的民族自治地方。第五條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維護國家的統一,保證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在本州的遵守和執行,積極完成上級國家機關交給的各項任務。第六條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根據本州的實際情況,在不違背憲法和法律的原則下,採取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加速本州的經濟、文化建設事業的發展。
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適合本州實際情況的,在報經該上級國家機關批准後,變通執行或者停止執行。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發揮本州地處川滇交通樞紐,自然資源豐富,有瀘山、螺髻山等歷史文物和風景名勝古跡的優勢,大力開發自然資源和旅遊資源,發展社會生產力,逐步提高各族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第七條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樹立和發揚社會主義的道德風尚;對各族人民進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提高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第八條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保障各民族公民都享有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並且教育他們履行公民應盡的義務。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依法保障婦女享有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婚姻自由等各項權利。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保護華僑、歸僑和僑眷在本州內的合法權益。第九條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保障各民族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第十條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製造民族分裂的行為。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保障州內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第十一條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尊重和保障木里藏族自治縣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行使自治權。木里藏族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本地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四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執行。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幫助木里藏族自治縣發展經濟和文化教育事業,並幫助他們解決建設中的實際問題。第十二條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加強縣、市和鄉、民族鄉、鎮的政權建設,加強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及其所屬的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等組織的建設。第二章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第十三條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是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和自治州人民政府。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第十四條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是自治州的地方國家權力機關。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由縣、自治縣、市的人民代表大會依照有關的法律規定選舉產生。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持。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中,除彝族的代表外,居住在州內的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都應當有適當名額的代表。彝族和其他民族代表的名額和比例,按四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有關規定確定。

⑶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委員會組織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涼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簡稱自治州)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委員會組織條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二章第五節的規定和自治州的具體情況制定。第二條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是自治州的自治機關,是地方國家機關。
自治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第三條社會主義是我國各民族人民獲得徹底解放和繁榮幸福的唯一道路。自治州各民族人民必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決走社會主義道路,高舉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人民公社、大躍進三面紅旗,為建設社會主義祖國而奮斗。第四條自治州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委員會,一律實行民主集中制。
自治州各級國家行政機關必須執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決議。各級國家機關必須依靠人民群眾,經常保持同群眾的密切聯系,傾聽群眾的意見,接受群眾的監督。第五條自治州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委員會必須加強人民民主專政,保衛社會主義制度。堅決鎮壓一切反革命活動,依法懲辦一切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第六條自治州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委員會保證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貫徹執行。
自治州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委員會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權利,加強對各民族人民的階級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加強各民族間的團結合作和民族內部人民的團結,反對大民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
自治州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委員會中,各有關民族都應當有適當名額的代表和人員。第七條自治州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委員會保障各民族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
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依法受到保護。第八條自治州的行政區域分為縣,縣分為鄉、民族鄉、鎮。
自治州設立下列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委員會:
(一)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
(二)縣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
(三)鄉、民族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人民公社社員代表大會和管理委員會)。第二章自治州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第九條自治州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是地方國家權力機關。第十條自治州、縣的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由下一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鄉、民族鄉、鎮的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由選民直接選舉。
自治州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代表產生辦法依照選舉法規定辦理。第十一條自治州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兩年。第十二條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在自治州內行使下列職權:
(一)保證法律、法令和上級人民代表大會決議的遵守和執行;
(二)根據憲法規定的許可權,依照自治州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州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請四川省人民委員會轉報國務院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
(三)在職權范圍內通過和發布決議;
(四)根據國家計劃,規劃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公共事業、優撫工作和救濟工作;
(五)依照法律規定的自治州的財政許可權,審查和批准預算和決算;
(六)依照國家的軍事制度,決定組織自治州的公安部隊;
(七)選舉自治州人民委員會的組成人員;
(八)選舉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院長;
(九)選舉上一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十)聽取和審查自治州人民委員會和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的工作報告;
(十一)改變或者撤銷自治州人民委員會的不適當的決議和命令;
(十二)改變或者撤銷下一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不適當的決議和下一級人民委員會的不適當的決議和命令;
(十三)保護公共財產,維護公共秩序,保障公民權利;
(十四)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權利,保證民族政策的貫徹執行,加強各民族間和民族內部人民的團結;
(十五)保障各民族婦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第十三條縣人民代表大會在本行政區域內行使下列職權:
(一)保證法律、法令和上級人民代表大會決議的遵守和執行;
(二)在職權范圍內通過和發布決議;
(三)規劃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公共事業、優撫工作和救濟工作;
(四)審查和批准預算和決算;
(五)選舉本級人民委員會的組成人員;
(六)選舉本級人民法院院長;
(七)選舉上一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八)聽取和審查本級人民委員會和人民法院的工作報告;
(九)改變或者撤銷本級人民委員會的不適當的決議和命令;
(十)改變或者撤銷下一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不適當的決議和下一級人民委員會的不適當的決議和命令;
(十一)保護公共財產,維護公共秩序,保障公民權利;
(十二)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權利,保證民族政策的貫徹執行,加強各民族間和民族內部人民的團結;
(十三)保障各民族婦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

⑷ 涼山彝族自治州自治條例(2007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結合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的特點,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涼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簡稱自治州)是在四川省管轄區域內涼山地區彝族人民實行區域自治的地方,境內還居住有漢族、藏族、蒙古族、回族、苗族、傈僳族、納西族、布依族、傣族、白族、壯族等民族。

自治州的轄區為:西昌市、德昌縣、會理縣、會東縣、寧南縣、普格縣、布拖縣、昭覺縣、金陽縣、雷波縣、美姑縣、甘洛縣、越西縣、喜德縣、冕寧縣、鹽源縣和木里藏族自治縣。

自治州的州府設在西昌。

自治州的區域界線如需變動,應當按照有關法律規定的程序辦理。第三條自治州的自治機關(以下簡稱自治機關)是國家的一級地方政權機關。

自治機關依照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規定的許可權,行使下設區、縣的市的地方國家機關的職權,同時行使自治權。第四條自治州各民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把自治州建設成為經濟發達、文化繁榮、民族團結、社會和諧、人民富裕的民族自治地方。第五條自治機關維護國家的統一,保證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在自治州行政區域內的遵守和執行。

自治機關堅持實施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推進依法治州,建設法治涼山,保障各民族公民平等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教育公民履行應盡的義務。

自治機關堅持把國家的整體利益放在首位,積極完成上級國家機關交給的各項任務。第六條自治機關維護自治州內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斷滿足各民族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保障各民族人民的經濟、政治、文化權益。

自治機關根據自治州的實際情況,在不違背憲法和法律的原則下,採取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加快自治州的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的發展。

自治機關在執行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時,對不適合自治州實際情況的具體規定,可以依法制定變通規定。

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適合自治州實際情況的,自治機關可以報經該上級國家機關批准後,變通執行或者停止執行。第七條自治機關對自治州內各民族公民進行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和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基本內容的公民道德教育,大力加強科學文化、法制紀律教育,繼承和發揚各民族的優良傳統,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提高各民族公民的整體素質。第八條自治機關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製造民族分裂的行為。

自治機關保障自治州內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第九條自治機關依法管理宗教事務,保障各民族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自治機關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維護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妨礙國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的活動。

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第十條自治機關尊重和保障木里藏族自治縣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行使自治權。木里藏族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本地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四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

自治機關幫助木里藏族自治縣發展經濟、教育、科學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社會保障等事業,並幫助解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實際問題。第二章自治州的自治機關第十一條自治機關是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和自治州人民政府。

自治機關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

⑸ 涼山彝族自治州移風易俗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和弘揚時代新風,推進移風易俗工作法治化、常態化、規范化,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涼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簡稱自治州)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自治州行政區域內的移風易俗工作及其相關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移風易俗,是指根據憲法及有關法律法規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國家有關政策,摒除不良習俗,維護公序良俗,引領社會風尚,推動新時代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的活動。第三條移風易俗工作應當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倡導與規范、教育與治理、激勵與處罰相結合,依法依規、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系統推進的原則。

移風易俗工作應當區分新風良俗與陳規陋習,處理好推動移風易俗與尊重傳統禮俗的關系,保護優秀傳統文化。

移風易俗工作應當堅持黨的領導,構建政府組織實施、部門分工落實、社會廣泛協同、公眾積極參與的工作機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文明格局。第四條自治州、縣(市)人民政府統籌推進本行政區域內移風易俗工作,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研究、擬定相關政策,協調、解決重大問題。

自治州、縣(市)精神文明建設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移風易俗的指導、協調、推動、監督、評估等工作。

縣(市)人民政府、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加強移風易俗活動保障、監督、考核、評比、激勵等工作制度與機制建設。第五條自治州、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將移風易俗工作及其保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明確工作總體目標、任務和要求,制定和實施相關政策措施,推進移風易俗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與精神文明建設規劃相銜接,促進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

自治州和縣(市)監察委員會、發展改革、教育體育、民族宗教、公安、民政、司法行政、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住房城鄉建設、水利、農業農村、文化廣電和旅遊、衛生健康、市場監管、鄉村振興、林業和草原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加強協作配合,組織實施好移風易俗相關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上級人民政府要求,做好本行政區域內移風易俗工作的組織實施、統籌協調、督導檢查、評估通報和宣傳教育等工作。第六條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組織應當積極做好本部門、本單位、本團體、本行業的移風易俗工作。

國家公職人員、村組和社區幹部等應當在移風易俗中發揮表率作用。

公民應當摒棄不良習俗,遵守村規民約(居民公約)以及其他行為規范,遵循公序良俗,主動移風易俗。第二章行為規范第七條公民應當遵守婚姻有關法律法規,嚴格執行婚姻制度。遵守下列行為規范:

(一)依法辦理婚姻登記,抵制無效婚姻;倡導在結婚登記前進行婚前健康檢查;

(二)禁止利用宗教、家族勢力或者其他形式干涉婚姻自由;

(三)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允許、迫使未成年人結婚或者為未成年人訂立婚約;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婚姻行為規范。第八條公民應當移風易俗、破舊立新,婚事新辦、嫁娶從簡。

(一)婚嫁彩禮、禮金、禮品限於人情禮節性,國家公職人員按有關規定執行;

(二)自覺抵制高額彩禮、奢侈婚禮;

(三)倡導婚儀從簡、婚宴從儉,鼓勵舉行集體婚禮、家庭婚禮、旅行婚禮等;抵制大操大辦、鋪張浪費、攀比擺闊、低俗婚鬧等不良風氣;

(四)支持、鼓勵村(居)民委員會、社區組織提供婚戀服務,宣傳引導抵制高額彩禮、奢華婚禮。第九條操辦婚事,按照傳統習俗確需給付或者收受婚嫁彩禮、禮金,彩禮的標准和禮金的種類、標准應當遵守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等相關規定。自覺抵制下列行為:

(一)索要高額彩禮、禮金或者利用彩禮、禮金干涉婚姻自由;

(二)給付或者收受超標准彩禮、禮金;

(三)退(毀)婚高價賠償;

(四)以婚嫁損害他人合法權益;

(五)利用婚嫁斂財;

(六)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斂財行為。第十條操辦婚事,應當按照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等相關規定,控制婚嫁宴請對象、范圍、次數、隨禮標准及接送親車輛、人數和聚餐(宴席)規模、標准等。

⑹ 涼山彝族自治州立法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涼山彝族自治州地方立法活動,提高立法質量,發揮地方立法對改革發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推進依法治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有關規定,結合涼山彝族自治州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涼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簡稱自治州)的地方立法活動。第三條本條例所稱的地方立法,是指自治州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地方性法規的制定、修改、廢止以及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查規章的活動。本條例所稱的法規案,是指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向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提出的制定、修改、廢止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地方性法規的議案。第四條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以下簡稱代表大會)可以依照自治州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修改或者廢止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以依照自治州民族的特點,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但不得違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不得對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專門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就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和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地方性法規不得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四川省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法律對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自治州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四川省、自治州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限於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第五條自治州立法應當依照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的統一與尊嚴。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地方性法規應當明確、具體,突出自治州特色,具有針對性、可執行性。第六條自治州立法應當從實際出發,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科學合理地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自治州立法應當體現人民意志,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堅持立法公開,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第七條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應當加強立法工作的組織協調,發揮地方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第二章立法規劃、立法計劃和起草第八條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下簡稱常務委員會)應當根據自治州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實際情況和需要,制定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統籌安排地方立法工作,提高地方立法工作的及時性、針對性。第九條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負責編制立法規劃草案和年度立法計劃草案。制定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應當向社會公開徵集立法選題和立法建議。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以及公民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制定、修改或者廢止地方性法規的建議。立法規劃建議項目應當在每屆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後六個月內提出;年度立法計劃建議項目應當在每年的代表大會後二個月內提出。年度立法計劃應當報省人大常委會。第十條制定、修改或者廢止地方性法規的建議應當以書面形式提出,並包括下列內容:
(一)地方性法規的名稱;
(二)立法的依據和目的;
(三)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和擬採取的立法對策;
(四)修改或者廢止地方性法規的依據或者理由。年度立法計劃應當包含立法項目、提案人、起草主體、送審時間等內容。第十一條立法規劃草案和年度立法計劃草案經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通過後,印發常務委員會會議,並向社會公布。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由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負責督促落實。若有特殊情況需要調整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的,由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提出調整意見報請主任會議決定。第十二條自治州人民政府年度立法計劃應當與常務委員會的立法規劃相銜接。自治州人民政府年度立法計劃應當報送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條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地方性法規草案由提案人負責組織起草。提案人可以自行起草,也可以委託有關部門、教學科研單位、社會組織或者專家起草。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提出的法規案,可以委託常務委員會有關辦事工作機構組織起草。綜合性的法規案,可以由代表大會有關專門委員會或者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組織起草。專業性的法規案,提案人、起草責任單位可以委託有關專家、教學科研單位、社會組織起草,或者聘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參與起草工作。提案人、起草責任單位可以分別委託兩個以上的主體同時起草同一法規案,也可以將同一法規案的不同部分,分別委託不同的主體進行起草。

⑺ 涼山彝族自治州水資源管理條例(2020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加強水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國務院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若干規定》《四川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若干規定》《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實施辦法》的規定,結合涼山彝族自治州的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涼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簡稱自治州)行政區域內開發、利用、節約、保護、管理水資源,防治水害,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水資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第三條水資源屬於國家所有。自治州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規定管理和保護本行政區域內的水資源,按照統一規劃原則,實行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

自治州、縣(市)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分級管理許可權,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負責職權范圍內的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的組織實施。

自治州、縣(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節約和保護的有關工作。第四條自治州、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將水資源保護、管理、節約和開發利用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增加財政投入,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第五條自治州鼓勵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開發、利用水資源,並保護其合法權益。開發、利用水資源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保護水資源和節約水資源的義務。

對保護、管理、節約、利用水資源和防治水害做出顯著成績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治州、縣(市)人民政府應當給予表彰或者獎勵。第二章水資源規劃第六條自治州水資源綜合規劃由自治州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州級有關部門編制,經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報上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州管的河流、湖泊的流域水資源綜合規劃,由自治州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州級有關部門和有關縣(市)人民政府編制,報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縣級綜合規劃由縣(市)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有關部門編制,經縣(市)人民政府批准,報自治州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水資源綜合規劃應當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相協調,兼顧各地區、各行業的需要。

經批準的規劃是保護、管理、開發、利用、節約水資源和防治水害的基本依據,必須嚴格執行。規劃的修改應當經原批准機關批准。

編制規劃所需經費列入部門預算,由本級財政予以保障。第七條自治州、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水文、水資源信息系統建設。

自治州、縣(市)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水資源的動態監測。第八條建設水工程,必須符合流域綜合規劃。在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報請批准或者核准前,有管轄權的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水工程的建設是否符合流域綜合規劃進行審查並簽署意見。未經有管轄權的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的水工程,不得批准或核准其可行性研究報告,不得批准動工建設。第三章水資源開發利用第九條自治州、縣(市)人民政府應當結合本地區水資源的實際,按照優先開發地表水、嚴格控制開發地下水、鼓勵污水處理再利用;堅持興利與除害相結合,兼顧上下游、左右岸和有關地區之間的利益;優先滿足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和農牧漁業用水,統籌兼顧工業、生態環境用水等原則,合理組織開發、綜合利用水資源。第十條建設水工程,應當保護生態環境,防治水土流失,兼顧防洪、供水、灌溉、漁業和生態等方面的需要。建設項目業主應當完備規劃同意書、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水土保持方案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涉水工程建設方案、漁業資源環境影響評價審查及補救措施審批報告和防洪影響評價報告事項,並經有管轄權的水行政主管部門和生態環境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第十一條自治州實行流域梯級電站間水庫調節效益償付制度,鼓勵興建調節水庫,進行多目標梯級開發。第十二條自治機關按照市場化配置資源的方式公開出讓水能資源開發權。取得水能資源開發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應當在工程所在地注冊登記,並在工程所在地繳納水資源費、水土保持設施補償費、漁業資源補救費、河道(堤防)工程維護管理費。徵收的水資源費、水土保持設施補償費、漁業資源補救費、河道(堤防)工程維護管理費除上繳國家部分外全額留自治州,專項用於水資源涵養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和漁業資源的增殖保護。

⑻ 涼山彝族自治州漁業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護、開發和合理利用涼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簡稱自治州)漁業資源,規范漁業行為,促進漁業的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實施辦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州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自治州行政區域內從事養殖和捕撈水生動物、水生植物等漁業生產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本條例。第三條州、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水域的統一規劃和綜合利用,把漁業生產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計劃,以養殖為主,養殖、增殖、捕撈、加工、營運相結合,因地制宜,各有側重地發展漁業生產。第四條已確認養殖使用權的水面、灘塗的使用權可以由國有單位、集體、私營企業或個人承包、租賃,可以聯合經營,也可以依法拍賣、轉讓,從事養殖生產。
養殖水面、灘塗的所有權、使用權和漁業生產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從事漁業生產經營的證照不得買賣、出租、轉讓。第五條公民有保護漁業資源的義務,對破壞漁業資源的行為有權制止、檢舉和控告。第二章漁業監督管理第六條漁業的監督管理,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
州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全州的漁業工作;縣(市)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漁業工作。
州、縣(市)的漁政監督管理機構,依法開展漁政監督管理工作。第七條漁政檢查人員依法對從事漁業生產經營的船舶、證照、漁獲物和捕撈方法進行檢查。
漁政檢查人員執行公務時,必須公開、公正、公平,並出示執法證件。第八條州、縣(市)規劃、公安、環境保護、工商行政管理、技術監督、衛生防疫、交通等有關部門應當與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漁政監督管理機構緊密配合,相互協作,監督檢查漁業法律、法規的實施。第三章養殖業第九條州、縣(市)人民政府鼓勵國有單位、集體和個人,合理利用適宜養殖的水面,發展養殖業。對有利於發展漁業生產的建設項目和養殖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應給予積極支持。第十條在國有、集體水面從事養殖生產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向縣(市)以上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養殖使用證,由縣(市)以上人民政府核發養殖使用證。
使用跨縣(市)國有水面、灘塗從事養殖生產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向州人民政府的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由州人民政府核發養殖使用證。
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禁止從事集約化養殖;在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和準保護區內從事集約化養殖,必須經縣(市)以上漁政監督管理機構審查批准。第十一條生產、經營魚苗、魚種,必須經縣(市)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生產許可證、營業執照。第十二條引進魚苗、魚種、成魚及其它水生動植物按國家有關規定進行檢疫。第十三條從事漁用飼料、漁葯、漁具的生產、銷售,必須經縣(市)以上漁政監督管理機構審查批准後。按有關規定辦理證照。第十四條國家建設徵用集體所有水面、灘塗,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規定辦理。
使用國家、集體的水面、灘塗從事養殖生產,無正當理由使水面、灘塗荒蕪滿一年的,由發放養殖使用證的機關責令限期開發利用;逾期未開發利用的,吊銷養殖使用證或由水面、灘塗所有者收回使用權。第四章捕撈業第十五條在天然水域從事捕撈業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持有所在地的縣(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捕撈許可證,跨縣(市)進行捕撈作業的必須持有州漁業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捕撈許可證,按規定進行作業。
縣(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捕撈許可證,不得超過州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下達的控制指標。第十六條製造、更新改造、購置用於捕撈作業的漁船,必須經州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檢驗。
禁止使用「三無船舶」(無船名號、無船舶證書、無船籍港)從事漁業活動。第十七條在通航水域的航道內,禁止設置固定網具和攔河捕撈網具,不得種植水生植物。
漁業船舶同其他營運船舶發生糾紛或發生水上交通事故,由漁政監督管理機構協助港航監督機關調查處理。第十八條禁漁期間,不得在禁漁區進行捕撈。

⑼ 涼山彝族自治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弘揚優秀民族民間文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涼山彝族自治州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涼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簡稱自治州)行政區域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和利用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民族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包括:

(一)口頭傳統,包括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即民間文學;

(二)傳統表演藝術;

(三)民俗活動、禮儀、節慶;

(四)傳統手工藝技能;

(五)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

(六)與第(一)、(二)、(三)、(四)、(五)項相關的文化空間;

(七)與上述表現形式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實物和場所;

(八)其他需要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三條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原則是: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搶救保護、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第四條自治州、縣(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

自治州、縣(市)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第五條自治州、縣(市)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保護工作,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隊伍建設,培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傳承等各類專門人才,支持傳承人和傳承單位開展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活動。第六條自治州鼓勵、支持社會團體、研究機構、大專院校、企事業單位和個人等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鼓勵、支持境內外的單位和個人依法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合作和交流活動。第七條自治州、縣(市)人民政府對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和獎勵。第八條開發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應當遵守法律、法規規定,尊重民族風俗習慣,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不得擾亂社會秩序、侵犯公民合法權益和生命財產安全。第九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違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行為,有權向當地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舉報。第二章規劃與保護第十條自治州、縣(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規定,結合實際,制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並納入本行政區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城鄉建設規劃。第十一條自治州、縣(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普查、確認、登記,運用文字、錄音、錄像、數字化多媒體等方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真實、系統和全面的記錄,並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及相關資料庫。第十二條自治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實行分級保護。縣(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經本級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組織專家評審後,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

州、縣(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申報評定辦法,由同級人民政府參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申報評定暫行辦法》制定。第十三條公布為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申報項目,應當是具有傑出價值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表現形式或文化空間;或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具有典型意義;或在歷史、藝術、民族學、民俗學、社會學、人類學、語言學及文學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的。

具體評審標准如下:

(一)具有展現自治州各民族文化創造力的傑出價值;

(二)紮根於相關社區的文化傳統,世代相傳,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

(三)具有促進自治州各民族文化認同、增強社會凝聚力、增進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作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

(四)出色地運用傳統工藝和技能,體現出高超的水平;

(五)具有見證自治州各民族活的文化傳統的獨特價值;

(六)對維系自治州各民族文化傳承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因社會變革或缺乏保護措施而面臨消失的危險。第十四條自治州、縣(市)人民政府對經過科學認定列入本級名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應當制定科學、具體的保護措施,明確保護的責任主體,對其代表性傳承人和代表性傳承單位,有計劃地提供資助,鼓勵和支持其開展傳承活動。

熱點內容
在職法律碩士jm 發布:2024-11-20 21:27:33 瀏覽:471
2014年勞動合同法下載 發布:2024-11-20 21:17:10 瀏覽:924
合同法屬於程序法 發布:2024-11-20 21:17:06 瀏覽:520
教師資格證政策法規 發布:2024-11-20 20:08:19 瀏覽:168
法治培訓題 發布:2024-11-20 20:02:21 瀏覽:458
南京法官南通人 發布:2024-11-20 19:50:46 瀏覽:862
電商法假貨 發布:2024-11-20 19:49:28 瀏覽:362
廣東高級人民法院酒店 發布:2024-11-20 19:48:24 瀏覽:706
非訴律師的職業規劃 發布:2024-11-20 19:23:55 瀏覽:326
塔吊坍塌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20 19:17:01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