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山林糾紛條例

山林糾紛條例

發布時間: 2022-10-06 01:27:39

『壹』 三都水族自治縣山林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及時、公正、有效地解決山林土地權屬爭議,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農村社會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等規定,結合自治縣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自治縣行政區域內山林土地權屬爭議的調查處理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山林土地權屬爭議,是指因森林、林木、林地、耕地、草地、養殖水面用地和其他農業用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歸屬不明確所產生的爭議。第四條山林土地權屬爭議應當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可以申請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的山林土地權屬爭議,由自治縣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山林土地權屬爭議由所在地的鎮人民政府處理,其中重大或者特殊爭議可以報請自治縣人民政府處理。自治縣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工作需要處理應由鎮人民政府處理的山林土地權屬爭議。第五條自治縣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是自治縣人民政府調查處理山林土地權屬爭議的工作部門,負責受理和承辦應由自治縣人民政府處理的山林土地權屬爭議的調查處理工作,對需要依法作出處理決定的,擬定處理意見,報請自治縣人民政府作出處理決定。第六條自治縣人民政府林業、農業農村、司法行政等主管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能職責,協同調查處理山林土地權屬爭議。第七條自治縣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實際工作需要,組建階段性山林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機構,具體受理、承辦階段性爭議的調查處理工作。第八條山林土地權屬爭議發生後,爭議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相關自治組織應當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態擴大。山林土地權屬爭議解決之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或者砍伐爭議林木。第九條調查處理山林土地權屬爭議,應當從實際出發,尊重歷史,面對現實,注重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和公平合理。第十條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將山林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所需的工作經費納入預算。第十一條鼓勵基層自治組織及時疏導化解山林土地權屬爭議。對防範、疏導、化解山林土地權屬爭議成效顯著的基層組織或者個人,由自治縣人民政府或者相關職能部門給予獎勵。第二章受 理第十二條申請調查處理山林土地權屬爭議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申請人與爭議的山林土地有直接的利害關系;

(二)有明確的被申請人;

(三)有具體的處理請求和事實根據;

(四)屬於受案人民政府有權處理的范圍。第十三條申請調查處理山林土地權屬爭議,應當提交申請書和有關證明材料,並按照被申請人數提交副本。

書寫申請書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由案件受理機構記入筆錄。第十四條申請書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申請人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身份證號、住所以及聯系方式,或者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和聯系方式;

(二)被申請人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住所、聯系方式等信息,或者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和聯系方式等信息;

(三)請求事項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明材料及來源,證明人姓名、職業、住所和聯系方式。第十五條委託他人代為申請的,應當提交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託書及雙方的身份證明材料。授權委託書必須記明委託事項和許可權。第十六條山林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機構接到申請書後,對符合本條例規定申請條件的,應當在七個工作日內登記受理,並通知申請人;對不符合本條例申請條件的,應當在七個工作日內制發不予受理決定並載明不予受理的理由。申請人對不予受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申請書內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錯誤的,爭議調查處理機構應當給予指導和釋明,並一次性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內容。不得未經指導和釋明,即以申請不符合條件為由不接收申請書。第十七條山林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機構應當在受理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將申請書副本發送被申請人。被申請人應當在收到申請書副本之日起 30 日內向爭議調查處理機構提交答辯書和有關證明材料。答辯書應當記明被申請人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身份證號、住所、聯系方式,或者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被申請人不提交答辯書和有關證明材料的,不影響爭議案件的調查處理。

『貳』 《廣西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調處條例》哪一年修訂

細化調處職責。原條例規定調處機構的職責是組織協調、督促指導,具體案件的辦理主要由土地、山林和水利部門負責,由此造成部門能力有限、效率不高的狀況。新條例對此進行了細化,規定各級人民政府依法對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的調解、處理負總責;國土資源、林業、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別負責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的調解、處理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調解處理機構負責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調解、處理的組織協調、督促指導工作,並負責政府交辦的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案件調解、處理的具體工作。新條例同時明確,鄉鎮或者跨縣行政區域的土地、山林和水利工程權屬糾紛,由權屬糾紛當事人各方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處理。上級人民政府認為有必要的,可以直接處理下級人民政府有權處理的權屬糾紛。

健全迴避制度。為充分發揮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人民調解的重要作用,新條例增加了司法確認的內容,保障調解協議的效力和執行力。新條例規定,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的,應當製作和解協議書,和解協議書自各方當事人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後生效。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經人民調解、行政調解達成調解協議的,應當製作調解協議書,調解協議書自各方當事人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調解員簽名並加蓋調解組織印章之日起生效。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權屬糾紛當事人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自調解協議生效之日起30日內共同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考慮到一些林場、水利工程可能是國家所有,其上級主管部門可能是林業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門,因此不僅有個人迴避的情形,也存在著單位迴避的情形。新條例為此規定,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調處工作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權屬糾紛當事人也可以申請其迴避。負責承辦確權案件的行政主管部門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權屬糾紛當事人也可以申請其迴避。屬行政主管部門迴避的,本確權案件由人民政府交調處機構承辦。

明晰確權方式。新條例規定,受理確權處理申請後,經審查,發現申請人不符合受理條件的,裁定駁回其申請。申請人的確權申請被裁定駁回後,有新的證據主張其權屬的,可以重新提出確權申請。新條例同時明確了對確權處理的兩種決定方式:一是在證據充分的前提下,作出支持申請人權屬主張的處理決定。二是當事人各方均有一定證據,但證據不足以支持其權屬主張的,可以在兼顧各方利益基礎上,在能夠得到當事人各方認可的前提下作出處理決定。

明確辦案期限。近年來,在調處「三大糾紛」期限的問題上,各方面普遍反映原條例規定的6個月確權處理期限太短。新條例對該期限作出調整,規定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確權處理期限為6個月;案情復雜的,經本機關主要負責人批准可以延長6個月。調解、勘驗、鑒定期間不計入辦案期限內。根據多年來案件調解處理工作的實際需要,從完善廣西「三大糾紛」案件的調處法律制度出發,新條例還增加了案件辦理的中止規定,明確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確權處理期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確權處理中止:(1)權屬糾紛當事人發生變化且尚未重新確定;(2)當事人因不可抗力,暫時不能參加確權處理;(3)發生群體性事件尚在處理中;(4)確權案件需要以其他案件的處理結果為依據,而其他案件尚未審結;(5)案件涉及法律適用問題,需要有權機關作出解釋或者確認;(6)其他需要中止的情形。

『叄』 《廣西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調處條例》哪一年通過

2002年9月27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2013年9月26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修訂通過

『肆』 山林糾紛怎麼處理

法律分析:山林糾紛問題,是人民內部矛盾,是人民群眾在生產生活中的一種民事糾紛。因此,處理山林糾紛一定要按照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原則和方法去解決。有關雙方要認真教育幹部和群眾,講黨性、講政策、講團結、講風格,提倡互諒互讓,從有利於保護和發展林業,有利於群眾生產生活,有利於安定團結出發,依靠各級黨委和政,依靠當地幹部和群眾,嚴格依照中央和省的有關政策和法令,通過協商,妥善解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 第五條 集體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由所有者向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提出登記申請,由該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所有權。單位和個人所有的林木,由所有者向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提出登記申請,由該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林木所有權。使用集體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向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提出登記申請,由該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

『伍』 廣西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調解處理條例哪一年通過

你好:
網上無具體信息。
但從條例內容「……條例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判斷。
該條例為2002年通過。
如有幫助請及時採納,謝謝!

『陸』 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調解處理條例(2013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及時調解、處理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保護權屬糾紛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促進經濟發展,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自治區行政區域內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單位之間發生的土地山林水利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糾紛(以下簡稱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的調解、處理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水利權屬糾紛是指水資源使用權糾紛和水利工程權屬糾紛。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依法對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的調解、處理負總責。國土資源、林業、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別負責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調解、處理的具體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調解處理機構(以下簡稱調處機構)負責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調解、處理的組織協調、督促指導工作,並負責人民政府交辦的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案件調解、處理的具體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按照本條例規定的職責許可權負責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的調解處理工作。

設區的市設立的管理區、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負責本區域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調解工作。第四條調解、處理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實行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先行調解、有利於生產生活、有利於經營管理、有利於社會和諧穩定的原則。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國土資源、林業、水行政主管部門和設區的市設立的管理區、開發區管理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定期排查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情況;對可能發生群體事件影響社會穩定的,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防止矛盾激化,並向上級報告。第六條在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解決之前,權屬糾紛當事人不得單方改變糾紛范圍內的土地、山林、水利利用現狀,不得毀壞農作物、經濟作物、附著物和水利設施等,不得砍伐有爭議的林木。

權屬糾紛當事人對爭議土地、山林、水利的利用現狀有異議的,由負責調解、處理的行政主管部門或者調處機構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確定。第七條權屬糾紛當事人以及其他人員不得利用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擾亂社會管理秩序,不得阻撓、妨礙權屬糾紛調解、處理工作。第二章和解與調解第八條解決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應當通過說服、疏導等方法,引導權屬糾紛當事人互諒互讓,在兼顧各方利益的基礎上,自行達成和解或者達成調解協議。第九條當事人可以向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及其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及其人民調解委員會也可以主動調解。第十條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及其人民調解委員會應當組織權屬糾紛當事人進行協商,做好疏導教育工作,促成和解或者達成調解協議。

鄉鎮人民政府及司法所對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及其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工作應當給予指導幫助。

基層人民法院對於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調解工作進行業務指導。第十一條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經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或者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不能達成協議的,由鄉鎮人民政府組織調解。

爭議雙方不在同一鄉鎮的,先受理調解的鄉鎮人民政府負責組織調解,相關鄉鎮人民政府應當予以配合。第十二條各級人民政府處理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行政復議機關審理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爭議案件,應當先行調解,並將調解貫穿於受理、辦理、決定全過程。第十三條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調解的程序適用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第十四條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的,應當製作和解協議書,和解協議書自各方當事人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後生效。

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經人民調解、行政調解達成調解協議的,應當製作調解協議書。調解協議書自各方當事人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調解員簽名並加蓋調解組織印章之日起生效。

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權屬糾紛當事人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自調解協議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第三章確權管轄與處理第十五條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發生的土地權屬糾紛,由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發生的土地權屬糾紛,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柒』 如何有效處理林權林地糾紛,在處理是的相關政策和法律依據有那些。

你好,首先要搞清楚權屬糾紛雙方當事人,有以下幾種情況由相關政府進行確權內:1、如容果是同一集體內部個人與個人或個人與本集體的權屬糾紛,當事人應向當地鄉鎮政府提出確權申請,由當地鄉鎮政府負責調解,調解達不成協議的,由鄉鎮政府作出確權決定;2、如果是同一鄉鎮內集體與集體發生的權屬糾紛,當事人(需是法定代表人)向當地鄉鎮政府提出確權申請,當地鄉鎮政府組織調解達不成協議的,由當地鄉鎮政府提出調處意見呈報縣級人民政府進行確權;3、同一縣(區)內跨鄉鎮發生的集體與集體的權屬糾紛案件,由當事人直接向縣級人民政府提出確權申請,然後由縣級有關主管部門進行調處,縣級有關主管職能部門在規定時間內提出處理意見報縣級人民政府進行確權;4、其他的跨縣、跨市、跨省的案件,向當地縣級人民政府申請,由有處理許可權的人民政府進行確權。
處理林地林木權屬糾紛的有關法律依據:《土地法》第十六條、《森林法》第十七條、《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辦法》(林業部令第10號)以各省市自治區出台的有關處理權屬糾紛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等。

『捌』 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調解處理條例的介紹

《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調解處理條例》,即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公告第61號,2002年9月27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2013年9月26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修訂通過

『玖』 安徽省山林權糾紛調處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正確處理林山、林地、林木(簡稱山林)權屬糾紛,保護山林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加速林業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凡本省管轄的山林發生權屬糾紛,均按本辦法進行調處。第三條調處山林權糾紛工作,由各級林業部門主管,有關部門配合。第四條調處山林權糾紛實行分級負責。地、市、縣、鄉(鎮)內的山林權糾紛,由所在地行署、市、縣、鄉(鎮)人民政府或有關部門負責解決。地區(市)際的山林權糾紛,由地區(市)間協商解決;協商不好的,由省林業主管部門調處。第五條山林權糾紛已經雙方協商,達成協議,或經上級政府、司法機關裁決的,雙方都要維護協議或裁決,不得單方面推翻或修改。同一糾紛有數次協議或裁決的,以最後一次協議或裁決為准。第六條因國家建設徵用土地需要改變山林權屬的,應按規定履行征地報批手續。第二章確定山林權屬的依據第七條確定地區(市)際、縣際山林權屬(不含國營場、圃),以土地改革時期確定的權屬為基礎,以人民政府頒發的土地證或土改時的土地清冊為主要依據。沒有土地證或土地清冊的,可參考土改時的其他權屬證據。
土改時期山林權屬證據上記載的四至清楚的,權屬以四至為准;四至不清楚的,按本辦法第十一條的規定處理。第八條確定縣內山林權屬,以林業「三定」時人民政府核發的山林權所有證為基礎,「三定」時末發證的,以六十年代「四固定」時期確定的權屬或經營范圍為基礎;「三定」和「四固定」時期都未確定權屬的,可參照農業合作化或土改時的權屬確定。
山林權所有證記載的四至清楚的;以四至為淮;四至不清楚的,以面積為准。第九條國營林場(苗圃、采育場)與鄉、村、隊(村民組)之間的山林權糾紛,以雙方原簽訂的協議書、贈送書或者縣以上人民政府印發的文件、證照為依據,參照國營場、圃現經營范圍,確定權屬。當時未訂協議,後來也未作處理的,按本辦法第十一條規定處理。第十條雙方都能提供確鑿權屬證據的山林,應本著兼顧雙方利益和有利生產管理的原則,結合自然地形進行劃分或各半所有。第十一條雙方都不能提供確鑿權屬證據的山林,其權屬主要根據自然地形,照顧雙方生產、生活狀況,合理劃定。第十二條本辦法施行前,在爭議山場造林的,其林權歸造林一方所有,但應適當照顧山權一方的利益。
本辦法施行後,在爭議山場強行造林的,所造林木無償劃歸山權一方所有。第十三條一方在山場經營人工林或天然林已滿二十年,對方在此期間未提出權屬爭議的,其山林權歸經營一方所有。第三章調處山林權糾紛的程序第十四條發生山林權糾紛,當事人應遵照國家法律、法規,本著互諒互讓的原則協商解決。協商一致的,應簽訂書面協議。協議一經簽訂,雙方必須遵守。第十五條當事人協商未能解決的山林權糾紛,由雙方上一級組織調解。調解仍達不成協議的,申請當地林業主管部門調處。第十六條林業主管部門在接到調處申請後,應進行調解,調解達成協議的,簽訂調解協議書。調解不成的,由林業主管部門提出處理意見報同級人民政府裁決。第十七條當事人對人民政府的裁決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逾期不起訴的,政府裁決即發生效力,當事人必須執行。第十八條在糾紛處理期間,調處機關可以根據需要下達《維持現狀通知書》,禁止在爭議區域內砍伐林木和從事生產、建設活動,第四章責任處理第十九條當事人拒不執行裁決或協議的,由當地人民政府和林業部門追究其責任。造成對方經濟損失的,責令其賠償損失。第二十條偽造、塗改權屬證據或採取欺騙手段隱瞞真相的,由責任者所在單位或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第二十一條在調處山林權糾紛期間,故意製造糾紛,煽動群眾鬧事,阻撓調處工作進行的,按《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處理。構成犯罪的,提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第二十二條國家工作人員在調處山林權糾紛中,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索賄受賄的,依法懲處。第五章附則第二十三條各地區(市)可根據本辦法,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具體規定。第二十四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過去省內有關規定與本辦法有抵觸的,按本辦法規定執行。

『拾』 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調解處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 為了及時、公正調解、處理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保護土地、山林、水利所有權人和使用權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權屬糾紛,是指單位之間、個人之間、單位與個人之間發生的土地、山林、水利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爭議。第三條 本條例適用於調解、處理(以下簡稱調處)本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的權屬糾紛。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依法調處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權屬糾紛。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水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有關主管部門)分別負責調解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並負責辦理人民政府對以上相應權屬糾紛作出處理決定的具體工作。土地、山林、水利的混合性權屬糾紛,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指定上述一個部門會同其他部門共同負責調解,並負責辦理人民政府對該混合性權屬糾紛作出處理決定的具體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的權屬糾紛調處機構組織協調、督促指導權屬糾紛調處工作。第五條 權屬糾紛的調處,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考慮歷史和現實狀況,積極疏導,充分協商,遵循有利於安定團結、有利於生產生活、有利於經營管理的原則。第六條 權屬糾紛發生後,當事人應當主動協商,互諒互讓達成協議;協商不成的,按本條例規定的程序申請調處。權屬糾紛當事人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必須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態擴大。因權屬糾紛引發群體性事件的,當地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級人民政府必須及時制止,並按有關規定報告上級人民政府。第七條 在權屬糾紛解決之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爭議范圍內的土地、山林、水利的利用現狀,不得破壞地上農作物、附著物或者砍伐有爭議的林木。第八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權屬糾紛為借口,尋釁滋事,唆使權屬糾紛當事人挑起事端,擾亂社會秩序。不得阻礙人民政府或者有關主管部門調處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第二章 調處依據和證據第九條 權屬糾紛的調處,以當事人提出的已經依法確定權屬時的有效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為依據;當時的法律、法規、規章未作規定的,以當時的有關政策規定為依據;當時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均未作規定的,以調處時有效的法律、法規、規章為依據。第十條 下列證據,可以作為調處權屬糾紛、確定權屬的證據材料(以下簡稱權屬憑證):
(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及其有關規定取得的土地房產所有證或者發證時的檔案清冊;
(二)土地改革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規定不發證的林木、林地等所屬的土地清冊;
(三)合作化時期或者實行勞力、土地、耕畜、農具四固定時,確定土地、林地權屬歸農民集體所有或者歸農民個人使用的決議、決定和其他文件材料;
(四)土地改革以後各級人民政府在職權范圍內作出的處理決定或者依法生效的調解協議;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核發的土地、山林權屬證書;
(六)土地改革以後當事人依法達成的協議;
(七)依法沒收、徵收、征購、徵用土地和依法批准使用、劃撥土地(含林地)的文件及其附圖,依法出讓、轉讓土地使用權的出讓、轉讓合同;
(八)國有農、林場設立時經依法批準的確定經營管理范圍的總體設計書、規劃書、說明書及其附圖;
(九)1966年前劃定的國家建設用地,按照自治區人民政府規定不再辦理徵用手續,用地單位取得土地使用權的文件、資料;
(十)依法屬於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人民政府已經明確屬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一級經營管理的文件;
(十一)人民政府依法批准農民建房用地的文件;
(十二)人民法院對權屬糾紛作出的生效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
(十三)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可以作為調處權屬糾紛、確定權屬的憑證材料和其他證據。第十一條 下列證據,可以作為調處權屬糾紛、確定權屬的參考憑證材料(以下簡稱權屬參考憑證):
(一)依法形成的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城鎮地籍調查、森林資源清查有關成果資料;
(二)當事人管理使用(包括投資)爭議的土地、山林、水利的事實資料和有關憑證;
(三)依法劃定的行政區域界線及其邊界地圖;
(四)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門依法批准徵用、使用、劃撥、出讓土地(含林地)時有關的說明書、補償協議書、補償清單和交付有關價款的憑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批准規劃用地的文件及其附圖;
(五)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可以作為調處權屬糾紛、確定權屬參考的其他證據。

熱點內容
刑法修正案的溯及力 發布:2025-01-17 15:12:29 瀏覽:359
中獎不領取要受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7 14:42:33 瀏覽:53
想請求法院 發布:2025-01-17 14:35:46 瀏覽:687
訴訟法遇法定節假日順延指第二天 發布:2025-01-17 13:41:25 瀏覽:755
金融法規案例 發布:2025-01-17 13:35:34 瀏覽:424
巜行政訴訟法內容 發布:2025-01-17 12:45:05 瀏覽:493
龍灣法院直播 發布:2025-01-17 12:23:04 瀏覽:980
民法總則委託代理 發布:2025-01-17 12:13:18 瀏覽:927
3c法規 發布:2025-01-17 12:11:05 瀏覽:543
刑法輕朝代 發布:2025-01-17 12:02:01 瀏覽: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