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太湖流域管理條例

太湖流域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0-12-26 19:53:07

⑴ 《水資源管理條例》 全文是什麼

第十二條 國家對水資源實行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

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

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在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設立的流域管理機構(以下簡稱流域管理機構),在所管轄的范圍內行使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和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授予的水資源管理和監督職責。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規定的許可權,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

【釋義】 本條是對我國水資源管理體制的規定。

一、水資源管理體制是國家管理水資源的組織體系和許可權劃分的基本制度,是合理開發、利用、節約和保護水資源以及防治水害,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組織保障。改革和完善水資源管理體制,進一步強化水資源的統一管理,是這次《水法》修訂的一個重要內容。

二、國家對水資源實行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水是人類賴以生存與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替代的基礎性資源,也是生態環境的基本要素。水資源與土地、森林、礦產等資源不同,它是一種動態的、可再生的資源。流域是一個以降水為淵源、水流為基礎、河流為主線、分水嶺為邊界的特殊區域概念。水資源按照流域這種水文地質單元構成一個統一體,地表水與地下水相互轉換,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水量水質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影響。這就要求對水資源只有按照流域進行開發、利用和管理,才能妥善處理上下游、左右岸等地區間、部門間的水事關系。水落石出資源的另一特徵是它的多功能性,水資源可以用來灌溉、航運、發電、供水、水產養殖等,並具有利害雙重性。因此,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各項活動需要在流域內實行統一規劃、統籌兼顧、綜合利用,才能興利除害,發揮水資源的最大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目前,以流域為單元進行水資源的管理已經成為世界潮流。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通過的《二十一世界議程》指出:水資源的綜合管理包括地表水與地下水、水質與水量兩個方面,應當在流域一級進行,並根據需要加強或者發展適當的體制。我國重要江河均是跨省區的流域,這一自然特點使得協調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的關系顯得更為重要。

三、1988年制定頒布的原《水法》規定「國家對水資源實行統一管理與分級、分部門管理相結合的制度」,為推進我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但由於對水資源的權屬管理部門與開發利用部門相互間的關系和職責劃分不清,沒有明確流域管理機構的職責和許可權,導致部門之間職能交叉和職能錯位的現象並存,「多龍治水」的問題依然存在。主要表現:一是流域按行政區域分割管理;二是地表水、地下水分割管理;三是水量與水質分割管理。這種管理體制在實踐中產生的主要問題有:一是不利於江河防洪的統一規劃、統一調度和統一指揮。例如有的地方在汛期上下游、左右岸各自為政,只顧自保,不顧整體,影響全局的防汛抗洪工作。二是不利於水資源統一調度,統籌解決缺水的問題。例如一些地區在枯水期爭相搶水,還有一些上游地區大量引水,造成下游地區江河斷流、無水可用,給下游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帶來巨大的損害。三是不利於地表水、地下水統一調蓄,加劇了地下水的過量開發。據統計,全國地下水多年平均超采量67億立方米,已經形成164個地下水超采區。四是不利於城鄉統籌解決城市缺水的問題。五是不利於統籌解決水污染的問題。目前我國跨區域的水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局部治理,特別是下游地區治理無法真正改善江河水質和水環境,只有上下游統一治理、統一水量調度才能取得成效。六是不利於水資源經濟、社會和環境等綜合效益的發揮。新《水法》根據水資源的自身特點和我國的實際情況,借鑒一些國家水資源管理的通行做法和經驗,按照資源管理與開發利用管理相分離的原則,確立了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統一管理與分級管理相結合的水資源管理體制。

四、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水資源統一管理的核心是水資源的權屬管理。新《水法》明確規定,水資源屬於國家所有,水資源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為了實現全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定全國水資源的戰略規劃,對水資源實行統一規劃、統一配置、統一調度、統一實行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等。為了實現全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在國家確定的主要江河、湖泊設立流域管理機構,在所管轄的范圍內行使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和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授予的水資源管理和監督職責。我國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在主要江河設置了具有現代意義的流域管理機構,例如1935年設立的揚子江水利委員會、1933年設立的黃河水利委員會和1929年設立的導淮委員會等。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為了加強對大江大河的規劃、治理和管理,在長江、黃河、淮河等流域成立了流域管理機構,其間機構幾經變更。到目前我國在長江、黃河、淮河、珠江、海河、遼河這六大江河和太湖流域都成立了作為水利部派出機構的流域管理機構,行使《水法》、《防洪法》、《水污染防治法》、《河道管理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和水利部授予的水資源管理和監督職責。新《水法》對流域管理機構在水資源監督管理方面的職責進一步作了明確規定,具體包括:(1)水資源的動態監測和水功能區水質狀況的監測。(2)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以外的其他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江河、湖泊的流域綜合規劃和區域綜合規劃的編制。(3)在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和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江河、湖泊上建設水工程的審查。(4)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以外的其他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區劃。(5)管轄許可權范圍內的排污口設置審查。(6)管轄許可權范圍內的水工程保護。(7)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水量分配方案和旱情緊急情況下的水量調度預案的制訂以及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和調度計劃的制定。(8)管轄許可權范圍內的取水許可證頒發和水資源費收取。(9)水事糾紛處理與執法監督檢查等。

五、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工作。我國地域廣闊,各地水資源狀況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異很大,實行流域管理和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還必須緊密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充分發揮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法管理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新《水法》規定的流域管理機構與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在水資源監督管理上的一些具體職責還將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的配套行政法規或者政府規章進一步界定。按照《水法》的有關規定,借鑒國外流域管理的功能經驗,從總體上說,流域管理機構在依法管理水資源的工作中應當突出宏觀綜合性和民主協調性,著重於一些地方行政區域的水行政主管部門難以單獨處理的問題,而一個行政區域內的經常性的水資源監督管理工作主要應由有關地方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門具體負責實施。地方在維護全國水資源統一管理、水法基本制度統一的前提下,也可以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地方性水法規和有關政府規章,制定有利於本地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政府和有關規劃、計劃,依法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統一管理。

⑵ 無需申領取水許可證就不用繳納水資源費嗎

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水利部關於印發《水資源費徵收使用管理辦法》的通知

財綜[2008]79號

頒布時間:2008-11-10發文單位: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水利部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廳(局)、發展改革委、物價局、水利(水務)廳(局),長江水利委員會、黃河水利委員會、淮河水利委員會、海河水利委員會、珠江水利委員會、松遼水利委員會、太湖流域管理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和《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徵收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60號)的規定,我們制定了《水資源費徵收使用管理辦法》,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附件:水資源費徵收使用管理辦法

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水利部
二00八年十一月十日

水資源費徵收使用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水資源費徵收使用管理,促進水資源節約、保護和合理利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和《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徵收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60號以下簡稱《條例》)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水資源費屬於政府非稅收入,全額納入財政預算管理。

第三條 水資源費徵收、使用和管理應當接受財政、價格、審計部門和上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

第二章 徵收

第四條 直接從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資源的單位(包括中央直屬水電廠和火電廠)和個人,除按《條例》第四條規定不需要申請領取水許可證的情形外,均應按照本辦法規定繳納水資源費。

對從事農業生產取水徵收水資源費,按照《條例》有關規定執行。

第五條 水資源費由縣級以上的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取水審批許可權負責徵收。其中,由流域管理機構審批取水的,水資源費由取水口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水行政主管部門代為徵收。

第六條 按照國務院或其授權部門批準的跨省、自治區、直轄市水量分配方案調度的水資源,由調入區域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取水審批許可權負責徵收水資源費。

其他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實施的調水,水資源費的徵收機關和資金分配,由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協商確定,並報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審核同意後執行。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不能協商一致的,由流域管理機構提出意見,報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審批確定。

第七條 上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委託下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徵收水資源費。委託徵收應當以書面形式授權。

流域管理機構審批取水並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水行政主管部門代為徵收水資源費的,不得再委託下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徵收。

第八條 水資源費徵收標准,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價格主管部門會同同級財政部門、水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和水利部備案。其中,由流域管理機構審批取水的中央直屬和跨省、自治區、直轄市水利工程的水資源費徵收標准,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同財政部、水利部制定。

第九條 水資源費繳納數額根據取水口所在地水資源費徵收標准和實際取水量確定。

水力發電用水和火力發電貫流式冷卻用水的水資源費繳納數額,可以根據取水口所在地水資源費徵收標准和實際發電量確定。

對開采礦產資源用水,不得按礦產品開采量計征水資源費。

第十條 所有取水單位和個人均應安裝取水計量設施。因取水單位和個人原因未安裝取水計量設施或者計量設施不能准確計量取水量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其最大取水能力核定取水量,並按核定的取水量確定水資源費徵收數額。

第十一條 本辦法第五條、第九條規定的取水口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界的,其取水口所在地由流域管理機構與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協商確定,並報水利部備案;不能協商一致的,由流域管理機構提出意見報水利部審批確定。

第十二條 水資源費按月徵收。

取水單位和個人應按月向負責徵收水資源費的水行政主管部門報送取水量(或發電量)。

負責徵收水資源費的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核定的取水量(或發電量)和規定的徵收標准,確定水資源費徵收數額,並按月向取水單位和個人送達水資源費繳納通知單。繳納通知單應載明繳費標准、取水量(或發電量)、繳費數額、繳費時間和地點等事項。其中,流域管理機構審批取水的,取水量(或發電量)由取水口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商流域管理機構核定。

取水單位和個人應當自收到繳納通知單之日起7日內辦理繳款手續。

第十三條 取水單位和個人申請緩繳水資源費,按照《條例》第三十四條的規定執行。

第十四條 縣級以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徵收水資源費,應到指定的價格主管部門申領《收費許可證》,並使用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部門統一印製的財政票據。

第三章 繳庫

第十五條 除南水北調受水區外,縣級以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徵收的水資源費,按照1:9的比例分別上繳中央和地方國庫。

南水北調受水區的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江蘇省、山東省、河南省因籌集南水北調工程基金,其水資源費在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劃分,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的通知》(國辦發[2004]86號)的規定執行。

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下各級之間水資源費的分配比例,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部門確定。

第十六條 對跨省、自治區、直轄市水利水電工程,水資源費在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間的分配比例,由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協商確定,並報財政部、水利部審核同意後執行。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不能協商一致的,由流域管理機構綜合考慮水利水電工程上下游、左右岸關系等情況,商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提出分配比例的意見,報財政部、水利部審批確定。

對三峽電站水資源費的資金解繳和分配,由財政部會同水利部提出意見,報請國務院確定。

第十七條 水資源費實行就地繳庫。

負責徵收水資源費的水行政主管部門填寫「一般繳款書」,隨水資源費繳納通知單一並送達取水單位或個人,由取水單位或個人持「一般繳款書」在規定時限內到商業銀行辦理繳款。在填寫「一般繳款書」時,上繳中央國庫收入部分,「財政機關」欄填寫「財政部」,「預算級次」欄填寫「中央級」,「收款國庫」欄填寫實際收納款項的國庫名稱;上繳地方國庫收入部分,按照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確定的地方各級水資源費分配比例,分別填寫相應的財政機關、預算級次和國庫名稱。

第十八條 水資源費收入在「政府收支分類科目」列第103類「非稅收入」02款「專項收入」02項「水資源費收入」,作為中央和地方共用收入科目。

第十九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部門和水行政主管部門要確保將中央分成的水資源費及時足額上繳中央國庫。

財政部駐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負責監繳上繳中央國庫的水資源費。

第四章 使用管理

第二十條 水資源費全額納入財政預算管理,由財政部門按照批準的部門預算統籌安排。其中,中央分成的水資源費納入中央財政預算管理,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下各級分成的水資源費納入地方同級財政預算管理。

第二十一條 水資源費專項用於水資源的節約、保護和管理,也可以用於水資源的合理開發。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平調、截留或挪作他用。使用范圍包括:

(一)水資源調查評價、規劃、分配及相關標准制定;

(二)取水許可的監督實施和水資源調度;

(三)江河湖庫及水源地保護和管理;

(四)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和水資源信息採集與發布;

(五)節約用水的政策法規、標准體系建設以及科研、新技術和產品開發推廣;

(六)節水示範項目和推廣應用試點工程的拔款補助和貸款貼息;

(七)水資源應急事件處置工作補助;

(八)節約、保護水資源的宣傳和獎勵;

(九)水資源的合理開發。

第二十二條 縣級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按規定編制水資源費收支預算,並納入部門預算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核。

財政部門按照縣級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履行水資源節約、保護、管理職能以及水資源合理開發等需要,核定預算支出。其中,用於水資源開發涉及固定資產投資的,要納入固定資產投資計劃統籌安排使用。

資金支付按照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三條 水資源費支出在「政府收支分類科目」列第213類「農林水事務」03款「水利」31項「水資源費支出」。

第五章 違規處理

第二十四條 取水單位和個人違反本辦法規定,拒不繳納、拖延繳納或者拖欠水資源費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第七十條規定處罰。取水單位和個人對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

第二十五條 水資源費的徵收、使用及管理部門和單位違反本辦法規定,多征、減征、緩征、停徵,或者侵佔、截留、挪用、坐收坐支水資源費的,由財政部門、價格主管部門和審計部門按照各自職責依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罰,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違反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罰沒收入收支兩條線管理規定行政處分暫行規定》(國務院令第281號),級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則

第二十六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本辦法制定具體實施辦法,並報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備案。

第二十七條 本辦法由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八條 本辦法自2009年1月1日起執行。

⑶ 中國水利法規有哪些

中國水利法規:
水利部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規章的決定(水利部令第號,2014年9月)
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47號)
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41號)
太湖流域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04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主席令第三十九號)
取水許可管理辦法
水利部關於廢止部分規章的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八十七號,2008年修訂)
水量分配暫行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
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管理規定
水行政許可聽證規定
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徵收管理條例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
湖庫富營養化防治技術政策
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管理辦法
水庫大壩安全鑒定辦法
水功能區管理辦法
長江河道采砂管理條例實施辦法
水庫降等與報廢管理辦法(試行)
水文水資源調查評價資質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資質管理辦法(試行)
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
退耕還林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水利部國家計委發布《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
取水許可監督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⑷ 2009年以來我國頒布或者修改了那些法律,法規

《工傷保險條例》年1月1日起施行;
《國家賠償費用管理條例》2011年1月17日起施行;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2011年1月21日起施行;
《發票管理辦法》2011年2月1日起施行;
《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土地復墾條例》2011年3月5日起施行;
《出版管理條例》2011年3月19日起施行;
《音像製品管理條例》2011年3月19日起施行;
刑法修正案(八)》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非物質文化遺產法》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戒毒條例》2011年6月26日起施行;
《公路安全保護條例》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建築法》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煤炭法》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烈士褒揚條例》2011年8月1日起施行;
《軍人撫恤優待條例》2011年8月1日起施行;
《個人所得稅法》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電力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和調查處理條例》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軍工關鍵設備設施管理條例》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公安機關督察條例》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兵役法》2011年10月29日起施行;
《退役士兵安置條例》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個體工商戶條例》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太湖流域管理條例》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資源稅暫行條例》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對外合作開采陸上石油資源條例》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車船稅法》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行政強製法》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居民身份證法》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拘留所條例》2012年4月1日。

2013年新出台的法律法規
1,修訂後的《刑事訴訟法》;為配合刑訴法實施,最高人民法院12月24日公布《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公安部12月25日公布修訂後的《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均自1月1日起與修改後刑事訴訟法同步施行。
2.修訂後的《民事訴訟法》;1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施行時未結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3.部門行政法規修改:《國務院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於1月1日起正式實施。
4.《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行賄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5.《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
6.《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近年來,有關學術造假的新聞屢屢見諸報端。為遏制這一不良風氣,教育部日前出台《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
7.修訂後的《中小學校財務制度》。
8.修訂後的《高等學校財務制度》。
9. 《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
10. 《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標准》。
11. 《葯品和醫療器械行政處罰裁量適用規則》。
12.《性病防治管理辦法》。
13. 《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
14.《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

⑸ 2011-2012年新出台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工傷保險條例》年1月1日起施行;
《國家賠償費用管理條例》2011年1月17日起施行;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2011年1月21日起施行;
《發票管理辦法》2011年2月1日起施行;
《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土地復墾條例》2011年3月5日起施行;
《出版管理條例》2011年3月19日起施行;
《音像製品管理條例》2011年3月19日起施行;
《刑法修正案(八)》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非物質文化遺產法》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戒毒條例》2011年6月26日起施行;
《公路安全保護條例》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建築法》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煤炭法》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烈士褒揚條例》2011年8月1日起施行;
《軍人撫恤優待條例》2011年8月1日起施行;
《個人所得稅法》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電力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和調查處理條例》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軍工關鍵設備設施管理條例》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公安機關督察條例》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兵役法》2011年10月29日起施行;
《退役士兵安置條例》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個體工商戶條例》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太湖流域管理條例》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資源稅暫行條例》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對外合作開采陸上石油資源條例》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車船稅法》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行政強製法》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居民身份證法》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拘留所條例》2012年4月1日。
更多新頒布的法律法規請參考相關法律網站,這里推薦一個:法律圖書館--新法規速遞

⑹ 2012-2013年新出台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領導要求做表格,不知道去哪找

工傷保險條例》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國家賠償費用管理條例》2011年1月17日起施行;《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2011年1月21日起施行;《發票管理辦法》2011年2月1日起施行;《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起施行;《土地復墾條例》2011年3月5日起施行;《出版管理條例》2011年3月19日起施行;《音像製品管理條例》2011年3月19日起施行;《刑法修正案(八)》2011年5月1日起施行;《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年5月1日起施行;《非物質文化遺產法》2011年6月1日起施行;《戒毒條例》2011年6月26日起施行;《公路安全保護條例》2011年7月1日起施行;《建築法》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煤炭法》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烈士褒揚條例》2011年8月1日起施行;《軍人撫恤優待條例》2011年8月1日起施行;《個人所得稅法》2011年9月1日起施行;《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2011年9月1日起施行;《電力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和調查處理條例》2011年9月1日起施行;《軍工關鍵設備設施管理條例》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公安機關督察條例》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兵役法》2011年10月29日起施行;《退役士兵安置條例》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個體工商戶條例》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太湖流域管理條例》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資源稅暫行條例》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對外合作開采陸上石油資源條例》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車船稅法》2012年1月1日起施行;《行政強製法》2012年1月1日起施行;《居民身份證法》2012年1月1日起施行;《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2012年2月1日起施行;《拘留所條例》2012年4月1日。

⑺ 水資源費徵收使用管理辦法的辦法簡介

財政部 國家發展來改革委 水利部自關於印發《水資源費徵收使用管理辦法》的通知
財綜[2008]7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廳(局)、發展改革委、物價局、水利(水務)廳(局),長江水利委員會、黃河水利委員會、淮河水利委員會、海河水利委員會、珠江水利委員會、松遼水利委員會、太湖流域管理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和《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徵收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60號)的規定,我們制定了《水資源費徵收使用管理辦法》,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附件:水資源費徵收使用管理辦法
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水利部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十日
水資源費徵收使用管理辦法

⑻ 中國涉及河流的法律有哪些 有哪些重要點的河流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版民共和國水法》權
《太湖流域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路運輸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
《黃河水量調度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
《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徵收管理條例》
《 長江河道采砂管理條例》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
《海河獨流減河永定新河河口管理辦法》

⑼ 太湖流域管理條例規定不能排放氮磷嗎

不是。太湖流域實行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太湖流域新建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應當符合脫氮除磷深度處理要求;現有的污水集中處理設施不符合脫氮除磷深度處理要求的,當地市、縣人民政府應當自2011年11月1日起1年內組織進行技術改造。禁止在太湖流域設置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水環境綜合治理要求的造紙、製革、酒精、澱粉、冶金、釀造、印染、電鍍等排放水污染物的生產項目,現有的生產項目不能實現達標排放的,應當依法關閉。



法條鏈接:《太湖流域管理條例》

1、第二十五條太湖流域實行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

太湖流域管理機構應當組織兩省一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水功能區對水質的要求和水體的自然凈化能力,核定太湖流域湖泊、河道納污能力,向兩省一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提出限制排污總量意見。

兩省一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方案、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等確定的水質目標和有關要求,充分考慮限制排污總量意見,制訂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和控制計劃,經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報兩省一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公告。

兩省一市人民政府應當將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和控制計劃確定的控制指標分解下達到太湖流域各市、縣。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將控制指標分解落實到排污單位。

2、第二十七條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根據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優化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布局的需要,制定水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並商兩省一市人民政府確定和公布在太湖流域執行水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具體地域范圍和時限。

3、第二十八條排污單位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過經核定的水污染物排放總量,並應當按照規定設置便於檢查、采樣的規范化排污口,懸掛標志牌;不得私設暗管或者採取其他規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

禁止在太湖流域設置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水環境綜合治理要求的造紙、製革、酒精、澱粉、冶金、釀造、印染、電鍍等排放水污染物的生產項目,現有的生產項目不能實現達標排放的,應當依法關閉。

在太湖流域新設企業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清潔生產要求,現有的企業尚未達到清潔生產要求的,應當按照清潔生產規劃要求進行技術改造,兩省一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監督檢查。

4、第三十五條太湖流域新建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應當符合脫氮除磷深度處理要求;現有的污水集中處理設施不符合脫氮除磷深度處理要求的,當地市、縣人民政府應當自本條例施行之日起1年內組織進行技術改造。

太湖流域市、縣人民政府應當統籌規劃建設污泥處理設施,並指導污水集中處理單位對處理污水產生的污泥等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避免二次污染。

國家鼓勵污水集中處理單位配套建設再生水利用設施。

熱點內容
防疫管理條例 發布:2025-05-06 05:37:31 瀏覽:349
公民在工作中受哪些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6 05:36:46 瀏覽:646
特殊教育條例 發布:2025-05-06 05:31:38 瀏覽:556
牛蛙立法 發布:2025-05-06 05:29:46 瀏覽:429
保單抄件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06 05:25:32 瀏覽:312
損壞他人私有財產應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6 05:22:40 瀏覽:669
刑法脅持 發布:2025-05-06 05:14:38 瀏覽:314
暨南大學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06 05:12:28 瀏覽:23
注會裡面的經濟法怎麼學 發布:2025-05-06 05:11:37 瀏覽:27
勞動法關於曠工的處罰 發布:2025-05-06 05:10:56 瀏覽: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