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天津市自然保護區條例

天津市自然保護區條例

發布時間: 2022-10-08 16:25:47

Ⅰ 天津市濕地保護條例(2020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濕地保護,維護濕地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促進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生態宜居城市,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濕地保護、管理和利用等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濕地,是指常年或者季節性積水地帶、水域和低潮時水深不超過六米的海域,包括沼澤濕地、湖泊濕地、河流濕地、濱海濕地等自然濕地,以及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或者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原生地等人工濕地。第四條本市對濕地實行統籌規劃、保護優先、科學恢復、合理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第五條市和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濕地保護工作的領導,將濕地保護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保障濕地保護的資金投入。第六條本市實行綜合協調、分部門實施的濕地保護管理體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市濕地保護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

區規劃和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區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濕地保護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

城市管理、水務等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具體負責濕地保護管理相關工作。

發展改革、財政、住房城鄉建設、生態環境、文化和旅遊等部門,依照職責分工,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濕地保護相關工作。第七條市和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新聞媒體應當加強濕地保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保護濕地意識。第八條本市支持濕地保護的科學研究,應用、推廣研究成果,提高濕地保護和濕地修復水平。第九條保護濕地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都有保護濕地的義務,有權對破壞、非法侵佔濕地資源的行為進行檢舉或者控告。

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以志願服務等多種形式參與濕地保護活動。第二章規劃與名錄第十條市規劃和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發展改革、生態環境、城市管理、水務、文化和旅遊等行政主管部門編制全市濕地保護規劃,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區規劃和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區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全市濕地保護規劃編制本區的濕地保護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第十一條濕地保護規劃應當明確目標任務、總體布局、保護范圍、保護內容、保護措施等,並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與城鄉建設規劃、海洋功能區劃、水資源規劃、漁業水域灘塗規劃、主體功能區劃相協調。

編制濕地保護規劃,應當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

調整濕地保護規劃,應當按照編制的程序廣泛聽取意見,並經市或者區人民政府批准。第十二條本市對濕地實行分級保護管理。按照濕地保護規劃和濕地生態功能、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程度等,將濕地分為國家重要濕地、市級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

本市永久性保護生態區域內的濕地,應當納入重要濕地予以保護。第十三條本市對重要濕地實施名錄管理。本市重要濕地名錄包括國家重要濕地和市級重要濕地。

市級重要濕地由市規劃和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城市管理、水務等部門提出,經專家論證,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列入名錄管理。

本市重要濕地名錄應當載明濕地的名稱、地理位置、范圍、保護級別、類型、主要保護內容與標准、責任單位、主管部門等事項。第十四條一般濕地由區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參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實施保護。第十五條列入本市重要濕地名錄的濕地,由市人民政府設立保護標志。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擅自移動或者破壞濕地保護標志。第十六條本市重要濕地名錄中已確定為自然保護區的濕地,依照國家有關自然保護區的規定進行保護。第十七條以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合理利用濕地、開展濕地宣傳教育和科學研究為目的,並可供開展生態旅遊等活動的重要濕地,可以設立濕地公園。

設立濕地公園應當由市規劃和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研究論證,予以認定。第三章監督與管理第十八條市規劃和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列入本市重要濕地名錄的濕地定期組織開展保護情況的監測和評估,對保護措施落實情況、責任單位履行職責情況等進行監督檢查,並向市人民政府進行年度報告。

區人民政府應當定期組織對一般濕地保護情況的監督檢查。

Ⅱ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規的決定(2017)

一、關於《天津市野生動物保護條例》

1.將第十六條修改為:「在禁獵(捕)區、禁獵(捕)期期間或者在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對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進行考察、教學實習的個人和組織,應當在進入禁獵(捕)區或者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之前,向區野生動物主管部門提交有關活動方案,並在區野生動物主管部門指定的范圍內開展活動。」

2.將第二十六條修改為:「違反本條例規定,擅自進入禁獵(捕)區或者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對野生動物進行考察、教學實習活動的,責令改正;對野生動物主要繁衍生息場所造成破壞的,責令停止破壞行為、限期恢復原狀,並處恢復原狀所需費用三倍以下的罰款。」二、關於《天津市環境保護條例》

1.將第三十四條修改為:「在生活居住區、風景名勝區、文物保護區和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不得新建、擴建污染和破壞環境的建設項目。已建成的設施,其污染物排放超過排放標準的,必須限期治理。建設旅遊、娛樂以及其他對環境有影響的設施,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過規定的排放標准。」

2.將第三十九條第二款修改為:「禁止在海濱風景游覽區、海水浴場、水產養殖區、鹽場保護區和其他需要保護的區域內,建設污染環境、破壞景觀的海岸工程建設項目。禁止排放可能造成水質惡化、有礙海生物生長、影響人體健康的廢水。禁止擅自在近海岸灘堆放、棄置和處理固體廢棄物。」

3.刪除第二十一條、第四十七條第二項。

4.將第四十九條第一款修改為:「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務的單位,可以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後果處以罰款,或者責令停業、關閉、轉產、搬遷。」三、關於《天津市綠化條例》

刪除第二十條。四、關於《天津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若干規定》

1.將第二十條第一款修改為:「新建、改建、擴建的公共建築、商業街區、居住區、大(中)型建築等,應當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停車泊位數量標准配建、增建停車場,並列入建築設計審核規劃。」

2.刪除第二十條第二款。五、關於其他方面的修改

將上述4部地方性法規中的「區、縣」或者「區縣」,全部修改為「區」。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相關地方性法規根據本決定修正後重新公布。

Ⅲ 天津市環境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保護和改善本市的生活環境與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其他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管轄的行政區域和海域。第三條環境保護必須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防治的方針以及誰污染誰治理和污染者付費的原則。第四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把環境保護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與城市規劃,制定和實施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使環境保護與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相協調。第五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推進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的研究、開發及應用。第六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扶持、發展環境保護產業和環境標志產品,對資源及工業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和防治污染的技術改造項目實行優惠政策。第七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的環境質量負責,實行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定期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上級人民政府報告環境保護工作和環境質量狀況。第八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單位,對國家規定用於環境保護的資金,應當予以落實並合理安排使用,不得截留或者挪作他用;積極開辟新的資金渠道,逐步增加對環境保護的投入,提高環境保護投資額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逐步建立環境污染治理基金。第九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協調各方面的力量,開展以防治工業污染和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為主要內容的環境綜合整治,並實行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每年將定量考核結果向社會公布。第十條各街道辦事處和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的環境保護監督工作。第十一條各級人民政府和各部門、各單位應當加強環境保護基本國策的宣傳教育,普及環境保護科學知識,提高全體公民的環境意識和環保法制觀念。第十二條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並有權對污染和破壞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控告。第十三條各級人民政府對保護和改善環境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獎勵。第二章管理職責第十四條市和區、縣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其職責是:
(一)貫徹並監督執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規章和標准;
(二)擬定並監督實施本行政區的環境保護規劃和計劃,參與制定經濟發展中長期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分區規劃、國土規劃和區域開發計劃;
(三)監督管理和協調本行政區的環境污染防治、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對建立自然保護區提出審批意見;
(四)組織開展環境監測和環境管理,定期發布環境質量狀況公報;
(五)依法查處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規章的行為,處理環境污染事故,調解環境污染糾紛;
(六)組織開展環境保護科學研究與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推廣環境保護先進經驗和技術,開展國際間環境保護的合作和交流;
(七)受理對污染和破壞環境行為的檢舉和控告;
(八)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組織開展環境保護法規、政策的調查研究;草擬本市環境保護法規、規章草案和標准;依法受理環境保護行政復議案件;
(九)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第十五條各級城建、規劃、公安、工商行政、衛生、土地、礦產、農業、林業、漁業、水利、交通、鐵道、民航及海洋、港務監督、漁政漁港監督管理部門和軍隊環境保護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環境污染防治和資源保護實施監督管理。第十六條市和區、縣計劃部門負責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環境保護方面的綜合平衡工作。第十七條市和區、縣財政部門應當把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和大型生態保護工程等建設費用納入各級財政預算,並予以落實。第十八條市和區、縣經濟綜合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應當把環境保護工作納入行業管理規劃和計劃,與經濟發展統籌安排,同步實施;對所屬企業按照國家關於環境保護的技術、經濟政策,從產業、產品結構調整和開發、技術改造、綜合利用、污染防治等方面進行管理、治理和考核,並保證環境保護資金的落實。第三章環境監督管理第十九條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統一規劃、組織和協調全市的環境保護監測工作,組織實施國家和地方的環境質量標准、污染物排放標准和監測技術規范,組織和協調全市各級環境監測網路,向本市各級環境監測單位下達環境監測任務,收集匯總監測資料,對本市環境狀況進行調查和評價。
市和區、縣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監測機構,負責本行政區的環境質量監測和污染源、流動污染源監測。
市環境保護監測機構負責環境監測數據爭議的裁定。

Ⅳ 天津市野生動物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動物資源,維護生態平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市行政區域及管理的毗鄰海域內從事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保護管理、野生動物獵捕、馴養繁殖、經營利用等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工作的領導。

市人民政府林業、漁業主管部門分別主管全市陸生、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工作。區、縣人民政府林業、漁業主管部門分別主管本區域內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工作;未設林業、漁業主管部門的區,其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工作,由市人民政府林業、漁業主管部門負責。

工商、公安、交通、海關、規劃、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環保、動物防疫等部門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的職責,做好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工作。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野生動物保護的宣傳,增強公民自覺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第五條任何個人和組織都有保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的義務;對虐待、濫食野生動物或者侵佔、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和野生動物棲息地的行為,有權制止和舉報。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在野生動物保護、救助、馴養繁殖、科學研究等方面做出顯著成績或者舉報、查處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行為有功的個人和組織,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保護第七條市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由市野生動物主管部門提出,經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公布,報國務院備案。

市野生動物主管部門應當至少每十年對本市野生動物資源進行一次普查,並建立檔案。第八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在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主要生息繁衍地區和水域設立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

本市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的設立,由市野生動物主管部門提出,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報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公布。第九條野生動物主管部門或者其設立的野生動物救助機構,負責對捐贈、沒收、誤捕、受傷、擱淺的野生動物的接收、救護、放生等工作。

財政部門應當每年安排資金,專項用於野生動物救護設施建設和救護經費支出,保證野生動物救護工作的開展。第十條野生動物主管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對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的監測。

任何個人和組織發現患有疫病、疑似疫病或者異常死亡的野生動物,應當立即向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報告。第三章獵捕管理第十一條禁止任何個人和組織非法獵捕和殺害野生動物。第十二條因特殊情況,需要獵捕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應當按照有關法律規定,申請特許獵捕證。第十三條獵捕非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應當持有狩獵證;捕捉市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應當持有捕捉證。

市野生動物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本區域內野生動物資源狀況,確定本市獵捕的野生動物種類和年度獵捕量限額。

申請辦理狩獵證、捕捉證,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一)因科學研究、資源調查、醫葯生產、教學需要的;

(二)因馴養繁殖需要獲得種源的;

(三)因國際交往、交換需要的;

(四)因其他特殊情況需要的。

野生動物主管部門應當依據確定的獵捕的野生動物種類和年度獵捕量限額,予以審批。第十四條經批准獵捕野生動物的個人和組織,必須按照批準的工具和方法獵捕。獵捕時應當採取措施避免誤獵、誤捕、誤傷野生動物或者破壞其生存環境。對誤捕的野生動物應當立即放生,對誤傷的野生動物應當立即採取搶救措施並送交野生動物救助機構,對死亡的野生動物應當及時報告野生動物主管部門。第十五條市野生動物主管部門根據本市野生動物資源狀況,確定禁獵(捕)區和禁獵(捕)期,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第十六條在自然保護區、禁獵(捕)區或者在禁獵(捕)期期間,對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進行考察、教學實習、拍攝電影、錄像的個人和組織,應當在進入自然保護區或者禁獵(捕)區之前,向區、縣野生動物主管部門提交有關活動方案,並在區、縣野生動物主管部門指定的范圍內開展活動。第十七條建立固定狩獵場所,應當向所在地的區、縣林業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由區、縣林業主管部門報市林業主管部門審批。

申請建立固定狩獵場所,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有適合狩獵的場所,且取得合法使用證明;

(二)有與建立狩獵場所相適應的資金、人員、技術和安全措施;

(三)被獵捕的野生動物種類來源合法、穩定;

(四)狩獵場所有合理的規劃方案和經營管理方案。

Ⅳ 天津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2020修正)

第一條為加強天津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管理,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國務院令第167號)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天津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是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以貝殼堤、牡蠣礁構成的珍稀古海岸遺跡和濕地自然環境及其生態系統作為主要保護對象的海洋和海岸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第三條保護區由貝殼堤區域和牡蠣礁、濕地區域組成。保護區范圍涉及濱海新區、寧河區、津南區和寶坻區的部分區域,具體范圍按照國家劃定的區域執行。第四條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保護區的統一監督管理,設立天津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以下稱保護區管理機構),對保護區實施具體管理。

公安、生態環境、農業農村、水務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相關工作。第五條保護區管理機構的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自然保護區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規定,依法履行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行政管理權;

(二)組織實施保護區總體建設規劃和年度計劃;

(三)制定並組織實施保護區管理制度;

(四)組織和協助有關部門開展保護區科學研究工作,並對保護區生態環境進行監測、監視;

(五)開展保護與管理工作的國內外交流活動,建立保護區檔案資料,開展宣傳教育活動;

(六)在不破壞保護區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前提下,組織開展參觀、旅遊等活動;

(七)保護區的其他管理工作。第六條保護區所在地的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保護區管理工作的領導,其所屬的有關部門應當配合保護區管理機構做好保護區的管理工作。第七條市和區人民政府應當對在保護區保護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或者獎勵。第八條保護區管理機構可以按照國家及本市有關規定接受國內外組織和個人的捐贈,用於保護區的保護。第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保護區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義務,並有權對破壞、侵佔保護區的行為進行舉報。第十條保護區劃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保護區管理機構應當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在其分界處設置標樁、標牌等界標。第十一條保護區管理機構應當按照保護區總體建設規劃,根據保護管理工作需要,設置護欄、護網、隔牆、罩棚等保護設施。第十二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移動或者破壞保護區界標和保護設施。第十三條在保護區內的單位、居民和經批准進入保護區的人員,必須遵守保護區的各項管理制度,接受保護區管理機構的管理。第十四條禁止任何人未經批准進入保護區核心區。

因科學研究的需要,必須進入保護區核心區從事科學研究觀測、調查活動的,應當事先向保護區管理機構提交申請和活動計劃,經依法批准後方可進行。

從事前款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在活動結束後將活動成果的副本提交保護區管理機構。第十五條因教學科研的目的,需要進入自然保護區的緩沖區從事非破壞性的科學研究、教學實習和標本採集活動的,應當事先向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提交申請和活動計劃,經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批准。

從事前款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在活動結束後將活動成果的副本提交保護區管理機構。第十六條在保護區實驗區內開展參觀、旅遊活動的,由保護區管理機構編制方案,方案應當符合自然保護區管理目標。

在保護區組織參觀、旅遊活動的,應當嚴格按照前款規定的方案進行,並加強管理;進入保護區參觀、旅遊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服從保護區管理機構的管理。

嚴禁開設與保護區保護方向不一致的參觀、旅遊項目。第十七條外國人進入保護區的,應當由接待單位依法報經批准後方可進入。

組織外國人進入保護區的,組織者應當制定保密措施。第十八條禁止在保護區內從事任何與保護無關的建設活動,禁止在保護區內從事開挖、採集貝殼和牡蠣殼以及其他對保護對象造成危害的活動。

確因重點建設項目需要在保護區實驗區內開展建設活動的,應當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執行。第十九條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保護區管理機構責令其改正,並可以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

(一)擅自移動或者破壞保護區界標的;

(二)未經批准進入保護區或者在保護區內不服從保護區管理機構管理的;

(三)經批准在保護區緩沖區內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實習和標本採集活動的單位和個人,不向保護區管理機構提交活動成果副本的。

Ⅵ 天津市人民政府關於修改《天津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的決定(2004)

一、將第十三條第一款、第二款修改為:「在保護區的核心區從事涉及保護對象的科學研究等活動的,必須持有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的批准文件,事先向保護區管理機構申請,提交活動計劃,經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後方可進行。
在保護區的緩沖區從事涉及保護對象的科學研究等活動的,必須持有省部級重要科研項目的批准文件,經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後方可進行。」二、在原第十三條中,增加一款,作為第五款:「組織外國人進入保護區從事本條前三款規定活動的,組織者應當制定保密措施。」
本決定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天津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根據本決定作相應的修正,重新公布。

Ⅶ 天津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加強天津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的管理,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國務院令第67號)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第二條保護區是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以由貝殼堤、牡蠣灘構成的珍稀古海岸遺跡和濕地自然環境及其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和管理對象的國家級海洋類型區域。第三條保護區屬不連續、開放性類型,由貝殼堤區域和牡蠣灘、濕地區域組成。保護區范圍涉及漢沽區、塘沽區、大港區、寧河縣、東麗區、津南區的部分區域。具體范圍是:
貝殼堤區域,為6條1000米寬的帶狀區域和3塊矩形區域。帶狀區域范圍為中心線兩側各500米,其走向中心線坐標分別為:蟶頭沽(117°47′10″E,39°08′40″N)-青坨子(117°46′10″E,39°07′20″N);驢駒河(117°38′30″E,38°53′30″N)-高沙嶺(117°36′30″E,38°50′30″N);老馬棚口(117°31′50″E,38°39′30″N)-新馬棚口(117°32′30″E,38°37′N);白沙嶺(117°29′15″E,39°06′15″N)-鄧岑子(117°28′10″E,38°58′36″N)-上古林(117°29′15″E,38°49′00″N);荒草坨(117°19′50″E,39°11′N)-崔家碼頭(117°19′E,39°04′15″N)新河橋(117°19′30″E,39°02′N)-巨葛庄(117°19′20″E,38°58′05″N)-中塘(117°21′10″E,38°51′30″N)。矩形區域的中心點坐標分別為:大蘇庄(117°18′E,38°40′N)、沙井子(117°21′30″E,38°39′40″N)和翟庄(117°15′E,38°34′N),區域范圍由中心點向東西和南北方向各延伸500米。
牡蠣灘、濕地區域,為潮白新河、薊運河、衛星河組成的三角形區域。其邊界為:隋家莊(117°25′E,39°26′N)-苗庄(117°49′E,39°26′E)-蔡家堡(117°49′E,39°10′N)-北塘(117°43′E,39°06′N)-樂善庄(117°32.5′E,39°16.5′N)-造甲城(117°25′E,39°16.5′N)。第四條保護區劃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
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分界處應設置界標。第五條在保護區范圍內從事的各項活動均應適用本辦法。第六條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辦法的組織實施工作。
保護區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天津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以下簡稱保護區管理機構)負責,主要職責是:
(一)執行國家及本市有關海洋自然保護區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
(二)實施保護區的總體建設規劃和年度計劃;
(三)制定保護區的各項管理制度;
(四)從事有關科學研究工作,並對保護區生態環境進行監測、監視;
(五)開展保護與管理工作的國內外交流活動;
(六)建立保護區的檔案資料,開展宣傳教育活動;
(七)負責保護區的其他管理工作。第七條環保、礦產、農林、公安、水產、土地、規劃、水利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共同做好保護區的監督管理工作。第八條保護區所在地的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保護區管理工作的領導,其所屬的有關部門應當配合保護區管理機構做好保護區的管理工作。第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自然資源與自然環境的義務,並有權對破壞、侵佔保護區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控告。第十條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和保護區管理機構可以接受國內外組織和個人的捐贈,按照國家及本市有關規定,用於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第十一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對在管理保護區和有關科學研究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或獎勵。第十二條保護區的界標不得擅自移動或者破壞。第十三條在保護區的核心區從事涉及保護對象的科學研究等活動的,必須事先向保護區管理機構申請,提交活動計劃,經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後方可進行。
在保護區的緩沖區從事涉及保護對象的科學研究等活動的,須經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後方可進行。
在保護區的實驗區從事涉及保護對象的科學研究等活動的,須經保護區管理機構批准後方可進行。
活動結束後應將其活動成果的副本送交保護區管理機構存檔。第十四條任何單位和個人與境外組織或機構簽署涉及保護區的協議,以及外國人到保護區從事有關活動的,必須經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後,報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Ⅷ 天津市濕地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濕地保護,維護濕地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促進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生態宜居城市,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濕地保護、管理和利用等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濕地,是指常年或者季節性積水地帶、水域和低潮時水深不超過六米的海域,包括沼澤濕地、湖泊濕地、河流濕地、濱海濕地等自然濕地,以及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或者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原生地等人工濕地。第四條本市對濕地實行統籌規劃、保護優先、科學恢復、合理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第五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濕地保護工作的領導,將濕地保護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保障濕地保護的資金投入。第六條本市實行綜合協調、分部門實施的濕地保護管理體制。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市濕地保護的綜合協調工作。

市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區縣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區縣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濕地保護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

市容園林、水務、海洋等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具體負責濕地保護管理工作。

發展改革、財政、規劃、國土房管、建設、環保、旅遊等部門,依照職責分工,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濕地保護相關工作。第七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新聞媒體應當加強濕地保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保護濕地意識。第八條本市支持濕地保護的科學研究,應用、推廣研究成果,提高濕地保護和濕地修復水平。第九條保護濕地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都有保護濕地的義務,有權對破壞、非法侵佔濕地資源的行為進行檢舉或者控告。

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以志願服務等多種形式參與濕地保護活動。第二章規劃與名錄第十條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發展改革、規劃、國土房管、環保、市容園林、水務、旅遊、海洋等行政主管部門編制全市濕地保護規劃,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區縣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區縣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全市濕地保護規劃編制本區縣的濕地保護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第十一條濕地保護規劃應當明確目標任務、總體布局、保護范圍、保護內容、保護措施等,並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與城鄉建設規劃、海洋功能區劃、水資源規劃、漁業水域灘塗規劃、主體功能區劃相協調。

編制濕地保護規劃,應當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

調整濕地保護規劃,應當按照編制的程序廣泛聽取意見,並經市或者區縣人民政府批准。第十二條本市對濕地實行分級保護管理。按照濕地保護規劃和濕地生態功能、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程度等,將濕地分為國家重要濕地、市級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

本市永久性保護生態區域內的濕地,應當納入重要濕地予以保護。第十三條本市對重要濕地實施名錄管理。本市重要濕地名錄包括國家重要濕地和市級重要濕地。

市級重要濕地由市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土房管、市容園林、水務、海洋等部門提出,經專家論證,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列入名錄管理。

本市重要濕地名錄應當載明濕地的名稱、地理位置、范圍、保護級別、類型、主要保護內容與標准、責任單位、主管部門等事項。第十四條一般濕地由區縣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參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實施保護。第十五條列入本市重要濕地名錄的濕地,由市人民政府設立保護標志。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擅自移動或者破壞濕地保護標志。第十六條本市重要濕地名錄中已確定為自然保護區的濕地,依照國家有關自然保護區的規定進行保護。第十七條以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合理利用濕地、開展濕地宣傳教育和科學研究為目的,並可供開展生態旅遊等活動的重要濕地,可以設立濕地公園。

設立濕地公園應當由市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研究論證,予以認定。第三章監督與管理第十八條市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列入本市重要濕地名錄的濕地定期組織開展保護情況的監測和評估,對保護措施落實情況、責任單位履行職責情況等進行監督檢查,並向市人民政府進行年度報告。

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定期組織對一般濕地保護情況的監督檢查。

Ⅸ 天津市環境保護條例(2010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保護和改善本市的生活環境與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其他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管轄的行政區域和海域。第三條環境保護必須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防治的方針以及誰污染誰治理和污染者付費的原則。第四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把環境保護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與城市規劃,制定和實施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使環境保護與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相協調。第五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推進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的研究、開發及應用。第六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扶持、發展環境保護產業和環境標志產品,對資源及工業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和防治污染的技術改造項目實行優惠政策。第七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的環境質量負責,實行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定期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上級人民政府報告環境保護工作和環境質量狀況。第八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單位,對國家規定用於環境保護的資金,應當予以落實並合理安排使用,不得截留或者挪作他用;積極開辟新的資金渠道,逐步增加對環境保護的投入,提高環境保護投資額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逐步建立環境污染治理基金。第九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協調各方面的力量,開展以防治工業污染和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為主要內容的環境綜合整治,並實行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每年將定量考核結果向社會公布。第十條各街道辦事處和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的環境保護監督工作。第十一條各級人民政府和各部門、各單位應當加強環境保護基本國策的宣傳教育,普及環境保護科學知識,提高全體公民的環境意識和環保法制觀念。第十二條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並有權對污染和破壞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控告。第十三條各級人民政府對保護和改善環境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獎勵。第二章管理職責第十四條市和區、縣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其職責是:

(一)貫徹並監督執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規章和標准;

(二)擬定並監督實施本行政區的環境保護規劃和計劃,參與制定經濟發展中長期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分區規劃、國土規劃和區域開發計劃;

(三)監督管理和協調本行政區的環境污染防治、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對建立自然保護區提出審批意見;(四)組織開展環境監測和環境管理,定期發布環境質量狀況公報;

(五)依法查處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規章的行為,處理環境污染事故,調解環境污染糾紛;

(六)組織開展環境保護科學研究與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推廣環境保護先進經驗和技術,開展國際間環境保護的合作和交流;

(七)受理對污染和破壞環境行為的檢舉和控告;

(八)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組織開展環境保護法規、政策的調查研究;草擬本市環境保護法規、規章草案和標准;依法受理環境保護行政復議案件;

(九)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第十五條各級城建、規劃、公安、工商行政、衛生、土地、礦產、農業、林業、漁業、水利、交通、鐵道、民航及海洋、港務監督、漁政漁港監督管理部門和軍隊環境保護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環境污染防治和資源保護實施監督管理。第十六條市和區、縣計劃部門負責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環境保護方面的綜合平衡工作。第十七條市和區、縣財政部門應當把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和大型生態保護工程等建設費用納入各級財政預算,並予以落實。第十八條市和區、縣經濟綜合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應當把環境保護工作納入行業管理規劃和計劃,與經濟發展統籌安排,同步實施;對所屬企業按照國家關於環境保護的技術、經濟政策,從產業、產品結構調整和開發、技術改造、綜合利用、污染防治等方面進行管理、治理和考核,並保證環境保護資金的落實。第三章環境監督管理

Ⅹ 天津市海域環境保護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護和改善本市海域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體健康,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促進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天津市環境保護條例》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在本市海域從事航行、勘探、開發、生產、科學研究、海岸工程建設等活動及向本市海域排放污染物、傾倒廢棄物的一切單位和個人,除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外,還必須遵守本辦法。沿海拆船的環境保護管理,依照國務院《防止拆船污染環境管理條例》和《天津市防止拆船污染環境管理實施辦法》執行。第三條沿海各區人民政府應當把海域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和計劃,並採取有利於海域環境保護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第四條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需要,劃定海域環境功能區,確定海域環境保護的目標和任務,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在開發利用海洋資源中,應當遵照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誰利用誰補償和開發利用與保護增殖並重的方針,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開展跨部門的協作,採取措施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第六條市和沿海各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轄區的海洋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並主管防止海岸工程建設項目和陸源污染物損害海洋環境的工作。
天津港務監督部門主管防止船舶污染損害的環境保護工作,負責船舶排污的監督和調查處理,以及天津港港區水域的監視。
天津市港航監督部門對天津港以外的市屬地方港口區域內的船舶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負責港區水域的監視。
天津漁政漁港監督部門對漁港水域內船舶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負責漁港水域的監視。
市海洋行政管理部門對海洋石油勘探開發和海洋傾廢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市城建、規劃、土地、礦產、鹽業、農業、林業、漁業、水利等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海域資源的保護實施監督管理。第七條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本市海域環境的義務,並有權對污染損害海域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
對保護和改善海域環境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或者環境保護等有關部門給予獎勵。第二章環境監督管理第八條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保護、改善海域環境的需要和經濟、技術條件,組織擬定地方海域環境質量標准、污染物排放標准及控制指標,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施行。第九條市和沿海各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對海域的環境狀況進行調查和評價,擬定海域環境保護規劃和計劃,經計劃和規劃部門綜合平衡,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第十條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建立海域環境監測制度,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監測網路,開展海域環境監測工作,負責審核匯總環境監測數據,定期發布海域環境狀況公報。
市和沿海各區的水利、市政部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通報河道入海水量等環境監測數據。
沿海各區環境保護監測機構及企業、事業單位的監測機構,應當按照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負責對海域環境進行監測。第十一條興建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應當符合本市建設規劃和海域環境功能區劃的要求。第十二條凡屬下列情況之一的海岸工程建設項目,建設單位必須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並報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一)區域開發工程建設項目;
(二)污染程度為一類的建設項目;
(三)面積在1000畝以上的圍海工程;
(四)淺海灘塗石油勘探開發項目;
(五)跨行政區界的建設項目;
(六)在海洋特別保護區、海上自然保護區、海濱風景游覽區、鹽場保護區、海水浴場、重要漁業水域和其他需要特殊保護的區域內興建的項目。前款規定之外的海岸工程建設項目,必須填報環境影響報告表,由建設工程所在地的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並報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十三條由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海岸工程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後,由建設工程所在地的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監督管理。

熱點內容
非訴律師的職業規劃 發布:2024-11-20 19:23:55 瀏覽:326
塔吊坍塌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20 19:17:01 瀏覽:673
崑山人民法院執行法官 發布:2024-11-20 18:44:06 瀏覽:649
女法官電視劇 發布:2024-11-20 18:43:58 瀏覽:865
侵權法的社會功能 發布:2024-11-20 18:30:50 瀏覽:786
中國司法部官網查詢 發布:2024-11-20 18:25:33 瀏覽:819
司法部熊選國仕途 發布:2024-11-20 18:22:38 瀏覽:36
合同法146條 發布:2024-11-20 18:03:36 瀏覽:909
知名企業法律顧問哪家好 發布:2024-11-20 17:51:29 瀏覽:374
林奕含法院 發布:2024-11-20 17:42:14 瀏覽: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