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法規清理

法規清理

發布時間: 2020-12-17 12:56:20

Ⅰ 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啟動了幾次黨內法規清理

中國共嚴黨歷史上啟動了五次黨內法規清理,它們是一九三五年遵義會議,清除了王明,張國壽左右傾主義,一九四二年整風運動,一九五三年處理了高崗集團,一九五七年反對右傾機會主義,一九五九年廬山會議,,。

Ⅱ 法律篡改的性質是()A法律清理B國家立法活動cC法律解釋D法律匯編

如果沒有其它的解釋釋義時,法律篡改的性質是「國家立法活動」。

Ⅲ 北京兩斷三清最新消息,北京清除 小散亂污 有相關法律法規的依據嗎

北京:北京市出台《北京市工業污染行業、生產工藝調整退出及設備淘汰目錄(2014年版)版》。污染權較大、能耗較高、工藝落後,不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工業行業和生產工藝,以及國家明令淘汰的落後設備被限期退出。
一,對存在無證無照經營,超范圍經營,異地經營等違法行為的企業於2017年8月4日前全面停產停工,並於停產停工後10日內全部退出。
二,對證照齊全但無環評審批、驗收的企業,請於2017年8月4日前全面停產停工,並於停產停工後10日內全部退出。
三,對證照及環評審批、驗收等手續齊全的企業,要求對水、氣、聲、渣等各類污染源進行全面摸排,發現問題立即停產整改,經區級環保部門驗收合格後,方可生產。
對在規定期限內未實現全面停產退出的企業,將全面予以清理拆除。
鋼鐵、 有色金屬、 建材、 化工、 紡織印染、人造板及傢具、醫葯、 機械、 印刷、造紙、皮革等行業成為重點淘汰對象,但凡有污染排放的企業均無立足之地。

Ⅳ 怎麼清理規范性文件

法律規范性文件清理亦稱法規清理,是指有關國家機關對一定時期制定的或一定范圍內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從體系、內容上進行審查、分析和整理,並做出繼續適用,需要修改、補充或廢止決定的活動。
關於法的清理的一般含義,我國著名立法學專家周旺生教授認為,「法的清理指有權的國家機關,在其職責范圍內,以一定的方式,對一國一定范圍所存在的規范性法文件進行審查,確定它們是否繼續適用或是否需要加以變動(修改、補充或廢止)的專門活動。」(參見周旺生著:《立法學》,法律出版社2009年8月第二版,第507頁)據此,法的清理的要點應包涵以下幾方面的內容:一是,法的清理是有權國家機關的一種職權活動,這里的有權機關即是指有權立法的機關,而對法的清理,則是立法機關的一項基本義務;二是,法的清理對象是現行的規范性法文件,按照我國現行《立法法》的規定,就是指憲法、基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五種規范性法文件;三是,清理的目的是為了使現行適用的法規盡可能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四是,清理的結果是對現行法規或保留、或廢除,或修改,或補充完善,它不是新法規的創制,而是立法活動的一種後續性工作;五是,法的清理需要通過特定的工作方式和程序來完成,或集中清理,或專項清理,還涉及到清理的標准、清理的程序、清理結果的公布等基本問題。

Ⅳ 62號文件對全面清理規范稅收等優惠政策有哪些規定

按照國發〔2014〕62號文件要求一、從嚴規范稅收等優惠政策管理
(一)統一稅收政策管理許可權。堅持稅收法定原則,除依據國家專門稅收法律法規授權地方的稅政管理許可權外,稅收政策管理權全部集中在中央。各級、各部門一律不得違規或越權制定稅收優惠政策,不得擅自更改、調整、變通國家稅法和稅收政策,不得越權批准減免稅、緩繳稅和豁免欠稅。今後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發展規劃和區域政策時,不得越權規定具體的稅收優惠事項,不得突破國家統一的稅收制度。

(二)規范非稅等收入管理。嚴格執行現行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社會保險管理制度以及資源環境類收費政策。嚴格執行各項收費項目減免許可權,嚴禁對企業違規減免或緩征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嚴禁以優惠價格或零地價出讓土地,嚴禁以安置人員、解決就業等為條件變相減免土地出讓收入;嚴格執行環境類非稅收入政策規定,嚴禁違規對排污企業減免或緩征排污費等。嚴格依法依規履行國有資產處置、產權交易和股權轉讓等程序,規范國有資產資源有償使用收入管理,嚴禁低價轉讓國有資產、國有企業股權以及礦產等國有資源。嚴禁違反法律法規和國務院規定減免或緩征企業應當承擔的社會保險繳費,未經批准不得允許企業低於統一規定費率繳費,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不得擅自調整企業繳費基數。

(三)嚴格財政支出管理。除國務院統一規定外,各級、各部門不得對企業制定財政優惠政策。對違法違規制定與企業及其投資者(或管理者)繳納稅收或非稅收入掛鉤的財政支出優惠政策,包括先征後返、列收列支、財政獎勵或補貼,以代繳或給予補貼等形式減免土地出讓收入等,要堅決予以取消。對其他支出優惠政策,如代企業承擔社會保險繳費等經營成本、給予電價水價等價格優惠、通過財政獎勵或補貼等形式吸引其他地區企業落戶本地或在本地繳納稅費,對開發園區、欠發達地區等特定區域實施的地方級財政收入全留或增量返還等,要逐步加以規范。

二、認真開展稅收等優惠政策專項清理工作

按照國發〔2014〕62號文件要求,各級政府、省直有關部門要集中開展一次稅收等優惠政策專項清理工作。通過專項清理排查,全面摸清財稅政策底數,為規范財稅政策管理、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奠定基礎。重點清查內容:一是各級政府和省直部門制定的涉及稅收等優惠政策的規范性文件,是否有影響公平稅負、公平競爭,阻礙統一市場建設的內容;二是各級政府在招商引資過程中與企業簽訂的合同、協議、備忘錄、會議紀要以及「一事一議」形式的請示、報告和批復等,是否合法合規;三是各級政府和省直部門在國家規定許可權內制定的稅收等優惠政策,是否自行擴大適用范圍、提高執行標准、延長執行時限等。

全省專項清理工作以自查自糾為主,到2015年3月31日結束。各級政府和省直有關部門要按照「誰起草、誰制發、誰清理」的原則,認真開展自查清理工作。其中,以政府及其辦公廳(室)名義出台的相關政策,由牽頭起草單位負責自查清理。要對現行稅收等優惠政策進行逐項清理核實,如實填寫《稅收等優惠政策統計表》(附件1)。

在專項清理基礎上,對違反法律法規和國務院規定的稅收等優惠政策一律停止執行,並發布文件予以廢止。對沒有法律法規障礙且確需繼續保留的稅收等優惠政策,相關市和省直部門須逐項列示並說明理由及保留期限。

各市和省直有關部門要抓緊梳理排查現行各類稅收等優惠政策,2015年3月10日前將本地區(含省財政直管縣)、本部門專項清理自查報告、保留政策說明及相關統計報表,以正式文件形式報省財政廳審核匯總,由省政府審定後報財政部。

三、構建稅收等優惠政策長效管理機制

(一)建立評估和退出機制。實行稅收等優惠政策備案審查、定期評估和退出機制。結合推行稅式支出管理改革,全面掌握稅收政策執行情況,定期評估稅收優惠政策效果;嚴格執行非稅收入項目立項與減免審批制度,強化財政支出政策績效評估。對評估發現的不符合經濟發展需要、實施效果不明顯的政策,由財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提出調整或取消意見,逐級匯總後報財政部審核。稅收等優惠政策應當明確執行時限,原則上到期停止執行;確需延續的,應當按規定程序和許可權報國務院批准後實施;未明確執行時限的,要設定政策終止時限。

(二)健全考評監督機制。按照國發〔2014〕62號文件要求,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為本地區稅收等優惠政策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將稅收等優惠政策管理情況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體系的重要內容,作為幹部任用、管理監督的重要依據。審計部門要將稅收等優惠政策管理情況作為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的重點內容。

(三)建立信息公開和舉報制度。實行稅收等優惠政策目錄清單管理,目錄清單之外的優惠政策一律取消。從2015年起,除涉密信息外,各級政府要及時完整公開稅收等優惠政策目錄清單,逐步實現優惠政策制定、評估、調整、取消等全過程公開。建立舉報制度,強化社會監督,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監督。

(四)強化責任追究機制。建立定期檢查和問責制度,省監察廳、財政廳、審計廳、國稅局、地稅局等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及時查處並糾正各類違法違規制定稅收等優惠政策行為,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嚴肅追究責任。特別是對國發〔2014〕62號文件下發後,仍違規出台或繼續實施稅收等優惠政策的地區和部門,要依法依規追究政府和部門主要負責人以及政策制定部門、政策執行部門主要負責人的責任,並給予相應紀律處分;省財政按照稅收等優惠額度的一定比例扣減對該地區的稅收返還或轉移支付。

(五)完善財政管理制度。強化預算約束,凡是越權或違規對企業及其投資者(或管理者)安排的各項補助支出,一律不得列入財政預算。對清理後確需保留的扶持企業財政資金,要制定規范的資金管理辦法,嚴格加強監管,並實行資金申報評審、分配使用、績效評價等全過程信息公開。

四、健全清理規范稅收等優惠政策工作機制

(一)加強組織領導。清理規范稅收等優惠政策事關全局,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各級、各部門要牢固樹立大局意識,把思想認識統一到國發〔2014〕62號文件精神上來,加強領導、周密部署、及時督查,確保清理規范工作取得實效。要加強輿論引導,加大政策宣傳力度,運用政府或部門網站、廣播電視、平面媒體等多種渠道,及時發布信息,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努力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二)健全工作機制。各級政府要建立由財政部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的清理規范稅收等優惠政策工作機制,抓緊組織實施本地區的清理規范工作。省財政部門牽頭建立清理稅收等優惠政策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具體負責日常政策指導和統籌協調工作,及時研究解決清理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省審計廳、國稅局、地稅局等部門要加強協作配合,認真履行職責分工,共同做好清理規范工作。各地區、各部門在清理規范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問題,要及時向省政府報告。

(三)完善配套政策。深入推進各項財稅體制改革,全面落實國家統一制定的結構性減稅清費政策,大力培育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積極支持民營經濟和小微企業加快發展。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險、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制度,加大對城鄉低收入群體的保障力度,努力促進就業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妥善處理部分優惠政策取消後可能產生的矛盾和問題,主動做好說明和解釋工作,依法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Ⅵ 黨內法規規范性文件集中清理有何意義

集中清理黨內法規規范性文件的意義在於:
一、對建國以來的黨內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有了全面詳容細的清單,過時、失效、有效,應當適時修改的名單,列出了一份「明白賬」。
二、明確失效、廢止的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不再作為規范黨組織工作、活動和黨員行為的依據,避免各單位行政、決策錯誤、前後矛盾。
三、健全了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在黨內法規建設過程中同步維護黨內法規制度的協調統一,有利於不斷夯實黨內法規制度基礎,為到建黨100周年時全面建成內容科學、程度嚴密、配套完備、運行有效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作出貢獻。

Ⅶ 法規清理是不是立法活動

法規清理是立法活動,只能由國家立法機關及其授權機關進行。

Ⅷ 國家有政策清理河道的法律法規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1988年6月3日國務院第七次常務會議通過,1988年6月10日國務院版令第3號發布,自發布之日權起施行。主要表現在:
(1)在河道開發、利用中重建設、輕保護,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許多地方亂建濫采,加大了防洪風險,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生態環境。
(2)現行《條例》規定的河道整治與建設制度尚不完善,特別是在歷史遺留項目以及城鎮發展佔用河道灘地等方面,缺乏相應的管理制度,致使河道內的灘地、沙洲等被無序佔用和開發,導致河道內水土資源利用效率低下,存在防洪安全隱患。
(3)現行《條例》規定涉河建設項目的審批管理制度過於原則,對管理主體間的職責不清、許可權不明,特別是對流域管理機構的審批許可權未作規定,涉河建設項目地區分割的現象依然存在,造成了河道的不合理開發,影響了河道內水土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綜合效益的發揮。
(4)現行《條例》缺乏監督管理和保障措施的有關規定,現有的一些規定在實踐中存在許多問題,給執法工作造成了困難,不利於河道管理的可持續發展。為解決上述問題,加強河道管理,必須對《條例》進行修訂。

Ⅸ 生活水池需要清洗多少次.根據什麼法律法規

各地規定不同,以惠州市為例:

根據《惠州市城鎮生活飲用水二次供水管理辦法》

第二十條二次供水管理單位或個人負責對二次供水設施的日常管理,並應做好以下工作:

(一)在取得二次供水設施驗收合格的意見表並履行二次供水設施維護和管理責任後30日內,向當地衛生計生部門備案。備案時提交下列材料:

1.惠州市二次供水單位備案表;

2.二次供水設施驗收合格的意見表復印件;

3.二次供水衛生管理制度;

4.直接從事供、管水的人員健康檢查及衛生培訓合格證明。

(二)建立二次供水設施運行、清洗、消毒檔案,制定衛生管理、安全保障制度和事故應急預案。配備專(兼)職管理人員,並進行專業培訓。

(三)對二次供水設施的水泵機組、管道閥門、計量設備、電氣系統進行經常性的維護保養,保證其工作運轉處於良好的狀態。

(四)保證二次供水設施完好、水壓合格,確保水質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保證二次供水設施不間斷供水,在設施發生故障時,應當立即組織進行搶修。

由於儲水設施清洗消毒、工程施工、設備維修等原因需要停水或降壓供水的,應當提前24小時告知用戶做好儲水準備;因設備故障或緊急搶修不能提前通知的,應當在搶修的同時通知用戶。

(五)委託依法設立的清洗消毒機構對二次供水儲水設施定期進行清洗消毒,每半年不得少於1次。

(六)委託水質檢測機構進行二次供水水質檢測(每季度不少於1次,其中含清洗消毒後的水質檢測)。檢測項目應不少於《二次供水設施衛生規范》規定的必測項目:色度、渾濁度、臭和味、肉眼可見物、PH值、總大腸菌群、細菌總數、余氯。

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檢以下項目:總硬度、氯化物、硝酸鹽氮、揮發酚、氰化物、砷、六價鉻、鐵、錳、鉛、紫外線強度;另外可增測氨氮、亞硝酸鹽氮、耗氧量等項目。

(七)在顯眼位置設置二次供水信息公示欄,公示二次供水設施維護和管理單位、清洗消毒單位、衛生管理組織機構、清洗消毒記錄、水質檢測報告等內容,水質檢測報告和清洗圖片資料存檔備查。

(9)法規清理擴展閱讀

根據《惠州市城鎮生活飲用水二次供水管理辦法》

第二十四條水質檢測機構對二次供水水質進行檢測時,需現場採集二次供水設施的水樣,按規定檢測並出具水質檢測報告。

第二十五條市、縣(區)供水、建設、房產、衛生計生行政主管部門對轄區內二次供水設施實行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制度,定期檢查1年不少於1次。供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轄區內二次供水水質督查工作,衛生計生行政主管部門具體負責轄區內二次供水水質衛生監測工作。

Ⅹ 2007年2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以「國辦發[2007]12號」文,頒發了《關於開展行政法規規章清理工作的通知》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開展行政法規規章 清理工作的通知 國辦發〔2007〕1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為了更好地適應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要求,國務院決定對現行行政法規、規章進行一次全面清理。經國務院同意,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清理范圍 (一)現行行政法規; (二)國務院各部門制定的現行規章; (三)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現行規章。 二、清理原則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門分別負責清理本級人民政府、本部門制定的規章,並按照以下原則處理: (一)規章主要內容與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或者已被新的法律、行政法規、規章所代替的,要明令廢止。 (二)規章適用期已過或者調整對象已消失,實際上已經失效的,要宣布失效。 (三)規章個別條款與法律、行政法規不一致的,要予以修改。 (四)在規章清理中發現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的,要將處理建議送國務院法制辦研究處理。 國務院法制辦具體承辦行政法規的清理工作,並按照以下原則提出建議,報國務院做出決定: (一)行政法規的主要內容已被新的法律、行政法規所代替的,要明令廢止。 (二)行政法規適用期已過或者調整對象已消失,實際上已經失效的,要宣布失效。 (三)行政法規與法律不一致的,要予以修改。 三、清理工作要求 及時清理行政法規、規章是維護法制統一和政令暢通、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客觀要求和重要措施。各地區、各部門要高度重視這次清理工作,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國務院法制辦要加強工作指導,抓好督促檢查;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及國務院各部門法制工作機構要認真做好具體實施工作,確保清理工作順利進行。 行政法規和規章清理工作要在2007年10月底前完成。行政法規清理工作完成後,國務院法制辦要及時將清理結果報國務院,經批准後向社會公布。規章清理工作完成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及國務院各部門,要分別將清理結果和現行有效規章目錄向社會公布,並於2007年11月底前將清理工作總結送國務院法制辦(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將清理工作總結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經匯總後報國務院。 附件:規章清理情況表 國務院辦公廳 二○○七年二月二十五日 附件: 規章清理情況表 (一)規章清理統計表 單位名稱 現行規章件數 保留件數 已廢止、失效件數 擬廢止、失效件數 已修改件數 擬修改件數 (二)已廢止和擬廢止規章目錄 已廢止規章目錄 序號 名稱 公布機關及日期 廢止日期 廢止理由 擬廢止規章目錄 序號 名稱 公布機關及日期 擬廢止日期 擬廢止理由 (三)已宣布失效和擬宣布失效規章目錄 已宣布失效規章目錄 序號 名稱 公布機關及日期 宣布失效日期 失效理由 擬宣布失效規章目錄 序號 名稱 公布機關及日期 擬宣布失效日期 失效理由 (四)已修改和擬修改規章目錄 已修改規章目錄 序號 名稱 公布機關及日期 重新公布的規章名稱、日期 修改理由 擬修改規章目錄 序號 名稱 公布機關及日期 擬修改日期 修改理由

熱點內容
16歲具備法律責任么 發布:2025-01-10 17:05:58 瀏覽:270
14歲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0 17:05:52 瀏覽:758
李林法學 發布:2025-01-10 16:58:28 瀏覽:449
老百姓最關心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10 16:31:40 瀏覽:400
經濟法本科屬於什麼學科門類 發布:2025-01-10 13:31:54 瀏覽:969
裁定書發生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0 13:22:08 瀏覽:623
合同法設備修理保修期 發布:2025-01-10 12:21:32 瀏覽:169
關於道德的俗語 發布:2025-01-10 12:10:18 瀏覽:798
廚櫃售後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0 11:54:42 瀏覽:865
勞動合同法五金一險 發布:2025-01-10 11:54:02 瀏覽: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