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2017財經法規新政策

2017財經法規新政策

發布時間: 2022-10-09 12:32:28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財務管理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包括:籌資管理、投資管理、營運資專金管理、利潤分配管理

財務管理的主要內容有:

1、籌屬資管理 2、投資管理 3、營運資金管理 4、利潤分配管理

財務管理是指運用管理知識、技能、方法,對企業資金的籌集、使用以及分配進行管理的活動。主要在事前事中管理、重在「理」。會計是指以資金形式,對企業經營活動進行連續地反映、監督和參與決策的工作。主要在事後核算,重在「算」。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2. 會計法哪一條要求會計人員持證上崗

《會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三十八條: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擔任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除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外,還應當具備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或者從事會計工作三年以上經歷。會計人員從業資格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規定。

3. 財經法規中規定的資金範圍分別指什麼

一、如來果你說的是貨幣資源金,答案是:
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
(其他貨幣資金包括外埠存款、銀行匯票存款、銀行本票存款、信用證存款、信用卡存款和存出投資款等)
二、如果你說的是現金,答案是:
1.職工工資、各種工資性津貼;
2.個人勞務報酬,包括稿費和講課費及其他專門工作報酬;
3.支付給個人的各種獎金,包括根據國家規定頒發給個人的各種科學技術、文化藝術、體育等各種獎金;
4.各種勞保、福利費用以及國家規定的對個人的其他現金支出;
5.收購單位向個人收購農副產品和其他物資支付的價款;
6.出差人員必須隨身攜帶的差旅費;
7.結算起點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需要增加時由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確定後報國務院備案;
8.確實需要現金支付的其他支出。
除5、6兩項不受結算起點1000元的限制外,開戶單位支付給個人的其他款項,支付現金每人一次不得超過1000元,超過限額部分,根據提款人的要求在指定的銀行轉為儲蓄存款或以支票、銀行本票支付。

我剛考過會計證,所以記得這些,希望能幫到你!!!

4. 江湖救急!!!財經法規 財務法規 會計法規有的很么區別

1、《財經法規》分為會計法規、稅收徵收管理法律制度、其他相關法律制度和會計職業道德四個部分,主要內容包括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會計核算的法律規定、會計監督的法律規定、違反《會計法》的法律責任、企業會計准則、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稅收徵收管理法律制度、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票據法律制度和會計職業道德。《財經法規》知識面廣,結構嚴謹,語言通俗易懂,注重法規理論與實際案例相結合,是一本符合高職高專教育特點的教材。 《財經法規》可作為高職高專會計專業和財經管理類相關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作為社會人員參加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培訓和復習參考書。
2、財務法規是指規范企業財務活動、協調企業財務關系的法令文件。我國目前企業財務管理法規制度有企業財務通則、行業財務制度和企業內部財務制度等三個層次。其定義是: 國家立法和行政機關制定、頒布的有關企業、事業等單位在財務活動中必須遵守的各種法律、條例規章制度等規范性文件的總稱。它體現國家管理國民經濟的要求,具有強制性,是企業、事業等單位進行財務收支活動的准則和國家依法進行財政監督的准繩。 在中國,根據重要程度的不同,財務法規有些由財政部頒布,有些由國務院頒布,有些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頒布;在不與國家統一的財務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企業主管部門有權制定帶有補充性質的財務法規。財務法規的制定,必須服從國家的財經方針政策,並且要適應經濟建設事業不斷發展的需要,不斷完善和提高。中國財務法規的數量很多,其中主要的有關企業的財務法規,大體上包括以下幾類:成本管理
關於成本管理方面的法規。即為了加強對企業成本工作的領導和監督而頒發的一系列單行法規。這些法規作過多次修訂補充,其中比較重要的有:1953年財政部制定的《國營工業企業統一成本計算規程》,1959年國家計劃委員會、財政部制定的《關於加強成本計劃管理工作的幾項規定》,1963年財政部制定的《關於基本建設投資和各項費用劃分的規定》,1973年財政部制定的《國營工業交通企業若干費用開支辦法》和《關於加強國營工業企業成本管理工作的若干規定》。在總結現行各項有關成本管理法規執行情況的基礎上,1984年國務院頒發了《國營企業成本管理條例》,對成本開支范圍、成本核算以及監督、制裁等作了全面的規定。
專項資金管理
關於專項資金管理方面的法規。為了促進企業管好、用好各項專門用途的資金而制定的,包括對折舊基金、更新改造基金、大修理基金、職工福利基金、生產發展基金等的管理的各種規定。國家在一些文件中,還規定了各類資金的提取、使用和管理制度。
企業加強財務管理
關於企業加強財務管理、實行經濟核算制方面的法規。為了督促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加強經濟核算,提高經濟效益,國家在許多文件中對此作過規定。如1961年制定的《國營工業企業工作條例(草案)》,對財務管理和經濟核算專門列了一章。1981年,財政部制定的《國營工交企業經濟核算工作試行辦法》,1982年國務院批轉財政部《關於加強國營企業財務會計工作的報告》,都是這方面的重要法規。
固定資產和流動資金
關於固定資產和流動資金方面的法規。即為了保證國營企業的固定資產、流動資金的完整和合理、節約使用,提高其使用效率而制定的單行法規。在固定資產方面,1979年財政部制定了《關於國營企業固定資產實行有償調撥的試行辦法》,1980年財政部、國家經濟委員會制定了《關於徵收國營工業交通企業固定資產佔用費的暫行辦法》。在流動資金需用量的核定上,大都是在歷次清產核資工作中作出專門規定,並且在歷年的財務收支計劃的編制辦法中加以補充。
調整國家與企業經濟利益
關於調整國家與企業經濟利益方面的法規。即為了對國營企業的利潤進行合理分配,正確處理國家、企業和職工三者之間的利益,調動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盈利水平而制定的一系列法規。如1978年財政部制定的《國營企業試行企業基金的規定》,1979年國務院頒發的《關於國營企業實行利潤留成的規定》(1980年作了部分修改),1983年國務院批轉的財政部《關於國營企業利改稅試行辦法》等。
3、會計法規(accounting statutes and regulations):國家管理會計工作的法律、條例、規則、章程、制度等的總稱。它是以會計理論為指導,將會計工作所應遵循的各項原則和方法,用法規的形式肯定下來,保證會計工作正常進行,以達到一定目標的經濟管理法規。其主要內容包括會計事務的處理以及有關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的規定。
中國會計法規的沿革:
(1)歷史
在中國歷代王朝的典章制度中,有許多涉及會計方面的規定。據《周禮》記載,西周時就有設置「司會」的官職和進行月計歲會的規定。秦朝的《效律》,唐朝的《唐律》,都有關於會計工作的規定。宋朝設置有「會計司」作為國家主管財會的機構。在《宋會要輯稿·食貨》中記載:「錢谷簿書,皆依法置造」。
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時期,北洋政府曾於1914年頒布會計法,嗣後又頒布一些如《國有鐵路會計條例》等專業會計法規。國民黨政府於1931年成立主計處以後,陸續制定了一些會計法規,主要有《會計法》《會計師法》、《決演算法》《公有營業會計制度設計要點》等,同時在《公司法》、《所得稅法》等法規中,也有關於會計方面的規定。
(2)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會計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即在財政部內設置了管理全國會計制度的機構——會計制度處(1950年 9月改為會計制度司,1979年改為會計事務管理司),並確定會計立法應貫徹「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除重要的會計法規由國家立法機關和國務院(1954年以前為政務院)制定頒布外,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由財政部制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廳、局和國務院各業務主管部門,在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不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訂本地區、本部門的會計制度或補充規定,報財政部審核批准或備案。各單位必須按照會計制度的規定處理會計事務。這樣,既滿足了國家管理宏觀經濟的需要,又適應各級機構管理經濟的需要。
(3)建國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國家和有關部門陸續制定了大量會計法規,並且不斷改進、充實和完善,已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會計法規體系。按其內容,可以分為三大類: 會計工作的基本法 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會計法》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於1985年 1月21日通過,自1985年5月1日起施行,計6章31條,對會計工作的地位、作用和管理體制,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的職責,以及違反《會計法》的法律責任等都作了規定。 會計機構和人員的法規 包括對會計機構的設置,會計人員的配備、職責、技術職稱、任免和獎懲等方面的規定,如《會計人員職權條例》(1978)、《關於成立會計顧問處的暫行規定》(1980)、《會計幹部技術職稱暫行規定》(1981)等。
(4)法規
會計業務法規 :包括對會計業務所應遵守的基本規則、具體要求和方法等方面的規定,如《會計人員工作規則》(1984)、《會計檔案管理辦法》(1984)等。這類法規,按照專業的不同,又可分為:①預算會計法規。如《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1966)、《財政機關總預算會計制度》(1983)等②企業會計法規,包括企業通用的和各行業專用的會計業務法規。前者如《國營企業決算報告編送辦法》(1955);後者又可分為工業、農業、商業、鐵道、交通、郵電、施工等企業的會計制度。③建設單位會計法規。如《國營建設單位會計制度》(1983)。④農業生產隊會計法規。如《農村人民公社生產隊會計制度》(1978)。⑤金融機構會計法規。如《中國人民銀行會計基本制度》(1972)。⑥中外合營和對外經營單位會計法規。如《國營對外承包企業示範會計制度》(1982)、《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會計制度》(1985)等

5. 有沒有關於財經法規的具體內容

序號 公布時間 文號 法 規 標 題
1 2006-01-27 津政發[2006]3號 天津市人民政府關於貫徹《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通知》的實施意見
2 2006-01-26 中國銀監會令[2006]5號 電子銀行業務管理辦法
3 2006-01-26 中國銀監會 電子銀行安全評估指引
4 2006-01-26 海關總署令第145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行政處罰聽證辦法
5 2006-01-25 匯綜發[2006]6號 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司關於保險中介機構開立外匯資本金帳戶有關問題的通知
6 2006-01-24 銀發[2006]27號 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開展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試點有關事宜的通知
7 2006-01-20 勞社部發[2006]6號 勞動保障部 發展改革委 教育部 監察部 民政部 財政部 建設部 農業部 商務部 人民銀行 國資委 稅務總局 工商總局 統計局等部門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通知若干問題的意見
8 2006-01-18 國資評價[2006]71號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印發2005年度企業財務決算報表有關問題解答的通知
9 2006-01-17 國家發展改革委令第42號 政府制定價格成本監審辦法
10 2006-01-13 建住房[2006]8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規范與銀行信貸業務相關的房地產抵押估價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
11 2006-01-13 財綜[2006]7號 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對從事個體經營的下崗失業人員和高校畢業生實行收費優惠政策的通知
12 2006-01-12 銀發[2006]5號 中國人民銀行 財政部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改進和完善小額擔保貸款政策的通知
13 2006-01-12 中國銀監會令[2006]1號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許可實施程序規定
14 2006-01-12 中國銀監會令[2006]2號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資商業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
15 2006-01-12 中國銀監會令[2006]3號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合作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
16 2006-01-12 中國銀監會令[2006]4號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外資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
17 2006-01-10 津勞局[2006]8號 天津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關於未參加醫療保險的社會退休人員有關醫療保險問題的通知
18 2006-01-10 商務部令第26號 低開出口發票行為處罰暫行辦法
19 2006-01-03 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06]1號 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進一步完善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的公告
20 2005-12-31 中國銀監會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印發《商業銀行風險監管核心指標(試行)》的通知
21 2005-12-30 津勞局[2005]381號 天津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關於2006年度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記帳利率的通知
22 2005-12-29 匯發[2005]94號 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印發《非金融企業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申請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會員資格實施細則(暫行)》的通知
23 2005-12-28 財社[2005]184號 財政部 勞動保障部《關於中央管理企業2005年度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財政補助資金清算及有關問題的通知》
24 2005-12-27 工商管理總局令第22號 公司注冊資本登記管理規定
25 2005-12-26 津勞局[2005]374號 天津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關於2006年度單位和職工繳納社會保險費基數的最低和最高標準的通知
26 2005-12-23 銀發[2005]393號 中國人民銀行關於落實《個人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管理暫行辦法》有關問題的通知
27 2005-12-23 津政發[2005]114號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轉市國土房管局擬定的天津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租房補貼管理辦法的通知
28 2005-12-20 匯發[2005]92號 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保稅物流園區外匯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
29 2005-12-20 津政發[2005]111號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轉市發展改革委、天津銀監局關於改善我市金融服務積極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
30 2005-12-20 發改高技[2005]2669號 發展改革委 信息產業部 商務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體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的通知

6. 本溪市非稅收入管理條例(2017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非稅收入管理,規范財政收入分配秩序,增強政府調控和公共服務能力,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非稅收入的徵收管理、資金和票據管理及其監督檢查,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非稅收入,是指下列除稅收以外,由各級政府、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代行政府職能的社會團體及其他組織依法利用政府權力、政府信譽、國家資源、國有資產或者提供特定公共服務、准公共服務取得並用於滿足社會公共需要或者准公共需要的財政資金:

(一)行政事業性收費;

(二)政府性基金;

(三)罰沒收入;

(四)國有資源和國有資產有償使用收入;

(五)國有資本經營收益;

(六)彩票公益金;

(七)以政府名義接受的捐贈收入;

(八)政府財政資金產生的利息收入;

(九)主管部門集中收入;

(十)其他非稅收入。

上述非稅收入應當依法納稅的,稅後資金納入政府非稅收入管理范圍。第四條市、自治縣、區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是本級財政非稅收入的主管部門,市財政部門所屬的非稅收入管理機構負責本級財政非稅收入管理的具體工作,並對自治縣、區的非稅收入管理工作進行監督指導。第五條非稅收入應當納入綜合財政預算,統籌安排,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第二章徵收管理第六條非稅收入項目和標准應當按照法律、法規、規章以及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確定。任何部門、單位不得違法設定非稅收入的項目、范圍和標准;不得擅自將行政事業性收費轉為經營服務性收費;不得將國家已取消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轉為經營服務性收費收取。第七條市、縣(區)財政部門應當根據國家、省取消、停徵、收費政策和遼寧省公布的《全省非稅收入項目目錄》及時編制《本級部門和單位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清單》《本級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清單》和《政府性基金目錄清單》在本級政務網站上向社會公示。

執收單位應當向社會公示由本執收單位負責徵收的非稅收入項目及其依據、對象、范圍、標准、時間、程序等信息。第八條非稅收入由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部門、單位徵收;法律、法規、規章未規定徵收部門、單位的,由本級財政非稅收入管理機構直接徵收,或者委託有關部門、單位徵收。第九條執收單位應當在規定時間內向本級財政非稅收入管理機構編報本部門、本單位非稅收入(不含罰沒收入)徵收計劃,經本級財政非稅收入管理機構審定後,列入綜合財政預算。第十條執收單位應當按照規定的非稅收入項目、標准和范圍、期限徵收非稅收入,不得擅自減征、緩征、免徵。

執收單位不得隱瞞、轉移、截留、坐支、挪用、私分或者變相私分所徵收的非稅收入款項。第十一條執收單位應當建立非稅收入收繳情況記錄、匯總、核對制度,並向本級財政非稅收入管理機構定期報告本單位非稅收入收繳情況。

本級財政非稅收入管理機構應當建立非稅收入徵收考核制度和激勵機制,對執收單位收繳情況進行考核。第十二條依法應當繳納非稅收入款項的單位或個人為繳款義務人。繳款義務人應當按照規定的時間、方式、途徑和標准繳納非稅收入款項,不得逃避繳納義務。繳款義務人因不可抗力或其他客觀原因不能按照規定繳款的,應當向執收單位提出緩繳、減繳、免繳的書面申請,經本級財政非稅收入管理機構審核後,報同級人民政府按照法定批准許可權履行批准手續。第十三條非稅收入實行收繳分離制度,禁止執收單位當場收取現款,法律、法規、規章另有規定的除外。非稅收入收繳管理的具體辦法另行制定。第十四條財政部門應當公開選定非稅收入收款代理銀行,開設非稅收入財政專戶,並根據實際需要開設非稅收入財政匯繳專戶,用於歸集、記錄、核算非稅收入款項。執收單位不得擅自開設非稅收入賬戶或者過渡性賬戶。第十五條非稅收入財政專戶中的資金,按照收入級次和規定科目,定期劃解國庫或財政專戶,不得延解、占壓、隱瞞、截留、挪用。第十六條按照國家和省規定實行分成的非稅收入,由財政部門按照規定的分成比例通過非稅收入財政專戶定期劃解、結算。執收單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將非稅收入分成資金直接上解其上級執收單位或者撥付其下級執收單位。

7. 廈門市非稅收入管理辦法(2017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非稅收入管理,規范財政收入分配秩序,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等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市非稅收入的管理,適用本辦法。第三條本辦法所稱非稅收入,是指本市各級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代行政府職能的社會團體及其他組織,依法利用政府權力、政府信譽、國有資源、國有資產或者提供特定公共服務取得的除稅收和政府債務收入以外的財政收入。包括:

一行政事業性收費;

二政府性基金;

三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

四國有資產有償使用收入;

五國有資本經營收益;

六罰沒收入;

七彩票公益金;

八以政府名義接受的捐贈收入;

九政府財政資金產生的利息收入;

十其他非稅收入。

前款規定的收入依法應當納稅的,其依法納稅後的資金作為非稅收入。

社會保險基金、住房公積金不納入非稅收入管理范圍。第四條非稅收入應當全部繳入國庫,但按照規定繳入財政專戶的除外。

非稅收入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第五條財政部門是非稅收入的行政主管部門。市、區財政部門可以委託其所屬的非稅收入管理機構負責有關非稅收入管理的具體工作。

審計、監察、價格等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非稅收入監督管理工作。第二章收繳管理第六條非稅收入的收繳應當符合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省、市的相關規定。第七條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省、市的相關規定明確了執收部門、單位(以下統稱執收單位)的非稅收入,由執收單位收取;執收單位依法委託其他單位收取的,應當報同級財政部門備案。

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省、市的相關規定沒有明確執收單位的非稅收入,可以由財政部門直接收取,也可以由財政部門委託其他單位收取。

委託其他單位收取非稅收入的,委託單位應當與受委託單位簽訂委託協議書,對受委託單位的收取行為實施監督;受委託單位在委託范圍內,以委託單位的名義收取非稅收入,不得再委託其他單位收取。第八條市財政部門應當向社會公布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等非稅收入目錄。

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執收單位應當在其辦公場所公示由本單位負責收取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及其依據、對象、范圍、標准和期限等信息。

委託其他單位收取非稅收入的,委託單位應當將受委託單位和委託事項向社會公布。受委託單位應當將委託協議書在其辦公場所公示。第九條執收單位應當按照規定收取非稅收入,不得擅自多收、緩收、減收、免收或者停收。

執收單位不得隱匿、轉移、截留、坐支、挪用、私分或者變相私分非稅收入。

行政執法部門不得下達或者變相下達罰沒收入指標。第十條非稅收入實行收繳分離制度,委託銀行代收。執收單位不得直接收取非稅收入現款,但依照規定可以當場收取的除外。

繳款義務人或者依照規定可以收取現款的執收單位應當按照規定的時間、數額和確定的繳費方式,到代收銀行繳交有關款項。第十一條經人民銀行認定具備地方國庫集中收付代理銀行資格,並與市、區財政部門簽訂非稅收入代理協議的商業銀行,作為非稅收入的代收銀行。第十二條未經人民銀行和市或者區財政部門批准,執收單位不得在銀行開設非稅收入匯繳賬戶。第十三條非稅收入的代收銀行應當按照規定及時將非稅收入解繳國庫或者財政專戶。第十四條繳入國庫或者財政專戶的非稅收入,符合退還條件的,繳款義務人可以向執收單位提出退還申請,由執收單位核實並報經財政部門審核確認後退還。第十五條財政部門、人民銀行、代收銀行、執收單位應當按月就非稅收入上月的收繳情況進行對賬檢查,發現問題由財政部門通知有關部門和單位及時糾正,保證收取的金額與繳入國庫或者財政專戶的金額一致。第十六條市財政部門應當建立統一的非稅收入收繳管理信息系統,實現非稅收入的信息化管理。第三章預算管理第十七條非稅收入按照下列規定實行分類管理:

一按照規定應當統籌安排使用的和具有法定專項用途的非稅收入,納入公共財政預算管理;

二具有專款專用性質但不納入公共財政預算管理的非稅收入,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

三國有資本經營收益納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

8. 財經法規知識重點內容

為滿足廣大讀者學習、宣傳和貫徹 財經 法規的需要,以下是由我整理關於財經法規知識重點內容,提供給大家參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歡!

財經法規知識重點內容

1. 會計法律:《會計法》《注冊會計師法》

2. 規范性文件:同主客全國會計工作的財政部門制定。

包括:《企業會計制度》(38個具體准則)、《小企業會計制度》、《會計基礎工作規范》、《金融企業會計制度》、《會計檔案管理辦法》《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事業單位會計制度》

3. 全國的會計工作由財政部統一領導,分級管理

4. 單位負責人負責單位內部的會計工作管理,應當保證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不得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違法辦理會計事項,並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也是財務會計 報告 的責任主體。

5. 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擔任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的,除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外,還應當具備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或從事會計工作三年以上經歷。

(1)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

(2)出納

(3)稽核

(4)資本核算、收入、支出、債權債務核算、工資、成本費用,財務成果核算

(5)財產物資的收發、增減核算

(6)總賬、財務會計報告編制

(7)會計機構內會計檔案管理

以上1-7需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取得證書從事工作90日內登記,離崗超過6個月要備案,調轉90日登記。

會計人員每年接受培訓(面授)的時間累計不得少於24小時

初級、中級會計資格的取得實行全國統一考試制度;高級會計師資格實行考評結合試點。初級會計師(會計員、助理會計師)

註:注冊會計師不是技術資格

6.應當辦理交接的情形

會計人員調動工作、 離職 或因病暫時不能工作,應當辦理交接手續。

2.監交人員

(1)一般會計人員辦理交接手續,由單位的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負責監交。

(2)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辦理交接手續,由單位領導人負責監交。必要時,主管部門可以派人會同監交。

7. 會計資料移交後的責任界定

(1)移交人員對移交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的合法性、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

(2)即便接替人員在交接時因疏忽沒有發現所接會計資料在合法性、真實性、完整性方面存在的問題,仍由原移交人員負責,原移交人員不應以會計資料已移交而推卸責任。

8. 根據《會計法》規定,各單位應當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進行會計核 算,填制會計作證,登記會計帳簿,編制財務會計報告。任何單位不得以虛 虛 假的經濟業務事項或資料進行會計核算。

9. 偽造會計憑證、 會計帳簿和其他會計資料是指以虛假的經濟業務事項為前提 編造不真實的憑證、帳簿和其他會計資料。(無中生有)

10. 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和其他會計資料,是指用塗改、挖補等手段來改變 會計憑證、帳簿等真實內容,歪曲事實真相的行為,即篡改 篡改事實。 篡改

11. 提供虛假的財務會計報告,是指通過編造虛假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及其他 會計資料或直接篡改財務會計報告上的數據,使財務報告不真實,不完整的 反映真實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藉以誤導、欺騙會計資料使用者的行為。

12. 根據會計法律制度規定,各單位的會計處理 方法 前後各期應當保持一致,不 得隨意變更;確有必要變更的,應當按照會計法的規定變更,並將變更的原 因、情況及影響在財務會計報告中說明。 一、 法律、行政法規或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等要求變更; 二、 會計政策變更能夠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

13. 使用人民幣的同時使及外文或民族漢字。 記帳本位幣 支票的大寫金額 發票 但在編制對外報送的財務會計報表時一定要用中文。 使用會計電算化的單位, 其會計軟體應當使用中文提示。

14. 根據《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規定,發生銷貨退回時,除填制退貨發票外,還 必須有退貨驗收證明; 退款時, 必須取得對方的收款 收據 或匯款銀行的憑證, 不得以退貨發票代替收據。

15. 原始記載的內容均不得塗改;原始憑證有錯誤的,應當由出具單位重開或者 更正,更正處應當加蓋出具單位印章。原始憑證金額有錯誤的,應當由出具 單位重開,不得在原始憑證上更正。

16. 根據會計法律規定,結帳和更正錯誤的記帳憑證可以不附原始憑證,其他記 帳憑證必須附有原始憑證。

17. 根據會計法律制度規定, 一張原始憑證所列的支出需要由兩個以上的單位共 同負擔時,應當由保存該原始憑證的單位開給其他應負擔單位原始憑證分割 單。

18. 根據《會計法》規定,公司對外報出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由企業負責人,主 管會計工作的負責人,會計機構負責人簽名並蓋章。設總會計師的,還應由 總會計師的簽名並蓋章。

19. 單位保存的會計檔案原則上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經本單位負責人批准 後,可以提供查閱或者復制,並辦理登記手續。查閱或者復制會計檔案的人 員,嚴禁在會計檔案上塗改、拆封和抽換。

9. 最新財經法規重點11111111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考試大綱
第一章 會計法律制度
一、會計法律制度的構成
(1)會計法律。是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經過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關會計工作的法律。如1999年10月31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修訂通過的《會計法》。
(2)會計行政法規:包括《總會計師條例》、《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企業會計准則》
(3)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包括《會計規章》《財政部門實施會計監督辦法》《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代理記賬辦法》
會計規范性的文件是指:《企業會計制度》、《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會計檔案管理辦法》
(4)地方性會計法規:包括《黑龍江省會計管理條例》簡稱《會計條例》
二、會計工作管理體制
(一)會計工作的主管部門
國務院財政部門主管全國的會計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會計工作。
(二)會計制度的制定許可權
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會計法》制定並公布。國務院有關部門對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有特殊要求的行業,依照《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制定具體辦法或者補充規定,報國務院財政部門審核批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可以依照《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制定軍隊實施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具體辦法,報國務院財政部門備案。
(三)會計人員的管理
(1)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擔任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除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外,還應當具備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或從事會計工作3年以上經歷。
(2)財政部門負責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會計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管理、會計人員評優表彰獎懲,以及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等。
(四)單位內部的會計工作管理
三、會計核算
我國會計法律制度對會計核算的原則:
(1)會計指標應當口徑一致,互相可比
(2)凡支出的效益以及僅於本年度(或一個營業周期)的,應該作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僅於幾個會計年度(或幾個營業周期)的應當作為資本性支出
(3)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應當遵循 <謹慎性> 原則的要求。
(4)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那個遵循 <重要性> 原則的要求。在不影響真實和不誤導報告使用者的情況下可適當簡化處理。
四、會計監督
《會計法》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體系。三位 指會計監督體系的結構包括三個層次:即單位內部的會計監督,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一體 指各層次監督之間的相互關系、相互協調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一)單位內部會計監督
1.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概念:內部監督制度是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健全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是貫徹執行會計法律、法規、規章,保證會計工作有序進行,完善會計監督體系的重要措施。
2.單位內部會計監督主體是: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對象是:本單位的經濟活動
3.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基本要求
(1)記賬人員與經濟業務事項或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的職責許可權應當明確,並相互分離、相互制約;
(2)重大對外投資、資產處置、資金調度和其他重要經濟業務事項的決策和執行的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程序應當明確;
(3)財產清查的范圍、期限和組織程序應當明確;
(4)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內部審計的辦法和程序應當明確。
4.單位內部控制制度
內部控制的基本結構:1、控制環境 2、會計系統 3、控製程序
不相容職務 控制的核心是:「內部牽制」。
(二)會計工作的政府監督
2.會計工作的政府監督主體:財政部門是《會計法》的執行主體,是會計工作的政府監督實施主體。
此外《會計法》規定除財政部門外,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劵監管、保險監管、等部門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責許可權,可以對有關單位的 會計資料 實施監督檢查。
3.財政部門實施會計監督的對象和范圍
財政部門實施監督的對象是: 會計行為。
財政部門實施監督的范圍:
(1)是否依法設置會計賬簿;
(2)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是否真實、完整;
(3)會計核算是否符合《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4)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是否具備會計從業資格。

熱點內容
非訴律師的職業規劃 發布:2024-11-20 19:23:55 瀏覽:326
塔吊坍塌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20 19:17:01 瀏覽:673
崑山人民法院執行法官 發布:2024-11-20 18:44:06 瀏覽:649
女法官電視劇 發布:2024-11-20 18:43:58 瀏覽:865
侵權法的社會功能 發布:2024-11-20 18:30:50 瀏覽:786
中國司法部官網查詢 發布:2024-11-20 18:25:33 瀏覽:819
司法部熊選國仕途 發布:2024-11-20 18:22:38 瀏覽:36
合同法146條 發布:2024-11-20 18:03:36 瀏覽:909
知名企業法律顧問哪家好 發布:2024-11-20 17:51:29 瀏覽:374
林奕含法院 發布:2024-11-20 17:42:14 瀏覽: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