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食品葯品規章制度

食品葯品規章制度

發布時間: 2022-10-10 19:53:31

Ⅰ 黑龍江省食品安全條例(2018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以下簡稱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生產經營和安全管理,食品生產經營者使用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食品貯存和運輸,食用農產品的市場銷售等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食品安全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風險控制、全程管理、社會共治,建立科學、嚴格的監督管理制度。第四條食品生產經營者對其生產經營食品的安全承擔主體責任。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法律、法規、規章和食品安全標准從事生產經營活動,誠實守信,對消費者負責,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和法律責任。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負責,形成完善、統一、規范、嚴格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加強食品安全誠信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從食用農產品種植(養殖)到食品生產、經營、消費全過程監督管理工作機制和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協調聯動機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政府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將食品安全工作經費列入本級政府財政預算,保障工作需要。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食品安全委員會,履行下列職責:
(一)研究部署、統籌指導食品安全工作,分析解決重大食品安全問題;
(二)分析本行政區域食品安全形勢,研究制定食品安全工作重大方針政策;
(三)督促本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落實食品安全責任;
(四)督促檢查重大食品安全政策的落實;
(五)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職責。
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負責食品安全委員會日常工作和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綜合協調。第七條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食品安全隱患排查、信息報告、協助執法、宣傳引導等相關工作,確定食品安全協管員和信息員,協助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村(居)民委員會應當配合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開展食品安全監督檢查,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食品安全違法違規情況。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承擔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轄區監管責任制度,明確事權,劃分責任。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按照法律、法規和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對本行政區域的食品生產經營活動實施監督管理。
衛生行政、農業行政、畜牧獸醫、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糧食(鹽業)、出入境檢驗檢疫、工業和信息化、環境保護、公安、住房和城鄉建設、教育行政、旅遊、城市管理等有關部門按照法律、法規和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承擔有關食品安全工作。
交通運輸航務部門負責水上航行船舶內的食品經營監督管理工作。第九條市、縣級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可以在鄉鎮或者大型食品批發市場、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旅遊景區、食品產業園區等特定區域、場所設立派出機構。
派出機構有權作出警告、五千元以下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的行政處罰。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有計劃地組織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以及食品安全標准和知識的宣傳教育,並將其納入普法、科普以及中小學校安全教育內容。
食品行業協會應當加強行業自律,按照章程建立健全行業規范和獎懲機制,推進行業誠信建設,提高本行業食品安全水平。
消費者協會和其他消費者組織應當採用多種方式積極幫助消費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依法進行社會監督。
新聞媒體應當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以及食品安全標准和知識的公益宣傳,並對食品安全違法行為進行輿論監督。有關食品安全的宣傳報道應當真實、公正。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質量監督等部門應當公布本部門接受舉報的單位地址、電子郵件地址和電話,接受咨詢、投訴、舉報,並為舉報人保密。對舉報的食品生產經營違法行為查證屬實的,應當按照相關規定及時兌現獎勵。

Ⅱ 有誰知道最全的食品安全的規章制度急求,謝謝!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企業)
 
根據《食品安全法》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我企業就食品衛生管理工作,制定如下制度:
一、崗位責任制度
1、負責人崗位職責 :對食品的經營負全面責任;負責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加強對業務經營人員的質量教育,保證質量管理方針和質量目標的落實和實施。定期開展質量教育和培訓工作,每年組織一次全員身體檢查。
2、管理人員崗位職責 :對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負直接責任;按時做好營業場所和倉庫的清潔衛生工作,確保食品的經營條件和存放設施安全、無害、無污染;建立並管理員工健康檔案,每年負責安排從業人員的健康檢查,監督檢查員工保持日常個人衛生;負責監督營業場所和倉庫的溫濕度在規定的范圍內,確保經營食品的質量;發現可能影響食品安全的問題應立即解決,或向負責人報告。
3、購銷人員崗位職責 :嚴禁采購法律法規禁止上市銷售的食品;嚴禁從證照不全的企業采購食品;進貨時認真查驗供貨者的《營業執照》、《食品生產許可證》或《食品流通許可證》和食品合格的證明文件等;確保所售出的食品在保質期內,並應定期檢查在售食品的外觀性狀和保質期,發現問題立即下架,同時向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報告。
二、從業人員衛生管理制度
1、凡從事食品經營工作的人員必須經崗前衛生知識方能上崗,從事直接入口食品工作崗位的人員必須取得健康證明,且每年進行健康檢查,定期進行食品衛生和有關衛生法律、法規、業務技能的培訓。
2、凡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包括病原攜帶者),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滲出性皮膚病及其他有礙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員,不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3、注意個人清潔衛生,做到個人儀表整潔。上崗時必須穿戴統一整潔的工作服,並應經常換洗,保持清潔。在工作崗位上不能嚼口香糖、進食、吸煙,私人物品必須存放在指定的區域或更衣室內,不可放置在工作區內。
三、銷售管理制度
1、經營場所與有毒、有害場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規定的距離,並設置密閉的垃圾容器,及時清除垃圾,搞好防塵、防蠅、防鼠工作,確保環境整潔。
2、《食品流通許可證》和《營業執照》應懸掛於經營場所內醒目位置。設有食品衛生管理機構和組織結構,配有經專業培訓的食品安全專職管理人員。
3、食品陳列設施合理,劃定食品經營區域,食品與非食品分開存放;不出售有毒有害、「三無」和未經檢驗或檢驗不合格的食品。保證食品外觀清潔,如發現食品超過保質期、破損、鼠咬、受潮、生霉、生銹等現象要及時處理。
4、散裝食品銷售必須按「生熟分離」原則,分類設置散裝食品銷售區。按銷售品種配備足量的容器,並符合衛生條件。直接入口的散裝食品應有防塵材料遮蓋。應在盛放食品容器的顯著位置或隔離設施上設置「散裝食品標識牌」,標識出食品的名稱、配料表、生產日期、保質期、保存條件、食用方法、生產經營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做到「一貨一牌、貨牌對應」。銷售直接入口的散裝食品必須由專人負責,為消費者提供分揀和包裝服務,提供給消費者符合衛生要求的小包裝。操作時應穿工作服,戴口罩、手套和帽子,使用專用工具取貨。
5、生鮮食品銷售應配備貨架、保溫櫃、冷藏櫃和冷凍櫃等陳列設施,配備符合要求的檢測設備。
6、熟食製品銷售間入口處應設預進間,設更衣及洗手、消毒設施,採用非手動式的水龍頭。配備有效的空氣消毒設施、食品冷藏設施和專用工具,食品要有防塵材料遮蓋。
四、倉庫管理制度
1、食品倉庫必須做到專用,不得存放其他雜物和有毒有害物質。應設專人負責管理並建立健全出入庫登記制度。食品及食品原料入庫時,庫管員應對其質量和數量進行驗收,並詳細記錄入庫產品的名稱、數量、產地、進貨日期、生產日期、保質期、包裝情況等,並按入庫時間的先後分類存放,感官檢查不合格的食品不得入庫。設有不安全食品暫存專櫃,並有記錄本。
2、食品倉庫應有良好通風,保持庫房內所需溫度和濕度,防止食品霉變、生蟲。貯存生鮮食品應配置必要的低溫貯存設備,包括冷藏庫(櫃)和冷凍庫(櫃)。搞好防塵、防蠅、防鼠、防潮工作,定期對庫房周圍進行衛生清掃,消除有毒、有害污染源及蟻蠅孳生場所。
3、食品存放設隔離地面的平台和層架,離牆30厘米以上,最底層隔離地面40厘米以上。食品按照先進先出、生熟分開的原則分類貯存,並有明顯標識。
五、除蟲滅害制度
1、食品銷售場所內不得使用鼠葯,配備一定數量的滅蠅燈,並保證能正常工作。熟食製品銷售間要配有充足有效的空氣消毒設施,定期消毒。
2、應定期進行除蟲滅害工作,防止害蟲孳生。使用殺蟲劑進行除蟲滅害,應由專人按照規定的使用方法進行。除蟲滅害工作不能在營業時間進行,實施時,對各種食品應有保護措施。使用時不得污染食品、食品接觸面及包裝材料,使用後應將所有設備、工具及容器徹底清洗。
六、衛生檢查及獎懲制度
1、衛生管理工作有領導分管和專人管理,制定衛生檢查及獎懲制度,並組織有關人員定期或不定期進行衛生檢查;組織從業人員學習衛生知識和有關法規,並組織培訓考核,考核成績與獎懲掛鉤。
2、衛生管理人員負責各項衛生管理制度的落實,做到每天在營業前後有檢查,檢查記錄完備。嚴格從業人員衛生操作程序,逐步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衛生操作習慣。檢查中發現問題仍未改進的,按有關獎懲制度嚴格處理。
 
 
 
 

以上制度制定單位:
負責人 (制定人):

二0 年 月 日

                   食品經營管理制度(企業)
    根據《食品安全法》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現就我單位食品經營管理工作制定如下制度:
一、進貨查驗制度
1、對采購的食品按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准履行檢查義務,檢查食品感官質量和標簽標示的生產者、生產日期、保質期、QS標志等內容,查驗是否為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禁止銷售的食品;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營業執照和食品合格的證明文件。銷售進口食品的,查驗進口食品的合法證明。
2、對進入商場、超市、食雜店懸掛「總經銷」、「總代理」字樣牌匾的必須查驗是否持有合法有效的授權文書,並將文書復印件留存歸檔備查。
3、實行統一配送經營方式的食品經營企業,可以由企業總部統一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營業執照和食品合格的證明文件,進行食品進貨查驗記錄。企業總部向所屬經營者提供進貨查驗的證明。統一配送之外自行采購的食品,建立進貨查驗記錄制度。
二、索證索票制度
1、索證,進貨時索取供貨商的營業執照、食品流通許可證或衛生許可證以及食品的生產許可證、檢驗合格證明。經營的奶粉應批批索取檢驗報告。索取的證件復印件應使用專門的檔案盒,保管兩年。
2、索票:進貨時索取載有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批號(生產日期)、保質期、供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進貨日期等內容的進貨票據。根據工商部門的通知,在「一票通」下發後,索取「一票通」。
三、進銷貨台賬制度
1、建立完善食品進貨台賬制度。
2、逐步完善條件,推行電子進貨台賬,如實記錄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批號(生產日期)、保質期、供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進貨日期等內容。在條件不成熟時,進貨台賬採用書面粘貼式,即指派專人將索取的進貨票據(「一票通」使用後索取「一票通」)按供貨商分類,依次粘貼在進貨台賬本上,保管在經營場所至少兩年,供消費者查詢和有關部門檢查。
四、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
1、發現或知道經營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立即停止經營,下架單獨存放,通知相關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並記錄停止經營和通知情況,將有關情況報告轄區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在接到有關監管部門關於不合格食品退市通知後,及時按上述規定立即處理,並協助食品生產者執行食品召回制度
2、對貯存、銷售的食品定期進行檢查,查驗食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許可證等標簽內容,及時清理變質、超過保質期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主動將其退出市場,並登記在不合格食品退市記錄薄上備查。
五、消費投訴處理制度
1、在經營場所設立相應機構和人員,處理本經營場所發生的消費者食品投訴。提供食品時向消費者提供有關銷售憑證(發票、信譽卡),作出特殊承諾的提供書面憑證。
2、受理投訴時對消費者的具體投訴內容和要求進行登記、做好投訴人姓名、住址、郵政編碼、聯系方式、購買食品的日期、品名、牌號、規格、數量、計量、價格、受損害情況、消費者的要求等相關內容的登記記錄,並由投訴人簽字蓋章,將投訴人提供的憑證和有關材料復印存檔。
3、受理消費者食品投訴後,指定具體的工作人員進行調查處理,不得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負責調查人員首先將企業自身情況調查清楚,結合投訴人意見,分清責任。屬經營者責任的,按規定或者與消費者的約定應當給消費者退貨、換貨、賠償的,及時給消費者解決;經營者沒有責任,認真向消費者解釋清楚。
以上制度制定單位:
負責人 (制定人):
二0 年 月 日
細節:
一、食品原料采購與索證制度
采購人員要認真學習有關法律規定,熟悉並掌握食品原料采購索證要求。2、采購食品(包括食品成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劑、食品容器和包裝材料、食品用工具和設備),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供方索取生產經營資質(許可證)和產品的檢驗合格證明,同時按照相關食品安全標准進行核查。3、所索取的檢驗合格證明由單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妥善保存,以備查驗。4、腐敗變質、摻雜摻假、發霉生蟲、有害有毒、質量不新鮮的食品及原料以及無產地、無廠名、無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或標志不清、超過保質期限的食品不得采購。5、無《食品衛生許可證》或《食品生產許可證》、《食品流通許可證》的食品生產經營者供應的食品不得采購。6、采購乳製品、肉製品、水產製品、食用油、調味品、酒類飲料、冷食製品、食品添加劑以及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規定應當索證的其他食品等,均應嚴格索證索票。生肉、禽類應索取獸醫部門的檢疫合格證,進口食品及其原料應索取口岸監督部門出具的建議合格證書。7、驗收員在驗收食品時,要檢查驗收所購食品有無檢驗合格證明,並做好記錄。
二、食品庫房管理制度
1、食品及其原料不能和非食品及有害物質共同存放。2、各類食品及其原料在分類、分開擺放整齊。3、各類食品及其原料要做到離地10厘米,離牆15厘米存放於貨櫃或貨架上。4、散裝食品應盛裝於容器內,加蓋密封並張貼標識。5、庫房內應經常通風、防潮、防腐,保持室內乾燥整潔。6、庫房門、窗防鼠設施經常檢查,保證功能完好。7、設專人負責庫房管理,並建立健全采購、驗收、發放登記管理制度。8、庫房內食品及其原料應經常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和清理過期、變質食品及其原料。
三、從業人員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制度
1、食品生產、經營、餐飲人員必須在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知識培訓並經考核合格後,方可從事餐飲服務工作。2、認真制定培訓計劃,在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的指導下定期組織管理人員、從業人員進行食品安全知識、職業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培訓以及食品加工操作技能培訓。3、餐飲服務食品人員的培訓包括負責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和食品從業人員,初次培訓時間分別不少於20、50、15課時。4、新參加工作人員包括實習工、實習生、必須經過培訓、考試合格後方可上崗。5、培訓方式以集中講授與自學相結合,定期考核,不合格者離崗學習一周,待考試合格後再上崗。6、建立從業人員食品安全知識培訓檔案,將培訓時間、培訓內容、考核結果記錄歸檔,以備查驗。
四、從業人員健康檢查制度
1.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每年必須進行健康檢查。新參加工作和臨時參加工作的食品生產經營人員必須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後方可參加工作。2.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持有效健康合格證明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3.凡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包括病原攜帶者),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及其它有礙食品衛生的疾病,不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4.凡檢出患有以上「五病」者,要立即叫其調離原崗位,禁忌症患者及時調離率100%。5.凡食品從業人員手部有開放性、感染性傷口,必須調離工作崗位。
五、從業人員個人衛生管理制度
1.從業人員必須進行健康檢查和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合格後方可上崗。2.從業人員必須認真學習有關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知識,掌握本崗位的衛生技術要求,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嚴格衛生操作。3.嚴格科學的洗手:操作前、便後以及與食品無關的其他活動後應洗手,先用消毒液消毒,後用流動水沖洗。4.從業人員不得留過長指甲、塗指甲油、戴戒指。不得在食品加工場所或銷售場所內吸煙、吃東西、隨地吐痰,不得穿工作服入廁。5.從業人員不得面對食品打噴嚏、咳嗽及其他有礙食品衛生的行為,不得用手抓取直接入口食品,用勺直接嘗味,使用後的操作工具不得隨處亂放。6.從業人員要注意個人衛生形象,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穿戴整潔的工作衣帽,頭發梳理整齊置於帽後。7.從業人員必須認真執行各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六、餐(用)具洗滌、消毒管理制度
1.設立獨立的餐飲具洗刷消毒室或專用區域,消毒間內配備消毒、洗刷保潔設備。2.洗刷消毒員必須熟練掌握洗刷消毒程序和消毒方法。嚴格按照「除殘渣→鹼水洗→清水沖→熱力消→保潔」的順序操作。葯物消毒增加一道清水沖程序。3.每餐收回的餐飲具、用具,立即進行清洗消毒,不隔餐隔夜。4.清洗餐飲具、用具用的洗滌劑、消毒劑必須符合國家有關衛生標准和要求。餐具消毒前必須清洗干凈,消毒後的餐飲具表面光潔、無油漬、無水漬、無異味、無泡沫、無不溶性附著物,及時放入保潔櫃密閉保存備用。5.盛放消毒餐具的保潔櫃要有明顯標記,要經常擦洗消毒,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飲具要分開存放。6.洗刷餐飲具的水池專用,不得在洗餐飲具池內清洗食品原料,不得在洗餐飲具池內沖洗拖布。7.洗刷消毒結束,清理地面、水池衛生,及時清理泔水桶,做到地面、水池清潔衛生,無油漬殘漬,泔水桶內外清潔。8.定期清掃室內環境、設備衛生、不留衛生死角,保持清潔。
七、預防食品中毒制度
1.豆漿、四季豆等生食有毒菜果,必須煮熟煮爛方能發售。2.馬鈴薯(土豆)發芽時,因芽內含有龍葵素,必須將芽徹底挖掉,才可進行烹調食用。3.未煮紅熟透的海產品,不得食用,熟透的海蝦、海蟹應一次或當天食用,如有剩餘,放涼後立即妥善冷藏,再次食用前要加熱煮透。4.夏秋季多發細菌性食物中毒,要注意食物加工消毒及炊具、餐具消毒。5.嚴防發生投毒事件。外部人員不得隨意進入食品加工出售間,注意炊事人員的思想建設,及時化解矛盾,以免發生過激行為。6.食品倉庫、加工間不得存放任何有毒、有害物質。7.食堂內不得有員工住宿、午休房間。8.如懷疑有事物中毒發生時,應迅速上報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衛生行政部門和上級主管部門,採取及時有效措施進行救治。
八、食品衛生綜合檢查制度
1.制訂定期或不定期衛生檢查計劃,全面檢查與抽查、自查相結合,主要檢查各項制度的貫徹落實情況。2.各餐飲部的衛生管理組織負責本部的各項衛生檢查制度的落實,每天在操作加工時段至少一次衛生檢查,檢查各崗位是否有違反制度的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告知改進,並做好衛生檢查記錄備查。3.廚師及各崗位負責人、主管人員要跟隨檢查、指導,嚴格從業人員衛生操作程序,逐步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衛生操作習慣。4.衛生管理組織及衛生管理員每周1-2次對各餐飲部位進行全面現場檢查,同時檢查各部的自查記錄,對發現問題及時反饋,並提出限期改進意見,做好檢查記錄。5.檢查中發現的同一類問題經二次提出仍未改進的,提交有關部門按有關規定處理,嚴重的交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按有關法律法規處理。
九、烹調加工管理制度
1.加工前檢查食品原料質量,變質食品不下鍋、不蒸煮、不烘烤。2.熟制加工的食品要燒熟煮透,其中心溫度不低於70℃。油炸食品要防止外焦里生,加工後的直接入口熟食要盛放在已經消過毒的容器或餐具內。不得使用未經消毒的餐具和容器。3.烹調後至食用前需要較長時間(超過2小時)存放的食品應當在高於60℃,或低於10℃的條件下存放,需要冷藏的熟製品應在放涼後再冷藏。4.隔餐隔夜熟製品必須經充分再加熱後方可食用。5.灶台、抹布隨時清洗,保持清潔。不用抹布揩碗盤,滴在盤邊的湯汁用消毒抹布揩擦。6.嚴格按照《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廢棄食用油脂管理規定》要求,收集處理廢棄油脂,及時清洗抽油煙機罩。7.剩餘食品及原料按照熟食、半成品、生食的衛生要求存放,不可混放和交叉疊放。8.工作結束後,調料加蓋,工具、用具、洗刷干凈,定位存放;灶上、灶下、地面清洗沖刷干凈,不留殘渣、油污,不留衛生死角,及時清除垃圾。
十、食品添加劑使用管理制度
1.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必須符合GB2760《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准》和衛生管理辦法的規定,不符合衛生標准和衛生管理辦法要求的食品添加劑不得使用。2.購買食品添加劑必須索取衛生許可證復印件和產品檢驗合格證明,進口食品添加劑應索取口岸食品衛生監督機構出具的衛生證明。3.食品添加劑使用必須符合GB2760《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准》或衛生部公告名單規定的品種及其使用范圍、使用量,不得隨意擴大使用范圍和使用量。4.不得使用未經批准、受污染或變質以及超過保質期限的食品添加劑。5.不得以掩蓋儀器腐敗變質或以摻雜、摻假、偽造為目的使用食品添加劑。
十一、粗加工管理制度
1.分設肉類、水產類、蔬菜原料加工清洗區域池,並有明顯標志。食品原料的加工和存放要在相應位置進行,不得混放和交叉使用。2.加工肉類、水產類的操作台、用具和容器與蔬菜分開使用,並要有明顯標志,盛裝海水產品的容器要專用。3.各種食品原料不得說地堆放。清洗加工食品原料必須先檢查質量,發現有腐敗變質、有毒有害或其他感官性狀異常,不得加工。4.蔬菜類食品原料要按「一擇、二洗、三切」的順序操作,徹底浸泡清洗干凈,做到無泥沙、雜草、爛葉。5.肉類、水產品類食品原料的加工要在專用加工洗滌區或池進行。肉類清洗後無血、毛、污,魚類清洗後無鱗、鰓、內臟,活禽宰殺放血完全,去凈羽毛、內臟。6.做到刀不銹、砧板不霉,整齊有序,保持室內清潔衛生。加工結束後及時拖清地面、水池、加工台,工具、用具、容器清洗干凈,定位存放,切菜機、絞肉機等機械設備用後拆開清洗干凈。7.及時清除垃圾,垃圾桶每日清洗,保持內外清潔衛生。8.不得在加工清洗食品原料的水池內清洗拖布。
十二、配餐間衛生管理制度
1.配餐間工作人員應嚴格注意個人衛生,嚴格洗手消毒,穿戴整潔的工作衣帽,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2.認真檢查食品質量,發現提供的食品可疑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立即撤換做出相應處理。3.傳遞食品需用專用的食品工具,專用工具消毒後使用,定位存放。4.配餐前要打開紫外線燈進行紫外線消毒30分鍾,然後對配餐台進行消毒。5.工作結束後,清理配餐間衛生,配餐台無油漬、污漬、殘漬,地面衛生清潔,紫外線消毒30分鍾。6.配餐間按專用要求進行管理,要做到「五專」(專用房間、專人製作、專用工具容器、專用冷藏設施、專用洗手設施)。其他人員不可隨意進出,傳遞食品從能夠開合的食品輸送窗進行。
十三、餐廳衛生管理制度
1.食品經營單位必須成立食品安全領導小組,食品安全有專人管理和負責。2.《食品衛生許可證》或《餐飲服務許可證》懸掛於醒目可視處。3.食品從業人員持有效健康合格證明及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合格證上崗。4.工作人員上班時應穿戴整潔的工作衣帽,並保持良好個人衛生。5.保持餐廳內外環境衛生,加強通風和消毒工作,做到每餐一打掃,每天一清洗。6.食用工具每次用後應洗凈、消毒、保持潔凈。7.盛裝垃圾的容器應密閉,垃圾及時處理,搞好「三防」工作。
十四、麵食製作管理制度
1.加工前要檢查各種食品原料,如米、面、黃油、果醬、果料、豆餡以及做餡用的肉、蛋、水產品、蔬菜等,如發現生蟲、霉變,異味、污穢不潔,以及不符合其他食品安全要求的不能使用。2.做餡用的肉、蛋、水產品、蔬菜等原料要按照粗加工衛生制度的要求加工。蔬菜要徹底浸泡清洗,易於造成農葯殘留的蔬菜(如韭菜)浸泡時間30分鍾以上,然後沖洗干凈。3.各種工具、用具、容器生熟分開使用,用後及時清洗干凈定位存放、菜板、菜墩洗凈後立放。4.糕點存放在專庫或專櫃內,做到通風、乾燥、防塵、防蠅、防鼠、防毒、含水分較高的帶餡糕點存放在冰箱,做到生熟分開保存。5.按規定要求正確使用食品添加劑。6.各種食品加工設備,如絞肉機、豆漿機、和面機、饅頭機等用後及時清洗干凈,定期消毒。各種用品如蓋布、籠布、抹布等要洗凈晾乾備用。7.加工結束後及時清理面點加工場所,做到地面無污物、殘渣,面板清潔,各種容器、用具、刀具等清潔後定位存放。
十五、食品留樣制度
1.學校食堂為師生提供的每餐、每樣食品都必需由專人負責留樣;2.學校每餐、每樣食品必須按要求留足100g以上,分別盛放在己消毒的餐具中;3.留樣食品取樣後,必須立即放入完好的食品罩內,以免被污染;4.留樣食品冷卻後,必須用保鮮膜密封好(或加蓋),並在外面標明留樣時期、品名、餐次、留樣人;5.食品留樣必須立即密封好、貼好標簽後,必須立即存入專用留樣冰箱內;6.每餐必須作好留樣記錄:留樣時期、食品名稱,便於檢查;7.留樣食品必須保留48小時,時間到滿後方可倒掉;8.留樣冰箱為專用設備,留樣冰箱內嚴禁存放與留樣食品無關的其它食品。

Ⅲ 安徽省食品安全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的生產、經營、貯存、運輸和安全管理等活動。
食用農產品的市場銷售、有關安全信息的公布等,遵守本條例的有關規定。第三條食品安全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風險管理、全程式控制制、政府監管、部門協作、社會共治,建立嚴格的監督管理制度。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一領導、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和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建立健全行政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有機結合的工作機制,將食品安全工作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保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負責本轄區食品安全隱患排查、信息報告、宣傳教育等工作,確定食品安全管理員、宣傳員,協助、配合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等部門開展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對本行政區域的食品生產經營進行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計生、農業、城市管理、公安、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林業以及出入境檢驗檢疫、海關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可以在鄉鎮、街道或者特定區域設立派出機構。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以及有關部門應當加強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增強食品生產經營者的守法意識,提高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第七條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准從事食品生產經營,誠信自律,保證食品安全,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第八條食品行業協會應當建立健全行業規范,開展行業誠信建設,加強行業自律管理,指導、督促會員依法生產經營。
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和其他消費者組織依法維護消費者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合法權益。
鼓勵社會組織和志願者參與食品安全宣傳教育、社會監督等工作。第二章食品生產經營第一節一般規定第九條從事食品生產活動,應當依法取得食品生產許可。從事食品銷售和餐飲服務活動,應當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第十條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對本企業的食品安全工作全面負責。
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應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確食品安全責任;對職工進行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建立培訓檔案;配備與生產經營的食品、規模相適應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第十一條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加強食品生產經營管理和監督管理,明確問題環節和責任主體。第十二條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完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記錄和保存采購、加工、貯存、運輸、檢驗、銷售、召回等信息,保證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
鼓勵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採集、留存生產經營信息,建立食品安全電子追溯體系,提升質量管理能力。第十三條省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會同同級農業等有關部門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協作機制;推進食品安全電子追溯系統建設,鼓勵、引導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接入電子追溯系統。
鼓勵、支持行業協會等有關機構建設追溯平台。第十四條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准使用食品添加劑,如實記錄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的名稱、數量、日期和添入食品的名稱等內容,並在其生產經營場所的顯著位置進行公示。記錄和憑證保存期限按照國家規定執行。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使用專用設備或者在專門區域貯存食品添加劑,並在貯存設備上或者專門區域標示「食品添加劑」字樣。第十五條委託生產食品、食品添加劑的,委託方對委託生產的食品安全承擔法律責任,受託方對其生產行為負責。
委託方應當查驗受託方的食品生產許可證,與受託方約定食品的安全要求。受託方應當查驗委託方的營業執照等相關證明材料,並按照食品安全標准組織生產。第十六條食品生產者在食品生產許可有效期內連續停產超過六個月恢復生產的,應當在恢復生產五日前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或者其派出機構報告。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或者其派出機構接到報告後,應當在恢復生產前及時派人到現場進行檢查、指導。符合生產條件的,方可恢復生產。

Ⅳ 食品葯品行政處罰文書管理制度的通知內容是什麼

可能你們還不知道,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食品葯品行政處罰文書管理制度的通知的內容。 食品葯品行政處罰文書規范 第一條為了規范食品葯品行政處罰行為,根據《食品葯品行政處罰程序規定》(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3號),制定本規范。 第二條食品葯品行政處罰文書(以下簡稱文書)適用於食品、保健食品、葯品、化妝品、醫療器械監督檢查和行政處罰等執法活動。 第三條本規范確定的各類文書格式由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統一制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可以參照文書格式範本,制定本行政區域行政處罰所適用的文書格式。 第二章文書類型 第四條《案件來源登記表》,是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對監督檢查及抽驗中發現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投訴舉報的,上級機關交辦或者下級機關報請查處的,有關部門移送或者經由其他方式、途徑披露的案件,按照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辦理登記手續的文書。 處理意見,應當寫明具體建議,如是否需要進一步核實等情況。 第五條《 立案 審批表》,是指經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初步核實,符合《食品葯品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第十八條規定的,報請分管負責人決定是否立案的文書。 第六條《案件移送書》,是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發現案件不屬於本部門 管轄 ,移送有 管轄權 的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或者相關行政管理部門處理的文書。 填寫主要案情及移送原因時,應當將擬移送的相關 證據 材料、有關物品等表述清楚。 第七條《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審批表》,是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發現案件涉嫌犯罪,需要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報請本機關正職負責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負責人審批的文書。 第八條《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書》,是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將涉嫌犯罪的案件,移送同級公安部門,並抄送同級人民檢察院時使用的文書。 第九條《查封(扣押)物品移交通知書》,是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對公安機關決定立案的案件,自接到公安機關立案通知書之日起3日內將查封、扣押涉案物品以及與案件有關的其他材料移交公安機關,並書面告知當事人時使用的文書。 第十條《詢問調查筆錄》,是在進行案件調查時依法向案件當事人、直接責任人或者其他被詢問人詢問的記錄文書。 《詢問調查筆錄》,應當註明執法人員身份、證件名稱、證件編號及調查目的。首次向案件當事人收集、調取證據的,應當告知其有申請辦案人員迴避的權利。 監督檢查類別,應當准確註明食品、保健食品、葯品、化妝品、醫療器械的品種類別和生產、經營、使用等環節類別。 調查記錄,應當記錄與案件有關的全部情況,包括時間、地點、主體、事件、過程、情節等。 第十一條《現場檢查筆錄》,是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在日常監督檢查或者案件調查過程中,對現場進行實地檢查、勘驗情況記錄的文書。 我們現在知道了 食品葯品行政處罰文書管理制度 的通知是什麼了,我們現在的人民也是對於食品還有葯品的安全越來越關注了,我們如果對於食品不安全,覺得有什麼問題的話就可以到相關部門去舉報,到時候部門一定會為了人民的安全去認真的檢查的。

Ⅳ 食品經營許可管理監督檢查規定

法律分析《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辦法》關於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的規定,由第六章 監督檢查編進行詳盡解釋。

法律依據:《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第三十九條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據法律法規規定的職責,對食品經營者的許可事項進行監督檢查。

《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第四十條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建立食品許可管理信息平台,便於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查詢。

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將食品經營許可頒發、許可事項檢查、日常監督檢查、許可違法行為查處等情況記入食品經營者食品安全信用檔案,並依法向社會公布;對有不良信用記錄的食品經營者應當增加監督檢查頻次。

《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第四十一條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日常監督管理人員負責所管轄食品經營者許可事項的監督檢查,必要時,應當依法對相關食品倉儲、物流企業進行檢查。

日常監督管理人員應當按照規定的頻次對所管轄的食品經營者實施全覆蓋檢查。

《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第四十二條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履行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職責,應當自覺接受食品經營者和社會監督。

接到有關工作人員在食品經營許可管理過程中存在違法行為的舉報,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及時進行調查核實。情況屬實的,應當立即糾正。

《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第四十三條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建立食品經營許可檔案管理制度,將辦理食品經營許可的有關材料、發證情況及時歸檔。

《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第四十四條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組織對全國食品經營許可工作進行監督檢查;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組織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食品經營許可工作進行監督檢查。

Ⅵ 葯品及食品都有哪些管理制度!具體的名稱都是什麼!謝謝了。。。

太多了

一、質量管理制度

1、 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管理制度﹒﹒﹒﹒﹒﹒﹒﹒﹒﹒﹒﹒﹒
2、 質量管理體系文件檢查考核制度﹒﹒﹒﹒﹒﹒﹒﹒﹒﹒﹒
3、 質量記錄管理制度﹒﹒﹒﹒﹒﹒﹒﹒﹒﹒﹒﹒﹒﹒﹒﹒﹒
4、 特殊管理葯品管理制度﹒﹒﹒﹒﹒﹒﹒﹒﹒﹒﹒﹒﹒﹒﹒
5、 葯品購進管理制度﹒﹒﹒﹒﹒﹒﹒﹒﹒﹒﹒﹒﹒﹒﹒﹒﹒
6、 葯品驗收管理制度﹒﹒﹒﹒﹒﹒﹒﹒﹒﹒﹒﹒﹒﹒﹒﹒﹒
7、 葯品儲存管理制度﹒﹒﹒﹒﹒﹒﹒﹒﹒﹒﹒﹒﹒﹒﹒﹒﹒
8、 葯品陳列管理制度﹒﹒﹒﹒﹒﹒﹒﹒﹒﹒﹒﹒﹒﹒﹒﹒﹒ 24
9、 葯品養護管理制度﹒﹒﹒﹒﹒﹒﹒﹒﹒﹒﹒﹒﹒﹒﹒﹒﹒ 26
10、 首營企業和首營品種審核制度﹒﹒﹒﹒﹒﹒﹒﹒﹒﹒﹒﹒ 28
11、 葯品銷售管理制度﹒﹒﹒﹒﹒﹒﹒﹒﹒﹒﹒﹒﹒﹒﹒﹒﹒ 31
12、 葯品處方調配管理制度﹒﹒﹒﹒﹒﹒﹒﹒﹒﹒﹒﹒﹒﹒﹒ 34
13、 葯品拆零管理制度﹒﹒﹒﹒﹒﹒﹒﹒﹒﹒﹒﹒﹒﹒﹒﹒﹒ 36
14、 中葯經營管理制度﹒﹒﹒﹒﹒﹒﹒﹒﹒﹒﹒﹒﹒﹒﹒﹒﹒ 38
15、 效期葯品管理制度﹒﹒﹒﹒﹒﹒﹒﹒﹒﹒﹒﹒﹒﹒﹒﹒﹒ 43
16、 不合格葯品管理制度﹒﹒﹒﹒﹒﹒﹒﹒﹒﹒﹒﹒﹒﹒﹒﹒ 45
17、 葯品質量事故處理及報告制度
18、 葯品信息質量管理制度19、 葯品不良反應報告制度
20、 衛生管理制度
21、 人員健康管理制度
22、 人員教育培訓制度
23、 服務質量管理制度
倉庫管理制度﹒﹒﹒﹒﹒﹒﹒

Ⅶ 求一份食品安全規章制度

一、統一管理原則
職能整合、統一管理是歐美等發達國家食品安全監管的一個顯著特徵。不少國家紛紛將食品安全的監管集中到一個或幾個部門,並加大部門間的協調力度,以提高食品安全監管的效率。
鑒於瘋牛病、口蹄疫等動物性疾病在歐盟各成員國的蔓延,為統一監控食品安全,恢復消費者對歐洲食品的信心,歐盟委員會於2002年初正式成立了歐盟食品安全管理局(FSA),對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進行監控。歐盟食品安全管理局由管理委員會、咨詢論壇、八個專門科學小組和科學委員會等部門組成,該局對歐盟內部所有與食品安全相關的事務進行統一管理,負責與消費者就食品安全問題進行直接對話,建立成員國食品衛生和科研機構的合作網路,向歐盟委員會提出決策性意見等。歐盟食品安全管理局不具備制定規章制度的許可權,只負責監督整個食物鏈,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做出風險評估,為制定法規、標准以及其他的管理政策提供信息依據。
在FSA督導下,一些歐盟成員國也對原有的監管體制進行了調整,將食品安全監管職能集中到一個部門。德國於2001年將原食品、農業和林業部改組為消費者保護、食品和農業部,接管了衛生部的消費者保護和經濟技術部的消費者政策制定職能,對全國的食品安全統一監管,並於2002年設立了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和聯邦消費者保護和食品安全局兩個機構;丹麥通過持續改革,將原來擔負食品安全管理職能的農業部、漁業部、食品部合並為食品和農業漁業部,形成了全國范圍內食品安全的統一管理機構;法國設立了食品安全評價中心,荷蘭成立了國家食品局。
1998年,美國政府成立了"總統食品安全管理委員會"來協調美國的食品安全工作。該委員會的成員由農業部、商業部、衛生部、管理與預算辦公室、環境保護局、科學與技術政策辦公室等有關職能部門的負責人組成。委員會主席由農業部部長、衛生部部長、科學與技術政策辦公室主任共同擔任,形成監督食品安全的三駕馬車。美國政府食品安全的管理特點是職能互不交叉,一個部門負責一個或數個產品的全部安全工作,在總統食品安全管理委員會的統一協調下,實現對食品安全工作的一體化管理。
目前,美國的食品安全系統主要涉及六個部門,即衛生部的食品葯品管理局(FDA)、農業部的食品安全檢查局(FSIS)、動植物健康檢驗局(APHIS)、環境保護局(EPA)、商業部的國家漁業局(NMFS)、衛生部的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等。其中,FSIS主管肉、禽、蛋製品的安全,FDA負責FSIS職責之外的食品摻假、存在不安全隱患、標簽誇大宣傳等工作;APHIS主要是保護動植物免受害蟲和疾病的威脅,EPA主要維護公眾及環境健康,避免農葯對人體造成的危害,加強對寵物的管理;NMFS執行海產品檢測以及定級程序等,CDC負責研究、監管與食品消費相關的疾病。同時,海關負責定期檢查、留樣監測進口食品。
另外,聯邦當局還有一些食品安全派出機構,如國家衛生研究所(NIH)、農業研究署(ARS)、州際研究、教育和推廣合作署(CSREES)、農業市場署(AMS)、經濟研究署(ERS)、穀物檢驗、包裝和堆料場管理局(GIPSA)、美國法典辦公室等,與各州和地方政府的相關部門配合,形成食品安全管理網路。
二、建立健全法律體系原則
健全的法律體系是食品安全監管順利推行的基礎,歐美發達國家大多建立了涵蓋所有食品類別和食品鏈各環節的法律體系,為制定監管政策、檢測標准以及質量認證等工作提供了依據。
從1906年美國第一部與食品有關的法規--《食品和葯品法》開始,近一個世紀來,美國政府制定和修訂了35部與食品安全有關的法規,其中直接相關的法令有7部。這7部法令既有綜合性的《聯邦食品、葯品和化妝品法令》、《公共衛生服務法》、《食品質量保護法》;也有非常具體的《聯邦肉類檢查法》、《禽類產品檢驗法》、《蛋類產品檢驗法》、《聯邦殺蟲劑、殺真菌劑和滅鼠劑法》。食品安全法令制定了明確的標准和監管程序,如《聯邦食品、葯品和化妝品法》對摻假食品、錯貼標簽的食品、緊急狀態下食品的控制、發生爭議時的司法復議等內容都做出了詳細規定。
為保證食品安全監管的公正、合理,美國針對公共參與決策和公平執法等設定了專門的法規。管理機構必須遵守的程序性法令包括《行政程序法》、《聯邦咨詢委員會法》和《信息公開法》等。
政府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的首要職能,是制定食品安全標准並予以強制執行。這些標准包括對摻雜、摻假食品的一般禁令,對食品中不同化學殘留允許量的具體限制,對產品本身的標准規定以及對加工操作規程標準的規定等。負責制定食品安全法規的主要部門為食品葯品管理局和環境保護局。食品葯品管理局負責除肉類和家禽產品外美國國內和進口的食品安全以及制訂畜產品中獸葯殘留最高限量法規和標准;環境保護局負責飲用水、新的殺蟲劑及毒物、垃圾等方面的安全,制訂農葯、環境化學物的殘留限量和有關法規。
歐盟為統一並協調內部食品安全監管規則,三十年來陸續制訂了《通用食品法》、《食品衛生法》等20多部食品安全方面的法規,形成強大的法律體系。歐盟還制訂了一系列食品安全規范要求,主要包括動植物疾病控制、葯物殘留控制、食品生產衛生規范、良好實驗室的檢驗、進口食品准入控制、出口國官方獸醫證書規定、食品的官方監控等。
2000年初,歐盟發表了《食品安全白皮書》,提出了80多項保證食品安全的基本措施,以應對未來數年內可能遇到的問題。白皮書包括食品安全政策體系、食品法規框架、食品管理體制、食品安全國際合作等內容,是歐盟及其成員國完善食品安全法規體系和管理機構的基本指導。
三、實施風險管理原則
風險管理的首要目標是通過選擇和實施適當的措施,盡可能控制食品風險,保障公眾健康。風險管理的程序包括"風險評估"、"風險管理措施的評估"、"管理決策的實施"、"監控和評價"等內容。風險評估是對所有食品的危險因素進行系統、客觀的評估,應用科學手段,研究危害因素的特徵,並對它們影響的范圍、涉及的人群和危害程度進行分析;風險管理措施的評估包括確定現有的管理選項、選擇最佳的管理選項、確定最終的管理措施等;監控和評價指的是對實施措施的有效性進行評估,以及在必要時對風險管理和評估進行審查。風險管理是一個綜合工程,不但要考慮與風險有關的因素,還要考慮政治、社會、經濟等因素。管理者需要理解與風險評估相關的不確定因素,並在風險管理決策過程中予以考慮。
以美國為例,《總統食品安全計劃》強調了風險評估在實現食品安全目標過程中的重要性。這項計劃號召對食品安全負有風險管理責任的所有聯邦政府機構成立"機構間風險評估協會",該協會通過鼓勵研究開發預測性模型和其他工具的方法,促進微生物風險評估工作的進展。管理機構還在實施各種風險管理對策方面取得了進展,如推行HACCP(風險分析和關鍵控制點)作為新的風險管理工具,認清可能發生的風險,從而採取有效的辦法加以防範。
歐盟食品安全管理局成立後,進一步加強了食品安全風險管理工作。管理局一項重要職能就是根據理事會、成員國的要求,對食品安全問題分析研究,提供獨立的科學建議,作為管理當局風險管理決策的依據。德國的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則專門負責食品安全的評估與研究工作。
四、信息公開透明原則
在食品安全風險管理過程中,風險信息的交流與傳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歐美國家十分重視公眾的知情權。強調"保持每一步政策制定過程中的透明性。"
美國政府強調食品安全制度建設和食品安全管理的公開性和透明度,建立了有效的食品安全信息系統,通過定時發布食品市場檢測等信息、及時通報不合格食品的召回信息、在互聯網上發布管理機構的議案等,使消費者了解食品安全的真實情況,增強自我保護能力。同時,政府還提供平台讓消費者參與食品安全管理,並加強對媒體的管理,要求媒體以客觀、准確、科學的食品信息服務於社會,不得炒作新聞,製造轟動效應牟取利益,造成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恐慌。美國法律要求政府在制定行政法規時,允許國內外的任何個人和單位獲得政府決策依據的信息,並進行評論,確保法規修訂是在公開、透明、交互方式下進行的。
歐盟為了增強食品安全工作的透明度,將食品安全管理局實施的環境風險評估、人類與動物健康安全風險評估結果以及其他的一些科學建議向公眾公布,管理委員會舉行的會議也允許公眾參加,並邀請消費者代表或其他感興趣的組織來觀察管理局的一些活動,使公眾可以廣泛獲取該局掌握的文件和信息。
五、從"農田到餐桌"全程式控制制和可追溯原則
歐美國家的食品安全監管強調從農田到餐桌的整個過程的有效控制,監管環節包括生產、收獲、加工、包裝、運輸、貯藏和銷售等;監管對象包括化肥、農葯、飼料、包裝材料、運輸工具、食品標簽等。通過全程監管,對可能會給食品安全構成潛在危害的風險預先加以防範,避免重要環節的缺失,並以此為基礎實行問題食品的追溯制度。
在美國,一種食品的安全由一個部門負責的特點,使得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監管的責任主體明確,容易操作。目前,美國已建立的食品安全控制體系中,最典型的就是在食品生產企業中廣泛實施的《通用良好生產規章》(GMP)和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體系(HACCP)。GMP規定了為保證衛生狀態,哪些種類的建築物、設備、裝備、裝置是必須的,哪些錯誤必須避免,還涉及諸如通風設置、設備清洗等要求。同時,相關部門實施病蟲害安全管理規范、發展良好農業生產規范,以便減少殺蟲劑的殘留和微生物對最終食品的危險性。
歐盟的《食品安全白皮書》明確提出要加強和鞏固從農田到餐桌的控制能力,全面完善全程監管體制。歐盟及其主要成員國在追溯制度方面建立了統一的資料庫,包括識別系統、代碼系統,詳細記載生產鏈中被監控對象移動的軌跡,監測食品的生產和銷售狀況。歐盟還建立了食品追蹤機制,要求飼料和商品經銷商對原料來源和配料保存進行記錄,要求農民或養殖企業對飼養牲畜的詳細過程進行記錄。比如,歐盟規定牲畜飼養者必須記錄包括飼料的種類及來源、牲畜患病情況、使用獸葯的種類及來源等信息並妥善保存。屠宰加工場收購活體牲畜時,養殖方必須提供上述信息的記錄。屠宰後被分割的牲畜肉塊,也必須有強制性的標識,包括可追溯號、出生地、屠宰場批號、分割廠批號等內容,通過這些信息,可以追蹤每塊畜禽肉的來源。此外,歐盟還建立了轉基因生物的跟蹤系統,要求生產企業及食品經營者傳送並保留其經手的轉基因食品的詳細信息,這些信息必須通過商業鏈傳達,保留時間不得少於5年,以此確保對轉基因生物的可追溯性。
六、責任主體限定原則
在英美國家食品安全管理機制中,食品安全首先是食品生產者、加工者的責任,政府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的主要職責,就是通過對食品生產者、加工者的監督管理,最大限度地減少食品安全風險。
按照美國法律,企業作為當事人對食品安全負主要責任。企業應根據食品安全法規的要求來生產食品,確保其生產、銷售的食品符合安全衛生標准。政府的作用是制定合適的標准,監督企業按照這些標准和食品安全法規進行食品生產,並在必要時採取制裁措施。違法者不僅要承擔對於受害者的民事賠償責任,而且還要受到行政乃至刑事制裁。
在歐盟及各主要成員國的食品鏈中,生產、加工食品的經營者的責任非常明確。《歐盟食品安全白皮書》規定,食品生產加工者、飼料生產者和農民對食品安全承擔基本責任;政府當局通過國家監督和控制系統的運作來確保食品安全;委員會對政府當局的能力進行評估,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來發展食品安全措施,通過審查和檢驗促使國家監督和控制系統達到更高的水平;消費者對食品的保管、處理與烹煮負有責任。
七、專家參與原則
隨著新資源、新材料、新技術在食品生產加工中的廣泛應用以及更多環境污染物的出現,食品危害因素越來越復雜,風險越來越大,為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帶來巨大挑戰。充分利用專家力量,讓專家參與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已成為各國的共識。
美國政府一方面在管理機構內部組織優秀科學家加強前沿問題的研究,另一方面積極利用政府部門以外的專家資源,通過技術咨詢、合作研究等各種形式,使之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服務。同時與世界衛生組織、糧農組織等國際組織保持密切聯系,分享最新的科學進展成果。政府還充分利用檢驗機構的專業力量。美國的食品檢驗機構中有大批食品工藝、微生物、營養、衛生等方面的專家,在政府的統一組織下,利用他們的專業知識,系統開展食品安全狀況調查、收集並分析樣品、監控進口產品、從事消費者研究等工作。
向消費者提供安全知識培訓,也是食品安全專家參與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一個重要途徑。美國農業部的消費者熱線每年要答復大量消費者關於食品安全知識、風險防護、營養搭配等方面的咨詢。
歐盟食品安全管理局設置有八個專門科學小組,分別為食品添加劑、調味、加工輔料和與食品相接觸物質組;用於動物飼料的添加劑、產品或物質組;植物衛生、植物保護產品及其殘留物組;轉基因生物組;飲食產品、營養和應變性組;生物危險(包括瘋牛病)組;食品鏈污染組;動物衛生與福利組。八個小組在科學委員會的協調下,根據各自的職責分工開展專題研究和科學評估,為食品安全局的各項決策提供技術支持,為制定法規、標准提供基礎數據。此外,在發生食品危機時,歐盟理事會將成立危機處置小組,歐盟食品安全管理局的科學家們將負責為該小組提供必要的科學和技術建議。
八、充分發揮消費者作用原則
歐美等國家非常重視消費者在食品安全監管,特別是法規、政策制定過程中的作用,充分聽取消費者的建議,確保其工作能真正維護消費者的利益。
美國在立法和修訂過程中都允許並鼓勵消費者積極參與。立法機構通常發表一個條例提案的先期通知,提出存在問題和解決方案,征詢公眾的意見;在最終法規發表前,要為消費者提供開展討論和發表評論的機會;當遇到特別復雜的問題,需要立法機構外的專家建議時,立法機構還將根據需要通過非正式信息途徑召開公眾會議,收集消費者對特定問題的看法。如果個人或機構對立法機構的決策提出異議時,還可以向法庭提出申訴。
九、預防為主原則
歐美國家十分重視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預防措施,並以科學性的危害分析作為制定食品安全系統政策的基礎。HACCP體系作為世界公認的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質量保證系統,在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中得到廣泛應用。
HACCP體系的目標在於有效預防和控制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隱患,它通過對食品生產的整個過程進行分析,找出對食品安全有影響的環節,確定關鍵性的控制點,並為每個關鍵點確定衡量限制和監控程序,在生產中對關鍵點嚴密監控,一旦出現問題,馬上採取糾正和控制措施消除隱患。採用HACCP體系,既能全面監控整個生產過程,使食品的加工生產、包裝貯藏、銷售消費都在統一的規范制約下運行,又能突出重點,減少食品安全控制的總支出,提高經濟效益,為保證食品安全奠定可靠的基礎。HACCP系統還要求企業具備嚴格的檔案制度(檔案的保存期至少要等於所生產食品的保質期),並對食品鏈的各環節都有明確的要求,這樣,易於分清安全事故責任人,提高相關部門的工作效率。
美國還建立了食品和飼料成分的控制體系,如為防止瘋牛病的傳播,政府根據行政程序法令的相關規定,在充分爭取行業協會、專家、相關利益團體以及消費者建議的基礎上,出台了嚴格禁止利用某些動物蛋白喂養反芻動物的規定,從飼養環節上控制瘋牛病的發生。通過嚴格的審查制度,美國政府著力減弱食品添加劑、殺蟲劑等對食品可能產生的危害。根據規定,任何食品添加劑上市之前,生產者必須提供其產品安全性的證明,管理當局對有關數據進行評價,必要時還要進行細致的檢測,以確定添加劑的安全性。所有審查活動都有詳細記錄,且要向社會公開。
歐盟建立了食品危害快速預警系統,該系統由歐盟委員會、歐盟食品安全管理局和各成員國組成。一旦發現來自成員國或者第三方國家的食品與飼料可能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而該國無能力完全控制風險時,歐盟委員會將啟動快速預警系統,並採取終止或限定有問題食品的銷售、使用等緊急控制措施。成員國獲取預警信息後,會採取相應的舉措,並將危害情況通知公眾。預警系統的啟動取決於委員會對具體情況的評估結果,成員國也可建議委員會就某種危害啟動預警系統。
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實踐證明,集中、高效、針對性強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關鍵。對發達國家食品安全監管原則的研究,可為我國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提供寶貴的經驗。近年來,北京市在借鑒發達國家經驗的基礎上,在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進行了一些探索,逐步形成了適合本市特點的食品安全控制體系框架,上述幾項原則在該體系中都有一定的體現,今後我們還將在食品安全監管實踐中不斷加以完善。

Ⅷ 廣東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食品安全管理,規范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的生產經營行為,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的生產經營及其監督管理等相關活動。
本條例所稱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以下簡稱食品小作坊),是指有固定生產場所,從業人員較少、生產加工規模小、生產條件和工藝技術簡單,生產加工傳統、特色食品的生產經營者。
本條例所稱食品攤販,是指商品交易市場或者固定店鋪以外,在劃定或者臨時指定區域內擺攤設點,銷售預包裝食品、散裝食品或者現場制售食品的經營者。第三條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攤販應當依法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自覺遵守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保證食品安全。
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攤販對其生產經營的食品安全負責,生產的食品應當符合相關食品安全標准,不得生產銷售危害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一領導、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的綜合治理和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對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攤販實施監督管理,其他有關部門應當依法按照各自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的相關工作。第五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協助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的食品安全。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通過獎勵、資金資助、場地租金優惠等措施,鼓勵和支持食品小作坊、食品攤販改善生產經營條件和工藝技術,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統一規劃建設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區,對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小作坊實行集中管理。第七條鼓勵食品小作坊、食品攤販組建行業協會或者加入相關食品行業協會,發揮行業自律、維護會員合法權益的作用。第二章食品小作坊生產經營第八條食品小作坊實行登記管理。食品小作坊在生產加工前應當向所在地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申請食品小作坊登記證。申請登記證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與生產經營的食品品種、規模相適應的生產加工場所,並與有毒、有害場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安全距離;
(二)具有相應的生產設備、設施以及衛生防護設施;
(三)有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和保證食品安全的規章制度;
(四)具有合理的設備布局和工藝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與直接入口食品、原料與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觸有毒物、不潔物。
申請人應當向所在地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請書;
(二)申請人的身份證復印件及聯系方式;
(三)主要食品原料清單和生產工藝流程;
(四)擬生產的食品品種說明;
(五)生產加工場所的衛生與安全情況說明。第九條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自受理登記申請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審查完畢,必要時可進行現場核查。符合條件的,應當在發證前予以公示,公示時間不少於五個工作日。公示期間,任何單位和個人對被公示的申請人和食品小作坊有異議的,可以向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提出異議,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在收到異議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核實有關情況,對於異議成立的不予登記;異議不成立或者無異議的,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二十日內核發食品小作坊登記證。
對不符合規定條件不予核發食品小作坊登記證的,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以書面形式告知並說明理由。
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證被吊銷的,其生產經營者及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自處罰決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內不得申請辦理食品小作坊登記證。第十條食品小作坊登記證應當載明食品小作坊名稱、地址、經營者姓名、生產經營食品的種類等信息。
食品小作坊登記證有效期為三年,有效期屆滿三十日前向登記部門提出延續申請;逾期提出延續申請的,按照新申請登記證辦理。
登記部門應當根據申請,在食品小作坊登記證有效期屆滿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續的決定;逾期未作決定的,視為准予延續。第十一條食品小作坊登記信息發生變更時,應當在三個工作日內向所在地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提出申請。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在收到變更申請後三個工作日內辦理變更手續。
食品小作坊停業時,應當在停業五日前向所在地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由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辦理注銷手續。

Ⅸ 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2015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規范食品、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活動,加強食品生產監督管理,保障食品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食品生產活動,應當依法取得食品生產許可。
食品生產許可的申請、受理、審查、決定及其監督檢查,適用本辦法。第三條食品生產許可應當遵循依法、公開、公平、公正、便民、高效的原則。第四條食品生產許可實行一企一證原則,即同一個食品生產者從事食品生產活動,應當取得一個食品生產許可證。第五條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按照食品的風險程度對食品生產實施分類許可。第六條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負責監督指導全國食品生產許可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食品生產許可管理工作。第七條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可以根據食品類別和食品安全風險狀況,確定市、縣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的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許可權。
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嬰幼兒配方食品的生產許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第八條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負責制定食品生產許可審查通則和細則。
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食品生產許可審查工作的需要,對地方特色食品等食品制定食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在本行政區域內實施,並報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備案。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制定公布相關食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後,地方特色食品等食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自行廢止。
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實施食品生產許可審查,應當遵守食品生產許可審查通則和細則。第九條縣級以上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快信息化建設,在行政機關的網站上公布生產許可事項,方便申請人採取數據電文等方式提出生產許可申請,提高辦事效率。第二章申請與受理第十條申請食品生產許可,應當先行取得營業執照等合法主體資格。
企業法人、合夥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個體工商戶等,以營業執照載明的主體作為申請人。第十一條申請食品生產許可,應當按照以下食品類別提出:糧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調味品,肉製品,乳製品,飲料,方便食品,餅干,罐頭,冷凍飲品,速凍食品,薯類和膨化食品,糖果製品,茶葉及相關製品,酒類,蔬菜製品,水果製品,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蛋製品,可可及焙烤咖啡產品,食糖,水產製品,澱粉及澱粉製品,糕點,豆製品,蜂產品,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嬰幼兒配方食品,特殊膳食食品,其他食品等。
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可以根據監督管理工作需要對食品類別進行調整。第十二條申請食品生產許可,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具有與生產的食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食品原料處理和食品加工、包裝、貯存等場所,保持該場所環境整潔,並與有毒、有害場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規定的距離。

(二)具有與生產的食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生產設備或者設施,有相應的消毒、更衣、盥洗、採光、照明、通風、防腐、防塵、防蠅、防鼠、防蟲、洗滌以及處理廢水、存放垃圾和廢棄物的設備或者設施;保健食品生產工藝有原料提取、純化等前處理工序的,需要具備與生產的品種、數量相適應的原料前處理設備或者設施。

(三)有專職或者兼職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和保證食品安全的規章制度。

(四)具有合理的設備布局和工藝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與直接入口食品、原料與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觸有毒物、不潔物。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第十三條申請食品生產許可,應當向申請人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提交下列材料:
(一)食品生產許可申請書;
(二)營業執照復印件;
(三)食品生產加工場所及其周圍環境平面圖、各功能區間布局平面圖、工藝設備布局圖和食品生產工藝流程圖;
(四)食品生產主要設備、設施清單;
(五)進貨查驗記錄、生產過程式控制制、出廠檢驗記錄、食品安全自查、從業人員健康管理、不安全食品召回、食品安全事故處置等保證食品安全的規章制度。
申請人委託他人辦理食品生產許可申請的,代理人應當提交授權委託書以及代理人的身份證明文件。

Ⅹ 北京市食品安全條例(2016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證本市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以下簡稱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以下簡稱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的生產經營、安全管理活動;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依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本條例有關規定執行。第三條本市食品安全工作以安全標准為基礎,以市場准入為核心,以防控食品安全輸入性風險和系統性風險為重點,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健全政府監管體制,嚴格責任追究;建設安全食品供應體系和食品安全保障體系,構建政府、企業、行業組織、社會公眾、新聞媒體等共同參與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實行產地要准出、銷地要准入、質量可溯源、風險可控制的全過程管理。第四條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以及食品安全標准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採取有效措施,保證食品安全,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第五條市和區人民政府統一領導、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構建嚴密、清晰的責任體系,制定和實施食品安全規劃和計劃,將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並將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列入政府績效管理評價考核體系。
區人民政府應當督促、指導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做好食品安全日常工作。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負責本區域的食品安全隱患排查、信息報告、協助執法和宣傳教育等工作,組織協調有關監督管理部門派駐的執法機構做好執法工作。區人民政府可以根據需要探索建立食品安全監督員隊伍,明確其工作范圍和職責,做好食品安全相關工作。第六條市和區人民政府設立食品葯品安全委員會,統一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工作,統籌、協調、解決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推進食品安全長效機制建設。
市和區人民政府食品葯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食品辦)承擔食品葯品安全委員會的日常工作,按照市和區人民政府確定的職責開展食品安全綜合監督、組織協調和依法組織對重大事故查處等工作。第七條食品葯品監督管理、衛生、農業、質量技術監督、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等行政部門和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以下統稱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溝通、密切配合,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和市人民政府確定的職責實施食品安全監督管理。
教育、經濟信息化、住房和城鄉建設、旅遊、環境保護、城市管理、公安等行政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相關行業或者領域的食品安全管理和指導工作。
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政府有關行政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進行確定或者調整。第八條與食品有關的行業組織應當承擔行業自律責任,根據章程指導、規范和監督食品生產經營者依法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為會員提供信息、技術、營銷、培訓等服務,參與制定、修訂食品安全標准,向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提出改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市和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加強支持和指導。第九條食品辦和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法公開與食品安全有關的政府信息;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行業組織、社會團體應當開展食品安全常識和法律知識宣傳,指導食品生產經營者守法、誠信經營,引導公眾樹立科學的消費理念和健康的飲食方式,提高全社會食品安全意識以及預防、應對食品安全風險的能力。
新聞媒體應當開展食品安全法律知識和相關標準的宣傳,並對違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監督,客觀、真實、合法地報道食品安全信息;鼓勵新聞媒體設置食品安全宣傳專欄;市屬新聞媒體應當刊播食品安全公益宣傳內容。第十條本市鼓勵和支持研究、應用和推廣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規范,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鼓勵食品生產經營者投保食品安全責任險、開展相關認證和技術推廣等工作;鼓勵組織或者個人舉報食品生產經營違法行為。
市和區人民政府對在食品安全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對舉報屬實,為查處食品安全違法案件提供線索或者證據的舉報人給予獎勵。第二章市場准入

熱點內容
開江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1-17 05:51:57 瀏覽:470
新婚姻法2015房產 發布:2025-01-17 05:16:48 瀏覽:586
勞動法關於繳保險費 發布:2025-01-17 05:12:03 瀏覽:424
怎樣在勞動法內調動員工工作 發布:2025-01-17 04:23:33 瀏覽:664
設區市政府規章設定行政處罰 發布:2025-01-17 03:53:46 瀏覽:96
法院處置網站 發布:2025-01-17 03:47:13 瀏覽:875
司法局民生 發布:2025-01-17 03:08:59 瀏覽:589
法院怎麼轉賬 發布:2025-01-17 03:06:54 瀏覽:340
從經濟法角度看校園貸 發布:2025-01-17 03:04:44 瀏覽:679
沈陽城市供熱條例 發布:2025-01-17 02:42:54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