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保護管理條例
⑴ 浙江省水資源管理條例(2017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合理開發、利用、節約和保護水資源,發揮水資源的綜合效益,保護生態平衡,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開發、利用、節約、保護、管理水資源,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水資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第三條水資源屬於國家所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水塘和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修建管理的水庫中的水,歸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
前款所稱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修建管理的水庫,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確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用水權益的前提下,按照尊重歷史、維持現狀的原則,根據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予以確認。
對水資源依法實行取水許可制度和有償使用制度。第四條開發、利用、節約、保護水資源,應當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利用、講求效益,發揮水資源的多種功能,協調好生活、生產和生態環境用水。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和保護工作,並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增加財政投入,加強水工程建設,促進水環境改善。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節約用水工作,建立健全節約用水管理制度,強化節約用水宣傳和教育,全面推行節約用水措施,推廣節約用水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發展節水型工業、農業和服務業,建立節水型社會。第六條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省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規定的許可權,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和保護的有關工作。第七條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水資源和節約用水的義務。
鼓勵單位和個人以多種形式參與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其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在開發、利用、節約、保護、管理水資源等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給予獎勵。第二章水資源規劃第八條開發、利用水資源應當按照流域、區域統一制定規劃。流域、區域規劃包括綜合規劃和專業規劃。
綜合規劃以及與土地利用關系密切的專業規劃,應當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相協調。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城市總體規劃、重大建設項目布局和產業結構調整應當與水資源承載能力及環境狀況相適應,並進行科學論證。
制定規劃,應當進行水資源綜合科學考察和調查評價。第九條流域、區域規劃按下列規定進行編制:
(一)錢塘江、甌江、東西苕溪流域,杭嘉湖地區、蕭紹寧地區的綜合規劃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發展計劃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和有關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編制,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專業規劃由省有關部門編制,徵求省相關部門意見後,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二)甬江、飛雲江、靈江、鰲江流域、舟山本島的綜合規劃由所在地的市水行政主管部門、發展計劃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和有關縣(市、區)人民政府編制,經省水行政主管部門、發展計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後,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專業規劃由所在地的市有關部門編制,徵求同級相關部門意見後,報市人民政府批准;
(三)其他江河流域或者區域的綜合規劃由所在地的縣(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發展計劃行政主管部門編制,經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發展計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後,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專業規劃由所在地的縣(市、區)有關部門編制,徵求相關部門意見後,報縣(市、區)人民政府批准。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縣(市、區)的流域綜合規劃或者專業規劃,應當由共同的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發展計劃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第十條縣級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發展計劃、環境保護、國土資源、建設等有關部門,根據流域、區域規劃和上一級水資源規劃,編制本行政區域的水資源規劃,經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發展計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後,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
⑵ 江蘇省水資源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以下簡稱《水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在本省行政區域內開發、利用、保護、管理水資源的單位和個人。第三條國家對水資源實行統一管理與分級、分部門管理相結合的制度。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統一管理、保護和監督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水法》以及有關法律、法規;
(二)組織有關部門進行水資源綜合科學考察和調查評價;
(三)會同有關部門編制開發利用、保護水資源和防治水害的綜合規劃,制定水長期供求計劃和水量分配、調度方案,並對上述規劃和方案的實施進行監督;
(四)管理和指導計劃用水、節約用水工作;
(五)負責取水許可制度的組織實施,發放取水許可證;
(六)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進行管理和監督;
(七)根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授權調處水事糾紛,依法查處違反水法律、法規的行政案件;
(八)法律、法規賦予的其他職責。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其他有關部門按照下列職責分工,協同同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有關的水資源管理工作:
(一)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城鎮供水、城市節約用水、城市規劃區地下水的開發利用、保護和管理;
(二)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參與水資源調查、評價、規劃,協同水行政主管部門管理地下水資源,進行地下水的普查、勘探、監測、統計、分析和開發利用監督管理;
(三)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水污染防治的統一監督管理;
除前款部門外的有關部門按照其職責分工,協同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有關的水資源管理工作。第五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水政機構的管理,完善水政監察制度。
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水事活動必須接受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授權發放取水許可證的部門的檢查監督。水事監察人員在依法查處違法案件時,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反映情況和提供證據。第二章開發利用第六條開發利用水資源必須進行綜合科學考察和調查評價。水資源的考察和評價,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統一進行。
水資源考察和評價成果,作為編制水資源規劃的依據。第七條開發利用水資源和防治水害,應當在綜合科學考察和調查評價的基礎上,按照統籌兼顧、綜合利用、興利除害、講求效益的原則,編制流域或者區域的綜合規劃和專業規劃。
長江、淮河、太湖流域在本省范圍內的綜合規劃和跨市的流域或區域綜合規劃,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和有關市編制,報省人民政府批准,並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市、縣(市、區,下同)所轄范圍內的中小河流流域或區域綜合規劃,由市、縣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水資源開發利用和防治水害有關專業規劃,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編制,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
綜合規劃應與國土規劃相協調,並納入本行政區的國民經濟發展規劃。第八條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分配、調度,應當符合興利和除害相結合的原則,服從防洪的總體安排,優先滿足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兼顧農業、工業用水和航運需要,充分發揮水資源的綜合效益。
水資源多目標開發利用的項目,應當防止水資源污染和破壞,經水行政主管部門論證同意後方可進行。第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興建的灌溉、供水、發電等各類水工程,應當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的計劃調度運用,出現嚴重旱情,應當服從縣級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的統一調度安排。
在制定農業、工業和城市發展規劃時,必須以水資源調查評價為重要依據,避免盲目擴大供水規模。在水源不足地區,應當控制城市規模和耗水量大的工業、農業項目。第十條開發利用水資源,要統籌安排地表水和地下水。在水源不足地區,應當採取各種調水、蓄水措施,充分開發利用地表水,鼓勵和支持依法科學開發利用淺層地下水。第十一條新建、改建、擴建開發利用水資源的各類水工程,建設單位必須按照江河分級管理許可權,將工程建設方案報送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後,方可按照基本建設程序辦理審批手續。
與江河湖泊防洪有關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要在可行性報告中作出防洪評價,按分級管理許可權經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批准後,方可立項。
⑶ 貴州省水資源保護條例(2021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合理保護、節約、開發和利用水資源,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保護、節約、開發、利用和管理水資源,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水資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第三條水資源保護應當堅持人水和諧、全面規劃、保護優先、水量水質水生態並重的原則,優先保護飲用水水源,預防、控制和減少水資源污染,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水資源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推行水資源保護目標績效考核,加大對水資源保護的財政投入。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實施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統一監督管理,指導水資源保護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建設、工業和信息化、交通運輸、自然資源、農業農村、林業等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保護、節約、開發和利用的有關工作。
全省江河(湖泊、水庫)水資源管理和保護全面推行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負責的河(湖)長制。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節約和保護水資源的義務,有權舉報污染和破壞水資源的行為。第二章保護規劃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編制本行政區域水資源保護規劃,徵求同級其他有關部門意見後,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
跨行政區域流域的水資源保護規劃,由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第八條水資源保護規劃應當以國土空間規劃為基礎,與經濟社會發展和資源開發利用相適應,明確規劃水域水量、水質和水生態保護目標,核定水域納污能力,制定污染物限制排放總量控制方案,提出水量保障、水質保護和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措施等。第九條水資源保護規劃應當服從水資源綜合規劃,其他與水資源保護相關的專業規劃應當與水資源保護規劃相協調。
水資源保護規劃分為流域規劃和區域規劃,流域范圍內的區域規劃應當服從流域規劃。第十條經批準的水資源保護規劃應當嚴格執行。確需調整的,應當按照編製程序報原批准機關批准。第三章取用水管理第十一條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國家確定的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和消耗強度控制指標,分解制定市、州行政區域年度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和消耗強度控制指標。市、州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年度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和消耗強度控制指標,分解制定縣級行政區域年度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和消耗強度控制指標。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據分配的年度用水總量控制指標,下達取用水單位的年度取用水計劃。第十二條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的編制,重大建設項目、工業聚集區、產業園區的布局,應當與當地水資源的承載能力和防洪要求相適應,並進行科學論證。第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降低用水消耗,推廣節水型器具,提高用水效率和綜合利用雨水;加強城市污水集中處理,提高再生水回用率。
新建、擴建、改建建設項目,應當配套建設節約用水設施,節約用水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第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納入取水許可管理的單位實行計劃用水管理,建立用水單位重點監控名錄。
依法取得取水許可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在取水口裝置取水計量設施,保證計量設施正常運行,按照下達的取用水計劃取水,並按照規定報送取水情況;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取水計量設施運行情況和取用水情況進行核查。第四章地表水保護第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水行政等主管部門根據上一級水功能區劃擬定本行政區域內的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區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報上一級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備案,並向社會公布。
經批準的水功能區劃是水資源保護、開發與利用,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依據,不得擅自調整。確需調整的,應當按照編製程序報原批准機關批准。第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工程設施建設、污染源預防與治理、水生態保護與修復、監測和信息系統建設、應急防控與管理體系建設等措施,確保水功能區水量、水質及水生態狀況達到水功能區管理目標要求。
⑷ 貴州省水資源保護條例(2020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合理保護、節約、開發和利用水資源,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保護、節約、開發、利用和管理水資源,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水資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第三條水資源保護應當堅持人水和諧、全面規劃、保護優先、水量水質水生態並重的原則,優先保護飲用水水源,預防、控制和減少水資源污染,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水資源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推行水資源保護目標績效考核,加大對水資源保護的財政投入。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實施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統一監督管理,指導水資源保護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建設、工業和信息化、交通運輸、自然資源、農業農村、林業等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保護、節約、開發和利用的有關工作。
全省江河(湖泊、水庫)水資源管理和保護全面推行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負責的河(湖)長制。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節約和保護水資源的義務,有權舉報污染和破壞水資源的行為。第二章保護規劃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編制本行政區域水資源保護規劃,徵求同級其他有關部門意見後,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
跨行政區域流域的水資源保護規劃,由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第八條水資源保護規劃應當與經濟社會發展和資源開發利用相適應,明確規劃水域水量、水質和水生態保護目標,核定水域納污能力,制定污染物限制排放總量控制方案,提出水量保障、水質保護和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措施等。第九條水資源保護規劃應當服從水資源綜合規劃,其他與水資源保護相關的專業規劃應當與水資源保護規劃相協調。
水資源保護規劃分為流域規劃和區域規劃,流域范圍內的區域規劃應當服從流域規劃。第十條經批準的水資源保護規劃應當嚴格執行。確需調整的,應當按照編製程序報原批准機關批准。第三章取用水管理第十一條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國家確定的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分解制定市、州行政區域年度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市、州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年度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分解制定縣級行政區域年度用水總量控制指標。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據分配的年度用水總量控制指標,下達取用水單位的年度取用水計劃。第十二條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的編制,重大建設項目、工業聚集區、產業園區的布局,應當與當地水資源的承載能力和防洪要求相適應,並進行科學論證。第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降低用水消耗,推廣節水型器具,提高用水效率和綜合利用雨水;加強城市污水集中處理,提高再生水回用率。
新建、擴建、改建建設項目,應當配套建設節約用水設施,節約用水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第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納入取水許可管理的單位實行計劃用水管理,建立用水單位重點監控名錄。
依法取得取水許可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在取水口裝置取水計量設施,保證計量設施正常運行,按照下達的取用水計劃取水,並按照規定報送取水情況;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取水計量設施運行情況和取用水情況進行核查。第四章地表水保護第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水行政等主管部門根據上一級水功能區劃擬定本行政區域內的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區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報上一級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備案,並向社會公布。
經批準的水功能區劃是水資源保護、開發與利用,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依據,不得擅自調整。確需調整的,應當按照編製程序報原批准機關批准。第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工程設施建設、污染源預防與治理、水生態保護與修復、監測和信息系統建設、應急防控與管理體系建設等措施,確保水功能區水量、水質及水生態狀況達到水功能區管理目標要求。
⑸ 白沙黎族自治縣水資源保護管理條例
第一條 為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水資源,防治水害,充分發揮水資源的綜合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海南經濟特區水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的原則,結合本自治縣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在本自治縣境內規劃、開發、利用、保護和管理水資源,防治水害,必須遵守本條例。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水資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資源屬國家所有。
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山塘、水庫的水,屬集體所有。第四條 自治縣水利部門是自治縣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自治縣內的水資源實行統一管理,負責組織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海南經濟特區水條例》和本條例,負責受理取水申請、審批發放取水許可證和徵收水資源費等工作。
其他有關部門按自治縣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分工,協同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有關的水資源管理工作。第五條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轄區內水資源、用水設施的監督管理,及時調解本轄區內發生的水事糾紛,積極配合自治縣公安機關、水行政主管部門查處破壞水資源和水工程設施的案件。第六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水資源、水環境和水工程,參加防汛、抗洪工作的義務;有制止、舉報破壞水資源、污染水環境、損壞水工程設施等違法行為的權利。第七條 開發利用水資源和防治水害,應當全面規劃,統籌兼顧,講求效益,發揮水資源的多種功能。對現有的中小型水庫水面的利用與開發,必須經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能擅自開發利用。第八條 鼓勵和支持國內外投資者以合資、合作、獨資或其它形式在自治縣境內開發利用水資源和從事防治水害的各項事業。投資建設水工程實行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享受自治縣人民政府有關鼓勵外來投資的優惠待遇。第九條 自治縣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的主管部門收到單位和個人的開發利用水資源申請,應當在15日內作出答復。第十條 自治縣人民政府採取有效措施保證水利建設投資適當增加,並根據國家有關設立水利建設專項基金的規定,制定徵收、使用水利建設專項基金的具體管理辦法,嚴格依法徵收、使用水利建設專項基金。第十一條 在自治縣境內直接從江河和地下取水的,實行取水許可制度。取水單位和個人,必須向自治縣水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取水申請,經審查同意後,發給取水許可證,方可取水,獲准取水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取水許可證的要求取水,按照有關規定交納水資源費,並接受水資源管理人員的監督檢查。
農業抗旱應急、家庭生活和畜禽飲用、為消除公共安全或者公共利益危害取水以及其他少量取水,不需要申請取水許可,並免徵水資源費。
取水許可證不得偽造、塗改、出租、出借或者轉讓。第十二條 取水許可應當優先保證城鄉居民生活用水,統籌兼顧農業、工業用水和環境保護需要。
嚴格控制開采地下水。利用地下水應優先考慮食品飲料工業用水和特殊用水。第十三條 水資源費的徵收辦法和標准,依照國家和本省的有關規定執行。
水資源費納入財政管理,實行專款專用,由自治縣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財政部門編制年度計劃,報自治縣人民政府批准使用,並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
水資源費主要用於水資源的科學考察、調查、評價、監測、政策研究,節水措施的科研和推廣,水資源開發利用及地下水補源回灌,水資源保護、管理等,不得挪作他用。第十四條 新建、改建、擴建水工程必須按照管理許可權報經自治縣或上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並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門的行業監督管理。第十五條 向河流排放污染物實行達標排放和總量控制制度。經處理後符合國家規定排放標準的污水需要向江河、渠道和水溝排放的,必須經自治縣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同意,由自治縣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方能排放。未經處理或者超過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的污廢水,嚴禁向江河、水庫和渠道排放。
禁止向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保護區內排放污水。禁止在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保護區內從事可能污染生活飲用水體的活動。
禁止在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保護區內新建、擴建污染水源的建設項目。第十六條 河道和水利水電工程的管理與保護范圍,按照國家和本省的有關規定和標准劃定。
河道和水利水電工程管理、保護范圍內的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受法律保護。
在河道和水利水電工程管理、保護范圍內進行影響河道和水利水電工程安全的作業時,必須報經縣級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並按照批準的作業范圍和作業方式進行。
⑹ 山東省水資源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水資源,充分發揮水資源的綜合效益,適應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以下簡稱《水法》),結合本省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水資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凡在本省行政區域內開發、利用、保護、管理水資源,必須遵守本條例。
跨省的河流、湖泊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管理,國家有規定的執行國家有關規定。第三條水資源屬於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
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水塘、水庫中的水,屬於集體所有。第四條全省對水資源實行統一管理與分級、分部門管理相結合的制度。下級管理服從上級管理,部門管理服從統一管理。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按統一規劃開發利用水資源的各項事業。依法開發利用水資源的單位和個人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第六條開發利用水資源應當全面規劃,統籌兼顧,綜合利用,講求效益,發揮水資源的多種功能。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水資源保護工作,採取有效措施,保護自然植被,防治水土流失,涵養水源,防治水污染,改善生態環境。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水資源的義務,並有權對污染和破壞水體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監督、檢舉和控告。第八條實行計劃用水、科學用水、節約用水。
各單位應採用節約用水的先進技術,降低水的消耗量,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第二章管理機構與職責第九條省水利廳是省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省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工作。
省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協同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部門職責范圍內的水資源管理工作。城建部門負責管理省轄市規劃區范圍內地下水的開發利用和節約用水工作;環保部門負責對水體污染進行調查、監督和評價,對水污染防治進行監督管理;地質礦產部門負責地下水普查勘探和監測,並對地下水的開發利用進行監督。
市(地)、縣(市、區)水利局是同級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工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同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分工,負責有關的水資源管理工作。第十條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管理水資源的主要職責是:
(一)實施《水法》及其他有關水資源的法律、法規;
(二)會同有關部門統一進行全省水資源的綜合科學考察和調查評價,編制開發利用水資源的綜合規劃,制定水長期供求計劃和水量分配方案;
(三)歸口管理全省節約用水工作;
(四)負責取水許可制度的組織實施和水資源費的徵收、使用、管理;
(五)統籌城鄉水資源,對水資源進行統一調配,處理用水糾紛;
(六)負責國家分配給我省的黃河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管理工作;
(七)負責水資源的保護工作,協同環保部門對水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八)組織協調重大的水資源科研工作;
(九)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應當履行的其他職責。第十一條各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水政監督管理,負責查處違反水法律、法規的行為,調處水事糾紛,保障水法律、法規的實施。第三章開發利用第十二條開發利用水資源必須進行綜合科學考察和調查評價。全省水資源的綜合科學考察和調查評價,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統一進行;市(地)、縣(市、區)水資源的綜合科學考察和調查評價,由同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統一進行。第十三條開發利用水資源和防治水害,應當按流域或者區域進行統一規劃。規劃分為綜合規劃和專業規劃。
全省的綜合規劃和跨市(地)的流域或者區域的綜合規劃,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和有關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編制,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市(地)的綜合規劃和跨縣(市、區)的區域或者流域綜合規劃,由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和有關縣(市、區)人民政府編制,經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縣(市、區)的綜合規劃,由縣(市、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編制,經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報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防洪、治澇、灌溉、航運、城市和工業供水、水力發電、漁業、水質保護、水文測驗、地下水普查勘探和動態監測等專業規劃,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編制,經同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綜合平衡後,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
專業規劃應當服從綜合規劃,綜合規劃應與國土規劃相協調,兼顧各地區、各行業需要。
經批準的規劃是開發利用水資源和防治水害活動的基本依據。規劃的修改,必須經原批准機關核准。
⑺ 山西省水資源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以適應我省能源基地建設,工農業生產發展和人民生活用水不斷改善的需要,特根據憲法關於保護自然資源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水資源屬於國家所有,由各級水資源管理委員會負責統一管理。第三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范圍內的一切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第四條凡在我省管轄地區內的一切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部隊、學校和農村社隊等用水單位都必須執行本條例。第二章水資源管理委員會第五條省、行署和省轄市設水資源管理委員會。各級水資源管理委員會由同級有關部門的代表組成,其辦事機構設在同級水利部門,負責處理有關日常事宜。
各級水資源管理委員會受上一級水資源主管機關的指導。第六條水資源管理委員會的職責是:
(一)貫徹國家關於水資源的各項方針和政策。執行國家頒布的有關水資源的法律、法令、政令和行政法規。
(二)省水資源管理委員會負責草擬有關本省水資源的地方法規。
(三)組織水資源的調查和評價,並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研究當地水資源供需平衡和各階段發展趨勢,提出對策和建議。
(四)組織編制和審查當地區域性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規劃。
(五)對當地水資源進行統一管理,統一分配,協調和解決用水矛盾。
(六)保護水資源不受污染和破壞。
(七)制定節約用水措施,獎勵節約,懲處浪費。
(八)組織協調重大的水資源科研工作。
(九)完成省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有關工作。第三章水資源管理第七條各用水戶要實行計劃用水,節約用水,逐步建立用水考核制度。各用水單位均應積極採取措施,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第八條水資源管理委員會對自己管轄區的水資源,視其重要程度和自然條件,規定不同等級的水源管理保護區,實行分級管理,並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第九條有關事業的管理部門或用水戶,取得某項水資源使用權後,要根據本條例規定,承擔該項水資源的管理和保護工作。第十條各級水資源管理委員會應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組織編制所轄地區和流域的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規劃,以取得最優的社會經濟效果的原則,統籌兼顧各項事業的合理要求,統一安排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妥善處理需要與可能,當前與長遠,局部與全局,上游與下游,以及各部門、各地區之間的關系,充分利用水資源,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
煤炭、電力、冶金、化工、輕工等用水量較大的部門,應以區域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規劃為依據,按照各自業務的需要,編制專業的用水規劃。
區域和流域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規劃,報同級人民政府審批,並報上一級水資源主管機關備案。第十一條開發利用地下水,必須根據地下水和地表水資源的情況,進行統一規劃,合理確定井深、井距、開采量以及汲用時期和回灌要求。
對地下水已經過量開採的地區,不許再鑿深井;其他地區也要嚴格控制開鑿深井。第十二條凡需開發利用水資源的單位,須按其取水量和水源位置向所屬水資源管理主管機關提出申請。
按照國家基本建設程序和有關規定,凡需進行水資源勘探和詳查的工程,須先向所屬水資源主管機關申請,領取勘探許可證。
具有勘探報告、水源工程設計和用水方案後,經本部門主管單位審查,報所屬水資源主管機關批准,領取開發和使用許可證。
現有水源工程和用水計劃,均須限期履行補批手續。第十三條興建水資源工程,誰受益,誰投資。聯合興建的工程,根據用水情況分攤投資。
興建用水工程如影響原用水單位的合法效益,所造成的損失,應由新的用水單位給予補償。第十四條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水資源管理委員會有權對用水戶取得權益進行調整。
(一)水資源的情況發生變化;
(二)用水戶的需水量和其他要求發生變化;
(三)公共事業和經濟效益高的部門需水量增加;
(四)國家的其他特殊需要。
因前款第(二)、(三)項情況對用水進行調整時,原用水戶所受損失,由受益部門予以補償。因第(四)項情況,對用水進行調整時,原用水戶所受損失,由國家酌情予以補償。第四章水資源保護
⑻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水資源保護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水資源的保護管理,合理利用水資源,防治水資源污染,促進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大理白族自治州(以下簡稱自治州)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自治州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保護、利用、管理,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水資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第三條水資源的保護、利用、管理應當遵循政府主導、保護優先、科學規劃、合理開發和節約用水的原則,協調好生活、生產經營和生態環境用水。第四條自治州、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將水資源保護管理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第五條自治州、縣(市)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統一保護管理和開發利用工作。
自治州、縣(市)監察、發展和改革、環境保護、國土資源、林業、住房和城鄉建設、農業、衛生計生、工商、稅務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水資源的保護管理和開發利用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做好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保護管理和開發利用工作,村民委員會(社區)、村民小組應當協助做好水資源的保護管理和開發利用工作。第六條自治州、縣(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水資源保護管理機構,履行下列職責:
(一)宣傳貫徹執行水資源保護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本條例;
(二)預防、排查、調處水事糾紛;
(三)協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水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四)行使同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委託的其他職權。第七條自治州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水資源保護管理的宣傳教育工作,增強全社會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和防治水患意識,推廣節水技術,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第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有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的義務,對破壞水資源和水工程的行為有制止和舉報的權利。第二章水資源保護第九條自治州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水資源保護,防治水體污染和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第十條自治州、縣(市)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內的水資源規劃,經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規劃確需修改應當按原審批程序報批。第十一條重大建設項目的規劃布局,應當與水資源規劃相銜接,與當地水資源條件相適應,並進行科學論證。自治州、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在水資源緊缺的地區,對城鎮建設規模、耗水量大的工業和服務業項目加以限制。第十二條自治州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環境保護等部門,按照水資源規劃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擬定江河、湖泊、水庫、地下水的水功能區劃,報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第十三條在江河、湖泊、溪流、水庫上建設水工程,應當進行科學論證,由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管理許可權對水工程建設方案進行審查。
在江河、湖泊、溪流、水庫岸線界定范圍內建設項目,相關部門在辦理審批手續時,應當徵求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第十四條自治州、縣(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和環境保護、衛生計生等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對水功能區的水質狀況進行監測,發現水質未達到要求的,應當及時報告同級人民政府,並採取措施治理。第十五條自治州、縣(市)人民政府應當科學劃定水源涵養林范圍,並納入當地林業發展規劃和公益林保護管理,建立公益林補償機制。州、縣(市)兩級公益林補償辦法由自治州人民政府制定。
自治州、縣(市)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優化林種,加強水源涵養林和水土保持林的植造和管護。第十六條在水源涵養林范圍內禁止發展商品林;禁止砍伐、毀壞林木;禁止採集松脂、松花粉;不得擅自移植野生樹木等。第十七條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設立保護界標和警示標志,並向社會公告。第十八條自治州應當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取水點實行層級保護。
自治州人民政府所在地城鎮取水點的保護,由大理市人民政府負責;縣(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城鎮和鄉(鎮)人民政府所在地集鎮取水點的保護,由當地鄉(鎮)人民政府負責;自然村取水點的保護,由當地村民自治組織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取水點的保護利用方案,由負責保護的單位制定,並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跨行政區域取水點的保護,應當由用水方和取水點所在方共同負責,並提出保護利用方案,報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⑼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水資源保護管理條例
第一條為加強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水資源的保護管理和合理開發,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縣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水資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第三條在自治縣行政區域內進行水資源的保護管理、節約、開發、利用及相關活動,適用本條例。第四條自治縣水資源的保護管理、開發利用,遵循科學規劃、保護優先、合理開發、節約集約用水、綜合治理的原則,統籌兼顧生活、生產經營和生態環境用水,提高水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益。第五條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水資源的保護管理和合理開發利用工作,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加大投入,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第六條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鼓勵、支持單位和個人投資水資源的保護管理和合理開發利用,堅持誰投資、誰受益,保護投資經營者的合法權益。第七條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水源涵養林和水土保持林建設,保護植被,涵養水源。第八條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節約用水的宣傳,鼓勵單位和個人採用先進適用的節水技術和設備,推廣循環用水,提高水資源的重復利用率。第九條自治縣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水資源的保護管理與監督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一)宣傳貫徹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
(二)會同有關部門編制流域規劃和區域規劃;
(三)制定並實施供水計劃和水量分配、調度方案;
(四)取水許可管理和發放取水許可證;
(五)徵收水資源費及相關費用;
(六)組織水資源的調查評價、登記、建檔;
(七)調處水事糾紛,查處水事違法行為;
(八)其他應當履行的職責。第十條自治縣人民政府的發展和改革、環境保護、國土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林業、氣象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做好水資源的保護管理和合理開發利用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做好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保護管理的有關工作。第十一條自治縣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國家規定擬定江河、湖泊、水庫、山塘等的水功能區劃,報自治縣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的部門批准,並報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自治縣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水功能區劃對水質的要求,核定該水域的納污能力,向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提出限制排污總量意見。第十二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水資源的義務,對破壞、浪費和污染水資源的行為有權制止、舉報。
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對在水資源保護管理和合理開發利用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十三條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提出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方案,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並向社會公布。第十四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引水、截(蓄)水、排水,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第十五條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設置排污口、化糞池。
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建設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建設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禁止在飲用水水源準保護區內建設污染嚴重的建設項目。
已建成的,由自治縣人民政府責令拆除或者關閉。第十六條在飲用水水源一、二級保護區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從事網箱養殖、攔網養殖、投餌養殖、捕撈作業;
(二)使用燃油機動船;
(三)生產、銷售、使用含磷洗滌劑;
(四)開山採石、采礦、采砂、取土;
(五)經營向水域排污的餐飲、娛樂業;
(六)施用化肥,使用高濃度、高殘留農葯;
(七)建設畜禽養殖場以及敞養、放養畜禽;
(八)向水體排放污水;
(九)排放生活垃圾以及其他固體廢棄物;
(十)從事旅遊、游泳、垂釣、水上運動;
(十一)砍伐水源涵養林、水土保護林;
(十二)其他有可能污染飲用水水體的活動。第十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新建、改建、擴建取用地下水設施,確需新建、改建、擴建的,應當經自治縣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已建成的取用地下水設施,自治縣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進行普查,對不符合規定的,限期封閉。
⑽ 江蘇省水資源管理條例(2018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凡在本省行政區域內開發、利用、節約、保護、管理水資源,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水資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第三條開發、利用、節約、保護水資源,應當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利用、講求效益,發揮水資源的多種功能,協調好生活、生產經營和生態環境用水。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和保護工作,並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增加財政投入,加強水工程建設,促進水環境改善。第五條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省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
市、縣(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規定的許可權,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和保護的有關工作。第六條單位和個人依法取得的水資源使用權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單位和個人有保護水資源和節約用水的義務。
在開發、利用、節約、保護、管理水資源等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由地方人民政府給予獎勵。第二章水資源開發利用第七條水資源規劃是開發、利用、節約、保護、管理水資源和防治水害的基本依據,應當按照流域、區域統一制定。
編制水資源規劃應當在對水資源科學考察、調查評價和分析的基礎上,按照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合理安排生活、生產經營和生態環境用水。第八條全省水資源綜合規劃、本省境內長江、淮河、太湖流域和沂沭泗、秦淮河、里下河地區等跨市的流域和區域的水資源綜合規劃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發展和改革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有關部門和有關市人民政府編制,報省人民政府批准,並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市、縣(市)所轄范圍內的中小河流、湖泊或者區域水資源綜合規劃,由市、縣(市)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有關部門編制,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報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九條開發利用水資源,應當統籌安排地表水和地下水,優先開發利用地表水,合理開采淺層地下水,嚴格控制開采深層地下水。第十條淮北地區、沿海墾區、丘陵山區等水資源緊缺的地區,應當限制高耗水項目建設,加快地表水水源工程建設,加大調水力度,鼓勵和扶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興建蓄水、保水工程。
水資源緊缺的地區應當在水資源規劃中確定。第十一條有條件的地區應當制定和實施區域供水規劃,加快地表水供水工程建設,實施區域聯網供水,逐步實行分質供水。
提倡優水優用、分質用水。鼓勵用水單位使用中水。對建立中水系統的單位應當給予一定的扶持。第十二條任何單位和個人興建的灌溉、供水、發電等各類水工程,應當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的用水計劃調度運用。出現嚴重旱情,應當服從水行政主管部門的統一調度安排。第十三條地下水禁止開采區、限制開采區劃定和調整方案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有關部門,根據地下水開采狀況、地下水位變化、地面沉降及其他地質災害、地表水源替代等情況編制,報省人民政府批准,並予以公告。第十四條在地下水禁止開采區內,禁止開鑿深井。對已有的深井,有關市、縣(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省人民政府規定的禁止開采期限,制定封井計劃,組織實施,並對封井、改水給予資金扶持。
在地下水限制開采區內,不得新增深井數量,並逐步壓縮地下水開采量。
其他地區開采地下水實行總量控制,省水行政主管部門下達開采計劃,由當地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對在地下水禁止開采區內改用非地下水源後將導致產品質量嚴重受損或者致使生產無法正常運行的極少數企業,省人民政府在不影響地下水水位回升的條件下,可以批准其在規定的期限內繼續取用地下水。獲准繼續取用地下水的企業,必須嚴格執行取水計劃,不得因擴大生產規模而新增地下水開采量,並在規定的期限內停止使用地下水。第三章水資源節約第十五條省有關行業主管部門應當制訂本行業用水定額,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審核同意後,由省人民政府公布,並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沒有隸屬主管部門的行業,其行業用水定額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制定,報省人民政府公布,並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行業用水定額應當根據用水需求變化、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情況及時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