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河北土地復墾條例

河北土地復墾條例

發布時間: 2022-10-16 05:42:44

① 河北省土地復墾實施辦法

第一條為加強土地復墾工作,改善生態環境,合理利用土地,根據國務院《土地復墾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開采礦產資源、礦山排渣、電廠排灰、油田開發、燒制磚瓦等生產建設活動用地,以及淘金、挖沙、取土、地質勘探等各類臨時使用土地的企業和個人。第三條土地復墾實行「誰破壞誰復墾」的原則,凡造成土地破壞的企業或個人均必須履行土地復墾義務。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土地復墾的管理和監督檢查工作。
各級計劃管理部門負責土地復墾的綜合協調工作;各有關行業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業土地復墾規劃的制定與實施。第五條土地復墾規劃應根據自然條件的土地破壞程度,確定復墾用途。不能復墾為耕地的,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漁則漁,也可報經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用於企業排灰、排渣的堆存場地。第六條挖損、塌陷土地的復墾應充分利用鄰近企業的廢棄物充填。企業排放廢棄物應與土地復墾充填相結合。對利用廢棄物進行土地復墾和在指定的復墾區傾倒廢棄物的,擁有廢棄物一方和擁有復墾區一方均不得向對方收費。
利用廢棄物作為土地復墾充填物的,應徵求當地環境保護部門的意見,防止造成新的污染。第七條開辦磚瓦窯佔用集體所有土地的,應與土地所有權單位簽訂土地復墾協議書,報縣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備案,佔用國有土地的,應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簽訂土地復墾協議書,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備案。第八條磚瓦窯生產佔用土地或挖地賣沙、賣土的,必須報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批准,並按每畝500元~1000元的標准收取土地復墾押金。復墾為耕地的,經驗收合格後全部返還土地復墾押金。否則,沒收土地復墾押金。第九條企業和個人因采礦造成集體所有土地塌陷、污染而絕產的,應給予遭受損失的單位一次性補償或辦理征地手續。並進行復墾利用;未造成絕產的,應逐年向遭受損失的單位支付土地損失補償費,並負責復墾後交遭受損失的單位耕種。或按礦產物的年產量每噸提取0.2元~1元的整治費,交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專項用於被破壞土地的復墾和土地損失補償。整治費的具體標准,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會同財政、物價部門確定。第十條電力、冶金、煤炭、建材等企業佔用耕地排灰、排渣的,必須按佔用耕地的同等面積造地還田;佔用非耕地排灰、排渣,復墾為耕地的,免徵三年農業稅和定購任務,並給予獎勵。第十一條復墾後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按以下原則確認:
(一)企業和個人破壞自己依法使用的國有土地,應自行復墾的,土地使用權不變;
(二)企業和個人破壞外單位使用的國有土地,應將土地恢復到原用途,土地使用權不變;
(三)企業和個人破壞集體所有土地,必須限期恢復到原用途、土地的集體所有性質不變;
(四)企業(不含鄉村的集體企業和私營企業)破壞集體所有土地無法恢復到原用途、集體同意放棄土地所有權的,由企業徵用並復墾到可利用程度,土地所有權歸國家所有,有建設項目計劃的,按計劃進行建設;無建設項目計劃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收回其土地使用權,交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按照有關規定統籌安排使用。第十二條企業和個人破壞集體所有土地或其他單位使用的國有土地需支付的復墾費用,必須交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安排使用、專款專用,用於組織土地復墾。第十三條土地復墾費、土地補償費和復墾押金的來源:
(一)基本建設過程中破壞土地的復墾費用和土地損失補償費從基本建設投資中列支;
(二)生產過程毀壞土地的土地損失補償費列入或分期列入生產成本,復墾費用和復墾押金從企業更新改造資金和生產發展基金中列支;
(三)生產過程中被毀壞的土地,復墾後可以直接用於基本建設的、土地復墾可列入該項基本建設投資;
(四)國有土地復墾後,能以其收益形成償還能力的,復墾費用可用集資或向銀行貸款的方式籌集。第十四條復墾為耕地的,盈蓋土層平均厚度應在30厘米以上,並達到基本耕種條件,復墾後用於造林、種植果樹、養魚、植葦的,應達到相應的種植和養殖條件,具體標准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制定。

② 土地復墾政策

土地復墾實行「誰破壞,誰復墾」的原則。用地單位和個人承擔土地復墾義務,土地復墾費用可以列入基本建設投資或生產成本。同時,土地復墾還採取「誰復墾,誰受益」的政策,復墾土地者可以優先取得土地使用權。沒有條件復墾或者復墾不符合要求的,應當繳納土地復墾費。復墾的土地應當優先用於農業。企業和個人對其破壞的其他單位使用的國有土地或者國家不徵用的集體所有土地,除負責土地復墾外,還應當向遭受損失的單位支付土地損失補償費。土地損失補償費,分為耕地的損失補償費、林地的損失補償費和其他土地的損失補償費。耕地的損失補償費,以實際造成減產以前三年平均年產量為計算標准,由企業和個人按照各年造成的實際損失逐年支付相應的損失補償費;集體經濟組織承包復墾其原有的土地,補償年限應當按照合同規定的合理工期確定。其他土地的損失補償費,參照上述原則確定。地面附著物的損失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關於農村復墾的補償標准規定為:
1、各個地區的規定不盡相同,構(附)著物補償標准需根據各地的相關政策進行確定;
2、宅基地使用權補償標准一般1.8萬元/畝;
3、一次性補償標准一般1.2萬元/畝。
拓展資料:農村復墾是強制性的嗎?
農村復墾不是強制性的,農村宅基地復墾採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復到可供利用狀態的活動。政府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對土地進行復墾,這也是保障土地可用性的有效措施。復墾土地的補償,還有土地上附著物的補償:一次性補償:1.2萬元/畝;宅基地使用權補償:1.8萬元/畝等。《農村土地復墾政策》第二條規定所稱土地復墾,是指對在生產建設過程中,因挖損、塌陷、壓占等造成破壞的土地,採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復到可供利用狀態的活動。第三條,本規定適用於因從事開采礦產資源、燒制磚瓦、燃煤發電等生產建設活動,造成土地破壞的企業和個人(以下簡稱企業和個人)。
法律依據:《土地復墾條例》第十九條土地復墾義務人對在生產建設活動中損毀的由其他單位或者個人使用的國有土地或者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除負責復墾外,還應當向遭受損失的單位或者個人支付損失補償費。損失補償費由土地復墾義務人與遭受損失的單位或者個人按照造成的實際損失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可以向土地所在地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申請調解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③ 石家莊市沙、土、石開採用地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保護耕地,合理開發、利用土地資源,根據《土地管理法》、《土地復墾規定》和《河北省土地管理條例》及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在本市行政區域內挖沙、取土、採石及從事其他開採用地(以下簡稱開採用地)適用本規定。第三條開採用地應當科學選址,合理使用。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佔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佔用好地。第四條開採用地的單位或個人,必須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履行治理或復墾義務。第五條農村居民生活自用少量沙、土、石,應在村民委員會指定的土地上挖取。確需在耕地上挖取的,必須活土還田,恢復耕種。第六條不得在鐵路、公路、堤壩兩側一定距離以內,機場、國防工程設施圈定范圍內,及風景名勝區所在地等國家禁止的區域從事挖沙、取土、採石。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開採用地的審批管理,並監督、檢查開採用地的治理復墾工作。第八條開採用地的單位或個人,須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劃部門批準的設計任務書或其它批准文件,向所在縣、區土地管理部門提交書面開採用地申請書。
申請書的內容包括:開采項目、地點、期限、開采量、用地面積(附四面標志地形圖)、水土保持措施、復墾計劃。第九條在河道範圍內開采沙、土、石須經水利部門批准。第十條土地管理部門接到開採用地申請書後,應在十五日內做出批准或不批準的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人,對符合條件的,按《河北省土地管理條例》規定的徵用、劃撥土地審批許可權,辦理徵用、劃撥或臨時用地的有關手續。第十一條被批准開採用地的單位或個人,在辦理用地手續時,應按規定繳納稅費,並按土地管理部門的要求提交治理復墾保證書。
徵用、劃撥土地的,發給《國家建設用地許可證》;鄉(鎮)村建設用地的,發給《集體建設用地許可證》;臨時用地的,發給《臨時用地許可證》。第十二條臨時用地期限不得超過兩年。臨時用地的單位或個人必須用於土地使用期滿後三十日內將佔用的土地歸還土地所有者;需要續用的,須在期滿前六十日內,辦理續用手續。第十三條對未經批准或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的,除責令退還土地,限期拆除或沒收開采設施外,依據《土地管理法》規定,可以並處罰款的,按非法佔用土地每平方米十五元以下的標准執行。第十四條農村居民在自留地、承包地開采出售沙、土、石的,限期拆除所建施,恢復地貌,並按開采面積每畝處以500元以內的罰款。第十五條對不按規定開采,造成沙化、鹽漬化、水土流失的,責令限期治理,並按開采面積每畝處以500元以內的罰款。第十六條對不履行或不按規定履行治理、復墾義務的單位或個人,由土地管理部門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土地管理部門可根據情節輕重,按開采面積每畝處以每年200元至1000元的罰款,對其提出新的用地申請,土地管理部門可以不予受理。第十七條拒絕、阻礙土地管理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有關規定處罰,觸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第十八條對土地管理部門的處理決定不服或者土地管理部門逾期未辦理有關用地手續的,開採用地的單位或個人在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或土地管理部門應當辦理用地手續的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可向人民法院起訴。對土地管理部門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逾期不起訴又不履行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員法院強制執行。第十九條在本規定發布前,未經批准進行開採用地的單位或個人,應在本規定發布後三十日內,到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補辦手續,逾期不補辦按違法佔地處理。第二十條本規定執行中的具體問題由市土地管理局解釋。第二十一條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④ 國家土地復墾補償政策

法律分析:企業和個人對其破壞的其他單位使用的國有土地或者國家不徵用的集體所有土地,除負責土地復墾外,還應當向遭受損失的單位支付土地損失補償費。土地損失補償費,分為耕地的損失補償費、林地的損失補償費和其他土地的損失補償費。耕地的損失補償費,以實際造成減產以前三年平均年產量為計算標准,由企業和個人按照各年造成的實際損失逐年支付相應的損失補償費;集體經濟組織承包復墾其原有的土地,補償年限應當按照合同規定的合理工期確定。其他土地的損失補償費,參照上述原則確定。地面附著物的損失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法律依據:《土地復墾條例》

第十九條 土地復墾義務人對在生產建設活動中損毀的由其他單位或者個人使用的國有土地或者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除負責復墾外,還應當向遭受損失的單位或者個人支付損失補償費。

損失補償費由土地復墾義務人與遭受損失的單位或者個人按照造成的實際損失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可以向土地所在地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申請調解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第二十條 土地復墾義務人不依法履行土地復墾義務的,在申請新的建設用地時,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不得批准;在申請新的采礦許可證或者申請采礦許可證延續、變更、注銷時,有批准權的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不得批准。

⑤ 土地復墾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落實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規范土地復墾活動,加強土地復墾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土地復墾,是指對生產建設活動和自然災害損毀的土地,採取整治措施,使其達到可供利用狀態的活動。第三條生產建設活動損毀的土地,按照「誰損毀,誰復墾」的原則,由生產建設單位或者個人(以下稱土地復墾義務人)負責復墾。但是,由於歷史原因無法確定土地復墾義務人的生產建設活動損毀的土地(以下稱歷史遺留損毀土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復墾。
自然災害損毀的土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復墾。第四條生產建設活動應當節約集約利用土地,不佔或者少佔耕地;對依法佔用的土地應當採取有效措施,減少土地損毀面積,降低土地損毀程度。
土地復墾應當堅持科學規劃、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經濟可行、合理利用的原則。復墾的土地應當優先用於農業。第五條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全國土地復墾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土地復墾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和各自的職責做好土地復墾有關工作。第六條編制土地復墾方案、實施土地復墾工程、進行土地復墾驗收等活動,應當遵守土地復墾國家標准;沒有國家標準的,應當遵守土地復墾行業標准。
制定土地復墾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應當根據土地損毀的類型、程度、自然地理條件和復墾的可行性等因素,分類確定不同類型損毀土地的復墾方式、目標和要求等。第七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土地復墾監測制度,及時掌握本行政區域土地資源損毀和土地復墾效果等情況。
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土地復墾信息管理系統,收集、匯總和發布土地復墾數據信息。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當依據職責加強對土地復墾情況的監督檢查。被檢查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要的資料。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擾亂、阻撓土地復墾工作,破壞土地復墾工程、設施和設備。第九條國家鼓勵和支持土地復墾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推廣先進的土地復墾技術。
對在土地復墾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給予表彰。第二章生產建設活動損毀土地的復墾第十條下列損毀土地由土地復墾義務人負責復墾:
(一)露天采礦、燒制磚瓦、挖沙取土等地表挖掘所損毀的土地;
(二)地下采礦等造成地表塌陷的土地;
(三)堆放采礦剝離物、廢石、礦渣、粉煤灰等固體廢棄物壓占的土地;
(四)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其他生產建設活動臨時佔用所損毀的土地。第十一條土地復墾義務人應當按照土地復墾標准和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的規定編制土地復墾方案。第十二條土地復墾方案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項目概況和項目區土地利用狀況;
(二)損毀土地的分析預測和土地復墾的可行性評價;
(三)土地復墾的目標任務;
(四)土地復墾應當達到的質量要求和採取的措施;
(五)土地復墾工程和投資估(概)算;
(六)土地復墾費用的安排;
(七)土地復墾工作計劃與進度安排;
(八)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內容。第十三條土地復墾義務人應當在辦理建設用地申請或者采礦權申請手續時,隨有關報批材料報送土地復墾方案。
土地復墾義務人未編制土地復墾方案或者土地復墾方案不符合要求的,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不得批准建設用地,有批准權的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不得頒發采礦許可證。
本條例施行前已經辦理建設用地手續或者領取采礦許可證,本條例施行後繼續從事生產建設活動造成土地損毀的,土地復墾義務人應當按照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的規定補充編制土地復墾方案。第十四條土地復墾義務人應當按照土地復墾方案開展土地復墾工作。礦山企業還應當對土地損毀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和評價。
生產建設周期長、需要分階段實施復墾的,土地復墾義務人應當對土地復墾工作與生產建設活動統一規劃、統籌實施,根據生產建設進度確定各階段土地復墾的目標任務、工程規劃設計、費用安排、工程實施進度和完成期限等。

⑥ 土地復墾復耕標准

在生產建設中,因挖掘、塌陷、壓占等造成土地破壞的,用地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採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復到可供利用的狀態。如果沒有條件復墾或者復墾不符合要求,則要繳納土地復墾費,專項用於土地復墾。所謂「沒有條件復墾」包括用地單位或個人不具備復墾被破壞的土地的技術、設備而無力復墾的情況,也包括由於土地被破壞的程度十分嚴重,復墾非常困難或得不償失的情況。「復墾不符合要求」是說復墾後的土地利用不符合國家對復墾規定的標准。 土地徵收具有法定性,根據行政合法性原則,必須符合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國家強製取得他人土地所有權的行為,並不以取得徵得被征地人的同意為必要條件。
土地復主體即由誰來復墾。生產建設活動應當節約集約利用土地,不佔或者少佔耕地;對依法佔用的土地應當採取有效措施,減少土地損毀面積,降低土地損毀程度。土地復墾應當堅持「科學規劃、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經濟可行、合理利用」的原則。復墾的土地應當優先用於農業。生產建設活動造成耕地損毀的,能夠復墾為耕地的,應當優先復墾為耕地。土地復墾當綜合考慮復墾後土地利用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土地復墾義務人應當建立土地復墾質量控制制度,遵守土地復墾標准和環境保護標准,保護土壤質量與生態環境,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禁止將重金屬污染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用作回填或者充填材料。
根據土地損毀的情況不同,土地復墾主要有四個類型:
(1)露天采礦、燒制磚瓦、挖沙取土等地表挖掘所損毀的土地。
(2)地下采礦等造成地表塌陷的土地。
(3)堆放采礦剝離物、廢石、礦渣、粉煤灰等固體廢棄物壓占的土地。
(4)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其他生產建設活動臨時佔用所損毀的土地。
法律依據
《土地復墾規定》
第十九條
國家鼓勵生產建設單位優先使用復墾後的土地。復墾後的土地用於農、林、牧、漁業生產的,依照國家有關規定減免農業稅;用於基本建設的,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優惠。
《土地復墾條例》
第三十二條
土地復墾義務人在規定的期限內將生產建設活動損毀的耕地、林地、牧草地等農用地復墾恢復原狀的,依照國家有關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退還已經繳納的耕地佔用稅。
第三十四條
歷史遺留損毀和自然災害損毀的國有土地的使用權人,以及歷史遺留損毀和自然災害損毀的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自行將損毀土地復墾為耕地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給予補貼。

⑦ 土地復墾條例實施辦法

第一條為保證土地復墾的有效實施,根據土地復墾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土地復墾應當綜合考慮復墾後土地利用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生產建設活動造成耕地損毀的,能夠復墾為耕地的,應當優先復墾為耕地。
第三條縣級以上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明確專門機構並配備專職人員負責土地復墾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加強與發展改革、財政、鐵路、交通、水利、環保、農業、林業等部門的協同配合和行業指導監督。
上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下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土地復墾工作的監督和指導。
第四條除條例第六條規定外,開展土地復墾調查評價、編制土地復墾規劃設計、確定土地復墾工程建設和造價、實施土地復墾工程質量控制、進行土地復墾評價等活動,也應當遵守有關國家標准和土地管理行業標准。
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可以結合本地實際情況,補充制定本行政區域內土地復墾工程建設和造價等標准。
第五條縣級以上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土地復墾信息管理系統,利用國土資源綜合監管平台,對土地復墾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及時收集、匯總、分析和發布本行政區域內土地損毀、土地復墾等數據信息。
拓展資料:條例施行前已經辦理建設用地手續或者領取采礦許可證,條例施行後繼續從事生產建設活動造成土地損毀的,土地復墾義務人應當在本辦法實施之日起一年內完成土地復墾方案的補充編制工作,報有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審查。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國家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編制國土空間規劃應當堅持生態優先,綠色、可持續發展,科學有序統籌安排生態、農業、城鎮等功能空間,優化國土空間結構和布局,提升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的質量和效率。

⑧ 土地復墾條例實施辦法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保證土地復墾的有效實施,根據《土地復墾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土地復墾應當綜合考慮復墾後土地利用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生產建設活動造成耕地損毀的,能夠復墾為耕地的,應當優先復墾為耕地。第三條縣級以上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當明確專門機構並配備專職人員負責土地復墾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加強與發展改革、財政、城鄉規劃、鐵路、交通、水利、環保、農業、林業等部門的協同配合和行業指導監督。

上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下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土地復墾工作的監督和指導。第四條除條例第六條規定外,開展土地復墾調查評價、編制土地復墾規劃設計、確定土地復墾工程建設和造價、實施土地復墾工程質量控制、進行土地復墾評價等活動,也應當遵守有關國家標准和土地管理行業標准。

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可以結合本地實際情況,補充制定本行政區域內土地復墾工程建設和造價等標准。第五條縣級以上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土地復墾信息管理系統,利用國土資源綜合監管平台,對土地復墾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及時收集、匯總、分析和發布本行政區域內土地損毀、土地復墾等數據信息。第二章生產建設活動損毀土地的復墾第六條屬於條例第十條規定的生產建設項目,土地復墾義務人應當在辦理建設用地申請或者采礦權申請手續時,依據國土資源部《土地復墾方案編制規程》的要求,組織編制土地復墾方案,隨有關報批材料報送有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審查。

具體承擔相應建設用地審查和采礦權審批的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對土地復墾義務人報送的土地復墾方案進行審查。第七條條例施行前已經辦理建設用地手續或者領取采礦許可證,條例施行後繼續從事生產建設活動造成土地損毀的,土地復墾義務人應當在本辦法實施之日起一年內完成土地復墾方案的補充編制工作,報有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審查。第八條土地復墾方案分為土地復墾方案報告書和土地復墾方案報告表。

依法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審批建設用地的建設項目,以及由省級以上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審批登記的采礦項目,應當編制土地復墾方案報告書。其他項目可以編制土地復墾方案報告表。第九條生產建設周期長、需要分階段實施土地復墾的生產建設項目,土地復墾方案應當包含階段土地復墾計劃和年度實施計劃。

跨縣(市、區)域的生產建設項目,應當在土地復墾方案中附具以縣(市、區)為單位的土地復墾實施方案。

階段土地復墾計劃和以縣(市、區)為單位的土地復墾實施方案應當明確土地復墾的目標、任務、位置、主要措施、投資概算、工程規劃設計等。第十條有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受理土地復墾方案審查申請後,應當組織專家進行論證。

根據論證所需專業知識結構,從土地復墾專家庫中選取專家。專家與土地復墾方案申請人或者申請項目有利害關系的,應當主動要求迴避。土地復墾方案申請人也可以向有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申請專家迴避。

土地復墾方案申請人或者相關利害關系人可以按照《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規定,向有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申請查詢專家意見。有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當依法提供查詢結果。第十一條土地復墾方案經專家論證通過後,由有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進行最終審查。符合下列條件的,方可通過審查:

(一)土地利用現狀明確;

(二)損毀土地的分析預測科學;

(三)土地復墾目標、任務和利用方向合理,措施可行;

(四)土地復墾費用測算合理,預存與使用計劃清晰並符合本辦法規定要求;

(五)土地復墾計劃安排科學、保障措施可行;

(六)土地復墾方案已經徵求意見並採納合理建議。第十二條土地復墾方案通過審查的,有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向土地復墾義務人出具土地復墾方案審查意見書。土地復墾方案審查意見書應當包含本辦法第十一條規定的有關內容。

土地復墾方案未通過審查的,有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當書面告知土地復墾義務人補正。逾期不補正的,不予辦理建設用地或者采礦審批相關手續。

⑨ 土地復墾條例

法律分析:《土地復墾條例》有明確規定。

法律依據:《土地復墾條例》 第一條 為了落實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規范土地復墾活動,加強土地復墾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土地復墾,是指對生產建設活動和自然災害損毀的土地,採取整治措施,使其達到可供利用狀態的活動。

⑩ 2020年河北省土地管理法實施細則(全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土地的管理和使用。
第三條本省依法實行土地的全民所有制和農民集體所有制,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土地使用權流轉制度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禁止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
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必須貫徹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加強土地資源與資產管理,全面規劃,依法行政,保證本條例的貫徹實施。

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統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地管理和監督工作。

第二章土地權利的確認和變更

第六條本省依法實行土地所有權、使用權及他項權利的登記發證制度。
未按本條例登記發證的,其土地權利不受法律保護。
土地他項權利是指在已經確定了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土地上設定的其他利用土地的權利,包括抵押權、租賃權、空中權、地下權等。
第七條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所有者、使用者,應當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登記申請,經審核同意,由市、縣人民政府進行登記,核發《集體土地所有證》、《集體土地使用證》。
國有土地使用者應當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登記申請,經審核同意,由市、縣人民政府進行登記,核發《國有土地使用證》。
確認農民集體所有的農用地承包經營權、林地和草原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水面和灘塗的養殖使用權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等法律、法規辦理。
第八條需要設定土地他項權利的,當事人應當向原登記機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登記申請,經審核同意由原登記機關進行登記,核發土地他項權利證書。
第九條依法改變土地所有權、使用權、他項權利和土地用途的,應當在規定期限內向原登記機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變更登記申請,經審核同意,由原登記機關辦理變更登記手續。
第十條依法收回農民集體土地使用權或者終止土地他項權利的,當事人應當持有關文件,向原登記機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注銷登記申請,經審核同意,由原登記機關注銷土地使用權或者他項權利登記。
依法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由原登記機關根據有關批准文件,注銷土地使用權登記;依照合同的約定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由原登記機關根據合同,注銷土地使用權登記。
第十一條城市市區內未經徵收的集體土地依法轉為國有後,原土地使用權人擁有該土地的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為公共利益或者實施城市規劃需要收回該土地使用權時,應當為原土地使用權人提供新的用地或者按照徵收土地的補償標准給予適當補償。
第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調整土地所有權的,必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一)因修建大型水利工程、保護生態環境和改善自然環境惡劣地區農民生活條件等原因,國家組織農民集體遷移的;
(二)因交通、水利等工程項目改變位置的;
(三)因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必須調整土地的;
(四)其他原因確需調整土地的。
第十三條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制度。農民承包經營本集體所有的農用地,承包經營期限為三十年。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農民集體所有的農用地,承包期限由合同約定。
土地承包權可以依法轉讓,在承包期內,承包人可以將土地使用權依法轉包、互換、入股、聯營。
土地承包權和土地使用權流轉,應當遵循平等協商、自願有償、經發包方同意和不改變承包合同規定的土地用途、不改變土地所有權等原則。
第十四條發生土地權屬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應當依法報請人民政府處理。發生權屬爭議的土地跨行政區域的,由其共同的上級人民政府處理。
人民政府處理土地權屬爭議,應當下達處理決定書。

第三章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第十五條縣級以上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由同級人民政府組織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共同編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規定的審批許可權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
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由鄉級人民政府組織編制,逐級報由省人民政府委託的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批准,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六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符合上一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規劃,所依據的土地調查資料、土地統計資料和其他有關資料必須真實可靠。
第十七條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對土地利用現狀和土地資源潛力進行綜合分析研究,明確規劃期內的土地利用目標和基本方針,確定各類用地的控制指標,調整土地利用的結構和布局,提出實施規劃的政策和措施。
第十八條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結合當地土地資源實際狀況擬訂方案,與有關部門和上、下級人民政府充分協調,組織有關專家和部門科學論證,並廣泛徵求社會公眾的意見。
第十九條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確保全省耕地總量不減少,確定的基本農田面積應當佔全省耕地總面積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設區的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劃定城市市區的建設用地范圍。
縣(市)、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劃分基本農田保護區、自然保護區、一般農田區、林業用地區、牧業用地區、漁業用地區、城市建設用地區、村莊和集鎮建設用地區、獨立工業礦業用地區、土地開墾區、禁止開墾區等。
第二十條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建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提出,經同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匯總平衡。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上級下達的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耕地保有量計劃指標和土地開發整理計劃指標逐級分解,擬訂實施方案,經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下達。
對沒有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的,不得批准農用地轉用。未實現耕地保有量計劃指標和土地開發整理計劃指標的,核減下一年度的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節約的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逐級報經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核准後,可以結轉下一年度使用。
第二十一條縣(市)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的執行情況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內容,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報告。
第二十二條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土地等級、土地收益和土地市場交易價格,評定城市基準地價和標定地價,評定結果經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向社會公布。
第二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建立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統,對土地利用狀況進行動態監測。

第四章耕地保護

第二十四條縣級和鄉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
除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確需佔用基本農田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佔用基本農田進行建設。
第二十五條為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需要,進行退耕還林、還草的,由省人民政府下達指標,市、縣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因退耕還林、還草減少的耕地,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異地開墾與其面積和質量相當的耕地,並且按照規定撥付耕地開墾費。
第二十六條因自然災害損毀的耕地,由土地的所有者、使用者或者承包經營者負責恢復,人民政府可以給予適當補助;無法恢復的,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委託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組織開墾與其面積和質量相當的耕地,並且按照規定撥付耕地開墾費。
第二十七條禁止佔用耕地建窯、建墳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採石、采礦、取土等。
第二十八條非農業建設佔用耕地,沒有條件開墾或者開墾的耕地經最終驗收不合格的,佔用耕地的單位應當按照省人民政府規定的標准,向縣(市)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繳納耕地開墾費,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用於組織開墾與佔用耕地的面積和質量相當的耕地。
第二十九條經依法批准佔用土地進行建設的,應當在批準的動工建設之日起一年內動工建設,不得造成土地閑置。
因閑置依法收回的國有土地所有權性質不變,可以安排其他建設項目使用,也可以安排原集體經濟組織耕種。
第三十條開發土地必須經過科學論證,不得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禁止開墾區內從事開發活動,不得造成環境破壞和土地荒漠化、鹽漬化。
第三十一條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土地開墾區內,開發未確定使用權的國有荒山、荒地、荒灘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生產的,應當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按照規定許可權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二條因挖損、塌陷、壓占等造成土地破壞的,必須進行復墾;沒有條件復墾或者復墾的土地經最終驗收不合格的,造成土地破壞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根據破壞土地的面積和破壞程度,按照每平方米五元至二十元的標准,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繳納土地復墾費,由收取復墾費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組織復墾。
第三十三條土地整理後增加的耕地面積,可以用作充抵建設和農業結構調整佔用耕地的補償指標。
第三十四條縣(市)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耕地開墾專項資金,用於土地開墾、整理和復墾。
耕地開墾專項資金由新增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耕地開墾費、土地復墾費、土地閑置費、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新型牆體材料開發費分成以及人民政府撥付的其他資金組成。具體管理使用辦法,由省人民政府規定。

第五章建設用地

第三十五條對非農業建設用地,必須依法提供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村莊和集鎮建設用地范圍內的土地。
進行能源、交通、水利、礦山和軍事設施等項目建設,經依法批准,可以提供前款規定之外的土地。
第三十六條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由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制訂農用地分批次轉用方案,其中佔用耕地的應當同時制訂補充耕地方案,經同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逐級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審批。
第三十七條徵收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由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擬訂土地徵收方案,經同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逐級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審批。
第三十八條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倍至十倍。
徵收耕地以外的其他農用地和建設用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土地所在鄉(鎮)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五倍至八倍。
徵收未利用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土地所在鄉(鎮)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倍至五倍。
第三十九條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倍至六倍。
徵收耕地以外的其他農用地和建設用地的安置補助費,為該土地所在鄉(鎮)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倍至六倍。
徵收未利用地的,不支付安置補助費。
第四十條依照本條例第三十八條和第三十九條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後,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再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下列限額:
(一)徵收耕地的,不得超過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
(二)徵收耕地以外的其他農用地和建設用地的,不得超過該土地所在鄉(鎮)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二十五倍。
第四十一條徵收土地的青苗補償費按當季作物的產值計算。地上附著物補償費標准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制定,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
第四十二條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范圍外,建設項目使用國有未利用地的,除依法應當報國務院批準的外,其供地方案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十三條有償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應當採取招標、拍賣的方式;沒有條件採取招標、拍賣方式的,可以採取協議方式。
以協議方式有償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或者以行政劃撥方式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由建設單位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建設用地申請,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後,擬訂供地方案,逐級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十四條新增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專項用於耕地開發和土地整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用。各級上繳比例由省人民政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作出規定。
原有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全部留給市、縣人民政府,專項用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土地儲備。
第四十五條為公共利益或者為實施城市規劃進行舊城區改建,需要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由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擬訂方案,報原批准機關或者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對原土地使用權人應當按照下列標准給予補償:
(一)原以劃撥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提供新的用地或者按照徵收土地的補償標准給予補償;
(二)原以出讓或者作價入股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按照剩餘年限的土地使用權價格給予補償;
(三)原以租賃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按照評估租金高出實際租金的數額與剩餘年限折算的現值給予補償。
因單位撤銷、遷移等原因停止使用原劃撥的國有土地,以及公路、鐵路、機場、礦場等經核准報廢,應當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由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擬訂方案,報原批准機關或者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後,無償收回。
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合同屆滿,土地使用者未申請續期或者申請續期未獲批準的,由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依照合同,無償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
第四十六條非農業建設使用國有農牧場農用地,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應當為原土地使用者提供新的用地或者予以安置,也可以按照徵收土地安置補助費的標准給予補償。
第四十七條鄉鎮企業和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需要使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在村莊和集鎮建設用地區內的,其供地方案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在村莊和集鎮建設用地區外的,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十八條鄉鎮企業建設應當堅持合理用地、集約用地的原則,其用地標准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施行。
第四十九條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並、處分抵押房地產等原因,需要轉讓集體土地使用權的,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十條農村村民建住宅必須嚴格執行村鎮規劃,村內有空閑宅基地的,不得佔用耕地建住宅。鼓勵建設多層住宅。需要使用本村集體所有土地的,由村民提出用地申請,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核,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十一條農村村民新建住宅,宅基地的用地標準是:
(一)城市郊區,每處宅基地不得超過一百六十七平方米;
(二)平原地區和山區,人均耕地不足一千平方米的縣(市),每處宅基地不得超過二百平方米,人均耕地一千平方米以上的縣(市),每處宅基地不得超過二百三十三平方米;
(三)壩上地區,每處宅基地不得超過四百六十七平方米。
在前款規定的限額內,市、縣人民政府可以根據當地實際,具體規定本行政區域內的農村宅基地標准。
第五十二條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申請宅基地:
(一)農村村民因子女結婚等原因確需分戶,缺少宅基地的;
(二)外來人口落戶本村,沒有宅基地的;
(三)因自然災害或者因實施村莊和集鎮規劃,需要搬遷的。
第五十三條農村村民申請宅基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
(一)年齡未滿十八周歲的;
(二)原有宅基地能夠解決分戶需要的;
(三)出賣或者出租住房的。
第五十四條農村村民一戶一處之外的宅基地,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提出申請,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核,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後,予以收回,統一安排使用。
原有宅基地超過規定標準的,超標部分可以實行有償使用,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多餘宅基地上的房屋損壞不能利用的,必須退出其宅基地。
鼓勵房屋所有者出賣多餘宅基地上的房屋。農村村民由於買賣住房轉移集體土地使用權的,買方必須符合申請宅基地的條件,並依照本條例第五十一條的規定辦理宅基地審批手續。
第五十五條臨時使用土地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報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臨時使用土地的期限超過二年的,應當重新辦理臨時用地手續。
第五十六條取土應當首先安排使用非耕地,確需使用耕地的,應當限定取土深度,保留耕作層的土壤,並依法進行復墾。
在國有土地上取土的,取土者應當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與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簽訂取土補償合同,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在集體土地上取土的,取土者應當與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村民委員會簽訂取土補償合同,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
農村村民因生產和建設需要在本集體所有的土地上取土的,應當在本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依法指定的非耕地上取土;確需在耕地上取土的,應當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同意,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

第六章監督檢查

第五十七條土地監督檢查堅持依法、及時、准確的原則,實行土地行政執法責任制度、土地巡迴檢查制度、土地重大違法案件備案制度。
第五十八條對於依法受到責令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的處罰拒不執行並繼續施工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查封、扣押其實施違法行為的設備和建築材料。
第五十九條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查處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案件,需要有關部門協助時,同級或者上級人民政府的行政監察、公安、審計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予以協助。
第六十條對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上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對下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下達查處令,也可以直接查處。
上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下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違法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有權予以撤銷,並有權責令重新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或者直接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第七章法律責任

第六十一條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處以罰款的,罰款額為非法所得的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
第六十二條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四條的規定處以罰款的,罰款額為耕地開墾費的一倍以上二倍以下。
第六十三條經依法批准佔用耕地進行建設,自批準的動工建設之日起滿一年未動工建設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每平方米五元至十元的標准,向用地單位徵收土地閑置費;連續二年未使用的,經原批准機關批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
在城市規劃區范圍內,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進行房地產開發,超過出讓合同約定的動工開發日期滿一年未動工開發的,可以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向用地單位徵收相當於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的土地閑置費;滿二年未動工開發的,可以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
第六十四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拒不履行土地復墾義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責令繳納土地復墾費,並處以土地復墾費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五條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條的規定處以罰款的,罰款額為非法佔用土地每平方米十元以上三十元以下。
第六十六條農村村民未經批准或者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或者超過市、縣人民政府依法批準的面積多佔土地建住宅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
第六十七條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復議或者提起訴訟。逾期不申請復議或者不起訴又不履行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六十八條違反本條例規定,非法挪用耕地開墾費、土地復墾費、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財政、審計等部門責令其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對主要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九條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以化整為零、謊報地類等手段弄虛作假報批土地,不按照本條例的規定發放土地證書,對收取的有關土地費用違法使用或者使用不當,不及時查處土地違法行為,對依法應予處罰的違法行為不予處罰,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情節輕微的,對主要負責人員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章附則

第七十條本條例所稱市、縣,是指設區的市、縣和縣級市。
第七十一條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河北省經濟技術開發區土地管理規定》同時廢止。

;
熱點內容
設區市政府規章設定行政處罰 發布:2025-01-17 03:53:46 瀏覽:96
法院處置網站 發布:2025-01-17 03:47:13 瀏覽:875
司法局民生 發布:2025-01-17 03:08:59 瀏覽:589
法院怎麼轉賬 發布:2025-01-17 03:06:54 瀏覽:340
從經濟法角度看校園貸 發布:2025-01-17 03:04:44 瀏覽:679
沈陽城市供熱條例 發布:2025-01-17 02:42:54 瀏覽:673
合同法教材下載 發布:2025-01-17 02:35:05 瀏覽:644
民事訴訟法一審程序 發布:2025-01-17 02:34:19 瀏覽:211
水利轉門法律知識考試 發布:2025-01-17 02:32:08 瀏覽:532
追究稅收法律責任的主體 發布:2025-01-17 02:23:13 瀏覽: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