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審計條例
⑴ 吉林省預算執行情況審計監督辦法
第一條為了做好對全省各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監督工作,維護各級預算的法律嚴肅性,促進各單位嚴格執行預演算法,發揮財政預算在國家宏觀調控中的作用,保障經濟和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以下簡稱《審計法》),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第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審計機關分別在省長、市(州)長、縣(市、區)長和上一級審計機關領導下,依法對本級預算執行情況,下級政府預算執行情況和決算,以及本級其他財政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進行審計監督。第三條審計機關對本級預算執行情況的審計,應當有利於當地人民政府對本級財政收支的管理和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監督;有利於強化預算約束,促進財政稅務部門和其他部門依法有效地行使預算管理職權;有利於實現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監督的法制化。第四條審計機關對本級預算執行情況和其他財政收支進行審計監督分工按以下規定執行:
(一)省審計廳審計范圍:省財政廳(含直屬單位)和省級各部門(含直屬單位);省地方稅務局(含附屬單位)及其直屬分支機構;參與組織地方預算執行的省級金庫,建設銀行、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等機構。
(二)各市(州)、縣(市、區)審計局審計范圍:本級財政局(含直屬單位)和本級各部門(含直屬單位);參與組織地方預算執行的同級金庫、建設銀行、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等機構。第五條各級審計機關對本級預算執行情況和其他財政收支進行審計監督的主要內容:
(一)財政部門按照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批準的預算向各部門批復預算情況、預算執行中調整情況和預算收支變化情況;
(二)各級財政部門、地方稅務局徵收部門,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上級財稅部門的有關規定,及時、足額徵收應征的各項稅收收入、企業上繳利潤、專項收入和退庫撥補企業計劃虧損補貼等預算收入情況;
(三)財政部門按照批準的年度預算和用款計劃、預算級次和程序、用款單位的實際用款進度,撥付本級預算支出資金情況以及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財政管理體制,撥付補助下級支出資金和辦理結算情況;
(四)財政部門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有關規定,管理和使用預算外資金和財政有償使用資金情況以及本級各部門(含直屬單位)依照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財政部門有關規定,管理和使用預算外資金的情況;
(五)本級政府各部門(含直屬單位)執行年度支出預算和財政、財務制度,以及相關的經濟建設和事業發展情況,有預算收入上繳任務的部門和單位預算收入上繳情況;
(六)本級金庫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預算收入的收納和預算支出的撥付情況;
(七)由各級政府授權審計的本級依照有關規定實行專項管理的財政收支情況。第六條審計機關可對下級政府預算執行和決算、稅收征管,以及預算外資金、財政信用資金管理和使用情況等,進行審計或審計調查。第七條審計機關應當在每年第一季度,對本級財政部門以外的各有關部門上一年度預算執行情況和其他財政收支進行審計;第二季度對上一年度本級財政總預算執行情況和其他財政收支進行審計。對預算執行中的特定事項,應當及時組織專項審計調查。
審計機關每年第二季度應當向本級人民政府提出對上一年度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結果報告。
審計機關應當按照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安排,受本級政府委託,每年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第八條各級財政稅務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向本級審計機關報送以下資料:
(一)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批準的財政預算和財政部門向本級各部門批復的預算以及各部門向所屬單位批復的預算,地方稅務機關的年度收入計劃;
(二)本級預算收支執行和稅務收入計劃完成情況月報、決算和年報,以及預算外資金收支決算和財政有償使用資金收支情況;
(三)綜合性財政稅務工作統計年報,情況簡報,財政、預算、稅務、財務和會計等規章制度;
(四)本級各部門匯總編制的本部門決算草案。第九條對各級政府財政稅務部門和其他部門在組織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中,違反預算的行為或者其他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行為,審計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出具審計意見書或者作出審計決定,重大問題向本級政府提出處理建議。
⑵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對財政、財務收支以及經濟活動的審計監督,嚴肅財經法紀,提高經濟效益,加強宏觀控制和管理,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國家設立審計機關,實行審計監督制度。
審計機關對本級人民政府各部門、下級人民政府、國家金融機構、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有國家資產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效益,進行審計監督。第三條審計機關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規定,進行審計監督。
審計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不受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審計機關作的審計結論和決定,被審計單位和有關人員必須執行。審計結論和決定涉及其他有關單位的,有關單位應當協助執行。第四條審計機關實行雙重領導體制,對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審計機關負責並報告工作,審計業務以上級審計機關領導為主。第五條屬於國家審計范圍、審計機關未設立派出機構的單位,可以根據需要設立內部審計機構或者審計工作人員,實行內部審計制度。第六條依法成立的社會審計組織,可以接受委託開展審計查證和咨詢服務業務。第二章審計機關和審計工作人員第七條國務院設立審計署。審計署是國家最高審計機關。在國務院總理領導下,組織領導全國的審計工作,負責審計署審計范圍內的審計事項。第八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設立審計機關。地方各級審計機關分別在省長、自治區主席、市長、州長、縣長、區長和上一級審計機關的領導下,組織領導本行政區的審計工作,負責本級審計機關審計范圍內的審計事項。第九條審計機關根據工作需要可以在重點地區、部門設立派出機構,進行審計監督。第十條各級審計機關的領導人員,依照幹部管理許可權的規定任免。地方各級審計機關負責人(包括正職和副職)的任免,應當事前徵得一級審計機關的同意。第十一條審計工作人員應當依法審計、忠於職守、堅持原則、客觀公正、廉潔奉公、保守秘密。
審計工作人員依法行使職權,受法律保護,任何人不得打擊報復。第三章審計機關的主要任務第十二條審計機關對下列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
(一)本級人民政府各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
(二)國家金融機構;
(三)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基本建設單位;
(四)國家給予財政撥款或者補貼的其他單位;
(五)有國家資產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國內聯營企業和其他企業;
(六)國家法律、法規規定應當進行審計監督的其他單位。第十三條審計機關對前條所列單位的下列事項,進行審計監督:
(一)財政預算的執行和財政決算;
(二)信貸計劃的執行及其結果;
(三)財務計劃的執行和決算;
(四)基本建設和更新改造項目的財務收支;
(五)國家資產的管理情況;
(六)預算外資金的收支;
(七)借用國外資金、接受國際援助項目的財務收支;
(八)與財政、財務收支有關的各項經濟活動及其經濟效益;
(九)嚴重侵佔國家資產、嚴重損失浪費等損害國家經濟利益行為;
(十)全民所有制承包經營責任的有關審計事項;
(十一)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審計事項。第十四條各級審計機關根據國家財政體制,按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隸屬關系,確定審計范圍。
上級審計機關可以將其審計范圍內的事項,授權下級審計機關進行審計;下級審計機關審計范圍內的重大審計事項,上級審計機關可以直接審計。
審計機關可以將其審計范圍內的事項,委託內部審計機構、社會審計組織進行審計。第四章審計機關的主要職權第十五條審計機關在審計過程中有下列監督檢查權:
(一)要求被審計單位報送財政預算、財務計劃、決算、會計報表以及有關資料;
(二)檢查被審計單位的有關帳目,資產,查閱有關文件資料,參加被被審計單位的有關會議;
(三)對審計中的有關事項,向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有關人員進行調查,上述單位和人員應當提供有關資料及證明材料;
(四)對正在進行的嚴重損害國家利益、違反財經法規行為,提請有關主管部門作出臨時的制止決定。制止無效時,通知財政部門或者銀行暫停撥付有關款項;
(五)對阻撓、破壞審計工作的被審計單位,可以採取封存有關帳冊、資產等臨時措施。
⑶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條例施行細則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條例》(以下簡稱《審計條例》)第三十九條的規定,制定本施行細則。第二條各級審計機關執行《審計條例》第三條第一款,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國務院各部門、地方政府及其部門在許可權范圍內制定的與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無抵觸的有關規定,應當作為審計的依據;
(二)下級政府、部門的規定與上級政府、部門的有關規定相抵觸時,除國家另有特殊規定外,應以上級政府、部門的規定為審計依據;
(三)政府各部門之間的有關規定不一致時,應以法律、行政法規授權的主管部門的規定為審計依據;
(四)對審計中發現的重大問題,沒有明確審計依據的,應當請示本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審計機關。第三條下級審計機關執行《審計條例》第四條的規定,應當及時向上一級審計機關報送有關審計工作的下列資料:
(一)地方性審計法規、規章,本級人民政府關於審計工作的重要決定、指示;
(二)審計工作的計劃、總結、典型經驗、重要的審計調查報告以及統計報表;
(三)嚴重違反財經法規、嚴重損失浪費等重大審計事項的審計結論和決定,上級審計機關交辦審計事項的審計報告;
(四)審計工作的其他重要情況。第四條審計機關辦理審計業務時,如本級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決定、指示與上級審計機關的有關規定、決定、指示不一致時,應按上級審計機關的執行。第五條《審計條例》第八條的規定,適用於地區行政公署設立的審計機關。第六條《審計條例》第九條所稱的設立派出機構的「審計機關」,是指審計署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計劃單列城市的審計機關。
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計劃單列城市審計機關在重點地區、部門設立派出機構,由本級人民政府決定,並報上級審計機關備案。第七條審計機關應當支持審計工作人員依法行使職權。
審計工作人員依法行使職權,遭受打擊報復,向上級審計機關提出申訴時,上級審計機關應及時調查核實,依據《審計條例》第八章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理,或者提請監察等有關機關處理。第八條《審計條例》第十二、十三條所稱的「國家資產」是指:國家直接管理或者授權部門、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單位管理和使用的屬於全民所有的資金、財產,及其所取得的屬於全民所有的收益。第九條《審計條例》第十二條及其他有關條款所稱的「財政、財務收支」,包括外匯收支。第十條《審計條例》第十二條第二項所稱的「國家金融機構」是指國家設立的下列機構:
(一)中國人民銀行及其分支機構;
(二)國家專業銀行及其分支機構;
(三)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及其分支機構;
(四)信託投資公司;
(五)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的其他有國家資產的金融組織。第十一條《審計條例》第十二條第四項所稱的「國家給予財政撥款或者補貼的其他單位」,包括有關的機關、團體和部隊等。第十二條《審計條例》第十二條第五項中的「其他企業」,是指有國家資產的其他非全民所有制企業。
對有國家資產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審計監督的具體辦法,另行制定。第十三條《審計條例》第十二條第六項所稱的其他單位,包括地方性法規、規章規定應當進行審計監督的單位。第十四條《審計條例》第十三條第七項所稱的「借用國外資金、接受國際援助項目」,包括:
(一)外國政府、國際金融組織、國外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等提供的各類貸款;
(二)對外發行債券;
(三)國際組織、外國政府和民間團體提供的各項援助;
(四)利用國外資金的合作項目。第十五條《審計條例》第十二條所列單位,應當按照審計機關的規定,及時向負責對其審計監督的審計機關報送與《審計條例》第十三條所列審計事項有關的預算、計劃、決算、報表、規章、文件、資料等。第十六條執行《審計條例》第十四條第三款規定,內部審計機構、社會審計組織承辦委託審計事項提出的審計報告,由委託的審計機關審定,並作出審計結論和決定。第十七條《審計條例》第十五條第三項所稱「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有關人員」,包括被審計單位以外的有關單位和人員;「有關事項」,包括與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有關的稅利收繳、債權債務、銀行往來、供銷關系等經濟業務活動情況。
⑷ 吉林省農村審計條例(2019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農村集體經濟活動的審計監督,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村廉政建設,保障農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農村審計,是指各級農村審計機構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所屬、控股單位的財務收支以及相關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和涉及農民負擔的有關事項進行的審計監督。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村審計工作的組織領導,將農村審計工作經費列入本級政府預算,保障農村審計工作的開展。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村審計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農村審計工作,其設立的農村審計機構負責具體審計工作。
農村審計機構的審計業務,接受國家審計機關的指導。第五條縣級以上農村審計機構接受本級人民政府農村審計主管部門的領導和上級農村審計機構的指導。
縣級人民政府農村審計主管部門根據工作需要設立鄉(鎮)農村審計站,鄉(鎮)農村審計站在縣級農村審計機構的指導下,在本區域內開展農村審計工作。第六條農村審計機構應當配備專職審計人員。農村審計人員的資格認定和培訓考核工作,由省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作出規定並組織實施。
農村審計人員應當持審計證上崗開展審計工作。農村審計證由省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統一制發。第七條農村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辦理審計事項,應當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廉潔奉公,保守秘密。第八條農村審計機構依法行使審計監督權。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拒絕、阻礙農村審計人員依法執行職務,不得打擊報復農村審計人員。
干預農村審計活動的,農村審計人員應當如實記錄,登記備查。第九條對違反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的農村集體經濟活動以及增加農民負擔的有關事項,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向農村審計機構舉報。農村審計機構接到舉報,應當依法及時處理。第二章審計職權與審計范圍第十條農村審計機構對下列單位進行審計監督:
(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代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職能的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社區)、村民小組;
(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屬企業;
(三)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共同開辦的經濟聯合體;
(四)以農村集體資產全資經營或者控股經營的合作社、協會等經濟組織。第十一條農村審計機構對第十條(一)項所列單位的下列事項進行審計監督:
(一)財經制度的制定和執行情況;
(二)合同的簽訂、履行和變更情況;
(三)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的完整性、真實性和合法性;
(四)各種收入的管理和使用情況、收益分配情況;
(五)籌資籌勞的預算、決算、管理和使用情況;
(六)固定資產的購建、管理、使用、變更和處理情況;
(七)農業資產、無形資產、長期投資的管理、使用和處理情況;
(八)建設工程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情況;
(九)土地補償費的管理、使用、分配和留存情況;
(十)農村集體經濟活動中民主議事程序的履行情況;
(十一)政府撥付、社會捐贈和扶貧的款項、物資的管理和使用情況;
(十二)法律、法規規定的需要進行審計的其他事項。第十二條農村審計機構對第十條(二)、(三)、(四)項所列單位的下列事項進行審計監督:
(一)執行行業財務會計制度的情況、財務收支及其相關的經濟活動;
(二)主營業務調整、大額投資、固定資產購建和處置等重大事項的決策程序;
(三)按照出資比例、入股合同或者協議約定上交收益情況;
(四)政府撥付、社會捐贈和扶貧的款項、物資的管理和使用情況;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需要進行審計的其他事項。第十三條農村審計機構對有關部門、單位和組織涉及農民負擔的事項是否存在下列情形進行審計監督:
(一)違法違規向農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及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收取行政事業性收費、農業生產性費用、集資、罰款的;
(二)應由政府承擔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費用和所需勞務,轉嫁給農民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
(三)經營性服務中強行收費、搭車收費以及攤派項目配套資金、人員經費、捐助贊助的;
(四)落實補貼、補助、補償等惠農政策過程中要求繳納有關費用或者索取好處費的;
(五)截留、挪用或者代扣代繳有關費用、配售商品的;
(六)增加農民負擔的其他情形。
⑸ 吉林市集體、私營經濟組織審計監督辦法
第一條 為加強對集體、私營經濟組織的審計監督,維護集體、私營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等有關的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集體、私營等非國有經濟組織的審計監督工作。第三條 市審計機關主管全市的集體、私營經濟組織的審計工作。具體負責本市城區內的中、省直單位及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所屬的集體經濟組織和在市工商部門注冊登記的私營經濟組織的審計工作;
縣(市)審計機關負責本縣(市)區域內的集體、私營經濟組織的審計工作;
區審計機關負責區機關、企事業單位所屬的集體經濟組織和在區工商部門注冊登記的私營經濟組織的審計工作;
審計機關可以委託社會審計組織對集體、私營經濟組織進行審計。第四條 審計機關對集體、私營經濟組織的下列事項進行審計監督:
(一)執行財經法律、法規、規章和有關的財務制度的情況;
(二)稅、費的繳納情況;
(三)與財政、財務收支有關的各項經濟活動及其經濟效益情況;
(四)對被審計單位的各種收費、攤派及其他侵害該單位經濟利益的行為;
(五)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它事項。第五條 審計機關對集體、私營經濟組織審計時享有如下職權:
(一)要求被審計單位按照規定報送財務收支計劃、財務報告和其它與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
(二)檢查被審計單位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以及其它與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和資產;
(三)就審計事項的有關部門向有關單位和個人進行調查;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權。第六條 審計機關對集體、私營經濟組織進行審計時的審計程序,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第五章的有關規定。第七條 城鄉各集體、私營經濟組織應認真執行國家有關的財經制度和法律法規,自覺接受審計監督。
被審計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審計機關可視情節輕重給予警告、通報批評或處以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拒絕提供有關文件、帳簿、憑證、報表和其它證明材料的;
(二)阻撓審計人員行使職權,抗拒、破壞監督檢查的;
(三)轉移、隱匿、篡改、毀棄會計資料以及轉移、隱匿違法所得的;
(四)拒不執行審計決定的;
(五)打擊、報復審計人員或檢舉人的。第八條 對被審計單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務收支行為,審計機關有權予以制止,並依據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做出審計處理和審計處罰。第九條 審計處理的種類有:
(一)責令限期繳納應當繳納的各種稅費;
(二)責令限期退還違法所得;
(三)責令限期退還被侵佔的國有資產;
(四)責令沖轉或調整有關帳目;
(五)依法採取的其它處理。第十條 審計處罰的種類有:
(一)警告、通報批評;
(二)罰款;
(三)沒收違法所得;
(四)依法採取的其它處罰。第十一條 當事人對審計機關作出的處理、處罰決定不服的,可在接到處理、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作出處理、處罰決定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復議機關應在接到復議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復議決定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或者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執行審計決定的,由作出處理、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第十二條 審計機關在對被審計單位的違紀問題進行處理時,凡屬應繳應罰款項,均應上繳同級財政。第十三條 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在工作中應模範遵守法律、法規和本辦法,不得濫用職權、徇私舞弊,並應嚴格遵守為被審計單位保守秘密的原則。第十四條 本辦法由審計機關組織實施。第十五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⑹ 吉林市建設項目審計暫行規定
第一條為了加強對建設項目的審計監督,促進建設項目規范管理,提高投資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及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凡在本市范圍內使用國家財政性資金、專項資金、國家計劃安排的銀行貸款和利用經國家批準的外資等進行的基本建設投資項目、技術改造投資項目、房地產開發投資項目以及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使用自有資金進行的建設項目,均應實行審計監督。
建設項目的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與建設項目有關的財務收支,須依法接受審計機關的審計。第三條審計機關對建設項目審計的分工,按照《審計機關審計管轄范圍劃分的暫行規定》執行。
市審計機關主管全市的建設項目審計工作,具體負責市本級及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建設項目審計。
各縣(市)、區審計機關負責本級及所屬各單位的建設項目審計。第四條審計機關依照國家有關政策法規,按照審計工作程序對建設項目實施審計監督。第五條建設項目實行開工前審計制度。項目建設單位在向有關部門提出開工報告前,必須按規定接受審計機關開工前審計。
審計機關對建設項目的資金來源、資金落實情況進行審計。對資金來源符合國家規定,手續完備,資金按時到位的建設項目,審計機關出具同意開工的審計意見書。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不予出具同意開工的審計意見書。第六條建設單位應當按照批準的計劃和概算組織實施項目建設,不得在計劃外搞其他的開發建設或非法進行房地產交易;也不得擅自擴大建設規模和提高建築裝修及設備購置的投資。第七條設計單位應當按照批準的規模標准或者合同規定的范圍進行設計,不得擅自擴大規模、提高標准和增加概算投資。設計費用收取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第八條施工單位應按合同規定的標准認真組織施工,不得有非法轉包工程行為。取費標准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不得偷工減料、高估冒算,虛報冒領工程款項。第九條重點建設項目竣工後,建設單位應在正式驗收前兩個月內編制出竣工決算報審計機關審計,經審計機關竣工決算審計後,方可辦理竣工驗收手續。第十條審計機關在實施竣工決算審計時,可根據具體情況和時限要求,將工程價款結算審核委託給有工程審計資質的社會中介機構承擔。審核費用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十一條違反本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審計機關視情節進行處罰或向有關部門提出處罰的建議。
(一)違反第五條規定,未取得審計機關出具的同意開工的審計意見書,擅自開工的建設項目,審計機關可建議有關主管部門責令其停工,並履行有關手續。不按規定時限履行手續的,可視情節處以總投資額1%以下的罰款,罰款由建設單位以自有資金支付。
(二)違反第六條規定,建設單位超出批准計劃和批准概算進行項目建設,審計機關可要求其暫停、緩建,並報原審批部門審批;原審批部門不予批準的計劃外工程,由建設單位籌措符合規定的資金歸墊,並處以投資額5%以下的罰款,由建設單位以自有資金支付。建設單位擅自擴大建設規模和提高裝修及設備購置標準的投資,視同計劃外投資處理。對項目建設中違反規定搞其他開發建設或非法進行房地產交易的,除沒收非法所得外,還應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罰。
(三)違反第七條規定,設計單位擅自擴大規模,提高標准或者違反合同規定范圍進行設計而增加概算投資的,對設計單位處以超出部分設計費50%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建議有關部門降低其資質等級,直至依法吊銷其營業執照。
(四)違反第八條規定,施工單位擅自提高取費標准或偷工減料,虛報冒領工程款金額較大,情節嚴重的,除按違紀金額處以20%以下的罰款外,並對質量低劣的工程項目,向有關部門提出處理意見。第十二條審計機關及其審計人員和社會中介機構實施建設項目審計事項,應當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廉潔奉公、依法行政。對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的,由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主要責任人和直接責任人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第十三條當事人對審計機關作出的處罰決定不服的,可在接到處罰決定之日起15日內,向作出決定的審計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復議機關應在收到復議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復議決定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逾期不申請復議,不起訴,又不執行審計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⑺ 吉林市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審計試行辦法
第一條為加強對承包經營企業的審計監督,保障國家資財不受侵犯,維護企業經營者和生產者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凡對本市行政區范圍內的市級以下(含市級)全民和集體所有制企業承包經營責任的審計,均執行本辦法。第三條市審計局是全市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審計工作的主管部門,日常工作由各級審計機關和部門,單位的內審機構、社會審計組織負責。
財政、稅務、金融、工商、國有資產、物價、監督等有關部門,應積極配合好企業承包經營責任的審計監督工作。第四條企業承包經營責任的年度審計按下列分工進行:
(一)市級預算內大、中型骨幹企業由市審計機關負責。
(二)縣(市)、區屬大、中型全民企業由所在縣(市)區審計機關負責。
(三)市、縣、區級其它全民企業由其主管部門負責。
(四)市、縣集體企業由其主管部門和社會審計組織共同負責。
(五)城區直屬集體企業由所在審計機關負責,其它集體企業由其主管部門負責。
(六)公司(廠、站)所屬的企業由公司(廠、站)負責。
企業承包經營責任的半年審計由主管部門負責。
企業承包經營責任的季度審計由本企業負責。第五條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審計的內容:
(一)資產、債權、債務、盈虧;
(二)利稅和其它應繳款項的繳納;
(三)國家資產的維護和增值;
(四)合同規定處理的經濟遺留問題和專項貸款的歸還;
(五)經營者和生產者的收入分配;
(六)專項基金的提取和使用;
(七)有無嚴重違反財經法紀和重大損失浪費;
(八)有無損害國家利益和企業合法權益的行為;
(九)其它審計事項。第六條企業承包經營各階段的審計重點:
(一)承包經營合同簽訂階段為企業資產、債權、債務核查的真實性。
(二)承包經營合同執行階段為盈虧的真實性、年度措標的完成情況和企業收入的分配。
(三)承包經營合同期滿或經營者離任為承包經營合同目標的實現情況和經營者的經濟責任。第七條企業承包經營責任的審計程序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條例》的規定執行。第八條凡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的企業和經營者,必須執行國家、省的法律、法規和規章,並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及時足額繳納稅金、利潤及其它應繳款項。
(二)不得擠占、虛列成本,少列收入,減少利潤。
(三)不得少攤、少列成本費用,多發工資、獎金,多提利潤留成。
(四)不得將生產性資金用於非生產性支出。
(五)按規定編制財務決算,真實反映經營成果。第九條凡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的企業,在編制年度決算的同時必須進行自審,並在年度終了後的十五日內向負責決其審計的機關或組織報送自審報告。
企業在自審中發現的問題,應在年度決算中予以糾正。第十條各級審計機關和審計組織接到企業自審報告後,應按有關規定組織審計,並於每年四月末前,對被審企業上年的承包經營責任,作出審計結論和處理決定。第十一條審計機關對主管部門和社會審計組織、主管部門對所屬公司(廠、站)作出的審計結果進行抽審。
審計機關和主管部門對抽審中發現的嚴重漏項、定性不準、處理不當的審計事項,應重新作出審計結論和處理決定。第十二條承包經營合同執行期間,經營者調離時必須經過離任審計。幹部管理部門應在經營者調離前一個月通知審計機關或內審機構,由審計機關或審計組織按分工進行離任審計。第十三條被審計單位必須認真執行審計機關和其他審計組織下達的審計結論和處理決定。第十四條審計機關和其他審計組織對承包經營企業年度財務決算作出的審計結論和處理決定,財政部門應將其作為審批企業年終結算的依據,企業應將其作為調整年終結算的依據。第十五條對在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審計中作出顯著成績或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對積極開展內審工作,模範遵守財經紀律,增收節支取得顯著成績的承包經營企業和經營者,由各級人民政府或審計機關進行表彰獎勵。第十六條凡違反本辦法的,由審計機關或會同有關部門按下列規定進行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第八條第(一)項規定,不及時足額繳納稅金、利潤等的,除責令期限期全額補繳外,並按有關規定收取滯納金。
(二)違反第八條第(二)項規定,擠占、虛列成本等的,除全額收繳外,並按《國務院關於違反財政法規處罰的暫行規定》第六條的規定予以處罰。
(三)違反第八條第(三)項規定,少攤少列成本費用,多發工資獎金等的,除責令單位全額糾正、經營者交回多得的收入外,並對單位給予警告或通報批評處分,同時對單位處以違紀金額20%以下(含20%)的罰款,對責任人處以兩個月基本工資額以下的罰款。
(四)違反第八條第(四)項規定,將生產性資金用於非生產性支出的,除責令其單位作全額糾正外,並按《國務院關於違反財政法規處罰的暫行規定》第九條的規定予以處罰。
(五)違反第九條規定,不按規定自審或不報送自審報告的除責令其限期自審、提交報告外,並視情節對單位、承包經營或和責任人給予警告或通報批評。
凡對單位進行經濟處罰的,同時對企業經營者按以下標准處以罰款,違紀金額在5萬元至10萬元的,處以年度兌現金額5%以下的罰款;10萬元以上至20萬元的,處以年度兌現金額5%以上至10%的罰款;20萬元以上至50萬元的,處以年度兌現金額10%以上至20%的罰款;50萬元以上的,處以年度兌現金額20%以上至40%的罰款。
⑻ 吉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吉林省農村審計條例》的決定(1997)
吉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吉林省農村審計條例》的決定
(1997年9月26日吉林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三次會議通過)
吉林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三次會議決定對《吉林省農村審計條例》作如下修改:
第二十八條修改為:「農村審計站在審計過程中發現重大違法違紀問題時,經上一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批准,可以對被審計單位和個人採取以下措施:
(一)通知有關部門暫停止撥付與違反規定的財務行為直接有關的款項,已經撥付的停止使用;
(二)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對帳冊、票據、資產等有關證據予以先行登記保存,並應在7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吉林省農村審計條例》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正。
⑼ 吉林省農村審計條例(1997修正)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加強對農村經濟活動的審計監督,保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農村審計,是指各級農村審計機構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與其有資產隸屬關系的單位、合作基金會及其聯合會、農村其他集體經濟聯合體的財務收支及其有關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對有關部門和單位提取、管理和使用農民承擔費用、勞務等情況所進行的審計。第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的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農村審計工作,其設立的農村審計站具體負責審計工作。第四條 縣級以上農村審計站接受本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上級農村審計站的領導,鄉(鎮)農村審計站接受鄉(鎮)人民政府和上級農村審計站的領導,其負責人由縣級以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任免。
農村審計站的審計業務,由上級農村審計站領導,並接受上一級或同級國家審計機關的指導。第五條 農村審計站應當配備專職審計人員。農村審計人員的任職條件和聘任、解聘工作,由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作出規定並組織實施。
農村審計證由省人民政府統一制發。第六條 農村審計人員必須依法審計,忠於職守,堅持原則,客觀公正,廉潔奉公,保守秘密。第七條 農村審計站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
農村審計站作出的審計結論和處理決定,被審計單位和有關人員必須執行。審計結論和處理決定涉及有關單位的,有關單位應當協助執行。
農村審計人員依法行使職權,受法律保護,任何人不得打擊報復。第二章 審計對象與范圍第八條 農村審計站對下列單位進行審計監督:
(一)村、社(組)集體經濟組織;
(二)鄉(鎮)合作基金會及其聯合會等集體融資組織;
(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共同興辦的經濟聯合體;
(四)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集體資產的其他有關單位;
(五)下級農村經濟管理站。第九條 農村審計站對第八條所列單位的有關下列事項進行審計:
(一)財務收支及其有關的經濟活動;
(二)財經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及執行情況;
(三)收益(利潤)分配情況;
(四)承包合同的簽訂、鑒證、變更和履行情況;
(五)村提留、鄉(鎮)統籌費和勞務的預算、決算、提取和管理、使用情況;
(六)各種承包金、租金、徵用土地補償費等其他村級收入的上交、使用情況;
(七)各種借入資金的收支情況;
(八)固定資產的形成、變更和處理情況;
(九)基本建設工程的預算、決算情況;
(十)鄉(鎮)合作基金會及其聯合會等集體融資組織的資金收取、管理、投放、回收、收益、分配情況;
(十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與其有資產隸屬關系的單位、鄉(鎮)農村經濟管理站負責人任期目標及離職的經濟責任;
(十二)貪污、侵佔、挪用、揮霍集體資金的行為;
(十三)在合資、合作、聯營中,與集體經濟組織經濟收益有關的經濟活動;
(十四)社會捐贈、國家直接撥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款項、物資的使用情況;
(十五)政府或上級農村審計站交辦的審計事項。第十條 農村審計站對涉及農民負擔的部門和單位管理、使用鄉(鎮)統籌費的情況進行審計。
農村審計站應當對涉及農民負擔的部門和單位的有關下列事項進行檢查監督,對發現的問題,應當建議有關機關進行處理,有關機關應當在一個月內將處理結果報送農村審計站。
(一)國家撥付給有關部門用於教育、優撫、民兵訓練、計劃生育、防疫等專項經費的使用情況;
(二)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集資、基金以及罰沒款的項目、標准、范圍和使用情況;
(三)國家限價的經營性收費項目的收取情況。第十一條 農村審計站在進行審計工作中,被審計單位所在地有關行政、經濟管理部門應當協助其工作。第三章 審計程序第十二條 各級農村審計站應當根據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要求,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確定審計工作重點,編制審計項目計劃。第十三條 農村審計站確定審計項目後,應當編制審計方案並通知被審計單位。被審計單位應當配合審計工作並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第十四條 審計項目確定後,應當成立審計組。
審計組根據審計方案的要求,通過審查憑證、帳簿、報表,查閱文件、資料,檢查現金、實物以及向有關單位和人員調查等方式進行審計,並取得證明材料。
調查取證時,應當有兩名審計人員在場。證明材料應當有提供者的簽名或蓋章。
⑽ 吉林省農村審計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對農村經濟活動的審計監督,保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農村審計,是指各級農村審計機構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與其有資產隸屬關系的單位、合作基金會及其聯合會、農村其他集體經濟聯合體的財務收支及其有關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對有關部門和單位提取、管理和使用農民承擔費用、勞務等情況所進行的審計。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的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農村審計工作,其設立的農村審計站具體負責審計工作。第四條縣級以上農村審計站接受本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上級農村審計站的領導。鄉(鎮)農村審計站接受鄉(鎮)人民政府和上級農村審計站的領導,其負責人由縣級以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任免。
農村審計站的審計業務,由上級農村審計站領導,並接受上一級或同級國家審計機關的指導。第五條農村審計站應當配備專職審計人員。農村審計人員的任職條件和聘任、解聘工作,由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作出規定並組織實施。
農村審計證由省人民政府統一制發。第六條農村審計人員必須依法審計,忠於職守,堅持原則,客觀公正、廉潔奉公,保守秘密。第七條農村審計站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
農村審計站作出的審計結論和處理決定,被審計單位和有關人員必須執行。審計結論和處理決定涉及有關單位的,有關單位應當協助執行。
農村審計人員依法行使職權,受法律保護,任何人不得打擊報復。第二章審計對象與范圍第八條農村審計站對下列單位進行審計監督:
(一)村、社(組)集體經濟組織;
(二)鄉(鎮)合作基金會及其聯合會等集體融資組織;
(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共同興辦的經濟聯合體;
(四)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集體資產的其他有關單位;
(五)下級農村經濟管理站。第九條農村審計站對第八條所列單位的有關下列事項進行審計:
(一)財務收支及其有關的經濟活動;
(二)財經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及執行情況;
(三)收益(利潤)分配情況;
(四)承包合同的簽訂、鑒證、變更和履行情況;
(五)村提留、鄉(鎮)統籌費和勞務的預算、決算、提取和管理、使用情況;
(六)各種承包金、租金、徵用土地補償費等其他村級收入的上交、使用情況;
(七)各種借入資金的收支情況;
(八)固定資產的形成、變更和處理情況;
(九)基本建設工程的預算、決算情況;
(十)鄉(鎮)合作基金會及其聯合會等集體融資組織的資金收取、管理、投放、回收、收益、分配情況;
(十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與其有資產隸屬關系的單位、鄉(鎮)農村經濟管理站負責人任期目標及離職的經濟責任;
(十二)貪污、侵佔、挪用、揮霍集體資金的行為;
(十三)在合資、合作、聯營中,與集體經濟組織經濟收益有關的經濟活動;
(十四)社會捐贈、國家直接撥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款項、物資的使用情況;
(十五)政府或上級農村審計站交辦的審計事項。第十條農村審計站對涉及農民負擔的部門和單位管理、使用鄉(鎮)統籌費的情況進行審計。
農村審計站應當對涉及農民負擔的部門和單位的有關下列事項進行檢查監督,對發現的問題,應當建議有關機關進行處理,有關機關應當在一個月內將處理結果報送農村審計站。
(一)國家撥付級有關部門用於教育、優撫、民兵訓練、計劃生育、防疫等專項經費的使用情況;
(二)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集資、基金以及罰沒款的項目、標准、范圍和使用情況;
(三)國家限價的經營性收費項目的收取情況。第十一條農村審計站在進行審計工作中,被審計單位所在地有關行政、經濟管理部門應當協助其工作。第三章審計程序第十二條各級農村審計站應當根據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要求,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確定審計工作重點,編制審計項目計劃。第十三條農村審計站確定審計項目後,應當編制審計方案並通知被審計單位。被審計單位應當配合審計工作並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