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百度文庫

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百度文庫

發布時間: 2022-10-18 11:17:27

① 職業病危害防治責任制度

法律分析:可以上網查找關於職業病危害。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第一條 根據公司承建的項目,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主要工種有:攪拌機司機、上料工、建築材料試驗工、電焊工、電工、板金工、油漆工、模板製作工、汽車駕駛員、推土機司機、砼振動工。

第二條 項目工程開工前,項目負責人要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環境合理安排工作場所,各工種及辦公、住房應符合職業衛生要求。

第三條 項目部要配合專職或兼職衛生專業人員,負責本項目的職業病防治工作。

第四條 項目部應根據具體的施工工序採用有效的職業病防治設施,並為有職業病危害的工種提供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

② 職業病防治規章制度

下面是一些參考資料:

職業病防治管理制度

1 范圍
1.1 本制度規定了我廠職業病防治管理的部門和職責、管理內容與要求、監督與考核等內容。
1.2 本制度適用於我廠的職業病防治管理。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標准。然而,鼓勵根據本標准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標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3 管理機構和職責
3.1 管理機構
人事勞動部為廠職業病防治管理的歸口管理部門,安全生產部負責職業病防治的監督管理,醫務所負責員工職業衛生服務和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的建立與保管。
3.2 職責
制定職業病防治方案: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和員工健康監護檔案;建立、健全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及評價制度;建立、健全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預案: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完成我廠職業病防治管理的各項工作。
4 工作內容、要求與程序
4.1 管理內容
4.1.1 人事勞動部組織全廠員工學習《職業病防治法》,對接觸有毒有害物工種員工進行專業教育和培訓。
4.1.2 採取有效的職業病防護設施,按時發放有效的勞動保護用品及器具。
4.1.3 根據國家及中電投集團公司對職業病防治工作;勞動保護的有關規定,由安全生產部和人事勞動部門確定有毒、有害工種及從事該工種的員工。
4.1.4 安全生產部應定期對工作場所進行監測,確定有毒有害工作的場所及預防、應急措施,並向員工公開。
4.1.5 醫務部門應配備兼職職業衛生醫師和護士,加強對勞動過程中職業衛生的防護與管理。按要求,組織接觸有毒有害工種人員體檢,並建立、保管職工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4.1.6 負責職業病診斷的有關工作和確診職業病人的上報工作。
4.2 管理要求
4.2.1 接觸有毒有害物工種人員上崗前應進行專業培訓。
4.2.2 接觸有毒有害物工種人員上崗前、離崗前應體檢,在崗人員每年體檢一次。
4.2.3 有毒有害工作場所每年至少監測一次。
4.2.4 安全生產部設立工作場所危害因素監測檔案。
5 監督檢查與考核
5.1 由廠長工作部負責監督與考核。
5.2 本制度按廠《經濟責任制考核管理標准》的有關部分進行考核。
6 附則
6.1 本制度由人事勞動部負責解釋。
6.2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實施。

職業病預防管理制度

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的危害,保護勞動者的健康,根據國家2002年5月1日起實施的《職業病防治法》。特製定本管理制度:

一、職業病的種類:

1、目前我國公布的職業病共9類:職業中毒、塵肺、物理因素職業病、職業性傳染病、職業性皮膚病、職業性眼病、職業性耳鼻喉疾病、職業性腫瘤、其他職業病。

二、與建築業有關的主要職業病:

1、職業中毒:由於施工現場通風不良等原因,如地下室施工,沒有採取有效的防護措施,可造成局部環境大量的有毒物質積聚,造成急性中毒。如油漆工長期接觸有毒有害物品,如果不注意防護,或者防護不當。可造成慢性苯中毒,如白血球減少,進一步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

2、塵肺:粉塵作業人員,如石工、電焊工、木工、化灰工等,如不注意個人防護,輕者可導致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或支氣管哮喘,長期在粉塵的作業環境下工作,嚴重時可導致塵肺。

3、職業性耳病:建築施工現場的打樁機、混凝土攪拌機、振動機等高分貝的雜訊,長期在這種環境因素下作業,可使人聽力減退,嚴重時可造成耳聾。

4、職業性眼病:如電焊工在操作施工時,不帶眼罩,不注意眼部的保護,可導致電光眼,使眼睛紅腫疼痛,不能視物。

5、心血管疾病:由於建築施工人員大多為高空作業、長期高度注意力集中,容易造成精神緊張,可導致高血壓、冠心病的發生。長期在不良環境因素的刺激下,如長期接觸雜訊、振動等,也會導致高血壓及冠心病的發病率提高。

6、骨髓及軟組織損傷:因建築施工人員大多為重體力勞動,主要由外傷、提重或負重、不良體位等因素造成。如急性腰扭傷、慢性腰痛、腰肌勞損、韌帶損傷和腰椎間盤突出症。

7、高溫中暑:由於夏天高溫露天作業,太陽直射,沒有防護措施,或者防護不當,不科學安排工作時間。很容易造成施工人員中暑。再如夏天在地下室施工,由於局部環境高溫高濕,或者通風設備不良,沒有採取有效的降溫措施,也可導致施工人員中暑。

三、預防措施

1、項目部應把職業病防護費用列入建設項目工程預算,職業病防護設施應與工程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發揮防護作用。

(l)工程管理部為職業衛生管理的主管部門,配備兼職的職業衛生專業人員,由項目部經理負責,開展職業病預防工作。

(2)制定職業病防治計劃及實施方案。

(3)建立、健全職業病衛生管理制度。

(4)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和勞動者健康檔案。

(5)建立、健全職業危害事故及應急救援預案。

2、按規定組織有關人員進行職業衛生教育,特別是油漆工、電焊工、粉塵作業人員、高空作業人員等特殊工種,定期組織職業健康檢查,建立職業健康檔案。檢查發現不適宜原工作的,應調離原工作崗位,必要時進行醫學觀察。

3、施工現場應當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

4、施工現場應當優先採用有利於防治職業病和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逐步替代職業病危害嚴重的技術、工藝、材料。

5、項目部在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時,應當告知勞動者職業病危害的真實情況。

6、項目部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症的勞動者從事所禁忌的工作。

7、不得安排未經職業健康檢查的勞動者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工作。

8、施工現場必須採用有效的職業病防護措施,並為勞動者提供個人使用的防護用品。職業病防護用品必須符合防治職業病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9、施工現場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強度或濃度不得超過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對可能發生急性職業病損傷的有毒、有害施工現場,勞動者必須配置一定的防護用品,並設置報警裝置、配置現場急救葯品、沖洗設備、應急撤離通道和必要的泄險區。

10、對職業病防護設備、應急救援設施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應當進行經常性的維護、檢修,定期檢測其性能和效果,確保其處於正常狀態,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11、不得違章指揮和強令勞動者進行沒有職業病防護措施的作業,對施工人員進行上崗前的職業衛生培訓和在崗期間的定期職業衛生培訓,普及、提高職業衛生的知識。督促、指導施工人員正確使用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防護用品。

12、發現施工現場職業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時,應立即採取相應的治理措施。仍然達不到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時,必須停止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作業。職業病危害因素經治理後,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時,方可重新施工作業。

13、對遭受或可能遭受職業病危害的施工人員,應當及時進行救治,進行健康檢查和醫學觀察。

引用文件:

《勞動衛生預防職業病學》

《職業病防治法》

《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辦法》

這里還有一些參考資料:
http://gzzwgs.com/ShowPost.asp?ThreadID=228

③ 職業健康管理制度

法律分析:勞動者依法享有職業衛生保護的權利。

用人單位應當為勞動者創造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的工作環境和條件,並採取措施保障勞動者獲得職業衛生保護。

工會組織依法對職業病防治工作進行監督,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用人單位制定或者修改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應當聽取工會組織的意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第四條 勞動者依法享有職業衛生保護的權利。

用人單位應當為勞動者創造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的工作環境和條件,並採取措施保障勞動者獲得職業衛生保護。

工會組織依法對職業病防治工作進行監督,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用人單位制定或者修改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應當聽取工會組織的意見。

④ 企業職業病管理制度都有哪些謝謝

職業衛生管理制度

8.1 職業病防治措施及原則
8.1.1職業病防治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實行分類管理、綜合治理。
8.1.2採用有效職業病防護設施,並為職工提供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
8.1.3優先採用有利於防治職業病和保護職工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逐步替代職業病危害嚴重的技術、工藝、材料。
8.1.4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工作場所,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
8.1.5對產生嚴重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崗位,應當在其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警示說明應當載明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種類、後果、預防以及應急救治措施等內容。
8.1.6對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應當設置報警裝置,配置現場急救用品、沖洗設備、應急撤離通道和必要的泄險區。
8.1.7對放射工作場所和放射性同位素的運輸、貯存,必須配置防護設備和報警裝置,保證接觸放射線的工作人員佩戴個人劑量計。
8.1.8對職業病防護設備、應急救援設施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應當進行經常性的維護、檢修,定期檢測其性能和效果,確保其處於正常狀態,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8.1.9由專人負責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監測,並確保監測系統處於正常運行狀態。
8.1.10對不具備職業病防護條件的單位和個人不得作為公司的合作方。
8.1.11對採用的技術、工藝、材料,應當知悉其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對有職業病危害的技術、工藝、材料隱瞞其危害而採用的,對所造成的職業病危害後果,公司將承擔責任。
8.1.12公司與職工訂立勞動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時,應當將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其後果、職業病防護措施和待遇等如實告知職工。
8.1.13職工在已訂立勞動合同期間因工作崗位或者工作內容變更,從事與所訂立勞動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職業病危害的作業時,公司、依照前款規定,向職工履行如實告知的義務,並協商變更原勞動合同相關條款。
8.1.14公司違反前兩款規定的,職工有權拒絕從事存在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公司不得因此解除或者終止與職工所訂立的勞動合同。
8.1.15職工對危害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行為,有權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
8.1.16對職工進行上崗前的職業衛生培訓和在崗期間的定期職業衛生培訓,指導職工正確使用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
8.1.17職工應當學習和掌握相關的職業衛生知識,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章和操作規程,正確使用、維護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發現職業病危害事故隱患應當及時報告。
8.1.18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的職工,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組織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並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職工。職業健康檢查費用由公司承擔。
8.1.19為職工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並按照規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8.1.20發生或者可能發生急性職業病危害事故時,公司應立即採取應急救援和控制措施,並及時報告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和有關部門。
8.1.21對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職業病危害的職工,公司應及時組織救治進行健康檢查和醫學觀察,所需費用由公司承擔。
8.1.22對不適宜繼續從事原工作的職業病病人,應當調離原崗位,並妥善安置。
8.1.23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的職工,應當給予適當崗位津貼。
8.2 女職工的職業健康安全
女職工在月經期、已婚懷孕准備期、懷孕期、哺乳期由於生理特性,在勞動和工作中遇到一些特殊的困難。應給予女職工特殊的勞動保護。
工傷認定、預防及事故管理
工傷認定
8.2.1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8.2.2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8.2.3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
8.2.4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8.2.5在工作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8.2.6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8.2.7職工在原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以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公司後舊傷復發的。
職工由於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
1) 因犯罪或違反治安管理傷亡的;
2) 酗酒導致傷亡的;
3) 自殘或者自殺的;
8.3 工傷的預防
8.3.1公司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為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
8.3.2對新購貨物和服務的風險應進行識別。如有職業傷害和工作危險的應告知職工,並對其進行有效的控制。
8.3.3及時給員工發放勞動防護用品,不斷對其更新和改進,防止因防護用品使用不當發生事故。
8.3.4各工作現場嚴格執行現場管理制度。沒有管理制度的工作場所,負責單位依據有關規定製定現場管理制度。交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部門審批並實施。現場的人員(包括外來人員)嚴格遵守現場管理制度。
8.3.5對易產生工傷、職業病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應進行定期的監控。並作監測記錄。記錄應顯示實際運行的指數,與狀態分析。如發現不符合項立即進行整改。使之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
8.3.6對於公司外臨時性的工作場所,應對其管理制度進行確認,確保我公司工作人員在現場的安全。
8.3.7建立職工個人健康檔案.全公司職工兩年進行一次健康體檢,醫療部門依據體檢結果作職工健康記錄,記錄主要顯示時間、總體職工的健康狀態,及個別病人情況。並把有關情況向管理者代表報告職工健康狀態情況。
8.3.8全體職工應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和工作標准,預防工傷事故發生,避免和減少職業病危害。
8.4工傷認定申請
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公司勞動人事部門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30日內,向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呈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公司未按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在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a) 工傷認定申請表;
b) 與公司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
c) 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工傷認定申請表應當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以及職工傷害程度等基本情況。
工傷認定申請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一次性書面告知工傷認定申請人需要補齊的全部材料。申請人按照書面告知要求補齊材料後,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受理。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後,根據審核需要可以對事故傷害進行調查核實,公司、職工、工會組織、醫療機構以及有關部門應當予以協助。職業病診斷和診斷爭議的鑒定,依據職業病防治法有關規定執行。對依法取得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不再進行調查核實。
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認定是工傷,公司不認為是工傷的,由公司承擔舉證責任。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和公司。
9. 勞動防護用品發放和管理制度
9.1 勞動防護用品的管理
9.1.1本規定己列入的工種(崗位),因特殊原因需要變更勞動防護用品標准時,由所在單位申請並經領導簽字,交安全生產管理部審核,報公司主管領導審批後,由使用單位發放;
9.1.2 根據企業發展的需要,對出現新的工種(或崗位)需發放,本標准(附表A)未列入的勞動防護用品時,由安全生產管理部按實際需要補充標准;
9.1.3 標准中規定的大件防護用品包括:單防護服、夏季防護服、襯衣、防護皮鞋、膠(球)鞋、棉大衣、雨鞋等;
9.1.4本規定中的「發」是指防護用品發給個人,使用中失效或正常損壞後隨時更換的易損物品或不易測算發放周期的物品。但必須嚴格手續,以廢換新。「備」是指不常用,但又必須備用的特殊防護用品,不給個人,由班組或單位集體備用:
9.1.5對特殊身材的職工,由單位統一安排,量體裁衣、定做加工與其工種相適應的防護用品;
9.1.6安全生產管理部負責制定公司年度防護用品計劃,監督勞動防護用品的購置質量,並對其發放和使用情況進行經常性的檢查;
9.1.7采購部根據年度計劃,負責制定勞動防護用品的采購計劃並組織采購,對采購防護物品的質量負責。按規定時間及要求發放,發現質量問題采購人員負責退貨,否則後果自負;
9.1.8各單位根據標准,按工種、勞動防護用品的種類和使用年限,於每年十二月十五日前編制下一年度計劃,經本單位領導核實簽字後報安全生產管理部審核、匯總。安全生產管理部於十二月三十日前編制下年度計劃,報請主管領導審批後,由分廠采購部組織采購並按規定發放;
9.1.9各單位要建立勞動防護用品領發明細帳目,認真填寫「勞動用品手冊」或「勞保卡片」。掌握使用人數,根據標准嚴格把關,切實做好領、發工作。經批准領取集體備用的防護用品,由本單位領導在登記本上簽字領取並控制發放。使用中發現有質量問題,及時與采購部聯系,協商解決;
9.1.10從事多工種作業的職工,應按其從事主要工種發給勞動防護用品,並補充發給其它工種必須的防護用品,但使用時間相應延長(根據工作情況相應折算,確定延長時間)。遇有特殊情況或因公出差需增加防護用品時,可由使用單位申報,安全生產管理部審核,報主管公司領導批准後發放;
9.1.11休長假的職工(產假、病假等休假在2個月以上者),在休假期間不發勞動防護用品;
9.1.12各單位的臨時工、合同工、季節工、回聘人員、實習生等人員,按照其從事的工作發給相應的防護用品,但應報安全生產管理部審核備案;大件防護用品(工作時間不足一年的)可臨時發給舊的,工作結束後洗凈交回,調出公司人員應將使用的大件勞動防護用品交回;未交回應交物品的,安全生產管理部不予辦理手續;
9.1.13職工因工作需要在公司內調動時,應將個人「勞保用品手冊」一同帶到調入單位,並按調入單位工種(崗位)配發防護用品。勞動人事處應將人員調動情況及時通知安全生產管理部。
9.1.14配發勞動防護用品的職工,調到不需防護用品的崗位,除保留一套工作服外,其餘使用在一年以內的大件防護用品均應交回原發放單位,如不交回可作價後留給本人。作價的方法為其原值按發放周期計算折舊後取其殘值為作價依據。
9.2勞動防護用品使用規定
9.2.1各單位應加強勞動防護用品的使用管理,經常組織有關人員檢查各崗位各工種的人員是否按規定要求著裝上崗,發現不符合要求的應予以糾正。對不按要求著裝上崗的人員一經發現,公司將按有關規定予以 處罰,由此造成的一切後果、責任自負:
9.2.3在易燃、易爆、易燒灼和有靜電發生的場所的作業人員,嚴禁發放使用化纖類防護用品和帶鐵釘底的足部防護用品。電工進網作業必須穿絕緣鞋,特殊作業環境必須穿戴齊全(如;微波輻射、放射性等);
9.2.4按標准配發防護皮鞋和布面膠鞋(球鞋、防靜電鞋等)的工種(或崗位)人員,在從事重物搬運、翻移、加工、周轉等易造成砸傷或刺穿、扎傷事故作業時,必須穿防護皮鞋,其它作業環境,可酌情穿布面膠鞋等足部防護用品。但要確保安全,由此發生的傷害事故,責任自負;
9.2.5勞動防護用品必須用於生產,嚴禁變賣。若發現有私自變賣者,除照價賠償外,罰款200元,如發生丟失或非因工作原因造成嚴重破損的,由責任者本人提出申請,按原價自行購置。
9.3勞動防護用品質量要求和式樣
9.3.1防護服
9.3.1.1一般防護服:沒有國家標准,除應符合國家有關服裝的標准要求外,在安全方面應考慮穿著輕便、舒適、有利於人體活動。其式上裝要求袖口緊,下擺緊、暗扣、暗兜帶蓋,下裝為直筒式或工裝褲,車工的上裝要求無下衣口袋;
9.3.1.2阻燃防護服「應符合GB8965—1988標准規定,上裝口袋應有蓋。質地應為阻燃純棉、阻燃鋁膜棉布、阻燃滌棉等(代號為:ZY);
9.3.1.3防靜電防護服:應符合GBl2014—89標准規定(代號為:jd);
9.3.1.4耐酸鹼防護服:應符合GBl2012—89標准規定。上裝不應有明袋,三緊式。如柞絲綢、粗毛昵、氯綸、滌綸耐酸鹼工作服等(代號為si);
9.3.1.5防微波防護服:應符合(GBl0436—89標准規定。如金屬絲布、鍍金屬絲布微波防護服等(代號為:ffhw);
9.3.1.6防X射線防護服:應符合GBl6757—97標准規定。(代號為:ff)主要有防護圍裙和防護衣;
9.3.1.7白大褂以普布為主;襯衣為純棉或滌棉製品;

⑤ 職業病防治工作計劃及實施方案

在我國職業病防治工作中,存在著諸多問題,那麼該如何寫職業病防治 工作計劃 及 實施方案 呢,接下來我就為大家整理了職業病防治工作計劃及實施方案,歡迎大家閱讀。

職業病防治工作計劃及實施方案一
1. 目的

為了搞好我公司的職業病防治工作,促進公司的健康發展,使生產作業環境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要求,保護職工健康及其相關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第十九條第二項的規定,制定本單位20**年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

2. 職業病防治工作內容

2.1 建立、健全職業病防治責任制。

嚴格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第五條“用人單位(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

濟組織)應當建立、健全職業病防治責任制,加強對職業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職業病防治水平,對本公司產生的職業病危害承擔責任”的規定,制定由本單位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總負責,部門分工負責和崗位各負其責的責任體系和責任保證制度。

2.2.1 要根據《職業病防治》的立法宗旨,正確處理職業病防治責任制與經濟責任制的

關系,以保護勞動者健康及相關權益為目標,落實職業病防治工作管理人員、工作人員的責、權、利。

2.2.2 以責定權,以控制效果定獎,體現獎優罰劣的原則。落實職業病防治責任制,采

取適當的經濟手段,同職業病防治管理人員、工作人員的經濟利益掛鉤。

2.2.3 無論是集體責任制,還是個人責任制都要根據職業病防治目標與計劃,明確職責

范圍、基本任務、工作標准、實施程序、協作要求和獎罰辦法等內容。

2.2.4 指標分解和考核要有針對性,抓住影響職業病防治控制效果的關鍵,達到責任指

標化、考核數據化、分配差額化(即職業病防治工作績效的大小與獎懲掛鉤)。

3. 依法參加工傷社會 保險 ,確保勞動者依法享受工傷社會保險

3.1 按照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有關規定,如實上報本單位的人數、工資總額、繳費情況

以及財務會計帳冊等有關情況,按時繳納工傷社會保險金,積極配合相關部門作好 工傷社會保險工作,使在本單位職業活動中所發生的工傷、職業病以及因此而死亡, 造成勞動者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時,勞動者或其家屬能夠從社會得到必要的物 質補償和服務的社會保障,保證勞動者或其家屬的基本生活,為勞動者提供必要的 醫療救治和康復服務等。

3.2 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第十三條的規定積極做好工作場所的衛生防護工作,使工作

場所符合下列職業衛生要求:

3.2.1 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

3.2.2 有與職業病危害防護相適應的設施;

3.2.3 生產布局合理,符合有害與無害作業分開的原則;

3.2.4 有配套的更衣間、洗浴間、休息間等衛生設施;

3.2.5 設備、工具、用具等設施符合保護勞動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3.2.6 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關於保護勞動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4. 職業病危害項目的申報

4.1 建立在識別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基礎上,即根據《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規定的

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種類進行申報,按照《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管理辦法》的規定,填報好各種申報表。

4.2 建立職工的《職工健康監護檔案》,定期組織從業人員進行健康體檢。

5. 本單位的建設項目(新建、擴建、改建建設項目和技術改造、引進項目)應當向衛生 行政部門提交職業病危害預評價 報告 並經衛生行政部門審核同意。

6. 對從事有毒有害等作業的特殊管理。

6.1 有毒有害作業是發生重大職業病危害事故和嚴重職業病的主要作業,其危害後果特

別嚴重,其危害往往是群體性的,且致死率、致殘率很高,不僅嚴重損害勞動者的 生命健康,給用人單位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而且也影響社會的穩定。

6.2 特殊管理包括對作業場所和作業人員的特殊管理。如作業場所的隔離、生產設備管

道化、密閉化和操作自動化,作業場所設置特殊職業病防護設備,包括自動報警裝 置、防護安全連鎖反應系統和工作信號,配備應急救援設施、醫療急救用品等。

6.3 特殊管理 措施 還包括對這類作業實施特殊的監管手段。如實施許可制度,即作業許

可和人員資格許可。作業許可是指用人單位從事有毒有害等、職業病危害作業,必 須符合國家有關的特殊衛生規定和要求,取得衛生許可後,方可從事該項作業。人 員資格許可是指從事有毒有害等特殊職業的人員,包括這類作業的管理人員必須通 過職業健康檢查和培訓,身體狀況符合要求並掌握特殊職業危害防護知識,取得特 殊職業病危害作業資格後方可上崗;管理人員也必須通過專業培訓,取得特殊職業 病危害作業職業衛生管理資格後方可從事相應的管理工作。

勝利油田魯勝石油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二氧化碳技術開發分公司文件

[20**]**號
職業病防治工作計劃及實施方案二
為了搞好分公司職業病防治工作,促進分公司安全健康發展,使生產作業環境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要求,保護職工身體健康及其相關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經分公司職業衛生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制定分公司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

一、職業病防治工作計劃

(一)職業衛生管理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 潘 江(分公司經理)

副組長:王志全(分公司副經理)

組 員;劉軍民 吳曉明 王金曉 於克勇 李 耀 董本昌 職業衛生管理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職業衛生管理辦公室;

主 任 劉軍民(專職)

(二)目的及目標

1、目的:規范職業危害防治管理,控制、減少或杜絕職業危害因素,為職工提供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保障職工身體健康。

2、目標:

(1)職業危害防護設施完好率為100%;

(2)員工個體防護用品正確配戴率為100%;

(3)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員工職業健康查體率為100%;

(4)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員工參加職業衛生知識培訓率為100%;

(5)20**年無新增職業病人。

(三)時間安排:20**年1月1日-----20**年**月31日。

(四)具體措施及保障條件

1、加強領導,健全組織,實施職業衛生目標化管理

為保障分公司職業衛生工作的持續有效開展,成立由經理為組長的職業衛生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職業衛生管理工作工作。配備專職職業衛生管理工作工作人員,具體負責職業危害防治工作的日常開展。實行目標化管理,將目標層層分解到各部門、車間和班組,並把職業病防治工作作為對單位領導人進行考核的重要內容。職業衛生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職業病防治工作中的重大問題,並對各部門的職業衛生工作進行考核。

2、建立、健全職業病防治各項制度。

3、依法參加工傷社會保險,確保職工依法享受工傷社會保險權益。

4、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積極做好工作場所的衛生防護工作,使工作場所符合下列職業衛生要求:

(1)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難;

(2)有與職業病危害防護相適應的設施;

(3)生產布局合理,符合有害與無害作業分開的原則;

(4)有配套的更衣間、洗浴間、孕婦休息間等衛生設施;

(5)設備、工具、用具等設施符合保護職工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6)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關於保護職工健康的其他要求。

5、本單位的建設項目(新建、擴建、改建建設項目和技術改造、引進項目)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應當在可行性論證階段向衛生行政部門提交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並經衛生行政部門審核同意。

6、建立或完善職業衛生防治管理措施:

(1)設置或者指定職業衛生管理機構或者組織,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職業衛生專業人員,負責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

(2)制定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

(3)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4)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和勞動者健康監護檔案;

(5)建立、健全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制度;

(6)建立、健全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7、建立職業健康監護制度,使本單位的職業健康監護工作嚴格按規范管理,使其制度化。

8、建立職業病報告制度。

9、職業病危害公告告知和工作場所危害警示及報警裝置。

(1)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職業病防治的 規章制度 、操作規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

(2)對產生嚴重職業病危害作業崗位,在其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

(3)對可能發生急性損傷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設置報警裝置,配置現場急救用品、沖洗設備、應急撤離通道和必要的泄險區。

10、加大投入,改進工藝,積極開展危害因素治理

(1)雜訊防治。一是控制雜訊源,選用低雜訊設備或改革工藝過程、

採取減振、隔振等措施,提高機器設備的裝配質量、減少部件之間的摩擦和撞擊,以降低雜訊。二是控制雜訊的傳播,採用吸聲、隔聲、消聲材料和裝置,阻斷和屏蔽雜訊的傳播,三是加強個體防護,在作業現場雜訊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正確合理地佩戴防雜訊護具。

(2)有毒有害氣體的控制。一是改善勞動環境,加強通風排毒措施,使作業環境中有毒有害氣體濃度達到國家職業衛生標准要求。二是加強職業安全衛生知識培訓 教育 ,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三是設置警示標識。四是加強有毒有害氣體檢測。

**、落實經費投入,確保各項防治工作順利開展
職業病防治工作計劃及實施方案三
1、職業病危害項申報

根據《作業場所職業危害防治規定》要求,分公司負責每年於3月31日前申報上一年度職業危害情況,具體申報的內容為:危化品企業基本情況;職業危害因素的種類、濃度或強度情況;作業場所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人數及分布情況;職業危害防護設施及個體防護用品的配備情況;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資料。另外,在改擴建項目竣工驗收之日起30內,在技術、工藝或者材料變化之日起**日內,在企業名稱、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發生變更之日起**日內進行職業危害申報。

2、職業病危害合同告知

分公司在與勞動者訂立 勞動合同 時,必須將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後果、職業病防護措施和待遇等如實告知從業人員,並在勞動合同中寫明,不得隱瞞。從業人員在已訂立勞動合同期間因工作崗位或者工作內容變更,從事與所訂立勞動合同中未告知的崗位或者工作內容存在

職業病危害時,必須向從業人員履行如實告知的義務,並協商變更原勞動合同相關條款。

告知的內容包括:

(1)勞動過程中可能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種類、危害程度;

(2)危害後果;

(3)提供的職業病防護設施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

(4)工資待遇、崗位津貼和工傷社會保險待遇;

(5)職業衛生知識培訓教育;

(6)職業病防治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3、職業衛生培訓。

按照規定的培訓要求進行培訓。企業主要負責人、管理人員應接受職業危害防治知識培訓,企業應對從業人員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的職業危害防治知識培訓,從業人員上崗前培訓不少於24學時,在崗期間培訓時間每年不少於8學時。

4、加強現場管理,嚴格落實各項防治措施

(1)設置警示標識。按照《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的要求,在各職業危害作業場所設置警示標識,以此來時時提醒職工按操作規程操作,防止職業危害因素對自己的危害。

(2)規范防護用品管理。根據接觸職業危害的職工情況,分別對接觸粉塵、雜訊等職業危害因素的職工發放防塵口罩、耳塞等防護用品,並及時維修、更換。單位積極督促本單位的職工自覺使用防護用品。

(3)職業病危害檢測因素。雜訊及其他物理、化學因素測定由具有相應資質的服務機構每年至少監測一次。

(4)加強日常監督檢查。定期對各職業危害作業場所的警示標識的懸掛、個體防護用品的使用、職業危害因素的檢測、職業衛生防護設施的運轉及維修及職工按規程操作情況等進行監督檢查。

5、落實“三同時”原則,從源頭上控制職業危害

從源頭上控制職業危害,是預防職業病的根本措施。在新建、改建、擴建項目中,嚴格執行職業危害項目申報及“三同時”原則,做好了職業危害的前期預防工作。

6、貫徹“以人為本”思想,做好職業健康監護工作

(1)分公司必須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定期對接觸粉塵、毒物及有害物理因素等的作業人員進行職業健康檢查。對檢查出的職業病患者,必須按國家規定及時給以治療、療養和調離有害作業崗位,並做好健康監護及職業病報告工作。

查體時間間隔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①對接觸有害物質作業職工,雜訊接觸工種每年檢查1次。

②對離崗職工必須進行離崗前的職業性健康檢查。

③接觸化學毒物的職工根據所接觸的化學毒物確定檢查周期。

職業性健康檢查、職業病診斷、職業病治療應由取得相應資質的職業衛生機構承擔。

7、加強宣傳教育,履行告知義務,提高全員自我防範意識

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的要求,在新工人上崗的職業衛生知識培訓中,將全礦所有職業危害情況告知,並在勞動合中予以註明。利用公告欄公布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有害作業崗位的操作規程、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職業危害因素監測評價結果。對在健康監護體檢中發現的職

業禁忌症病人、疑似職業病人、確診職業病人,均以書面形式告知。同時,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宣傳欄、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等形式,廣泛宣傳國家、省、市有關職業衛生的法律、法規。分公司安全培訓中心舉辦培訓班對新上崗職工及接害職工進行職業病防治知識培訓,重點學習法律、法規,勞動防護用品使用,職業危害的種類及危害,崗位操作規程,職業危害應急救援預案等內容,提高職工職業病防治知識水平,自覺使用防護用品,並積極參加職業性健康體檢,預防職業病的發生。

二〇**年一月六日
猜你喜歡:

1. 職業健康工作計劃方案

2. 工廠職業衛生管理制度範本

3. 工廠職業衛生管理制度範文

4. 安全生產實施方案範文

5. 工廠職業衛生管理制度範本精選

⑥ 職業病防治制度和操作規程是什麼

職業病防治制度是:

職業病防治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建立用人單位負責、行政機關監管、行業自律、職工參與和社會監督的機制,實行分類管理、綜合治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第二十一條用人單位應當採取下列職業病防治管理措施:
(一)設置或者指定職業衛生管理機構或者組織,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職業衛生管理人員,負責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

(二)制定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

(三)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四)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和勞動者健康監護檔案;
(五)建立、健全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及評價制度;
(六)建立、健全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操作規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第二十五條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用人單位,應當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
對產生嚴重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崗位,應當在其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警示說明應當載明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種類、後果、預防以及應急救治措施等內容。
第二十六條對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用人單位應當設置報警裝置,配置現場急救用品、沖洗設備、應急撤離通道和必要的泄險區。
對放射工作場所和放射性同位素的運輸、貯存,用人單位必須配置防護設備和報警裝置,保證接觸放射線的工作人員佩戴個人劑量計。
對職業病防護設備、應急救援設施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用人單位應當進行經常性的維護、檢修,定期檢測其性能和效果,確保其處於正常狀態,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第二十七條用人單位應當實施由專人負責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監測,並確保監測系統處於正常運行狀態。

發現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時,用人單位應當立即採取相應治理措施,仍然達不到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的,必須停止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作業;職業病危害因素經治理後,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業。
第二十八條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依法從事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工作,接受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督檢查。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法履行監督職責。
第二十九條向用人單位提供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設備的,應當提供中文說明書,並在設備的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警示說明應當載明設備性能、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維護注意事項、職業病防護以及應急救治措施等內容。
第三十條向用人單位提供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化學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質的材料的,應當提供中文說明書。說明書應當載明產品特性、主要成份、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產生的危害後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項、職業病防護以及應急救治措施等內容。產品包裝應當有醒目的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貯存上述材料的場所應當在規定的部位設置危險物品標識或者放射性警示標識。
國內首次使用或者首次進口與職業病危害有關的化學材料,使用單位或者進口單位按照國家規定經國務院有關部門批准後,應當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報送該化學材料的毒性鑒定以及經有關部門登記注冊或者批准進口的文件等資料。
進口放射性同位素、射線裝置和含有放射性物質的物品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第三十一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生產、經營、進口和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設備或者材料。
第三十二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將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轉移給不具備職業病防護條件的單位和個人。不具備職業病防護條件的單位和個人不得接受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
第三十三條用人單位對採用的技術、工藝、設備、材料,應當知悉其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對有職業病危害的技術、工藝、設備、材料隱瞞其危害而採用的,對所造成的職業病危害後果承擔責任。
第三十四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時,應當將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其後果、職業病防護措施和待遇等如實告知勞動者,並在勞動合同中寫明,不得隱瞞或者欺騙。
勞動者在已訂立勞動合同期間因工作崗位或者工作內容變更,從事與所訂立勞動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職業病危害的作業時,用人單位應當依照前款規定,向勞動者履行如實告知的義務,並協商變更原勞動合同相關條款。
用人單位違反前兩款規定的,勞動者有權拒絕從事存在職業病危害的作業,用人單位不得因此解除與勞動者所訂立的勞動合同。
第三十五條用人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職業衛生管理人員應當接受職業衛生培訓,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依法組織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
用人單位應當對勞動者進行上崗前的職業衛生培訓和在崗期間的定期職業衛生培訓,普及職業衛生知識,督促勞動者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章和操作規程,指導勞動者正確使用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
勞動者應當學習和掌握相關的職業衛生知識,增強職業病防範意識,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章和操作規程,正確使用、維護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發現職業病危害事故隱患應當及時報告。
勞動者不履行前款規定義務的,用人單位應當對其進行教育。
第三十六條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組織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並將檢查結果書面告知勞動者。職業健康檢查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
用人單位不得安排未經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勞動者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勞動者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對在職業健康檢查中發現有與所從事的職業相關的健康損害的勞動者,應當調離原工作崗位,並妥善安置;對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勞動者不得解除或者終止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
職業健康檢查應當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醫療衛生機構承擔。
第三十七條用人單位應當為勞動者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並按照規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應當包括勞動者的職業史、職業病危害接觸史、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和職業病診療等有關個人健康資料。
勞動者離開用人單位時,有權索取本人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復印件,用人單位應當如實、無償提供,並在所提供的復印件上簽章。
第三十八條發生或者可能發生急性職業病危害事故時,用人單位應當立即採取應急救援和控制措施,並及時報告所在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及時會同有關部門組織調查處理;必要時,可以採取臨時控制措施。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組織做好醫療救治工作。
對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及時組織救治、進行健康檢查和醫學觀察,所需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
第三十九條用人單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職工從事對本人和胎兒、嬰兒有危害的作業。
第四十條勞動者享有下列職業衛生保護權利:
(一)獲得職業衛生教育、培訓;
(二)獲得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療、康復等職業病防治服務;
(三)了解工作場所產生或者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危害後果和應當採取的職業病防護措施;
(四)要求用人單位提供符合防治職業病要求的職業病防護設施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改善工作條件;
(五)對違反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為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
(六)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進行沒有職業病防護措施的作業;
(七)參與用人單位職業衛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對職業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用人單位應當保障勞動者行使前款所列權利。因勞動者依法行使正當權利而降低其工資、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終止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的,其行為無效。

⑦ 職業病危害防治責任制度

一、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度
(一)主要負責人責任制
1.設立職業危害管理機構,並提供人力資源;
2.定期召開職業健康工作會議,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
3.組織建立、健全本單位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4.督促、檢查本單位的職業危害防治工作,及時消除職業危害事故隱患;
5.保證本單位職業危害防治投入的有效實施;
6.組織建立並實施本單位的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7.及時、如實報告職業危害事故。
(二)主管職業危害負責人責任制
1.明確在本企業職業危害防治管理工作中的具體職責;
2.組織職業危害防治檢查及落實職業危害因素整改;
3.組織制定、修訂和審定各項職業危害防治管理制度,並檢查其執行情況;
4.明確在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中的組織、實施責任。
(三)專職職業危害管理人員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
1.貫徹執行有關職業危害防治的法規、制度和標准;
2.負責日常職業危害防治的監督、檢查、技術管理、教育以及職業危害事故的調查組織、統計、上報和建檔工作。
(四)職業危害崗位防治責任制
1.參加職業危害防治培訓教育和活動、學習職業危害防治技術知識,遵守各項職業危害防治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發現隱患及時報告;
2.正確使用、保管各種勞保用品、器具和防護設施;
3.不違章作業,並勸阻或制止他人違章作業行為,對違章指揮有權拒絕執行,並及時向單位領導匯報;
4.當工作場所有發生職業危害事故的危險時,應向監督管理人員報告,並停止作業,直到危險消除。
(五)職業危害管理部門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
1.貫徹執行國家和上級制定的職業危害防治的規定及各項職業危害防治規章制度,並對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2.在企業負責人領導下組織建立、修訂各項職業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和參與制定職業危害防治技術措施;
3.職業危害防治技術措施計劃和作業場所的職業危害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⑧ 職業病防治責任制度具體內容是什麼

職業病防治責任制度具體內容是職業病防治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內針,建立用容人單位負責、行政機關監管、行業自律、職工參與和社會監督的機制,實行分類管理、綜合治理。

法律規定:

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4次會議通過;根據2011年12月31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4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的決定》修正)。

第三條 職業病防治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建立用人單位負責、行政機關監管、行業自律、職工參與和社會監督的機制,實行分類管理、綜合治理。

(8)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百度文庫擴展閱讀:

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工傷保險的監督管理,確保勞動者依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國家鼓勵和支持研製、開發、推廣、應用有利於職業病防治和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加強對職業病的機理和發生規律的基礎研究,提高職業病防治科學技術水平。

積極採用有效的職業病防治技術、工藝、設備、材料;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職業病危害嚴重的技術、工藝、設備、材料。國家鼓勵和支持職業病醫療康復機構的建設。

⑨ 職業病危害防治十項制度是什麼

十項主要措施:

(一)積極劃轉職能,加強監管機構隊伍建設。按照新修訂的《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加快職能劃轉,各級安全監管部門要加強與機構編制部門及衛生、社保、工會等部門的溝通協調,盡快達成共識,調整明確本地區職業衛生監管部門職責分工,形成責權匹配、上下一致、運轉有效的職業衛生監管機制;同時,根據職業衛生監管工作的需要,加強省、市、縣三級安全監管部門職業衛生監管機構建設,明確監管機構,充實監管人員,健全職業衛生監管體系,落實職業衛生監管責任。

(二)做好部門規章、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完善職業衛生法規標准體系。依據新修訂的《職業病防治法》,組織制定配套的部門規章,制定頒布《用人單位職業衛生監督管理規定》、《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監督管理辦法》、《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監督管理辦法》、《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監督管理辦法》和《職業健康監護監督管理辦法》等部門規章,規范、指導安全監管部門開展職業衛生監督管理工作。同時,加強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工程式控制制和職業病防護設施等職業衛生標準的制修訂工作,為用人單位做好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提供技術標准,規范用人單位的職業衛生管理工作。

(三)深入開展職業病危害專項整治,改善用人單位職業衛生條件。根據近幾年發生的職業病危害事件以及調研檢測的情況,在煤礦;花崗岩和石英岩類礦山,包括石英砂、鉬礦、金礦等(主要是採掘、破碎、篩分等工序);石棉;木質傢具製造業(主要是膠和漆)四個行業(領域)繼續開展職業病危害專項治理,並指導、督促各省(區、市)根據本地區職業病危害的實際情況,研究確定職業病危害治理的重點行業領域,在上述四個行業領域基礎上適當調整,保持五個左右行業(領域)的重點整治,爭取用兩年左右的時間,使這些行業(領域)全面達到《國家職業病防治規劃(2009-2015年)》提出的目標要求。

(四)加強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審查及監督檢查工作。規范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設計、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等工作,研究制定《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編制導則》、《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設計專篇編制導則》和《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報告編制導則》,加強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審查及監督檢查,確保職業病防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五)開展使用有毒物品職業衛生許可,加強職業病危害源頭控制。在部分省市職業病危害嚴重的行業領域開展職業衛生許可試點的基礎上,研究制定職業衛生許可證監督管理的相關規章、制度,規范許可證發放標准、發證流程和監督管理等程序,全面啟動職業衛生許可工作。加強對職業衛生許可證發放工作的檢查和指導,嚴把准入關,從源頭上控制和減少職業病危害。

(六)抓好職業衛生宣傳培訓工作,提高職業病危害防護意識和能力。加強安監系統職業衛生監管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的職業衛生監管水平。加強用人單位負責人和職業衛生管理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職業衛生管理能力。研究制定職業衛生領域特種作業人員的培訓辦法,對職業病危害嚴重崗位上的特種作業人員實行強制培訓。同時,通過各種宣傳媒介,加強對《職業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以及相關職業病危害預防知識的宣傳,提高廣大勞動者的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

(七)建立職業衛生監管執法技術支撐體系。擬用3年左右的時間,依託利用現有技術資源,基本建成覆蓋全國、布局合理、裝備完善、技術精湛、管理有序、服務上乘的國家、省、市、縣四級職業衛生技術支撐網路。到2015年,全國建成3-5個國家級技術支撐機構,每個省(區、市)建成1-3個省級技術支撐機構,每個市(地)建成1-2個市級技術支撐機構,每個主要工業縣(區)建成1個縣級技術支撐機構,非主要工業縣(區)聯合建成1個縣級技術支撐機構,保證每級安全監管部門都能得到有力的執法技術支撐。

(八)組建職業衛生專家隊伍,利用專家加強職業衛生監督管理工作。為提高職業衛生監管工作的科學性、規范性、公正性,擬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專業協會遴選職業衛生專家,建立專家隊伍。發揮職業衛生專家的技術支撐作用,參與職業衛生監管工作,如政策咨詢、職業病危害專項治理、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審查、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處理、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的資質認定、職業衛生宣教、培訓和科普教育等。

(九)加強技術服務機構監管,構建職業衛生技術服務網路。根據用人單位職業衛生技術服務工作的需要,建立三級技術服務機構,形成職業衛生技術服務網路,滿足用人單位職業衛生管理工作的需要。同時,加強對技術服務機構服務質量的監控,加強對技術服務機構服務行為的監督,確保技術服務機構依法開展技術服務,保證用人單位得到客觀、公正、公平的技術服務。

(十)加強職業衛生監督執法工作,落實用人單位職業衛生主體責任。一是通過監管執法促進用人單位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職業衛生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標准,落實主體責任。二是抓好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工作,摸清監管對象的底數,為監管工作奠定基礎。三是監督指導用人單位加強職業衛生管理,建立職業衛生工作責任制,健全並落實各項職業衛生規章制度,落實從業人員職業健康保護措施。四是監督指導用人單位加強職業衛生培訓,增加勞動者職業衛生知識,提高其職業病危害防護能力。五是以職業病危害嚴重的行業領域為重點,抓好日常監察、專項監察,重點監察、定期監察,及時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六是抓好事故調查處理工作。對於發生職業病危害事故的用人單位,要嚴肅查處,嚴格責任追究,真正起到警示作用。

熱點內容
法院怎麼轉賬 發布:2025-01-17 03:06:54 瀏覽:340
從經濟法角度看校園貸 發布:2025-01-17 03:04:44 瀏覽:679
沈陽城市供熱條例 發布:2025-01-17 02:42:54 瀏覽:673
合同法教材下載 發布:2025-01-17 02:35:05 瀏覽:644
民事訴訟法一審程序 發布:2025-01-17 02:34:19 瀏覽:211
水利轉門法律知識考試 發布:2025-01-17 02:32:08 瀏覽:532
追究稅收法律責任的主體 發布:2025-01-17 02:23:13 瀏覽:499
服務員工上班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7 01:36:38 瀏覽:73
違規處置醫療垃圾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7 01:30:48 瀏覽:373
法院具辦人 發布:2025-01-17 01:30:03 瀏覽: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