葯房發葯條例
㈠ 葯品的管理規定
生活中葯品是我們常見的一種,大到住院小到感冒都離不開它,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葯品的管理規定,希望對你有用!
葯品的管理規定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為規范和加強醫療機構的葯品管理,推進醫院葯房現代化、制度化、規范化建設,保證葯品質量,保障人體用葯安全有效,根據《葯品管理法》、《葯品管理法實施條例》及《內蒙古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辦法》等法律法規和規章,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醫療機構應在葯品的購進、儲存和使用等環節實行質量管理,建立包括組織結構、職責制度、過程管理和設施設備等方面的質量體系,並使之有效運行。
第三條、包頭市行政區域內縣級以上(包括縣級)醫療機構,必須遵守本規定。
第二章 縣級以上醫療機構葯品使用管理規定
第一節 管理職責
第四條、醫療機構主要負責人應保證本單位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本規定,對本單位使用的葯品質量負領導責任。
第五條、醫療機構應設置質量管理機構或專職質量管理人員(下設驗收員、養護員),行使質量管理職能,具體負責葯品質量管理工作。
第六條、醫療機構應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及本規定,結合醫療機構實際制定質量管理制度,並定期檢查和考核制度執行情況。(縣級醫療機構可以對制度執行情況不做檢查和考核)
第二節 人員與培訓
第七條、醫療機構葯劑科負責人(可兼任質量管理機構負責人或專職質量管理員)應具有葯學專業技術職稱,負責質量管理工作。具體規定如下:
三級醫院葯劑科負責人應具有副主任葯師(副主任中葯師)以上技術職稱;二級醫院葯劑科負責人應具有主管葯師(主管中葯師)以上技術職稱;一級醫院葯劑科負責人應具有葯師(中葯師)以上技術職稱。
第八條、從事葯品采購驗收、養護、計量、保管、處方調配和審核等工作的人員,應具有葯士以上葯學專業技術職稱或執業葯師資格。
第九條、醫療機構每年應組織直接接觸葯品的人員進行健康檢查,並建立健康檔案。發現患有精神病、傳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污染葯品疾病的患者,應調離直接接觸葯品的崗位。
第十條、醫療機構應定期對各類人員進行葯品法律、法規、規章和專業技術、葯品知識、職業道德等教育或培訓,並建立檔案。
第三節 設施與設備
第十一條、醫療機構應有與其規模相適應的葯房及輔助、辦公用房。葯房應明亮、整潔。 第十二條、有與使用規模相適應的倉庫。庫區地面平整,無積水和雜草,無污染源,並做到:
(一)葯品儲存作業區、輔助作業區、辦公生活區分開一定距離或有隔離措施。
(二)有適宜葯品分類保管和符合葯品儲存要求的庫房。庫房內牆壁、頂棚和地面光潔、平整,門窗結構嚴密。
(三)庫區有符合規定要求的消防、安全設施。
第十三條 倉庫應劃分待驗庫(區)、合格品庫(區)、發貨庫(區)、不合格品庫(區)、退貨庫(區)等專用場所,經營中葯飲片還應劃分零貨稱取專庫(區)。以上各庫(區)均應設有明顯標志。
第十四條、倉庫應有以下設施和設備:
(一)保持葯品與地面之間有一定距離的設備。
(二)避光、通風和排水的設備。
(三)檢測和調節溫、濕度的設備。
(四)防塵、防潮、防霉、防污染以及防蟲、防鼠、防鳥等設備。
(五)符合安全用電要求的照明設備。
(六)適宜拆零及拼箱發貨的工作場所和包裝物料等的儲存場所和設備。
第十五條、儲存麻醉葯品、一類精神葯品、醫療用毒性葯品、放射性葯品的專用倉庫應具有相應的安全保衛措施。
第十六條、應配備與醫療機構規模相適應、符合衛生要求、必要的驗收和養護用工具及儀器設備。(此條縣級醫療機構不做要求)
第四節 進貨與驗收
第十七條、醫療機構購進葯品應以質量為前提,從合法的企業進貨。對供貨企業應確認其合法資格,索取合法資格證明材料。
第十八條、購進葯品應有合法票據,並按規定建立購進記錄,做到票、帳、貨相符。購進票據和記錄應保存至超過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於兩年。
第十九條、購進的葯品應符合以下基本條件:
(一)合法企業所生產或經營的葯品。
(二)具有法定的質量標准。
(三)除國家未規定的以外,應有法定的批准文號和生產批號。進口葯品應有符合規定的、加蓋了供貨單位質量檢驗機構原印章的《進口葯品注冊證》和《進口葯品檢驗報告書》復印件。
(四)包裝和標識符合有關規定和儲運要求。
(五)中葯材應標明產地。
第二十條、購進葯品的合同應明確質量條款。
第二十一條、葯品質量驗收的要求是:
(一)嚴格按照法定標准和合同規定的質量條款對購進葯品、銷後退回葯品的質量進行逐批驗收。
(二)驗收時應同時對葯品的包裝、標簽、說明書以及有關要求的證明或文件進行逐一檢查。
(三)驗收抽取的樣品應具有代表性。
(四)驗收應按有關規定做好驗收記錄。驗收記錄應保存至超過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於三年。
(五)驗收應在符合規定的場所進行,在規定時限內完成。
第二十二條、購進麻醉葯品、一類精神葯品、醫療用毒性葯品、放射性葯品、戒毒葯品,應當雙人驗收。
第二十三條、倉庫保管員憑驗收員簽字或蓋章收貨。對貨與單不符、質量異常、包裝不牢或破損、標志模糊等情況,有權拒收並報告有關部門處理。
第二十四條、醫療機構應對質量不合格葯品進行控制性管理,其管理重點為:
(一)發現不合格葯品應按規定的要求和程序上報。
(二)不合格葯品標識、存放。
(三)查明質量不合格的原因,分清質量責任,及時處理並制定預防措施。
(四)不合格葯品報廢、銷毀的記錄。
(五)不合格葯品處理情況的匯總和分析。
第二十五條、企業每年應對進貨情況進行質量評審。
第五節 儲存與養護
第二十六條、葯品應按規定的儲存要求專庫、分類存放。儲存中應遵守以下幾點:
(一)葯品按溫、濕度要求儲存於相應的庫中。
(二)在庫葯品均應按質量狀態實行色標管理。其統一標準是:待驗葯品、退回葯品為黃色,合格葯品為綠色,不合格葯品為紅色。
(三)搬運和堆垛應嚴格遵守葯品外包裝圖式標志的要求,規范操作。堆碼高度應適宜,避免損壞葯品及包裝。
(四)葯品與倉間地面、牆、頂、散熱器之間應有相應的間距或隔離措施。
(五)葯品應按批號集中堆放。有效期的葯品應分類相對集中存放,按批號及效期遠近依次或分開堆碼並有明顯標志。
(六)葯品與非葯品、內用葯與外用葯、處方葯與非處方葯之間應分開存放;易串味的葯品、中葯材、中葯飲片以及危險品等應與其他葯品分開存放。
(七)麻醉葯品、一類精神葯品、醫療用毒性葯品、放射性葯品應當專庫或專櫃存放,雙人雙鎖保管,專帳記錄。
(八)二類精神葯品應專區存放。
(九)拆零葯品應保留原包裝及說明書,拆零葯品應集中存放於零貨葯品的儲存區。
(十)定期清潔葯品儲存區,存放葯品的貨架、底墊等設施設備應保持清潔,無雜物。
第二十七條、葯品調劑部門貨架(櫃)應標志醒目,類別標簽放置准確、字跡清晰,陳列葯品應整齊有序:
(一)葯品與非葯品、內用葯與外用葯應分開擺放;
(二)特殊管理的葯品不應陳列;
(三)不得將葯品存放、擺放於架(櫃)以外的地方;
(四)拆零葯品應集中存放於拆零櫃台,需冷藏的拆零葯品應存放於冷藏設備;銷售期間,應保留原包裝和說明書;拆零葯品的批號做到批批清,不能混批分裝。
(五)中葯飲片裝斗前應做復核,不得錯斗、串斗,不同批號不應混放,不能混批分裝。
(六)飲片斗前應寫正名正字。
第二十八條、醫療機構定期檢查葯品質量。對由於異常原因可能出現質量問題的葯品和在庫時間較長的中葯材,應抽樣送檢。在沒有檢驗結論之前,對有疑問的葯品應暫時停發。
第二十九條、應對葯品儲存實行效期管理。
第三十條、不合格葯品應存放在不合格葯品庫(區)。不合格葯品的確認、報損、銷毀應有完善的手續和記錄。
第三十一條、醫療機構養護員應每天對葯品調劑部門及葯庫溫、濕度進行監測和記錄。如超出規定范圍,應及時採取調控措施,並予以記錄。
第六節 出庫與退回
第三十二條、葯品出庫應對實物進行質量復核,並做好記錄。記錄應保存超過葯品有效期1年,但不得少於3年。
第三十三條、麻醉葯品、一類精神葯品、醫療用毒性葯品、放射性葯品、戒毒葯品應進行雙人復核。
第三十四條、出庫葯品被送達申領後應有雙方簽字、確認記錄。
第三十五條、發現以下問題的葯品,不得出庫,並報質量管理負責人或質量管理員處理:
(一)葯品包裝內有異常響動或液體滲漏;
(二)包裝出現破損、污染、封口不牢、襯墊不實、封條損壞等異常情況;
(三)包裝或標簽上所示內容與實物不符、模糊不清或脫落;
(四)葯品已超出有效期。
第三十六條、醫療機構對非質量原因的庫存葯品,可退回供貨單位。不合格葯品不得退回供貨單位。
第三十七條、由葯品調劑部門退回葯庫的葯品經驗收合格後,方可入庫使用,不合格的應存放在不合格葯品庫(區)。
第三十八條、驗收退回葯品應建立專門的驗收記錄。驗收記錄包括退貨單位、品名、劑型、規格、批准文號、批號、生產廠商(或產地)、有效期、數量、驗收日期、退貨原因、質量狀況、驗收結論、驗收人員等內容。驗收記錄應保存至超過葯品有效期1年,但不得少於3年。
第七節 葯品調配和使用
第三十九條、醫療機構的葯劑人員調配處方,必須經過核對,對處方所列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代用。對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劑量的處方,應當拒絕調配;必要時,經處方醫師更正或者重新簽字,方可調配。
第四十條、醫療機構在葯品調配和使用過程中發現假劣葯品,應當立即封存、停止使用,並及時向當地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不得擅自處理。
第四十一條、拆零分裝葯品,應在清潔的葯品分裝室內分裝。分裝時應經兩人核對、簽名、登記。
第四十二條、除用於住院患者的拆零葯品外,拆零葯品包裝袋上必須註明品名、規格、服法、用量、有效期、批號,並保留原包裝標簽至葯品使用完為止。
第四十三條、葯房應對內設置,不得臨街開設銷售葯品的窗口。
第四十四條、醫療機構不得使用與本機構執業內容無關的葯品;不得經營、推銷食品及保健品;不得以郵寄、偽造處方、櫃台開架自選和義診、義賣、咨詢、試用、展銷會名義及其他方式經營或變相經營葯品。
第四十五條、醫療機構應成立葯品不良反應監測小組,實行葯品不良反應報告制度,有嚴重葯品不良反應時應及時上報,不得隱瞞。
葯品的存放
1、一般固體葯品放在廣口瓶中,液體葯品放在細口瓶中(少量的液體葯品可放在滴瓶中)。
2、見光易分解的葯品需保存在棕色試劑瓶中:如硝酸,次氯酸等。
3、與空氣反應容易變質的葯品須密封保存:如:氫氧化鈉,氯化亞鐵等。
4、試劑擺放時氧化劑與還原劑分開,酸與鹼分開。
分類拓展
1.酸類實驗室常用的三大強酸(鹽酸、硫酸和硝酸)都有很強的腐蝕性,儲存和使用時要特別注意安全。
(1)濃鹽酸:容易揮發,應密封存放在陰涼處。
(2)濃硫酸:易吸水,會腐蝕橡膠塞,因此應密封保存在具有玻璃塞的細口瓶里。
(3)濃硝酸:易揮發,見光易分解,硝酸具有強腐蝕性,不能使用橡膠塞,應密封保存在具有玻璃塞的棕色細口瓶內,並且放在陰涼處。
2.鹼類
(1)燒鹼(氫氧化鈉):易吸收水蒸氣而潮解;吸收二氧化碳發生化學變化:2NaOH+CO2=Na2CO3+ H2O,所以要密封保存。若把氫氧化鈉溶液保存在玻璃瓶中,燒鹼易腐蝕玻璃,一定要選用橡膠塞而不是玻璃塞,以免瓶塞跟瓶體黏在一起,不便打開。
(2)熟石灰(氧氧化鈣):易吸收二氧化碳而變質,要密封保存在塑料瓶中。Ca(OH)2+CO2=CaCO3↓ +H2O。
(3)鹼石灰(氧化鈣與氫氧化鈉的混合物):可以作乾燥劑,要密封保存,理由同上。
(4)石灰水:易吸收空氣巾的二氧化碳,常出現渾濁現象,所以要密封保存、一般情況下現使用現配製,不宜長時間存放。
(5)氨水:易揮發、易分解,密封保存在棕色試劑瓶中.且置於陰涼處。
3.鹽類
(1)硝酸銀:見光、受熱易分解,應密封於棕色瓶內或用黑紙包裹,置於陰涼處保存。
(2)碳酸氫銨同體:見光、受熱易分解,密封保存十陰涼處,且不能與鹼性物質混放,以免遇鹼性物質放出氨氣而失效
(3)無水氯化鈣:易吸水而潮解,應密封保存,以免失效。
(4)高錳酸鉀:是強氧化劑,應與易燃物(炭粉、硫黃、磷、酒精)分開存放。
4.單質
(1)白磷:白磷易被空氣巾的氧氣氧化,且著火點低,易自燃,所以把白磷保存盛水的廣口瓶里(切割時.也應在水中進行),而紅磷、硫黃、鎂粉等易燃物應遠離火種,置於陰涼通風處。
(2)鉀、鈣、鈉的活動性很強,不能跟空氣、水接觸,所以要保存在煤油中,以免跟空氣、水接觸而燃燒,甚至爆炸。
(3)碘:受熱時易升華,必須保存在棕色瓶中,且存放存陰涼處。
5.其他類
(1)雙氧水(過氧化氫):受熱易分解,密封保存且置十陰涼處。
(2)生石灰(氧化鈣):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而變質,所以要密封保存在塑料瓶中。如果把生石灰長期暴露在空氣中,最終會轉化為碳酸鈣
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
(3)有機溶劑(如酒精、乙醚等):易燃燒,單獨存放.密封保存於陰涼處。
葯品的定義
一、關鍵在於:
1.葯品有三種功能即: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機能。
2.葯品應具備三個條件:規定有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
3.葯品的范圍包括傳統葯和現代葯,具體包括中葯材、中葯飲片、中成葯、化學原料葯及其制劑、抗生素、生化葯品、放射性葯品、血清、疫苗、血液製品和診斷葯品等。
4.葯品的這一含義只規定限於人用葯,不包括動物用葯。
5.除外觀,患者無法辨認其內在質量,許多葯品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而不由患者選擇決定。同時,葯品的使用方法、數量、時間等多種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其使用效果,誤用不僅不能“治病”,還可能“致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二、葯品本身的特性:
1.種類復雜性:具體品種, 2.葯品的醫用專屬性:葯品不是一種獨立的商品,它與醫學緊密結合,相輔相成。患者只有通過醫生的檢查診斷,並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葯,才能達到防止疾病、保護健康的目的。
3.葯品質量的嚴格性:葯品直接關繫到人們的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存亡,因此,其質量不得有半點馬虎。我們必須確保葯品的安全、有效、均一、穩定。
三、葯品的劑型
根據不同的給葯方式和給葯部位,有不同的劑型,其中中葯常用劑型包括:湯劑、散劑、丸劑、膏劑、栓劑、洗劑、丹劑等;西葯常用劑型包括:片劑、膠囊劑、顆粒劑、溶液劑、注射劑、軟膏劑、栓劑等。且同一葯物劑型不同,葯物的作用效果不同,作用的快慢、強度、持續時間不同,其副作用、毒性也不同。 四、葯品與食品、保健品、消毒液、化妝品的區別
1、食品是指: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療為目的的物品。一般的食品不能稱為葯品,因為它首先就不具有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的作用。將維生素C作為食品添加劑製成的食品,也不能稱為葯品,因為它沒有也不允許規定針對疾病的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
2、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並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保健食品不能直接用於治療疾病,它是人體機理調節劑、營養補充劑。而葯品是直接用於治療疾病的。
保健食品與葯品有嚴格的區別:葯品是治療疾病的物質;保健食品的本質仍然是食品,雖有調節人體某種機能的作用,但它不是人類賴以治療疾病的物質。對於生理機能正常,想要維護健康或預防某種疾病的人來說,保健食品是一種營養補充劑。對於生理機能異常的人來說,保健食品可以調節某種生理機能、強化免疫系統。
3、消毒劑不是葯品,只是用於表面的消毒,都沒有治療疾病的功效。
4、葯品有效成分濃度最高;適用嚴重皮膚患者;以治療為目的,會直接改變患者皮膚狀態,
如:讓油性肌轉為中性肌,效果快速明顯,但有時有副作用;通常是在醫生開處方後,到醫院或葯房購買。
化妝品是指以塗抹、噴灑或者其他類似方法,散布於人體表面的任何部位,如皮膚、毛發、指趾甲、唇齒等,以達到清潔、保養、美容、修飾和改變外觀,或者修正人體氣味,保持良好狀態為目的的化學工業品或精細化工產品。
葯妝品/特殊化妝品:有效成分濃度次於葯品:敏弱、受損、輕微皮膚炎、一般人皆可使用;介於兩者之間,具修復、輔助葯品的效果;不若葯品刺激,會稍微改變皮膚表面狀況,但仍溫和;在醫院、葯房、葯妝店銷售,有專業醫師、葯師在旁指導使用。
五、葯品質量
為保證葯品質量而對各種檢查項目、指標、限度、范圍等所做的 規定,稱為葯品質量標准。葯品質量標準是葯品的純度、成分含量、組分、生物有效性、療效、毒副作用、熱原度、無菌度、物理化學性質以及雜質的綜合表現。包括:
(1)物理指標 葯品活性成份、輔料的含量、制劑的含量、外觀等指標。 (2)化學指標 葯品活性成份化學、生物化學特性變化等指標。 (3)生物葯劑指標 葯品的崩解、溶出、吸收、分布、代謝、排泄等指標。 (4)安全性指標 葯品的“三致(致癌、致畸胎、致突變)”、毒性、不良反應和副作用、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使用禁忌等指標。 (5)有效性指標 葯品針對規定的適應症在規定的用法、用量條件下治療疾病有效程度指標。(6)穩定性指標 葯品在規定的儲藏條件下在規定的有效期內保持 其物理、化學、生物葯劑學、安全性、有效性指標穩定的指標。 (7)均一性指標 葯品活性成份在每一單位(片、粒、瓶、支、袋)葯品中物理、化學、生物葯劑學、安全性、有效性、穩定性等指標等同程度的指標。
葯品的質量它不像其他商品一樣,有質量等級之分:優等品、一等品、二等品、合格品等等,都可以銷售,而葯品只有符合規定與不符合規定之分,只有符合規定的產品才能允許銷售,否則不得銷售。
葯品是特殊商品,其質量的優劣是直接關繫到人民健康與生命安危的大事,葯品的質量標準是國家對葯品質量、規格及檢驗方法所作的技術規定,是葯品生產、供應、使用、檢驗和葯政管理部門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據,因此約品質量標準是保證人民用葯安全有效,促進葯品生產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
葯品標準是指國家對葯品質量規格及檢驗方法所作出的技術規定,是葯品生產、供應、使用、檢驗和管理部門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據。葯品標準的主要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葯典:是一個國家收載葯品規格標準的法典。葯典中收載療效確切、副作用小、質量穩定的常用葯物及制劑,規定其質量標准、制備要求、鑒別、雜質檢查與含量測定等,作為葯品生產、檢驗、供應與使用的依據。
六、五種用葯原則
1 老年人同時用葯不能超過5種:老年人因多病共存,常採用多種葯物治療,這不僅加重了患者經濟負擔,降低了依從性,而且導致ADR的發生。同時使用2種葯物的潛在葯物相互作用發生率為6%,5種葯物為50%,8種葯物增至100%。
2 盡量選擇一箭雙雕的葯物,另外要重視非葯物療法。
3 小劑量原則: 老年人除維生素、微量元素和消化酶類等葯物可以用成年人劑量外,其他所有葯物都應低於成年人劑量。 老年人首次可用成年人劑量的下限。小劑量原則主要體現在維持量上。而對於其他大多數葯物來說,小劑量原則主要體現在開始用葯階段,即開始用
葯就從小劑量開始,緩慢增量,以獲得更大療效和更小副作用為准則。
4 擇時原則:最大限度發揮葯物作用,盡可能降低毒副作用。 擇時原則是根據時間生物學和時間葯理學的原理,選擇最合適的用葯時間進行治療。由於許多疾病的發作、加重與緩解具有晝夜節律的變化;葯代動力學有晝夜節律的變化;葯效學也有晝夜節律變化。
5 暫停用葯原則 對患者所用葯物作仔細的回顧與評價,檢查有無潛在的感染或代謝改變。當懷疑ADR時,要在監護下停葯一段時間。
㈡ 醫院葯房葯品發放原則
葯品出庫遵循,先進先出,近期先出。
建立葯品發放程序,保證發放葯品數量准確,確保質量。
㈢ 新版《葯品管理法》關於零售葯店的內容
法律分析:新版《葯品管理法》正式實施,新的葯品行政處罰裁量基準出台,零售葯店也迎來了史上最嚴處罰。而且,公告還要求,各級葯品監管部門要堅決貫徹葯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加強新修訂的葯品管理法的宣傳貫徹工作,進一步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督促企業生產經營行為持續合規,依法嚴厲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用葯安全。按照以上要求,這也意味著從今天起,零售葯店一旦違法,即可按照新版《葯品管理法》依法查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
第三十四條 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可以自行銷售其取得葯品注冊證書的葯品,也可以委託葯品經營企業銷售。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從事葯品零售活動的,應當取得葯品經營許可證。
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自行銷售葯品的,應當具備本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的條件;委託銷售的,應當委託符合條件的葯品經營企業。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和受託經營企業應當簽訂委託協議,並嚴格履行協議約定的義務。
第五十一條 從事葯品批發活動,應當經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取得葯品經營許可證。從事葯品零售活動,應當經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取得葯品經營許可證。無葯品經營許可證的,不得經營葯品。
葯品經營許可證應當標明有效期和經營范圍,到期重新審查發證。
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實施葯品經營許可,除依據本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的條件外,還應當遵循方便群眾購葯的原則。
第五十八條 葯品經營企業零售葯品應當准確無誤,並正確說明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項;調配處方應當經過核對,對處方所列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代用。對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劑量的處方,應當拒絕調配;必要時,經處方醫師更正或者重新簽字,方可調配。
葯品經營企業銷售中葯材,應當標明產地。
依法經過資格認定的葯師或者其他葯學技術人員負責本企業的葯品管理、處方審核和調配、合理用葯指導等工作。
㈣ 醫院葯房無證人員發葯違規嗎
醫院葯房無證人員發葯是違規的。無證行醫行為可構成非法行醫罪。醫師在執業活動中履行下列義務:1、遵守法律、法規,遵守技術操作規范;
2、樹立敬業精神,遵守職業道德,履行醫師職責,盡職盡責為患者服務;
3、關心、愛護、尊重患者,保護患者的隱私;
4、努力鑽研業務,更新知識,提高專業技術水平;
5、宣傳衛生保健知識,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
執業助理醫師應當在執業醫師的指導下,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按照其執業類別執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第二十五條醫師應當使用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使用的葯品、消毒葯劑和醫療器械。
除正當診斷治療外,不得使用麻醉葯品、醫療用毒性葯品、精神葯品和放射性葯品。
第二十六條醫師應當如實向患者或者其家屬介紹病情,但應注意避免對患者產生不利後果。
醫師進行實驗性臨床醫療,應當經醫院批准並徵得患者本人或者其家屬同意。
㈤ 醫療機構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管理規定的內容
第一條為嚴格醫療機構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管理,保證正常醫療工作需要,根據《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管理條例》,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衛生部主管全國醫療機構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使用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轄區內醫療機構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使用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三條醫療機構應當建立由分管負責人負責,醫療管理、葯學、護理、保衛等部門參加的麻醉、精神葯品管理機構,指定專職人員負責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日常管理工作。
第四條醫療機構要把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管理列入本單位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建立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使用專項檢查制度,並定期組織檢查,做好檢查記錄,及時糾正存在的問題和隱患。
第五條醫療機構應當建立並嚴格執行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的采購、驗收、儲存、保管、發放、調配、使用、報殘損、銷毀、丟失及被盜案件報告、值班巡查等制度,制定各崗位人員職責。日常工作由葯學部門承擔。
第六條醫療機構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管理人員應當掌握與麻醉、精神葯品相關的法律、法規、規定,熟悉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使用和安全管理工作。
第七條醫療機構應當配備工作責任心強、業務熟悉的葯學專業技術人員負責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的采購、儲存保管、調配使用及管理工作,人員應當保持相對穩定。
第八條醫療機構應當定期對涉及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的管理、葯學、醫護人員進行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專業知識、職業道德的教育和培訓。 第九條醫療機構應當根據本單位醫療需要,按照有關規定購進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保持合理庫存。購買葯品付款應當採取銀行轉賬方式。
第十條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葯品入庫驗收必須貨到即驗,至少雙人開箱驗收,清點驗收到最小包裝,驗收記錄雙人簽字。入庫驗收應當採用專簿記錄,內容包括:日期、憑證號、品名、劑型、規格、單位、數量、批號、有效期、生產單位、供貨單位、質量情況、驗收結論、驗收和保管人員簽字。
第十一條在驗收中發現缺少、缺損的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應當雙人清點登記,報醫療機構負責人批准並加蓋公章後向供貨單位查詢、處理。
第十二條儲存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實行專人負責、專庫(櫃)加鎖。對進出專庫(櫃)的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建立專用賬冊,進出逐筆記錄,內容包括:日期、憑證號、領用部門、品名、劑型、規格、單位、數量、批號、有效期、生產單位、發葯人、復核人和領用簽字,做到賬、物、批號相符。
第十三條醫療機構對過期、損壞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進行銷毀時,應當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提出申請,在衛生行政部門監督下進行銷毀,並對銷毀情況進行登記。
衛生行政部門接到醫療機構銷毀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申請後,應當於5日內到場監督醫療機構銷毀行為。 第十四條醫療機構可以根據管理需要在門診、急診、住院等葯房設置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周轉庫(櫃),庫存不得超過本機構規定的數量。周轉庫(櫃)應當每天結算。
第十五條門診、急診、住院等葯房發葯窗口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調配基數不得超過本機構規定的數量。
第十六條門診葯房應當固定發葯窗口,有明顯標識,並由專人負責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調配。
第十七條執業醫師經培訓、考核合格後,取得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處方資格。
第十八條開具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使用專用處方。處方格式及單張處方最大限量按照《麻醉葯品、精神葯品處方管理規定》執行。
醫師開具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處方時,應當在病歷中記錄。醫師不得為他人開具不符合規定的處方或者為自己開具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處方。
第十九條處方的調配人、核對人應當仔細核對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處方,簽名並進行登記;對不符合規定的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處方,拒絕發葯。
第二十條醫療機構應當對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處方進行專冊登記,內容包括:患者(代辦人)姓名、性別、年齡、身份證明編號、病歷號、疾病名稱、葯品名稱、規格、數量、處方醫師、處方編號、處方日期、發葯人、復核人。
專用賬冊的保存應當在葯品有效期滿後不少於2年。
第二十一條醫療機構應當為使用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的患者建立相應的病歷。麻醉葯品注射劑型僅限於醫療機構內使用或者由醫務人員出診至患者家中使用;醫療機構應當為使用麻醉葯品非注射劑型和精神葯品的患者建立隨診或者復診制度,並將隨診或者復診情況記入病歷。為院外使用麻醉葯品非注射劑型、精神葯品患者開具的處方不得在急診葯房配葯。
第二十二條醫療機構購買的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只限於在本機構內臨床使用。 第二十三條醫療機構麻醉、精神葯品庫必須配備保險櫃,門、窗有防盜設施。有條件的醫療機構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庫應當安裝報警裝置。
門診、急診、住院等葯房設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周轉庫(櫃)的,應當配備保險櫃,葯房調配窗口、各病區、手術室存放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應當配備必要的防盜設施。
第二十四條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儲存各環節應當指定專人負責,明確責任,交接班應當有記錄。
第二十五條對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的購入、儲存、發放、調配、使用實行批號管理和追蹤,必要時可以及時查找或者追回。
第二十六條醫療機構應當對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處方統一編號,計數管理,建立處方保管、領取、使用、退回、銷毀管理制度。
第二十七條患者使用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注射劑或者貼劑的,再次調配時,應當要求患者將原批號的空安瓿或者用過的貼劑交回,並記錄收回的空安瓿或者廢貼數量。
第二十八條醫療機構內各病區、手術室等調配使用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注射劑時應收回空安瓿,核對批號和數量,並作記錄。剩餘的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應辦理退庫手續。
第二十九條收回的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注射劑空安瓿、廢貼由專人負責計數、監督銷毀,並作記錄。
第三十條患者不再使用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時,醫療機構應當要求患者將剩餘的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無償交回醫療機構,由醫療機構按照規定銷毀處理。
第三十一條具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並經有關部門批準的戒毒醫療機構開展戒毒治療時,可在醫務人員指導下使用具有戒毒適應症的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
第三十二條醫療機構發現下列情況,應當立即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公安機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一)在儲存、保管過程中發生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丟失或者被盜、被搶的;
(二)發現騙取或者冒領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的。
第三十三條本規定自下發之日起施行。
㈥ 葯品由葯房發出後,患者不得退換,請問這種管理有法律法規依據
摘要 葯品由葯房發出後,患者不得退換,是符合法律規定的,衛生部《醫療機構葯事管理規定》第28條:為保障患者用葯安全,除葯品質量原因外,葯品一經發出,不得退換。醫療機構葯事管理規定。
㈦ 醫院葯房管理制度
醫院葯房管理制度
(1)統一管理:將醫院的所有葯品和從葯人員均納入葯劑科的管理,保證規范葯房制度在醫院的全面實施,使得葯房工作能全面配合醫院的整體工作,全面體現葯房在整個醫院工作中的重要性。
(2)專人負責:盡管葯事管理委員會要全面負責,但是仍應直接明確葯品質量管理的責任人並制訂各類人員崗位職責,主要有:葯劑科主任、葯房組長、葯庫采購人員、葯庫保管員、葯品調劑人員崗位職責等,以使葯房所有人員均明確各自職責,保證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3)規范質量管理制度:主要有:葯品的購進驗收、儲存與養護、出庫復核制度;特殊葯品和貴重葯品管理制度;服務質量管理制度,質量事故及差錯處理和報告制度,葯品質量信息收集制度,處方管理制度,退貨葯品管理制度,不合格葯品管理制度;葯房獎懲制度等。從制度上保證醫院葯房的規范化和患者用葯的安全、有效,並定期對操作和記錄規范化情況進行重點抽查和考核。
一、人員管理
1、從事葯品質量管理、購進、驗收、保管、調配工作的人員應接受葯事法律、法規及專業知識培訓,並建立個人檔案。直接接觸葯品的工作人員,每年應當在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指定的醫療機構或者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進行健康查體,並建立健康檔案。
2、學習制度
從事葯品質量管理、購進、驗收、養護、保管、調配工作的人員應當接受葯事法律、法規及專業知識培訓,每周集中學習時間不少於1小時。
二、 葯品管理
1、葯品的購進與驗收
購進葯品應當以保證質量為前提,從具有合法資格葯品生產、葯品批發企業采購葯品,嚴格審核供貨單位、購進葯品及銷售人員的資質,建立供貨單位檔案。
建立並執行進貨檢查驗收制度,驗收人員要逐批驗明葯品的包裝、規格、標簽、說明書、合格證明和其他標識;不符合規定要求的,不得購進。
建立真實、完整的葯品購進驗收記錄,做到票、帳、物相符。購進驗收記錄保存至超過葯品有效期1年,但不得少於3年。
2、葯品的保管
設置與診療范圍和用葯規模相適應的、與診療區和治療區分開的葯房、葯庫。葯房、葯庫的內牆壁、頂棚和地面應光潔、平整,門窗應嚴密。
在常溫(溫度為0—30℃)、陰涼(溫度不高於20℃)、冷藏(溫度為2—10℃)條件下儲存葯品,相對濕度保持在45—75%之間。
對儲存有特殊要求的葯品應當按照葯品說明書或包裝上標注的條件及有關規定儲存。做好溫濕度的監測和管理,溫濕度超出規定范圍的,應及時調控並予以記錄。
葯品養護人員應當定期進行檢查和養護,並做好記錄,庫存葯品每季度養護一次,陳列葯品每月養護一次,重點品種每半月養護一次。
對影響葯品質量的隱患應當及時排除;對過期、污染或變質等不合格產品,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予以處理。
3、葯品的調配
進行葯品調配的人員必須具備葯學專業技術相關資格。
調配的葯品應當與診療范圍相適應,必須憑注冊的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或者鄉村醫生開具的處方或醫囑進行,非經醫師開具處方不得調配葯品。
葯品發放應當遵循「先產先出」、 「近效期先出」和按批號發放的原則。
調配、拆零葯品,應當根據臨床需要設立獨立調配、拆零場所或者專用操作台並定期清潔消毒,保持工作環境衛生整潔。
使用的容器和工具應定期清洗、消毒,防止污染葯品;拆零時不得裸手直接接工作制度管理。
(1)統一管理:將醫院的所有葯品和從葯人員均納入葯劑科的管理,保證規范葯房制度在醫院的全面實施,使得葯房工作能全面配合醫院的整體工作,全面體現葯房在整個醫院工作中的重要性。
(2)專人負責:盡管葯事管理委員會要全面負責,但是仍應直接明確葯品質量管理的責任人並制訂各類人員崗位職責。
主要有:葯劑科主任、葯房組長、葯庫采購人員、葯庫保管員、葯品調劑人員崗位職責等,以使葯房所有人員均明確各自職責,保證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3)規范質量管理制度:主要有:葯品的購進驗收、儲存與養護、出庫復核制度;特殊葯品和貴重葯品管理制度。
服務質量管理制度,質量事故及差錯處理和報告制度,葯品質量信息收集制度,處方管理制度,退貨葯品管理制度,不合格葯品管理制度;葯房獎懲制度等。
從制度上保證醫院葯房的規范化和患者用葯的安全、有效,並定期對操作和記錄規范化情況進行重點抽查和考核。
(7)葯房發葯條例擴展閱讀:
葯品的調配管理
1、 葯師收方後,首先要細心審讀處方,主要審查處方中的葯品名
稱、用葯劑量、用法三個方面。如果有葯品名稱錯誤、用葯劑量方面不妥或用葯有配伍禁忌之處,應與開方醫師聯系,經原醫師重新審定更正後再行配方。
2、 嚴格處方與計算機核對,在葯品規格、數量、含量、金額總量
均正確無誤時方可調配。
3、 配方時按處方書寫的順序取葯,注意處方內容與配發葯品的一
致性,遇有葯品變色、霉變、過期、失效不得配發,對大輸液,
發出前要檢查瓶口有無松動及溶液是否澄明,如對葯品有疑問,需核實無誤再行調配。
4、 協作配方時,收方葯師在葯品配齊後與處方一起交給復核葯師。
5、 發葯是調配葯品的最後一關,葯師復核葯品無誤後,按處方稱
呼病人姓名,注意其性別年齡相符後,方可發給,並向病人說明用法和注意事項。
6、 需特別交待的用法(如疼痛時、發熱時用或一次性口服等)要
重點指點給病人。
7、 調配麻醉葯品時,要專冊登記日期、病人姓名、適應症、詳細
地址、所用葯品名稱、規格、數量、開方醫師、配方葯師等內容,以便跟蹤和反饋病人麻醉葯品的使用情況。
8、 調配時應注意處方的限量。處方一般不得超過7日用量;急診
處方一般不得超過3日用量;對於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況,處方用量可適當延長,但醫師應當註明理由。其他詳見特殊葯品管理。
9、 葯品調配完畢,配方及復核葯師都應在處方上簽字以示負責。
10、 處方一次有效。
㈧ 葯房發葯注意事項
如何杜絕差錯事故的發生,現總結為以下幾點:1. 加強思想教育,加強責任心教育,重視取葯調配環節的重要性。加強業務學習,熟悉葯物知識,提高業務水平。2. 嚴格執行配方發葯操作規程,遵守「四查、十對」的原則。3. 接到處方後不要先對電腦,不要急於取葯,先審查處方,看科別、年齡、姓名,看有無配伍禁忌以及用葯的合理性。4. 不應假設或猜想模糊處方的內容,發現問題應及時與處方醫師聯系。5. 做到葯品的擺放要定位,隨時檢查葯品的質量及效期,並注意是否有葯品混放現象。6. 在葯架上取葯時,不要憑感覺在什麼位置,而是要仔細查看葯品包裝上的葯名、規格、劑量是否與處方一致,確認後再將葯品放在調劑台上。7. 將處方所列葯品全部配齊後,再核對電腦。8. 最後再將葯品逐一與處方核對,全部准確無誤後再交給病人,同時交待葯品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項。有特殊用法的還需要著重交待。
㈨ 醫院葯劑工作條例
第一章總則一、醫院葯劑工作是醫院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 是保證人民用葯安全有效的重要環節。衛生行政部門和醫院領導必須予以重視,認真加強領導。二、醫院葯劑科(葯房)是負責本院葯劑工作的部門,在院長(或業務副院長)直接領導下,貫徹執行葯政管理的有關法令、條例、規章和制度,並有權檢查、監督本院各醫療科(室)合理使用葯品,確保安全有效,嚴防浪費。三、醫院葯劑科(葯房)必須根據醫療、科研的需要,及時准確地調配處方和制劑;做好葯品管理供應,搞好群眾性葯品質量監督,結合臨床積極開展臨床葯學科研工作,以提高業務水平。四、醫院葯劑工作人員,要熱愛本職專業, 認真學習政治和業務, 努力做到又紅又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第二章醫院葯事管理委員會五、為協調全院計劃用葯和科學管理,醫院可根據自己的條件成立葯事管理委員會,由一位業務院長、葯劑科(葯房)主任和各有關業務科室負責人組成。六、葯事管理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審定、監督本院用葯計劃;及時研究解決本院醫療用葯的重大問題;負責指導、檢查醫生合理用葯,並把合理用葯作為考核醫生的一項內容。第三章葯劑科(葯房)的任務與組織七、醫院葯劑科(葯房)的基本任務是:科學地管理全院葯品;為醫療需要及時准確地調配處方和制備各種制劑; 供應質量合格的葯物; 配合醫療需要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工作。
1.根據本院醫療和科研需要,編制葯品采購計劃, 做好葯品保管、 供應及帳卡登記,進銷帳目統計報表,收方、發葯並審查核對等。
2.及時准確地調配本院處方,按臨床需要制備制劑及加工炮製中草葯等。
3.為保證臨床用葯安全有效,建立健全葯品監督和檢驗制度,對葯品要進行嚴格檢查,不合格的葯品不準使用。葯品質量檢查工作,受當地葯檢所業務指導。
4.積極宣傳用葯知識,監督合理用葯,科學用葯,並協助臨床做好新葯實驗和葯品的療效評價工作;負責收集葯品的毒副反應,定期向衛生行政部門匯報並提出需要改進和淘汰品種的意見。
5.密切配合臨床,積極研究中西葯品的新制劑;努力進行技術革新,積極運用新技術成就,創造療效高的新劑型。
6.擔負醫葯院校學生實習,葯劑人員進修和基層醫療單位葯劑工作的技術指導。八、醫院葯劑科(葯房)應設中、西葯調劑、制劑(包括滅菌制劑)、中、西葯庫、葯品檢驗等室,有條件的可設葯劑研究、情報資料室。九、葯劑科(葯房)的人員編制,視醫院實際工作需要而定(其中必須配備一定比例的葯師)。中、西葯劑人員必須經專業訓練或具備專業知識,能勝任葯劑科工作任務。醫院要加強葯品管理,實行「 金額管理、數量統計、實耗實銷 」的辦法,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因實行葯品管理改革所需的財會統計人員應另增編制。十、葯劑科(葯房)應配有勤雜人員,負責清洗用具、葯瓶,消毒、蒸餾,中葯的粉碎、挑揀和其他勤雜工作。其編制由醫院按照實際需要另增。第四章葯劑人員的主要職責十一、主任葯師(主任中葯師)的主要職責是:
1.在院長領導下,主持葯劑科(葯房)的日常科學技術工作,組織有關人員制訂技術操作規程和自配葯物制劑的質量要求,並組織實施。
2.組織領導本科業務、技術工作,參加調配復雜的方劑、制劑和加工炮製,研究解決技術上的疑難問題,組織有關人員進行科學實驗,並總結經驗,審議成果,寫出資料。收集國內外葯學技術情報,介紹國內外有關葯品動態。
3.安排布置並督促檢查本科人員業務技術學習,組織有關人員經常深入各科室檢查葯品質量和使用、保管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4.主持制訂技術人員和進修生的培訓規劃,負責本科人員的技術考核和業務學習,不斷提高工作水平。十二、副主任葯師(副主任中葯師)協助主任葯師工作,在無主任葯師的情況下,執行主任葯師職責。十三、主管葯師(主管中葯師)的主要職責是:
在主任葯師領導下,履行葯師(中葯師)的職責,並對葯師(中葯師)的工作進行技術指導。十四、葯師(中葯師)的主要職責是:
1.在主任葯師領導和主管葯師(主管中葯師)指導下進行工作。
2.擬定技術操作規程,調配方劑,制備制劑和中草葯加工炮製,研究解決技術上的疑難問題。
3.負責葯品的檢驗、鑒定和葯品毒副反應的報告工作。
4.對葯劑士(中葯士)、葯劑員(中葯劑員)的工作進行技術指導。
㈩ 醫院葯房葯品管理制度
法律分析: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設置或者指定的葯品專業技術機構,承擔依法實施葯品監督管理所需的審評、檢驗、核查、監測與評價等工作。國家建立健全葯品追溯制度。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制定統一的葯品追溯標准和規范,推進葯品追溯信息互通互享,實現葯品可追溯。國家建立葯物警戒制度,對葯品不良反應及其他與用葯有關的有害反應進行監測、識別、評估和控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 》
第九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葯品監督管理工作負責,統一領導、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內的葯品監督管理工作以及葯品安全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建立健全葯品監督管理工作機制和信息共享機制。
第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葯品安全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葯品安全工作經費列入本級政府預算,加強葯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為葯品安全工作提供保障。
第十一條 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設置或者指定的葯品專業技術機構,承擔依法實施葯品監督管理所需的審評、檢驗、核查、監測與評價等工作。
第十二條 國家建立健全葯品追溯制度。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制定統一的葯品追溯標准和規范,推進葯品追溯信息互通互享,實現葯品可追溯。國家建立葯物警戒制度,對葯品不良反應及其他與用葯有關的有害反應進行監測、識別、評估和控制。
第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葯品行業協會等應當加強葯品安全宣傳教育,開展葯品安全法律法規等知識的普及工作。新聞媒體應當開展葯品安全法律法規等知識的公益宣傳,並對葯品違法行為進行輿論監督。有關葯品的宣傳報道應當全面、科學、客觀、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