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化學品毒性法規環境數據手冊下載

化學品毒性法規環境數據手冊下載

發布時間: 2022-10-24 04:55:39

1. 急求能查化學品特別是有機物毒性

你如果知道了什麼有機物,而且是商品的,應該是可以查到該有機物的MSDS。可以這么網路一下:XXX MSDS

XXX也就是你要查的有機物的名字,比如網路:乙醇 MSDS
http://www..com/s?wd=%D2%D2%B4%BC+MSDS

如果查不到中文的,你可以查英文的MSDS,google一下:ethanol MSDS:
http://www.google.com/search?hl=en&safe=off&q=ethanol+MSDS&aq=f&oq=&aqi=g2g%3As1g7

以上只是例子,受人與魚,不如受人與漁。

另外,你可以去這里查該網站提供的MSDS:

www.aldrich.com

可能需要注冊一下(注冊不需要交錢,更不要提供帳戶信息)

2. 丙烷氣體對人體的危害性(具體數值)

丙烷有單純性窒息及麻醉作用。

人短暫接觸1%丙烷,不引起症狀;10%以下的濃度,只引起輕度頭暈;接觸高濃度時可出現麻醉狀態、意識喪失;極高濃度時可致窒息。

丙烷在標准狀態下是無毒的,但是若濫用做吸入劑,有一定因為缺乏氧氣而窒息的危險。

在常壓下,丙烷及其混合物快速揮發能造成凍傷。在外界溫度是20攝氏度的情況下,丙烷液體仍然保持-42度的低溫。

(2)化學品毒性法規環境數據手冊下載擴展閱讀

丙烷的制備工藝

丙烷是處理天然氣或精煉原油得到的副產物。在處理天然氣的過程中,必須將丁烷、丙烷和大量的乙烷從原氣中去除,否則這些揮發物會在天然氣管道中發生縮合。

精煉原油的過程中,丙烷作為一個副產物出現在裂解石油制備汽油和燃料油的過程中。由於是副產物,丙烷的產量不能夠輕易的根據需求而轉變。

丙烷的用途

丙烷常用作燒烤、攜帶型爐灶和機動車的燃料。通常被用來驅動火車,公交車,叉車和計程車,也被用來充當休旅車和露營時取暖和做飯的燃料。

3. 亞硫酸氫鈉應該使用哪種防毒面具

硫脲有很多種,不知你說的是哪一種,你可以用3M的6006防有機物的濾毒罐來防。這里我僅僅是再給你一種硫代尿素的資料

[第一部分]化學品名稱
化學品中文名稱:亞硫酸氫鈉;酸式亞硫酸鈉
化學品英文名稱:Sodium bisulfite;Hydrogen sulfite sodium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Synonyms:
CAS No.:7631-90-5
分子式:NaHSO3
分子量:104.06

[第二部分]成分/組成信息

[第三部分]危險性概述
危險性類別:第8.1類酸性腐蝕品
侵入途徑:吸入 食入
健康危害:對眼睛、皮膚和粘膜有腐蝕性。誤服會中毒。有致敏作用。資料報道有致突變作用。能散發出有毒的二氧化硫氣體。
環境危害:
燃爆危險: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用肥皂水及清水徹底沖洗。就醫。
眼睛接觸:拉開眼瞼,用流動清水沖洗15分鍾。就醫。
吸入: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呼吸困難時給輸氧。呼吸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誤服者,口服牛奶、豆漿或蛋清,就醫。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險特性:具有強還原性。有腐蝕性。接觸酸或酸氣能產生有毒氣體。受高熱分解,放出有毒的煙氣。
有害燃燒產物:
滅火方法及滅火劑:霧狀水、二氧化碳、砂土。
消防員的個體防護:
禁止使用的滅火劑:
閃點(℃):
自燃溫度(℃):
爆炸下限 [%(V/V)]:
爆炸上限 [%(V/V)]:
最小點火能 (mJ):
爆燃點:
爆速:
最大燃爆壓力 (MPa):
建規火險分級:

[第六部分]泄露應急處理
應急處理:隔離泄漏污染區,周圍設警告標志,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式呼吸器,穿化學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收集運至廢物處理場所。用水刷洗泄漏污染區,對污染地帶進行通風。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無害處理後廢棄。

[第七部分]操作處置與儲存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局部排風。防止粉塵釋放到車間空氣中。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戴橡膠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避免產生粉塵。避免與氧化劑接觸。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儲存注意事項: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防止陽光直射。包裝密封。應與氧化劑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儲區應備有合適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觸控制/個體防護

最高容許濃度:中 國 MAC:未制訂標准
前蘇聯MAC:未制訂標准
美國TLV—TWA:5mg/m3

前蘇聯 Mac:
美國TLV—TWA:
監測方法:
工程式控制制:密閉操作,局部排風。
呼吸系統防護:作業工人應該佩戴防塵口罩。空氣中濃度較高時,建議佩戴自給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穿防腐工作服。
手防護:戴橡膠手套。
其他防護: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前後不飲酒,用溫水洗澡。工作服不要帶到非作業場所,單獨存放被毒物污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觀與性狀:白色結晶粉末,有二氧化硫的氣味。
pH:
熔點(℃):(分解)
沸點(℃):
相對密度(水=1):1.48(20℃)
相對蒸氣密度 (空氣 = 1):
飽和蒸氣壓(kPa):
燃燒熱 (kJ / mol):
臨界溫度 (℃):
臨界壓力 (MPa):
辛醇/水分配系數的對數值:
閃點(℃):
引燃溫度(℃):
爆炸上限% (V / V):
爆炸下限% (V / V):
分子式:NaHSO3
分子量:104.06
蒸發速率:
粘性:
溶解性:易溶於水,微溶於醇、乙醚。
主要用途:用作漂白劑、媒染劑、蔬菜脫水和保存劑、照相還原劑、醫葯電鍍、造紙等助漂凈劑。

[第十部分]穩定性和反應活性
穩定性:穩定
禁配物:強氧化劑、強酸、強鹼。
避免接觸的條件:接觸空氣。
聚合危害:不能出現
分解產物:氧化硫、氧化鈉。

[第十一部分]毒理學資料
急性毒性:LD50:2000mg/kg(大鼠經口)
LC50:
LC50: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變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態學資料
生態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積累性:

[第十三部分]廢棄處置
廢棄物性質:
廢棄處置方法:建議用焚燒法處置。在能利用的地方重復使用容器或在規定場所掩埋。
廢棄注意事項:

[第十四部分]運輸信息
危險貨物編號:81510
UN編號:2693
包裝標志:
包裝類別:3
包裝方法:塑料袋或二層牛皮紙袋外全開口或中開口鋼桶;兩層塑料袋或一層塑料袋外麻袋、塑料編織袋、乳膠布袋;塑料袋外復合塑料編織袋
運輸注意事項:運輸時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勿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
RETCS號:VZ2000000
IMDG規則頁碼:8126

[第十五部分]法規信息
國內化學品安全管理法規: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 (2002年3月15日國務院發布),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化勞發[1992] 677號),工作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規定 ([1996]勞部發423號)等法規,針對化學危險品的安全使用、生產、儲存、運輸、裝卸等方面均作了相應規定;常用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及標志 (GB 13690-92)將該物質劃為第6.1 類毒害品。
國際化學品安全管理法規: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參考文獻:1.周國泰,化學危險品安全技術全書,化學工業出版社,1997

2.國家環保局有毒化學品管理辦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編,化學品毒性法規環境數據手冊,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2

3.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CHEMINFO Database.1998

4.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RTECS Database, 1989
填表時間:
填表部門:
數據審核單:
修改說明:
其他信息:6
MSDS修改日期:
填寫人編號:

[第一部分]化學品名稱
化學品中文名稱:硫脲;硫代尿素
化學品英文名稱:Thiourea;Thiocarbamide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Synonyms:
CAS No.:62-56-6
分子式:CH4N2S
分子量:76.12

[第二部分]成分/組成信息

[第三部分]危險性概述
危險性類別:第6.1類 毒害品
侵入途徑:吸入 食入 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反復作用時,可抑制甲狀腺和造血器官。有可能引起變態反應。吸入本品粉塵對上呼吸道有刺激性,出現胸部不適、咳嗽等。對眼有刺激性。口服刺激胃,腸道。慢性影響:長期接觸出現頭痛、嗜睡、無力、面色蒼白、面部虛腫、基礎代謝降低、白細胞減少等。對皮膚有損害,出現皮膚瘙癢、手掌出汗、皮炎及皸裂等。
環境危害:
燃爆危險: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流動清水沖洗。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沖洗。
吸入: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必要時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誤服者給飲大量溫水,催吐,就醫。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險特性:遇明火、高熱可燃。與氧化劑能發生強烈反應。受熱分解,放出氮、硫的氧化物等毒性氣體。
有害燃燒產物:
滅火方法及滅火劑: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消防員的個體防護:
禁止使用的滅火劑:
閃點(℃):
自燃溫度(℃):
爆炸下限 [%(V/V)]:
爆炸上限 [%(V/V)]:
最小點火能 (mJ):
爆燃點:
爆速:
最大燃爆壓力 (MPa):
建規火險分級:

[第六部分]泄露應急處理
應急處理:隔離泄漏污染區,周圍設警告標志,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學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用潔清的鏟子收集於乾燥凈潔有蓋的容器中,運至廢物處理場所。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經稀釋的洗水放入廢水系統。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無害處理後廢棄。

[第七部分]操作處置與儲存
操作注意事項:
儲存注意事項: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倉間內。遠離火種、熱源。防止陽光直射。保持包裝密封。應與鹼類、氧化劑、酸類分開存放。不可混儲混運。分裝和搬運作業要注意個人防護。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破損。避光保存。

[第八部分]接觸控制/個體防護

最高容許濃度:中國MAC:未制定標准
蘇聯MAC:0.3mg/m3
美國TWA:未制定標准
美國STEL:未
前蘇聯 Mac:
美國TLV—TWA:
監測方法:
工程式控制制:密閉操作,局部排風。
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佩帶防毒口罩。
眼睛防護:一般不需特殊防護。必要時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穿相應的防護服。
手防護:戴防化學品手套。
其他防護:工作後,淋浴更衣。單獨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後再用。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觀與性狀:白色光亮苦味晶體。
pH:
熔點(℃):176~178
沸點(℃):分解
相對密度(水=1):1.41
相對蒸氣密度 (空氣 = 1):無資料
飽和蒸氣壓(kPa):無資料
燃燒熱 (kJ / mol):
臨界溫度 (℃):
臨界壓力 (MPa):
辛醇/水分配系數的對數值:
閃點(℃):無資料
引燃溫度(℃):無資料
爆炸上限% (V / V):無資料
爆炸下限% (V / V):無資料
分子式:CH4N2S
分子量:76.12
蒸發速率:
粘性:
溶解性:溶於冷水、乙醇,微溶於乙醚。
主要用途:用於有機合成,也用作葯品、橡膠添加物、鍍金材料等。

[第十部分]穩定性和反應活性
穩定性:穩定
禁配物:強氧化劑、強酸。
避免接觸的條件:
聚合危害:不能出現
分解產物:氧化氮、氧化硫。

[第十一部分]毒理學資料
急性毒性:毒性很低
LC50: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變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態學資料
生態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積累性:

[第十三部分]廢棄處置
廢棄物性質:
廢棄處置方法:用焚燒法處置。焚燒爐排出的氣體通過鹼洗滌器除去。
廢棄注意事項:

[第十四部分]運輸信息
危險貨物編號:61821
UN編號:
包裝標志:
包裝類別:3
包裝方法:塑料袋、多層牛皮紙袋外全開口鋼桶;塑料袋、多層牛皮紙袋外纖維板桶、膠合板桶、硬紙板桶;螺紋口玻璃瓶、鐵蓋壓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屬桶(罐)外木板箱;塑料袋、多層牛皮紙袋外木板箱。
運輸注意事項:
RETCS號:YU2800000
IMDG規則頁碼:

[第十五部分]法規信息
國內化學品安全管理法規: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2002年3月15日國務院發布),工作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規定([1996]勞部發423號)等,針對化學危險品的安全使用、生產、儲存、運輸、裝卸等方面均作了相應規定。
國際化學品安全管理法規: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參考文獻:1.周國泰,化學危險品安全技術全書,化學工業出版社,1997

2.國家環保局有毒化學品管理辦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編,化學品毒性法規環境數據手冊,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2

3.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CHEMINFO Database.1998

4.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RTECS Database, 1989
填表時間:
填表部門:
數據審核單:
修改說明:
其他信息:2
MSDS修改日期:
填寫人編號:

4. 芳烴油溶劑(三甲苯)的理化性質、危險特性、儲運等

有三種三甲苯,我只找到2個

第一部分]化學品名稱
化學品中文名稱:1,3,5-三甲基苯;均三甲苯
化學品英文名稱:1,3,5-Trimethylbenzene;Mesitylene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Synonyms:
CAS No.:108-67-8
分子式:C9H12
分子量:120.19

[第二部分]成分/組成信息

[第三部分]危險性概述
危險性類別:第3.3類 高閃點易燃液體
侵入途徑:吸入 食入 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對皮膚、粘膜有刺激作用,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麻醉作用,並對造血系統有抑製作用。
環境危害:
燃爆危險: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及清水徹底沖洗。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呼吸困難時給輸氧。呼吸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誤服者給充分漱口、飲水,盡快洗胃。就醫。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險特性:遇高熱、明火或與氧化劑接觸,有引起燃燒的危險。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
有害燃燒產物:
滅火方法及滅火劑:泡沫、二氧化碳、乾粉、砂土。用水滅火無效。
消防員的個體防護:
禁止使用的滅火劑:
閃點(℃):
自燃溫度(℃):
爆炸下限 [%(V/V)]:
爆炸上限 [%(V/V)]:
最小點火能 (mJ):
爆燃點:
爆速:
最大燃爆壓力 (MPa):
建規火險分級:乙

[第六部分]泄露應急處理
應急處理:疏散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污染區,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好防毒面具,穿一般消防防護服。在確保安全情況下堵漏。噴水霧會減少蒸發,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間內的易燃性。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劑混合吸收,然後收集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劑製成的乳液刷洗,經稀釋的洗水放入廢水系統。如大量泄漏,利用圍堤收容,然後收集、轉移、回收或無害處理後廢棄。

[第七部分]操作處置與儲存
操作注意事項:操作後淋浴。在通風良好處操作。搬運物品時容器要固定。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避免接觸眼睛、皮膚和衣著。不要吸入粉塵、蒸汽、煙霧。空容器要清除殘余。禁止擠壓、切割、焊接、鑽孔、打磨用過的空容器。遠離火種和熱源。避免食入和吸入。保持容器密封。
儲存注意事項:儲存於陰涼、通風倉間內。遠離火種、熱源。倉溫不宜超過30℃。防止陽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應與氧化劑分開存放。儲存間內的照明、通風等設施應採用防爆型,開關設在倉外。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露天貯罐要有夏季降溫措施。

[第八部分]接觸控制/個體防護

最高容許濃度:中國MAC:未制定標准
蘇聯MAC:未制定標准
美國TWA:ACGIH 25ppm,123mg/
前蘇聯 Mac:
美國TLV—TWA:
監測方法:
工程式控制制:生產過程密閉,加強通風。
呼吸系統防護:高濃度環境中,佩帶防毒面具。
眼睛防護:可採用安全面罩。
身體防護:穿相應的防護服。
手防護:戴防化學品手套。也可使用皮膚防護膜。
其他防護: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後,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觀與性狀:無色液體,有特殊氣味。
pH:
熔點(℃):-44.8
沸點(℃):164.7
相對密度(水=1):0.86
相對蒸氣密度 (空氣 = 1):4.1
飽和蒸氣壓(kPa):1.33/48.2℃
燃燒熱 (kJ / mol):5198.2
臨界溫度 (℃):368
臨界壓力 (MPa):3.34
辛醇/水分配系數的對數值:
閃點(℃):44
引燃溫度(℃):531
爆炸上限% (V / V):無資料
爆炸下限% (V / V):無資料
分子式:C9H12
分子量:120.19
蒸發速率:
粘性:
溶解性:不溶於水,溶於醇、醚、苯等多數有機溶劑。
主要用途:用作分析試劑、溶劑,也用於有機合成等。

[第十部分]穩定性和反應活性
穩定性:穩定
禁配物:強氧化劑。
避免接觸的條件:
聚合危害:不能出現
分解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第十一部分]毒理學資料
急性毒性:屬微毒類
LD50:
LC50:24000mg/m3 4小時(大鼠吸入)
LC50: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變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態學資料
生態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積累性:

[第十三部分]廢棄處置
廢棄物性質:
廢棄處置方法:處置前應參閱國家或地方法規。
廢棄注意事項:

[第十四部分]運輸信息
危險貨物編號:33536
UN編號:2325
包裝標志:
包裝類別:3
包裝方法:
運輸注意事項:
RETCS號:OX6825000
IMDG規則頁碼:3389

[第十五部分]法規信息
國內化學品安全管理法規: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2002年3月15日國務院發布),工作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規定([1996]勞部發423號)等,針對化學危險品的安全使用、生產、儲存、運輸、裝卸等方面均作了相應規定。
國際化學品安全管理法規: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參考文獻:1.周國泰,化學危險品安全技術全書,化學工業出版社,1997

2.國家環保局有毒化學品管理辦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編,化學品毒性法規環境數據手冊,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2

3.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CHEMINFO Database.1998

4.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RTECS Database, 1989
填表時間:
填表部門:
數據審核單:
修改說明:
其他信息:1
MSDS修改日期:
填寫人編號:

第一部分]化學品名稱
化學品中文名稱:1,2,3-三甲基苯;連三甲苯
化學品英文名稱:1,2,3-Trimethylbenzene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Synonyms:
CAS No.:526-73-8
分子式:C9H12
分子量:120.19

[第二部分]成分/組成信息

[第三部分]危險性概述
危險性類別:第3.3類 高閃點易燃液體
侵入途徑:吸入 食入 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蒸氣或霧對眼、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接觸後可引起頭痛、頭暈、惡心和麻醉作用。可引起皮炎。
環境危害:
燃爆危險: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徹底沖洗。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呼吸困難時給輸氧。呼吸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誤服者給充分漱口、飲水,盡快洗胃。就醫。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險特性: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與強氧化劑發生反應,可引起燃燒。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
有害燃燒產物:
滅火方法及滅火劑:二氧化碳、泡沫、乾粉、砂土。用水滅火無效。
消防員的個體防護:
禁止使用的滅火劑:
閃點(℃):
自燃溫度(℃):
爆炸下限 [%(V/V)]:
爆炸上限 [%(V/V)]:
最小點火能 (mJ):
爆燃點:
爆速:
最大燃爆壓力 (MPa):
建規火險分級:乙

[第六部分]泄露應急處理
應急處理:疏散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污染區,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好防毒面具,穿一般消防防護服。在確保安全情況下堵漏。噴水霧會減少蒸發,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間內的易燃性。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劑混合吸收,使用無火花工具收集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劑製成的乳液刷洗,如大量泄漏,利用圍堤收容,然後收集、轉移、回收或無害處理後廢棄。

[第七部分]操作處置與儲存
操作注意事項:
儲存注意事項:儲存於陰涼、通風倉間內。遠離火種、熱源。防止陽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應與氧化劑分開存放。儲存間內的照明、通風等設施應採用防爆型,開關設在倉外。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罐儲時要有防火防爆技術措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定期檢查是否有泄漏現象,罐裝時應注意流速(不超過3m/s),且有接地裝置,防止靜電積聚。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

[第八部分]接觸控制/個體防護

最高容許濃度:中國MAC:未制定標准
蘇聯MAC:未制定標准
美國TWA:ACGIH 25ppm,123mg/
前蘇聯 Mac:
美國TLV—TWA:
監測方法:
工程式控制制:生產過程密閉,加強通風。
呼吸系統防護:高濃度環境中,佩帶防毒面具。
眼睛防護:一般不需特殊防護,高濃度接觸時可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穿相應的防護服。
手防護:戴防化學品手套。也可使用皮膚防護膜。
其他防護: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後,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觀與性狀:無色液體。
pH:
熔點(℃):-25.5
沸點(℃):176.1
相對密度(水=1):0.89
相對蒸氣密度 (空氣 = 1):4.15
飽和蒸氣壓(kPa):無資料
燃燒熱 (kJ / mol):
臨界溫度 (℃):395
臨界壓力 (MPa):3.14
辛醇/水分配系數的對數值:
閃點(℃):48
引燃溫度(℃):470
爆炸上限% (V / V):無資料
爆炸下限% (V / V):無資料
分子式:C9H12
分子量:120.19
蒸發速率:
粘性:
溶解性:不溶於水,可混溶於乙醇、乙醚、苯、丙酮、四氯化碳、石油醚等。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分析試劑。

[第十部分]穩定性和反應活性
穩定性:穩定
禁配物:強氧化劑。
避免接觸的條件:
聚合危害:不能出現
分解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第十一部分]毒理學資料
急性毒性:屬微毒類
LC50: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變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態學資料
生態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積累性:

[第十三部分]廢棄處置
廢棄物性質:
廢棄處置方法:用控制焚燒法處置。
廢棄注意事項:

[第十四部分]運輸信息
危險貨物編號:33536
UN編號:
包裝標志:
包裝類別:3
包裝方法:小開口鋼桶;螺紋口玻璃瓶、鐵蓋壓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屬桶(罐)外木板箱;安瓿瓶外木板箱。
運輸注意事項:
RETCS號:DC3300000
IMDG規則頁碼:

[第十五部分]法規信息
國內化學品安全管理法規: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2002年3月15日國務院發布),工作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規定([1996]勞部發423號)等,針對化學危險品的安全使用、生產、儲存、運輸、裝卸等方面均作了相應規定。
國際化學品安全管理法規: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參考文獻:1.周國泰,化學危險品安全技術全書,化學工業出版社,1997

2.國家環保局有毒化學品管理辦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編,化學品毒性法規環境數據手冊,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2

3.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CHEMINFO Database.1998

4.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RTECS Database, 1989
填表時間:
填表部門:
數據審核單:
修改說明:
其他信息:1
MSDS修改日期:
填寫人編號:

5. 燃煤型氟中毒的背景、成因與致病因素研究

劉曉端曾太文李奇房珂瑋

(中國地質科學院生物環境地球化學研究中心,北京100037)

郭艷梅王峙王洪權吳濤劉曉芬

(北京市房山區預防醫學研究中心,北京102400)

摘要本文根據氟元素遷移演化的時空特點,從煤-水-空氣-農作物-人體完整的循環體系入手,基本查明病區內含氟煤層的分布、區域地質構造和變質作用對煤層物質成分的影響以及煤中主要微量元素成分,高氟煤是研究區致病的主要物源;系統地測定了環境介質中氟化合物,估算出氟在環境中的總體暴露量和人體攝入氟量,認為不科學的燃煤方式使居室空氣中氟含量嚴重超標是導致燃煤型氟中毒的主要因素;燃煤過程中釋放出的碳氫化合物及其他的無機化合物充滿室內,經過復雜的化學反應產生了氟化氫和氟氯代烷烴化合物,包括CCl3F(F11)、CClF2(F112)和C2Cl3F3(F113),構成侵害人體的有害物質,特別是燃煤中形成的氟氯代烷烴化合物,是除工業生產的氟氯代烷烴化合物外的一個重要發現,對於人類的影響不亞於工業污染。初步掌握了氟元素生物地球化學環境特點及其轉移過程和致病因素,釐定了地球化學模型和簡單的回歸方程。

關鍵詞燃煤型氟中毒背景成因

燃煤型氟中毒是一種典型的地球化學疾病,這種疾病的流行與病區的地質、地球化學條件、氣候變化、生活方式和習慣以及社會的經濟發展等綜合因素密切相關。在高氟環境中生活的人大量吸收氟與氟化物,從而破壞體內鈣、磷的正常代謝,影響中樞神經的正常活動,造成肝、腎損傷,智商降低,引起氟斑牙、氟骨症等,以至於失去勞動能力。這種疾病在遼寧、河北、北京、山西、河南、陝西、湖北、湖南、雲南、貴州、四川、廣西、江西、浙江等14個省、市、自治區有較大范圍出現,影響到約5000萬人口的身心健康,嚴重地阻滯了這些地區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群眾的脫貧致富。為阻斷氟元素對機體的侵害,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更好地促進經濟的持續發展和提前實現脫貧致富計劃,摸索出有效的防治對策,選擇北京市房山區堂上村、蓮花庵村(山區)和路村(平原)三個重點村莊進行了燃煤型氟中毒的環境地球化學、流行病學調查及防治對策研究。

按照氟元素遷移演化的時空特點,從煤-水-空氣-農作物-人體完整的循環體系入手,全面准確地把握氟源、攜氟介質、氟中毒疾病程度三者之間的劑量-效應關系,基本查明病區內含氟煤層的分布、區域地質構造和變質作用對煤層物質成分的影響以及煤中主要微量元素成分,高氟煤是本區致病的主要物源;系統地測定了環境介質中氟化合物,估算出氟在環境中的總體暴露量和人體攝入氟量,認為不科學的燃煤方式使居室空氣中氟含量嚴重超標是導致燃煤型氟中毒的主要因素。燃煤過程中釋放出的碳氫化合物及其他的無機化合物充滿室內,經過復雜的化學反應產生了氟化氫和氟氯代烷烴化合物,包括CCl3F(F11)、CClF2(F12)和C2Cl3F3(F113),構成侵害人體的有害物質,特別是燃煤中形成的氟氯代烷烴化合物,是除工業生產的氟氯代烷烴化合物外的一個重要發現,對於人類的影響不亞於工業污染。初步掌握了氟元素生物地球化學環境特點及其轉移過程和致病因素,釐定了地球化學模型和簡單的回歸方程。

1研究工作方法

1.1環境地球化學樣品的採集和測定

在研究工作區內分別採集土壤、水、煤、拌煤土、爐灰、灰塵、糧食、室內空氣粉塵和空氣樣品。除空氣粉塵和空氣以外的其他樣品,經粉碎過200目篩後,測定總F、水溶性F、SiO2、Al2O3、Na2O、K2O、CaO、MgO、Fe、S、As、Sb、Bi、Hg、Se、V、Mn、Cu、Pb、Zn、Cd、Cr、Co、Ni、W、Mo、Ag、B、Be、Li、Ba和Ce。

空氣樣品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大氣化學室用GC-MS測定其中的無機和有機成分。

粉塵樣品由長春科技大學測定其中的氟含量。

1.2流行病學調查采樣和檢測

以現狀調查、不同地區病情對比和適當兼顧回顧性定群的調查方法,採集病區氟中毒病人和正常人的靜脈血、晨尿、頭發、指甲等生物材料,測定F,並同時登記相應的病況及體態特徵,兒童最早氟斑牙出現的年齡以及病區的內外環境特徵因素等。

2結果和討論

2.1區域地質背景

房山區處於祁呂—賀蘭山字形構造東翼反射弧的南東側與新華夏系交接部位,除缺失震旦系、上奧陶統、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統及上白堊統外,其他地層均有出露,其中石炭—二疊系和侏羅系為本區的主要含煤地層。煤質以無煙煤為主,主要分布在百花山向斜和北嶺向斜中。百花山向斜煤產地在大安山、金雞台、史家營、蓮花庵、秋林鋪、碾子溝、堂上、寶兒水、東泥窪直至東村一帶。北嶺煤產地北起磁家務,南到周口店,西至南窖附近,東至房山花崗岩體的范圍內。

煤中含有氟和砷等有害元素。鄭寶山(1988)分析了北京市房山區衛生防疫站提供的12個樣品,測定的氟含量為274μg/g。王雲釗等(1990)對京西地區煤層分析結果表明,石炭—二疊紀煤層含氟為302.53ug/g,侏羅紀煤層氟含量為197.5ug/g。我們於1996年分別從石炭—二疊紀和侏羅紀煤層底板至頂板系統採集了38個樣品,以厚度加權法,求得房山地區煤層中氟砷含量(表1)。

由上可見,房山地區石炭—二疊紀和侏羅紀煤層含氟、砷都較高。

此外,煤中S偏低,而Cu、Pb、Zn、Ni、Co等金屬元素含量並不低。還含有Sb、Bi、Hg、Cd等有害元素。

表1房山區F、As元素含量統計表

註:世界均值F含量為80μg·g-1,As含量為5μg·g-1

圖1北京市房山區氟異常分布圖

1990年曾太文等在「北京市山區地球化學圖說明」中求得房山區土壤氟平均值為627.22μg/g,以800μg/g為異常下限圈出京山90H5-75號氟異常分布在張坊、南尚樂及長操一帶,面積約120km2,峰值2315μg/g;以1mg/L為下限圈出水氟異常約4km2,分布在良鄉地區(圖1)。

2.2地氟病患病情況及流行病學調查統計

房山區燃煤型氟中毒影響到全區2/3的人口,約計40萬人群,遍布山區和平原(圖2)。堂上村、蓮花庵村地處百花山南麓,處於背風的溝谷中,年平均氣溫約9℃,日平均氣溫在-5~24℃之間,無霜期僅150天左右,植被繁茂,氣候寒冷。人均年燒煤1.5~2t,最多可達5t,地爐敞燒,煤煙及粉塵排於室內,污染室內空氣和糧食及蔬菜等,加之過山風在背風坡的堆積作用和穩定山谷風所形成的逆溫層使當地氟污染氣體聚集,濃度增高,兩村氟中毒較為嚴重。路村經濟條件略好,燒房山產的高氟、高砷煤,用量較少,僅在冬季取暖,爐灶與居室絕然分開的佔多數。全區發現氟中毒症狀有差異,以山區為重。主要表現為氟斑牙、牙缺損、頭暈、頭痛、疲倦、失眠、記憶減退、肢體麻木、肌肉及關節疼痛、骨骼變形等症狀,嚴重的失去勞動能力,生活不能自理。

(1)氟斑牙發病率

氟斑牙在三個村莊較為普遍,根據《中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試行標准(1981年)》,分為白堊、著色、缺損三型,每型又分三度,統計結果見表2。

表2氟斑牙發病率統計

圖2北京市房山區燃煤型氟中毒病區分布圖

氟斑牙伴有牙齦萎縮以及黑斑等。發病年齡為3~72歲,15歲以前以白堊型和著色型為主,15歲以後缺損型多見。缺損率山區高於平原,其發病部位多見於近中切齒、側切齒,磨齒較少見。

(2)氟骨症發病率

本區氟骨症症狀主要表現在關節疼痛、功能性障礙和肢體變形等。三個村比較,堂上村較重,各村發病率和發病類型見表3和表4。

表3氟骨症發病率

表4氟骨症類型統計

(3)尿氟水平

分別在冬季和夏季收集患者晨尿,以氟離子選擇電極法檢測氟含量,見表5。

表5尿氟含量(mg/L)

1982年北京醫科大學在北京地區正常人群中調查485人,獲得正常人群尿氟值為(0.62±0.26)mg/L。可見,在燃煤污染嚴重的房山區三個村莊中,尿氟分別是正常值的2.4、3.03、1.83倍。在0.01置信水平下,與北京市正常值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

(4)血氟水平

採取靜脈血,以中子活化法檢測血氟含量,結果見表6。

表6血氟含量

病區血氟值較北京市正常值高出兩倍以上,且在0.01置信水平下,有顯著性差異。

總之,病區地氟病患者的尿氟、血氟都較正常值高,但年齡組之間及性別無明顯的差異。統計結果還表明,尿氟和血氟具有顯著相關性。

2.3環境地球化學物質中氟水平統計

1991年曾太文等人對房山區西部蒲窪、十渡、張坊、南尚樂、長溝等地土壤、玉米中的氟含量進行了研究,結果如表7。

將上述地區土壤中氟含量與玉米中氟含量作相關分析,其相關系數r=0.9133,大於r0.01=0.8333,具有顯著相關性。由此推論,張坊土壤為936.47μg/g,玉米含氟量僅1.91μg/g,而堂上村、蓮花庵村、路村土壤氟含量分別是606μg/g、491μg/g和570μg/g,所引致玉米氟含量最高也不過0.88μg/g,不可能導致氟中毒。可是三個村莊環境介質中氟水平統計結果(表8)中,玉米含氟34.5~47.4μg/g,顯然,除土壤因素外,與玉米收獲後的空氣氟污染有直接關系。

表7房山區西部土壤、糧食中氟含量(μglg)

表8環境介質中氟含量水平統計(μg/g)

1982年胡永增等對堂上村的調查發現,當地居民習慣將玉米、辣椒等掛在房樑上,使用敞開式爐灶烘烤,糧食氟含量變化如表9。顯然隨著烘烤時間的加長,糧食中的氟含量成百倍地增長,極大值可達460~8000μg/g,即使洗滌也保留下12~99倍的氟含量。在食物的烘乾過程中,煤燃燒釋放出大量的氟及其化合物沉積在上面,食用後造成氟中毒。這就清楚地表明,食用污染的糧食是攝入氟的途徑,而糧食中的氟則直接來源於室內的空氣。

表9糧食烘烤後氟含量變化統計表(μg/g)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農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雖然現在大多數農民已不在屋內用煤烘烤糧食,但幾年前由於食用高氟食物而造成的體內氟含量過高的影響依然存在。

2.4煤燃燒產物的主要物質組分

(1)粉塵

房山地區燃煤方式是地爐敞燒,屬低溫燃燒,時刻有碳氫化合物裂解、熱合形成煤煙,其他種類繁多的金屬及非金屬無機化合物也隨之排入空氣。煤煙在空氣中呈氣溶膠態,表面吸附了大量的有害氣體和液體,這些粉塵通過呼吸進入人體,隨著深度的增加,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增大。病區室內空氣中不同粒度粉塵年平均濃度見表10。

表10室內空氣中粉塵年平均濃度

表11室內粉塵中有害物質平均濃度統計(mg/m3

三個村莊室內粉塵平均濃度均明顯超過0.15mg/m3的國家標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准),分別是國標的5.872、3.817、4.48倍。小於5μm的粉塵濃度占總粉塵濃度的48.65%~60.77%,5~10μm的粉塵濃度僅占總粉塵濃度的8.43%~30.84%。現將室內粉塵有害元素含量換算成空氣中體積濃度,結果見表11。

按照表中列出的參考標准,空氣粉塵中有害元素超標的有氟、砷兩元素,分別超標1.5倍和2~7.5倍。

(2)空氣

①室內空氣中F、S02、H2S、As

室內有害氣體組分濃度是按采樣時室內現場溫度、壓力換算成標准狀態下的濃度,其結果見表12。

表12室內氣態有害物質平均濃度統計(mg/m3

四種有害氣體都嚴重超標,構成以氟為主的多種有害物質並存的生活環境。據測定,含氟化合物以氟化氫為主。

②有機氟化合物

空氣抽樣檢測結果發現,煤的低溫燃燒在室內所形成的有機化合物達數十種,這些有機化合物排入空氣後,在水、金屬元素和溫度的影響下,經過一系列的加成聚合反應、氧化反應、同分異構、水解、降解作用逐步形成氟代烷烴類的含氟有機化合物,其中有二氟二氯甲烷(F12)、一氟三氯甲烷(F11)、三氟乙烷(F113)等氟代烷烴類化合物;還有氟代烯烴類有機化合物,如二氟二氯乙烯等。現將幾個主要問題討論如下。

煤的低溫燃燒煤燃燒過程是一種類似干餾和分解的過程,形成固態的焦炭,液態的焦油、氨水,氣態的氫、甲烷、-氧化碳、二氧化碳、氮、烯烴等。溫度在低於160℃時餾出苯、甲苯、二甲苯等單環的有機化合物:當溫度達到160~230℃時餾出的主要是酚類和少量的萘,即多環芳烴等;230~270℃時則餾出萘,即稠環芳烴;在溫度升至270~360℃時所餾出的則是雜環芳香族化合物。本次所測定的化合物除以上述及的外,尚有五節雜環類的二氫呋喃、吡咯及六節單環的吡咯。因此,煤在燃燒過程中,不但釋放大量的碳氫化合物、硅氧化合物,而且有金屬元素、有機化合物、鹵族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在溫度、壓力和各種組分濃度變化的條件下,化學性質在逐漸改變,既有氟氯代烷烴類的化合物,也有鹵化氫等化合物出現。

表13主要含氟有機化合物年平均含量統計表(mg/m3

經測定,無論是堂上村、蓮花庵村還是平原區的路村,室內空氣中的有機化合物種類均繁多,現將主要的幾種含氟有機化合物列於表13中。

除表中所列10種化合物以外,尚有二甲胺(C2H7N)、甲氧基丙胺(C4H11NO)、環丙基甲醇(C4H8O)、丙烷(C3H8)、溴化氫(HBr)、氯丙烯(C3H5CI)、氯甲基丙烷(C4H9Cl)、異氰基丁烷(C5H9N)、戊二猜(C5H6N2)、二甲基吡喃酮(C7H12O2)、羥基乙基肼(C2H8N2O)、二氫呋喃(C4H60)、甲基戊炔(C6H10)、二甲基環丙烷(C5H10)、氯丙烯(C3H5Cl)、氯代丁烯醇(C4H5Cl0)、吡咯(C4H5N)、丁烯醛(C4H60)、溴甲醚(C2H5BrO)、二氟二氯乙烯(C2Cl2F2)、三氯乙烯(C2HCl3)、甲基咪唑(C4H6N2)、甲苯(C7H8)、氯甲基戊烷(C>6H13Cl)、二氯三氟乙烷(C2HCl2F3)、四氯乙烯(C2Cl4)、乙苯(C8H10)、十一烷(C11H24)、十二烷(C12H26)、萘(C10H8)等多種有機化合物。另外,煤中的K、Na、Ca、Mg、Si和重金屬元素等在燃燒中釋放,參與各種化學反應,形成了一個充滿化學變化危機的環境。

氟氯代烷烴的形成及毒性上述幾種氟氯代烷烴是煤在燃燒過程中所釋放出的烷烴和氟化氫氣體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煤燃燒釋放出甲烷,在其他鹵素的作用下,烷烴的氫原子為鹵素所取代而形成四氯化碳。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二氯甲烷)

CH2Cl+Cl2→CHCl3+HCl(三氯甲烷)

CHCl3+Cl2→CCl4+HCl(四氯化碳)

四氯化碳在金屬元素催化作用下,與無水氟化氫反應得到氟里昂:

地球化學環境:農業·健康

或:

地球化學環境:農業·健康

地球化學環境:農業·健康

由於空氣中存在大量的HF和CCl4,使得上述反應反復進行,室內F12的濃度不斷增加。同時還產生CCl3F、CClF2、CClF3等氟氯代烷烴化合物。

氟氯代烷烴類化合物具有沸點低、常溫下易揮發等特點,易從呼吸道進入機體。經實驗14C—F1114C—F12被動物吸入後,一分鍾即可在血液中檢出。肺泡對氟氯代烷烴的吸收率取決於他們的化學活動性質,並與他們在肺泡的分壓和脂溶性呈正比。試驗還表明,在給家兔吸入384mg/m3的F22一小時後,約有80%被吸收,各肺泡內血液中F22分壓迅速達到平衡狀態。在堂上村、蓮花庵村、路村三個村檢出F110.182~20.3943mg/m3,年平均11.2455mg/m3;F1213.168~20.735mg/m3,年平均17.9419mg/m3。而前蘇聯1974年頒布的標准,F11、F12均為小於10mg/m3。顯然本區F11、F12是較高的。氟氯代烷烴能隨血液分布至全身組織,並透過細胞膜進入細胞。進入機體的氟氯烷烴主要分布在肺組織,並能通過腦脊液到達腦實質。根據研究獲得的成果,氟氯代烷烴類隨著氯原子數量增加而毒性增大。另外,研究中還發現溴化氫存在,其濃度達到70mg/m3。由於氟溴代烷穩定性較差,因此不能排除氟溴代烷烴的存在。高濃度的氟溴烷烴可以引起呼吸道刺激、震顫、痙攣,在致死濃度動物產生急性肺水腫而死亡。

至此,我們清楚地看到,高氟煤燃燒過程中釋放出的氟及其化合物不僅污染了室內空氣,也使糧食中的氟含量增加,大量的氟由呼吸道和消化道進入人體。

2.5總攝氟量估算及危害程度的評價

不論是從什麼渠道進入人體的過量氟,導致體內各種生化指標的改變和生理機能的變異程度,與環境要素氟水平是有密切關系的。這里所指環境要素系與人體有關的空氣、粉塵、水、糧食、蔬菜、水果等。

(1)攝氟量計算

按照ICRP肺模型,空氣進入肺泡沉積份額按0.6計算;室內粉塵中包括100~<5μm的總體沉積份額按0.3計算。

糧食攝入量計算為原糧×出粉率×元素保存率×元素濃度值。

食品結構模型按1982年膳食模型計算,三個村莊的特點略有改變(表14)。

表14膳食結構模型(kg/d)

計算中的主要參數見表8。

根據表8和表14參數分別計算從呼吸道和消化道進入人體的氟量,見表15。

堂上村攝氟總量最高達到29.927mg/d,路村最少也有9.187mg/d,分別是標准攝入量的7.482~1.531倍。經消化道和呼吸道進入人體氟量占總氟量的比例,見表16。

表15攝入氟量統計(mg/d)

表16總攝氟量的構成比(%)

各村構成比例雖然不同,但經兩種途徑的攝氟量都超過人體所需氟水平。前已述及,煤煙污染的室內空氣含氟量超過國家標準的幾十至百倍,而室內的糧食及蔬菜被污染現象也相當嚴重,使玉米、辣椒等含氟量升至幾十毫克至幾百毫克每千克。通過室內空氣和食物進入人體的氟量嚴重超標,因此,房山地區的燃煤型氟中毒的病因是食用被氟污染的糧食和由呼吸道攝人氟量過多共同作用的結果,都是由燃煤污染造成的。由此可見,改變燃煤方式或改用低氟煤是控制氟中毒疾病流行的主要方法。

(2)攝氟量與疾病相關性

為探求燃煤型氟中毒與各項生化指標及總攝氟量之間的關系。將有關指標與總攝氟量作相關分析,結果見表17。

表17總攝氟量與生化指標相關矩陣(γ0.01=0.83.P<0.01)

①顯著性相關。

氟斑牙、牙缺損、氟骨症與總攝氟量呈明顯正相關,氟骨症與牙缺損程度呈直線相關。血氟與尿氟密切相關,但與疾病發生率相關不明顯,提示血氟、尿氟兩者僅能作為判斷疾病發生的指標,難以准確量化疾病的程度。已有研究成果表明,人體內血氟與骨氟處於動態平衡中,尿氟與血氟密切相關則有可能通過增加尿的排氟量而降低血氟,逐步地將骨氟轉移到血液中經尿排出體外使之降到正常水平,從而解除氟中毒對人體的危害。

以總攝氟量為自變數,牙缺損、氟骨症發生率可以用下列回歸方程表示:

牙缺損率(%)=2.7962X-16.77721(r=0.9749)

氟骨症患病率(%)=1.3845X-8.2979(r=0.9499)

由以上回歸方程可以看出,總攝氟量如降到6mg/d以下,在0.05置信水平下,牙缺損和氟骨症患病率可降至零,這與已有研究成果人體每日攝入4~6mg/d的結論是一致的。

2.6病區劃分及危害程度評估

由於生活燃煤引起人體攝氟量過度而導致中毒,從發現本病到現在已20餘年,但病區的劃分及危害程度的評估,目前仍無正式標准。吳德良等(1990)在研究燃煤型氟病區總攝氟量與氟斑牙的相關性時提出「5~15歲兒童缺損氟斑牙與總攝氟量、尿氟呈直線相關,較氟斑牙更為可靠,更能客觀反映氟危害的嚴重程度。」孫玉富等(1993)認為「燃煤型氟中毒人均日攝氟量超過4.0mg時氟斑牙總病率即達90%以上,因此,不能作為不同病區程度的劃分指標,而僅能作為病區與非病區的劃分標准。」江遠福(1994年)提出燃煤型氟中毒病區輕、中重、特重病區的劃分標準是以8~15歲缺損型氟斑牙患病率依次是5~、20~、40~、60~。還有其他的研究者也做了不同的劃分方案。

本區調查結果表明,盡管8~15歲兒童氟斑牙患病率高達98%,而牙缺損率為零,因此,以這個年齡段作為劃分病區標準是不現實的。但當不同村莊總攝氟量有差異時,總體人群發病率也明顯不同,特別是牙缺損和氟骨症發病率較明顯。

至於氟骨症患病率,白學信(1990)認為:「在輕、中病區大量調查氟骨症是不合算的,實際調查時拍片也有困難」。流行病學調查中常使用尿氟含量,但尿氟含量與氟斑牙無相關關系,且受氣候、飲水等因素影響。室內空氣氟含量只能說明室內污染程度,但不是決定氟中毒程度的指標。決定氟中毒程度的是總攝氟量,總攝氟量的多少則明顯反映在發病程度上,即:總攝氟量與其生物效應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可以作為病區相互比較的基礎。

根據以上作者的意見,結合本次調查結果,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簡單的結論:

(1)綜合的環境因素包括地質、地球化學、氣象條件、生活方式、氟源分布等構成燃煤型氟中毒症流行的前提條件;

(2)血氟、尿氟及氟斑牙患病率只能作為劃分病區與非病區的客觀指標;

(3)缺損型氟斑牙患病率則是病區發病程度的指標;

(4)氟骨症是使用困難較多但較有決定意義的劃分發病程度的客觀指標;

(5)人均每日總的攝氟量則是反映燃煤型氟中毒的客觀指標,能全面反映出人群總體攝氟水平,也能作為不同病區之間對比的客觀基礎。

根據以上幾點,我們擬將區域地球化學條件、氟斑牙發病率、氟斑牙缺損率、氟骨症發病率、總攝氟量等為指標,將燃煤型氟中毒流行范圍劃分為疑似病區、輕病區、中病區、重病區、特重病區等五種不同程度的病區,具體劃分標准如下。

疑似病區:具有明顯的高氟和氟積累的地球化學背景,有利於氟污染的氣象條件,落後的燃煤方式等。

輕病區:每年四個月以下燃燒高氟煤,氟斑牙患病率在10%以上,成年人氟斑牙患病率在50%以上,缺損率在10%以下,氟骨症患病率在5%以下,且多為I,每日人均總攝氟量在10mg/以下。

中病區:每年6個月燃燒高氟煤,通風條件差,氟斑牙患病率為50%~70%,氟斑牙缺損率為10%~25%,氟骨症患病率為5%~12%,多為Ⅱ,人均每日攝氟量為10~15mg。

重病區:每年有6~8個月燃燒高氟煤,通風條件差,糧食蔬菜在室內儲藏,氟斑牙患病率在70%以上,氟斑牙缺損率為25%~60%,氟骨症患病率為13%~35%,多為Ⅲ,人均日攝氟量為15~30mg。

特重病區:長年燃燒高氟煤,通風條件極差,糧食蔬菜室內存放,氟斑牙患病率在90%以上,成年人氟斑牙缺損率在60%以上,氟骨症患病率在35%以上,為Ⅲ。

以上劃分是初步設想,尚需要更多的資料加以驗證和補充。

3主要結論

(1)由於區域地質地球化學特點以及區域性變質作用,使煤層中的有機、無機化合物聚集、分散、相互反應,形成一個十分龐雜的資源庫,這是地氟病發生的最重要的物源。地球化學環境是發生地氟病的根本原因,而導致地方性氟中毒的決定性因素是人體攝入氟的途徑和氟存在的形態及溶解度。

(2)煤中的化學物質經低溫燃燒後,釋放出大量的有機和無機含氟化合物及其他有毒物質,使室內空間形成一個復雜的化學環境,這些物質經呼吸道進入人體,同時也污染了糧食和蔬菜,並被人體所吸收,造成氟中毒。這是當前房山區地氟病發病的首要病因。

(3)不科學的燃煤方式和落後的生活方式是造成室內空氣污染的直接原因,也是增加人體攝氟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改變燃煤方式,降低室內空氣污染程度是防治燃煤型氟中毒的關鍵措施。

(4)煤在燃燒過程中經復雜的化學反應,形成大量的氟氯代烷烴化合物,其中包括CFCl3(F11)、CF2Cl(F12)和C2Cl3F3(F113),這是這次調查的重大發現。由於F11、F12較為穩定,極可能對大氣臭氧層造成破壞,使得臭氧耗竭、人群皮膚癌患者急劇增加,這個影響人類生存環境的問題應引起充分的重視,而這些氟氯代烷烴化合物的形成機理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5)研究了氟斑牙發病率、氟斑牙缺損率、氟骨症發病率與人均每日總攝氟量之間的相互關系,建立了用總攝氟量預報氟中毒發病率的回歸方程。以地球化學條件、地氟病發病率和總攝氟量為綜合指標,提出了將病區劃分為疑似病區和輕、中、重、特重病區。對不同程度的病區,應當採取有針對性的防治燃煤型氟中毒的措施。

參考文獻

耿精忠等.環境與建康.北京:華夏出版社,1993

吳鵬鳴等.環境空氣監測質量保證手冊.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89

曹守仁.煤煙污染與健康.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2

北京市地礦局.北京市區域地質志.北京:地質出版社,1991

北京市地礦局.北京市區域礦產總結,北京:地質出版社,1992

鄭寶山.中國煤炭含氟量的研究.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1988,第3卷,第2期

郭英廷等.貴州西部晚二疊世煤層中的有害微量元素及其分布.貴州工學院學報,1993

孫景信.煤中微量元素及其在燃燒過程中的分布特徵.中國科學(A),1998,12

國家環保局.化學品毒性法規環境數據手冊.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2

蘇企洵.有機化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霍亞貞.北京自然地理.北京:北京師范學院出版社,1989

戴國均.地方性氟中毒.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65

王雲釗.氟骨症X射線診斷學圖析.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0

戴瑞庭.北京門頭溝燃煤污染型氟關節病.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1988,第3卷,第2期

吳德良.燃煤污染病區總攝氟量與氟斑牙患病的相關研究.中國預防醫學雜志1990,第24卷,第1期

孫玉富.攝氟量與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關系的流行病學研究.中國地方病學雜志1993,第12卷,第6期

江遠福.生活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研究進展.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1994,第9卷,第2期

白學信.燃煤型地氟病病區劃分標准問題.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1990.第5卷.第4期

謝妮.砷對氟中毒影響的實驗研究.中國地方病學雜志1990,第13卷,第1期

周振榮.中醫葯對氟骨症的治療研究.見:中國地方病學雜志1996,第15卷.第五屆全國地氟病地砷病學術會議論文集

胡喬木等.中國大網路全書(化學卷I).北京: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

6. 高錳酸鉀是危險品嗎

小學別讓人吃了,小孩打架揚了就行。

工業上數據如下:
[第一部分]化學品名稱
化學品中文名稱:高錳酸鉀;灰錳氧
化學品英文名稱:Potassium permanganate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Synonyms:
CAS No.:7722-64-7
分子式:KMnO4
分子量:158.03

[第二部分]成分/組成信息

[第三部分]危險性概述
危險性類別:第5.1類 氧化劑
侵入途徑:吸入 食入 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後可引起呼吸道損害。濺落眼睛內,刺激結膜,重者致灼傷。刺激皮膚,濃溶液或結晶對皮膚有腐蝕性。口服腐蝕口腔和消化道,出現口內燒灼感、上腹痛、惡心、嘔吐、口咽腫脹等。口服劑量大者,口腔粘膜腫脹糜爛、劇烈腹痛、嘔吐、便血、休克,最後死於循環衰竭。
環境危害:
燃爆危險: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流動清水沖洗15分鍾。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15分鍾。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必要時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誤服者給飲牛奶或蛋清。立即就醫。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險特性:具有強氧化性。與有機物、還原劑、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觸或混合時有引起燃燒爆炸的危險。遇甘油立即分解而強烈燃燒。
有害燃燒產物:
滅火方法及滅火劑:霧狀水、砂土。
消防員的個體防護:
禁止使用的滅火劑:
閃點(℃):
自燃溫度(℃):
爆炸下限 [%(V/V)]:
爆炸上限 [%(V/V)]:
最小點火能 (mJ):
爆燃點:
爆速:
最大燃爆壓力 (MPa):
建規火險分級:乙

[第六部分]泄露應急處理
應急處理:隔離泄漏污染區,周圍設警告標志,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學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勿使泄漏物與可燃物質(木材、紙、油等)接觸,用沙土、乾燥石灰或蘇打灰混合,然後收集加入水中(3%),用硫酸調節pH值至2,再逐漸加入過量的亞硫酸氫鈉,待反應完後廢棄。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無害處理後廢棄。

[第七部分]操作處置與儲存
操作注意事項:
儲存注意事項:儲存於陰涼、通風倉間內。遠離火種、熱源。防止陽光直射。注意防潮和雨淋。保持容器密封。應與還原劑、易燃或可燃物、硫、磷、銨等分開存放。切忌混儲混運。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

[第八部分]接觸控制/個體防護

最高容許濃度:中國MAC:0.2mg[MnO2]/m3
蘇聯MAC:未制定標准
美國TWA:ACGIH 5mg
前蘇聯 Mac:
美國TLV—TWA:
監測方法:
工程式控制制:生產過程密閉,加強通風。
呼吸系統防護:作業工人應戴口罩。
眼睛防護:戴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穿相應的防護服。
手防護:必要時戴防護手套。
其他防護:工作後,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觀與性狀:深紫色細長斜方柱狀結晶,有金屬光澤。
pH:
熔點(℃):無資料
沸點(℃):無資料
相對密度(水=1):2.7
相對蒸氣密度 (空氣 = 1):無資料
飽和蒸氣壓(kPa):無資料
燃燒熱 (kJ / mol):
臨界溫度 (℃):分解溫度(℃):240
臨界壓力 (MPa):
辛醇/水分配系數的對數值:
閃點(℃):無意義
引燃溫度(℃):無意義
爆炸上限% (V / V):無意義
爆炸下限% (V / V):無意義
分子式:KMnO4
分子量:158.03
蒸發速率:
粘性:
溶解性:溶於水、鹼液,微溶於甲醇、丙酮、硫酸。
主要用途:用於有機合成、油脂工業、氧化、醫葯、消毒等。

[第十部分]穩定性和反應活性
穩定性:穩定
禁配物:強還原劑、活性金屬粉末、硫、鋁、鋅、銅和它們的合金、易燃或可燃物。
避免接觸的條件:
聚合危害:不能出現
分解產物:氧化鉀、氧化錳。

[第十一部分]毒理學資料
急性毒性:LD50:1090mg/kg(大鼠經口)
LC50:
LC50: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變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態學資料
生態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積累性:

[第十三部分]廢棄處置
廢棄物性質:
廢棄處置方法:用弱還原劑(硫代硫酸鈉)將器轉化為低害物,然後用蘇打灰或烯鹽酸中和。處理後,用安全掩埋法處置。
廢棄注意事項:

[第十四部分]運輸信息
危險貨物編號:51048
UN編號:1490
包裝標志:
包裝類別:1
包裝方法:塑料袋、多層牛皮紙袋外全開口鋼桶;塑料袋、多層牛皮紙袋外木板箱;螺紋口玻璃瓶、鐵蓋壓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屬桶(罐)外木板箱
運輸注意事項:
RETCS號:SD6475000
IMDG規則頁碼:5173

[第十五部分]法規信息
國內化學品安全管理法規: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2002年3月15日國務院發布),工作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規定([1996]勞部發423號)等。工作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規定([1996]勞部發423號)等法規,針對化學危險品的安全使用、生產、儲存、運輸、裝卸等方面均作了相應規定。
國際化學品安全管理法規: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參考文獻:1.周國泰,化學危險品安全技術全書,化學工業出版社,1997

2.國家環保局有毒化學品管理辦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編,化學品毒性法規環境數據手冊,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2

3.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CHEMINFO Database.1998

4.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RTECS Database, 1989
填表時間:
填表部門:
數據審核單:
修改說明:
其他信息:2
MSDS修改日期:
填寫人編號:

7. 三氯甲烷的安全說明書

三氯甲烷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說明書目錄
第一部分 化學品名稱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 成分/組成信息 第十部分 穩定性和反應活性
第三部分 危險性概述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學資料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第十二部分 生態學資料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第十三部分 廢棄處置
第六部分 泄漏應急處理 第十四部分 運輸信息
第七部分 操作處置與儲存 第十五部分 法規信息
第八部分 接觸控制/個體防護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學品名稱
化學品中文名稱: 三氯甲烷;氯仿
化學品英文名稱: Trichloromethane;Chloroform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Synonyms:
CAS No.: 67-66-3
分子式: CHCl3
分子量: 119.39

第二部分:成分/組成信息
純化學品 混合物
化學品名稱:三氯甲烷;氯仿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第三部分:危險性概述
危險性類別: 第6.1類 毒害品
侵入途徑: 吸入 食入 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 主要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具有麻醉作用,對肝,腎有損害作用。吸入或經皮膚吸收引起急性中毒,初期有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興奮、皮膚粘膜有刺激症狀,以後呈現精神紊亂、呼吸表淺、反射消失、昏迷等,重者發生呼吸麻痹、心室纖維性顫動、並可有肝、腎損害。誤服中毒時,胃有燒灼感、伴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以後出現麻醉症狀。慢性中毒:主要引起肝臟損害,此外還有消化不良、乏力、頭痛、失眠等症狀,少數有腎損害。
環境危害:
燃爆危險: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 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及清水徹底沖洗。
眼睛接觸: 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
吸入: 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呼吸困難時給輸氧。呼吸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 誤服者給飲大量溫水,催吐,就醫。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險特性: 一般不會燃燒,但長時間暴露在明火及高溫下仍能燃燒。
有害燃燒產物:
滅火方法及滅火劑: 霧狀水、二氧化碳、砂土。
消防員的個體防護:
禁止使用的滅火劑:
閃點(℃): 無意義
自燃溫度(℃): 無意義
爆炸下限[%(V/V)]: 無意義
爆炸上限[%(V/V)]: 無意義
最小點火能(mJ):
爆燃點:
爆速:
最大燃爆壓力(MPa):
建規火險分級:

第六部分:泄漏應急處理
應急處理: 疏散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污染區,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式呼吸器,穿化學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在確保安全情況下堵漏。噴霧狀水,減少蒸發。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後收集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如大量泄漏,利用圍堤收容,然後收集、轉移、回收或無害處理後廢棄。

第七部分:操作處置與儲存
操作注意事項:
儲存注意事項:

第八部分:接觸控制/個體防護
最高容許濃度: 中國MAC:未制定標准蘇聯MAC:未制定標准美國TWA:OSHA 50ppm[上限值] AC
監測方法:
工程式控制制: 密閉操作,局部排風。
呼吸系統防護: 空氣中濃度超標時,必須佩帶防毒面具。緊急事態搶救或逃生時,佩帶自給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 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 穿相應的防護服。
手防護: 必要時戴防化學品手套。
其他防護: 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後,淋浴更衣。單獨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後再用。注意個人清潔衛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觀與性狀: 無色透明重質液體,極易揮發,有特殊氣味。
pH:
熔點(℃): -63.5
沸點(℃): 6l.3
相對密度(水=1): 1.50
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 4.12
飽和蒸氣壓(kPa): 13.33/10.4℃
燃燒熱(kJ/mol): 373.5
臨界溫度(℃): 263.4
臨界壓力(MPa): 5.47
辛醇/水分配系數的對數值:
閃點(℃): 無意義
引燃溫度(℃): 無意義
爆炸上限%(V/V): 無意義
爆炸下限%(V/V): 無意義
分子式: CHCl3
分子量: 119.39
蒸發速率:
粘性:
溶解性: 不溶於水,溶於醇、醚、苯。
主要用途: 用於有機合成及麻醉劑等。

第十部分:穩定性和反應活性 回目錄
穩定性: 在常溫常壓下 穩定
禁配物: 鹼類、鋁。
避免接觸的條件: 光照。
聚合危害: 不能出現
分解產物: 氯化氫、光氣。

第十一部分:毒理學資料
急性毒性: LD50:908mg/kg(大鼠經口) LC50:47702mg/m3 4小時(大鼠吸入)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變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態學資料
生態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積累性:

第十三部分:廢棄處置
廢棄物性質:
廢棄處置方法:
廢棄注意事項:

第十四部分:運輸信息

危險貨物編號: 61553
UN編號: 1888
包裝標志:
包裝類別: Ⅱ
包裝方法:
運輸注意事項: 儲存於陰涼、通風倉間內。遠離火種、熱源。避免光照。保持容器密封。應與氧化劑、食用化工原料分開存放。不可混儲混運。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分裝和搬運作業要注意個人防護。運輸按規定路線行駛。
RETCS號:
IMDG規則頁碼:

第十五部分:法規信息
國內化學品安全管理法規:
國際化學品安全管理法規: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參考文獻: 1.周國泰,化學危險品安全技術全書,化學工業出版社,1997 2.國家環保局有毒化學品管理辦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編,化學品毒性法規環境數據手冊,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2 3.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CHEMINFO Database.1998 4.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RTECS Database, 1989
填表時間: 年月日
填表部門:
數據審核單位:
修改說明:
其他信息: 1
MSDS修改日期: 年月日
填寫人編號:

8. 防氯氣泄露。家在農村,在我村東南方向3000米外有一化工廠。萬一發生氯氣泄露,怎麼逃生。

具體手段沒有什麼太清楚的,買個3M的口罩能防一下,眼罩還有,但時間不會太長,估計幾個小時就要換一個。用鹼水和管子做一個呼吸器,應該就可以防了。

給你一個軟體的詳盡資料,也算是一個參考

[第一部分]化學品名稱
化學品中文名稱:氯;氯氣
化學品英文名稱:Chlorine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Synonyms:
CAS No.:7782-50-5
分子式:Cl2
分子量:70.91

[第二部分]成分/組成信息

[第三部分]危險性概述
危險性類別:第2.3類 有毒氣體
侵入途徑:吸入
健康危害:對眼、呼吸系統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迷走神經興奮、反射性心跳驟停。急性中毒:輕度者出現粘膜刺激症狀:眼紅、流淚、咳嗽,肺部無特殊所見;中度者出現支氣管炎和支氣管肺炎表現,病人胸痛,頭痛、惡心、較重乾咳、呼吸及脈搏增快,可有輕度紫紺等;重度者出現肺水腫,可發生昏迷和休克。有時發生喉頭痙攣和水腫。造成窒息。還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發生呼吸驟停死亡。慢性中毒:長期低濃度接觸,可引起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
環境危害:
燃爆危險: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立即用水沖洗至少15分鍾。若有灼傷,按酸灼傷處理。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15分鍾。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呼吸困難時給輸氧。給予2~4%碳酸氫鈉溶液霧化吸入。就醫。
食入: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險特性:本品不會燃燒,但可助燃。在日光下與易燃氣體混合時會發生燃燒爆炸。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
有害燃燒產物:
滅火方法及滅火劑:不燃。切斷氣源。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
消防員的個體防護:
禁止使用的滅火劑:
閃點(℃):
自燃溫度(℃):
爆炸下限 [%(V/V)]:
爆炸上限 [%(V/V)]:
最小點火能 (mJ):
爆燃點:
爆速:
最大燃爆壓力 (MPa):
建規火險分級:乙

[第六部分]泄露應急處理
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並隔離直至氣體散盡,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正壓自給式呼吸器,穿廠商特別推薦的化學防護服(完全隔離)。避免與乙炔、松節油、乙醚、氨等物質接觸。切斷氣源,噴霧狀水稀釋、溶解,然後抽排(室內)或強力通風(室外)。如有可能,用管道將泄漏物導至還原劑(酸式硫酸鈉或酸式碳酸鈉)溶液。也可以將漏氣鋼瓶置於石灰乳液中。漏氣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經過技術處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氣體。

[第七部分]操作處置與儲存
操作注意事項:
儲存注意事項:不燃有毒壓縮氣體。儲存於陰涼、通風倉間內。倉溫不宜超過30℃。遠離火種、熱源。防止陽光直射。應與易燃、可燃物,金屬粉末等分開存放。不可混儲混運。液氯儲存區要建低於自然地面的圍堤。驗收時要注意品名,注意研瓶日期,先進倉的先發用。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鋼瓶及附件損壞。

[第八部分]接觸控制/個體防護

最高容許濃度:中國MAC:1mg/m3
蘇聯MAC:1mg/m3
美國TWA:OSHA 1ppm,3mg/m3
前蘇聯 Mac:
美國TLV—TWA:
監測方法:
工程式控制制:嚴加密閉,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和全面排風。
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必須佩帶防毒面具。緊急事態搶救或逃生時,建議佩帶正壓自給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穿相應的防護服。
手防護:戴防化學品手套。
其他防護: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後,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進入罐或其它高濃度區作業,須有人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觀與性狀: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pH:
熔點(℃):-101
沸點(℃):-34.5
相對密度(水=1):1.47
相對蒸氣密度 (空氣 = 1):2.48
飽和蒸氣壓(kPa):506.62/10.3℃
燃燒熱 (kJ / mol):
臨界溫度 (℃):144
臨界壓力 (MPa):7.71
辛醇/水分配系數的對數值:
閃點(℃):無意義
引燃溫度(℃):無意義
爆炸上限% (V / V):無意義
爆炸下限% (V / V):無意義
分子式:Cl2
分子量:70.91
蒸發速率:
粘性:
溶解性:易溶於水、鹼液。
主要用途:用於漂白,製造氯化合物、鹽酸、聚氯乙烯等。

[第十部分]穩定性和反應活性
穩定性:穩定
禁配物:易燃或可燃物、醇類、乙醚、氫。
避免接觸的條件:
聚合危害:不能出現
分解產物:氯化氫。

[第十一部分]毒理學資料
急性毒性:屬高毒類
LD50:
LC50:293ppm 1小時(大鼠吸入)
LC50: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變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態學資料
生態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積累性:

[第十三部分]廢棄處置
廢棄物性質:
廢棄處置方法:把廢棄湧入過量的還原性溶液(亞硫酸氫鹽、亞鐵鹽、硫代硫酸鈉)中,中和後用水沖入下水道。
廢棄注意事項:

[第十四部分]運輸信息
危險貨物編號:23002
UN編號:1017
包裝標志:
包裝類別:2
包裝方法:鋼制氣瓶。
運輸注意事項:運輸按規定路線行駛,勿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
RETCS號:FO2100000
IMDG規則頁碼:2116

[第十五部分]法規信息
國內化學品安全管理法規: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2002年3月15日國務院發布),工作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規定([1996]勞部發423號)等,針對化學危險品的安全使用、生產、儲存、運輸、裝卸等方面均作了相應規定。
國際化學品安全管理法規: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參考文獻:1.周國泰,化學危險品安全技術全書,化學工業出版社,1997

2.國家環保局有毒化學品管理辦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編,化學品毒性法規環境數據手冊,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2

3.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CHEMINFO Database.1998

4.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RTECS Database, 1989

熱點內容
婚姻法模擬法庭心得體會 發布:2025-01-16 22:56:23 瀏覽:558
離婚律師歌曲有哪些 發布:2025-01-16 22:48:41 瀏覽:118
民法第64條 發布:2025-01-16 22:43:28 瀏覽:412
公司司法審計 發布:2025-01-16 22:41:20 瀏覽:327
黨風廉政建設規章制度的落實 發布:2025-01-16 22:40:31 瀏覽:280
為什麼要健全有關師德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6 22:35:40 瀏覽:55
行政法信賴利益案例 發布:2025-01-16 22:30:29 瀏覽:785
提供虛假信息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6 22:16:40 瀏覽:597
鞏義律師吧 發布:2025-01-16 21:59:18 瀏覽:598
勞動法里月工資怎麼算 發布:2025-01-16 21:54:23 瀏覽: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