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歷史建築保護條例

歷史建築保護條例

發布時間: 2020-12-27 01:20:33

A.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細則的第一章 總 則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下列文物受國家保護:
(一)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和石刻、壁畫;
(二)與重大歷史事件、革命運動或者著名人物有關的以及具有重要紀念意義、教育意義或者史料價值的近代現代重要史跡、實物、代表性建築;
(三)歷史上各時代珍貴的藝術品、工藝美術品;
(四)歷史上各時代重要的文獻資料以及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手稿和圖書資料等;
(五)反映歷史上各時代、各民族社會制度、社會生產、社會生活的代表性實物。
文物認定的標准和辦法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制定,並報國務院批准。
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和古人類化石同文物一樣受國家保護。 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壁畫、近代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築等不可移動文物,根據它們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可以分別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上各時代重要實物、藝術品、文獻、手稿、圖書資料、代表性實物等可移動文物,分為珍貴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貴文物分為一級文物、二級文物、三級文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地下、內水和領海中遺存的一切文物,屬於國家所有。
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石窟寺屬於國家所有。國家指定保護的紀念建築物、古建築、石刻、壁畫、近代現代代表性建築等不可移動文物,除國家另有規定的以外,屬於國家所有。
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的所有權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改變而改變。
下列可移動文物,屬於國家所有:
(一)中國境內出土的文物,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國有文物收藏單位以及其他國家機關、部隊和國有企業、事業組織等收藏、保管的文物;
(三)國家徵集、購買的文物;
(四)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捐贈給國家的文物;
(五)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其他文物。
屬於國家所有的可移動文物的所有權不因其保管、收藏單位的終止或者變更而改變。
國有文物所有權受法律保護,不容侵犯。 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主管全國文物保護工作。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文物保護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承擔文物保護工作的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文物保護實施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行政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文物保護工作。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重視文物保護,正確處理經濟建設、社會發展與文物保護的關系,確保文物安全。
基本建設、旅遊發展必須遵守文物保護工作的方針,其活動不得對文物造成損害。
公安機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海關、城鄉建設規劃部門和其他有關國家機關,應當依法認真履行所承擔的保護文物的職責,維護文物管理秩序。 國家發展文物保護事業。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文物保護事業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
國家用於文物保護的財政撥款隨著財政收入增長而增加。
國有博物館、紀念館、文物保護單位等的事業性收入,專門用於文物保護,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侵佔、挪用。
國家鼓勵通過捐贈等方式設立文物保護社會基金,專門用於文物保護,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侵佔、挪用。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國家加強文物保護的宣傳教育,增強全民文物保護的意識,鼓勵文物保護的科學研究,提高文物保護的科學技術水平。
第十二條 有下列事跡的單位或者個人,由國家給予精神鼓勵或者物質獎勵:
(一)認真執行文物保護法律、法規,保護文物成績顯著的;
(二)為保護文物與違法犯罪行為作堅決斗爭的;
(三)將個人收藏的重要文物捐獻給國家或者為文物保護事業作出捐贈的;
(四)發現文物及時上報或者上交,使文物得到保護的;
(五)在考古發掘工作中作出重大貢獻的;
(六)在文物保護科學技術方面有重要發明創造或者其他重要貢獻的;
(七)在文物面臨破壞危險時,搶救文物有功的;
(八)長期從事文物工作,作出顯著成績的。

B. 關於法律的問題

1、「現在聽說要關兩年半,這合法嗎? 」:這樣「聽說」,是符合法律的一般規定的;但具體如何判刑,還要看具體情況。

2、「請提供相關的法律條文」: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第一款第一項: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2)交通肇事罪的處刑;一般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附:《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 :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3、根據以上司法解釋:你親戚是否要負刑事責任,還要看交警的事故責任認定書中對事故責任如何認定:
(1)如果認定你親戚負事故全部、或主要責任的:你親戚就涉嫌構成交通肇事罪,可能要負刑事責任、同時還要負民事賠償責任。
(2)如果交警認定你親戚負事故次要責任、或者不負責任(被撞都全責時):你親戚就不構成交通肇事罪、沒有刑事責任,不會坐牢的了。只有民事賠償責任(按責任比例賠償,你親戚責任的,可能賠償10%——40%),對方全責時你親戚賠償10%就行了(對方是行人時。如果對方也是機動車:對方全責時你親戚不用賠償了)。

4、如果是你親戚負主要責任或全部責任、你親戚涉嫌構成交通肇事罪時:一般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但你親戚有自首、積極救人、積極賠償、認罪態度較好等情節的,如果被害人諒解請求從輕處罰的,有可能判緩刑;不用「關」了。

另:樓上朋友COPY都是些什麼東東?連俺這局外人都看暈了,不讓樓主煩呀?人家有急事呢。

C. 歷史遺留違法建築該如何處理

允許歷史遺留的「抄違襲法建築」進行不動產登記,一方面是保證其暫存期間與合法房屋在登記義務方面的一致性——只有經過登記,繳納登記費用,才能夠對房屋進行佔有、使用、收益;另一方面,則是利於「違法建築」在新一輪城市建設中的「情況查明」。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應當組織有關部門依法對徵收范圍內未經登記的建築進行調查、認定和處理。那麼,通過存量型「違法建設」的事前登記,無疑將對具體徵收過程中的調查工作提供很大便利。
另外,對於違法建設行為人來說,不動產登記則能夠確定其對建築物的財產權利邊界。由於允許歷史遺留「違法建築」暫存,在暫存期間,建設行為人的財產歸屬權益是被默許為合法的,故而這種權利的確認也將增加其財產安全系數。

D. 歷史遺留的的老房子沒有房產證要拆遷可按什麼條例辦

首先需要確定,你所居住的房子是不是違章建築。

按規定,進行拆遷補償時,被認定為合法建築和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要給予補償。但是,被認定為違法建築和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的,即違法建築,將不予補償。

其次,並不是沒有房產證就不能證明自己是房屋的所有權人。沒有房產證的原因有很多,不同情況需要分開說明。

1、老房子

(1)如果是農村中,由於農民都是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房子,所以沒有產權證時只要集體組織能夠提供相應的證明,證明這個房子是你的,在拆遷時也能夠得到拆遷補償款。

(2)如果是在城市中,如果房子沒有產權,那麼只能找賣給你房子的人或持有產權證的人,雙方協商房產過戶到你名下,以補正自己沒有房屋產權,否則將不能拿到拆遷補償款。

2、《土地管理法》實施之前建造的農村房屋

《土地管理法》是在1986年審議通過,1987年正式實施的,因此,1987年前建房的行為不能被認定為違法佔地,此類房屋可以要求合理補償。

3、《城鄉規劃法》實施之前建造的擁有合法土地使用權的房屋

2008年《城鄉規劃法》開始實施,在此之後建設房屋必須獲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但法律不溯及既往,此法實施前建造的房屋不能輕易認定違建。

4、歷史原因,沒有辦理相關手續

房屋建造的時候是合法的,但由於不可歸咎於其自身的歷史遺留問題,沒有合法的產權證明,而被拆遷人已經在房屋內長時間地生活居住,對於這樣的無證房屋,拆遷時應當給與合理的補償安置。

需要提醒的是,由於拆遷工程所涉及的各項手續較為繁雜,倘若涉及,建議及時准備好相關資料,及時向律師咨詢相關事宜,以免損失自身利益。

E. 城市規劃中文物保護紫線是什麼意思

城市紫線,是指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內的歷史文化街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范圍界線,以及歷史文化街區外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護的歷史建築的保護范圍界線。

《城市紫線管理辦法》

第六條劃定保護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的紫線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范圍應當包括歷史建築物、構築物和其風貌環境所組成的核心地段,以及為確保該地段的風貌、特色完整性而必須進行建設控制的地區。

(二)歷史建築的保護范圍應當包括歷史建築本身和必要的風貌協調區。

(三)控制范圍清晰,附有明確的地理坐標及相應的界址地形圖。

城市紫線范圍內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的劃定,依據國家有關文物保護的法律、法規。

(5)歷史建築保護條例擴展閱讀

在城市紫線范圍內禁止進行下列活動:

《城市紫線管理辦法》第十三條

(一)違反保護規劃的大面積拆除、開發;

(二)對歷史文化街區傳統格局和風貌構成影響的大面積改建;

(三)損壞或者拆毀保護規劃確定保護的建築物、構築物和其他設施;

(四)修建破壞歷史文化街區傳統風貌的建築物、構築物和其他設施;

(五)佔用或者破壞保護規劃確定保留的園林綠地、河湖水系、道路和古樹名木等;

(六)其他對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的保護構成破壞性影響的活動。

F. 拆除歷史建築以外的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審批申請程序是怎樣的

一、行政審批項目名稱、性質
(一)名稱:在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核心保護范圍內拆除歷史建築以外的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它設施的審批。
(二)性質:行政許可
二、設定依據
2008年4月2日國務院令第524號公布,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二十八條第三款規定,在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核心保護范圍內,拆除歷史建築以外的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它設施的,應當經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文物主管部門批准。
三、實施許可權和實施主體
根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由城市、縣(縣級市)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文物主管部門對在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核心保護范圍內,拆除歷史建築以外的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它設施的行為負責審批。
四、行政審批條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三條第一款、第二款、《條例》第二十九條第一款規定,該項目的審批條件為:
(一)符合經依法批準的國家或者自治區歷史文化名城(或歷史街區)名鎮、名村保護規劃要求;
(二)符合經依法批準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所在地的城市鎮(鄉)總體規劃和村莊規劃。
五、實施對象和范圍
根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規定,實施對象和范圍為在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核心保護范圍內,拆除歷史建築以外的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它設施的項目法人、經濟組織或者個人。
六、申請材料
根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規定,在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核心保護范圍內,拆除歷史建築以外的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它設施的審批,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法人、經濟組織或者個人的書面申請;
(二)法人、經濟組織或者個人的有效身份證件;
(三)在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核心保護范圍內,拆除歷史建築以外的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它設施的拆除方案;
(四)擬被拆除對象的物權證明:《土地使用權證》及其附圖、《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及其附圖、《房產證》及其附圖;
(五)當地文物主管部門意見。
七、辦結時限
(一)法定辦結時限:45個工作日。
(二)承諾辦結時限:11個工作日(不包括專家論證、徵求意見時間、公示時間、聽證時間和上報市規委會審批時間)。
八、行政審批數量
無數量限制
九、收費項目、標准及其依據
不收費
十、辦理時間
夏季:上午8:00-12:00,下午3:00-6:00
冬季:上午8:00-12:00,下午2:30-5:30
十一、辦理地點
北海市規劃局(市四川南路73號)
十二、咨詢、投訴電話
咨詢電話:0779-3202174;
投訴電話:0779-3202924。

附件:1.行政審批流程圖
2.申請書示範文本

G. 詳細敘述我國建設工程方面法律法規的發展歷史和現狀

另外針對我國監理企業深陷的「取費低、待遇低、素質低、影響差」惡性循環,未來政策還需推進監理服務價格合理化,各級價格主管部門也應加強對監理市場價格行為的監管。

概而言之,責權利一致對於完善質量保障體系、提升建築工程品質而言可謂至關重要:合理的責任設定,是充分調動各主體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前提;責任一經確定,權力(包括法律的、行政的、經濟的)是其履行的保障;實行利益驅動,也能夠更有效地發揮各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H. 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的第四章 保護措施

第十九條 建設單位在保護規劃范圍內進行建設,應當符合修建性詳細規劃的要求,依法取得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批准。設計單位應當按照保護規劃中規定的設計要求進行設計。
第二十條 在保護規劃范圍內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違反保護規劃進行拆除或者建設;
(二)改變保護規劃確定的土地使用功能;
(三)突破建築高度、容積率等控制指標,違反建築體量、色彩等要求;
(四)破壞歷史文化街區內保護規劃確定的院落布局和胡同肌理;
(五)其他不符合保護規劃的行為。
第二十一條 市和有關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保護規劃的要求,制定調整舊城城市功能和疏解舊城居住人口的政策和措施,降低舊城人口密度,逐步改善舊城居民的居住條件。
第二十二條 市人民政府應當按照保護規劃的要求,調整舊城路網規劃,統籌兼顧交通出行、市政設施、城市景觀和生態環境等各項功能的需要。
第二十三條 本市鼓勵採用新材料、新技術,按照保護要求和技術規范,統籌改善舊城和歷史文化街區內的道路交通、消防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條件。
第二十四條 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對舊城內的建設項目進行審批時,應當就建設項目用地范圍內現存建築是否具有保護價值,徵求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和專家的意見。
第二十五條 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對歷史文化街區內的建設項目、歷史文化街區外具有保護價值的建築的保護范圍內的建設項目和舊城內歷史文化街區外重點道路及其兩側的建設項目進行規劃審批時,應當對建設項目進行有關北京歷史文化名城風貌影響的評估。未經評估,或者未通過評估的,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不得批准。
重點道路的具體范圍由市人民政府劃定並公布。
第二十六條 對歷史文化街區內的建築,應當按照下列規定進行分類保護和整治:
(一)不可移動文物依照文物保護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保護;
(二)具有保護價值的建築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進行保護;
(三)其他建築應當按照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的要求進行整治。
歷史文化街區內建築的具體分類標准、保護和整治的具體要求由市人民政府制定並公布。
第二十七條 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歷史文化街區內各類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外具有保護價值的建築的基本情況向社會公布。
第二十八條 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對歷史文化街區和具有保護價值的建築,自市人民政府公布之日起30日內設置保護標志。保護標志的設置標准由市人民政府統一確定。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損毀或者非法移動、拆除保護標志。
第二十九條 歷史文化街區內的消防設施、通道應當按照有關的消防技標准和規范設置。因保護的需要無法達到規定的標准和規范的,公安消防機構和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協商制定相應的防火安全措施。
第三十條 在城市景觀線和街道對景保護規劃范圍內進行建設,應當符合視覺景觀的要求,禁止建設對景觀保護有影響的建築。
對景建築周圍建築的高度、體量、造型和色彩,應當與對景建築相協調。
第三十一條 具有保護價值的建築不得違法拆除、改建、擴建。
建設工程選址,應當避開具有保護價值的建築;確因公共利益需要不能避開的,應當對具有保護價值的建築採取遷移異地保護等保護措施。
遷移異地保護的,建設單位應當提供遷移的可行性論證報告、遷移新址的資料以及其他資料,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審查後,報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二條 城市建設中發現具有保護價值而尚未確定為具有保護價值的建築的,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可以向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提出保護建議。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本條例第十四條規定的標准和程序進行初步確認,經初步確認具有保護價值的,應當採取臨時保護措施,並按照本條例第十五條的規定向市人民政府報告。
第三十三條 具有保護價值的建築的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應當按照有關保護規劃的要求和保護修繕標准履行管理、維護、修繕的義務。保護修繕標准由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市建設、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所有人和管理人、使用人對維護、修繕義務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對於所有人和管理人、使用人確不具備管理、維護、修繕能力的具有保護價值的建築,市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進行保護。
第三十四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法更改具有保護價值的建築、傳統街巷胡同、區域等的歷史名稱。確因特殊情況需要更名的,地名行政主管部門在審批時應當徵求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

I. 「歷史違建」算不算違法建築

違建在沒有得到獲批規劃許可情況下,永遠都是違建。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國務院令第590號)第二十四條規定:市、縣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加強對建設活動的監督管理,對違反城鄉規劃進行建設的,依法予以處理。

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應當組織有關部門依法對徵收范圍內未經登記的建築進行調查、認定和處理。對認定為合法建築和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的,應當給予補償;對認定為違法建築和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的,不予補償。

歷史性違章建築是指一九九0年四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實施前,未經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建設的建築物以及逾期未拆除的臨時建築物。

歷史性違章用地是指一九八七年一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前,未經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佔用的土地,以及逾期未交還的臨時用地。

(9)歷史建築保護條例擴展閱讀:

違法建築處罰方式:

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四條

1、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三十六、四十三、六十三、七十六條。違法佔用集體土地或農用地進行建設。

處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

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對非法佔用土地單位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四十、四十一、四十四條、六十三、六十四條。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未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或鄉鎮人民政府責令停止建設;限期拆除或者予以沒收;罰款。

3、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四條。對歷史和社會原因形成的違建處理:因為歷史原因和社會原因,居民房屋存在大量未辦理土地使用手續或規劃手續情況,這種情況下不宜按照違章建築處理,特別是在房屋徵收和土地徵收中這類矛盾尤為凸出。

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的精神和原則,應當組織規劃、土地、執法等部門對於未辦理關手續的建築物進行認定,認定為合法的要給予補償,認定違法的不予補償;但是也不能排除一些地方為實現拆遷速度,將一些歷史原因形成的違章建築強制拆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違法建築



J. l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中的歷史建築如何界定

第四十七條 本條例下列用語的含義: (一)歷史建築,是指經城市、縣人民政府確定公布的具版有一定保護價值,能夠反映歷史風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也未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的建築物、構築物。
還有第七條規定中的第二,三四點可做參考:(權二)歷史建築集中成片; (三)保留著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 (四)歷史上曾經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或者軍事要地,或者發生過重要歷史事件,或者其傳統產業、歷史上建設的重大工程對本地區的發展產生過重要影響,或者能夠集中反映本地區建築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資料摘自《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熱點內容
合同法關於違約延期退款 發布:2025-04-30 05:13:54 瀏覽:740
商丘市招商引資管理條例 發布:2025-04-30 05:03:42 瀏覽:314
婦女維權相關法律知識講座 發布:2025-04-30 04:53:16 瀏覽:332
論網路個人信息的行政法保護 發布:2025-04-30 04:36:05 瀏覽:349
行政法四十二 發布:2025-04-30 04:35:55 瀏覽:836
王成律師 發布:2025-04-30 04:10:18 瀏覽:962
新婚姻法心得體會 發布:2025-04-30 04:08:03 瀏覽:902
司法所的權力 發布:2025-04-30 03:55:59 瀏覽:517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破局五 發布:2025-04-30 03:25:38 瀏覽:620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深山香醫 發布:2025-04-30 03:16:57 瀏覽: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