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甘肅省森林公園管理條例

甘肅省森林公園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2-10-29 21:09:51

A. 甘肅省森林公園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護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規范森林公園管理,發展森林生態旅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森林公園的建設、保護和管理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森林公園是指以森林資源為依託,具有一定規模和質量的森林風景資源以及適宜的環境條件,按照法定程序批准設立,可供人們游覽、休閑或者進行科學、文化、教育等活動的地域。第三條森林公園的建設、保護和管理,應當遵循保護優先、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合理利用的原則,堅持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森林公園建設和管理工作的組織、協調和領導,將森林公園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納入本行政區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森林風景資源保護和管理經費納入本級人民政府財政預算。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林業管理機構按照管理許可權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森林公園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公安、交通運輸、旅遊、國土資源、環境保護、住房和城鄉建設、水利、文化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與森林公園相關的監督管理工作。

森林公園管理機構負責森林公園的日常保護和管理工作。第二章設立與建設第六條森林公園分為國家級和省級。

設立國家級森林公園,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申報。

設立省級森林公園,由申請人提出申請,經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第七條設立省級森林公園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森林、林木、林地權屬清楚,林地界線明確;

(二)面積一百公頃以上,森林覆蓋率百分之五十以上;

(三)森林風景資源質量等級達到國家標准三級以上,森林公園質量等級評定分值在四十分以上;

(四)有相應的管理機構和技術、管理人員。第八條申請設立省級森林公園,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請文件;

(二)可行性研究報告;

(三)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權屬證明;

(四)森林風景資源的景觀照片、光碟等影像資料;

(五)管理機構職責、制度和技術、管理人員配置等情況的說明。第九條申請設立省級森林公園的,由所在地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審核意見,報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審核意見之日起二十日內作出書面決定。符合條件的,予以批准;不符合條件的,不予批准並書面說明理由。

森林公園的撤銷、分立、合並或者調整區界范圍、變更名稱等,應當報經原批准機關批准。第十條森林公園自批准設立之日起十八個月內,森林公園管理機構應當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編制森林公園總體規劃。

省級森林公園總體規劃由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經批準的總體規劃是森林公園保護、建設和管理的依據,不得擅自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經原審批機關批准。第十一條森林公園內的建設項目應當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其選址、規模、格調等應當與周邊景觀與環境相協調,相應的旅遊服務設施、廢棄物處理設施和防火設施應當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使用。

森林公園內已建或者在建的項目不符合總體規劃的,應當按照總體規劃逐步進行改造、拆除或者遷出。第三章資源保護第十二條森林公園管理機構應當加強森林公園內森林、林木、水源等自然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對森林公園內的古樹名木、古園林建築、歷史遺跡等進行編號登記,建立檔案,設置專門保護措施。第十三條森林公園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對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定期開展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建立檔案,對野生動物的棲息地、野生植物的原生地設立外圍保護地帶或者設置保護設施。第十四條森林公園管理機構應當對林業有害生物進行調查、監測和預防;發現疑似突發林業有害生物等異常事件的,應當採取應急措施,並及時報告有關林業主管部門。第十五條森林公園管理機構應當建立護林防火責任制度,配備防火設施設備,設置防火標志牌,劃定禁火區和防火責任區,制定防火應急預案,定期開展防火檢查,消除火災隱患。

B.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洮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自治州境內洮河流域生態環境的保護,科學合理開發利用流域自然資源,促進流域內生態與經濟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甘肅省環境保護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州洮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洮河流域,是指碌曲縣、夏河縣、合作市、卓尼縣、臨潭縣五縣(市)行政區劃內的洮河幹流及主要支流的匯水區域。

洮河流域生態環境,是指流域內的河流、森林、草原、濕地、湖泊、野生動植物資源和與生態環境聯系緊密的大氣、土地、礦藏、自然遺跡等自然因素的總和。第三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在洮河流域內從事開發建設、生產生活、旅遊觀光、科學文化研究等活動的,以及實施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和監督管理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第四條洮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應當堅持保護優先、統籌規劃、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嚴格管理、科學利用和生態補償的原則。第五條自治州人民政府以及洮河流域所在縣(市)人民政府應當按照甘肅省生態功能區劃劃定的保護范圍和要求,分別做好臨潭-卓尼山地農牧業與森林恢復生態功能區、洮河上游森林恢復與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碌曲高原草甸牧業及鳥類保護生態功能區、太子山山地森林恢復與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和管理工作。第六條自治州人民政府以及洮河流域所在縣(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編制洮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規劃和所轄區域的防洪、城市供排水、城鄉水系整治、飲用水源地保護、水污染防治、草原森林和濕地保護、農牧村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專項規劃。

洮河流域綜合規劃以及專項規劃,應當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環境保護規劃、國土空間規劃以及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等相銜接。第七條洮河流域所在縣(市)人民政府應當落實生態保護紅線主體責任,實行嚴格管控。根據本行政區域生態環境狀況,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經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復後實施。第八條洮河流域內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嚴格落實河長制、湖長制。負責組織領導相應河湖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以及河湖確權劃界、河道采砂、水域岸線規劃等管理保護工作。第九條自治州人民政府以及洮河流域所在縣(市)人民政府負責洮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管理、組織、協調和監督工作。

自治州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公安、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交通運輸、水務、農業農村、林業和草原、衛生健康、工業和信息、文化和旅遊、住房和城鄉建設、應急管理、市場監督管理、畜牧獸醫等行政主管部門依照各自職責做好洮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

洮河流域所在縣(市)人民政府相關行政主管部門、流域內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依照法定職責,在自治州人民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下,負責轄區流域內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

洮河流域內村(居)民委員會、社區應當通過村規民約等規范村(居)民行為,協助政府及其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做好轄區流域內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流域內涉及自然保護區、地質公園、森林公園、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特定區域生態環境管理的,由相關機構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進行監督管理。第十條自治州人民政府和洮河流域所在縣(市)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單位和個人依託洮河流域特有的資源,發展生態種植業、養殖業和旅遊業等生態產業。第十一條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積極開展洮河流域生態保護補償工作,推進洮河流域縣(市)生態環境保護聯防聯控機制建設。第十二條洮河流域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鼓勵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社會組織、環境保護志願者開展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生態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增強流域公眾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媒體應當加強對洮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和輿論監督。第二章水生態環境保護第十三條自治州人民政府以及洮河流域所在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完善水資源管理體系,嚴守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

洮河流域水資源利用嚴格執行取水許可制度和有償使用制度。流域內開發、利用、保護、管理地表水和地下水,應當兼顧上下游、左右岸取用水戶之間的利益,充分發揮水資源的綜合效益,並服從防洪的總體安排。

C. 甘肅省林業廳的直屬機構

甘肅省森林公安局:組建於1985年,創建初期為甘肅省林業廳內設林業公安處,同時列入甘肅省公安廳第十處(即林業保衛處)序列,行政上受甘肅省林業廳領導,業務上受甘肅省公安廳領導同時接受國家林業局森林公安局的指導。其主要職責是:打擊犯罪分子,維護林區社會治安,保衛林業生產建設。1996年5月,改為甘肅省公安廳十六處。天保工程實施後,於1999年根據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甘機編辦通字)(1999) 42號文件和甘肅省公安廳、甘肅省林業廳《關於林業公安機關更名的通知》(甘林人通字((1999) 213號)精神,甘肅省林業公安處更名為甘肅省森林公安局,並加掛「甘肅省公安廳森林警察總隊」牌子。2009年甘肅省省直機關機構改革,根據《甘肅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甘肅省林業廳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甘政辦發〔2009〕138號)精神,將甘肅省森林公安局(甘肅省公安廳森林警察總隊)調整為甘肅省林業廳管理的直屬機構,正處級建制。內設辦公室、政治部、治安處(治安支隊)、刑偵處(刑偵支隊)、禁毒處(禁毒支隊)、法制處(法制支隊)、督察處(督察支隊)、裝財處八個部門,管轄著全省13個市、州(嘉峪關市未建)、85個縣(區、市)和全部天然林區森林公安機關及2000多名森林公安民警。
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1、認真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林業方針政策及法律法規,並據此制定本林區發展的計劃。2、保護國有天然林自願,增強森林生態環境功能。逐步完善天然林管理模式和評價保護體系,實現林區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3、以營林為基礎,以培育森林資源為重點,造封並舉,以造為主,全面保護,整體推進林業生態建設。4、以科學技術為先導,堅持科研與培育相結合的原則,實行分類管理。探索提高森林質量,擴大森林資源,實行分類管理。探索提高森林質量,擴大森林資源,增加森林覆被率,改善生態環境的國有林場發展之路。5、負責林區森林資源規劃、設計及森林病蟲害預報防治。依法保護、管護林地和森林、野生動植物資源。6、依法實施林政管理,保護森林資源,森林防火。7、完成國家和省林業主管部門交辦的其他事項。
甘肅省白龍江林業管理局:一是負責全林區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林業方針、政策法規的落實。二是負責編制轄區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的近、中、長期規劃,組織制定並實施方案,督導、檢查、驗收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施和生態建設工作。三是負責全局基層黨組織的建設和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四是負責轄區森林防火、林政執法、禁毒鏟毒、有害生物防治檢疫。五是負責轄區內國有森林資源監測及編制規劃,林權林地管理,作業設計、審批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管理。六是負責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管理與建設、生態公益林建設等工作。七是負責對林下資源及其它資源的綜合開發。八是負責人才引進和推進林區科研推廣、文化教育、醫療衛生、職工健身、社會保險等社會公益事業發展。九是負責協調林區社會綜合治理和確保林區安全生產和社會穩定。十是組織實施災後重建和棚戶區改造工程。
甘肅省野生動植物管理局:1、負責全省野生動植物、濕地資源保護和自然保護區管理方面法律、法規、方針政策的宣傳;組織完成對全省野生動植物和濕地保護、自然保護區管理等方面法規的調研,起草、申報工作。2、負責《甘肅省實施野生動物保護法辦法》、《甘肅省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甘肅省濕地保護條例》和相關各項法規規章的監督執行。督促、協助查處有關破壞野生動植物、濕地資源和自然保護區的違法行為。3、負責定期對全省野生動植物和濕地資源進行調查,建立資源檔案,掌握管理現狀並予以監測,為合理利用野生動植物和濕地資源提供科學依據。4、負責承辦全省野生動物種別鑒定、獵捕、馴養繁殖、經營利用、運輸管理、進出口及《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特許獵捕證》、《陸生野生動物出省運輸證》、《狩獵證》、《狩獵檢查證》等證件管理、發放等業務工作。5、負責編制調整各時期野生動植物保護工程規劃和全省林業系統自然保護區區劃、規劃,承辦自然保護區申報、晉升、評審及科學考察、技術培訓與學術交流活動。6、負責全省濕地保護項目的論證、申報、評審及全省濕地保護規劃的編制,對濕地資源進行調查和監測。 7、負責全省野生動植物、濕地資源和自然保護區的對外合作交流,管理全省對外狩獵工作,是甘肅省執行國家瀕危動植物種進出口政策、法規及日常工作的辦事機構。 8、協調全省各級野生動物管理部門和各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並對各項業務工作進行指導監督和檢查,實施對有關人員的業務和崗位培訓。 9、負責全省野生動植物、濕地資源保護經費預(決)算,資金籌措、使用和管理;負責項目的篩選、論證、申報、儲備等工作。
甘肅安南壩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1、負責貫徹執行國家和省上有關自然保護區建設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制定了各項管理制度,並組織實施;2、負責調查保護區各類自然資源並建立檔案,組織環境與資源監測,保護生態和自然資源;3、組織和協助有關部門開展科學研究和推廣應用;4、從有利於保護區工作出發,進行適度合理的產業開發工作。
甘肅省治沙研究所:面向甘肅及西北乾旱區,以國家生態安全和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探索乾旱區環境演變、荒漠化發生發展過程與機制,開展風沙危害治理、荒漠化防治、生物多樣性保護及資源開發利用、內陸河流域生態系統保育與恢復重建研究,為乾旱區農、林、牧業的可持續發展與生態環境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甘肅省林業工作站管理局:1、積極宣傳、貫徹落實《森林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和國家及本省的各項林業方針、政策。2、負責管理、指導全省林業工作站的規劃建設,督促基層林業站充分發揮各項職能作用。3、負責監督、管理全省林業工作站依法行政,保護非國有林區森林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林權、林地、濕地資源。4、組織全省林業站協助有關部門依法查處破壞森林、濕地、野生動植物資源和林地所有權、使用權爭議案件,落實「依法治林」的各項措施。5、督促、引導全省林業工作站積極投身於林業重點工程建設,促進基層林業站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森林及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管理、林木採伐、伐區調查設計工作;參與監督伐區作業和伐區驗收工作;在森林防火方面,制定護林防火鄉規民約,組織護林員定點、定時監測;做好森林病蟲害的預測、預報、防治工作。
甘肅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局:1、宣傳、貫徹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方面的法律法規;2、組織、指導、監督全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3、建立健全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體系,發布林業有害生物發生信息,制定應急除治預案;4、組織森林植物疫情普查,負責森林植物及其產品的檢疫工作;5、開展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技術的研究、培訓和交流,引進、推廣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適用技術,提高科學防治水平;6、查處違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法律法規的行為。
甘肅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1、負責貫徹執行國家和省上有關自然保護區建設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制定各項管理制度,並組織實施;2、負責調查保護區內各類自然資源並建立檔案;3、組織環境與資源監測,保護生態和自然資源;4、組織和協助有關部門開展科學研究和推廣應用;5、從有利於保護區工作出發,進一步適度的產業開發工作。
甘肅省林木種苗管理局:1、貫徹執行國家和本省有關林木種苗的法律、法規和規章;2、編制並組織實施林木種苗的發展建設規劃;3、負責林木種苗生產、經營和質量管理,核發林木種苗生產許可證和經營許可證;4、負責林木引種以及種質資源管理;5、組織林木良種的選育、審定和推廣;6、培訓林木種苗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7、對林木種苗生產和經營者提供信息服務和技術指導;8、依法查處有關林木種苗的刑事案件。
甘肅興隆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1、貫徹執行國家和省、市有關自然保護區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2、負責編制自然保護區建設規劃,並組織實施。3、制定自然保護區各項管理制度,統一管理自然保護區。4、負責籌集並管理好各項建設資金,並做好市場調查與開拓、旅遊等事務工作;5、會同榆中縣人民政府及當地鄉(鎮)人民政府、村民委員會,成立聯防聯保組織,負責制定保護區管理條例,開展宣傳教育,劃定責任區,落實保護責任,共同做好興隆山保護區的護林防火、森林病蟲鼠害防治、野生動植物保護等工作。6、調查本區域內自然資源並建立檔案,組織環境監測,保護自然保護區內的陸地生態環境和野生動植物,馬麝馴化繁殖及其他物種資源,維護生態平衡。7、負責保護區內馬麝的馴養繁殖、開發利用及科研活動,鼓勵和指導各類組織和個人投資開展馬麝的馴養繁殖和開發利用。8、加強興隆山保護區宜林地植樹造林,提高森林覆蓋率;有計劃地將保護區外圍地帶的陡坡地退耕還林,擴大森林面積,9、開展自然保護區的科學研究及學術交流工作。10、在不影響自然保護區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前提下,組織開展參觀、旅遊等活動。

D.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治理條例(2020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綜合治理自治州行政區域內城鄉環境衛生,營造良好的城鄉宜居環境和旅遊環境,根據國務院《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甘肅省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辦法》、《甘肅省農村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州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自治州行政區域內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治理活動。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治理,是指對城鎮和鄉村的環境衛生、容貌秩序、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和綠化生態等進行規范和管理的活動。第四條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治理實行政府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屬地管理、公眾參與、統籌推進的原則。第五條州、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治理工作的組織領導,將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治理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編制總體規劃,確定治理目標,制定具體政策措施,建立資金投入和保障機制。

州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全州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治理工作。

縣(市)人民政府應當確定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治理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治理工作。

州、縣(市)愛衛會應當按照職能開展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治理、協調防治社會性重大疾病活動及除害防病工作和全國衛生縣城與衛生鄉鎮、全省衛生城市(縣城)等單位創建工作。

州、縣(市)發展和改革、公安、民政、教育、宗教、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交通運輸、水務、農業農村、畜牧獸醫、林業和草原、商務、衛生健康、文化廣電和旅遊、工業和信息化、市場監管、綜合執法等行政主管部門及電力、通信、供銷等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做好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治理相關工作。第六條縣(市)人民政府是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治理的責任主體,應當明確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治理工作機構,建立職能化管理隊伍。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指導和督促村(居)民委員會、社區、相關單位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治理。

村(居)民委員會、社區等負責組織村(居)民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治理。第七條州、縣(市)人民政府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治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旅遊景區、景點、森林公園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風貌協調區或者環境協調區的環境衛生綜合治理工作。第八條州、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將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治理所需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

城鄉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建設以政府投入為主,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和經營。第九條州、縣(市)、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治理的宣傳教育,鼓勵和引導公民參與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治理活動。

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利用廣播室、文化活動室、道德講堂、黑板報、宣傳欄等載體,採取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環境保護、衛生保潔、垃圾分類知識、文明習慣、先進典型等。

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各類媒體應當加強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治理公益宣傳和輿論引導。

中小學、幼兒園應當根據未成年人特點,組織開展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治理的教育和實踐活動。第十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損害、破壞城鄉容貌和環境衛生等行為,有權勸阻、投訴和舉報。第十一條州、縣(市)人民政府應當逐步提高城鄉環衛保潔人員的工資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條件。任何單位和個人應當尊重環衛人員的勞動,不得妨礙、阻撓環衛人員作業。第十二條鼓勵應用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治理先進技術,提高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治理水平。第十三條州、縣(市)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對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治理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責任區制度第十四條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治理工作實行責任區制度。第十五條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治理責任區按照下列規定進行劃分與管理:

(一)實行物業管理的區域,由物業服務企業負責;未實行物業管理的區域,由權屬單位指定專人負責;

(二)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旅遊景區、景點、森林公園、鐵路、公路、機場、車站及其設施,由經營單位或者管理單位負責;

(三)公園、商場、醫院、賓館、酒店、娛樂場所、文化體育場館、農貿市場、商鋪和停車場等場所,由經營單位、管理單位或者產權所有人負責;

(四)機關(直屬單位)、團體、學校、企業事業單位內部及規劃紅線范圍內的區域,由所在單位負責;

(五)施工工地由施工單位負責,待建地塊由業主負責;

(六)城鎮道路、橋梁、廣場、水域、綠地等城鎮公共區域的容貌和環境衛生,由城市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

(七)獨立工礦區和各類園區內的公共區域由管理單位負責;

(八)農牧村居民的房前屋後區域由戶主或者使用者負責;

(九)宗教活動場所由所在管理委員會負責;

(十)農牧村道路、橋梁、廣場、水域內的公共區域由村民委員會負責;

(十一)森林、濕地、草原、河流、湖泊、耕地等區域由管理單位或者所有權人負責;

確定責任區時,所有權人、管理人、使用人之間約定管理責任的,由約定的責任人負責;范圍和權屬劃分不清或者有爭議的,由具有管轄權的縣(市)人民政府或者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治理行政主管部門予以確定。

E. 甘肅省森林公園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加強森林公園管理,保護、開發和利用森林與自然景觀資源,發展森林生態旅遊,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森林公園,是指以森林資源為依託,有一定規模和質量的森林風景資源,具備開展森林生態旅遊條件,並按法定程序申報批準的林地區域。第三條 凡在本省行政區域內進行森林公園設立、建設、經營和管理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本辦法。第四條 森林公園的開發、建設和管理,應當堅持對森林資源的有效保護、合理開發和永續利用的原則,實現森林資源社會、生態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第五條 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省森林公園的管理工作。縣級以上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所屬森林公園的管理工作。第六條 森林公園建設是社會公益事業,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森林公園建設納入社會和生態環境建設發展計劃,組織協調有關部門搞好森林公園的規劃、保護和管理工作;各類經濟組織和個人經批准後可以在森林公園內投資、開發、建設旅遊項目和服務設施。第七條 森林公園管理機構依法對公園內的森林、林木、林地、野生動植物、水域、景點、景物和各種設施進行管理,其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森林公園范圍內的寺廟、文物、古跡等,其產權和隸屬管理關系不變。第八條 按照景觀的觀賞、文化、科學價值和環境質量、規模大小、游覽設施等條件,將森林公園劃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省級森林公園和縣級森林公園。第九條 申請設立森林公園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並提交書面申請、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影像資料。
(一)面積不少於100公頃,有一定森林植被,權屬清楚;
(二)必要的建設資金;
(三)專門的管理機構和相應的專業技術人員;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第十條 設立國家級森林公園,由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報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設立省級森林公園,按管理許可權由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或設立單位提出申請,經市、州(地區)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或其上級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報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設立縣級森林公園,由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提出申請,經市、州(地區)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報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未經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開發和興建森林公園。第十一條 在風景名勝區內設立森林公園的,須經建設主管部門同意,並經原審批機關批准;在森林公園內設立風景名勝區的,須徵得林業主管部門同意,並經審批機關批准;其界限、行政隸屬關系及資產所有權、使用權不變。第十二條 經批准設立的森林公園,應當編制森林公園總體規劃,報原批准設立的機關批准後,嚴格按照總體規劃開發建設。
已經批準的總體規劃,不得擅自變更。確需變更的,須經原批准機關同意。第十三條 省級以下森林公園在批准設立兩年內尚未進行開發建設活動的,由原批准機關撤銷。第十四條 森林公園的撤銷、分立、合並或調整區界范圍、變更名稱,必須經原審批機關批准。第十五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在森林公園內投資興建游覽娛樂設施、人造游覽景物和商業網點等,必須經森林公園管理機構同意,佔用林地應當依法辦理有關用地手續。
森林公園內設置的游覽、娛樂和交通設施,必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和技術標准,經有關監督管理部門驗收合格後方可使用。第十六條 森林公園內的各項建設,應當與周圍景觀相協調,不得建設破壞或影響野生動物棲息環境、自然景觀、地質遺址、古生物遺址和妨礙游覽、污染環境的工程設施。第十七條 嚴禁採伐森林公園內風景林、古樹名木,其他林木只能進行以提高森林質量為目的的撫育採伐。第十八條 森林公園管理機構按物價部門核定的標准收取門票。其收入主要用於森林公園的建設、保護和管理。第十九條 森林公園內的單位、居民和進入森林公園的遊人,應當遵守森林公園的有關規章制度,保護森林公園的景物、動植物資源和各項設施。
森林公園管理機構進行商業性經營活動,以及經公園管理機構同意在森林公園內從事商業性經營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工商稅務等有關證照,並依法繳納稅費。
森林公園管理和服務人員,經過安全、衛生、環境保護、職業道德等方面的培訓後,佩帶由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制定的服務標識,上崗服務,以便有關部門和遊客進行監督。

F. 甘肅省長城保護條例

第一條為了加強對長城及其環境風貌的保護,規范長城的利用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國務院《長城保護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長城的保護、管理、研究和利用,適用本條例。

法律、行政法規對從事前款所列活動已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本條例所稱長城,是指本省行政區域內由國務院文物主管部門認定並公布的長城本體、附屬設施和相關遺存,包括牆體、城堡、關隘、烽火台、敵樓、壕塹等。

本條例所稱長城段落,是指本省行政區域內由國務院文物主管部門認定並公布的具有唯一長城資源認定編碼的長城遺存。第三條長城保護應當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堅持科學規劃、原狀保護、屬地管理的原則。第四條長城保護實行整體保護、分段管理、逐級負責。

長城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長城保護工作,履行長城保護主體責任。

長城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長城保護實施監督管理。

長城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公安、財政、自然資源、住建、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農村、文旅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長城保護工作。

長城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協助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門做好長城保護工作。第五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都有依法保護長城的義務。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權對破壞長城及其環境風貌的行為進行勸阻和舉報。第六條長城段落為行政區域邊界的,其毗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溝通機制,協商開展長城保護工作,定期召開由相關部門參加的聯席會議,研究解決長城保護中的重大問題。第七條長城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長城保護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第八條長城保護實行專家咨詢制度。制定長城保護規劃、審批與長城有關的建設工程、決定與長城保護有關的其他重大事項,應當聽取專家意見。第九條省人民政府應當依據國家長城保護總體規劃組織編制全省長城保護規劃,長城所在地縣(市、區)和嘉峪關市人民政府可以組織編制重要長城段落的保護詳細規劃。全省長城保護規劃和重要長城段落保護詳細規劃經國務院文物主管部門同意後,由省人民政府公布實施。

長城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制定本行政區域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應當落實長城保護規劃規定的保護措施。第十條本省行政區域內長城的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由省人民政府按照國家長城保護總體規劃的要求依法劃定並予以公布。

省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應當將公布的長城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報國務院文物主管部門備案。第十一條省人民政府應當在長城沿線的交通路口和其他需要提示公眾的地段設立長城保護標志。長城保護標志應當載明長城段落的名稱、保護級別、認定編碼、修築年代、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保護機構和公布機關及日期、樹立標志機關及日期。設立長城保護標志不得對長城造成損壞。第十二條省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全省長城檔案,省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應當將長城檔案報國務院文物主管部門備案。

長城所在地縣(市、區)和嘉峪關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本行政區域內的長城檔案,並進行續補、完善。第十三條省人民政府應當為本省行政區域內的長城段落確定保護機構;長城段落有利用單位的,該利用單位可以確定為保護機構。

長城所在地縣(市、區)和嘉峪關市人民政府應當明確本行政區域內每個長城段落的保護管理直接責任單位並向社會公布。

長城段落直接責任單位依法組織開展長城保護管理工作,加強日常巡查和看護,減緩自然因素對長城的毀損,發現長城段落及防護設施自然毀損或者人為破壞的,應當立即採取措施,並及時向所在地縣(市、區)或者嘉峪關市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報告。

有長城段落分布的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等自然保護地管理單位,應當配合相關文物主管部門及長城段落直接責任單位依法開展日常管護、執法巡查、保護修繕等工作。

熱點內容
海商法第五十六條 發布:2025-01-16 20:02:11 瀏覽:39
易制爆化學品各項安全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6 19:47:58 瀏覽:256
公民法形成 發布:2025-01-16 19:39:06 瀏覽:750
著有道德經為道家始祖的是 發布:2025-01-16 19:29:13 瀏覽:187
四川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2004 發布:2025-01-16 18:35:23 瀏覽:965
天津勞動法賠償金額 發布:2025-01-16 18:01:14 瀏覽:262
法院ems騙 發布:2025-01-16 17:45:38 瀏覽:291
2018年道德與法治全集 發布:2025-01-16 16:55:08 瀏覽:455
幼兒園孩子事故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6 16:27:53 瀏覽:590
公司法律制度歸納 發布:2025-01-16 16:22:06 瀏覽: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