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排水條例
A. 南京市水資源保護條例(2018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水資源的保護,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以及《江蘇省水資源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資源保護,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水資源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和完善水資源保護機制,保障用水安全,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第四條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規定的許可權,負責轄區內水資源保護的統一監督管理工作。
其他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水資源保護的有關工作。第五條水資源保護應當遵循科學規劃、統籌兼顧、保護優先、綜合利用、節約用水、防治污染的原則,發揮水資源的多種功能,協調好生活、生產經營和生態環境用水。第六條飲用水源保護區的劃定和保護應當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第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水資源的義務,有權對破壞和污染水資源的行為進行制止、檢舉和控告。第二章地表水資源保護第八條市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以及其他有關部門,根據水資源保護規劃、流域綜合規劃和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按照管轄許可權對轄區內河道、湖泊等水域擬定水功能區劃,經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經批準的水功能區劃應當向社會公告。
水功能區劃一經批准,不得擅自調整。確需調整的,由原擬定機關按照規定程序報請批准。第九條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水功能區邊界設立明顯標志,明確水質保護目標。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破壞、擅自移動水功能區標志。第十條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實施取水、入河排污口設置以及河道、湖泊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等行政許可事項,應當符合水功能區劃。第十一條在水功能區從事工程建設以及養殖、旅遊、水上運動、餐飲等開發利用活動的,不得影響本水功能區及相鄰水功能區的水域使用功能,不得降低水功能區水質目標確定的水質。在暫未劃定水功能區的水域進行開發利用活動的,不得影響相鄰水域已劃定水功能區的水域使用功能。第十二條在河道、湖泊等水域進行治理和開發利用活動,應當符合水資源保護規劃和水資源保護的相關要求,科學安排水工程的建築結構,合理使用建築材料,保持水體自然形態和水生態系統,維護水體自凈能力。
對淤積嚴重或者富營養化的河道、湖泊等水域,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及時組織清淤疏浚,採取有利於凈化水體的工程、生物治理措施。第十三條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圍內從事港口、碼頭、橋梁、船台、輸變電工程、隧道等工程建設項目,其施工作業、棄置施工廢棄物的位置和方式應當在工程建設施工方案中明確。需要改變工程建設施工方案的,應當報經原批准機關同意。第十四條直接從河道、湖泊等水域取水的單位和個人,除依據法律、法規規定不需要申請取水許可的情形外,應當依法向水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取水許可,並按規定繳納水資源費。
本市取水許可實行分級審批。具體許可權由市人民政府依法確定、公布。第十五條在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設置排污口;
(二)設置水上餐飲、娛樂設施(場所),新建、擴建碼頭、砂場、船廠、水上加油站等污染水源的建設項目;
(三)在水域內采砂、取土;
(四)向水體排放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
(五)在灘地和岸坡堆放、存儲、填埋,或者向水體傾倒廢渣、垃圾等固體廢棄物、污染物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
(六)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葯,設置畜禽養殖場;
(七)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行為。
在一級保護區內,除禁止前款規定的行為外,還禁止下列行為:
(一)從事采礦、採石、爆破等活動;
(二)使用炸葯、農葯等有毒有害物品捕殺水生動物;
(三)在水體放養畜禽;
(四)從事運動、旅遊等可能污染飲用水源的水上經營活動;
(五)新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第十六條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水行政主管部門等有關部門,按照同級人民政府批準的飲用水源保護區排污口整治方案,限期清除地表水飲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所有排污口以及陸域范圍內的主要污染源,控制地表水飲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內影響飲用水源安全的開發利用活動。被責令限期整改的排污口設置單位和污染物排放單位不得拒絕、拖延。
經批準的排污口整治方案應當向社會公示。
B. 南京市排水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排水,保障排水設施完好和安全運行,防治水污染和內澇災害,保障公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協調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國務院《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排水和排水設施的規劃、建設、運行、維護,以及對上述活動的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
農業生產排水、工業廢水處理以及河道防洪管理,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執行。第三條本市排水工作應當遵循科學規劃、建管並重、雨污分流、保障安全、綜合利用、城鄉統籌的原則。第四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排水工作的領導,將排水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城鄉規劃,保障公共排水設施建設、管理、運行和維護資金的投入;建立健全排水工作協調機制,維護排水安全和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第五條排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排水活動的監督管理,統籌組織排水設施規劃、建設、運行和維護。排水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排水設施管理機構承擔具體監督管理工作。
發展和改革、城鄉建設、財政、國土資源、環境保護、規劃、城市管理、房產、交通運輸等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排水管理相關工作。第六條市、區人民政府(園區管理機構)可以採取特許經營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排水設施的建設和運營。
鼓勵開展排水和污水處理科學技術研究,推廣應用先進技術、工藝、設備和材料,促進污水的再生利用和污泥、雨水的資源化利用,提高排水和污水處理能力。第七條排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排水工作的宣傳,普及排水知識,提高全社會科學、安全排水意識。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依法使用公共排水設施的權利和保護公共排水設施的義務,有權對違反本條例的行為進行制止、檢舉和控告。第二章規劃和建設第八條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市規劃、發展和改革、國土資源、城鄉建設、環境保護等行政主管部門以及有關區人民政府(園區管理機構)編制排水專項規劃,明確排水標准、排水量和排水模式,排水設施規模、布局和建設時序,污水、污泥處理和利用,雨水收集利用,內澇防治措施等內容,報市人民政府批准。
排水專項規劃應當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防洪規劃、水資源綜合規劃、環境保護規劃,與轄區開發建設、道路、綠地、管廊(網)、水系以及內澇防治等相關專項規劃相銜接,並納入控制性詳細規劃。第九條經批準的排水專項規劃是本市排水設施建設和管理的依據。
排水專項規劃不得擅自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按照原批准程序報請批准。
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對排水專項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評估,並將評估結果向市人民政府報告。第十條公共排水設施用地由規劃、國土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排水專項規劃劃定。
經規劃確定的公共排水設施用地,未經法定程序不得改變用途。第十一條排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城鄉建設、規劃、環境保護、城市管理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排水專項規劃和防洪排澇、改善水環境的要求,組織編制公共排水設施年度建設計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第十二條新建、改建、擴建排水設施應當按照排水專項規劃、基本建設程序、排水技術標准和規范等要求依法設計、施工、監理。
排水設施建設所用材料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標准和設計要求,禁止使用國家明令禁用和淘汰產品。第十三條新建、改建、擴建建設工程應當按照排水專項規劃的要求,配套建設或者改造排水設施,並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同時投入使用。配套建設或者改造排水設施未經竣工驗收或者竣工驗收不合格的,主體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新建、改建、擴建建設工程中涉及公共排水設施的,環保、規劃、建設等行政主管部門在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審批、規劃方案審查和初步設計審查時,應當徵求排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
截流管道入河排水口底標高低於河道常水位的,應當設置防止倒灌設施。
新建、改建、擴建的大中型污水處理廠,應當配套建設再生水利用系統。第十四條江北新區管委會、涉農的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轄區內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和管理,逐步實現農村污水收集處理全覆蓋。
靠近城鎮公共排水管網的農村,其排放污水應當就近接入城鎮公共排水管網;其他農村應當按照規劃要求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區排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的規劃、設計、施工等給予指導。
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的出水水質應當逐步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具體標准及實施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C. 南京市城市排水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城市排水管理,確保城市排水設施的完好和正常運行,防治洪澇災害,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本市市區范圍內的城市排水管理。屬水利部門管理的排水除外。第三條南京市市政公用局是本市城市排水的行政主管部門,其所屬的南京市排水管理處是本市城市排水管理機構,具體負責城市排水的日常管理工作。
區城市排水管理部門按規定負責分工范圍內的城市排水管理。
建設、計劃、規劃、水利、環保、市容、公安、國土、園林、交通、財政、物價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協同城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門做好城市排水管理工作。第四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城市排水設施的義務,有權對違反本辦法的行為進行制止、檢舉和控告。第二章規劃和建設第五條市城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城市總體規劃、、防洪規劃組織編制城市排水專業規劃,經市規劃部門進行綜合平衡後報市人民政府批准。第六條城市排水設施建設實行統一規劃、配套建設、協調發展和建設、管理並重的原則。
城市污水處理實行相對集中處理的原則。第七條市城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和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計劃,結合城市防洪排澇的要求,組織編制年度城市排水建設計劃,經計劃、建設等部門審核並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按建設程序組織實施。第八條城市排水設施建設應當符合城市排水專業規劃的要求。城市新區開發、舊城改造以及新建、擴建、改建工程,應當根據城市排水專業規劃配套建設城市排水設施,並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城市新區開發、舊城改造以及新建、擴建、改建工程的建設單位應當承擔的城市排水設施配套建設工程,由市城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規劃等有關部門確定。
城市排水設施建設應當按規定程序經有關部門審批。
市規劃、國土部門應當根據城市排水專業規劃,統籌劃定污泥處理用地和城市排水設施用地及保護范圍,並按規定辦理有關用地審批手續。未經市人民政府批准,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改變城市排水設施用地性質。第九條城市新區建設、舊城改造以及新建、擴建、改建工程的排水系統有條件的應當實行雨、污水分流。在不能實行雨、污水分流地區,應當實行污水截流,並逐步向雨、污水分流過渡。第十條在已經實行雨、污水分流的地區,雨、污水管道不得混接。在建有污水截流管(溝)的地區,污水管道不得直接接入河道。第十一條城市排水設施和新建、擴建、改建工程中的排水規劃方案,屬不變更城市排水專業規劃的,或規劃條件明確的,由市規劃部門依據城市排水專業規劃審批,並將審批情況及有關圖紙資料抄送市城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屬變更城市排水專業規劃的,或規劃條件不明確的,在市規劃部門審定前,應當先徵求市城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書面意見。第十二條城市排水設施新建、擴建、改建工程的設計、施工應當嚴格執行國家、省、市有關技術標准和技術規范。
城市排水設施施工實行工程質量監理制度。
承接城市排水設施設計、施工、監理的單位,應當具有相應的資質等級,並按照資質等級通過招投標承接相應的城市排水設施的設計、施工任務。第十三條建設單位應當按規定在城市排水設施新建、擴建、改建工程竣工之日起90日內,向市建設行政部門申報工程驗收。市城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與規劃部門共同做好城市排水設施驗線工作,並按規定做好城市排水設施資料的歸檔保管工作。
城市排水設施新建、擴建、改建工程經市建設行政部門會同市城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門驗收合格後,才能向市城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門申報工程移交。工程移交後,由城市排水維護管理單位負責維護、管理,並於次月安排維護、管理經費。工程未經驗收或驗收不合格的,不予辦理移交手續,由原建設單位繼續負責維護。
城市排水設施新建、擴建、改建工程按工程設計使用年限實行工程質量保修制度,保修期自工程移交之日起計算。保修期內出觀工程質量問題,由原建設單位負責保修。第十四條對壅水、阻水的橋梁、涵閘及其他水中障礙物,由市城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城市排水專業規劃和城市防洪規劃提出意見,報市建設行政部門批准後,在規定期限內改建或拆除。
在城市河道保護范圍內進行建設活動的,必須無條件服從防汛、排澇要求,保證行洪暢通。
D. 2019年南京市農田水利條例 農田水利管理條例
第一條為了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和管理,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農田水利規劃、建設、管理、保護等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農田水利,是指為防治農田旱、澇、漬等災害,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實現農田高產、穩產,採取的灌溉、排澇、降漬等工程措施及其他相關措施。
第三條農田水利事業是基礎性公益事業,應當遵循政府主導、部門協作、農民參與、社會支持的方針,堅持統籌規劃、因地制宜、節水高效、建管並重的原則。
第四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田水利工作的組織領導,將農田水利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推進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保障農田水利資金投入,協調解決農田水利工作重大事項。
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組織實施上級人民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門在農田水利建設、管理和保護等方面的工作。
第五條水行政主管部門是農田水利的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田水利的統一管理和監督。
發展和改革、住房和城鄉建設、規劃、財政、農業、公安、國土資源、環境保護、價格等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農田水利相關工作。
第六條基層水利服務機構應當按照上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和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的要求,承擔農田水利管理和服務的具體工作。
鼓勵村民委員會(社區居委會)組織村民開展所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和維護。
農民合作組織應當按照章程的規定,對農田水利工程實施日常管理。
第七條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發展和改革、規劃、國土、住房和城鄉建設、農業等部門,編制農田水利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並按照相關規定報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農田水利規劃應當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農業發展規劃、環境保護規劃、水資源綜合規劃以及上級農田水利規劃,並與相關專項規劃相銜接。
編制農田水利規劃,應當徵求村民委員會(社區居委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民等相關組織和個人的意見。
第八條農田水利規劃包括灌溉排水需求分析、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水源工程和灌排工程布局、工程建設、工程管護、節水措施應用、生態保障措施等內容。
第九條經批準的農田水利規劃是農田水利建設和管理的依據。
農田水利規劃不得擅自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按照原批准程序報請批准。
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對農田水利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評估,並將評估結果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
第十條農田水利工程佔用國有土地的,依法以劃撥方式取得。佔用集體土地的,大中型農田水利工程應當依法辦理土地徵收手續;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應當依法辦理土地使用手續。國土部門應當保障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合理用地需求。所需費用納入工程概算。田間農田水利工程用地可以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協商解決。
第十一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穩定的農田水利建設投入機制,按有關規定從國有土地出讓收益中計提的農田水利建設資金用於農田水利建設。
政府應當保障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運行和管護的合理資金需求,具體補助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運行和管護經費應當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擠占、挪用或者截留。
第十二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通過引導農民投工投勞、鼓勵社會投資等方式,建立多主體、多渠道的農田水利建設投入機制。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民等投資建設的水利工程,可以按照相關規定採取項目補助、以獎代補等方式予以支持。
第十三條政府投資建設的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應當遵守國家、省規定的相關建設程序和項目管理要求,應當將工程內容、規模、施工單位等相關情況在工程所在地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監督。
第十四條農田水利工程監測、通訊、道路、房屋等管護設施應當與農田水利工程同時設計、同時建設、同時投入使用,其建設資金應當納入工程概算。
第十五條新建、改建、擴建農田水利工程,應當符合國家、省農田水利工程技術標准。現有農田水利工程未達到農田水利技術標準的,應當逐步改造達到標准。
第十六條政府投資的農田水利工程由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部門依法組織竣工驗收;其他主體投資的農田水利工程由投資者或者受益者依法組織驗收。
農田水利工程驗收合格後,由區級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登記造冊。相關資料應當及時移交工程管理主體。
第十七條農田水利工程實行誰投資、誰管理、誰使用、誰受益的原則。集體土地經營權流轉時,該土地上的農田水利工程相關權利一並流轉。
第十八條農田水利工程管理主體按照下列規定確定:
(一)政府投資建設的大中型農田水利工程,由市、區人民政府按照工程管理許可權確定管理主體;
(二)政府補助或者集體投資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按照受益和影響范圍,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或者村集體經濟組織為管理主體,涉及多個鎮(街道)的,由共同上一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管理;
(三)社會投資建設的農田水利工程,投資者或者其委託的單位、個人為管理主體;
(四)政府以及其他社會主體共同投資的農田水利工程,由投資者按照約定確定管理主體。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依法流轉的,應當在土地流轉協議中明確該土地上農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主體和管護責任。
第十九條農田水利工程管理主體履行下列職責:
(一)籌集農田水利工程的運行和管護經費;
(二)負責農田水利工程運行、管理、維修和養護並建立管護檔案;
(三)開展農田水利工程日常巡查,及時制止違法行為;
(四)落實農田水利工程安全防護措施;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二十條農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范圍按照下列標准劃定並向社會公告:
(一)農村河道:通江河道、秦淮河一級支流、滁河分洪河道及其一級支流,背水坡堤腳外十米以上二十米以內;通湖河道,背水坡堤腳外十米以內;河道無堤防河段,按照坡肩線外延五米以上十米以內或者設計洪水位、歷史最高洪水位確定。
(二)中型涵閘、泵站:上下遊河道各二百米以上五百米以內,建築物外緣起左右兩側各五十米以上二百米以內。
(三)一萬畝以上的灌區:乾渠背水坡坡腳外三米以上五米以內,支渠背水坡坡腳外一米以上三米以內。
前款農田水利工程的具體管理范圍及其他農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范圍,由區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依法劃定。
第二十一條農田水利工程管理范圍內禁止下列活動:
(一)堆放阻礙蓄水、輸水、排水的物體;
(二)建設妨礙蓄水、輸水、排水的建(構)築物;
(三)損毀農田水利工程或者損毀、盜竊農田水利工程設備、設施;
(四)從事危害農田水利工程安全的爆破、打井、採石、取土等活動;
(五)從事影響農田水利工程灌溉水質、排水水質的活動;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危害農田水利工程的活動。
第二十二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佔用農田水利工程;確需佔用的,應當按照法定管轄許可權報相關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經批准佔用的,佔用者應當建設等效替代工程或者採取其他功能補救措施。
第二十三條農田水利工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所有者或者管理主體應當依法向水行政主管部門申請注銷登記,並按照有關規定及時處置:
(一)超過設計使用年限,不能使用的;
(二)嚴重毀壞或者灌溉、排水功能基本喪失,不能使用的;
(三)被其他工程替代或者服務對象的用途發生變化,已無使用必要的;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四條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組織基層水利服務人員開展業務培訓,提高其參與農田水利建設、運行管理和維護的能力。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扶持農田水利社會專業化服務隊伍建設,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民辦公助、委託管理等方式,推行農田水利社會化管養模式。
第二十五條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開展農田水利技術指導,制定農田水利新技術推廣目錄和培訓計劃,推廣應用農田水利先進、適用技術和新工藝、新材料。
基層水利服務機構承擔轄區內農田水利科技推廣工作,為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運行、管理、維修、養護提供技術服務,指導農田水利工程管理主體、基層水利專業化服務隊伍和農民開展農田水利相關活動。
基層水利專業化服務隊伍應當按照協議提供節水灌溉、抗旱排澇、設備維修、技術推廣等方面的服務。
第二十六條鼓勵並支持農田節水灌溉,推行工程節水灌溉措施,推廣節水灌溉技術,降低單位面積灌溉用水量,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第二十七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制定農田旱澇災害應急預案。農田水利工程管理主體應當根據應急預案制定具體工作方案。
第二十八條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健全農田水利信息系統,收集和發布農田水利規劃、建設、管理、運行和服務等信息。
第二十九條單位之間、個人之間、單位與個人之間農田灌排水事糾紛,應當協商解決。當事人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可以依法申請有管轄權的人民政府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門調解處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第三十條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農田水利規劃實施和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運行和管理等情況開展定期監督檢查,並及時將監督檢查結果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第三十一條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健全農田水利執法巡查制度和違法行為舉報制度,依法處理農田水利工作中的違法行為,涉嫌犯罪的,及時移交司法機關。
第三十二條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一條或第二十二條規定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或者採取補救措施,對單位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三條農田水利管理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四條本條例所稱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是指設計灌溉面積一萬畝以下的灌溉工程,控制除澇面積三萬畝以下的排澇工程,大中型灌區末級渠系及量測水設施等配套建築物,噴灌、微噴灌設施及其輸水管道和首部,裝機功率一千千瓦或者設計流量十立方米每秒以下的單座泵站或者泵站系統。
本條例所稱大中型農田水利工程,是指除上述工程規模以上的其他農田水利工程。
第三十五條本條例自年月日起施行。
E. 南京市農田水利條例
第一條為了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和管理,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農田水利規劃、建設、管理、保護等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農田水利,是指為防治農田旱、澇、漬等災害,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實現農田高產、穩產,採取的灌溉、排澇、降漬等工程措施及其他相關措施。第三條農田水利事業是基礎性公益事業,應當遵循政府主導、部門協作、農民參與、社會支持的方針,堅持統籌規劃、因地制宜、節水高效、建管並重的原則。第四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田水利工作的組織領導,將農田水利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推進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保障農田水利資金投入,協調解決農田水利工作重大事項。
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組織實施農田水利建設、管理和保護等方面的工作。第五條水行政主管部門是農田水利的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田水利的統一管理和監督。
發展和改革、住房和城鄉建設、公安、財政、國土資源、價格、環境保護、規劃、農業等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農田水利相關工作。第六條基層水利服務機構應當按照上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和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的要求,承擔農田水利管理和服務的具體工作。
鼓勵村民委員會(社區居委會)組織村民開展所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和維護。第七條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發展和改革、住房和城鄉建設、國土資源、規劃、農業等部門,編制農田水利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並按照有關規定報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農田水利規劃應當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農業發展規劃、環境保護規劃、水資源綜合規劃以及上級農田水利規劃,並與相關專項規劃相銜接。
編制農田水利規劃,應當徵求村民委員會(社區居委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民等相關組織和個人的意見。第八條農田水利規劃包括灌溉排水需求分析、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水源工程和灌排工程布局、工程建設、工程管護、節水措施應用、生態保障措施等內容。第九條經批準的農田水利規劃是農田水利建設和管理的依據。
農田水利規劃不得擅自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按照原批准程序報請批准。
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對農田水利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評估,並將評估結果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第十條農田水利工程佔用國有土地的,依法以劃撥方式取得。佔用集體土地的,大中型農田水利工程應當依法辦理建設用地手續;佔地面積較大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也應當辦理建設用地手續。國土資源部門應當保障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合理用地需求。田間農田水利工程用地可以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協商解決。第十一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保障農田水利建設投入,按有關規定從國有土地出讓收益中計提的農田水利建設資金,應當用於農田水利建設。
政府應當安排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運行和管護的補助資金,具體補助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運行和管護經費應當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擠占、挪用或者截留。第十二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通過引導農民投工投勞、鼓勵社會投資等方式,建立多主體、多渠道的農田水利建設投入機制。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民等投資建設的水利工程,可以按照有關規定採取項目補助、以獎代補等方式予以支持。第十三條政府投資建設的農田水利工程應當遵守國家、省規定的相關建設程序和項目管理要求。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單位應當將工程內容、規模、施工單位等相關情況在工程所在地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監督。第十四條農田水利工程監測、通訊、道路、房屋等管護設施應當與農田水利工程同時設計、同時建設、同時投入使用,其建設資金應當納入工程概算。第十五條新建、改建、擴建農田水利工程,應當符合國家、省農田水利工程技術標准。現有農田水利工程未達到農田水利技術標準的,應當逐步改造達到標准。第十六條政府投資的農田水利工程由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部門依法組織竣工驗收;其他主體投資的農田水利工程由投資者或者受益者依法組織驗收。
農田水利工程驗收合格後,由區人民政府登記造冊。相關資料應當及時移交工程管理主體。
F. 南京市城市排水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和規范城市排水管理,確保城市排水設施的完好和正常運行,防治洪澇災害,保護水環境,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協調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城市建成區,以及按照城市規劃即將成片開發建設的地區的排水及其設施的規劃、建設和管理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南京市市政公用局是本市城市排水的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負責城市排水及其設施的規劃、建設、運行、維護的監督管理工作,其所屬的市政設施管理機構具體負責監督管理的日常工作。區、縣城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規定的職責和分工,負責轄區內的城市排水監督管理工作。
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及政府的分工,做好職責范圍內的城市排水管理工作,依法保護水資源,防治水害。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法履行水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加強對排污單位的監督管理。
建設、規劃、交通、財政、房產、園林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協同市城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門做好城市排水監督管理工作。第四條城市排水遵循統一規劃,配套建設,節約用水,保護環境和建設、維護、管理並重的原則。第五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實施城市防洪排澇及城市排水緊急事故的應急預案,建立健全城市防洪排澇及城市排水工作的協調機制,保障城市安全和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依法使用城市排水設施的權利和保護城市排水設施的義務,並有權對違反本條例的行為進行制止、檢舉和控告。第二章規劃和建設第七條市城市排水專業規劃,由市城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市建設、水利、環境保護等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和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計劃編制,經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綜合平衡,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縣城市排水專業規劃,由縣排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縣規劃、環境保護等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縣總體規劃以及市城市排水專業規劃編制,報縣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並報市城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八條城市排水專業規劃,應當合理安排排水管網、排水泵站、污水處理廠等排水設施,提高城市防洪排澇能力和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能力。第九條公共排水設施年度建設計劃按照城市排水專業規劃和城市防洪排澇、改善水環境的要求,由市、縣城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納入城市建設年度計劃,經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審核並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後按照建設程序組織實施。第十條城市新區開發、舊城改造以及新建、改建、擴建建設工程(以下簡稱建設工程)中涉及城市排水設施的規劃方案和初步設計,市規劃和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在審定前應當徵求市城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
建設工程應當按照城市排水專業規劃的要求,配套建設、改造城市排水設施,並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第十一條城市排水實行雨水、污水分流排放制度。
城市排水專業規劃應當體現雨水、污水分流排放的要求。
建設工程應當按照規劃的要求建設雨水、污水分流排放的設施。
已經實行分流排放的地區,禁止將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相互混接、合流排放,或者將污水管道直接接入河道。尚未實行分流排放的地區,城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編制有關改造的專業規劃和計劃,產權單位應當按照規劃和計劃要求進行分流改造。第十二條新建、改建、擴建城市排水設施工程依法實行招標、投標。
從事城市排水設施設計、施工、監理的單位,應當具有相應的資質等級,並按照行業技術標准和行業技術規范從事設計、施工、監理。
城市排水設施工程按照國家規定的建設工程質量管理要求實行工程質量保修制度。第十三條公共排水設施用地由規劃、國土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城市排水專業規劃劃定。
現有的和經規劃確定的公共排水設施用地,未經法定程序不得改變用途。第十四條城市河道保護范圍由市城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劃定。
城市河道(含覆蓋段)保護范圍為:
(一)主流河道上口線外側距保護線各不小於五米;
(二)支流河道上口線外側距保護線各不小於三米;
(三)保護線外側建築退讓線不小於三米。
秦淮風光帶、明城牆風光帶內的河道保護范圍,以及有涵、閘、泵站等河道附屬設施需要保護的范圍,應當根據批準的詳細規劃確定。
G. 南京市人民政府批轉市市政公用局《關於實施〈南京市內秦淮河管理條例〉的若干規定》的通知
第一條為了加強內秦淮河管理,根據《南京市內秦淮河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條例》第二條所列內秦淮河主流各段及各支流的界限分別為:
(一)主流各段:
(1)南段:東水關節制閘至西水關防洪閘。
(2)中段:桃葉渡河口至鐵窗欞泵站防洪閘。
(3)東段:東水關河口至竺橋。
(4)北段:竺橋至中山路涵。
(二)各支流:
(1)珍珠河:市政府內武廟閘至珠江路南珍珠河口。
(2)九華山溝:北京東路至竺橋河口。
(3)青溪河:後宰門玉帶河口至竺橋河口。
(4)玉帶河:明故宮舊址東、西、北三側、御道街二側。
(5)香林寺溝:佛心橋至後宰門洞口。第三條《條例》第二條所稱河道設施包括堤防、駁岸、護坡、護底、護欄、檔牆、泵站、前池、渠道、渡槽;水閘、消力池、消力坎、滾水壩、護坦、蓄水壩、進出水口、碼頭;截流管、檢查井、事故排放口;界線標志、管理標志及管理用房等。第四條南京市市政公用局是內秦淮河的主管部門。其主要職責是:統籌規劃、綜合平衡、組織協調、監督服務。南京市排水管理處負責河道及其設施的行業管理工作。
區域建局是本轄區河道主管部門。區市政管理所或河道泵站管理所負責轄區內河道的日常管理工作。第五條河道保護線的劃定和調整,由市規劃部門會同市河道主管部門另行制定。第六條河道的整治及其的更新、改造,應嚴格遵守建設程序,由市河道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編制計劃,報市建設主管部門批准立項。市河道主管部門按照工程規模大小、技術難易,確定建設單位;由建設單位按照基本建設程序組織實施。項目竣工後,由市建設主管部門組織驗收,移交管理部門納入正常維修管理。
建設和施工單位在工程驗收時應按照國家技術檔案管理規定,將竣工圖表和有關資料移交河道主管部門及城建檔案部門。第七條河道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應加強對河道及其設施的管理:
(一)河道主管部門應協助街道辦事處與沿河單位及居民簽訂愛河責任書,並組織督促檢查。
(二)規劃部門應配合河道主管部門加強對河道保護線的管理,並負責查處違法建築。
(三)環境保護部門應加強對企事業單位污水排放和污染源治理的監督管理。
(四)園林部門應負責沿河綠化的規劃、栽植和管理。沿河應留出適當通道,以確保河道排水、疏浚、整治和維修。因河道建設或維護造成沿河綠化的損壞,河道建設或維護單位應向園林部門報批,按原狀恢復或賠償綠化成本費。
(五)水利部門應協助河道主管部門做好防洪、排澇、引水、沖釋等工作。
(六)公安部門應協助河道主管部門保護河道設施的完好。
(七)衛生部門應負責沿河的殺蟲滅菌工作。
(八)環衛部門應負責河道兩岸垃圾清掃、清運。河道主管部門負責打撈水面漂浮物,就近運至垃圾中轉站,由環衛部門負責轉運。
(九)交通部門應負責沿河通航水域范圍內的水上交通安全監督及渡口設置、渡口發證和渡船檢驗。第八條對河道保護線范圍內的已有建築,分別作出如下處理:
(一)未經規劃部門批準的違法建築,由規劃部門限期拆除。
(二)發照部門違反《條例》及本辦法規定簽發建築執照的,由發照部門負責拆除,並承擔損失。
(三)經1987年市房產普查登記發證的原有建築,不得擴建、改建、翻建,並應根據河道整治需要逐步退出建築退讓線。第九條在河道未護砌地段沿河修建建築物或構築物,建設單位應按照規劃要求對該段河道進行整治護砌,由市規劃部門會同市河道主管部門監督執行。流經單位內部的河段,由所在單位負責按照規劃護砌、清疏和管理,市、區河道主管部門進行監督檢查。第十條建設單位臨時佔用和挖掘岸坡的,應向河道主管部門領取臨時佔用、挖掘執照,並交納工程總造價1~2%的清理保證金。工程竣工後,建設單位應及時清理場地,恢復岸坡原狀。河道主管部門對岸坡復原驗收合格的,應退還清理保證金,並收回臨時佔用、挖掘執照。對逾期不清理者,河道主管部門可使用保證金清理。第十一條河道主管部門應加強對截流管及檢查井、溢流井的保護,嚴格禁止在截流管,檢查井井口四周各3米范圍內新建建築。為確保維修、疏通截流管,檢查井井口到道路之間應保留不少於4米寬的運輸通道。
H. 南京市城市供水和節約用水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城市供水和用水管理,保障城市供水安全,促進節約用水,建設節水型社會,保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城市供水和節約用水及其相關監督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南京市市政公用局是本市城市供水和節約使用城市供水的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稱市城市供節水行政主管部門),其所屬的城市供水節水管理機構具體負責城市供水和節約使用城市供水監督管理的日常工作。
南京市水利局是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地表水資源、地下水資源的節約用水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
江寧區、浦口區、六合區、溧水縣和高淳縣城市供節水行政主管部門、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規定的職責和分工,負責轄區內的城市供水、節約用水監督管理工作,業務上接受市城市供節水行政主管部門、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
發展和改革、建設、經濟、規劃、衛生、質量監督、價格、財政、環保、房產、公安、工商行政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做好城市供水和節約用水監督管理工作。第四條城市供水和節約用水工作應當遵循統一規劃、保障供水、科學管理、綜合利用、厲行節約、確保安全的原則。
鼓勵使用再生水、雨水。推廣節水新技術、新工藝,發展節水型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第五條市城市供節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定城市供水應急預案,報市人民政府審查批准。城市供水企業應當相應編制供水應急預案,並報市城市供節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六條本市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開展節約用水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節約用水意識,對節約用水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
城市供節水行政主管部門、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定節約用水宣傳計劃,定期開展宣傳活動。
新聞媒體應當積極開展節約用水的公益宣傳。第二章規劃、建設和維護第七條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將發展城市供水、節約用水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計劃。
市城市供節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市水行政、環保等部門,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按照規劃編制技術要求,編制市城市供水專業規劃,經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綜合平衡,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實施。城市公共供水設施用地由規劃、國土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城市供水專業規劃劃定。
市城市供節水行政主管部門、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水資源保護的要求,編制節約用水專業規劃和年度建設計劃,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實施。
縣城市供節水行政主管部門、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縣規劃等部門,根據縣總體規劃以及市城市供水和節約用水專業規劃,分別編制縣城市供水和節約用水專業規劃,報縣人民政府批准實施,並報市供節水行政主管部門、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八條城市供水企業應當根據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城市供水專業規劃,編制供水設施年度建設計劃。第九條新建、改建、擴建城市供水工程項目應當依法經政府投資主管部門核准,並實行招標投標。
城市供水工程的設計、施工、監理應當按有關規定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承擔。
供水工程竣工後,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驗收。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第十條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需要增加用水的,工程項目總概算應當包括城市供水工程建設投資;需要增加供水量的,建設單位應當將其供水工程建設投資交付市城市供節水行政主管部門,專項用於城鎮供水設施建設。第十一條新建、改建、擴建的建築物對水壓要求超過城市供水管網服務壓力的,建設單位應當配套建設二次供水設施。
已交付使用的普通多層居民住宅供水水量、水壓不足的,城市供水企業應當建設集中增壓供水設施。第十二條新建居民住宅供水設施按照一戶一表、水表出戶、計量到戶的規定設計和建設。
已交付使用的居民住宅計量到戶改建工程,由城市供水企業負責實施。
用戶按照價格主管部門核定的標准繳納有關費用。第十三條新建、改建、擴建工程應當採用節水型工藝或者設備。配套建設的節水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在水資源匱乏的地區不得建設耗水量大的工程。
規劃用地面積二萬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築物應當配套建設雨水收集利用系統。
已建成雨污分流排水系統的小區應當創造條件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統。
年設計用水量在二萬立方米以上的項目,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市城市供節水行政主管部門對施工圖中用水設施、設備情況進行審查。
節水工程竣工後,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驗收。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I. 南京市內秦淮河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內秦淮河管理,充分發揮河道蓄水排澇、改善環境、開發旅遊等綜合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結合本市實際情況,特製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內秦淮河主流的南段、中段、東段、北段,支流的珍珠河、九華山溝、青溪、玉帶河、香林寺溝、明御河及其設施。第三條內秦淮河管理范圍:
一、主流中段、東段、北段規劃河道及上口線兩外側各不少於五米;支流各段規劃河道及上口線兩外側各不少於三米,為河道保護線。
河道保護線外側的建築退讓線不少於三米,由市規劃部門制定,報市人民政府批准。
二、主流南段保護線根據秦淮風光帶的特點,由市規劃部門劃定,報市人民政府批准。第四條河道及其設施屬國家所有,受國家法律保護,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應遵守本條例,並有保護的義務。第五條內秦淮河實行統一管理與分級管理相結合的制度。
市人民政府的市政設施行政主管部門是河道的主管部門。其主要職責是:負責統籌規劃、建設和管理。
區人民政府的市政設施行政主管部門是本轄區河道主管部門。其主要職責是:負責轄區的河道及其設施管理、運轉、保養、更新、改造、疏浚及河面清污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宣傳教育群眾,組織沿河單位參加河道整治和疏浚。
市、區規劃、環保、園林、水利、城管、公安、衛生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協同河道主管部門實施監督管理。第二章河道整治、維修和管理第六條河道及其設施的規劃,由市河道主管部門制定,經市規劃部門審核後,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實施。第七條河道及其設施的整治、更新、改造應嚴格遵守建設程序,由市河道主管部門提出計劃,報市建設主管部門批准後,分別由市、區河道主管部門組織實施。第八條河道及其設施的維修養護計劃,由市河道主管部門編制下達,按照市、區分工,分別組織實施。第九條河道及其設施的管理
一、市河道主管部門應在河道保護線設立永久性界線標志和管理標志。
二、河道、堤防、駁岸、護坡等實行分區管理;泵站、水閘、引水設施等按照市、區分工管理。河道主管部門應指定或設置日常管理機構,負責宣傳教育、督促檢查、糾正和處理違章,並實行專業隊伍和群眾管理相結合的管理制度。
三、蓄水、排澇、引水管理,由市河道主管部門制定河道水位管理規定,並嚴格執行水位控制標准。
市河道主管部門根據水源情況,引水改善水質。
四、河道水質、沿岸污水排放,由市、區環保部門按照國家和地方有關法規實施監督管理。
五、沿河綠化應確保河道的排水與維護,由市、區園林部門負責統一規劃、栽植和管理。第十條河岸環境衛生由沿河單位和居民,實行分段包干,由所在街道辦事處組織實施。
岸坡衛生、污物打撈、河道清淤,由市、區組織專業隊伍負責實施。第十一條河道內的阻水障礙物按照「誰設障、誰清除」的原則,由河道主管部門提出清障計劃和實施方案,由防汛指揮部責令設障者在規定期限內清除。逾期不清除的組織強行拆除,並由設障者承擔全部清障費用。第十二條對壅水、阻水的橋梁、涵閘及其它水中構築物,由河道主管部門根據防洪標准和規劃要求提出意見,報市人民政府批准,責成原建或使用單位在規定期限內改建或拆除。
所有在河道上建設和施工的單位,必須服從防汛排澇要求,保證汛期河道行洪暢通。第十三條河道及其設施正常維修、養護和管理所需經費、市建設主管部門應按照核定的定額給予安排。河道整治及其設施更新、改造所需資金由市建設主管部門逐年安排。第三章河道及其設施的保護第十四條在河道管理范圍內,一切單位和個人應遵守下列規定:
一、沿河已經實行雨水、污水分流或埋設污水截流管地段,所有污水應引入污水管或截流管道,不得直接排入河道。
未經河道主管部門批准,不得在沿河兩岸設置排水口,不得損壞原有排水體系。
二、禁止傾倒垃圾、廢渣、糞便、泥漿、枯草、枝葉等各種廢棄物。嚴禁在河內洗滌有毒有害物體。
三、禁止填河造地、襯墊岸坡、搭蓋棚屋、埋桿拉線、侵佔河面堆物作業。
四、禁止設障阻水及擅自設泵取水。
五、禁止設置網簾魚具,禁止養殖、放牧、圈養生畜及在橋涵孔道內設置柵欄或將物體伸入河床。
六、禁止非管理人員進入泵站、水閘等作業區域。非操作人員不得開啟閘門及其它設備。進出水口五十米以內不得停船。
七、禁止塗抹、損壞和擅自移動河道界線標志及管理標志。
J. 南京市管線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本市管線管理,合理利用城鄉空間,規范管線有序建設,保障安全運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江蘇省城鄉規劃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管線的規劃、建設、維護、信息和管理,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市管線管理遵循綜合規劃、統籌建設、信息共享、保障安全的原則,優先地下敷設,嚴格控制架空敷設。第四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管線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將管線管理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城鄉規劃,保障資金投入,建立管線管理綜合協調機制,協調解決管線管理的重大問題。規劃、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分別負責管線規劃、建設環節的具體協調工作。
區人民政府(園區)按照規定許可權負責本轄區內相關管線的建設和維護管理。
江北新區管理機構負責直管區內相關管線的規劃、建設和維護管理工作;行使共建區內管線規劃審批管理權,協調重大管線項目的實施。第五條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管線規劃、測繪、信息檔案和共享利用管理,其所屬的管線數字化管理機構負責管線地理空間數字化管理系統的建設、運行和維護。
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依附於新建建(構)築物、道路或者其他主體工程的管線工程建設管理,以及綜合管廊(以下稱管廊)建設的協調和監督管理。
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管線工程佔用、挖掘道路的監督管理。
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管線工程佔用、挖掘河道管理和保護范圍的監督管理。
審計機關負責政府投資建設管線工程的審計監督管理。
發展和改革、城市管理、經濟和信息化、公安、市場監管、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監督、財政、國土資源、綠化園林等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管線相關監督管理工作。第六條管線產權、管理單位負責管線的日常管理和維護工作,確保管線安全運行。
管線行業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管線產權、管理單位的行業監管,組織實施專項檢查和日常督查工作。第七條本市逐步推進管廊建設,探索建立經營性管線有償使用城市地下空間機制。
提倡採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提高管線管理的科學技術水平,實現城市集約化建設和管線智能化管理。第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損毀、侵佔、破壞管線,並有權對上述行為進行勸阻和舉報。第二章規劃第九條供水、排水、再生水、燃氣、熱力、通信、廣播電視、照明、公共安全、工業等管線行業主管部門以及電力管線產權單位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和本行業發展規劃,按照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技術要求,會同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管線專業專項規劃。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技術審查後,會同相關部門和單位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城鄉規劃組織編制管線綜合規劃,統籌管線空間布局,明確管線、管廊的控制標准和要求,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經批準的管線專業專項規劃、綜合規劃應當與地下空間、綜合交通、人防工程、生態紅線區域保護等專項規劃相銜接,並納入控制性詳細規劃,作為管線建設和管理的依據。第十條地下管線按照下列要求敷設:
(一)主幹路管線優先敷設於人行道、非機動車道下;
(二)道路兩側沿線的地下管線支管敷設至道路規劃紅線一米外,排水管線末端設置支管檢查井;
(三)附屬設施的設置應當符合相關規劃、技術規范的要求,並與城市景觀相協調。
管線隨既有橋梁、隧道敷設的,敷設前應當征詢橋梁、隧道主管單位意見;橋梁、隧道建設前,應當征詢管線產權、管理單位意見,並預留管線所需要的空間。第十一條地下管線自道路紅線向道路中心線方向,路東、路北敷設的管線為電力、再生水、供水(輸水)、排水(雨水、污水);路西、路南敷設的管線為通信、公共安全、熱力、供水(配水)、燃氣、排水(雨水、污水)。第十二條城市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域的新建道路應當根據功能需求,規劃以干線、支線管廊為主的管廊;舊城區應當結合舊城更新、道路改造、河道治理、棚戶區改造、地下空間開發等要求,統籌規劃管廊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