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恭城瑤族自治縣自治條例

恭城瑤族自治縣自治條例

發布時間: 2022-11-07 12:11:13

A. 我國在哪幾個民族聚居地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政府

截至2003年底,中國共建立了155個民族自治地方,其中包括5個自治區、30個自治州、120個自治縣(旗)。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在55個少數民族中,有44個建立了自治地方,實行區域自治的少數民族人口佔少數民族總人口的71%,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積佔全國國土總面積的64%左右。

鑒於中國的一些少數民族聚居地域較小、人口較少並且分散,不宜建立自治地方,《憲法》規定通過設立民族鄉的辦法,使這些少數民族也能行使當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的權利。1993年,中國政府頒布《民族鄉行政工作條例》,以保障民族鄉制度的實施。截至2003年底,中國在相當於鄉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共建立了1173個民族鄉。11個因人口較少且聚居區域較小而沒有實行區域自治的少數民族中,有9個建有民族鄉。

中國的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三級;劃分三級行政地位的依據,是少數民族聚居區人口的多少、區域面積的大小。
自治區

內蒙古自治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

西藏自治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自治州

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雲南怒江僳僳族自治州

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

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

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

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

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

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

青海黃南藏族自治州

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

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

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

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

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

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自治縣、旗

河北:

青龍滿族自治縣
寬城滿族自治縣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豐寧滿族自治縣
大廠回族自治縣
孟村回族自治縣

遼寧:

岫岩滿族自治縣
寬甸滿族自治縣
本溪滿族自治縣
桓仁滿族自治縣
清原滿族自治縣
新賓滿族自治縣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吉林:

伊通滿族自治縣
長白朝鮮族自治縣
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

黑龍江: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浙江:

景寧畲族自治縣

湖北: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湖南:

城步苗族自治縣
麻陽苗族自治縣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芷江侗族自治縣
新晃侗族自治縣
江華瑤族自治縣
通道侗族自治縣

廣東:

乳源瑤族自治縣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連南瑤族自治縣

廣西:

恭城瑤族自治縣
大化瑤族自治縣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
富川瑤族自治縣
巴馬瑤族自治縣
都安瑤族自治縣
隆林各族自治縣
三江侗族自治縣
融水苗族自治縣
金秀瑤族自治縣
龍勝各族自治縣

海南:

昌江黎族自治縣
陵水黎族自治縣
白沙黎族自治縣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
樂東黎族自治縣

重慶: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四川:

北川羌族自治縣
馬邊彝族自治縣
峨邊彝族自治縣
木里藏族自治縣

貴州:

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玉屏侗族自治縣
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
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三都水族自治縣
松桃苗族自治縣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雲南:

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滄源佤族自治縣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
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
景東彝族自治縣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
維西僳僳族自治縣
漾濞彝族自治縣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
南澗彝族自治縣
西盟佤族自治縣
河口瑤族自治縣
屏邊苗族自治縣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石林彝族自治縣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
寧蒗彝族自治縣
耿傣族佤族自治縣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峨山彝族自治縣

甘肅:

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
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
東鄉族自治縣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
天祝藏族自治縣

青海: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
河南蒙古族自治縣
化隆回族自治縣
循化撒拉族自治縣
互助土族自治縣
門源回族自治縣

新疆: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
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
木壘哈薩克自治縣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
焉耆回族自治縣

內蒙古:

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鄂溫克族自治旗
鄂倫春自治旗

B. 自治地區有什麼不同

這位朋友,希望我的以下回答能使你滿意

http://www.xj.cninfo.net/culture/customs/zhenglun/

在中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中國政府結合中國實際情況採取的一項基本政策,也是中國的一項重要政治制度。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使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內部事務。
中國的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三級。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有以下類型:(一)以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區為主建立的自治地方,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二)以兩個少數民族聚居區聯合建立的自治地方,如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三)以多個少數民族聚居區聯合建立的自治地方,如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等;(四)在一個大的少數民族自治地方內,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建立自治地方,如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恭城瑤族自治縣等;(五)一個民族在多處有聚居區的,建立多個自治地方,如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河北省大廠回族自治縣等。對於有些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因地域太小、人口太少,不宜建立自治地方和設立自治機關的,中國政府通過在這些地區設立民族鄉的辦法,使這些地區的少數民族也能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民族鄉是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一種補充。
截止到1998年底,中國共建立了155個民族自治地方,其中自治區5個、自治州30個、自治縣(旗)120個,還有1256個民族鄉。在全國55個少數民族中,有44個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實行自治的少數民族人口佔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的75%,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區域的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64%。自治地方的數量和布局,與中國的民族分布和構成基本上相適應⑦。

中國所以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主要基於以下三個因素:一是中國在歷史上長期就是一個集中統一的國家,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國的國情和歷史傳統。二是長期以來中國的民族分布以大雜居、小聚居為主。從各民族的人口構成來看,漢族一直佔全國人口的絕大多數,少數民族的人口佔少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少數民族總人口僅佔全國總人口的6%。除西藏、新疆等個別地區外,大多數民族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比漢族都要少。少數民族人口雖然少,但分布區域很廣,超過中國陸地面積的一半以上。長期的經濟文化聯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適宜於合作互助,而不適宜於分離的民族關系。三是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各民族都面臨著反帝反封建、為民族解放而奮斗的共同任務和命運。在共御外敵、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長期革命斗爭中,中國各民族建立了休戚與共的親密關系,形成了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政治認同。這就為建立一個統一的新中國,並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和社會基礎。
民族區域自治是與中國的國家利益和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的。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保障了少數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權利,極大地滿足了各少數民族積極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願望。根據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則,一個民族可以在本民族聚居的地區內單獨建立一個自治地方,也可以根據它分布的情況在全國其他地方建立不同行政單位的多個民族自治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既保障了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自治權利,又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有利於把國家的方針、政策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有利於把國家的發展和少數民族的發展結合起來,發揮各方面的優勢。

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如下兩個顯著的特色:一是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國不可分離的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都是中央政府領導下的一級地方政權,都必須服從中央集中統一的領導。上級國家機關在制定各項政策和計劃、進行國家經濟文化建設時,必須充分考慮各民族地區的具體情況和需要,動員各方面的力量予以幫助和支持。二是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不只是單純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與區域因素的結合,是政治因素和經濟因素的結合。在中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既要有利於國家統一、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又要有利於實行自治的民族的發展和進步,有利於國家的建設。

中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確立經歷了長時間的探索和實踐。1947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建立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地方——內蒙古自治區。1949年9月29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具有臨時憲法作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定為國家的一項基本政策和重要政治制度之一。1952年8月8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實施綱要》,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施,作了全面規定。在1954年制定及以後修正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都將民族區域自治作為國家的一項重要政治制度加以規定。198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對少數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權利和義務作了系統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相繼成立了四個自治區:1955年10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1958年3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1958年10月,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1965年9月,西藏自治區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其建立和組織均依據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本原則,但又有別於一般地方國家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各民族都應有適當名額的代表參加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會中應當有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主任或副主任;自治區主席、自治州州長、自治縣縣長由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人民政府的其他組成人員要盡量配備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人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在行使地方國家機關職權的同時,依據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還行使立法權,變通執行或者停止執行權,經濟發展權,財政權,少數民族幹部培養使用權,發展教育和民族文化權,語言文字使用和發展權,以及科技文化發展權等。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截至1998年底,民族自治地方共制定自治條例126個,單行條例209個。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對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適合民族自治地方實際情況的,可在報經上級機關批准後,變通執行或者停止執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六條的規定,中國五個民族自治區和一些自治州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制定了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補充規定,將婚姻法中關於公民的法定婚齡「男不得早於22周歲,女不得早於20周歲」的規定,修改為「男不得早於20周歲,女不得早於18周歲」。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在國家計劃的指導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經濟建設事業,根據本地方的特點和需要,制定經濟建設的方針、政策和計劃。內蒙古自治區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並實施了一系列適合當地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措施,使本地區經濟得到了較快發展。1998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達1192.02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067元,財政收入達131.2億元,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達4353元和1981元,這幾項指標分別比1997年增長9.6%、7.5%、17.9%、10.4%、11.3%⑧。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根據國家建設的需要,採取各種措施從當地民族中大量培養各級幹部、各種科學技術、經營管理等專業人才和技術工人,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到199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共有各類少數民族幹部37.29萬人,佔全區幹部總數的35%。全區12個民族自治縣的政府主要領導都由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幹部擔任,62個民族鄉的鄉長也由建鄉的少數民族公民擔任;全區地(市)、縣、鄉各級黨政領導幹部中,少數民族幹部分別達到26.92%、39.71%和48.03%;在省部級、地廳級和縣處級後備幹部中,少數民族所佔的比例也分別達到46%、32%和35%。西藏自治區到1998年藏族幹部在全區幹部總數中佔74.9%,在西藏區、地、縣三級領導骨幹中,藏族及其他少數民族幹部已分別佔78%、67%和62%,在科技幹部隊伍中,藏族及其他少數民族也佔到60%以上。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根據國家的教育方針,依照法律,決定本地方的教育規劃,各級各類學校的設置、學制、辦學形式、教學內容、教學用語和招生辦法,自主地發展民族教育(見表一)。1949年以前,寧夏全區文盲率高達95%以上,沒有高等教育;現在一個結構合理、各類教育事業互為補充、多層次辦學協調發展的教育體系已經形成。截至1998年,寧夏全區有各級各類學校6100多所,在校生達130多萬人,其中普通高等學校5所,在校生有1.1萬多人,全區非文盲率達到89.5%。舊西藏沒有一所現代意義的學校,文盲率高達95%;到1998年,全區已擁有各級各類學校4365所,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81.3%,文盲率減少了47個百分點。

C. 恭城問題

字數限制,參考資料是網路的網址,自己看看把
恭城瑤族自治縣位於廣西東北部、桂林市東南部,總面積2149平方公里,轄3鎮6鄉,總人口27.8萬人,居住著瑤、漢、壯、苗等19個民族,其中瑤族人口14.8萬人。縣人民政府駐恭城鎮,郵編:542500。代碼:450332。區號:0773。拼音:Gongcheng Yaozu Zixian。
地理氣候條件恭城瑤族自治縣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這里環境優美,氣候溫和。恭城東、西、北部三面環山,中間為河谷、草地、丘陵地帶。境內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318個,銀殿山為全縣最高峰,其主峰海拔1885米。恭城河(茶江)縱貫縣境,支流縱橫密布。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9.7℃,年均降雨量1437毫米。資源豐富恭城資源豐富,物產盛多。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在廣西佔有重要位置,主要金屬礦藏有鎢、錫、鉭、鈮、鉛、鋅、錳、鐵、銅等10餘種,其中鉭鈮在全國占重要地位,鉛鋅礦藏量屬廣西第二位。主要非金屬礦種有花崗岩、大理石,其中探明花崗岩藏量25億立方米,有大紅、淺紅、芝麻花等品種;大理石藏量15億立方米,有白色、黑色、木紋黃、玫瑰紅等品種。水能蘊藏量11.07萬千瓦,可開發利用的有6.31萬千瓦。主要土特產品有馳名中外的「恭城月柿」、椪柑、沙田柚、檳榔芋、紅瓜子、黃筍。水果已實現規模化生產,產量大,品質優,是全國無公害水果生產示範基地縣,被國家農業部授予「中國月柿之鄉」、「中國椪柑之鄉」稱號。恭城月柿是傳統出口產品,暢銷港澳台等地區及歐美多國。沙田抽多次榮獲全國柚類評比金獎。全縣水果種植面積已達32萬多畝,總產量35萬多噸,其中月柿8.9萬畝10萬噸,沙田柚7.7萬畝7萬噸,柑橙13萬畝18萬噸,水果總產及人均產量均居廣西第一位。基礎設施恭城基礎設施,日趨完善。交通便捷,以省道二級公路為主骨架的公路網路四通八達,實現了村村通公路。通訊事業發村電網改造在全國率先完成,全縣水電裝機容量3.6萬千瓦,建成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實現了與全區電網聯網供電。目前已擁有三星級酒店1家,二星級酒店2家,具備了一定的接待能力。 民風淳樸,地靈人傑。恭城各族群眾民風古樸,和睦相處,治安良好,榮獲全國民族團結先進單位,成為廣西第一個獲准通過的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和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三位一體」(恭城模式)生態農業得到廣泛認同和普遍推廣。人民群眾思想解放,整體素質較高,高考、中考上線率和重點院校錄取率連年名列廣西前茅。歷史文化恭城是一個古老的縣城。她於隋末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開始置縣,至今已有1380多年的歷史。恭城縣城地貌似天然的大八卦圖,茶江以"S"型繞越整個城區,更顯瑤鄉之神秘。恭城山清水秀,古跡眾多。恭城自古處於中原進入兩廣的交通要道,中原文化和嶺南文化互相交融,造就了獨特的瑤鄉地域文化,全國四大孔廟之一的文廟和全國關帝廟十大理事之一的武廟相鄰而建,互相輝映;周渭祠、湖南會館、東寨瑤族古民居建築精美,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考古價值。境內山清水秀,自然景觀獨特,森林覆蓋率78%,充分展現了「觀自然景觀,品瑤鄉風情」的旅遊文化內涵,是鑲嵌在桂林大旅遊圈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歷史沿革1990年2月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恭城縣,設立恭城瑤族自治縣。2000年,恭城瑤族自治縣轄3個鎮、6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71216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恭城鎮 45329、栗木鎮 45881、蓮花鎮 51352、平安鄉 35589、三江鄉 13450、嘉會鄉 24902、西嶺鄉 36268、觀音鄉 8610、龍虎鄉 9835。現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政府領導[1]縣委書記:程權 縣長:林武民 副縣長:黃 強 副縣長:俸文英副縣長:陳義軍 副縣長:黃 韜副縣長:段凡徐副縣長:劉崇卿行政區劃恭城瑤族自治縣轄3個鎮、6個鄉:恭城鎮、栗木鎮、蓮花鎮、平安鄉、三江鄉、嘉會鄉、西嶺鄉、觀音鄉、龍虎鄉。2003年恭城瑤族自治縣行政區劃一覽(轄3個鎮、6個鄉):(根據當年廣西行政區劃代碼整理)100 恭城鎮 轄:恭城鎮居委會;洲塘、門樓、孟家、滿塘、化育、白馬、西河、江貝、同樂、樂灣、天堂、庄埠、渡雷、古城14個村委會 101 栗木鎮 轄:栗木街居委會;苔塘、上梘、馬路橋、大營、石頭、上宅、栗木、大合、大梘、高嶺、五福、建安、六嶺、良溪、常家、上灌、泉會17個村委會 102 蓮花鎮 轄:蓮花鎮居委會;蓮花、竹山、梘頭、筆山、朗山、湖山、門等、東寨、岩口、崇嶺、老君、坪嶺、獨石、風岩、勢江、東科、楊梅、龍圍、坪沖、黃泥崗、蒲源、桑源、蘭洞23個村委會 200 平安鄉 轄:和平、大嶺、下山源、陶庄、大江、北洞源、北溪、巨塘、新街、橋頭、路口、三新橋、陶馬坪、黃埠、土陂15個村委會 201 三江鄉 轄:大地、三聯、黃坪、三寨、栗田、十八嶺、對面嶺、三江、安沖、洗腳嶺10個村委會 202 嘉會鄉 轄:嘉會街居委會;白燕、共和、太平、嘉會、吉山、豸游、蘇陂、西南、秧家、泗安、松林、大山、白羊13個村委會 203 西嶺鄉 轄:西嶺街居委會;新合、下宋、八岩、挖溝、虎尾、費村、西嶺、三合、新安、楊溪、羅卜、龍崗、德良、島坪、營盤、東面、椅子17個村委會 204 觀音鄉 轄:觀音、洋石、獅塘、水濱4個村委會 205 龍虎鄉 轄:龍虎、獅子、源頭、龍嶺4個村委會經濟發展2009年2009年恭城瑤族自治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9.57億元,同比增長15.6%;工業總產值32.28億元,同比增長20.75%,其中規模工業總產值21.79億元,同比增長28.5%;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9.41億元,同比增長7.4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9.12億元,同比增長70%;財政收入達2.3億元,同比增長14.8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52億元,同比增長19.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41元,同比增長15.2%;農民人均純收入4630元,同比增長10.6%。二 新農業和生態取得新成績。四年來,我們按照"跳出農業抓農業,用工業的理念經營農業"的發展思路,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不斷提升生態農業質量,全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取得了明顯成效。2005年榮獲"全國生態農業建設先進縣"和"全國綠化先進集體"稱號,生態強縣地位進一步鞏固。 能源建設促進生態環境大改善。2002年至2005年,全縣共建沼氣池1.52萬座,沼氣池累計達5.66萬座,入戶率達88%,沼氣入戶率連續四年穩居全國第一。農村新型清潔能源得到推廣,以電代柴、太陽能利用范圍擴大,有效的促進了生態環境的改善。森林覆蓋率鞏固在77%以上,被命名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種養結構進一步優化。以柑橙、月柿、沙田柚、桃類四大類水果為代表的果業規模不斷擴大,標准化基地建設得到加強。2005年,水果總面積38.6萬畝、年產46.2萬噸,人均有果面積、人均產果、人均水果收入繼續保持全區第一。實施無公害標准化水果生產32萬畝,成為全區最大的無公害水果生產基地,被列為"全國無公害水果生產示範基地縣"、"全國園藝產品出口示範區","恭城月柿"注冊商標獲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注冊。以淘汰不適應市場需求的品種為重點,實施水果品種改良工作,橙類基地建設順利實施,新種優質橙類水果近8萬畝。黃龍病綜合治理取得顯著成效, 新農村建設取得新突破。我們以"富裕生態家園"建設工程為載體,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了大膽探索和實踐。以紅岩、橫山、社山、大嶺山為代表的新村示範點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產業不斷壯大,經濟不斷發展,環境不斷改善,收入不斷增加,成為提高生態農業質量的新起點。今年,我們啟動建設的北洞源新村,開啟了新村建設由自然村向中心村跨越的新篇章,該村被列為桂林市新農村建設示範點。三 工業縣域工業得到大發展。2003年,縣委十屆三次全會適時作出"在繼續鞏固提高生態農業的基礎上,主攻工業"的重大決策後,全縣上下把工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重點和突破口,形成了全黨抓經濟、重點抓工業、突出抓項目的發展氛圍,工業的投資力度逐年加大,縣域工業不斷壯大,發展後勁明顯增強。2005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2.4億元,是2002年的1.6倍,年均增長9.5%,當年工業產值、增加值增幅在全市排名第一。其中,規模工業實現產值6.5億元,是2002年的2倍,比2004年增長72%,增幅在全市排名第一;實現稅收3853萬元,有力支持了財政的較快增長。二產佔三次產業結構的比重比2002年提高了13個百分點。 特色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2005年,兩大特色產業實現了歷史性突破:有色金屬冶煉行業產值實現4.02億元,比2004年增長87.7%,實現稅收2868萬元,比2004年增長77.9%。其中廣銀公司、新源鉭業公司產值雙雙突破億元大關,島坪礦、礦產公司兩家企業實現稅收超千萬元;食品飲料行業產值突破1個億,兩大行業的產值占規模工業總量的近80%。 特色工業新區作用凸顯。引進企業入園35家,完成投入近4億元,園區經濟成為工業經濟重要的增長點。2005年茶東、燕新兩個新區的生產項目、基礎設施投入突破1個億,產值突破2個億,占規模工業總量的30%。 企業改革取得新進展。在抓好國企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寬企業改革面,將企業改革延伸到口外企業,把企業改革向縱深方向推進。經貿口13家國有企業完成改制12家,進一步盤活了國有資產,為企業重組生產注入了新的活力。龍星、合力公司改制和重組後,今年可望完成產值1個億,實交稅金突破1500萬,是企業改制前的近10倍。四 招商引資招商引資取得重大突破。縣委提出把招商引資作為加快發展的"一號工程",堅持實施幾年,取得了重大突破。資源型的以劉家垌為代表的水電項目,實現了多年夙願;以翊龍傲鋅化、合力氧化鋅為代表的礦產品深加工項目,進一步延伸了產業鏈;以匯源果汁、匯坤月柿為代表的農產品加工項目,極大推進了農業產業化進程;以東達電子為代表的"兩頭在外"加工型項目實現了零的突破。同時,旅遊、城建、商貿等方面的項目都有重大進展,為經濟的較快發展增強了後勁。五 旅遊生態文化旅遊躍上新台階。依託紅岩、橫山、社山、大嶺山、潮水岩等"富裕生

態家園"示範點,以"節會"為載體,把生態田園風光與民族文化、民族風情結合起來,大力發展獨具特色的生態文化旅遊,逐步樹立了自己的品牌。"桃花節"成為大桂林春季旅遊新亮點,以紅岩為代表的農家樂休閑旅遊越做越紅火,2005年紅岩村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2005年全縣接待遊客達60多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768萬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125.93%、327.26%。今年一季度,全縣旅遊接待人數33.8萬人次(其中境外遊客2500人次),同比增長59.4%,有力促進了商貿、餐飲、通訊等服務業蓬勃發展。六 基礎設施堅持"項目為綱、工業強縣"不動搖,狠抓基礎設施和項目建設。至2005年,共建設100萬元以上項目193個,是"九五"期間的2倍多。第十次黨代會以來的四年是我縣完成投資規模、投資增量最大的時期。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成效明顯。重點實施了土地開發整理、沼氣池建設、富裕生態家園建設、水庫除險加固、峻山灌區節水改造與續建配套、劉家垌系列電站、西南電站、大地電站等項目。積極改善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條件,完成人畜飲水工程31處,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38個,土地開發整理項目3 個,農業綜合開發項目5個,提高了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完成新一代天氣雷達標准自動站建設,為准確提供天氣預報發揮了重要作用。"十五"期間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累計達5702萬元,是"九五"時期的2.5倍。 城鎮建設成效突出。圍繞"生態文化城市"的定位,增強城鎮功能,提升城鎮品位。累計投入城鎮建設資金2.1億元,比"九五"時期增加7512萬元,增長280%。完成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及農村電網、縣城供電線網、供水管網改造。加大新區開發和舊城改造力度,拓展了縣城西區、濱江區、燕新區,城區面積不斷擴大;完成縣城民貿市場至縣醫院至防疫站道路和民樂路、茶北路、茶東路、濱江西區道路改造;新建縣中心廣場、周渭祠門前廣場、濱江苑防洪堤、水果批發城等工程;啟動客貨運輸中心、行政辦公區建設、拱辰西路改造等項目。實施縣城綠化、亮化等工程。城市基礎設施、人居環境不斷改善,縣城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被評為自治區文明縣城創建工作先進單位。蓮花、栗木、嘉會、西嶺等鄉(鎮)集鎮建設也取得了新的成績。七 人民生活是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有了新提高。四年來,我們高度重視民生,切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不斷加強,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7482元,同比增長19.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670元,同比增長22.3%,增幅在全區排名第一,比2002年的1864元增加了806元,增長43.2%。四年來,群眾衣、食、住、行條件有較大改善,全縣117個行政村全部實現通公路、通電話、通廣播電視,全縣固定電話用戶3.7萬戶,行動電話用戶5.7萬戶,互聯網用戶2100多戶。城鄉居民存款9.89億元,人均3532元。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40平方米。困難群眾的生活狀況進一步改善。在全區率先實施的"整村推進"扶貧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以38個貧困村為主戰場實施基礎設施扶貧和產業扶貧,幾年來共爭取扶貧資金1400萬元,幫助2萬多名群眾脫貧,得到了區市的肯定。2005年,全區扶貧開發現場會在我縣召開,推廣了我們的經驗。八 交通交通設施日趨完善。累計完成交通建設投資1.2億元,是"九五"時期的2倍多。全面完成全沙公路恭城段、嘉會至龍虎、縣城至蓮花二級公路建設和栗觀油路改建,修建蓮花至三江柏油公路,對蓮同公路、西嶺至治平公路進行了路面整治,修建了下山源、門樓等近百條鄉村道路,縣域路網趨於合理、完善。"十五"時期新增公路里程270公里,改造二級公路86.6公里,全縣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693公里,實現了鄉鄉通油路、村村通汽車。2010年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由2005年的19.98億元增加到48.45億元,年均增長14.9%;財政收入由1.15億元增加到3.02億元,年均增長21.2%;金融機構存款余額由12.46億元增加到31.67億元,年均增長20.5%;三次產業結構由47∶30∶23調整到31∶43∶26。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新突破。大力實施交通優先戰略,成功爭取到貴廣鐵路過境設站;蓮花至同安、平安橋頭至嘉會、嘉會經西嶺至平樂治平、三江至大地、觀音至牛眼塘等公路改擴建工程相繼完工,累計改擴建縣鄉公路18條、農村公路100條,硬化自然村(屯)道路370處、總里程270公里。電力設施不斷完善,裝機1.2萬千瓦的劉家洞系列電站主體工程基本完工,燕新、虎尾兩個110千伏變電站建成送電,門樓瑤鄉220千伏、嘉會220千伏和龍虎35千伏輸變電工程建設加快實施。嘉會秧家等土地整理項目、9個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通過驗收,3萬畝旱片治理項目工程開工建設,峻山、蘭洞等水庫除險加固,峻山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龍虎渠等750處小型農田水利和水毀修復相繼完成。五年來,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從6.6億元增加到39.27億元,累計完成103.28億元,年均增長42.9%。2011年2011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1.62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0.19億元,增長28.4%;工業增加值25.27億元,增長26.8%;財政收入3.62億元,增長20.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2億元,增長17.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97元,增長10.1%;農民人均純收入5755元,增長12.4%;三次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綜合經濟實力躍上新台階,獲得了「國家綠色能源示範縣」、「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等榮譽稱號。全縣統籌推進重點項目 65 個,其中投資超億元項目 13 個,全年新開工項目 39 個,竣工項目 20 個,共完成投資 28.5 億元。自治區統 籌推進的龍星 10 萬噸電鋅項目試產運行灌陽經恭城至平樂高速公路 列入自治區高速路網規劃,啟動了項目前期工作;各單位 向上爭取項目資金成效顯著,其中水利局爭取項目資金超 7000 萬元。招商引資 取得實效。實施招商引資項目 11 個,完成投資 8.7 億元。 二、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工業經濟總量實現新增長 重點扶強壯大礦產、建材、農產品深加工三大支柱產業,工業對經濟增長的 貢獻率達 64.5%,主導地位進一步加強。規模工業不斷壯大。普蘭德公司入籠規 模企業,全縣規模企業總數達 27 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 20.34 億元,增 長 34%。

D. 恭城瑤族自治縣森林資源管理條例(2021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保護、培育和合理利用恭城瑤族自治縣(以下簡稱自治縣)森林資源,建設生態強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本自治縣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自治縣行政區域內森林資源的保護、培育、利用和經營管理。第三條森林資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託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第四條保護、培育、利用森林資源應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保育結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第五條自治縣人民政府統籌森林資源管理工作,制定自治縣林業發展規劃,對森林資源管理實行年度目標考核。

自治縣林業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森林資源管理工作,公安、水行政、應急管理、自然資源、農業農村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開展森林資源管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負責轄區內的相關森林資源管理工作,村(居)民委員會協助鄉鎮人民政府開展工作。第六條自治縣人民政府將森林資源管理工作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第七條自治縣採取措施,鼓勵和支持林業科學研究,推廣先進適用的林業技術,提高林業科學技術水平。第八條對在森林資源保護、培育、利用和經營管理等方面成績顯著的組織或者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林權確定第九條林地和林地上的森林、林木的所有權、使用權由自治縣不動產登記機構統一登記造冊,核發證書。

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

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應當依法保護和合理利用森林、林木、林地,不得非法改變林地用途和毀壞森林、林木、林地。第十條森林、林木按下列規定確定權屬:

(一)國有林場、農場、苗圃場,自然保護區以及其他未劃歸集體或者個人使用的國有林地上的森林、林木歸國家所有;

(二)集體所有和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林地實行承包經營的,承包方享有林地承包經營權和承包林地上的林木所有權;合同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經營的森林、林木歸本集體經濟組織所有;

(四)村寨內的古樹名木屬村寨集體所有,有證據證明屬於個人所有的除外;

(五)國有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部隊營造的林木,由營造單位管護並按照國家規定支配林木收益;

(六)農村居民在房前屋後、自留地、自留山種植的林木,城鎮居民在自有房屋的庭院內種植的林木,歸個人所有;

(七)集體或者個人承包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荒灘營造的林木,歸承包的集體或者個人所有;合同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八)其他組織或者個人營造的林木,依法歸營造者所有並享有林木收益;有合同約定的從其約定;

(九)義務植樹造林的林木,歸林地所有權人或者使用人所有;有合同約定的從其約定。第十一條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發生的本鄉鎮轄區林木所有權和林地使用權爭議,由爭議發生地鄉鎮人民政府依法處理。
單位之間以及跨鄉鎮發生的林木、林地權屬爭議,由自治縣人民政府依法處理。

在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解決前,除因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需要外,當事人任何一方不得砍伐有爭議的林木或者改變林地現狀。

權屬爭議當事人對爭議林木、林地的利用現狀有異議的,由負責調解、處理的行政主管部門或者調處機構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確定。第三章造林綠化第十二條自治縣林業主管部門依照自治縣林業發展規劃和林地、林種的特點,負責編製造林綠化規劃,報自治縣人民政府批准實施。第十三條自治縣人民政府對造林綠化實行責任制。

自治縣林業主管部門應當編制年度造林綠化計劃,劃定實施區域,明確實施主體。第十四條對具備天然更新條件的採伐跡地、火燒跡地、疏林地、石山地和水土流失嚴重的地方,由所在鄉鎮人民政府組織實施造林綠化。第十五條自治縣實行年度造林檢查驗收制度,由林業主管部門對造林和撫育的面積、成活率等情況進行檢查驗收。

E. 恭城的由來與有什麼歷史沿革

秦時屬桂林郡之臨賀(今賀縣)。漢武帝元鼎六午(公元前111年),置蒼梧郡,臨賀分置為臨賀、富川、荔蒲三縣。恭城屬蒼梧郡之富川縣。三國時,吳末帝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富川縣又分置平樂縣,恭城屬始安郡之平樂縣。隋大業十四年(618年),蕭銑稱梁帝,置桂州,分平樂地,置茶城縣。此為建縣之始。唐武德四年(621年),平蕭銑,置樂州,轄平樂、永豐、恭城、沙亭4縣。茶城改名恭城。唐貞觀八年(634年),改樂州為昭州。五代、宋沿唐制。元大德五年(1301年),升昭州為平樂府,領平樂、恭城、立山、龍平4縣。明、清沿元制。民國元年,廢府制設道制,恭城屬桂林道。民國10年,廢道制,恭城直屬廣西省。後置平樂行政督察區,屬平樂區。1949年12為11日,恭城解放,屬平樂專區。1958年撤平樂專區,改屬桂林專區(地區)。1990年2月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恭城縣,設立恭城瑤族自治縣,以原恭城縣的行政區域為恭城瑤族自治縣的行政區域。

F. 恭城瑤族自治縣森林資源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護、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促進民族經濟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以下簡稱森林法)、《恭城瑤族自治縣自治條例》的規定,依照恭城瑤族自治縣(以下簡稱自治縣)森林資源的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自治縣境內森林資源的保護、開發、培育、利用和經營管理。第三條森林資源,包括林地以及林區內野生的植物和動物。第四條自治縣林業建設實行以營林為基礎,普遍護林,大力造林,采育結合,永續利用的方針。第五條自治縣鼓勵集體和個人因地制宜,採取有效措施,發展林業生產。第六條自治縣林業局是自治縣林業行政主管部門。
鄉(鎮)林業工作管理機構,在自治縣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的領導下,依法負責轄區內的林業工作。第七條自治縣自治機關加強對林業科學技術的研究,普及林業科學知識,推廣科研成果,提高經濟效益。第二章林權第八條自治縣轄區內的林地分別屬於國家、集體所有;林木分別屬於國家、集體、聯合體和個人所有。林地、林木的所有權和林地使用權由自治縣人民政府確認。
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第九條自治縣境內的銀殿山、海洋山水源林地(已確定歸集體所有的除外),國有林場、農(葯)場、苗圃場的林地屬國家所有,沒有確定權屬的荒山及林地歸國家所有。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的林地,以及已確定歸集體經營的荒山和個人向集體經濟組織承包的林地歸集體所有。第十條自治縣境內的森林、林木按下列規定確定其權屬:
(一)國有林場、國有農(葯)場、國有苗圃場,自然保護區以及其他未劃歸集體或個人使用的國有林地上的森林、林木歸國家所有。
(二)機關、團體、部隊、企業、事業等單位在使用的林地上營造的林木歸單位所有。
(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其所有的林地上營造的林木歸集體經濟組織所有。
(四)城鄉居民在住宅用地、自留山種植的林木歸個人所有;在承包經營的林地上種植的林木按承包合同的規定確定。
(五)義務植樹造林的林木,歸林地所有權者所有,有協議的,按協議確定。
(六)村寨的古樹、風景林,屬村寨集體所有;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內環境綠化種植的樹木,歸單位所有。第十一條國家、集體所有的林地可以依法承包或者轉包、出租給單位、個人開發、經營、使用;承包、轉包、出租期滿,林地使用權仍歸原權屬者。第十二條單位、集體和個人所有的林木,允許依法繼承、抵押、轉讓。個人的林木可以饋贈。
改變林木權屬的,必須向自治縣人民政府辦理變更手續。第十三條林地使用人遷出居住地時,林地所有權者應當收回其林地使用權,並補償遷出者應獲收益。第十四條徵用或者佔用林地的單位,必須按照國家規定辦理審批手續,並按規定繳納森林植被恢復費和林地、林木補償費。
林地被徵用後,徵用林地者兩年不使用的,注銷林地使用證,由原林地權屬者收回。第十五條個人之間、個人與集體所有制單位或者全民所有制單位之間發生的林地、林木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爭議,由爭議發生地鄉(鎮)人民政府處理。全民所有制單位之間、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以及全民所有制單位與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發生的林地、林木所有權或者使用權之間的爭議,由自治縣人民政府處理。
鄉(鎮)之間林地、林木爭議,由自治縣人民政府處理。縣之間林地、林木爭議,報請上級人民政府處理。
在林地、林木權屬爭議未解決之前,應維持現狀,任何一方不得砍伐有爭議的林木,不得搶佔有爭議的林地。第三章植樹造林第十六條自治縣自治機關根據林地資源狀況和自治縣民族經濟發展規劃制定林業長遠規劃和林地使用規劃。
自治縣林業行政主管部門以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導向,依照自治縣山地特點和林地使用規劃,負責擬定水源林、用材林、經濟林、防護林、薪炭林等林種結構調整總體規劃,報自治縣人民政府批准實施。
鄉(鎮)人民政府根據自治縣林種調整總體規劃制定植樹造林規劃和林地綜合利用規劃,並組織實施。第十七條每年三月為自治縣義務植樹造林活動月。
自治縣各民族公民應按國家規定積極完成義務植樹造林任務。凡年滿十八歲至六十歲的男性公民、十八歲至五十五歲女性公民,除病殘者外,不完成義務植樹造林任務者,應按規定交納義務造林費。

G. 廣西壯族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辦法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結合本自治區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在本自治區行政區域內佔用耕地建房或者從事非農業建設的單位或者個人,為耕地佔用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條例》和本辦法的規定繳納耕地佔用稅。第三條各縣(市、區)耕地佔用稅的適用稅額,依照本辦法所附的《廣西壯族自治區耕地佔用稅適用稅額表》執行。第四條耕地佔用稅的應納稅額,以納稅人實際佔用的耕地面積為計稅依據,按照《條例》和本辦法規定的適用稅額一次性徵收。第五條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經濟發達且人均耕地特別少的地區,適用稅額按本辦法第三條的規定執行。第六條佔用基本農田的,適用稅額在本辦法第三條規定的當地適用稅額的基礎上提高50%。第七條佔用林地、牧草地、農田水利用地、養殖水面以及漁業水域灘塗等其他農用地建房或者從事非農業建設的,按照本辦法第三條規定的當地適用稅額減半徵收耕地佔用稅。第八條農村居民經批准在戶口所在地按照規定標准佔用耕地新建自用住宅,按照本辦法第三條規定的當地適用稅額減半徵收耕地佔用稅。第九條耕地佔用稅由地方稅務機關負責徵收。第十條納稅人在批准臨時佔用耕地的期限內恢復所佔用耕地原狀的,可以憑當地土地管理部門出具的耕地原狀恢復確認文書,向當地主管地方稅務機關申請退還已經繳納的耕地佔用稅。第十一條耕地佔用稅的徵收管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和本辦法的規定執行。第十二條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87年9月28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頒布的《廣西壯族自治區耕地佔用稅實施辦法》同時廢止。

《條例》施行後本辦法施行前的耕地佔用稅適用稅額按本辦法執行。

附件:
廣西壯族自治區耕地佔用稅適用稅額表
單位:元/平方米

\適用稅額


行政單位\縣級行政單位適用稅額

30252015南寧市

興寧區、青秀區、
江南區、西鄉塘
區、良慶區、邕
寧區、橫縣、賓
陽縣
武鳴縣、上林
縣、隆安縣、
馬山縣

柳州市

城中區、魚峰區、
柳南區、柳北區、
柳江縣、柳城縣、
三江侗族自治縣鹿寨具、融安
縣、融水苗族
自治縣

桂林市

秀峰區、疊彩區、
象山區、七星區、
雁山區、靈川縣、
全州縣、興安縣、
永福縣、灌陽縣、
龍勝各族自治
縣、資源縣、平
樂縣、荔浦縣、
恭城瑤族自治縣

陽朔縣、臨
桂縣

\適用稅額


行政單位\
\縣級行政單位適用稅額

30

25

20

15

梧州市

萬秀區、蝶山區、
長洲區、蒼梧縣、
藤縣、岑溪市蒙山縣

北海市

海城區、銀海區、
鐵山港區、合浦


防城港市

港口區、防城區、
上思縣、東興市

欽州市

欽南區、欽北區、
靈山縣、浦北縣

貴港市

港北區、港南區、
覃塘區、平南縣、
桂平市

玉林市

玉州區、容縣、
陸川縣、博白縣、
興業縣、北流市

百色市

右江區、田陽縣、
田東縣、平果縣、
那坡縣、凌雲縣

德保縣、靖西
縣、樂業縣、
田林縣、隆林
各族自治縣、
西林縣

賀州市

八步區、昭平縣

鍾山縣、富川
瑤族自治縣

\適用稅額


行政單位\
\縣級行政單位適用稅額

30

25

20

15

河池市

金城江區、羅城
仫佬族自治縣、
環江毛南族自治
縣、南丹縣、鳳
山縣、東蘭縣、
巴馬瑤族自治
縣、都安瑤族自
治縣、大化瑤族
自治縣、宜州市天峨縣

來賓市

興賓區、合山市

象州縣、武宣
縣、金秀瑤族
自冶縣、忻城


崇左市

江州區、天等縣

扶綏縣、大
新縣、寧明
縣、龍州縣、
憑樣市

H. 恭城瑤族自治縣傳統村落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恭城瑤族自治縣(以下簡稱自治縣)行政區域內傳統村落的保護,傳承優秀歷史文化遺產,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縣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自治縣行政區域內傳統村落的保護,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的傳統村落,是指形成較早,擁有較豐富的物質形態和非物質形態文化遺產,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和經濟價值,經縣級以上傳統村落評審部門認定,應當予以保護的村落。第三條傳統村落的保護,應當遵循規劃先行、統籌指導,整體保護、兼顧發展,活態傳承、合理利用,政府引導、村民參與的原則。第四條自治縣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傳統村落保護工作協調機制,統籌推進傳統村落保護工作。

自治縣人民政府將傳統村落保護工作納入全縣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並根據實際統籌安排保護發展資金。

投入傳統村落保護的財政資金,根據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實行專款專用。

鼓勵、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對傳統村落保護項目提供信貸支持。第五條自治縣住房城鄉建設部門在職責范圍內對傳統村落保護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本條例。

自治縣文化主管部門負責傳統村落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保存工作。

自治縣文物保護部門參與傳統村落內的文物保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自治縣財政部門協助相關單位做好上級財政補助資金的申報工作,加強對資金的管理和監督。

自治縣發展改革、國土資源、民族、農業、林業、水利、交通、環保、公安、安監、旅遊、工商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傳統村落保護工作。第六條傳統村落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履行下列職責:

(一)參與編制和實施本行政區域內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

(二)完善傳統村落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合理利用傳統村落資源,改善人居環境;

(三)挖掘村落傳統文化,鼓勵村民按照傳統習俗開展健康有益的鄉村文化活動,並保護與之相關的空間場所、物質載體以及生產生活資料;

(四)建立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定期巡查制度,保障保護發展規劃的實施;

(五)指導、督促村民委員會做好傳統村落保護工作。第七條傳統村落所在地村民委員會負責本轄區傳統村落的日常管理,履行以下職責:

(一)參與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的編制和實施,宣傳傳統村落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依法將傳統村落保護事項納入村規民約;

(二)指導、督促村民按照傳統村落保護要求使用傳統建築;

(三)對有損毀危險的傳統建築進行登記,並及時向鄉鎮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報告;

(四)督促村民及時收集、保護已經坍塌、散落的傳統建築構件,並向鄉鎮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報告;

(五)對違反傳統村落保護規定的行為進行勸阻,並及時向鄉鎮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報告。

傳統村落所在地村民委員會在本轄區傳統村落內設立群眾性保護組織,負責協助村民委員會對本傳統村落的日常管理。第八條傳統建築由所有權人或者使用人負責修繕和維護。第二章申報批准與規劃編制第九條同時具備下列條件的,可以申報自治縣傳統村落:

(一)文物古跡、歷史建築、鄉土建築等保存較好,能較完整體現一定歷史時期傳統風貌的村落;

(二)村落選址具有傳統特色和地方代表性,利用自然環境條件,與維系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反映特定歷史文化背景;

(三)村落格局鮮明體現有代表性的傳統文化、傳統生產和生活方式,且村落整體格局保存良好;

(四)村落擁有較為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民族或者地域特色鮮明,或者擁有縣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形式良好,至今仍以活態延續。第十條符合本條例第九條規定條件的,經村落所在地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由村民委員會提出申請,經鄉鎮人民政府同意,提交自治縣住房城鄉建設部門審查。自治縣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會同文化、財政等部門組織專家評審後,報自治縣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為自治縣傳統村落,設立標志牌。第十一條傳統村落自公布之日起一年以內,由自治縣住房城鄉建設部門組織完成保護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

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的編制應當委託有相應規劃編制資格的規劃設計單位承擔,廣泛徵求相關部門、專家和村民的意見,必要時,可以舉行聽證。

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應當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由自治縣住房城鄉建設部門報自治縣人民政府審批。

經批準的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自治縣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應當在批准之日起三十日內向社會公布。

I. 恭城是「中國長壽之鄉」,這里家家戶戶都有哪些習俗

恭城位於廣西桂林市,全稱是恭城瑤族自治縣,2014年,中國老年學學會正式授予恭城瑤族自治縣“中國長壽之鄉”稱號,據調查,恭城縣總人口29.9萬人,境內主要居住有瑤、漢、壯等12個民族,2013年底,全縣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已達77.09歲。恭城人為什麼普遍都長壽呢?我認為跟它的自然資源、生活習慣、居住環境、民族風情等都有關系。

良好的生態環境,健康的生活習慣,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都為恭城人的健康長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恭城這里民族團結,社會安定,家庭和睦,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與人和諧友好,這些都是恭城人長壽的重要原因。

J. 恭城瑤族自治縣自治條例(1996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切實保障恭城瑤族自治縣(以下簡稱自治縣)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權利,維護民族團結,保障自治縣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以下簡稱憲法、自治法)規定的原則,依照恭城瑤族自治縣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特點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自治縣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瑤族實行區域自治的地方,境內還聚居著漢族、壯族等民族。第三條自治縣自治機關是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和自治縣人民政府。
自治縣自治機關駐恭城鎮。第四條自治縣自治機關依照憲法規定行使縣級國家機關的職權,同時依照憲法、自治法以及其他法律規定的許可權行使自治權。
自治縣自治機關根據自治縣的實際情況貫徹國家的法律、政策,保證憲法、法律在自治縣境內的遵守和執行。
自治縣自治機關堅持維護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積極完成上級國家機關交給的各項任務。第五條自治縣自治機關根據黨的基本路線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依照法律賦予的自治權和自治縣的實際,堅持改革開放,採取特殊的政策、措施,帶領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若奮斗,加速經濟、文化的發展,建設民族平等、團結、進步和共同繁榮的民族自治地方。第六條本條例是自治縣貫徹實施憲法、自治法及其他法律的自治法規。
自治縣境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公民必須遵守本條例。
自治縣在外設立的機構在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同時遵守本條例。第二章自治機關的組織第七條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中,瑤族和漢族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相當於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壯族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可以適當少於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其他散居民族也應有適當的代表。
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中婦女代表的比例應佔百分之二十以上。第八條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中,瑤族公民所佔的比例應與其民族人口在全縣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相適應,其他民族應當有適當的名額。應當有瑤族公民擔任主任或者副主任。第九條自治縣縣長由瑤族公民擔任,副縣長中應當有瑤族和其他民族的公民。
自治縣人民政府其他組成人員中,瑤族公民所佔的比例應與其民族人口在全縣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相適應。第十條自治縣自治機關所屬工作部門的國家公務員和其他工作人員中,應當有一定比例的瑤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公民。第十一條自治縣自治機關的國家公務員和其他工作人員要為政清廉,遵紀守法,秉公辦事,提高工作效率,密切聯系群眾,接受群眾監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第三章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第十二條自治縣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組織和工作依照國家法律的規定執行。第十三條自治縣人民法院院長或副院長、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或副檢察長中應當有瑤族公民。
自治縣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工作人員中,應當有瑤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公民。第十四條自治縣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在檢察和審理案件時使用漢語,法律文書使用漢文。
自治縣各民族公民可以使用本民族語言進行訴訟,對不通曉漢語和漢文的訴訟參與人,應當為他們翻譯。第十五條自治縣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在檢察和審理涉及自治機關的自治權和民族問題的案件時,除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外,還應根據本條例和自治縣有關單行條例以及變通或者補充的規定。第四章自治機關的自治權第十六條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憲法、自治法規定的原則,依照自治縣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特點和需要,制定、修訂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施行。
自治縣在實施國家法律遇有特殊情況需要變通執行時,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可以依照當地實際制定該法律的變通或者補充的規定,報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施行。第十七條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法律賦予的許可權和當地的實際制定貫徹法律的某些特殊問題的變通或者補充的規定,報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施行。第十八條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適合自治縣實際情況的,自治縣人民政府可以作出變通或者停止執行的規定,報經該上級國家機關批准施行。

熱點內容
2018年道德與法治全集 發布:2025-01-16 16:55:08 瀏覽:455
幼兒園孩子事故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6 16:27:53 瀏覽:590
公司法律制度歸納 發布:2025-01-16 16:22:06 瀏覽:767
法院文書質檢 發布:2025-01-16 16:15:58 瀏覽:563
婚姻法同姓 發布:2025-01-16 16:00:55 瀏覽:955
結婚離婚適用於合同法 發布:2025-01-16 15:58:42 瀏覽:694
廢止婚姻法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1-16 15:58:39 瀏覽:203
新婚姻法的原文 發布:2025-01-16 15:58:34 瀏覽:412
銀行告知書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6 15:38:42 瀏覽:101
旅遊行政法規是由什麼制定的 發布:2025-01-16 14:44:49 瀏覽: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