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稅政策法規
1. 國稅部門應採取哪些宣傳方式,更有利於納稅人及時、准確了解稅收政策和法規
國稅部門可採取的宣傳方式:會議培訓、上門宣傳、網路發布、手機簡訊提示等多種方法讓納稅人及時、准確了解稅收政策和法規。
2. 國家稅務總局的定義在哪個法律中規定
國家稅務總局的抄定義在中華人民襲共和國稅法中定義的。
國家稅務總局是國務院主管稅收工作的直屬機構,正部級。前身是財政部稅務總局(正局級),成立於1950年,1988年改名為國家稅務局,為國務院直屬機構(副部級),1993年定名為國家稅務總局。
國家稅務總局的主要職責是:
1、擬定稅收法律法規草案,制定實施細則;提出國家稅收政策建議並與財政部共同審議上報、制定貫徹落實的措施。
2、參與研究宏觀經濟政策、中央與地方的稅權劃分,提出完善分稅制的建議;研究稅負總水平,提出運用稅收手段進行宏觀調控的建議;制定並監督執行稅收業務的規章制度;指導地方稅收征管業務。
3、組織實施稅收徵收管理體制改革;制定徵收管理制度;監督檢查稅收法律法規、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
4、組織實施中央稅、共享稅、農業稅及國家指定的基金(費)的徵收管理;編報稅收長遠規劃和年度稅收收入計劃;對稅收法律法規執行過程中的征管和一般性稅政問題進行解釋;組織辦理工商稅收減免及農業稅特大災歉減免等具體事項。
5、開展稅收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參加涉外稅收的國際談判,草簽和執行有關的協議、協定。
6、辦理進出口商品的稅收及出口退稅業務。
3. 誰比較了解稅收法律法規及其政策的整個體系架構。比如稅收徵收管理法、各稅種的條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
稅是稅務局管,費是財政局管。稅務局還代收一些財政費用,。稅務局是征管法
4. 國稅退稅監管政策,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
辦理退稅,必須貫徹國家經濟和稅收政策。稅務機關相應設置必要的職能管理機構,建立嚴格的退稅審批制度,把住政策關口。
《出口退(免)稅企業分類管理辦法》
管理類別為一類的出口企業的管理措施。
(一)國稅機關受理該類企業的出口退(免)稅正式申報後,經核對申報信息齊全無誤的,即可辦理出口退(免)稅。
(二)在國家下達的出口退稅計劃內,可優先安排該類企業辦理出口退稅。
(三)國稅機關可向該類企業提供綠色辦稅通道(特約服務區),並建立重點聯系制度,指定專人負責並定期聯系企業,及時解決其有關出口退(免)稅問題。
(四)該類企業屬於外貿企業的,國稅機關應定期使用增值稅專用發票稽核、協查信息對其申報的出口退稅進行復核,對復核有誤的,應按規定處理。
第十二條 管理類別為二類的出口企業的管理措施。
(一)對該類企業申報的出口退(免)稅,國稅機關應先審核電子信息,再抽取一定比例的原始憑證進行人工審核。抽取比例應不低於該類企業每個申報批次所附原始憑證的20%。
(二)該類企業屬於外貿企業的,對其申報的出口退稅,國稅機關應先使用出口貨物報關單電子信息和增值稅專用發票認證信息審核辦理退稅,再定期用增值稅專用發票稽核、協查信息進行復核,對復核有誤的,應按規定處理。
(三)國稅機關每年評估該類企業的退(免)稅的戶數,應不低於所轄有出口退(免)稅申報業務的該類企業總戶數的3%。
第十三條 管理類別為三類的出口企業的管理措施。
(一)對該類企業申報的出口退(免)稅,國稅機關應先審核電子信息,再抽取一定比例的原始憑證進行人工審核。抽取比例應不低於該類企業每個申報批次所附原始憑證的60%。
(二)該類企業屬於外貿企業的,對其申報的出口退稅,國稅機關應使用出口貨物報關單電子信息和增值稅專用發票稽核、協查信息審核辦理出口退稅。
(三)國稅機關每年評估該類企業的退(免)稅的戶數,應不低於所轄有出口退(免)稅申報業務的該類企業總戶數的5%。
(四)對該類企業申報的出口退(免)稅,每年國稅機關應抽查不低於20%的對應備案單證及收匯憑證。
第十四條 管理類別為四類的出口企業的管理措施。
(一)對該類企業申報的出口退(免)稅,國稅機關除審核電子信息外,還應逐筆人工審核對應的原始憑證。
(二)該類企業屬於外貿企業的,對其申報的出口退稅,國稅機關應使用出口貨物報關單電子信息和增值稅專用發票稽核、協查信息審核辦理出口退稅。
(三)該類企業屬於生產企業的,對其申報出口退(免)稅的自產產品,國稅機關應對其生產能力、納稅有關情況核實無誤後,方可辦理退(免)稅。
(四)對該類企業申報出口退(免)稅的外購出口貨物或視同自產產品,國稅機關應對每戶供貨企業的發票,都要抽取一定比例發函調查。
(五)國稅機關對所轄該類企業,每年應至少進行1次出口退(免)稅評估。
(六)該類企業自評定之日起,2年內不得評定為其他管理類別。
第十五條 國稅機關通過預警評估發現管理類別為一類的出口企業已辦理的退(免)稅存在騙稅疑點的,應按規定進行核查,發現問題的應按規定予以處理。
國稅機關發現管理類別為二類、三類、四類的出口企業申報的退(免)稅存在騙稅疑點的,須按規定排除相關疑點後,方可辦理退(免)稅;已辦理的,國稅機關可按照所涉及的退稅額,暫緩辦理該企業其他已審核通過的應退稅款,無其他應退稅款或應退稅款小於所涉及退稅額的,可由出口企業提供差額部分的擔保。相應疑點排除後,國稅機關方可辦理暫緩的退稅或解除擔保。
5. 看地稅,國稅,的稅務政策、法規等等,什麼網站好一點。謝謝!好比較好點的網站
建議看一下,國家稅務總局網站,本地地稅網。
6. 國家稅務局中政策法規科基本要做什麼工作
政策法規科的工作職責包括:
(1)負責稅收執法監督、法律服務、法律宣傳培訓和執法檢查工作;
(2)負責推行執法責任制和復議應訴工作;
(3)負責重點案件的審查和復查工作;
(4)負責政策法律執行情況的反饋工作;
(5)負責依法治稅工作的具體指導;
(6)負責國稅系統目標管理和機關目標管理工作;
(7)負責國稅系統的執法資格認證及行政執法證件的辦理、換驗工作;
(8)負責職責范圍內工作的調查研究;
(9)落實和完成黨組織及上級領導機關交辦的其他工作。
(6)國稅政策法規擴展閱讀
稅務機關的職責編輯
1.稅務機關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開征、停徵、多征或少征稅款,或擅自決定稅收優惠;
2.稅務機關應當將徵收的稅款和罰款、滯納金按時足額並依照預算級次入庫,不得截留和挪用;
3.稅務機關應當依照法定程序征稅,依法確定有關稅收徵收管理的事項;
4.稅務機關應當依法辦理減稅、免稅等稅收優惠,對納稅人的咨詢、請求和申訴作出答復處理或報請上級機關處理;
5.稅務機關對納稅人的經營狀況負有保密義務;
6.稅務機關應當按照規定付給扣繳義務人代扣、代收稅款的手續費,且不得強行要求非扣繳義務人代扣、代收稅款;
7.稅務機關應當嚴格按照法定程序實施和解除稅收保全措施,如因稅務機關的原因,致使納稅人的合法權益遭受損失的,稅務機關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
7. 國家稅務局政策法規科
您好,關於您所提的問題,解答如下,僅供參考: 政策法規科的工作職責包括: (1)負責稅回收答執法監督、法律服務、法律宣傳培訓和執法檢查工作; (2)負責推行執法責任制和復議應訴工作; (3)負責重點案件的審查和復查工作; (4)負責政策法律執行情況的反饋工作; (5)負責依法治稅工作的具體指導; (6)負責國稅系統目標管理和機關目標管理工作; (7)負責國稅系統的執法資格認證及行政執法證件的辦理、換驗工作; (8)負責職責范圍內工作的調查研究;
8. 國稅局中,稅收征管和稅收政策執行與管理哪個崗位更好
個人認為:這個提法有點累贅。國稅局中所有的崗位都是與稅收政策執行有關的崗位,版稅收征管就權是稅收政策執行過程中的兩個方面,即稅收的徵收與管理。簡單點說,稅收的徵收是依法對應征稅款從開票、繳款、入庫過程中所做的工作;稅收的管理是對依法發生納稅義務的行為進行稅收管理、服務過程中所做的工作,它包含稅務登記、稅種登記、減免稅管理、發票管理、資格認定管理、重大案件審理、行政復議、稅務機關人事內務管理等等工作。要是比較上崗的話,要看自己的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