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健全法律法規規章起草

健全法律法規規章起草

發布時間: 2022-11-12 22:23:07

司法部關於起草司法行政法規(草案)和制定部頒規章的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依法規范司法部司法行政法規(草案)起草和部頒規章制定工作,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司法部起草司法行政法規(草案)和制定部頒規章工作,必須以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為根據,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結合司法行政工作實際,堅持科學、民主、公開的原則,促進司法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第三條司法部起草司法行政法規(草案)和制定部頒規章工作,實行法制工作部門與業務司局相結合的工作原則,法制工作部門負責統一協商。第二章計劃編制第二章計劃編制第四條司法部起草司法行政法規(草案)和制定部頒規章的工作計劃,由法制工作部門組織業務司局草擬並提出,報部領導批准。第五條編制司法部起草司法行政法規(草案)和制定部頒規章工作計劃,可以徵求各省(區、市)司法行政部門的意見以及有關部門、專家的意見。第六條司法部起草司法行政法規(草案)和制定部頒規章工作計劃,由法制工作部門負責統一協調實施。第七條司法部起草司法行政法規(草案)計劃以部名義報送國務院。第三章起草第八條司法行政法規(草案)、規章以及規范性文件的起草工作,由相關業務司局承擔;必要時,法制工作部門也可以起草。第九條業務司局在起草司法行政法規(草案)、規章以及規范性文件送審稿時,應當根據國家有關現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進行調查研究,並對起草中涉及的主要問題進行必要的論證和說明。第十條業務司局起草司法行政法規(草案)、規章以及規范性文件送審稿時,應當徵求行政相對人、有關國家機關以及專家的意見。
業務司局根據前款規定徵求意見或召開座談會時,應當通知法制工作部門派員參加。第四章審核第十一條業務司局在司法行政法規(草案)、規章以及規范性文件送審稿起草工作完成後,應當將送審稿、有關部門和專家意見以及起草說明送法制工作部門審核。第十二條法制工作部門審核送審稿,應當根據有關法律和政策,從有利於國家法制建設和司法行政工作發展的角度,進行審核,提出意見。第十三條法制工作部門審核送審稿時,根據審核的需要,可以徵求有關行政相對人、有關國家機關、各省(區市)司法行政部門以及專家的意見。必要時,經部領導批准,可以將審核修改稿在報刊上公布,公開徵求意見。第十四條法制工作部門審核送審稿時,審核意見與原起草的業務司局意見不一致的,應當與原起草的業務司局進行協商。協商後意見仍不一致的,法制工作部門在簽報審核意見時,應當如實匯報業務司局的意見。
主管法制工作的部領導認為有必要的,可以召集法制工作部門與有關業務司局進行協調,或直接與主管該業務司局的部領導進行協商;也可以直接提交部長辦公會議決定。第十五條經法制工作部門審核修改形成的行政法規(草案)、規章以及規范性文件草案,由法制工作部門負責人簽署審核意見後,報主管法制工作的部領導審查並決定提交部長辦公會議審議。第五章審議第十六條部長辦公會議審議司法行政法規(草案)、規章以及規范性文件草案時,由法制工作部門負責人作審核報告;根據需要,原起草的業務司局負責人對草案作起草說明。第十七條部長辦公會議審議時,根據需要可以邀請專家、行政相對人代表參加,聽取其意見。第十八條對於部長辦公會議一次審議未獲通過的司法行政法規(草案)、規章以及規范性文件草案,法制工作部門應當會同原起草的業務司局根據部長辦公會議提出的意見進行修改,重新上報部長辦公會議審議。第六章送審第十九條部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的司法行政法規(草案),應當以司法部送審稿的發文形式報送國務院。第二十條司法行政法規(草案)送審稿報送國務院後,由法制工作部門負責配合國務院法制工作機構進行審核修改工作。審核修改過程中,有關業務司局應當積極、主動地配合部法制工作部門的工作。第七章發布第二十一條部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的司法行政規章,以司法部部令形式發布。司法部部令由部長簽署,法制工作部門統一編制序號。第二十二條部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或部領導審定的規范性文件,由部長簽署或主管法制工作的部領導和主管相關業務工作的部領導聯名簽署,發文形式以及編號由辦公廳負責。

Ⅱ 健全法律法規規章起草徵求什麼制度

健全法律法規規章起草徵求人大代表意見制度,增加人大代表列席人大常委會會議人數,更多發揮人大代表參與起草和修改法律作用。完善立法項目徵集和論證制度。

Ⅲ 加強什麼隊立法工作的組織協調,健全立法起草,論證,協調,審議

加強人大對立法抄工作的組織協調,健全立法起草、論證、協調、審議機制,健全向下級人大征詢立法意見機制,建立基層立法聯系點制度,推進立法精細化。健全法律法規規章起草徵求人大代表意見制度,增加人大代表列席人大常委會會議人數,發揮人大代表參與起草和修改法律作用。完善立法項目徵集和論證制度。健全立法機關主導、社會各方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和方式。探索委託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規草案。健全立法機關和社會公眾溝通機制,開展立法協商,充分發揮政協委員、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社會組織在立法協商中的作用,探索建立有關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專家學者等對立法中涉及的重大利益調整論證咨詢機制。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健全法律法規規章草案公開徵求意見和公眾意見採納情況反饋機制,廣泛凝聚社會共識。完善法律草案表決程序,對重要條款可以單獨表決。

Ⅳ 建立健全文化法律制度的意義有哪些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強調,建立健全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遵循文化發展規律、有利於激發文化創造活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文化法律制度,並對制定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文化產業促進法、互聯網領域立法等提出明確要求。這一部署明確了我國文化法制建設的性質方向和重點任務,為加強文化立法、完善文化法律制度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

文化法律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在宣傳文化領域依法執政的具體體現。加強文化立法、完善文化法律制度,不僅是推進文化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對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建立健全文化法律制度是全面落實依法治國方略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國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法律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沒有完善的文化法律法規,就不可能形成完備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也不可能得到全面貫徹落實。目前,文化領域立法相對滯後,與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要求不相適應,與國家不斷推進法治建設的整體進程不相適應。必須進一步加快文化領域立法步伐,推動文化領域的建設和管理走上制度化、規范化軌道。

2.建立健全文化法律制度是提高文化工作科學化水平的重要途徑。提高文化工作科學化水平,需要從多方面努力。其中,加強立法工作,充分發揮法律法規的規范和引領作用,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文化法律法規是對文化建設規律的概括和總結,相對於文化政策而言更具有穩定性、規范性和強制性。通過法定程序把黨在文化領域的政策主張上升為國家法律,就使黨的政策主張獲得了國家強制力的保障;把文化建設實踐中形成的新成果、新經驗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就為文化改革發展提供了更為科學、更為具體的遵循。這不僅有利於保證文化建設沿著正確方向發展,而且有利於推動文化工作不斷從經驗型向科學化轉變。

3.建立健全文化法律制度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保障。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既需要政策指引、改革推動,也需要法治保駕護航。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需要通過立法來確認和保障;國家鼓勵扶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需要通過立法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化;各級政府在文化建設中的責任,需要通過立法加以明確和強化;文化體制改革的成功經驗和做法,需要以立法的形式加以固定化。加強文化領域立法、完善文化法律制度,不僅有利於加快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而且有利於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化和文化體制改革成果的鞏固。

4.建立健全文化法律制度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有效手段。對我實行「西化」「分化」,是境外敵對勢力的一貫戰略。近年來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利用國際慣例和世貿組織規則,大量輸出文化資本和文化產品。從近年來我國對外文化貿易爭端及世貿組織裁決來看,我們同發達國家在文化領域的競爭經常表現為法律層面的較量,掌握和運用法律武器的能力,已經成為成敗得失的關鍵。面對激烈的國際文化競爭和嚴峻的意識形態挑戰,特別是我國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後文化領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如果不盡快做好立法方面的准備,建立健全相關法律制度,就難以有效抵禦境內外敵對勢力的文化滲透,難以在文化軟實力競爭中贏得主動。

(二)

近年來,文化戰線適應改革發展的需要,加快立法步伐,先後出台了一批法律法規,初步形成了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相互銜接、相互配套的文化法律體系框架。與此同時,大力加強文化執法工作,建立綜合執法機構,加強執法隊伍建設,積極推進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有力推動了文化的繁榮發展。

同時,也要清醒看到,文化領域立法工作總體上比較滯後。一是立法數量少。在我國240多部現行法律中,文化類法律只有5部。與政治、經濟、社會等領域相比,文化立法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所佔比重偏小,低於教育、科技、衛生等方面的立法。不少方面還存在立法空白,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重要領域只有一些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公共文化服務、文化產業發展、新興媒體管理方面的立法也比較欠缺。二是立法層級低。稱得上法律的,只有《文物保護法》《著作權法》《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網路信息保護的決定》這「三法兩決定」,其餘均為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由於法律效力低,處罰許可權、處罰力度有限,執行難度非常大,對違法違規者往往起不到約束和震懾作用。三是立法質量有待提高。少數法規規章調研不夠,內容脫離現實,在實際工作中難以貫徹執行;部分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之間存在相互抵觸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經常出現「依法打架」的現象;一些部門規章更像政策性文件,只有原則性要求,沒有具體的行為規范,沒有違反規定應承擔的責任和處罰性條款,在實際工作中往往無所適從。

造成文化領域立法相對滯後,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從客觀上講,宣傳文化領域立法具有特殊性,不同於經濟、政治、社會領域立法,意識形態屬性強,許多問題十分敏感,不僅要處理好發展與管理的關系,還要考慮國內管理規定與國際通行規則的關系,需要反復調研、反復論證。從主觀上講,長期以來我們強調文化工作的特殊性,重政策、輕法律,習慣於行政手段,對文化領域立法的緊迫感不強,對文化領域立法的總體需求、共同特點和應當把握的共性問題研究不夠,對重要法律法規合力攻關不夠。加之文化領域既懂文化又懂法律的人才非常少,立法力量嚴重不足。雖然各級宣傳文化部門相繼建立或恢復了政策法規部門,但人員很少且忙於日常事務,處於「小馬拉大車」的狀態,難以適應繁重的立法工作需要。

(三)

總結近年來文化領域立法工作,針對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建立健全文化法律制度要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提高思想認識,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必須看到,隨著改革的深入和事業的拓展,文化領域自身的管理與過去已經有很大不同。不但要管事業,還要管產業;工作對象不僅有體制內的,還有體制外的;系統內部不僅有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還有大量剛剛轉制的企業;而文化企業中既有國有的,也有民營的,還有股份制的。做好面向全社會的文化管理工作,僅靠紅頭文件、行政手段、傳統管理方式已遠遠不夠,必須學會運用包括法律手段在內的多種手段進行綜合管理。

2.健全工作機制,提高文化領域立法的科學化水平。立法是十分嚴肅的事情,必須建立完善科學的工作機制,不斷提高立法質量。一是調研機制。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是立法的第一道工序,任何一部法律法規的起草、修改、出台都應當建立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二是徵求意見機制。這是立法工作必經的民主程序,有的法律法規要在全系統反復討論,有的則需要面向全社會徵求意見。三是溝通協調機制。應當充分發揮文化立法協調機制的作用,加強與全國人大、國務院相關部門的溝通聯系,加強中央宣傳文化單位之間的溝通協調,及時研究有關重大和敏感問題,及時解決法律規范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問題,確保各項法律法規從精神到原則、從形式到內容、從概念到規范相互銜接、彼此協調。四是專家論證機制。要組建文化立法專家庫,聯系一批法律專家學者,每一項法律法規的制定都要向專家咨詢、請專家論證。

3.加強總體謀劃,形成文化領域立法總體戰略和中長期規劃。立法是長線工作,一部法律法規出台往往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時間,需要總體把握、超前謀劃。一方面,要組織主管部門、立法機關、執法單位的研究力量和社科研究機構、高校的專家學者,對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文化領域立法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和評估,對國外相關情況和成功經驗進行系統考察和了解,對文化立法工作的原則、思路、總體取向進行研究論證,提出對策建議。另一方面,要結合編制「十三五」規劃,制定新的文化立法中長期規劃,明確今後五到十年文化領域立法的重點項目和時間進度。要加大對文化立法相關研究工作的支持,把文化領域立法總體戰略研究納入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把相關重點課題、重要立法調研納入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加大資助力度,組織力量合力攻關。

4.按照循序漸進原則,積極推進文化領域立法進程。對當前文化改革發展急需的法律法規,如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文化產業促進法、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法等,要抓緊提出立法建議,組織、協調各方面力量抓緊研究起草。要加快互聯網領域立法步伐,完善網路信息服務、網路安全保護、網路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依法規范網路行為。對目前討論、制定中的法律法規,要抓緊工作,爭取盡快出台。對列入國務院近期立法規劃的法律法規,要抓緊組織修改完善,爭取按計劃完成任務。對那些難度較大又事關重大的法律法規,要適時啟動調研工作,進行必要的研討和論證。

5.充實機構隊伍,為加強文化領域立法工作提供組織保障。無論是立法滯後,還是立法質量不高,歸根到底是人才隊伍問題。現在文化領域立法任務越來越重,立法機構不健全、工作人員少的矛盾非常突出。必須進一步健全各部門法規機構,適當調配編制、充實力量,特別是要吸收一批法律專業的大學畢業生、研究生。同時,要抓好後備人才培養,把文化法律人才培養納入「四個一批」人才培養工程,參照新聞傳播能力建設的做法,選擇部分高校培養碩士研究生,不斷壯大文化法律專家隊伍,為推動立法工作提供智力、學理支持。

Ⅳ 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草擬地方性法規和制訂行政規章程序暫行規定

第一條為適應經濟體制改革的需要,逐步健全行政管理法制,提高地方性法規、規章的草擬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及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地方性法規草案和行政規章,是依照法定程序制訂的有關地方性經濟管理、城市管理、城鄉建設管理、社會治安管理、科教文衛事業管理、環境保護及其他管理方面的規范性文件。
地方性法規草案和行政規章的名稱,一般稱為條例、辦法、規定、實施細則和布告。
由市人民政府審定頒布或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後由市人民政府頒布的稱為行政規章。由市人民政府提請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審議,報請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批准頒布的稱為地方性法規。第三條市人民政府各委、辦、局(總公司)、各直屬單位根據本部門、本單位的職權范圍和工作需要,可單獨或聯合草擬行政規章,報經市人民政府批准頒布或經批准由主管業務部門頒布。
地方性法規草案須經市人民政府審核,提請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審議,報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決定。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府直屬各單位在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可制訂本地區、本系統的行政管理措施,但須報市人民政府備案。第四條草擬單位應根據實際需要和可能,提出擬訂法規、規章的年度計劃,並於當年一月底前報送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經綜合協調後,納入市的草擬法規、規章計劃。對未納入計劃的,除貫徹國家、省頒布的法律、法規,需要擬訂地方性實施細則外,一般暫緩辦理。第五條草擬單位送審的法規、規章草案必須遵循下列原則和程序:
(一)起草單位應從實際出發,深入調查研究,使擬訂的法規、規章草案符合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精神,做到合法,准確可行。
(二)法規、規章草案必須在本部門、本系統內充分討論修改,如涉及其他部門,應主動徵求意見,做好協調工作。
(三)報送法規、規章草案,應同時報送草案書面說明(包括草案依據、目的、起草過程、協調情況、主要條款或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並附送有關法律、法規依據的原件或復印件等有關資料。
(四)法規、規章草案的章節條款結構要嚴謹,文字要簡煉、明確、語言要規范化。
(五)市人民政府各委、辦要掌握本系統法規、規章的草擬情況,做好協調工作。各主管局(總公司)報送市人民政府的法規、規章草案,原則上應經主管委、辦或歸口單位審議和協調,必要時也可以直接報送,但應同時抄報主管委、辦。
(六)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法制處和市人民政府經濟法規研究中心辦公室負責全市法規、規章草案的承辦、組織指導和協調工作。第六條市人民政府提請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審議的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應經市人民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後由市長簽發。
對涉及國家或省有關部門管理許可權的地方性法規、重要規章草案應徵求上級有關部門意見,做好協調工作後,方可報市人民政府常務會議審核。
市人民政府批准頒布的行政規章,如內容涉及多部門的,應由常務副市長和有關的主管副市長會同審批,必要時經市人民政府常務會議審議批准。
市人民政府批准由業務主管部門頒布的規章,應經主管副市長或常務副市長審批。第七條凡不符合本規定的法規、規章草案,由審核和承辦部門提出處理意見。如草案內容與其他部門草擬的法規、規章相近的,可以合並或聯名頒布。第八條本市已頒布的法規、規章,如需修改、補充或廢止的,參照本規定辦理。第九條廣州經濟技術開放開發區為適應對外開放需要,在職權范圍內,可按照簡化手續、方便客商、提高效率的原則,制定有關辦事規則和辦事程序。第十條國家對經濟技術開發區制訂法規程序,如有新的規定,則按新規定辦理。第十一條經省人大常委會批准頒布的地方性法規,及市人民政府制訂頒布的行政規章,各新聞單位應採取各種形式,適當加以宣傳報道。第十二條本規定自頒布之日起實施。第十三條本規定由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負責解釋。

Ⅵ 陝西省關於起草地方性法規、制定行政規章程序的規定(試行)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使起草地方性法規和制定行政規章的程序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提高法規、規章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有關規定,特製定本規定。第二條省人民政府根據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和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有關決議,並從實際情況出發,草擬下列地方性法規草案(以下簡稱法規),提請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審議:
(一)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頒布的法律,規定由各省制定的地方性法規;
(二)國家尚未頒布有關的法律、法規,但根據本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亟需制定的法規;
(三)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認為有必要由省人民政府草擬的法規。第三條省人民政府在和國家憲法、法律、法規、政策、政令和地方性法規不抵觸的前提下,可以根據本省實際情況制定以下規章:
(一)根據國務院發布的行政法規、決定,規定由省人民政府制定的實施辦法或實施細則;
(二)根據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有必要制定的調整一定范圍內經濟關系或實施行政管理的規章;
(三)屬於省人民政府職權范圍內可以制定的其他規章。第四條行政規章的名稱為:規定、辦法和實施辦法、實施細則。
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和直屬機構(以下簡稱省政府各部門)各地區行政公署,寶雞、咸陽、銅川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不得自行發布行政規章。
省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或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各部門頒發的規章,不得稱「條例」。第五條起草和制定法規、規章草案時,必須遵循下列原則:
(一)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為改革、開放、搞活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二)符合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符合國家憲法、法律、行政法規、法令、政令;
(三)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四)堅持群眾路線,貫徹民主集中制的原則。第二章規劃和起草第六條根據政治、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參照國務院行政法規五年規劃和年度計劃,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機構編制本省指導性的立法年度計劃,並在條件具備時,制定二至三年規劃。省政府各部門要分別提出計劃和規劃的建議,於上年十一月底以前報送省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機構,經通盤研究,綜合協調,擬訂草案,報請省人民政府批准實施。第七條凡需提請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由省人民政府根據立法計劃逐年提出建議。第八條立法計劃省人民政府批准下達後,省政府各部門要認真組織實施,主動承擔或參與同本部門業務有關的法規、規章起草工作,按計劃要求及時報送法規、規章草案。
凡未列入立法計劃而又急需制定的法規、規章草案,主管部門應向省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機構書面說明情況後,可以進行適當調整。未經列入計劃的法規、規章草案,一般不予辦理。第九條各部門在起草年度計劃內法規、規章草案時,要組成有主管領導參加的起草小組,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起草工作。起草的法規、規章主要內容與幾個主管部門的業務有密切關系的,應由一個主要的部門牽頭負責,組成有各有關部門參加的起草工作小組,共同承擔起草工作。第十條凡起草的法規、規章,內容一般應包括:制定的目的、依據、適用范圍、基本原則、調整對象、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法律責任、施行日期等。整個法規、規章應當結構嚴謹、條理清楚、用詞准確、文字簡明、合乎邏輯和規范,注意與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銜接協調。
法規、規章的條文內容較多的,可以設章、節、條、款、項、目,款不冠數字,項、目數字。條文內容較少的,只設條、款、項。第十一條各部門起草的法規、規章草稿,應先在本部門、本系統認真組織討論,廣泛徵求意見,進行可行性論證。必要時,還可召開專門會議,邀請專家、學者和有實際工作經驗的人員進行研究修改。條文內容涉及有關部門的,起草單位應主動進行協調,力求意見一致。經協商仍有分歧意見的,應在上報審批時說明情況和理由。凡未經協調的法規、規章草案,不得呈報省人民政府。第十二條法規、規章草案定稿上報時,必須附情況調查報告、起草所依據的法律、法規和有關文件資料及起草說明。說明的內容,應包括起草宗旨、依據、經過、協調主主要條款的解釋等。

Ⅶ 司法部關於起草司法行政法律、法規和制定規章的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司法行政法制建設,做好法律、法規起草和規章制定工作,制定本規定。第二條起草法律、法規和制定規章,必須以憲法和基本法律為依據,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的總方針,並從我國司法行政工作實際情況出發。第三條在部領導下,本部起草法律、法規、規章,編制立法計劃,由法規司統一組織協調。第二章法律、法規的起草第四條法律、法規由法規司會同業務主管司(局)起草,必要時聘請有關部門、地方司法行政機關和專家、學者參加。第五條起草法律、法規應做好以下准備工作:
1、總結有關工作的實踐經驗,就主要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2、搜集、整理國家有關法律、政策規定和國外立法文獻資料;
3、論證立法中的基本問題。第六條法律、法規在起草過程中,應當徵求有關中央機關、地方司法行政部門和專家、學者的意見。第七條法律、法規草案,經部務會議審議,由法規司核報部長審定後上報國務院。第八條送審法律、法規草案,必須有草案說明,並附有關資料。第三章規章的制定第九條規章由主管司(局)起草。內容與兩個或兩個以上司(局)業務有關聯的,以一個司(局)為主起草;屬於全局性的規章,由法規司起草。第十條規章內容應當與現行法律、法規協調一致。新起草規章取代原有規章的,必須寫明廢止原規章。第十一條規章內容涉及其他部門業務的,應當徵求有關部門意見,盡可能協商一致;協商後意見仍不一致的,起草單位應當在送審時附必要的說明。第十二條各司(局)起草的規章,經司(局)負責人簽署後,應當連同起草說明和有關資料送法規司審核。第十三條法規司審核規章草案,應當從法律、政策方面提出意見,商請起草單位修改、補充。第十四條規章草案經審核後,由法規司負責人簽署,提交部長或主管副部長審定。第十五條規章草案提交部務會議審議的,由起草單位負責人作規章草案說明,法規司負責人作審核報告。第十六條司法部制定的行政規章,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令發布。發布令由部長簽署,法規司統一編序號。第十七條規章發布後三十日內,由法規司擬寫備案報告,報送國務院備案。第十八條規章由法規司按年度匯編出版。第四章附則第十九條規章的修改、廢止,適用本規定。第二十條司法部與有關部門聯合制定的規章,按照本規定辦理。第二十一條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二日《司法部關於本部起草法律、法規的若干規定》同時廢止。

Ⅷ 寶雞市人民政府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程序規定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程序,保證地方性法規草案和政府規章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國務院《規章制定程序條例》和《陝西省人民政府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制定政府規章程序的規定》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地方性法規草案的立項、起草、論證和政府規章的立項、起草、審查、決定、公布、備案、評估、修改、廢止、解釋適用本規定。第三條本規定所稱地方性法規草案,是指依照本規定的程序起草,以市人民政府議案形式提請市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審議的規范性文件。

本規定所稱政府規章,是指市人民政府依照許可權和本規定的程序制定,以市人民政府令形式發布實施的規范性文件。第四條市人民政府對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工作實行統一領導。

市政府法制辦公室在市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負責組織實施本規定,對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工作進行規劃、審查、協調和指導。

各縣(區)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有關地方性法規草案和政府規章的起草、徵求意見和論證工作。第五條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應當體現改革精神,科學規范行政行為,促進政府職能向宏觀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轉變。第六條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所需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第二章立 項第七條市政府法制辦公室應當於每年第三季度向各縣(區)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徵集下一年度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的立法計劃建議項目,並通過《寶雞日報》或寶雞市政府公眾信息網站等媒體向社會公開徵集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的建議。第八條本市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均可以向市政府法制辦公室、縣(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提出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的建議。

市政府法制辦公室應當對收集到的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建議及時組織研究論證或轉交有關部門研究。

縣(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對收集到的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建議研究論證後決定採納的,應當向市政府法制辦公室提交立項申請。第九條縣(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門認為需要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或制定政府規章的,應當於每年10月31日前向市政府法制辦公室報送下一年度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或制定政府規章的立項申請。第十條報請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或制定政府規章的立項申請項目應當符合下列基本條件:

(一)地方性法規草案或政府規章項目的內容屬於本市行政區域內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具體行政管理事項,需要由本市作出規定的;

(二)地方性法規草案或政府規章項目的內容已對擬解決的主要問題、擬確立的主要制度或措施提出了合理、可行的方案;

(三)地方性法規草案或政府規章項目的內容不與上位法相抵觸;

(四)地方性法規草案或政府規章項目已形成初稿。

報請立項時,應當說明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或制定政府規章的必要性、基本思路、主要措施、有關法律依據、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或政府規章的組織及工作進度安排、擬向市政府法制辦公室報送的時間等事項。第十一條市政府法制辦公室應當對報送的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或制定政府規章的立項申請進行匯總研究,根據國家、省立法情況,市人民政府年度工作的總體部署,立項申請的論證完善程度,結合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突出重點,統籌兼顧,編制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的年度工作計劃,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

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的年度工作計劃,應當明確地方性法規草案和政府規章的名稱、起草單位、主要負責人、完成時間等事項。

年度地方性法規草案起草工作計劃,在上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前,應當徵求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的意見。第十二條經市人民政府批準的年度政府規章制定工作計劃由市人民政府公布執行。

年度地方性法規草案起草工作計劃,由市人民政府報送市人大常委會。

Ⅸ 淄博市人民政府制定規章、提報法規草案程序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大和地方各級政府組織法》關於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規章和向同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提報地方法規草案的規定,為理順規章及法規草案制發程序,提高規章、法規草案質量,參照國務院《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暫行條例》,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市政府各部門起草規章、法規草案,參與規章、法規草案協調、論證、會簽和政府審議時,應遵守本規定。第三條市政府依法管理全市經濟和各項社會事務,一般用規章的形式進行規范調整。
規章是市政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的地方性法規、規章,按本規定製定的普遍適用於本市行政管理工作的規定、辦法、細則等規范性文件的總稱。
涉及全市重大經濟社會關系和公民權利義務的事項,需由地方法規規范調整的,由市政府向市人大或其常委會提報地方法規草案。第四條市政府制定規章和提報地方法規草案的宗旨是:
(一)堅持黨的基本路線;
(二)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及本省的地方性法規、規章;
(三)結合實際,具有淄博特色;
(四)有利於促進我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第五條市政府法制局是市政府主管制定規章和提報地方法規草案的機構,其職責是:
(一)編制行政規章和提報法規草案規劃及年度計劃;
(二)審查、協調規章和法規草案;
(三)向市政府提交規章和法規草案,並作審查說明;
(四)負責政府規章執行情況的檢查、反饋;
(五)負責政府規章的修改、清理、廢止、匯編等工作。第六條市政府各部門都要重視規章和法規草案起草工作,加強規章體系建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第二章規劃與起草第七條制定規章和向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提報法規草案應按批準的規劃、計劃進行。
規劃是市政府根據國家立法要求,結合我市地方法規規章體系建立健全情況確定的立法項目。近期立法規劃一般每五年制定一次。計劃是每個立法年度確定的立法項目。第八條政府各部門應在每年年底前,根據立法規劃,提出下年度立法項目,由市政府法制局通盤研究,綜合安排,擬定年度規章和法規草案制發計劃,經批准後下發執行。第九條立法計劃下達後,市政府有關部門應認真組織落實。不按計劃落實或增加立法項目的,應向市政府法制局報告,並經市長或分管市長同意。第十條立法項目一般由主管部門負責起草,內容涉及幾個部門的,由市政府指定部門起草,重要的立法項目,由市政府法制局組織起草。
起草規章和法規草案項目,應成立起草小組,對立法目的、調整關系、規范內容、結構章節,要經過充分考察論證。
規章和法規草案一般要求:
(一)有法律、法規依據;
(二)符合我市實際情況;
(三)從全局利益出發;
(四)收費、處罰規定合法、適當;
(五)結構合理,條理清楚,文字表達准確。第十一條規章和法規草案的結構一般分為總則、分則、附則三部分,以章、節、條、款、項、目的形式表達。內容簡單的,可不分章、節。款不冠數字,項、目冠數字。
總則部分,應寫明立法目的、法律依據、執法主體、適用范圍、基本原則等;分則部分應寫明規范內容、法律責任等;附則部分,應寫明解釋權屬、施行日期等。第十二條政府部門對規章和法規草案規范的內容要經集體討論,並廣泛徵求意見,涉及有關部門業務的,應與有關部門協商。第十三條規章和法規草案擬定後,形成送審稿,寫出送審報告,由部門主要負責人簽署,連同起草說明、有關部門意見一並報市政府審批,同時提供起草依據和有關資料。第三章審查與審議第十四條政府各部門報請市政府審批的規章和法規草案由市政府法制局負責審查。審查內容是:
(一)是否按立法計劃提報;
(二)法律依據是否充分,規范內容是否明確;
(三)部門職權有無交叉,執法主體是否清楚;
(四)收費、處罰款項額度是否合法、適當;
(五)結構是否合理,文字表達是否准確;
(六)技術上是否符合規章和法規草案要求。
經初審不符合要求的,退回起草部門;符合要求的,列入審查程序。第十五條市政府法制局審查規章和法規草案的程序一般為:
(一)按立法技術要求進行修改;
(二)徵求基層執法部門和管理對象的意見、建議;
(三)組織協調、論證、會簽;
(四)向市政府寫出審查報告。

Ⅹ 如何完善法律法規,建立健全法律制度

具體措施舉例
建立健全各項制度(法律),做到有法可依。
激勵制度
利益相關制度
分工制度
規則制度
懲罰制度
決策制度:包括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會公示制度、社會聽證制度、專家咨詢制度、決策的論證制和責任制。

熱點內容
勞動法里出差發燒算什麼 發布:2025-01-16 14:06:42 瀏覽:252
天橋法院地址 發布:2025-01-16 13:05:15 瀏覽:960
受賄最新司法解釋 發布:2025-01-16 12:56:01 瀏覽:516
發票失控會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1-16 11:41:49 瀏覽:430
食品安全法中的法律責任包括哪些 發布:2025-01-16 11:19:34 瀏覽:342
刑法理論論文 發布:2025-01-16 11:19:31 瀏覽:782
道德與法律的相同點 發布:2025-01-16 11:17:46 瀏覽:401
崗位交接班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6 11:04:05 瀏覽:668
楊橋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6 10:32:04 瀏覽:288
且末縣城鎮法律服務所怎麼樣 發布:2025-01-16 10:12:16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