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法規定森林分為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試行)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森林是國家的重要資源,能夠提供木材和各種林產品,滿足國家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能夠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保障農業、牧業的發展;能夠防治空氣污染,保護和美化環境,增強人民身心健康。為了加快造林速度,加強森林保護管理,合理開發利用森林資源,特製定森林法。第二條 森林資源包括林木、竹子和林地,以及林區范圍內的植物和動物。
根據森林的不同效益,將森林劃分為以下五類:
(一)防護林:以防護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包括水土保持林,水源涵養林,防風固沙林,農田牧場防護林,護岸林,護路林,國防林。
(二)用材林:以生產木材、竹材為主要目的的森林。
(三)經濟林:以生產果品、食用油料、工業原料和葯材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四)薪炭林:以生產燃料為目的的喬木林和灌木林。
(五)特種用途林:以保護環境、科學實驗等特殊用途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實驗林、母樹林、環境保護林、風景林,名勝古跡和革命聖地的林木,自然保護區的森林。第三條 根據憲法關於現階段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規定,森林屬於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和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所有。
人民公社社員在房前屋後和生產隊指定的地方種植的樹木,歸社員個人所有。
機關、團體、部隊、學校、廠礦、農場、牧場等單位,在當地革命委員會指定的地方種植的林木,歸本單位所有。
保障國家、集體和個人的林木所有權不受侵犯。不準將國有林劃歸集體和非林業單位,不準將集體所有林劃歸個人,不準平調社隊的林木和社員個人的樹木。第四條 林區縣和林區社、隊,實行以林為主、全面發展的方針。林區縣和林區社、隊的確定,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革命委員會決定。第五條 林業建設實行以營林為基礎、造管並舉、造多於伐、采育結合、綜合利用的方針。第六條 林業建設的基本任務:大力植樹造林,不斷增加森林覆蓋面積和林木蓄積量;加強森林保護,堅持合理採伐,及時更新跡地;加速林區的開發建設,改善森林經營管理,提高森林生長量,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加強林業科學教育,培養林業技術人才,加強林業科學研究,加速林業生產現代化。第七條 植樹造林、愛林護林,是全國人民的光榮義務和權利。各地都要在每年植樹節和各個適宜植樹的時候,組織廣大群眾植樹造林。
各級革命委員會要經常開展愛林護林宣傳教育,發動廣大群眾保護森林和樹木。第二章 森林管理第八條 國務院設立林業部,主管全國林業建設事業。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自治州、縣、自治縣、市革命委員會設立林業管理機構,主管本地區的林業建設事業。
林業建設事業中的林木種子經營、調查規劃設計、基本建設、木材生產、木材加工、林產化工、物資供應、機械設備製造和維修等,可以建立專業公司或者聯合公司,實行企業管理。第九條 國家檢察機關,在林區縣的林業部門、國營林業局和重點國營林場,各委任一至三名不脫產的林業檢察員,負責檢察國家林業政策法令的貫徹執行。林業檢察員的職責范圍,由國家檢察機關統一規定。
省、自治區革命委員會,應當根據實際需要,在重點林區設立公安局、派出所,配備森林警察,加強治安,保護森林。第十條 各級革命委員會要加強森林的管理。國有林,由國營林業局、國營林場統一經營管理。機關、團體、部隊、學校、廠礦、農場、牧場等單位營造的林木,由本單位經營管理。集體所有林,由社隊林場、專業隊,或者由社隊指定的人員經營管理。第十一條 國營林業局、國營林場實行分級管理。重點國有林區的國營林業局,由林業部或者由所在省、自治區林業部門領導。大型國營林場,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部門領導。
國營林業局、國營林場,全部實行企業管理。以造林為主的林場,在進入採伐利用以前的整個生產過程,包括采種、育苗、造林、撫育、保護,作為企業建設階段,考核投資效果。第十二條 各省、自治區林業部門,可以在集體所有林較多的地區建立林業專業公司,採取訂立合同等經濟辦法,指導社隊發展林業生產。第十三條 國家和各級革命委員會,都要制定林業長遠發展規劃。
各級林業部門,要按照國家的規定,定期進行森林資源清查,掌握森林的消長變化情況。
國營林業局、國營林場,要根據林業長遠發展規劃,編制森林經營方案,報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後實行。
各級林業部門要指導社隊和機關、團體、部隊、學校、廠礦、農場、牧場等單位搞好林業發展規劃。
2. 根據森林的用途和經營目的,將森林分為幾種
《森林法》第4條根據森林的用途和經營目的,將森林分為五種:防護林,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特種用途林.
3. 原始森林的分類方法
中國森林法規定將森林劃分為如下5類:
①防護林。以防護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叢;原始森林
②用材林。以生產木材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
③經濟林。以生產果品、食用油料、飲料、調料、工業原料和葯材等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④薪炭林。以生產燃料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⑤特種用途林。以國防、環境保護、科學試驗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 通常將森林分為原始林、次生林和人工林3類。
①原始林位於邊遠地區,基本上不受人為的影響;
②次生林是原始林經過人為的干擾破壞以後,通過林木的自然更新再度發生的森林;
③人工林是人為地採用播種或植苗的方式營造的森林。 人們常根據優勢樹種對於森林資源進行分類,並且可以依據優勢樹種的分類地位制定出多極的分類系統。例如,首先可分為針葉林和闊葉林,而針葉林可按照優勢樹種的屬,分為松林、落葉松林等,松林又可分為油松林、紅松林、馬尾松林等。
除此以外,還要考慮各樹種的構成比例,按此特徵可將森林資源分為純林和混交林兩大類。天然林大多數是混交林,但在氣候和土壤條件比較苛刻的地方,也可能形成純林。人工林大多數是純林。 區分森林資源的另一重要林木特徵是林木的起源。
凡林木是種子更新起源的,稱之為實生林,凡是以無性更新方式起源的,稱為萌芽林或無性繁殖林。年齡亦是區分森林資源的重要林木特徵。根據齡級(多數以20年為一個齡級,有時以10年或5年為一個齡級,隨樹種的生長快慢和經營強度而定)劃分年齡階段。通常劃分為幼齡林、中齡林、近熟林、成熟林和過熟林5類。成熟林和過熟林是當前可以採伐利用的資源,幼齡林、中齡林和近熟林則是後備資源或稱經營資源。 林木特徵是森林的自然屬性,但隨著對森林的研究的深入,要求對於森林資源進行更加科學的分類。對此,分類的途徑和方法也多種多樣,大體可分為植被學途徑、立地學途徑和生態系統的綜合途徑3大類。
植被學途徑。中國植被學家以植被型、群系和群叢為基本的分類單位。此外,還有一些輔助單位。如,屬於森林的針葉林和闊葉林就是兩個大的植被型組(植被型組就是一個輔助單位)。在針葉林中,劃分為寒溫性針葉林、溫性針葉林、溫性針闊葉混交林、暖性針葉林、熱性針葉林等5個植被型。在闊葉林植被型組中,區分為落葉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常綠闊葉林、硬葉常綠闊葉林、季雨林、雨林、珊瑚島常綠闊葉林、紅樹林、竹林等9個植被型。基層的分類單位群叢,則要求以群落中各層的植物成分和環境條件都相同作為劃分的條件。
立地學途徑。按照立地條件的特點對森林進行分類也是許多國家的常用做法。這種方法既可以應用於無林地,也可以應用於有林地。對於山地條件,中國很多地區採用了諸如海拔、坡向和土層厚度這類因子,劃分的土地單元通常稱之為立地條件類型。生態系統的綜合途徑。森林是一個生態系統,採用綜合的觀點對森林進行分類是最合理的。
4. 林地等級劃分國家標准
林地分為兩級;其中一級分為8類,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無立木林地、宜林地、輔助生產林地。林地是指生長喬木、竹類、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長紅樹林的土地。包括跡地,不包括城鎮、村莊范圍內的綠化林木用地,鐵路、公路、征地范圍內的林木,以及河流、溝渠的護堤林。森林資源屬於國家所有,由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除外。國家所有的森林資源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國務院可以授權國務院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統一履行國有森林資源所有者職責。根據森林發揮的主導功能不同,將森林劃分為生態公益林和商品林兩大類。
生態公益林是以發揮生態、社會效益為主導功能的森林。主要包括: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農田防護林、護路護岸林等防護林和國防林、實驗林、母樹林、環境保護林、風景林、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林、自然保護區森林等特用林。商品林是指以生產木材、薪材、干鮮品和其他工業原料等為主要經營目的的森林、林木,包括用材、經濟林和薪炭林。其中公益林又分為重點公益林和一般公益林,商品林分為重點商品林和一般商品林。
林地分類與林種分類的區別有哪些?
一、側重點不同
林地:側重點在地,是成片的天然林、次生林和人工林覆蓋的土地;包括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和防護林等各種林木的成林、幼林和苗圃等所佔用的土地。
林種:側重點在種,也就是森林的種類;是按照森林的經營目標和用途而劃分的一種森林經營管理類型。
二、分類不同
1、林地:土地類型劃分為林地和非林地2個一級地類。其中,林地劃分為8個二級地類,13個三級地類。
2、林種:(1)防護林:以防護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叢,包括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農田、牧場防護林,護岸林,護路林;(2)用材林;以生產木材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產竹材為主要目的的竹林;(3)經濟林:以生產果品,食用油料、飲料、調料,工業原料和葯材等為主要目的的林木;(4)薪炭林:以生產燃料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第四條,森林分為以下五類:
(一)防護林:以防護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叢,包括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農田、牧場防護林,護岸林,護路林;
(二)用材林:以生產木材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產竹材為主要目的的竹林;
(三)經濟林:以生產果品,食用油料、飲料、調料,工業原料和葯材等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四)薪炭林:以生產燃料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五)特種用途林:以國防、環境保護、科學實驗等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國防林、實驗林、母樹林、環境保護林、風景林,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地的林木,自然保護區的森林。
5. 森林的界定和定義標準是什麼
森林法第四條 森林分為以下五類:
一、防護林:以防護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叢,包括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農田、牧場防護林,護岸林,護路林;
二、用材林:以生產木材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產竹材為主要目的的竹林;
三、經濟林:以生產果品,食用油料、飲料、調料,工業原料和葯材等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四、薪炭林:以生產燃料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五、特種用途林:以國防、環境保護、科學實驗等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國防林、實驗林、母樹林、環境保護林、風景林,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地的林木,自然保護區的森林。
【釋義】本條是對森林種類劃分的規定。
一、森林種類劃分的意義。所謂森林種類的劃分,是指按照培育、保護和利用森林的主導目的為標准,將森林劃分成不同的種類。森林可以按照不同的標准作不同的劃分,如可以按照森林的樹種、地理位置、森林的結構等許多方式進行劃分。森林種類劃分的意義在於,由於森林不僅要有足夠的數量,而且還要有相應的質量和合理的結構,以保證國家和社會對森林多方面的需要,因此,通過劃分不同的林種,並以此確立不同林種的經營管理和利用、保護制度,來適應和滿足國家和社會對森林的多方面的需要。
二、森林的具體分類。按照本條的規定,森林分為防護林、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特種用途林五類。
1.防護林 指以防護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叢。防護林對於改善生態環境,減少自然災害,減輕自然災害所造成的危害,促進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按照本條第一項的規定,防護林包括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護岸林、護路林以及農田防護林、牧場防護林。
2.用材林 指以生產木材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上用材林包括以生產竹材為主要目的的竹林。在我國,人均佔有木材蓄積量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長期以來林產品的供應一直十分緊張.難以滿足人民生活和經濟建設的需要。因此,大力發展用材林,對於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3.經濟林 指以生產果品,食用油料、飲料、調料、工業原料和葯材等為主要目的的林木。經濟林是人們為了取得林木的果實、葉片、皮層、膠液等產品作為工業原料或者供人們食用所營造的林木,如油茶、油桐、核桃、樟樹、花椒、茶、桑、果等。經濟林的共同特徵是都屬於多年生、成林後可以多年受益的木本植物,這也是與草本植物的農作物相區別的根本屬性。4.薪炭林 指以生產燃料為主要目的的林木。在我國,有大約百分之八十的人口生活在農村,農村居民的燒柴問題,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是一個影響農民經濟、生活的問題。特別是在一些邊遠貧困地區,由於經濟基礎差,群眾直接砍伐林木用於燒柴,使生態環境受到破壞,進一步影響當地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同時,薪炭林在生長時期,與防護林一樣,可以起到保水、保土、護坡、護岸等作用。因此,發展薪炭林,對於解決農村居民的實際生活需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5.特種用途林 指以國防、環境保護、科學實驗等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用於國防、環境保護、科學實驗等的森林和林木,由於具有特殊的用途和功用所以在森林資源中處於特殊的位置,目前,一方面要大力發展特殊用途林增加其數量;另一方面需要對其實施特殊的管理和保護,以期發揮出重要的作用。按照本條第五項的規定,特種用途林包括國防林、實驗林、母樹林、環境保護林、風景林,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地的林木,自然保護區的森林。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護、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加快國土綠化,發揮森林蓄水保土、調節氣候、 改善環境和提供林產品的作用, 適應社會主義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特製定本法。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從事森林的採伐利用、培育種植、經營管理活動,都必須遵守本法。第三條森林資源屬於全民所有、由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除外。
全民所有的和集體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個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所有權或者使用權。
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第四條森林分為以下五類:
(一)防護林:以防護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叢。包括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農田、牧場防護林,護岸林,護路林。
(二)用材林:以生產木材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產竹材為主要目的的竹林。
(三)經濟林:以生產果品,食用油料、飲料、調料,工業原料和葯材等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四)薪炭林:以生產燃料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五)特種用途林:以國防、環境保護、科學實驗等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國防林、實驗林、母樹林、環境保護林、風景林,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地的林木,自然保護區的森林。第五條林業建設實行以營林為基礎, 普遍護林, 大力造林,采育結合,永續利用的方針。
國家鼓勵林業科學研究,提高林業科學技術水平。第六條國家對森林資源實行以下保護性措施:
(一)對森林實行限額採伐,鼓勵植樹造林、封山育林,擴大森林覆蓋面積。
(二)根據國家和地方人民政府有關規定,對集體和個人造林、育林給予經濟扶持或者長期貸款。
(三)徵收育林費,專門用於造林育林。
(四)煤炭、造紙等部門,按照煤炭和木漿紙張等產品的產量提取一定數額的資金,專門用於營造坑木、造紙等用材林。
(五)建立林業基金制度。第七條國家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對民族自治地方的林業生產建設,依照國家對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權的規定,在森林開發、木材分配和林業基金使用方面,給予比一般地區更多的自主權和經濟利益。第八條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主管全國林業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主管本地區的林業工作。鄉級人民政府設專職或者兼職人員負責林業工作。第九條植樹造林、 保護森林, 是公民應盡的義務。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全民義務植樹,開展植樹造林活動。第十條在植樹造林、保護森林以及森林管理等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或者個人,由各級人民政府給予精神的或者物質的獎勵。第二章森林經營管理第十一條各級林業主管部門依照本法規定,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利用、更新,實行管理和監督。第十二條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森林資源清查,建立資源檔案制度,掌握資源變化情況。第十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林業長遠規劃。國營林業企業事業單位和自然保護區,應當根據林業長遠規劃,編制森林經營方案,報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後實行。
林業主管部門應當指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國營的農場、牧場、工礦企業等單位編制森林經營方案。第十四條全民所有制單位之間、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以及全民所有制單位與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發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個人之間、個人與全民所有制單位或者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發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地縣級或者鄉級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一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解決以前,任何一方不得砍伐有爭議的林木。第十五條進行勘察設計、修築工程設施、開采礦藏,應當不佔或者少佔林地;必須佔用或者徵用林地的,按照有關法律規定辦理。佔用、徵用林地面積二千畝以上的,報國務院批准。第三章森林保護第十六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建立護林組織、負責護林工作;根據實際需要在大面積林區增加護林設施,加強森林保護;督促有林的和林區的基層單位,訂立護林公約,組織群眾護林,劃定護林責任區,配備專職或者兼職護林員。
護林員可以由縣級或者鄉級人民政府委任。護林員的主要職責是:巡護森林,制止破壞森林資源的行為。對造成森林資源破壞的,護林員有權要求當地有關部門處理。
7. 森林法實施條例2020年7月1日將森林分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2020年7月1日將森林分為發展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
我國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加快國土綠化進程,充分發揮森林蓄水保土、調節氣候、改善環境和提供林產品的作用,以適應國民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規范了在我國領域內從事森林、林木的培育種植、採伐利用和森林、林木、林地的經營管理活動,是我們每一個公民必須嚴格遵守的法律准則。
森林的作用:
1、凈化空氣.
2、調節氣候.
3、提供木材.
4、防止水土流失.
5、維持生物物種多樣性.
6、涵養水源.
7、消除噪音
8、旅遊資源
9、保護土壤;
10、涵養水源;
11、調節氣候,製造氧氣;
12、凈化空氣;
13、消除雜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第四條 森林分為以下五類:
1、防護林:以防護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叢,包括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農田、牧場防護林,護岸林,護路林;
2、用材林:以生產木材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產竹材為主要目的的竹林;
3、經濟林:以生產果品,食用油料、飲料、調料,工業原料和葯材等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4、薪炭林:以生產燃料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5、特種用途林:以國防、環境保護、科學實驗等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國防林、實驗林、母樹林、環境保護林、風景林,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地的林木,自然保護區的森林。
8. 森林分為哪幾類
分為三類:針葉林、混交林、闊葉林。
1、針葉林
針葉林在中國分布非常廣泛,但作為地帶性的針葉林則只見於東北和西北兩隅以及西南、藏東南的亞高山針葉林,其餘的則常為次生性針葉林,如各種次生松林,更多的則是人工營造而成,如杉木林等。這些針葉林不僅植物組成豐富,而且還棲息著大量的動物種類,成為眾多特有種類的棲息地和避難所。
2、混交林
紅松闊葉混交林是中國溫帶地區的地帶性類型,主要分布於東北長白山和小興安嶺一帶山地,向東一直延伸至俄羅斯阿穆爾州沿海地區以及朝鮮北部,主要建群種是紅松(P. koraiensis)和一些闊葉樹,如: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紫椴(Tilia amurensis)、色木(Acer mono)、春榆(Ulmus davidiana var. japonica)等。
3、闊葉林
廣泛分布在溫帶、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廣闊范圍。主要的森林類型有華北、西北地區的落葉闊葉混交林、櫟林、赤楊(Alnus japonica)林、鑽天柳(Chosenia arbutifolia)林、尖果沙棗(Elaeagnus oxycarpa)林。
由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被破壞後形成的栗樹林、擬赤楊(Alniphyllum fortunei)林、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林;北方針葉林和亞高山針葉林的次生林類型的山楊林和樺木林以及發育在亞熱帶山地的山毛櫸林和亞熱帶石灰岩山地的化香林(Platycarya strobilacea)、青檀、榔榆(Ulmus parvifolius)林和黃連木(Pistacia chinensis)林等。
(8)森林法規定森林分為擴展閱讀:
中國森林資源概況:
第七次森林資源資源清查結果(2004-2008年),全國森林面積19545.22萬公頃,森林覆蓋率20.36%。活立木總蓄積149.13億立方米,森林蓄積137.21億立方米。除港、澳、台地區外,全國林地面積30378.19萬公頃,森林面積19333.00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145.54億立方米。
森林蓄積133.63億立方米。天然林面積11969.25萬公頃,天然林蓄積114.02億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積6168.84萬公頃,人工林蓄積19.61億立方米,人工林面積居世界首位。
據2014年發布的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全國森林面積2.08億公頃,森林覆蓋率21.63%,森林蓄積151.37億立方米。人工林面積0.69億公頃,蓄積24.83億立方米。
該次清查從2009年開始,到2013年結束,歷時5年,投入了近2萬名調查和科研人員,運用了衛星遙感和樣地調查測量等現代科技手段,調查內容涉及森林資源數量、質量、結構、分布的現狀和動態,以及森林生態狀況和功能效益等方面。
9. 我國法律將森林分為哪三類
法律分析:我國將森林劃分為喬木林、竹林和國家特別規定的灌木林。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第八十三條 本法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一)森林,包括喬木林、竹林和國家特別規定的灌木林。按照用途可以分為防護林、特種用途林、用材林、經濟林和能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