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劑法律法規
A. 食品非法添加怎麼處罰
法律分析:違反我國食品安全法規定,未經許可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或者未經許可生產食品添加劑的,由有關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沒收違法所得、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和用於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並處二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並處貨值金額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第一百二十四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並可以沒收用於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並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並處貨值金額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許可證:(一)生產經營致病性微生物,農葯殘留、獸葯殘留、生物毒素、重金屬等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劑;(二)用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生產食品、食品添加劑,或者經營上述食品、食品添加劑;(三)生產經營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四)生產經營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摻假摻雜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劑;(五)生產經營標注虛假生產日期、保質期或者超過保質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六)生產經營未按規定注冊的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嬰幼兒配方乳粉,或者未按注冊的產品配方、生產工藝等技術要求組織生產;(七)以分裝方式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或者同一企業以同一配方生產不同品牌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八)利用新的食品原料生產食品,或者生產食品添加劑新品種,未通過安全性評估;(九)食品生產經營者在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經營後,仍拒不召回或者停止經營。除前款和本法第一百二十三條、第一百二十五條規定的情形外,生產經營不符合法律、法規或者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食品添加劑的,依照前款規定給予處罰。生產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未通過安全性評估,或者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相關產品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依照第一款規定給予處罰。
B.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國家標准管理辦法》規定,經食品安全國家標准審評委員會審查通過,現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食品添加劑使用標准》(GB2760-2014)等37項食品安全國家標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為切實加強食品添加劑監管的通知》一、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為(一)嚴禁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質。根據有關法律法規,任何單位和個人禁止在食品生產中使用食品添加劑以外的任何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禁止在農產品種植、養殖、加工、收購、運輸中使用違禁葯物或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二)加強非法添加行為監督查驗。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實行網格化監管,明確責任,分片包干,消除監管死角。督促食用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嚴格依法落實查驗、記錄制度,並作為日常監管檢查的重點。督促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建立健全檢驗制度,加密自檢頻次。完善監督抽檢制度,強化不定期抽檢和隨機性抽檢,特別要針對生鮮乳收購、活畜販運、屠宰等重點環節和小作坊、小攤販、小餐飲等薄弱部位,加大巡查和抽檢力度,提高抽檢頻次,擴大抽檢范圍。推廣應用快檢篩查技術,提高抽檢效率。(三)依法從重懲處非法添加行為。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非法添加行為。對不按規定落實記錄、查驗制度,記錄不真實、不完整、不準確,或未索證索票、票證保留不完備的,責令限期整改。對提供虛假票證或整改不合格的,一律停止其相關產品的生產銷售;對因未嚴格履行進貨查驗而銷售、使用含非法添加物食品的,責令停產、停業;對故意非法添加的,一律吊銷相關證照,依法沒收其非法所得和用於違法生產經營的相關物品,要求其對造成的危害進行賠償;對上述行為,同時依法追究其他相關責任。對生產販賣非法添加物的地下工廠主和主要非法銷售人員,以及集中使用非法添加物生產食品的單位主要負責人和相關責任人,一律依法移送司法機關在法定幅度內從重從快懲處。有關部門要制定依法嚴懲食品非法添加行為的具體辦法。(四)完善非法添加行為案件查辦機制。要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相關監管部門發現非法添加線索要立即向公安等部門通報,嚴禁以罰代刑、有案不移。對涉嫌犯罪的,公安部門要及早介入,及時立案偵查,對影響重大或者跨省份的案件由公安部掛牌督辦。有關部門要積極配合公安部門調查取證,提供相關證據資料和檢驗鑒定證明,確保案件查處及時、有力。(五)加強非法添加行為源頭治理。對國家公布的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以及禁止在飼料和飲用水中使用的物質,工業和信息化、農業、質檢、工商和食品葯品監管等部門要依法加強監管,要求生產企業必須在產品標簽上加印「嚴禁用於食品和飼料加工」等警示標識,並建立銷售台賬,實行實名購銷制度,嚴禁向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銷售。加強對化工廠、獸葯和葯品生產企業的監督檢查,監督企業依法合規生產經營。要嚴密監測,堅決打擊通過互聯網等方式銷售食品非法添加物行為。對農村、城鄉結合部、縣域結合部等重點區域,企業外租的廠房、車間、倉庫以及城鎮臨時建築、出租民房等重點部位,各地要組織經常性排查,及時發現、徹底清剿違法製造存儲非法添加物的「黑窩點」,堅決搗毀地下銷售渠道。
C. 食品添加劑法規
法律分析:不應對人體產生任何健康危害;
不應掩蓋食品腐敗變質;
不應掩蓋食品本身或加工過程中的質量缺陷或以摻雜、摻假、偽造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劑;
不應降低食品本身的營養價值;
在達到預期效果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第一條 為了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下列活動,應當遵守本法:
(一)食品生產和加工(以下稱食品生產),食品銷售和餐飲服務(以下稱食品經營);
(二)食品添加劑的生產經營;
(三)用於食品的包裝材料、容器、洗滌劑、消毒劑和用於食品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以下稱食品相關產品)的生產經營;
(四)食品生產經營者使用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
(五)食品的貯存和運輸;
(六)對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的安全管理。
第三條 食品安全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風險管理、全程式控制制、社會共治,建立科學、嚴格的監督管理制度。
第四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對其生產經營食品的安全負責。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准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保證食品安全,誠信自律,對社會和公眾負責,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第五條 國務院設立食品安全委員會,其職責由國務院規定。
D. gb2760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是什麼
法律分析:1.食品添加劑使用時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2.不應對人體產生任何健康危害;
3.不應掩蓋食品腐敗變質;
4.在下列情況下可使用食品添加劑:
5.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營養價值;
食品添加劑是指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批准並以標准、公告等方式公布的可以作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
法律依據:《食品添加劑生產監督管理規定》
第七條 生產食品添加劑的,申請人應當向生產所在地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以下簡稱許可機關)提交生產許可申請。
第八條 申請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申請書;
(二)申請人營業執照復印件;
(三)申請生產許可的食品添加劑有關生產工藝文本;
(四)與申請生產許可的食品添加劑相適應的生產場所的合法使用權證明材料,及其周圍環境平面圖和廠房設施、設備布局平面圖復印件;
(五)與申請生產許可的食品添加劑相適應的生產設備、設施的合法使用權證明材料及清單,檢驗設備的合法使用權證明材料及清單;
(六)與申請生產許可的食品添加劑相適應的質量管理和責任制度文本;
(七)與申請生產許可的食品添加劑相適應的專業技術人員名單;
(八)生產所執行的食品添加劑標准文本;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材料。
第九條 許可機關對申請人提出的許可申請,應當根據下列情況分別作出處理:
(一)申請事項依法不需要取得生產許可的,應當即時告知申請人不受理。
(二)申請事項依法不屬於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管理范圍的,應當即時作出不予受理的決定,並告知申請人向有關行政機關申請。
(三)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七十八條、第七十九條等規定情形的,應當即時作出不予受理的決定。
(四)申請材料存在可以當場更正的錯誤的,應當允許申請人當場更正。
(五)申請材料不完整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應當當場或者五日內一次性告知予以補正的材料及要求,並向申請人發出許可申請材料補正告知書;逾期不告知的,視為受理。
(六)申請事項屬於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職權范圍,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請人按要求提交全部補正申請材料的,應當受理生產許可申請,並向申請人發出行政許可申請受理決定書。許可機關受理或者不予受理許可申請,應當出具加蓋本機關專用印章和註明日期的書面憑證。
E. 食品添加劑超標怎麼處罰
食品添加劑超標的處罰標准,具體如下:
1、食品添加劑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並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2、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並處貨值金額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罰款;
3、情節嚴重的,吊銷許可證。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並可以沒收用於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
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的種類有哪些
1、食品添加劑是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
2、我國目前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包括酸度調節劑、抗結劑、消泡劑、抗氧化劑、漂白劑、膨鬆劑、膠基糖果中基礎劑物質、著色劑、護色劑、乳化劑、酶制劑、基因修飾的微生物、增味劑、麵粉處理劑、被膜劑、水分保持劑、營養強化劑、防腐劑、穩定劑和凝固劑、甜味劑、增稠劑、食品用香料、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等種類。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第一百二十四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並可以沒收用於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並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並處貨值金額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許可證:
(一)生產經營致病性微生物,農葯殘留、獸葯殘留、生物毒素、重金屬等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劑;
(二)用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生產食品、食品添加劑,或者經營上述食品、食品添加劑;
(三)生產經營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
(四)生產經營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摻假摻雜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劑;
(五)生產經營標注虛假生產日期、保質期或者超過保質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
(六)生產經營未按規定注冊的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嬰幼兒配方乳粉,或者未按注冊的產品配方、生產工藝等技術要求組織生產;
(七)以分裝方式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或者同一企業以同一配方生產不同品牌的嬰幼兒配方乳粉;
(八)利用新的食品原料生產食品,或者生產食品添加劑新品種,未通過安全性評估;
(九)食品生產經營者在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經營後,仍拒不召回或者停止經營。
除前款和本法第一百二十三條、第一百二十五條規定的情形外,生產經營不符合法律、法規或者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食品添加劑的,依照前款規定給予處罰。
生產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未通過安全性評估,或者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相關產品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依照第一款規定給予處罰。
F. 食品添加劑生產監督管理規定
食品添加劑生產監督管理規定
我國對食品添加劑的食用是十分嚴格的,我為大家精心搜集了一篇“食品添加劑生產監督管理規定”,歡迎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保障食品安全、加強對食品添加劑生產的監督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食品添加劑生產、實施生產許可和監督管理,適用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食品添加劑是指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批准並以標准、公告等方式公布的可以作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
前款規定之外的其他物質,不得作為食品添加劑進行生產,不得作為食品添加劑實施生產許可。
第三條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下簡稱國家質檢總局)主管全國范圍內生產食品添加劑的質量監督管理工作。
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生產食品添加劑的質量監督管理工作,負責實施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
市、縣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生產食品添加劑的質量監督管理工作。
第四條生產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和有關標準的要求從事食品添加劑生產活動,保證產品質量持續穩定合格,對社會和公眾負責,接受社會監督。
第五條食品添加劑生產監督管理,應當遵循科學公正、便民高效的原則。
第二章生產許可
第六條生產者必須在取得生產許可後,方可從事食品添加劑的生產。
取得生產許可,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合法有效的營業執照;
(二)與生產食品添加劑相適應的專業技術人員;
(三)與生產食品添加劑相適應的生產場所、廠房設施;其衛生管理符合衛生安全要求;
(四)與生產食品添加劑相適應的生產設備或者設施等生產條件;
(五)與生產食品添加劑相適應的符合有關要求的技術文件和工藝文件;
(六)健全有效的質量管理和責任制度;
(七)與生產食品添加劑相適應的出廠檢驗能力;產品符合相關標准以及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安全的要求;
(八)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規定,不存在國家明令淘汰和禁止投資建設的工藝落後、耗能高、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的情況;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七條生產食品添加劑的,申請人應當向生產所在地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以下簡稱許可機關)提交生產許可申請。
第八條申請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申請書;
(二)申請人營業執照復印件;
(三)申請生產許可的食品添加劑有關生產工藝文本;
(四)與申請生產許可的食品添加劑相適應的生產場所的合法使用權證明材料,及其周圍環境平面圖和廠房設施、設備布局平面圖復印件;
(五)與申請生產許可的食品添加劑相適應的生產設備、設施的合法使用權證明材料及清單,檢驗設備的合法使用權證明材料及清單;
(六)與申請生產許可的食品添加劑相適應的質量管理和責任制度文本;
(七)與申請生產許可的食品添加劑相適應的專業技術人員名單;
(八)生產所執行的食品添加劑標准文本;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材料。
第九條許可機關對申請人提出的許可申請,應當根據下列情況分別作出處理:
(一)申請事項依法不需要取得生產許可的,應當即時告知申請人不受理;
(二)申請事項依法不屬於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管理范圍的,應當即時作出不予受理的決定,並告知申請人向有關行政機關申請;
(三)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七十八條、第七十九條等規定情形的,應當即時作出不予受理的決定;
(四)申請材料存在可以當場更正的錯誤的,應當允許申請人當場更正;
(五)申請材料不完整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應當當場或者五日內一次性告知予以補正的材料及要求,並向申請人發出許可申請材料補正告知書;逾期不告知的,視為受理;
(六)申請事項屬於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職權范圍,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請人按要求提交全部補正申請材料的,應當受理生產許可申請,並向申請人發出行政許可申請受理決定書。
許可機關受理或者不予受理許可申請,應當出具加蓋本機關專用印章和註明日期的書面憑證。
第十條許可機關受理申請後,應當組織對申請人是否具備持續生產合格產品的必備生產條件進行審查。
審查內容包括對申請的資料、生產場所進行實地核查以及產品質量檢驗。
第十一條許可機關組織對申請人進行實地核查,應當組織核查組。核查組由二至四名有資質的核查人員組成,核查組工作實行組長負責制,並按照有關規定接受所在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監督。
第十二條許可機關組織對申請人進行實地核查應當制定實地核查計劃,並於核查五日前向申請人發出實地核查通知書。
實地核查工作一般不超過二日。
第十三條核查人員進行實地核查,不得刁難企業,不得索取、收受財物,不得謀取其他不正當利益。
申請人應當配合核查組的實地核查,因不可抗力等原因需要延長核查時間的,應當及時向許可機關提出延期申請。
第十四條核查組應當按照核查計劃以及規定的許可條件、程序等要求對申請人進行實地核查,並根據核查結果做出如下處理:
(一)實地核查合格的,按照規定抽取和封存樣品,由申請人依法送交符合規定要求的檢驗機構進行檢驗;
(二)實地核查不合格的,不再進行產品抽樣。
拒絕核查或無正當理由不予配合,導致實地核查無法在規定期限內實施的`,視為實地核查不合格。
第十五條實地核查工作應當由核查組組長填寫實地核查記錄,由核查人員簽字並經申請人確認。
第十六條許可機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完成對申請人的實地核查和產品抽樣工作,並向申請人發出實地核查結論告知書。核查不合格的,應當說明理由。
第十七條承擔發證檢驗工作的檢驗機構應當依據相關標准對食品添加劑進行檢驗,並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檢驗工作。
承擔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發證檢驗工作的檢驗機構,應當具備法定資質並由國家質檢總局統一發布名錄。
第十八條檢驗機構完成檢驗工作後,應當出具產品檢驗報告。檢驗報告一式三份,一份送申請人,一份送許可機關,一份檢驗機構存檔。
第十九條對檢驗結果有異議的,申請人可以自接到檢驗報告之日起五日內向原許可機關提出復檢申請。
復檢應在原檢驗機構以外的符合規定要求的檢驗機構進行,復檢結論為最終結論。
復檢結論與原檢驗結論一致的,復檢費用由申請人承擔;復檢結論與原檢驗結論不一致的,復檢費用由原檢驗機構承擔。
第二十條許可機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根據審查結果作出如下處理:
(一)申請人符合發證條件的,依法作出准予生產許可的書面決定,並於作出決定之日起十日內向申請人頒發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證書;
(二)申請人不符合發證條件的,依法作出不予生產許可的書面決定,並說明理由,告知申請人享有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
產品檢驗時間不計入許可期限。
第二十一條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應當及時將獲得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證書的生產者名單向國家質檢總局備案,並向社會公布。
第二十二條獲得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證書的生產者需要增加產品品種的,應當依照本規定提出申請。原許可機關應當依照本規定對申請增加的產品品種組織審查。
第二十三條在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證書有效期內,生產者生產條件、檢驗手段、生產技術或者工藝發生較大變化的,生產者應當及時向原許可機關提出審查申請,原許可機關應當依照本規定重新組織審查。
第二十四條生產者名稱等發生變化而生產者生產條件、檢驗手段、生產技術或者工藝未發生較大變化的,食品添加劑生產者應當在變更後一個月內向原許可機關提出生產許可變更申請。原許可機關按照有關規定辦理變更手續。
第二十五條在生產許可證有效期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產品標准及技術要求發生較大改變的,國家質檢總局可以根據需要作出相應的規定,原許可機關根據規定重新組織審查。
第二十六條許可機關應當將辦理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的有關資料及時歸檔。檔案材料的保存期限為五年。
第二十七條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證有效期為五年。
有效期屆滿,生產者需要繼續生產的,應當在生產許可證有效期屆滿六個月前向原許可機關提出換證申請。
逾期未申請換證或申請不予批準的,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證自有效期屆滿之日起失效。
第二十八條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證書分為正本和副本。
證書應當載明生產者名稱、住所、生產地址、食品添加劑名稱、證書編號、發證日期、有效期、發證機關(加蓋公章)等內容。
第二十九條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證書格式和編號規則由國家質檢總局統一規定。
第三十條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證書遺失或者損毀,生產者應當及時向原許可機關提出補領生產許可證申請,並同時在省級以上媒體發布原生產許可證書遺失和作廢聲明。原許可機關按照有關規定辦理補證手續。
第三十一條許可決定作出前,申請人要求退回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申請的,應當說明理由,並提交申請書;退回許可申請的,許可機關以書面形式予以確認,許可自然終止。
第三十二條生產者要求終止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的,應當說明理由,並向原許可機關提交申請書;原許可機關按照有關規定依法辦理注銷手續。
第三十三條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的撤銷、撤回、注銷,依照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四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變造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證書和編號。
取得生產許可證的食品添加劑生產者不得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轉讓生產許可證書和編號。
;G. 食品添加劑的生產遵守什麼法規
法律分析:食品添加劑的生產經營應當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下列活動,應當遵守本法:
(一)食品生產和加工(以下稱食品生產),食品銷售和餐飲服務(以下稱食品經營);
(二)食品添加劑的生產經營;
(三)用於食品的包裝材料、容器、洗滌劑、消毒劑和用於食品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以下稱食品相關產品)的生產經營;
(四)食品生產經營者使用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
(五)食品的貯存和運輸;
(六)對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的安全管理。
供食用的源於農業的初級產品(以下稱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規定。但是,食用農產品的市場銷售、有關質量安全標準的制定、有關安全信息的公布和本法對農業投入品作出規定的,應當遵守本法的規定。
H. 食品違法添加如何處罰
法律分析:違反我國食品安全法規定,未經許可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或者未經許可生產食品添加劑的,由有關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沒收違法所得、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和用於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並處二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並處貨值金額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第三十九條 國家對食品添加劑生產實行許可制度。從事食品添加劑生產,應當具有與所生產食品添加劑品種相適應的場所、生產設備或者設施、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制度,並依照本法第三十五條第二款規定的程序,取得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生產食品添加劑應當符合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I. 食品添加劑的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國家對食品添加劑生產實行許可制度;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准使用食品添加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第三十九條 國家對食品添加劑生產實行許可制度。從事食品添加劑生產,應當具有與所生產食品添加劑品種相適應的場所、生產設備或者設施、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制度,並依照本法第三十五條第二款規定的程序,取得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
生產食品添加劑應當符合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第四十條 食品添加劑應當在技術上確有必要且經過風險評估證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許使用的范圍;有關食品安全國家標准應當根據技術必要性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及時修訂。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准使用食品添加劑。
J. 進一步加強食品添加劑管理的規定
食品添加劑指食品生產商在生產食品的過程中,在食品中加入一些化學製品,用來改變食品的色澤、氣味、或調整食物口感及延長保存時間。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進一步加強食品添加劑管理的規定,希望對你有用!
進一步加強食品添加劑管理的規定
第一條 為進一步加強食品添加劑管理,防止食品污染,保護消費者身體健康,依據《食品衛生法》等法律法規規章,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本市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食品添加劑的生產和使用。
第三條 本市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負責本市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食品添加劑生產和使用的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第四條 食品添加劑生產和使用企業應當對其生產、銷售產品的質量安全負責,不得生產、銷售不符合法定要求的產品。
第五條 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應當取得食品衛生許可證,生產列入實行生產許可證制度食品添加劑的生產企業,應當同時取得生產許可證,方可從事食品添加劑生產。
第六條 生產食品添加劑新品種,原品種需要擴大使用范圍或使用量的,應當依法取得批准後方可組織生產和使用。
第七條 企業生產的復合食品添加劑,各單一品種添加劑的使用范圍和使用量應當符合《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准》的要求。
第八條 食品添加劑的包裝和說明書,應當符合《食品添加劑衛生管理辦法》等要求,不得有擴大使用范圍和使用量的宣傳內容。
第九條 食品生產企業使用食品添加劑,應當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標准等要求。
第十條 食品生產企業采購食品添加劑,應當索取食品衛生許可證復印件和檢驗合格證明,對列入實行生產許可證制度的食品添加劑,應當同時索取生產許可證復印件,建立采購台賬。
第十一條 食品生產企業應當按《食品生產加工企業食品添加物質使用備案管理辦法(試行)》等要求,進行食品添加劑使用情況備案。
第十二條 食品生產企業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應當健全食品添加劑管理制度,配備專職或兼職的食品添加劑管理人員,加強對食品添加劑的使用管理。存放食品添加劑,應當做到專櫃、專架
。使用食品添加劑,應當使用符合要求的計量器具進行稱量,並建立使用台賬。
第十三條 預包裝食品標簽應當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標准等要求,最終產品中起工藝作用的食品添加劑在預包裝食品標簽中應當逐項明確標示,甜味劑、防腐劑和著色劑應標示具體名稱,其他食品添加劑也應標示具體名稱或種類名稱。
第十四條 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應當自行或委託符合法定條件的檢驗機構對其生產的產品按有關標准逐批進行檢驗,檢驗合格的方可銷售。
第十五條 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發現其生產的產品存在安全隱患,可能對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損害的,應當向社會公布有關信息,通知銷售者停止銷售,告知消費者停止使用,主動召回產品,並向所在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報告。
第十六條 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和有關食品生產監督機構應當加強對食品添加劑生產和使用質量安全的監督檢查,建立檢查檔案;應當完善食品添加劑使用備案制度,開展備案審查,建立備案檔案;應當建立食品添加劑定點監測制度,加強食品添加劑相關信息的公布;應當開展食品添加劑生產和使用的技術指導,宣傳食品添加劑知識,加強食品添加劑生產和使用企業負責人、食品添加劑管理人員的培訓;應當對食品添加劑的生產和使用進行巡查,依法查處違法行為。
第十七條 各食品質量檢驗檢測機構應加強食品添加劑相關檢測方法、檢測標准等研究,依法開展食品和食品添加劑質量安全檢測。
第十八條 有關行業協會應當加強行業自律,指導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的生產活動,加強食品添加劑知識的普及和宣傳,引導消費者選擇合法生產經營者生產的產品以及有合法標識的產品。
第十九條 違反本規定的,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進行查處。
食品添加劑的基本介紹
定義
世界各國對食品添加劑的定義不盡相同,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食品法規委員會對食品添加劑定義為:食品添加劑是有意識地一般以少量添加於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觀、風味和組織結構或貯存性質的非營養物質。按照這一定義,以增強食品營養成分為目的的食品強化劑不應該包括在食品添加劑范圍內!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條,中國對食品添加劑定義為:食品添加劑,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和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
特徵
食品添加劑具有以下三個特徵:一是為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質,因此,它一般不單獨作為食品來食用;二是既包括人工合成的物質,也包括天然物質;三是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
辨析
食品添加劑 ≠ 違法添加物
公眾談食品添加劑色變,更多的原因是混淆了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劑的概念,把一些非法添加物的罪名扣到食品添加劑的頭上顯然是不公平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為切實加強食品添加劑監管的通知》中要求規范食品添加劑生產使用:嚴禁使用非食用物質生產復配食品添加劑,不得購入標識不規范、來源不明的食品添加劑,嚴肅查處超范圍、超限量等濫用食品添加劑的行為,同時要求在2011年年底前制定並公布復配食品添加劑通用安全標准和食品添加劑標識標准。
需要嚴厲打擊的是食品中的違法添加行為,迫切需要規范的是食品添加劑的生產和使用問題。目前食品添加劑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來源不明,或者材料不正當,最容易產生的問題是濫用。
專家提醒市民,對食品添加劑無需過度恐慌,隨著國家相關標準的即將出台,食品添加劑的生產和使用必將更加規范。當然,應該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多了解食品安全相關知識,尤其不要購買顏色過艷、味道過濃、口感異常的食品。
食品添加劑的分類介紹
抗氧化劑
1.抗氧化劑的作用機理
抗氧化劑的作用機理是比較復雜的,存在著多種可能性。如有的抗氧化劑是由於本身極易被氧化,首先與氧反應,從而保護了食品。如VE。有的抗氧化劑可以放出氫離子將油脂在自動氧化過程中所產生的過氧化物分解破壞,使其不能形成醛或酮的產物如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等。有些抗氧化劑可能與其所產生的過氧化物結合,形成氫過氧化物,使油脂氧化過程中斷,從而阻止氧化過程的進行,而本身則形成抗氧化劑自由基,但抗氧化劑自由基可形成穩定的二聚體,或與過氧化自由基ROO-。結合形成穩定的化合物。如BHA、BHT、TBHQ、PG、茶多酚等。
2.幾種常用的脂溶性抗氧化劑
(1)BHA:丁基羥基茴香醚。因為加熱後效果保持性好,在保存食品上有效,它是目前國際上廣泛使用的抗氧化劑之一,也是我國常用的抗氧化劑之一。和其它抗氧化劑有協同作用,並與增效劑如檸檬酸等使用,其抗氧化效果更為顯著。一般認為BHA毒性很小,較為安全。
(2)BHT:二丁基羥基甲苯。與其它抗氧化劑相比,穩定性較高,耐熱性好,在普通烹調溫度下影響不大,抗氧化效果也好,用於長期保存的食品與焙烤食品很有效。是目前國際上特別是在水產加工方面廣泛應用的廉價抗氧化劑。一般與BHA並用,並以檸檬酸或其他有機酸為增效劑。相對BHA來說,毒性稍高一些。
(3)PG:沒食子酸丙酯。對熱比較穩定。PG對豬油的抗氧化作用較BHA和BHT強些,毒性較低。
(4)TBHQ:特丁基對苯二酚。是較新的一類酚類抗氧化劑,其抗氧化效果較好。
漂白劑
這類物質均能產生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硫遇水則形成 亞硫酸(H2SO3)。除具有漂白作用外,還具有防腐作用。此外,由於亞硫酸的強還原性,能消耗果蔬組織中的氧,抑制氧化酶的活性,可防止果蔬中的維生素C的氧化破壞。
亞硫酸鹽在人體內可被代謝成為硫酸鹽,通過解毒過程從尿中排出。亞硫酸鹽這類化合物不適用於動物性食品,以免產生不愉快的氣味。亞硫酸鹽對維生素B1有破壞作用,故B1含量較多的食品如肉類、穀物、乳製品及堅果類食品也不適合。因其能導致過敏反應而在美國等國家的使用受到嚴格限制。
著色劑
又稱色素,是使食品著色後提高其感官性狀的一類物質。食用色素按其性質和來源,可分為食用天然色素和食用合成色素兩大類。
1.食用合成色素,屬於人工合成色素。食用合成色素的特點:色彩鮮艷、性質穩定、著色力強、牢固度大、可取得任意色彩,加上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但合成色素大多數對人體有害。合成色素的毒性有的為本身的化學性能對人體有直接毒性;有的或在代謝過程中產生有害物質;在生產過程還可能被砷、鉛或其它有害化合物污染。
在我國目前允許使用的合成色素有莧菜紅、胭脂紅、赤鮮紅(櫻桃紅)、新紅、誘惑紅、檸檬黃、日落黃、亮藍、靛藍和它們各自的鋁色淀。以及合成的β-胡蘿卜素、葉綠素銅鈉和二氧化鈦。
2.食用天然色素,使用天然色素主要是由動植物組織中提取的色素,人天然色素成分較為復雜,經過純化後的天然色素,其作用也有可能和原來的不同。而且在精製的過程中,其化學結構也可能發生變化;此外在加工的過程中,還有被污染的可能,故不能認為天然色素就一定是純凈無害的。
合成食用色素同其它食品添加劑一樣,為達到安全使用的目的,需進行嚴格的毒理學評價。包括①化學結構、理化性質、純度、在食品中的存在形式以及降解過程和降解產物;②隨同食品被機體吸收後,在組織器官內的瀦留分布、代謝轉變和及排泄狀況;③本身及其代謝產物在機體內引起的生物學變化,亦及對機體可能造成的毒害及其機理。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對生育繁殖的影響、胚胎毒性、致畸性、致突變性、致癌性、致敏性等。
護色劑
護色劑又稱發色劑。在食品的加工過程中,為了改善或保護食品的色澤,除了使用色素直接對食品進行著色外,有時還需要添加適量的發色劑,使製品呈現良好的色澤
1.發色劑的發色原理和其他作用:
①發色作用,為使肉製品呈鮮艷的紅色,在加工過程中多添加硝酸鹽(鈉或鉀)或亞硝酸鹽。硝酸鹽在細菌硝酸鹽還原酶的作用下,還原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在酸性條件下會生成亞硝酸。在常溫下,也可分解產生亞硝基(NO),此時生成的亞硝基會很快的與肌紅蛋白反應生成,穩定的、鮮艷的、亮紅色的亞硝化肌紅蛋白。故使肉可保持穩定的鮮艷。②抑菌作用:亞硝酸鹽在肉製品中,對抑制微生物的增殖有一定的作用。
2.發色劑的應用
亞硝酸鹽是添加劑中急性毒性較強的物質之一,是一種劇毒葯,可使正常的血紅蛋白變成高鐵血紅蛋白,失去攜帶氧的能力,導致組織缺氧。其次亞硝酸鹽為亞硝基化合物的前體物,其致癌性引起了國際性的注意,因此各方面要求把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添加量,在保證發色的情況下,限制在最低水平。
抗壞血酸與亞硝酸鹽有高度親和力,在體內能防止亞硝化作用,從而幾乎能完全抑制亞硝基化合物的生成。所以在肉類腌制時添加適量的抗壞血酸,有可能防止生成致癌物質。
雖然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使用受到了很大限制,但至今國內外仍在繼續使用。其原因是亞硝酸鹽對保持腌制肉製品的色、香、味有特殊作用,迄今未發現理想的替代物質。更重要的原因是亞硝酸鹽對肉毒梭狀芽孢桿菌的抑製作用。但對使用的食品及其使用量和殘留量有嚴格要求。
酶制劑
酶制劑指從生物(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中提取具有生物催化能力酶特性的物質。主要用於加速食品加工過程和提高食品產品質量。
我國允許使用的酶制劑有:木瓜蛋白酶——來自未成熟的木瓜的膠乳中提取;以及由米麴黴、枯草芽孢桿菌等所製得的蛋白酶;α-澱粉酶——多來自枯草桿菌;糖化型澱粉酶——我國用於生產本酶制劑的菌種有黑麴黴、根酶、紅曲酶、擬內孢酶;由黑麴黴、米麴黴、黃麴黴生產的果膠酶等。
增味劑
是指為補充、增強、改進食品中的原有口味或滋味的物質。有的稱為鮮味劑或品味劑。
我國目前允許使用的增味劑有谷氨酸鈉、-鳥苷酸二鈉和5’-肌苷酸二鈉5’-呈味核甘酸二鈉、琥珀酸二鈉和L-丙氨酸。
谷氨酸鈉為含有一分子結晶水的L-谷氨酸一鈉。易溶於水,在150℃時失去結晶水,210℃時發生吡咯烷酮化,生成焦谷氨酸,270℃左右時則分解。對光穩定,在鹼性條件下加熱發生消旋作用,呈味力降低。在PH為5以下的酸性條件下加熱時易可發生吡咯烷酮化,變成焦谷氨酸,呈味力降低。在中性時加熱則很少發生變化。
谷氨酸屬於低毒物質。在一般用量條件下不存在毒性問題,而核甘酸系列的增味劑均廣泛的存在於各種食品中。不需要特殊規定。
近年來,有開發了許多肉類提取物、酵母抽提物、水解動物蛋白和水解植物蛋白等。
防腐劑
是指能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繁殖,防止食品腐敗變質,延長食品保存期的物質。防腐劑一般分為酸型防腐劑、酯型防腐劑和生物防腐劑。
一、酸型防腐劑
常用的有苯甲酸、山梨酸和丙酸(及其鹽類)。這類防腐劑的抑菌效果主要取決於它們未解離的酸分子,其效力隨PH 而定,酸性越大,效果越好,在鹼性環境中幾乎無效。
1.苯甲酸及其鈉鹽:苯甲酸又名安息香酸。由於其在水中溶解度低,故多使用其鈉鹽。成本低廉。
苯甲酸進入機體後,大部分在9~15小時內與甘氨酸化合成馬尿酸而從尿中排出,剩餘部分與葡萄糖醛酸結合而解毒。但由於苯甲酸鈉有一定的毒性,目前已逐步被山梨酸鈉替代。
2.山梨酸及其鹽類:又名花楸酸。由於在水中的溶解度有限,故常使用其鉀鹽。山梨酸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可參與機體的正常代謝過程,並被同化產生二氧化碳和水,故山梨酸可看成是食品的成分,按照目前的資料可以認為對人體是無害的。
3.丙酸及其鹽類:抑菌作用較弱,使用量較高。常用於麵包糕點類,價格也較低廉。
丙酸及其鹽類,其毒性低,可認為是食品的正常成分,也是人體內代謝的正常中間產物。
4.脫氫醋酸(dehydroacetic acid)及其鈉鹽:為廣譜防腐劑,特別是對黴菌和酵母的抑菌能力較強,為苯甲酸鈉的2~10倍。本品能迅速被人體吸收,並分布於血液和許多組織中。但有抑制體內多種氧化酶的作用,其安全性受到懷疑,故已逐步被山梨酸所取代,其ADI值尚未規定。
二、酯型防腐劑
包括對羥基苯甲酸酯類(有甲、乙、丙、異丙、丁、異丁、庚等)。成本較高。對黴菌、酵母與細菌有廣泛的抗菌作用。對黴菌和酵母的作用較強,但對細菌特別是革蘭氏陰性桿菌及乳酸菌的作用較差。作用機理為抑制微生物細胞呼吸酶和電子傳遞酶系的活性,以及破壞微生物的細胞膜結構。其抑菌的能力隨烷基鏈的增長而增強;溶解度隨酯基碳鏈長度的增加而下降,但毒性則相反。但對羥基苯甲酸乙酯和丙酯復配使用可增加其溶解度,且有增效作用。在胃腸道內能迅速完全吸收,並水解成對羥基苯甲酸而從尿中排出,不在體內蓄積。我國目前僅限於應用丙酯和乙酯。
三、生物型防腐劑
主要是乳酸鏈球菌素。乳酸鏈球菌素是乳酸鏈球菌屬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可用乳酸鏈球菌發酵提取而得。乳酸鏈球菌素的優點是在人體的消化道內可為蛋白水解酶所降解,因 而不以原有的形式被吸收入體內,是一種比較安全的防腐劑。不會向抗生素那樣改變腸道正常菌群,以及引起常用其它抗生素的耐葯性,更不會與其它抗生素出現交叉抗性。
其它防腐劑包括雙乙酸鈉,既是一種防腐劑,也是一種螯合劑。對谷類和豆製品有防止黴菌繁殖的作用。仲丁胺,本品不應添加於加工食品中,只在水果、蔬菜儲存期防腐使用。市售的保鮮劑如克霉靈、保果靈等均是以仲丁胺為有效成分的制劑。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壓的增高,影響需氧微生物對氧的利用,能終止各種微生物呼吸代謝,如高食品中存在著大量二氧化碳可改變食品表面的PH,而使微生物失去生存的必要條件。但二氧化碳只能抑制微生物生長,而不能殺死微生物。
甜味劑
是指賦予食品甜味的食品添加劑。按來源可分為:(1)天然甜味劑,又分為糖醇類和非糖類。其中①糖醇類有: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乳糖醇、麥芽糖醇、異麥芽糖醇、赤鮮糖醇;②非糖類包括:甜菊糖甙、甘草、奇異果素、羅漢果素、索馬甜。(2)人工合成甜味劑其中磺胺類有:糖精、環己基氨基磺酸鈉、乙醯磺胺酸鉀。二肽類有:天門冬醯苯丙酸甲酯(又阿斯巴甜)、1-a-天冬氨醯-N-(2,2,4,4-四甲基-3-硫化三亞甲基)-D-丙氨醯胺(又稱阿力甜)。蔗糖的衍生物有:三氯蔗糖、異麥芽酮糖醇(又稱帕拉金糖)、新糖(果糖低聚糖)。
營養強化劑
是指“為增強營養成份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屬於天然營養素范圍的食品添加劑。”(《食品衛生法》第五十四條)食品中需要強化的營養素包括人群中普遍供給不足的,或由於地理環境因素造成地區性缺乏的,或由於生活環境、生理狀況變化造成的對某些營養素供給量有特殊需要的營養成分。
其他
此外,按營養價值可分為營養性和非營養性甜味劑,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等也是天然甜味劑。由於這些糖類除賦予食品以甜味外,還是重要的營養素,供給人體以熱能,通常被視做食品原料,一般不作為食品添加劑加以控制。
1.糖精
學名為鄰-磺醯苯甲醯,是世界各國廣泛使用的一種人工合成甜味劑,價格低廉,甜度大,其甜度相當於蔗糖的300~500倍,由於糖精在水中的溶解度低,故我國添加劑標准中規定使用其鈉鹽(糖精鈉),量大時呈現苦味。一般認為糖精納在體內不被分解,不被利用,大部分從尿排出而不損害腎功能。不改變體內酶系統的活性。全世界廣泛使用糖精數十年,尚未發現對人體的毒害作用。
2.環己基胺基磺酸鈉(甜蜜素)
1958年在美國被列為“一般認為是安全物質”而廣泛使用,但在70年代曾報道本品對動物有致癌作用,1982年的FAO/WHO報告證明無致癌性。美國FDA長期實驗於1984年宣布無致癌性。但美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和國家科學院仍認為有促癌和可能致癌作用。故在美國至今仍屬於禁用於食品的物質。
3.天門冬醯苯丙氨酸甲酯(阿斯巴甜)
其甜度蔗糖的100~200倍,味感接近於蔗糖。是一種二肽衍生物,食用後在體內分解成相應的氨基酸。我國規定可用於罐頭食品外的其他食品,其用量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
此外也發現了許多含有天門冬氨酸的二肽衍生物,如阿力甜,亦屬於氨 基酸甜味劑,屬於天然原料合成,甜度高。
4.乙醯磺胺酸鉀
本品對光、熱(225℃)均穩定,甜感持續時間長,味感由於糖精鈉,吸收後迅速從尿中排除,不在體內蓄積,與天門冬氨醯甲酯1:1合用,有明顯的增效作用。
5.糖醇類甜味劑
糖醇類甜味劑屬於一類天然甜味劑,其甜味與蔗糖近似,多系低熱能的甜味劑。品種很多,如山梨醇、木糖醇、甘露醇和麥芽糖醇等,有的存在於天然食品中,多數的通過將相應的糖氫化所得。而其前體物則來自天然食品。由於糖醇類甜味劑升血糖指數低,也不產酸,故多用做糖尿病、肥胖病患者的甜味劑和具有防止齲齒的作用。該類物質多數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對改善脫水食品復水性、控制結晶、降低水分活性均有一定的作用。但由於糖醇的吸收率較低,尤其是木糖醇,在大量食用時有一定的導致腹瀉的能力。
6.甜葉菊甙
為甜葉菊中含的一種強甜味成分,是一種含二萜烯的糖苷。甜度約為蔗糖的300倍。但甜葉菊甙的口感差,有甘草味,濃度高時有苦味,因此往往與蔗糖、果糖、葡萄糖等混用,並與檸檬酸、蘋果酸等合用以減弱苦為或通過果糖基轉移酶或α-葡萄糖基轉移酶使之改變結構而矯正其缺點。國外曾對其作過大量的毒性實驗,均未顯示毒性作用。而在食用時間較長的國家,如巴拉圭對本品已有100年食用史,日本也使用達15年以上,均未見不良副作用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