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誌工作條例下載
1. 廣州市地方誌工作規定
第一條為全面、客觀、系統地編纂地方誌,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地方誌資源,發揮地方誌資政、存史、育人的作用,根據《地方誌工作條例》和《廣東省地方誌工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所稱地方誌,包括地方誌書和地方綜合年鑒。
地方誌書是指全面系統地記述本行政區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歷史與現狀的資料性文獻。
地方綜合年鑒是指系統記述本行政區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情況的年度資料性文獻。
地方誌工作是指組織編纂、管理、開發利用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以及相關地情文獻等工作。第三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地方誌工作適用本規定。第四條市、區、縣級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地方誌工作的領導,將地方誌工作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年度工作計劃以及年度工作考核內容。地方誌工作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第五條市、區、縣級市人民政府地方誌工作機構負責具體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的地方誌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一)宣傳、貫徹有關地方誌工作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
(二)擬訂地方誌工作規劃和編纂方案,制定地方誌工作制度和業務規范;
(三)組織、指導、檢查、督促、考核地方誌工作;
(四)組織編纂和審查驗收地方誌書,組織編纂地方綜合年鑒和相關地情文獻;
(五)組織地情調查研究,搜集、整理、保存地方誌和地情文獻,開發利用地方誌資源,開展地方誌理論研究;
(六)培訓地方誌編纂人員;
(七)開展地方誌工作對外交流與合作;
(八)完成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人民政府地方誌工作機構交辦的其他事項。第六條本市各級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以及中直、省直駐穗機構,應當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地方誌工作規劃和任務,明確本單位地方誌編纂機構和人員,參與地方誌編纂,並接受所在地人民政府地方誌工作機構的業務指導和督促檢查,按照規定的期限和質量標准完成任務。第七條市、區、縣級市人民政府地方誌工作機構可以向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其他社會組織以及個人徵集有關地方誌資料,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提供支持。市、區、縣級市人民政府地方誌工作機構可以對有關資料進行查閱、摘抄、復制,但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應當按照國家和省、市有關規定辦理。
人民政府地方誌工作機構向社會公眾徵集資料,可以給予適當報酬。地方誌資料所有人或者持有人不得故意提供虛假資料。第八條市、區、縣級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和實施本行政區域地方誌資料年報制度。
市、區、縣級市人民政府地方誌工作機構負責確定地方誌資料年報承報單位,並根據地方誌資料年報工作需要進行調整。
納入地方誌資料年報承報單位的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以及中直、省直駐穗機構,應當按照地方誌資料年報制度規定,向市或者區、縣級市人民政府地方誌工作機構報送地方誌資料年報。
地方誌資料年報承報單位應當按地方誌資料年報制度要求,向相關單位和個人徵集地方誌資料,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提供支持。第九條地方誌資料年報承報單位應當每年組織開展地方誌資料年報編寫工作,於每年9月底前完成上年度地方誌資料年報編寫任務,並報市或者區、縣級市人民政府地方誌工作機構驗收。
地方誌資料年報承報單位提供的地方誌資料年報,應當包括主體資料、大事記資料、人物資料、專題資料、圖片資料和附錄資料等,資料內容應當客觀真實、全面系統。第十條編纂地方誌應當吸收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參加,實行專、兼職人員相結合。
市、區、縣級市人民政府地方誌工作機構,每年應當組織開展地方誌編纂業務和地方誌資料年報業務培訓。第十一條地方誌編纂人員應當恪盡職守,客觀公正,據事直書,忠於史實;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明示或者暗示編纂人員在地方誌中作虛假記述。第十二條地方誌工作遵循開門修志、修志成果全社會共享的原則,鼓勵社會廣泛參與地方誌工作。
市、區、縣級市人民政府地方誌工作機構應當通過互聯網、報刊等方式,聽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會組織對地方誌編纂工作的意見、建議。
地方誌編纂工作涉及有爭議的重要事項的,市、區、縣級市人民政府地方誌工作機構應當徵求有關專家、學者或者有關社會組織、相關人士的意見,提出修改意見,並報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人民政府地方誌工作機構審定。
2. 揚州市地方誌工作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了加強和規范地方誌工作,推動新時代地方誌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延續揚州歷史文脈,根據國務院《地方誌工作條例》以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地方誌的組織編纂、管理和開發利用工作,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地方誌,包括地方誌書和地方綜合年鑒。第三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本行政區域地方誌事業發展專項規劃,並將地方誌事業發展專項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第四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明確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以及與工作相適應的工作人員,統籌規劃、組織協調、督促指導本行政區域地方誌工作。第五條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市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市生態科技新城管理委員會以及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明確承擔地方誌工作的機構與人員。第六條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市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市生態科技新城管理委員會在市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以及市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指導下,根據全市地方誌工作要求,開展本區域地方誌工作。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市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市生態科技新城管理委員會應當保證地方誌工作開展所必需的經費。第八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設立的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承擔下列職責:
(一)負責本行政區域地方誌工作的組織和協調;
(二)審議地方誌事業發展專項規劃等;
(三)審議地方誌事業發展相關政策措施;
(四)審議方誌館、方誌陳列室建設方案;
(五)依法應當承擔的其他工作職責。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地方誌編纂委員會主任。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會議。
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工作規則由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以下簡稱地方誌工作機構)具體負責擬定,經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審議批准後實施。第九條地方誌工作機構主管本行政區域地方誌工作,具體履行下列職責:
(一)組織、督促、檢查和指導地方誌工作;
(二)擬定本行政區域地方誌事業發展專項規劃;
(三)擬定地方誌工作規劃和編纂方案;
(四)組織編纂本級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
(五)開展地方誌書質量評議、審查和驗收;
(六)搜集、保存和管理地方誌文獻資料,組織整理、出版舊志和其他地情文獻;
(七)推動方誌館、方誌陳列室建設,做好地方誌資源的信息化工作;
(八)依法應當承擔的其他工作職責。第十條地方誌編纂應當廣泛吸收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參加。
市地方誌工作機構應當遴選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和良好職業道德的專家、學者建立市地方誌工作專家庫。
參加地方誌編纂的專家、學者可從市地方誌工作專家庫中選取。
市地方誌工作專家庫人員的遴選、使用、管理和報酬支付等制度由市地方誌工作機構負責擬定,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第十一條地方誌工作機構應將草擬的地方誌書編纂方案向社會公布,廣泛徵求和聽取意見;積極吸納有關專家、學者和知情者參與地方誌書編纂方案的制定。
地方誌工作機構擬定的地方誌書編纂方案,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地方誌書編纂方案經批准實施後15日內,報上一級地方誌工作機構備案。第十二條以市、縣(市、區)行政區域名稱冠名的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由本級地方誌工作機構組織編纂,其他組織和個人不得編纂。第十三條地方誌工作機構和承擔編纂任務的單位應當建立地方誌資料徵集制度,及時徵集和保存文字、圖表、照片、音像、電子文本、實物等各種地情文獻資料。
地方誌資料的徵集、管理、利用按照國家、省、市有關規定執行。
鼓勵社會公眾無償向地方誌工作機構捐贈地方誌資料。對具有價值的地方誌文獻資料,地方誌工作機構可以向捐贈者頒發捐贈紀念證書。第十四條地方誌工作機構應當建立地方誌資料年報制度,確定地方誌資料年報承報單位,並根據工作需要進行調整。
地方誌資料年報承報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向地方誌工作機構報送相關資料。
地方誌資料年報承報單位提供的地方誌年報資料應當客觀真實、全面系統。
3. 地方誌每年多少年編一次
二十年左右
「地方誌書每二十年左右編修一次,這也是我國2006年發布的《地方誌工作條例》第十條規定。地方誌是一種記述地方情況的史志,一般分為全國性和地方性兩類。地方誌書具有地方性、廣泛性、資料性、時代性和連續性等特徵。同時,《地方誌工作條例》也指出每一輪地方誌書編修工作完成之後,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在編纂地方綜合年鑒、整理收集資料以及向社會提供咨詢服務的同時,要重新啟動新一輪地方誌書的續修工作。」
地方誌書每20年左右修編一次,編纂地方誌應當吸收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參加。地方誌編纂人員實行專兼職相結合,專職編纂人員應當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
根據《地方誌工作條例》第十條地方誌書每20年左右編修一次。每一輪地方誌書編修工作完成後,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在編纂地方綜合年鑒、搜集資料以及向社會提供咨詢服務的同時,啟動新一輪地方誌書的續修工作。
(3)地方誌工作條例下載擴展閱讀:
《地方誌工作條例》第十四條地方誌應當在出版後3個月內報送上級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備案。
在地方誌編纂過程中收集到的文字資料、圖表、照片、音像資料、實物等以及形成的地方誌文稿,由本級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指定專職人員集中統一管理,妥善保存,不得損毀;修志工作完成後,應當依法移交本級國家檔案館或者方誌館保存、管理,個人不得據為己有或者出租、出讓、轉借。
除了20年左右一次的編修,地方誌一般還要有一年一次的檢查和小的修改添加等等。就比如有行政區域的調整的,要及時進行修改。地方誌有著「資治,教化,存史」三大功能作用,對於地方的政府官員來說,地方誌是他們必備的書目,也是他們必須熟悉的書目。只有真正了解當地的歷史,當地的地理,人文等等,才能帶領或者推動當地更好地發展,走向正確的發展的道路。發展不是一條容易的路,而且在我國還要追求均衡全面地發展,不能落下任何一個村,一個人,背後需要做的工作是難以想像的。
法律依據:《地方誌工作條例》是為了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全面、客觀、系統地編纂地方誌,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地方誌,發揮地方誌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而制定的條例。2006年5月18日,條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布,自2006年5月18日起施行。
地方誌工作條例
第一條為了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全面、客觀、系統地編纂地方誌,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地方誌,發揮地方誌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地方誌的組織編纂、管理、開發利用工作,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地方誌,包括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
地方誌書,是指全面系統地記述本行政區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歷史與現狀的資料性文獻。
地方綜合年鑒,是指系統記述本行政區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情況的年度資料性文獻。
地方誌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編纂的地方誌,設區的市(自治州)編纂的地方誌,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編纂的地方誌。
4. 地方誌工作條例的答疑
問:國務院為什麼要制定《地方誌工作條例》?請您介紹一下《地方誌工作條例》出台的背景和意義。
答:持續不斷地編纂地方誌,是我國獨有的延續兩千多年的優良文化傳統。自隋、唐確立史志官修制度以來,歷代都把修志作為一種官職、官責,並頒布政令對修志進行統一規范。新中國成立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地方誌工作。1957年,國務院將地方誌工作納入國家12年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綱要(草案)。「文革」期間,地方誌編修工作因故中斷。改革開放以來,地方誌編修重新啟動。全國首輪省、市、縣三級志書規劃編纂六千餘部,截至2005年,已出版五千餘部。地方誌工作作為一項承上啟下、繼往開來、服務當代、有益後世的文化基礎事業,已成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中的一項系統工程,發揮了資政、存史、教化的重要作用。全國首輪新編地方誌工作已基本結束,第二輪修志工作正在全面展開。總結首輪修志工作的實踐經驗,地方誌工作面臨以下問題:一是,地方誌工作涉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仍靠過去的行政命令方式組織編纂地方誌,已難以適應形勢的需要;二是,由於沒有全國性的法律法規可以遵循,修志工作隨意性大、主觀性強,各地發展不平衡等問題日益突出,迫切需要通過立法加以規范。
《地方誌工作條例》的制定,充分體現了黨中央關於「加強文化法制建設」和「要重視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立法工作」的精神,相信該條例的出台,將為保障地方誌事業的健康發展發揮積極的作用。
問:請問該條例的調整范圍是什麼?
答:根據我國首輪新編地方誌工作的實踐,地方誌的外延已有所擴展,既包括傳統意義上的地方誌書,又包括地方綜合年鑒。地方綜合年鑒,是每20年左右新一輪地方誌書續修的平時資料積累。地方誌工作的內涵也發生了變化,既包括地方誌的規劃、編纂、審查驗收,也包括地方誌出版後的開發利用。因此,該條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地方誌的組織編纂、管理、開發利用工作,適用本條例。該條例並明確規定,地方誌包括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
我國部分鄉鎮,甚至村也組織修志。考慮到編纂地方誌需由地方政府組織人力、物力、財力,為了不給鄉鎮、村設定義務、增加負擔,該條例仍維持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地方誌編纂工作的通知》關於地方誌分為省級、設區的市級、縣級三級的規定。
問:該條例對地方誌工作的保障問題作了哪些規定?
答:地方誌工作是一項重要的文化基礎事業,也是各級地方政府管理和發展文化事業的重要職責。地方誌屬於「官修」的信史,不同於個人的自由著述,必須加強地方各級政府對此項工作的領導和規范。因此,該條例作了以下具體規定:
二是,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本行政區域地方誌編纂的總體工作規劃,並報國家地方誌工作指導機構備案。
三是,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冠名的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分別由本級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按照規劃組織編纂,其他組織和個人不得編纂。
問:該條例對確保地方誌編纂質量作了哪些制度設計?
答:為了確保地方誌編纂的質量,該條例主要作了以下規定:
一是,明確地方誌編纂應遵循的指導原則,規定編纂地方誌應當做到存真求實。
二是,對參與地方誌編纂的人員作了要求,規定編纂地方誌應當吸收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參加。
三是,確立了地方誌書的審查驗收制度,規定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冠名、列入規劃的地方誌書經審查驗收,方可以公開出版對地方誌書進行審查驗收應當組織有關保密、檔案、歷史、法律、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專家參加。
四是,確立了地方綜合年鑒的出版批准制度,規定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冠名的地方綜合年鑒,經本級人民政府或者其確定的部門批准,方可以公開出版。
問:實踐中曾經多次發生地方誌作品著作權歸屬爭議問題,請問條例對這個問題是否作出明確規定?
答: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冠名的地方誌作品的著作權問題在過去一直沒有明確,在實踐中經常發生爭議。著作權法第十六條規定,公民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工作任務所創作的作品是職務作品;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權,著作權的其他權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給予作者獎勵。地方誌是地方誌編纂人員按照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的要求編纂的,而且主要利用了上述機構提供的資料、經費和物質技術條件。因此,該條例與著作權法作了銜接,規定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冠名的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為職務作品。
5. 地方誌工作條例
第一條為了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全面、客觀、系統地編纂地方誌,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地方誌,發揮地方誌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制定本條例。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地方誌的組織編纂、管理、開發利用工作,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地方誌,包括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
地方誌書,是指全面系統地記述本行政區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歷史與現狀的資料性文獻。
地方綜合年鑒,是指系統記述本行政區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情況的年度資料性文獻。
地方誌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編纂的地方誌,設區的市(自治州)編纂的地方誌,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編纂的地方誌。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地方誌工作的領導。地方誌工作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第五條國家地方誌工作指導機構統籌規劃、組織協調、督促指導全國地方誌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主管本行政區域的地方誌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一)組織、指導、督促和檢查地方誌工作;
(二)擬定地方誌工作規劃和編纂方案;
(三)組織編纂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
(四)搜集、保存地方誌文獻和資料,組織整理舊志,推動方誌理論研究;
(五)組織開發利用地方誌資源。第六條編纂地方誌應當做到存真求實,確保質量,全面、客觀地記述本行政區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歷史與現狀。第七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本行政區域地方誌編纂的總體工作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並報國家地方誌工作指導機構備案。第八條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冠名的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分別由本級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按照規劃組織編纂,其他組織和個人不得編纂。第九條編纂地方誌應當吸收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參加。地方誌編纂人員實行專兼職相結合,專職編纂人員應當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第十條地方誌書每20年左右編修一次。每一輪地方誌書編修工作完成後,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在編纂地方綜合年鑒、搜集資料以及向社會提供咨詢服務的同時,啟動新一輪地方誌書的續修工作。第十一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可以向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其他組織以及個人徵集有關地方誌資料,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提供支持。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可以對有關資料進行查閱、摘抄、復制,但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以及不符合檔案開放條件的除外。
地方誌資料所有人或者持有人提供有關資料,可以獲得適當報酬。地方誌資料所有人或者持有人不得故意提供虛假資料。第十二條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冠名、列入規劃的地方誌書經審查驗收,方可以公開出版。
對地方誌書進行審查驗收,應當組織有關保密、檔案、歷史、法律、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專家參加,重點審查地方誌書的內容是否符合憲法和保密、檔案等法律、法規的規定,是否全面、客觀地反映本行政區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歷史與現狀。
對地方誌書進行審查驗收的主體、程序等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第十三條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冠名的地方綜合年鑒,經本級人民政府或者其確定的部門批准,方可以公開出版。第十四條地方誌應當在出版後3個月內報送上級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備案。
在地方誌編纂過程中收集到的文字資料、圖表、照片、音像資料、實物等以及形成的地方誌文稿,由本級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指定專職人員集中統一管理,妥善保存,不得損毀;修志工作完成後,應當依法移交本級國家檔案館或者方誌館保存、管理,個人不得據為己有或者出租、出讓、轉借。第十五條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冠名的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為職務作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其著作權由組織編纂的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享有,參與編纂的人員享有署名權。第十六條地方誌工作應當為地方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服務。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應當積極開拓社會用志途徑,可以通過建設資料庫、網站等方式,加強地方誌工作的信息化建設。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利用上述資料庫、網站查閱、摘抄地方誌。
6. 雲南省地方誌工作規定
第一條為了規范和加強地方誌工作,根據國務院《地方誌工作條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地方誌的組織編纂、管理、開發利用等工作,適用《地方誌工作條例》和本規定。第三條本規定所稱地方誌,包括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
地方誌書,是指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組織編纂的全面系統記述本行政區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歷史與現狀並以本行政區域名稱和志冠名的資料性文獻,包括省志、州(市)志、縣(市、區)志。
地方綜合年鑒,是指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組織編纂的系統記述本行政區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情況並以本行政區域名稱和年鑒冠名的年度資料性文獻,包括省年鑒、州(市)年鑒、縣(市、區)年鑒。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地方誌工作的領導,健全工作機構,保障工作條件,將地方誌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地方誌工作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保證按時足額撥付。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成立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統籌規劃、組織協調地方誌工作。地方誌編纂委員會主任由本級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副主任、委員分別由有關機關負責人擔任。
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設在本級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以下簡稱地方誌工作機構),承擔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的日常工作。地方誌工作機構配備專職工作人員。第六條地方誌工作機構主管本行政區域的地方誌工作,履行《地方誌工作條例》第五條第二款規定的職責和下列職責:
(一)宣傳和貫徹實施地方誌工作的法規、規章及政策;
(二)組織地方誌書的審查驗收;
(三)負責地方誌工作規劃和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的備案審查;
(四)組織培訓地方誌編纂(撰)人員。第七條省地方誌工作機構負責擬定全省地方誌總體工作規劃,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並報國家地方誌工作指導機構備案。
州(市)、縣(市、區)地方誌工作機構根據全省地方誌總體工作規劃,擬定本行政區域的地方誌工作規劃,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並報上一級地方誌工作機構備案。第八條縣級以上地方誌工作機構應當每年定期向上一級地方誌工作機構報送地方誌資料和工作情況。具體辦法由省地方誌工作機構制定。第九條承擔地方誌編撰任務的有關單位,應當明確機構和人員,保障經費和工作條件,負責收集、整理和保管資料,按照規定的時間和質量要求完成編撰任務,並接受地方誌工作機構的業務指導和督促檢查。第十條對地方誌書分別依照下列規定進行批准審查驗收:
(一)省志由省地方誌工作機構組織審查驗收並提交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審議,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二)州(市)志由州(市)地方誌工作機構審核並提交本級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審議,報省地方誌工作機構審查驗收,再報州(市)級人民政府批准。
(三)縣(市、區)志由縣(市、區)地方誌工作機構審核並提交本級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審議,報州(市)地方誌工作機構審查驗收,再報縣(市、區)人民政府批准,報省地方誌工作機構備案。第十一條對地方誌書依照下列規定辦理批准審查驗收手續:
(一)申請審查驗收單位填寫地方誌書審查驗收申請表,並附送審報告和裝訂成冊的地方誌書文稿;
(二)地方誌工作機構對送審地方誌書文稿出具審查修改意見;對審查驗收合格的,出具審查驗收合格證明;
(三)對取得審查驗收合格證明的地方誌書文稿,由本級人民政府發給批准文件。第十二條地方誌工作機構取得審查驗收合格證明和本級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後,方可以公開出版地方誌書。
地方誌工作機構取得本級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後,方可以公開出版地方綜合年鑒。第十三條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在出版後3個月內報送上級地方誌工作機構備案,並向本級和上級方誌館、國家綜合檔案館、公共圖書館無償提供館藏書。
以電子出版物形式出版的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按照前款規定辦理。第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地方誌工作機構應當加強對地方誌的開發利用,建設地方誌資料庫、地方誌信息網站;具備條件的,應當建設方誌館(室)。
地方誌工作機構應當利用地方誌資料庫、地方誌信息網站和方誌館(室)向社會公開地方誌文獻資料,並將服務范圍和開放時間等事項向社會公示。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利用地方誌資料庫、地方誌信息網站和方誌館(室)免費查閱、摘抄地方誌文獻資料。國家規定收取費用的,從其規定。
7. 淄博市地方史志工作條例
第一條為了全面、客觀、系統地記載區域地情,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地方史志資源,服務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根據國務院《地方誌工作條例》和《山東省地方史志工作條例》,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地方史志的組織編纂、管理和開發利用工作,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地方史志,包括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和相關地情文獻。
地方誌書,是指全面系統地記述本行政區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歷史與現狀的資料性文獻,包括市志、區縣志、鄉(鎮、街道)志。
地方綜合年鑒,是指全面系統地記述本行政區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情況的年度資料性文獻,包括市年鑒、區縣年鑒、鄉(鎮、街道)年鑒。
相關地情文獻,是指系統記述本行政區域一定領域情況的資料性文獻,包括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及村(社區)編纂的志書、年鑒和其他資料性文獻。第四條市、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地方史志工作的領導,將地方史志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保障地方史志工作機構的工作條件,地方史志工作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第五條市、區縣人民政府地方史志工作機構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地方史志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一)貫徹執行地方史志工作法律、法規;
(二)組織、指導、督促、檢查地方史志工作;
(三)擬定地方史志工作規劃和編纂方案;
(四)制定地方史志編纂業務規范;
(五)編纂、審查、驗收地方史志文稿;
(六)建設地情網站和方誌館,開發利用地方史志資源;
(七)組織整理舊志,徵集、保存地方史志文獻;
(八)組織開展地方史志學術研究、業務培訓;
(九)完成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業務部門交辦的其他任務。第六條編纂地方史志應當做到存真求實、客觀公正、忠於史實、確保質量。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要求編纂人員在地方史志文獻中做虛假記述。第七條編纂地方史志應當吸收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參加。地方史志編纂人員實行專職與兼職相結合,專職編纂人員應當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第八條承擔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撰稿任務的單位應當明確責任人員,接受本級人民政府地方史志工作機構的指導,按照時間和質量要求完成撰稿任務。第九條以市、區縣行政區域名稱冠名的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由本級人民政府地方史志工作機構組織編纂;以鄉(鎮、街道)行政區域名稱冠名的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由本級人民政府組織編纂。其他組織和個人不得編纂出版。第十條地方誌書每二十年左右編修一次。每一輪地方誌書編修工作完成後,地方史志工作機構在編纂地方綜合年鑒、向社會提供咨詢服務、組織和引導基層開展地方史志工作的同時,啟動新一輪地方誌書的編修工作。
以市、區縣行政區域名稱冠名的地方綜合年鑒,由市、區縣人民政府地方史志工作機構按照年度組織編纂,以出版年份為序號。第十一條承擔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撰稿任務的單位要對所上報稿件進行保密審查。地方史志工作機構要組織相關部門對本級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文稿進行審查,重點審查地方史志文稿的內容是否符合保密、檔案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第十二條市、區縣人民政府地方史志工作機構依法向本行政區域內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及個人徵集地方史志資料。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在規定時限內提供真實、准確的資料。地方史志工作機構可以對所需資料進行閱讀、摘抄和復制,但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以及不符合檔案開放條件的除外。
地方史志資料所有者或者持有者提供有關資料,可以獲得適當報酬。地方史志資料所有者或者持有者不得故意提供虛假資料。第十三條地方史志編纂過程中收集到的文字資料、圖表、照片、音像資料、實物等地方史志資料及形成的文稿,由市、區縣人民政府地方史志工作機構集中統一管理,妥善保存,不得損毀。編纂工作完成後,應當移交方誌館保存、管理,個人不得擅自處置。第十四條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出版實行分級審查批准制度:
(一)《淄博市志》經山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審定,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出版;
(二)《淄博年鑒》由市志編纂委員會審定,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出版;
(三)區縣志由市志編纂委員會審定,報區縣人民政府批准後出版;
(四)區縣年鑒由同級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審定,報區縣人民政府批准後出版;
(五)鄉(鎮、街道)志、年鑒由區縣人民政府地方史志工作機構審查後出版。
8. 江蘇省地方誌工作條例
第一條為了規范地方誌工作,促進地方誌的開發利用,發揮地方誌記錄歷史、傳承文明、資政育人、服務發展的作用,根據國務院《地方誌工作條例》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地方誌的編纂、開發利用和管理工作,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地方誌,包括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冠名的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
地方誌書是指全面系統記述本行政區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歷史與現狀的資料性文獻。
地方綜合年鑒是指系統記述本行政區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情況的年度資料性文獻。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地方誌工作的領導,將地方誌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協調解決地方誌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督查推動地方誌工作;建立健全地方誌工作機制,配備工作人員,保障工作條件,將地方誌工作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
省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地方誌事業發展規劃,推動全省地方誌事業平穩、健康、有序發展。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以下簡稱地方誌工作機構)主管本行政區域的地方誌工作,履行以下職責:
(一)組織、指導、檢查和督促地方誌工作;
(二)組織編纂地方誌;
(三)徵集、整理、保存地方誌文獻和資料,整理、出版舊志;
(四)組織開展地情調查研究和資源開發利用,開展地方誌信息化建設,為社會提供服務;
(五)組織開展地方誌業務培訓、理論研究、宣傳教育和對外交流;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第六條省、設區的市、縣(市、區)應當編纂地方誌。
地方誌由地方誌工作機構組織編纂,其他組織和個人不得編纂。第七條地方誌書每二十年左右編修一次。地方綜合年鑒一年一鑒、逐年編纂。
行政區劃有重大調整的,應當及時組織編纂已撤銷的設區的市、縣(市、區)地方誌書,適時組織編纂新設的設區的市、縣(市、區)地方誌書。第八條省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全省地方誌書編纂工作規劃。
地方誌工作機構應當擬定地方誌編纂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第九條編纂地方誌應當堅持正確方向,遵循存真求實、確保質量的原則,做到全面客觀、真實可靠、科學嚴謹、合法合規,不得篡改歷史事實,不得杜撰歷史事件。
地方誌編纂人員應當恪盡職守、據事直書、忠於史實、保守秘密。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要求地方誌工作機構和編纂人員在地方誌中作虛假記述。第十條編纂方案確定的承擔地方誌工作任務的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以下統稱承編單位),應當明確工作機構和人員,保障工作條件,按照編纂方案的要求完成編纂、供稿等工作,並對所提供資料的真實性和准確性負責。
地方誌工作機構應當對承編單位的編纂工作進行指導、督促和檢查。第十一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地方誌工作機構應當建立地方誌人才引進、兼職人員聘用、志願服務、培訓、激勵等制度,建設專兼職相結合的地方誌人才隊伍。
地方誌工作機構應當建立地方誌專家庫、人才庫,吸收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以及熟悉地情的社會公眾參與地方誌編纂工作。
地方誌工作機構可以採取購買服務、項目合作等方式,委託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專業機構承擔地方誌編纂有關工作。第十二條地方誌工作機構和承編單位應當建立資料積累制度,收集文字、圖表、照片、音像、實物等地方誌資料。
地方誌工作機構應當定期組織編寫資料長編,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組織對相關音像資料進行整理匯編。第十三條地方誌工作機構和承編單位可以向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其他組織以及個人徵集有關地方誌資料,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提供支持。
地方誌工作機構和承編單位可以對有關資料進行查閱、摘抄、復制,但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以及不符合檔案開放條件的除外。第十四條地方誌工作機構應當指定專職人員負責保管在地方誌編纂過程中收集到的各類資料以及形成的地方誌文稿,不得損毀;編纂工作完成後,應當將資料和文稿依法移交同級檔案館或者方誌館保存、管理,個人不得據為己有或者出租、出讓、轉借。
9. 河南省地方誌工作規定
第一條為規范地方誌的編纂、管理和開發利用,發揮地方誌在服務、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根據國務院《地方誌工作條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地方誌的組織編纂、管理和開發利用工作適用本規定。第三條本規定所稱地方誌,是指省、省轄市、縣(市、區)編纂的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
地方誌書,是指全面系統記述本行政區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歷史與現狀的資料性文獻。
地方綜合年鑒,是指系統記述本行政區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情況的年度資料性文獻。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地方誌工作的領導,健全工作機構,保障工作條件,將地方誌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負責本行政區域地方誌工作的統籌規劃、組織協調、督促指導。
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設在本級人民政府地方誌工作機構,承擔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的日常工作。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方誌工作機構在本級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的領導下,主管本行政區域的地方誌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一)貫徹執行有關地方誌工作的法律、法規、規章和相關政策,制定有關地方誌編纂的業務規程;
(二)組織、指導、督促和檢查地方誌工作;
(三)擬定本行政區域地方誌工作規劃和編纂方案;
(四)組織編纂本行政區域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依照規定組織專家對已編纂成稿的地方誌進行審查驗收;
(五)搜集、保存、整理地方誌文獻和資料,組織整理舊志,開展地方誌學術研究、交流和宣傳;
(六)組織開發利用地方誌資源;
(七)培訓地方誌工作人員;
(八)完成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人民政府地方誌工作機構交辦的其他事項。第七條省人民政府地方誌工作機構負責擬定本省地方誌編纂總體工作規劃,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並報國家地方誌工作指導機構備案。
省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地方誌工作機構應當根據省地方誌編纂總體工作規劃,擬定本行政區域地方誌編纂工作規劃,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並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地方誌工作機構備案。第八條地方誌書每二十年左右編纂一次;地方綜合年鑒每年編纂一次。
以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冠名的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應當由本級人民政府地方誌工作機構按照地方誌編纂工作規劃組織編纂,其他組織和個人不得編纂。第九條按照地方誌編纂工作規劃承擔編纂任務的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以下簡稱單位),應當將地方誌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計劃,明確負責編纂工作的機構和人員,保障工作條件。
承擔編纂任務的單位,應當在規定的時間內按照要求完成地方誌初稿編纂或者資料報送任務,並對所編纂的地方誌初稿的質量或者所提供資料的真實性和准確性負責。
地方誌工作機構應當對承擔編纂任務的單位加強業務指導和督查。第十條地方誌的編纂內容和過程應當公開。
地方誌的編纂內容涉及有爭議的重要事項的,地方誌工作機構應當徵求有關專家、學者或者單位的意見,並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人民政府地方誌工作機構報告。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方誌工作機構應當建立地方誌資料徵集制度,通過查閱、摘抄、復制、購買等方式收集地方誌資料,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提供支持。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以及不符合檔案開放條件的,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執行。
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和社會團體應當無償向地方誌工作機構提供地方誌資料。私營企業和個人可以自願向地方誌工作機構無償提供其擁有的地方誌資料,地方誌工作機構徵用私營企業和個人擁有的地方誌資料的,應當支付適當報酬。第十二條地方誌編纂人員實行專兼職相結合,專職編纂人員應當接受專業培訓,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
編纂地方誌應當吸收有關方面專家、學者參加,可以聘請適合從事地方誌編纂的人員參加編纂。
地方誌編纂人員應當恪盡職守、客觀公正、忠於史實。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要求編纂人員在地方誌中作虛假記述。
10. 青島市地方誌工作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地方誌工作,發揮地方誌傳承文明、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根據國務院《地方誌工作條例》和《山東省地方史志工作條例》,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地方誌的編纂、資料管理和開發利用等工作,適用本規定。第三條本規定所稱地方誌,包括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專業志書、專業年鑒和相關地情文獻。
地方誌書是指全面系統記述本行政區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歷史與現狀的資料性文獻,包括市志和區(市)志。
地方綜合年鑒是指全面系統記述本行政區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情況的年度資料性文獻,包括市年鑒和區(市)年鑒。
專業志書是指以市、區(市)行政區域名稱冠名,記述行業、部門以及某一專項事業或者事物,全面系統反映其歷史與現狀的資料性文獻,包括行業志、部門志和專業志。
專業年鑒是指以市、區(市)行政區域名稱冠名,記述行業、部門以及某一專項事業或者事物,全面系統反映其年度情況的資料性文獻,包括行業年鑒、部門年鑒和專業年鑒。
相關地情文獻是指除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專業志書、專業年鑒以外,全面系統記述本行政區域相關領域情況的資料性文獻,包括各級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以及社區(村)編纂的地情類出版物。第四條市、區(市)人民政府領導本行政區域內地方誌工作,健全地方誌工作機構,明確人員編制,規范業務建設,保障工作條件,將地方誌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第五條市、區(市)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以下稱地方誌工作機構),主管本行政區域的地方誌工作並履行下列職責:
(一)宣傳、貫徹有關地方誌工作的法律、法規、規章和相關政策;
(二)擬定地方誌工作規劃和編纂方案,制定地方誌工作制度和業務規范;
(三)組織、指導、督促和檢查地方誌工作;
(四)編纂、審查、驗收、出版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指導編纂專業志書、專業年鑒和相關地情文獻;
(五)建立健全和實施地方誌資料年報制度,徵集、整理、保存地情文獻和資料;
(六)全面加強信息化建設,不斷完善地情網,推進地方誌文獻資源數字化,為社會讀志用志提供服務;
(七)組織整理、校點舊志等古籍地情文獻;
(八)開發利用地方誌資源,開展地情研究和地方誌學術研究,開展對外文化交流;
(九)培訓地方誌編纂人員。第六條市、區(市)人民政府對地方誌工作機構和地方誌承編單位的工作定期進行督查並予以通報。第七條市、區(市)人民政府對在地方誌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和貢獻的單位、個人,可以按照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地方誌編纂第八條地方誌工作機構應當根據上一級地方誌編纂總體工作規劃,制定本級人民政府地方誌編纂規劃,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並報上一級地方誌工作機構備案。
以市、區(市)行政區域名稱冠名的地方誌書、地方綜合年鑒,由市、區(市)地方誌工作機構按照地方誌編纂規劃組織編纂。第九條地方誌書每20年左右編修一次,遇有重大區劃調整等,應當從實際情況出發適時組織編纂。地方綜合年鑒按年度編纂出版。專業志書、專業年鑒和相關地情文獻由有關單位適時組織編纂。第十條本市各級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以及中央、省駐青機構(以下稱承編單位),應當按照市、區(市)人民政府地方誌工作規劃和任務,明確本單位地方誌編纂機構和人員,參與地方誌編纂,並接受地方誌工作機構的業務指導和督促檢查,按照規定的期限和質量標准完成任務。第十一條地方誌編纂人員實行專兼職相結合。專職人員應當經過專業崗位培訓,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和學術水平。應當吸收多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和熟悉地情、具有較高編纂水平的人員及志願者參加地方誌編纂,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和其他社會組織應當予以支持。
地方誌編纂人員應當忠於史實,准確記述相關情況。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要求編纂人員在地方誌中作虛假記述。第十二條地方誌應當做到存真求實、經世致用,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和恆久的使用價值。地方誌的編纂和出版發行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省地方誌工作機構制定的質量標准及編纂規范。
地方誌編纂工作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應當遵守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涉及軍事內容的,應當遵守中央軍委關於軍事志編纂的有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