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條例式
Ⅰ 什麼是條例
法律分析:針對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內的某些具體事項而作出的,比較全面系統、具有長期執行效力的法規性公文。條例是法的表現形式之一。 一般只是對特定社會關系作出的規定。條例是由國家制定或批準的規定某些事項或某一機關組織、職權等規范性的法律文件,也是指團體制定的章程。
法律依據: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 第三條 黨政機關公文是黨政機關實施領導、履行職能、處理公務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規范體式的文書,是傳達貫徹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公布法規和規章,指導、布置和商洽工作,請示和答復問題,報告、通報和交流情況等的重要工具。
Ⅱ 條例式的規章制度是由哪三部分組成
能否黃金分割
Ⅲ 法律實施條例與法律全文有什麼異同
1、性質不同
法律全文是法律本身規定,法律實施條例是政府部門為實施法律而規定的操作規范或指導意見,本身不是法律,是行政法規或行政規章或其他規范性文件。
2、包含性不同
條例是國家權力機關或行政機關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並發布的,針對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內的某些具體事項而作出的,比較全面系統、具有長期執行效力的法規性公文。條例是法的表現形式之一。法律全文是法律全部內容。法律全文里包含法律實施條例。
3、相同點
都對法律條文進行了解釋。
(3)什麼是條例式擴展閱讀
傳統法系
法系是指根據法在結構上、形式上、歷史傳統等外部特徵以及法律實踐的特點、法律意識和法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等因素對法進行的基本劃分。
一、資本主義國家有兩大法系,即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
(1)大陸法系
大陸法系又稱羅馬法系、民法法系、法典法系或羅馬日爾曼法系,是承襲古羅馬法的傳統,仿照《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的樣式而建立起來的各國法律制度的總稱。
大陸法系也被稱作成文法,其最重要的特點就是以法典為第一法律淵源,法典是各部門法典的系統的綜合的首尾一貫的成文法匯編。歐洲大陸上的法、德、意、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和拉丁美洲、亞洲的許多國家的法律都屬於大陸法系。
(2)英美法系
英美法系又稱英國法系,普通法系或判例法系,是承襲英國中世紀的法律傳統而發展起來的各國法律制度的總稱,英(蘇格蘭地區除外)、美國(路易斯安那州除外)、澳大利亞、紐西蘭、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法律制度均屬於英美法系。
(3)主要差別
大陸法系的訴訟程序以法官為重心,具有糾問程序的特點。英美法系的訴訟程序以原告、被告及其辯護人和代理人為重心,具有抗辯式的特點,同時還存在陪審團制度。
法系這種分類不能提示法的本質,但有助於促進法律文化的了解與交流。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在歷史上差異顯著,但二十世紀以來,這種差別開始縮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律
Ⅳ 如何樹立優良學風條例式。
學風是一所大學的靈魂,是學校生存與發展的根本支柱。良好的學風是學校的寶貴財富。學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德、智、體等各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大學學風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養成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同時使學生完成自我人格的塑造。
學風,通俗地講是學習的風氣。從我們學生的角度講,學風是學生思想作風在業務學習上的具體體現,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的精神風貌,是學生在學習方面所展示的精神、態度、風格、方法和習慣等要素的綜合體現。[①]因此,學風包括了學習精神、學習態度、學習品格、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效益、學習環境等各個方面。由此看出,一個人的學習態度直接反映一個人的作風,也直接關繫到個人的成才。學風問題不僅涉及到獲取知識和技能的途徑問題,更重要的是它關繫到學生的優良品格形成問題。
智能開發和學風建設是學校工作中必須同時抓好的兩個環節。改革只重視傳授知識的傳統的教育思想和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新時期教學的重要內容。良好的學風體現了一個學校的精神面貌,是一種無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它對於學生的能力的開發和成才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是學生全面發展的保證。本文就學風建設與智能開發的關系作一些探討,意在拋磚引玉,引起同行們對這些問題的關注和研究。
一、良好學風及其基本要求
學風一般是指學習風氣,它是學習主體崇尚的一種較穩定的學習意識、學習態度、學習行為習慣、學習氛圍境界的綜合。學校學風狀況直接反映學校的精神風貌和管理水平及師生的素質狀況。
學風問題,無論對集體或個人都是一個重要問題。各級各類學校是培養多種人才的場所,要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對個人來講,要實現全面發展,早日成才,優良學風的培養是其重要保證。
優良學風包括以下的基本要求:
第一,為振興中華而學習的治學目的。樹立正確的治學目的是治學的首要問題,它確定學習的方向,決定學習的動力,給治學精神和治學態度以強烈的影響。
第二,勤奮、謙虛的治學精神。勤奮是一切事業成功的前提,古今中外大學問家、自學成才者,無一例外地都是勤奮好學、刻苦鑽研、持之以恆的榜樣。古語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勤奮謙虛的自學精神是體現學風的靈魂,是學風的核心。勤奮是振作精神,孜孜以求,鍥而不舍,努力獲取知識;謙虛是指虛心學習,永不滿足,自覺調整治學方法和態度。知識和能力的獲得,都是日積月累起來的,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科學上的偉大發現,文學上的宏篇巨著,無不是血汗和毅力的結晶,是勤奮的結果。
第三,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嚴謹就是嚴肅謹慎;求實即實事求是。嚴謹求實進行治學是學風直接而具體的體現,是學習目的、治學精神的著落點。嚴肅認真,一絲不苟,是治學應有的態度。好高騖遠、淺嘗輒止,是很難發現真理的。治學要敢於質疑,遇到事情要多問為什麼?怎麼辦?嚴謹治學還要勇於修正錯誤。英國科學家李斯特說:「我想到人的最高尚的行為,除了傳播真理外,就是公開放棄錯誤。」科學知識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
正確反映,是實實在在的,來不得半點虛假,絲毫不能馬虎。
第四,開拓創新的作風。就是要求從實際出發,敢於提出新問題,善於解決新問題,敢於開拓新局面,做到「四有」——有所發現,有所發展,有所創造,有所前進。
最後,科學的學習方法,就是辯證唯物的方法,要認識客觀世界千變萬化的事物,就要以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否則就會走入歧途。
二、樹立良好學風是培養能力的基礎
學習目的是成才的決定因素,有了正確的學習目的,才能有高度的學習自覺性和責任感,才能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和戰勝困難的勇氣。為什麼學習?學生的回答是多種多樣的,但大多數學生能根據個人、集體、國家三重關系,把學習目的逐步統一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學習上來,只有這樣才能保持旺盛的情緒,才會有鞏固持久的動力。學習態度是由學習目的決定的,人們對學習的行為、舉止、神態如主動積極,認真刻苦,勤奮扎實等等,都是學習態度問題;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習效率,達到學習目的手段,是打開科學寶庫的鑰匙。科學知識像浩瀚的海洋,我們要達到彼岸,就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能力是什麼能力?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是人認識、改變和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的各種智力構成的一種有機合力。能力直接影響活動效率,我們常是從實踐的角度來理解能力的。只有通過實踐活動,才能表現人的能力,了解人的能力,發展人的能力和檢驗人的能力。目前不少學校的教師認真備課,鑽研教材,抓住重點、難點和疑點(「三點」)進行啟發式教學,精講多練,壓縮講課時間,讓出部分時間讓學生去自學和鑽研,培養自覺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結果大部分學生成績普遍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培養學生能力,學生是基礎,教師是關鍵,領導是保證。其中教師和領導工作的重要內容,還在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歸根結蒂,只有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緊密地配合教師進行教改,能力的開發才能落到實處。
三、培養良好學風,促進全面發展
首先,結合當前學校的實際,把學風建設和能力培養結合起來,應搞好以下的工作:
(一)正確處理好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關系。能力是與活動的要求相符合並影響活動效果的個性心理特徵與多項功能的綜合,它主要是在個體中固定下來的概括的心理活動系統。而知識是人類在生產實踐、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和科技實踐以及其他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經驗總結和概括,包括對事物的根本屬性和本質聯系的認識。能力和知識是互相聯系並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的。知識是構成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形成能力的基礎;能力是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而且知識本身的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能力。能力又是進一步掌握知識的前提,它制約著掌握知識的快慢、深淺和鞏固程度。在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發展這對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能力的發展,我們在強調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把重點放在學生能力的提高上。
(二)樹立事業心,培養奉獻精神。學習的動力來源於學習動機,學生只有樹立了攀登科學技術高峰的強烈事業心和為社會主義建設獻身的精神,才能有高尚的動機、產生刻苦學習的永久性動力。
(三)嚴格要求,認真考核。一個學校沒有嚴格的考核制度和一貫的嚴格要求,要形成一個好的學風是不可能的。
其次,教師的教學和工作作風對推動學風的建設影響極大。一個教師是否嚴謹治學、學識淵博、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實事求是、勇於探索、教學相長都直接關繫到學風的問題。師高弟子強,嚴師出高徒。教師不僅傳授知識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著重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即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賜給金子,不如教給點金術。講究教學方法,研究教學藝術,提高教學效果,這都是學風建設的要求。
第三,建設良好學風,領導作風是關鍵。領導作風,主要是領導成員的精神狀態和領導部門的工作作風。領導的帶頭實施,身先士卒,要求師生做到,首先自身要做到,上行下效,師生員工就會跟著做,這是無聲的號令。
總之,學風建設和能力培養關系密切,是學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對造就全面發展富有創造才能的「四有」新人具有重大意義。
Ⅳ 法律 法規 規章 規定 條例 都是什麼 暈
1、法律是國家的產物,是統治階級(泛指政治、經濟、意識形態上占支配地位的階級)為了實現統治並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序所頒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
2、法規是法令、條例、規則和章程等法定文件的總稱,指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國務院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規。
3、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設區市的人民政府,在它們的職權范圍內為執行法律、法規需要制定的事項或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4、規定是強調預先(即在行為發生之前)和法律效力,用於法律條文中的決定,即權威性地確定為一種指導、指示或行動規則。
5、條例是國家權力機關或行政機關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並發布的,針對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內的某些具體事項而作出的,比較全面系統、具有長期執行效力的法規性公文。
(5)什麼是條例式擴展閱讀
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和條例基於法的規范作用
1、指引作用
這是指法作為一種行為規范,為人們提供某種行為模式,指引人們可以這樣行為、必須這樣行為或不得這樣行為,從而對行為者本人的行為產生影響。
2、評價作用
這是指法作為一種社會規范具有判斷、衡量他人行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作用。
3、教育作用
這是指通過法的實施,法律規范對人們今後的行為發生直接或間接的誘導影響。
4、預測作用
這是指人們可以根據法律規范的規定,事先估計到當事人雙方將如何行為及行為的法律後果,從而對自己的行為作出合理的安排。
5、強製作用
這是指法為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實現,運用國家強制力制裁、懲罰違法行為。法的強製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證。
Ⅵ 什麼是「條例式」
基本規則一:
1.比賽方法
一隊五人,其中一人為隊長,候補球員最多七人,但可依主辦單位
而增加人數。比賽分前、後半場,每半場各 20 分鍾,中場休息 10 分
鍾。比賽結束兩隊積分相同時,則舉行延長賽 5 分鍾,若 5 分鍾後比數
仍相同,則再次進行 5 分鍾延長賽,直至比出勝負為止。
2.得分種類
球投進籃框經裁判認可後,便算得分。 3 分線內側投入可得 2 分;叄
分線外側投入可得 3 分,罰球投進得 1 分。
3.進行方式
比賽開始由兩隊各推出一名跳球員至中央跳球區,由主審裁判拋球雙方跳球,開始比賽。擲界外球。
4.選手替換
每次替換選手要在20秒內完成,替換次數則不限定。交換選手的時間選在有人犯規、爭球、叫暫停等。裁判可暫時中止球賽的計時。
5.罰球
每名球員各有 4 次被允許犯規的機會,第五次即犯滿退場。且不能在同一場比賽中再度上場。罰球是在誰都不能阻擋、防守的情況下投籃,是做為對犯規隊伍的處罰,給予另一隊的機會。罰球要站在罰球線後,從裁判手中接過球後 5 秒內要投籃。在投籃後,球觸到籃框前均不能踩越罰球線。
6.違例
大致可分為(1)普通違例:如帶球走步、兩次運球、腳踢球或以拳擊球。(2)跳球違例、(3)跳球時的違例:除了跳球球員以外的入木可在跳球者觸到球之前進入中央跳球區。
2)基本規則二:
30秒鍾規則
---進攻球隊在場上控球時必須在30秒鍾內投籃出手(NBA比賽為24秒,全美大學體育聯合會比賽中為35秒).
10秒鍾規則
---球隊從後場控制球開始,必須在10秒鍾內使球進入前場(對方的半場).
5秒鍾規則
---持球後,球員必須在5秒鍾之內擲界外球出手.FIBA規則規定罰球也必須在5秒鍾內出手(NBA規則中為10秒).
3秒鍾規則
---與對方發生身體接觸而產生的犯規,比如與裁判發生爭執等情況.
侵人犯規
---與對方發生身體接觸而產生的犯規行為.
技術犯規
---隊員或教練員因表現惡劣而被判犯規,比如與裁判發生爭執等情況.
取消比賽知識的犯規
---球員做出的不體現運動員精神的犯規動作,比如打人.發生此類情況後,球員應立即被罰出場外.
隊員5次犯規
---無論是侵人犯規,還是技術犯規,一名球員犯規共5次(NBA規定為6次)必須離開球場,不得再進行比賽.
違例
---既不屬於侵人犯規,也不屬於技術犯規的違反規則的行為.主要的違例行為是:非法運球;帶球走;3秒違例;使球出界.
隊員出界
---球員帶球或球本身觸及界線或蚧線以外區域,即屬球出界.在球觸線或線外區域之前,球在空中不算出界.
Ⅶ 條例格式
條例是國家權力機關或行政機關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並發布的,針對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內的某些具體事項而作出的,比較全面系統、具有長期執行效力的法規性公文。下面是我整理的條例格式,一起來看看吧。
條例格式 篇1
(一)條例的基本格式
1.標題
條例的標題是「主題+文種¨,如<職工生活困難補助管理暫行工作條例>、<教研組工作條例)。
2.發布
發布與制度相同,一律放在標題下面,但通常是以公布日期與公布機關來表示的。個別條例的發布置正文後,成為落款。
3.正文
條例正文的格式有兩種:一是章斷條連式,一種是以條一貫到底式。章斷條連式第一章是總則,不獨立於各章之前,條數從總則部分開始分下去;最後要設一章」附則「.以條一貫到底式,不分章,開頭就是第一條,直到最後。
(二)條例的寫法
1.開頭部分
條例的開頭部分通常是開宗明義,首先交代制定條例的目的,以」為了……,特製定本條例「的句型開頭。這樣能強調條例的針對性,突出其行政約束力。如(科學技術檔案工作條例>第一條就說明:」為了建立、健全科學技術檔案工作,完整地保存和科學地管理科學技術檔案(以下簡稱科技檔案),充分發揮
科技檔案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特製定本條例。「其次,條例開頭部分還要說明條例所涉對象范圍,以便為下文的正式規定提供基礎,也為條例的專指對象確定一個明確的外延。如<教導處工作條例)第二條就分別對」教導處「的職權內容和」教導處工作「的責任范圍作了限制:」教導處是在校長領導下由
教導主任負責主持的學校教學管理機構。教導處工作是指負責計劃、組織、檢查教學,處理日常教務行政事宜等工作。「
2.主體部分
這部分是條例所規定的具體事項,即」條例「所在。寫作條例,它的總要領就是」條例條例,有條有例「.所謂」條「,就是從正面規定的條文。包括應該怎樣做和不應該怎樣做兩方面的內容;所謂」例「,不是指事例,而是從反面加以說明的例子,即規定如果做不到就該怎樣處理。這是條例寫作一個明顯不同於其他文種的地方。條例的強制性,主要是通過」例「體現出來的。
這一部分的行文步驟,一般是」條『』在前「例」在後,以條為主,正反相輔相成,是非界線分明。「條」當中的「應該,與」不應該¨這兩個方面,可以揉在一條規定里對照說明,也可以把「不應怎樣做」的內容集中在一條或幾條里單獨說明。至於「例¨,必須在後面單獨寫作一條或幾條或一章以示突出。
3.結尾部分
條例一定要有專門的結尾,說明實施要求、生效日期,或者是解釋與修改權屬,與原來有關文件的關系及其他未盡事宜的處置辦法,以強調它的嚴肅性和行政約束力。
條例格式 篇2
(一)含義、功用和性質
「條例」,是「用於規定特定范圍某些事項或機關、團體的組織、職權、工作、活動以及人員行為的規章制度」。其中黨的機關的「條例」,是用於黨的中央組織制定規范黨組織的工作活動和黨員行為的公文文體。
「規定」,是「用於對特定范圍內的工作和事務制訂帶有約束性的行為規范」的公文文體。
從寫作角度看,條例、規定都屬條款型,與其他公文文種中的文章型的或者日用文書中的'表格型的有別,所以放在一起比照講述。至於同類別稱或相近的「辦法」「准則」以及「細則」等,其中用得較多的是「辦法」和「細則」。「辦法」是黨政機關或主管部門對某項工作活動規定具體做法或實施上級法律、條規做法的公文文體;「細則」是對法律、條例、規定根據本地區本部門本系統的實際情況進行詳細解釋或規定如何具體施行的公文文體。應該說是由「法律」、「章程」、「條例」、「規定」派生的。寫法與「條例」、「規定」基本相同。
條例和規定,是規范性的文件,是黨和政府政策的具體化。黨和政府以及人民團體、企業事業部門,都可依據法律、政策和自身的工作許可權,在特定范圍內制訂,但它卻必須是領導機關制定或經領導機關批准。它所規定的事項和行為規范,是要實施和執行的,即規范所有有關人員的行為,沒有特殊人物可以不受約束;它具有強制性,執行中不能打折扣,更不能違反。
「條例」和「規定」相比,往往更為寬泛、原則一些,是對政治、經濟、科技、文教等領域某些事項的規定,或對機關團體的組織職權的規定;「規定」則往往針對更為具體一些的事項和問題,即對一定范圍的事務提出具體的辦法和要求,往往是某一決定的落實或某一條例的補充。
(二)格式和寫法
「條例」的標題為實用范圍、內容和文種三部分構成,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引進合同管理條例》, 《xx市價格監督檢查條例》等。有時也可以省略第一部分,如《城市規劃條例》、《港口口岸工作暫行條例》;試行或暫行的要在標題上寫明。標題下有的要寫明制定、批准或通過的機構和日期。正文,分條開列,大體有兩種格式:一是內容復雜的,按一般規章制度的寫法,分總則、分則、附則;分章再分條,第一章總則,末章為附則,中間數章分則;條序從頭統一排下。二是稍簡單些的,不分章則,直接分條寫下,但第一、二條等多寫宗旨、范圍、管理部門等總則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也可以用「前言」的形式寫),最末兩條多寫何機關制訂、何時施行等附則的內容,其他條款寫分則的具體內容。
「規定」的標題同於一般公文的三部分,即制發機關、內容和文種,如,《國務院關於制止亂漲生產資料價格的若干規定》。有時可以省略制發機關,如,《關於中緬邊境小額貿易管理規定》,在「內容」方面還寫了實施范圍。正文往往也是二三部分,開言可寫成前言形式,也可列入條款。內容一般應簡要說明制發本規定的因由,即根據什麼政策決定或什麼情況,或為了什麼目的等;主體,寫規定的具體內容,可分章分條,也可只分條開列具體規定;結尾,用一條或二三條寫實施說明。
(三)寫作注意事項
1.制訂的合法性。依據黨規國法及自身許可權,不能違背、超越,不能隨意為之。
2.執行的政策性。在執行時能體現政策,明確規定什麼准許、什麼不準許,並寫明違反的懲處。
3.內容的可行性。條款要能實行,切忌虛張聲勢、空言威嚇而不能實施實行,所以,規定要具體,界限要清楚,前後不能矛盾,要體現出針對性、有效性、可行性。
4.解釋的單一性。用詞准確,不能產生歧義,不能作不同解釋。
5.文字的簡明性。語言簡練,條理清楚,意思淺顯,一目瞭然。
Ⅷ 條例的「例」是什麼意思
例也是法的意思,是法的一種。古時候法律分為律、令、格、式、制、例等數種,代表不同等級的法律。現在中國的法律有根本法、法律、行政法規、行政規章、地方性法規和規章、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一般來說,條例是對執行根本大法和基本法律、上位法的具體應用和適用所作的具體規定。
Ⅸ 條例是什麼意思
條例是國家權力機關或行政機關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並發布的,針對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內的某些具體事項而作出的,比較全面系統、具有長期執行效力的法規性公文。條例是為了確立人們的行為規范而產生的,具有法律約束力。
條例作為法規性公文,其在發布時,省部級以上單位一般是「法隨令發」,以下單位大都使用「通知」作「文件頭」。
條例的特點,一是制發機關的特定性,二是內容的穩定性,三是格式的固定性,四是執行的強制性。
(9)什麼是條例式擴展閱讀
條例的格式一般由標題、正文兩部分組成。
1、標題。標題有兩種寫法:
一是由事由(或適用范圍)和文種類別(條例)組成,如《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公共場所衛生條例》;二是由制發機關、事由和文種類別組成,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條例》。
如果條例是暫行的或試行的,要在標題中寫明「暫行」、「試行」字樣,例如《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暫行條例》。
如果標題中不標明發文機關,必須在正文之後增加落款,署上發文機關和日期。獨立發布的條例,要在標題之下正中位置加括弧標明制發機關和制發時間。用命令、通知等文種予以發布的條例,條例本身不顯示制發時間,以命令或通知的發文時間為准。
2、正文。條例的正文,可分為總則、分則和附件來安排結構。通常採取兩種格式。「總分附式」,即總則、分則和附則。第一章為總則,或相當於總則的部分,多有一段導入語,簡要說明條例制發的目的、意義、法律依據和適用范圍等。
最後一章為附則,是對分則補充說明,多用以說明條例的生效日期、適用對象、解釋許可權等,以顯示條例的嚴肅性和行政約束力。
中間各章為分則。分則是分章節或條目分列條例的具體內容。這是條例的核心、主體。條例法規性的強弱,約束力的大小,就取決於這一核心。
所以,必須著力寫清三層意思:第一層,條例所規范的具體行為;第二層,應規定管理部門和管理人員的職責;第三層,應規定獎勵和處罰的事項,以保證條例付諸實施。這部分的寫法比較復雜。
章中設條,條數是從總則的第一章第一條算起,依次排列,直到附則的最後一條為止。這種格式分章設條,條條相連,各章都有小標題。這種格式適用於內容較為復雜的條例。
第二種格式,分條列述式,不設總則、分則和附則,也不分章,開頭即是第一條,依次排列。
Ⅹ 什麼是「條例式」
就是「第1第2第3」 這樣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