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國際法律法規

國際法律法規

發布時間: 2020-12-27 08:06:05

⑴ 做國際貿易必須了解的法律法規,高手進

國內的:《國際貿易法》,《合同法

國際慣例和條約:
《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公約》
《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即《UCP500》)
《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2000》(即《INCOTERM 2000》)

⑵ 國際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有哪些

(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014年修訂版)
(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1995年1月1日施行)
(3)《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2009年5月1日施行)
(4)《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年12月26日施行)
(5)《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52號, 2011年12月31日施行)
(6)《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7)《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2008年1月1日施行))
(8)《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法》(2014年1月1日施行)
(9)《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91號)
(10)《中華人民共和國監控化學品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190號)
(11)《易制毒化學品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45號)
(12)《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39號)
(13)《工傷保險條例》(國務院令第586號)
(14)《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
(15)《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國務院令第302號)
(16)《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國務院第112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
(17)《關於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國發[2010]23號)
(18)《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修正)》(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3]第21號令)
(19)《中國禁止或嚴格限制的有毒化學品目錄(第一批)》(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發[1999]83號)
(20)《中國禁止或嚴格限制的有毒化學品目錄(第二批)》(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公告 2005年 第29號)
(21)《倉庫防火安全管理規則》(公安部令第6號)
(22)《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關於修改<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監督管理辦法>的決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 第140號)
(23)《關於進一步加強防雷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氣發(2006)199號)
(24)《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國家總局令第1號,2005年)
(25)《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暫行規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 第40號)
(26)《關於開展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安監管協調字[2004]56號 )
(27)《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36號)
(28)《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於公布<首批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工工藝目錄>的通知》(安監總管三〔2009〕116號)
(29)《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23號)
(30)《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辦法》(財企〔2012〕16號,2012年2月14日起施行)
(31)《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評審指南(試行)》(安監總廳應急〔2009〕73號)
(32)《危險化學品名錄》(2002版)
(33)《劇毒化學品目錄》(2002年版)
(34)《高毒物品目錄》(2003年版)
(35)《易制爆危險化學品名錄》(2011年版)
(36)《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於公布首批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名錄的通知》(安監總管三〔2011〕95號)
(37)《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於公布第二批重點監管危險化工工藝目錄和調整首批重點監管危險化工工藝中部分典型工藝的通知》(安監總管三〔2013〕3號)
(38)《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於公布關於公布第二批重點監管危險化學品名錄的通知》(安監總管三〔2013〕12號
(39)《化學品物理危險性鑒定與分類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 第60號)
(40)《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於修改〈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規定〉等11件規章的決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63號)

⑶ 法律,法規,規章,司法解釋,國際條約的區別

首先,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任務形式的法律都不能與之沖突。
1.法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內容涉及廣泛,對立法、行政、司法均有規定,例如《刑法》《立法法》《行政復議法》等等,效力僅次於憲法。
2.法規: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有時也有說自治法規、經濟特區經濟法規、特別行政區法規,但這些法規特殊,可以不予考慮)
行政法規:國務院制定,是規定全國行政方面的法律,如《××條例》,效力僅次於法律。
地方性法規: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在本行政區劃內,內容涉及廣泛,但涉及行政內容時,顯然效力比行政法規低。
3.規章:部門規章和地方性規章。
部門規章:是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央人民銀行、審計署和直屬機構制定,規定的具體某一領域的行政事務,效力比行政法規低。
地方性規章:省級和較大市政府制定,規定本行政區劃內的行政事務,效力比行政法規低。
——插曲:當規章之間沖突時,國務院裁決;當規章和地方性法規沖突時,國務院認為適用地方性法規就適用,認為適用規章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裁決。
4.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作出,是對某一類案件或者某項法律的適用作出的一個法律文件,屬於司法的范疇,效力比法律低。
5.國際條約: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締結條約和重要協定的批准和廢除,按以誰的名義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部門,一般都是國務院、外資部去做。規定的涉外事務,前面講的都是國內法。

⑷ 我國法律法規及國際公約優先順序

從現代法制社抄會的法律結構來看,憲法作為母法是一國法律的根本,是所有國家權力機關權力的來源,對締約程序規則也都源於憲法性文件的授權,如果條約效力可以高於憲法的話,理論上將面臨解釋下位法何以能夠規定上位法的難題。因此國際條約的效力無法高於國內憲法,但事實上各國是不可能冒著違憲的危險去簽訂國際條約的。因此,實踐中這兩者的沖突基本上是不存在的。至於憲法以下的子法,層次、界位亦各有不同,效力不能高過國際條約。

參見《民法通則》第一百四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規定的,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但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國際慣例。

⑸ 國際社會出台過哪些法律法規來防止核事故的發生

《及早通報抄核事故公約》、《核事故或輻射緊急情況援助公約》、《1972年防止傾倒廢物及其他物質污染海洋的公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關於核損害民事責任的1997年維也納公約》、《1997年核損害補充賠償公約》、《核安全公約》

⑹ 國際駕駛執照的法律法規

聯合國道路交通公約主要包括
1949年聯合國道路交通公約(Convention on Road Traffic Geneva,19 September 1949)
1968年聯合國道路交通公約(Convention on Road Traffic Vienna 8 November 1968)(PDF文件)
1949年聯合國道路交通公約第24條第3款有明確規定:「國際駕照須在駕車人證明了其能力之後,由締約方的合法權力部門或其分支機構,或得到其授權的協會簽發給駕車人」。
1968年聯合國道路交通公約規定:「締約方承認有效的、由另一個締約方或其下屬機構、或者另一締約方所授權的機構簽發的國際駕照......」(第41條第2款),「......並不要求締約方承認駕車人的居住國/地區之外的國家/地區為其簽發的國際駕照。」(第41條第 7款(b))
根據1968年聯合國道路交通公約第41條第2款規定,公約的各締約方承認:
使用與該國相同語言印製的任何一個國家的駕照,或者,如果不是使用相同語言印製的,可以輔之以一個認證翻譯件;
任何一個在語言、格式、機動車分類方式等方面符合道路交通公約第6附加條款中的要求的外國駕照;
任何一個符合第6附加條款中的要求的國際駕照;(筆者註:該附加條款中對國際駕照的要求包括:國際駕駛執照的封面必須有簽發國家的名稱及該國的明顯徽標;有簽發部門的簽字;有簽發部門的章;執照內有該執照持有人所居住的締約國的名稱)
......各締約方承認以上執照在其領土上駕駛許可中所規定的車型時有效。

⑺ 國家頒布了那些法律、法規

1959年以前 第一屆歷史紀念物建築師及技師國際會議《關於歷史性紀念物修復的雅典憲章》(1931) 國際現代建築協會《雅典憲章》(1933)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武裝沖突情況下保護文化財產公約(海牙公約)》(1954)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適用於考古發掘的國際原則的建議》(1956) 1960—1969年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保護景觀和遺址的風貌與特性的建議》(1962) 第二屆歷史古跡建築師及技師國際會議《關於古跡遺址保護與修復的國際憲章(威尼斯憲章)》(1964)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保護受公共或私人工程危害的文化財產的建議》(1968) 1970—1979年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1970)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1972)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在國家一級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建議》(1972) 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關於歷史性小城鎮保護的國際研討會的決議》(1975)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歷史地區的保護及其當代作用的建議(內羅畢建議)》(1976) 馬丘比丘憲章(1977)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保護可移動文化財產的建議》(1978) 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章程(1978) 1980—1989年 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一國際歷史園林委員會《佛羅倫薩憲章》(1982) 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保護歷史城鎮與城區憲章(華盛頓憲章)》(1987)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傳統文化和民俗的建議》(1989) 1990—1999年 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考古遺產保護與管理憲章》(1990) 與世界遺產公約相關的奈良真實性會議《奈良真實性文件》(1994) 國際統一私法協會《關於被盜或非法出口文物公約》(1995) 新都市主義協會《新都市主義憲章》(1996) 中國-歐洲歷史城市市長會議《保護和發展歷史城市國際合作蘇州宣言》(1998) 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澳大利亞國家委員會《巴拉憲章》(1999) 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關於鄉土建築遺產的憲章》(1999) 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國際文化旅遊憲章(重要文化古跡遺址旅遊管理原則和指南)》(1999) 國際建築師協會《北京憲章》(1999) 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木結構遺產保護准則》(1999) 2000—2004年 中國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發展國際會議《北京共識》(2000) 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中國國家委員會《中國文物古跡保護准則》(2000)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水下文化遺產公約》(2001)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2001)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世界遺產的布達佩斯宣言》(2002)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003)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蓄意破壞文化遺產問題的宣言》(2003) 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建築遺產分析、保護和結構修復原則》(2003) 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壁畫保護、修復和保存原則》(2003) 國際工業遺產保護聯合會《關於工業遺產的下塔吉爾憲章》(2003) 2005年至今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實施(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的操作指南》(2005) 世界遺產與當代建築國際會議《維也納保護具有歷史意義的城市景觀備忘錄》(2005)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具有歷史意義的城市景觀宣言》(2005) 《國際文物保護與修復研究中心章程》(2005)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安草案——亞洲最佳保護範例》(2005) 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西安宣言》(2005) 第二屆文化遺產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國際會議《紹興宣言》(2006) 東亞地區文物建築保護理念與實踐國際研討會《北京文件》(2007) 城市文化國際研討會《城市文化北京宣言》(2007)

記得採納啊

熱點內容
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實施意見 發布:2025-04-30 12:47:16 瀏覽:665
道德經講離別 發布:2025-04-30 12:38:48 瀏覽:365
律師王宏周 發布:2025-04-30 12:36:50 瀏覽:891
廣西拆遷律師 發布:2025-04-30 12:35:08 瀏覽:326
安澤司法 發布:2025-04-30 12:23:11 瀏覽:413
民法總則187 發布:2025-04-30 11:47:33 瀏覽:342
婚姻法24條規定 發布:2025-04-30 11:28:02 瀏覽:69
法律與道德的例子 發布:2025-04-30 11:21:01 瀏覽:103
民法表述 發布:2025-04-30 10:59:27 瀏覽:329
行政法精粹電子版 發布:2025-04-30 10:59:12 瀏覽: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