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實施工傷保險條例通知

實施工傷保險條例通知

發布時間: 2022-11-22 03:24:35

① 2019年工傷保險條例全文實施細則解讀

一、第二條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以下稱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參加工傷保險,為本單位全部職工或者僱工(以下稱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的職工和個體工商戶的僱工,均有依照本條例的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權利。」

二、第八條第二款修改為:「國家根據不同行業的工傷風險程度確定行業的差別費率,並根據工傷保險費使用、工傷發生率等情況在每個行業內確定若干費率檔次。行業差別費率及行業內費率檔次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准後公布施行。」

三、第九條修改為:「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定期了解全國各統籌地區工傷保險基金收支情況,及時提出調整行業差別費率及行業內費率檔次的方案,報國務院批准後公布施行。」

四、第十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對難以按照工資總額繳納工傷保險費的行業,其繳納工傷保險費的具體方式,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

五、第十一條第一款修改為:「工傷保險基金逐步實行省級統籌。」

六、第十二條修改為:「工傷保險基金存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用於本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勞動能力鑒定,工傷預防的宣傳、培訓等費用,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用於工傷保險的其他費用的支付。

「工傷預防費用的提取比例、使用和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衛生行政、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部門規定。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將工傷保險基金用於投資運營、興建或者改建辦公場所、發放獎金,或者挪作其他用途。」

七、第十四條第(六)項修改為:「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八、第十六條修改為:「職工符合本條例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的規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

「(一)故意犯罪的

「(二)醉酒或者吸毒的

「(三)自殘或者自殺的。」

九、第二十條修改為:「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和該職工所在單位。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對受理的事實清楚、權利義務明確的工傷認定申請,應當在15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

「作出工傷認定決定需要以司法機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結論為依據的,在司法機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尚未作出結論期間,作出工傷認定決定的時限中止。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工作人員與工傷認定申請人有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十、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九條:「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依照本條例第二十六條和第二十八條的規定進行再次鑒定和復查鑒定的期限,依照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二款的規定執行。」

十一、第二十九條改為第三十條,第四款修改為:「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伙食補助費,以及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所需的交通、食宿費用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體標准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規定。」

第六款修改為:「工傷職工到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進行工傷康復的費用,符合規定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十二、增加一條,作為第三十一條:「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作出認定為工傷的決定後發生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的,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期間不停止支付工傷職工治療工傷的醫療費用。」

十三、第三十三條改為第三十五條,一級傷殘為27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5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3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21個月的本人工資;」

第一款第(三)項修改為:「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並辦理退休手續後,停發傷殘津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於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十四、第三十四條改為第三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修改為:「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五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16個月的本人工資;」

第二款修改為:「經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該職工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

十五、第三十五條改為第三十七條,修改為:「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七級傷殘為13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1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9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7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勞動、聘用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十六、第三十七條改為第三十九條,第一款第(三)項修改為:「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十七、第四十條改為第四十二條,刪去第(四)項。

十八、第四十一條改為第四十三條,第四款修改為:「企業破產的,在破產清算時依法撥付應當由單位支付的工傷保險待遇費用。」

十九、第五十三條改為第五十五條,修改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關單位或者個人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一)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該職工所在單位對工傷認定申請不予受理的決定不服的

「(二)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該職工所在單位對工傷認定結論不服的

「(三)用人單位對經辦機構確定的單位繳費費率不服的

「(四)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輔助器具配置機構認為經辦機構未履行有關協議或者規定的

「(五)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對經辦機構核定的工傷保險待遇有異議的。」

二十、第五十八條改為第六十條,修改為:「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騙取工傷保險待遇,醫療機構、輔助器具配置機構騙取工傷保險基金支出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退還,處騙取金額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十一、第六十條改為第六十二條,修改為:「用人單位依照本條例規定應當參加工傷保險而未參加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限期參加,補繳應當繳納的工傷保險費,並自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逾期仍不繳納的,處欠繳數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依照本條例規定應當參加工傷保險而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職工發生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按照本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准支付費用。

「用人單位參加工傷保險並補繳應當繳納的工傷保險費、滯納金後,由工傷保險基金和用人單位依照本條例的規定支付新發生的費用。」

二十二、增加一條,作為第六十三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條例第十九條的規定,拒不協助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對事故進行調查核實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

二十三、第六十一條改為第六十四條,刪去第一款。

二十四、第六十二條改為第六十五條,修改為:「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由所在單位支付費用。具體辦法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規定。」

此外,對條文的個別文字作了修改,對條文的順序作了相應調整。

本決定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工傷保險條例》根據本決定作相應的修改,重新公布。本條例施行後本決定施行前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尚未完成工傷認定的,依照本決定的規定執行。

② 2019年貴州工傷保險條例實施細則(全文)

第一條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患職業病的職工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促進工傷預防和職業康復,分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根據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各類企業及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以下簡稱用人單位)應當依照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和本辦法規定參加工傷保險,為全部職工或者僱工(以下簡稱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

第三條市、區、縣(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工傷保險工作。

市、區、縣(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所屬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具體承辦工傷保險業務。財政、審計、工商、安全監管、衛生、食品葯品監督等行政部門以及工會,按照各自的職責,協同做好工傷保險管理工作。

第四條工傷保險實行市級統籌,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在規定的銀行建立統一的工傷保險基金收入戶、支出戶和財政專戶;區、縣(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在規定的銀行設立工傷保險基金收入過渡戶、支出分戶,不設財政專戶。

工傷保險費由市和區(縣、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分別徵收。

第五條工傷保險基金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

(一)用人單位繳納的工傷保險費;

(二)工傷保險基金的利息;

(三)滯納金;

(四)社會捐贈;

(五)依法納入工傷保險基金的其他資金。

第六條用人單位應按照國務院《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規定,辦理工傷保險登記及相關手續:

(一)已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到繳費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

(二)未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到工商注冊的同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

(三)中央、省屬在築企業到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

第七條用人單位辦理工傷保險登記後,應當按照國務院《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規定申報繳費,填報工傷保險繳費申報核定表,並提供以下資料:

(一)財務、會計報表及說明材料;

(二)職工工資發放、繳費人員花名冊;

(三)參加工傷保險人員增減明細表;

(四)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有關證件及資料。

第八條用人單位因破產、撤銷、解散、分立、合並以及其他原因發生變更或依法終止工傷保險繳費的,應當自變更或終止之日起30日內,到原登記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變更或注銷登記。

第九條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會同財政、衛生、安全監管部門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則,結合用人單位工傷保險費使用、工傷發生率、職業病危害程度等情況,依法提出本市分類行業基準費率的具體標准,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用人單位初次繳費執行行業基準費率。二、三類行業基準費率實施一段時間後可依法實行浮動費率,一類行業不實行浮動費率。費率浮動的具體辦法由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會同財政、衛生、安全監管部門另行制定。

第十條用人單位應當以上年度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為基數,按照確定的繳費費率標准,按月繳納工傷保險費。?單位職工月繳費基數低於上一年度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60%的,以上一年度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60%為繳費基數,高於上一年度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300%以上的部分,不計入繳費基數。職工個人不繳納工傷保險費。

第十一條用人單位因宣告破產、撤銷、解散或其他原因終止的,應當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清償其所欠繳的工傷保險費及其利息,並按以下標准為原工傷職工、工亡職工的供養親屬預留待遇費用:

(一)一至四級工傷職工的傷殘津貼和護理費,按其月發放標准預留至法定退休年齡;

(二)一至四級工傷職工的工傷醫療費用,按本市上年度工傷職工平均工傷醫療費用預留10年;

(三)工亡職工供養親屬撫恤金,按月發放標准預留10年。

預留費用一次性交市或區(縣、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

第十二條工傷保險基金按照以下項目支出:

(一)工傷醫療費;

(二)生活護理費;

(三)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四)一至四級工傷人員傷殘津貼;

(五)喪葬補助金;

(六)供養親屬撫恤金;

(七)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八)輔助器具費;

(九)工傷康復性治療費;

(十)勞動能力鑒定費;

(十一)工傷認定調查費;

(十二)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費用。

第十三條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和職工,其工傷認定由參保登記的市或區(縣、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

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和職工,其工傷認定由事故發生地的市或區(縣、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

第十四條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由用人單位、職工或者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填寫的工傷認定申請表;

(二)勞動合同文本復印件或其他建立勞動關系的有效證明材料;

(三)醫療機構出具的醫療診斷證明,或職業病診斷醫療機構出具的病歷和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四)職工居民身份證;

(五)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規定應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五條依法設立由市勞動保障、人事、衛生行政部門和工會,以及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用人單位代表組成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負責勞動能力鑒定管理工作。常設辦事機構為市勞動能力鑒定中心,設在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勞動能力鑒定的日常工作。

第十六條勞動能力鑒定申請,由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其直系親屬持下列資料向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並提供以下資料:

(一)職工所在單位填寫的職工勞動能力鑒定申請表;

(二)市、區(縣、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出具的工傷認定結論;

(三)工傷職工原始病歷、治療資料、診斷及結論,患職業病職工的職業病病歷和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四)職工居民身份證復印件和照片。

第十七條自勞動能力鑒定結論作出之日起1年後,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用人單位或者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認為傷殘情況發生變化的,可以向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申請勞動能力復查鑒定。

鑒定結果為與工傷無關聯疾病、不屬舊傷復發或者復查鑒定的結論沒有變化的,所產生的鑒定費用由申請者承擔。

第十八條參加工傷保險職工的工傷醫療費用,認定工傷前,先由用人單位墊付。認定工傷後,對已發生的工傷醫療費用,由用人單位到辦理工傷保險登記的市或區(縣、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規定報銷;繼續發生的工傷醫療費用由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與市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規定結算。

第十九條職工因工死亡,按規定發放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按本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54個月計發。

第二十條職工經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後,用人單位根據勞動能力鑒定結論,到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工傷保險待遇申請手續,經審核符合條件的,按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辦理工傷保險待遇申請手續須提供以下資料:

(一)工傷保險待遇申領表;

(二)工傷認定結論;

(三)勞動能力鑒定結論;

(四)工傷職工居民身份證和戶口簿;

(五)工亡職工供養親屬身份及供養關系公證材料或其他證明;

(六)民政部門出具的孤寡老人或孤兒的證明;

(七)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資料。

第二十一條同一工傷事故兼有民事賠償的,原則上按照先民事賠償、後工傷保險支付待遇的順序處理,工傷保險基金不重復支付相應待遇。民事賠償標准低於工傷保險待遇相應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部分。

第二十二條用人單位欠繳工傷保險費期間發生工傷事故,其工傷職工的工傷保險待遇,由用人單位承擔。從足額補繳欠費的次日起,工傷職工的工傷保險待遇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用人單位欠繳工傷保險費累計達3個月的,工傷保險基金停止支付該用人單位所有工傷職工的工傷保險待遇。

第二十三條用人單位未繳納工傷保險費的,依法由市或區(縣、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不繳納的,除補繳欠繳的數額外,從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千分之二的滯納金。滯納金並入工傷保險基金。

第二十四條違反本辦法規定,用人單位拒不繳納工傷保險費和滯納金的,由市或區(縣、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依法處罰,並可申請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征繳。

第二十五條本辦法實施前發生的工傷,工傷待遇由原渠道支付。其中,待遇支付標准,2004年1月1日前已作出工傷認定的,按原標准執行;2004年1月1日後作出工傷認定的,按本辦法規定的標准執行。

第二十六條本辦法自2005年1月20日起施行。

關於《貴陽市工傷保險實施辦法》的起草說明

一、制定本《辦法》的必要性

國務院頒布的《工傷保險條例》於2004年1月1日起施行,同年7月1日《貴州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正式印發。為了貫徹國務院條例和省實施辦法,順利啟動我市工傷保險,分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患職業病的職工獲得救治和補償,促進工傷預防和職業康復,結合實際制定《貴陽市工傷保險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是必要的。?

二、制定本《辦法》的依據及過程

制定本《辦法》的主要依據是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以及《貴州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衛生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關於工傷保險費率問題的通知》、《工傷認定辦法》、《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范圍規定》、《關於勞動能力鑒定有關問題的通知》等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同時借鑒了其他城市的經驗和做法。

制定過程:市政府將出台《貴陽市工傷保險實施辦法》列入了今年十件實事,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從2003年起做了大量的調研工作,並進行了相關數據的測算,同時對部分省、市開展工傷保險的情況進行了實地考察。在此基礎上,草擬了《貴陽市工傷保險實施辦法(徵求意見稿)》,之後多次徵求並吸納了省勞動保障廳、各區(縣、市)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以及各種類型企業的意見,經市政府法制辦審查、修改,形成了本《辦法》草案,並經2004年11月29日市政府常務會議討論通過。

三、有關問題的說明

(一)關於本《辦法》的構架問題

國務院條例以及省的實施辦法對工傷保險的實施已作了明確規定,勞動保障部又相繼出台了工傷認定、工亡職工供養親屬范圍、工傷保險費率以及勞動能力鑒定等方面的部頒規章及規范性文件,作了具體規定。鑒於此,我們在起草《辦法》時,主要是針對本市組織實施還需細化的問題作出相應規定,上位法已作出規定的,本《辦法》原則上不再重復。因而,我市工傷保險啟動後,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貴州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以及本《辦法》應結合施行。

(二)關於統籌管理體制問題

《工傷保險條例》規定,工傷保險基金在直轄市和設區的市實行全市統籌。省的實施辦法也明確,工傷保險實行市(地)統籌。根據國家和省的規定,結合我市社會保險征繳管理體制改革的安排,本《辦法》中明確我市工傷保險實行市級統籌,工傷保險基金集中管理。工傷保險費由市和區(縣、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分別徵收,並統一納入市級財政專戶管理。在區(縣、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只設立工傷保險基金收入過渡戶和支出分戶,不再沿襲傳統的市和區分級統籌的管理模式。

(三)關於繳費費率的調整問題

本《辦法》根據國家關於工傷保險費平均繳費率原則上要控制在職工工資總額的1.0%左右的要求,對我市工傷保險基準費率按三類不同風險行業分別確定為:一類風險較小行業0.6%,二類中等風險行業1.2%,三類風險較大行業2.4%。參保單位初次繳費時,按行業基準費率執行。《辦法》依據《工傷保險條例》規定,明確了工傷保險費率確定、調整和報批的程序。

二、三類行業可依法實行浮動費率。由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根據用人單位工傷保險費使用、工傷發生率、職業病危害程度,對參保企業上一年度實際發生傷亡事故率和工傷保險費用支出情況進行評估,向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費率浮動幅度的調整建議,由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會同財政、衛生、安全監管等部門研究確定。企業費率浮動在本行業基準費率的基礎上調整,幅度為上下各浮動兩個檔次。上浮第一檔到本行業基準費率的120%,第二檔到本行業基準費率的150%。下浮第一檔到本行業基準費率的80%,第二檔到本行業基準費率的50%。?

(四)關於工傷醫療費用結算問題

為確保參加工傷保險職工發生工傷事故後得到及時救治,明確參加工傷保險職工發生工傷事故,認定工傷前,到醫療機構救治發生的工傷醫療費由用人單位先墊付,認定工傷後,根據工傷認定結論,由用人單位到辦理工傷保險登記的市或區(縣、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規定報銷,繼續發生的工傷醫療費用由簽訂服務協議醫療機構和市級經辦機構結算。

(五)關於工傷保險待遇支付問題

職工經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後,由用人單位到市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工傷保險待遇申請手續,經審核合格後到辦理工傷保險登記的市或區(縣、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領取工傷保險待遇。工傷保險本著不重復支付的原則,按照先民事賠償後工傷待遇支付的順序,民事賠償中已支付的相同的項目,工傷保險基金不重復支付。

(六)關於破產改制企業費用預留問題

近年來企業破產和改制重組力度加大,企業破產、撤銷、解散或其他原因終止後不能再為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但企業工傷職工、供養親屬的工傷保險待遇仍需繼續保障,如果這部分待遇支出由工傷保險基金支出,工傷保險基金收支將難以平衡。所以,本《辦法》明確企業在破產、撤銷、解散或其他原因終止時,應按規定為一至四級工傷職工、工亡職工供養親屬預留相關費用繳至社會保險經辦機構。?

(七)關於工傷認定許可權和費用問題

《工傷保險條例》明確規定工傷保險實行屬地管理,並將工傷認定作為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一項行政職能。《貴州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將工傷認定許可權下放到統籌地區,由統籌地區自行決定工傷認定許可權問題。鑒於10個區、縣(市)分布地域較廣,為使職工的工傷得到及時認定,發生傷亡事故後能夠得到及時的救治,工傷待遇能夠盡快落實,本《辦法》規定,在區、縣(市)登記參保的職工工傷由同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認定,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由事故發生地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進行認定。由於工傷認定工作是工傷職工能否及時享受待遇的前提,工傷認定的調查取證又非常復雜,借鑒其他城市的做法,為減輕財政負擔,《辦法》將工傷認定調查費納入工傷保險基金的支出范圍,主要用於事故現場勘察、調查取證、技術鑒定、司法送達等工作。

(八)關於設立勞動能力鑒定機構問題

為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勞動能力鑒定管理工作,根據《工傷保險條例》以及《勞動保障部關於貫徹落實<工傷保險條例>的通知》(勞社部發〔2003〕11號)、《勞動保障部人事部衛生部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企業家聯合會關於勞動能力鑒定有關問題的通知》(勞社部發〔2003〕25號)等有關文件精神,《辦法》明確設立貴陽市勞動能力鑒定中心,具體負責勞動能力鑒定的日常工作,區、縣(市)不再設立相應機構。?

(九)關於工傷保險醫療目錄確定問題

由於國家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准尚未出台,為了便於工傷保險工作的順利開展,在國家未出台之前暫按基本醫療保險的診療項目目錄及住院服務標准執行。工傷職工在搶救過程中發生的用於治療的葯品可適當放寬。一旦國家出台相關規定,按國家規定執行。

(十)關於一次性工亡補助金問題

對一次性工亡補助金,《工傷保險條例》規定標准為48個月至60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具體標准由各統籌地區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結合我市實際,以及工傷保險啟動前企業執行標准為54個月的情況,為保證新老政策的平穩銜接,《辦法》對因工死亡職工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確定為54個月的本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③ 2020年安徽工傷保險條例實施細則全文(附賠償標准)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實施國務院制定的《工傷保險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以下稱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條例》和本辦法規定參加工傷保險,為本單位全部職工或者僱工(以下稱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

第三條 省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和完善工傷預防、經濟補償和職業康復相結合的工傷保險制度。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工傷保險工作。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按照國務院和省人民政府有關規定設立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下稱經辦機構)具體承辦工傷保險事務。經辦機構所需業務經費由本級財政承擔。

第五條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衛生、財政、地稅、公安、民政、住房和城鄉建設等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工傷保險的有關工作。

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制定工傷保險政策、標准,應當徵求工會組織和用人單位代表等方面的意見。

第六條 用人單位應當將參加工傷保險的職工名單、繳費工資、繳費金額等情況在本單位內公示。

用人單位和職工應當遵守有關安全生產和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執行安全衛生規程和標准,預防工傷事故發生,避免和減少職業病危害。

第二章 保險

第七條 工傷保險基金實行設區的市統籌,逐步實行省統籌。

第八條 工傷保險基金由下列項目構成:

(一)用人單位繳納的工傷保險費;

(二)工傷保險費滯納金;

(三)工傷保險基金的利息;

(四)依法納入工傷保險基金的其他資金。

工傷保險基金存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

第九條 工傷保險費根據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則,確定費率。

統籌地區經辦機構根據用人單位工傷保險費使用、工傷發生率等情況,適用所屬行業內相應的費率檔次確定用人單位繳費費率。

經營范圍涉及多種行業的用人單位的繳費費率,按照其主業所適用的行業費率標准確定。

第十條 工傷保險基金用於下列項目:

(一)按照規定支付的工傷保險待遇;

(二)勞動能力鑒定費;

(三)工傷預防的宣傳、培訓等費用;

(四)工傷認定調查費;

(五)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用於工傷保險的其他費用。

第十一條 省、設區的市建立工傷保險儲備金制度。

設區的市工傷保險儲備金從徵收的工傷保險費中提留,其總量達到工傷保險費年征繳額30%後,不再增加,其中的30%上解作為省工傷保險儲備金。

工傷保險儲備金用於重大事故的工傷保險待遇支付。設區的市工傷保險儲備金不足支付的,按一定比例分別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墊付、省工傷保險儲備金支付。

第三章 認定

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發生傷亡事故,應及時報告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最長不超過48小時。

第十三條 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延長30日。

用人單位未按照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第十四條 用人單位注冊地與生產經營地不在同一統籌地區的,職工工傷認定由參加工傷保險地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用人單位未給職工參加工傷保險的,職工工傷認定由生產經營地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

第十五條 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傷認定申請表;

(二)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

(三)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第十六條 因下列情形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除按照本辦法第十五條規定提交材料外,還應當提交以下證明材料: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提交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法院針對暴力傷害所作的法律文書。

(二)在搶險救災中或者因工外出期間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提交人民法院所作的宣告失蹤或者宣告死亡法律文書。

(三)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提交有關部門所作的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法院的生效裁決。

(四)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的,提交醫療衛生機構所作的疾病死亡證明書;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48小時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提交醫療衛生機構所作的搶救記錄和疾病死亡證明書。

(五)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提交有關部門所作的證明材料。

(六)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需提交革命傷殘軍人證和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所作的舊傷復發確認證明書。

第十七條 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用人單位應當自收到社會保險行政部門通知之日起15日內提交證明材料。

用人單位逾期未舉證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可以根據受傷害職工或者其近親屬提供的證據或者調查取得的證據,依法作出工傷認定決定。

第四章 鑒定

第十八條 省和設區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分別由社會保險、衛生、民政、財政等部門和工會組織、經辦機構代表以及用人單位代表組成。

第十九條 設區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承擔以下工作:

(一)勞動功能障礙程度的初次鑒定和復查鑒定;

(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的初次鑒定和復查鑒定;

(三)延長停工留薪期的確認;

(四)停工留薪期滿後仍需要繼續治療的確認;

(五)停工留薪期或者工傷復發治療期間對需要護理有爭議的確認;

(六)工傷直接導致疾病的確認;

(七)工傷康復的確認;

(八)舊傷復發的確認;

(九)配置輔助器具的確認;

(十)供養親屬勞動能力的鑒定;

(十一)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鑒定和確認項目。

上述情形需要通過專家鑒定才能確認的,由設區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組織專家鑒定。

第二十條 省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承擔以下工作:

(一)勞動功能障礙程度再次鑒定;

(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再次鑒定;

(三)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鑒定。

第二十一條 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鑒定費用標准由省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意見,省物價部門會同省財政部門核定。

第二十二條 工傷職工停工留薪期滿或者經治療、康復傷情相對穩定後,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進行勞動能力鑒定。

第五章待遇

第二十三條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按照《條例》第三十五條規定享受相關待遇,並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以傷殘津貼為基數,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扣除個人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後,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第二十四條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的,按照《條例》第三十六條規定享受相關待遇。

職工領取傷殘津貼期間,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應當以傷殘津貼為基數,按規定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扣除個人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後,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

經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職工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以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的標准:五級傷殘為24個月,六級傷殘為18個月;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標准:五級傷殘為40個月,六級傷殘為34個月。

第二十五條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按照《條例》第三十七條規定享受相關待遇。

勞動、聘用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以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的標准:七級傷殘為10個月,八級傷殘為8個月,九級傷殘為6個月,十級傷殘為4個月;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標准:七級傷殘為20個月,八級傷殘為15個月,九級傷殘為10個月,十級傷殘為5個月。

第二十六條 依照本辦法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規定,享受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待遇的職工,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的,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按照下列標准執行:

(一)不足一年的,按照全額的30%支付;

(二)不足兩年的,按照全額的60%支付;

(三)不足三年的,按照全額的70%支付;

(四)不足四年的,按照全額的80%支付;

(五)不足五年的,按照全額的90%支付。

第二十七條 傷殘職工按照規定辦理退休手續的,不享受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待遇。

第二十八條 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按照《條例》第三十九條規定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申請供養親屬撫恤金待遇的,應當向統籌地區經辦機構提交供養親屬身份證明、戶口簿,以及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出具的被供養人依靠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的證明材料。

第二十九條 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或者工傷復發治療期需要護理的,憑醫療機構證明,由用人單位負責護理或者按月支付護理費。護理費標准為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80%。其中,已享受生活護理費的,由用人單位支付工傷復發治療期間護理費與生活護理費的差額部分。

對需要護理有爭議的,可以在停工留薪期內或者工傷復發治療期間向設區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確認申請。

第三十條 下列工傷保險待遇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一)工傷醫療費、康復費;

(二)住院伙食補助費;

(三)傷殘輔助器具費;

(四)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交通食宿費;

(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的生活護理費;

(六)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的傷殘津貼;

(七)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

(八)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九)喪葬補助金;

(十)供養親屬撫恤金;

(十一)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費用。

第三十一條 下列工傷保險待遇由用人單位支付:

(一)停工留薪期護理費;

(二)停工留薪期工資福利待遇;

(三)工傷復發治療期間的護理費與生活護理費的差額部分;

(四)五級、六級傷殘職工的傷殘津貼;

(五)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第三十二條 職工在勞動關系所在單位輸出勞務期間遭受事故傷害的,由其勞動關系所在單位承擔工傷保險責任。勞動關系所在單位應當與用工單位約定工傷保險補償辦法。

已辦理國內工傷保險的職工在其被派遣出境工作期間,發生工傷且獲得境外賠償的,不再支付其國內的工傷保險待遇;但境外賠償低於統籌地區工傷保險待遇的,由統籌地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補足差額部分。

第三十三條 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承包單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將承包業務轉包、分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者個人,該組織或者個人僱用的勞動者從事承包業務時因工傷亡的,由該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承包單位承擔用人單位依法應當承擔的工傷保險責任。

第三十四條 未給職工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破產、解散或者被撤銷的,其一級至四級工傷職工傷殘津貼和生活護理費以及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國家和省規定的標准發放。

上述所需資金在資產清算時予以預留,並一次性支付給統籌地區經辦機構,由工傷保險基金承擔用人單位破產、解散或者被撤銷後一級至四級工傷職工的工傷保險待遇及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撫恤金。具體預留辦法由省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制定。

第三十五條 工傷職工經復查鑒定,傷殘等級發生變化,從復查鑒定結論作出次月起,按照新的鑒定結論支付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

第三十六條 省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鑒定結論之前,工傷職工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暫不支付,其他工傷保險待遇按照設區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的鑒定結論支付。

省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鑒定結論之後,工傷職工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其他工傷保險待遇按照新的鑒定結論支付。

第三十七條 傷殘津貼、供養親屬撫恤金待遇水平由省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省財政部門適時調整。

生活護理費待遇水平由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每年7月按照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水平進行調整。

第七章法規

第四十四條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給予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無正當理由不受理工傷認定申請,或者弄虛作假將不符合工傷條件的人員認定為工傷職工的;

(二)未妥善保管申請工傷認定的證據材料,致使有關證據滅失的;

(三)收受當事人財物的。

第四十五條 經辦機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對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造成當事人經濟損失的,由經辦機構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一)未按規定保存用人單位繳費和職工享受工傷保險待遇情況記錄的;

(二)不按規定核定工傷保險待遇的;

(三)收受當事人財物的。

第四十六條 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協議醫療機構、協議康復機構、協議輔助器具配置機構違反《條例》和本辦法的,按照《條例》相關規定予以處罰。

第六章醫療康復

第三十八條 經辦機構與醫療機構、康復機構、輔助器具配置機構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簽訂服務協議,並公布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康復機構、輔助器具配置機構的名單。具體辦法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九條 職工治療工傷應當在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就醫。情況緊急時可以就近搶救,傷情穩定後應當及時轉入協議醫療機構治療。職工治療終結後應當及時辦理出院手續。

就近搶救治療的,用人單位應當在傷害發生後的5日內報告統籌地區經辦機構,並補辦有關手續。

第四十條 職工治療事故傷害所需費用,先由用人單位墊付,經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認定為工傷後,由用人單位向經辦機構申請結算;繼續發生的醫療費用,由協議醫療機構與經辦機構直接結算。

第四十一條 逐步建立先康復後鑒定、醫療和康復並重的工傷康復制度。

職工需要工傷康復的,經設區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後,可以到協議康復機構進行工傷康復。

第四十二條 工傷職工或者用人單位與統籌地區經辦機構結算工傷醫療費、工傷康復費時,應當提供以下材料:

(一)工傷認定決定書;

(二)需要工傷康復的確認證明;

(三)協議醫療機構或者協議康復機構按照規定出具的診斷證明、費用單據、費用清單和相關病案資料等。

第四十三條 因下列情形發生的費用,工傷保險基金不予支付:

(一)未經批准在非協議醫療機構、康復機構發生的工傷醫療費和工傷康復費用;

(二)在非協議輔助器具配置機構發生的輔助器具配置費;

(三)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外、工傷保險葯品目錄外、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准范圍外的費用;

(四)與治療工傷無關的醫療費用;

(五)法律、法規、規章規定不予支付的其他費用。

本條第一項、第三項發生的費用,在緊急搶救的情形下,工傷保險基金應當予以支付。

第八章附 則

第四十七條 工傷職工本人工資,是指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前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

工傷職工傷殘等級或者待遇領取方式發生變化,其本人工資以發生變化前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傷殘津貼或者養老金為基數計算。

繳費工資、傷殘津貼或者養老金不足12個月的,按照實際月數為基數計算。

第四十八條 國家機關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應當參照《條例》和本辦法的規定,為建立勞動關系的人員繳納工傷保險費。

第四十九條 本辦法自2013年9月1日起施行。

④ 2019年黑龍江工傷保險條例實施細則(全文)

第一條根據2010年12月20日《國務院關於修改〈工傷保險條例〉的決定》(國務院令第586號)修訂後的《工傷保險條例》(以下簡稱新《條例)有關規定,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工傷保險基金在設區的市(地)實行全市(地)統籌。農墾、森工系統的工傷保險按照市(地)級統籌層次自行管理。鐵路、煤炭、石油系統應當依照規定參加工傷保險,工傷保險基金可自行管理,待條件成熟後,納入統籌地區統一管理。

第三條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除外,下同)、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以下統稱用人單位)應為本單位全部職工或僱工(含事實勞動關系人員,以下統稱職工)辦理工傷保險。

第四條事業單位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0.3%至0.5%繳納工傷保險費。未繳納工傷保險費的事業單位職工發生工傷的,由用人單位按新《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准支付費用。駐哈爾濱市的中省直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原則上在省社會醫療保險局參加工傷保險,其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由參保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作出。

第五條工傷保險費的征繳按照國務院《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和《黑龍江省社會保險費征繳辦法》關於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的征繳規定執行。

第六條統籌地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首次確定用人單位的繳費費率時,以用人單位《法人營業執照》或《營業執照》的經營范圍以及實際經營范圍所對應行業差別費率表確定。

第七條統籌地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根據用人單位上年度工傷保險費的收繳、支付、工傷發生率等情況按行業內費率的相應檔次,確定和調整用人單位繳費費率。

第八條統籌地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當年工傷保險基金收繳總額的10%至30%提取儲備金,存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用於突發重大事故的工傷保險待遇支付。儲備金不足支付時,由同級財政墊付並列入下年工傷保險基金預算中。

第九條因交通事故、失蹤、因公外出期間發生事故傷害及受其他條件限制暫時不能按新《條例》第十七條規定時限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經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延長1個月。

第十條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用人單位不得與其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

第十一條申請工傷待遇應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交工傷認定結論通知書、勞動能力鑒定結論、工傷待遇申請審批表;申請享受供養親屬撫恤待遇的,根據申請的待遇項目提交以下相關補充材料:
(一)被供養人戶口簿、身份證、公安戶籍管理的生存證明;
(二)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的無生活來源證明;
(三)在校學生的學校證明;
(四)民政部門出據的孤寡老人或孤兒證明;
(五)養子女的公證書;
(六)由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的供養親屬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結論。

第十二條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受理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提出的工傷認定申請,要求用人單位限期提交有關材料而逾期未提交的或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又未按規定時間履行舉證責任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可以依據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提供的材料作出認定結論。

第十三條五級至六級傷殘職工,本人書面提出與用人單位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的,七級至十級傷殘職工勞動聘用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一)五級至十級傷殘職工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標准分別為工傷職工離崗前30、25、20、15、10、5個月的本人工資;五級至十級傷殘職工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標准分別為工傷職工離崗前16、14、12、10、8、6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傷殘職工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按每減少1年遞減20%的標准支付,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1年的按全額的10%支付。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或者辦理退休手續的,不享受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

第十四條傷殘津貼由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根據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和生活費用變化等情況,與用人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同步同比例進行;工亡職工供養親屬撫恤金根據統籌地區職工工資和生活水平變化等情況做適當調整;生活護理費按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水平進行調整。

第十五條已按照新《條例》第四十一條規定執行,失蹤後又重新出現並經法院撤消死亡宣告的職工,其領取的工傷保險待遇應當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追回。

第十六條用人單位實行租賃、承包經營,租賃、承包給有營業執照一方生產經營的,應當由租賃、承包方承擔工傷保險責任;租賃、承包給不具有營業執照一方生產經營的,應由發包方承擔工傷保險責任,需要追償經營者責任的,由用人單位負責追償。

第十七條已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依法破產、解散、關閉時,由原用人單位為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享受供養親屬撫恤金待遇的人員辦理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領取工傷保險待遇的手續;為達到退休年齡的一級至四級傷殘人員辦理退休手續。

第十八條由於交通事故造成的工傷,應當首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及有關規定處理,再按工傷保險有關規定執行。
(一)交通事故賠償標准低於工傷保險待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和用人單位補足差額部分。
(二)由於交通肇事者逃逸或其他原因致使受傷害職工不能獲得交通事故賠償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工傷職工應享受的工傷保險待遇。事故責任人歸案後,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門通知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向事故責任人追償。

第十九條工傷事故兼有第三者民事賠償責任的,先按民事賠償處理,賠償低於工傷保險待遇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用人單位或者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已墊付了工傷醫療費及其他費用的,當事人獲得民事賠償後,應當償還墊付的費用。

第二十條工傷職工在工傷保險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或配置輔助器具的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葯品目錄、住院服務標准費用和輔助器具費用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直接結算,按規定應當自費或不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治療費用,由工傷保險定點醫療機構或工傷保險輔助器具配置機構直接向本人收取,工傷保險基金不予支付。職工在工傷確認之前發生的醫療費用,先由用人單位支付,職工工傷確認後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葯品目錄、住院服務標準的費用,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予以報銷。門診、急診、急診留觀的工傷醫療費用先由用人單位或個人墊付,認定為工傷並符合工傷醫療目錄的費用按規定到統籌地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報銷。

第二十一條用人單位應將受傷職工及時送往工傷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就醫;情況緊急時可先到就近的醫院搶救,脫離危險後仍需治療的,轉到工傷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就醫。企業發生事故後,須在24小時內向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報告;在外埠醫院搶救治療的,用人單位應當自傷害之日起7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報告,經搶救脫離危險後轉到工傷保險定點醫療機構治療。未及時轉到工傷保險定點醫療機構治療及未按規定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報告的,其工傷醫療費用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予支付。工傷職工日常就醫或回原籍居住就醫的,應在本人長期居住地選擇一家工傷保險定點醫療機構作為醫治工傷的醫院,由用人單位到統籌地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審批手續;未經審批同意所發生的工傷醫療費用不予支付。

第二十二條用人單位未按規定要求及時足額繳納或停繳工傷保險費或未按照規定時限報告工傷、申請工傷認定和核准工傷保險待遇,致使工傷職工或供養親屬未能及時享受工傷保險待遇或造成待遇降低的,由用人單位承擔工傷職工的工傷待遇責任,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有權依據相應法規給予處罰。

第二十三條統籌地區要制定出台住院治療工傷的職工伙食補助費和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所需的交通、食宿費用標准。

第二十四條本規定實施前,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傷殘待遇、工亡職工供養親屬撫恤金不屬基本養老保險金支付范圍而由用人單位支付的,如用人單位已參加工傷保險統籌,自本規定實施之日起,統籌地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可將其待遇納入工傷保險基金支付范圍。

第二十五條用人單位對接觸職業危害作業的職工,在勞動關系終止、解除前或者辦理退休手續前,應當進行職業健康檢查,並將檢查結果告知職工,被確診患有職業病的應認定為工傷,並按本規定享受相關待遇,診斷為疑似職業病的職工退休後確診為職業病的,仍認定為工傷,享受工傷待遇。用人單位未對職工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後期被確診患有職業病的,由用人單位承擔職工的工傷保險待遇。

第二十六條2010年12月31日前受到事故傷害或取得職業病診斷證明書,在2011年按照新《條例》認定為工傷的職工,其工傷保險待遇按照原《工傷保險條例》(國務院令第375號)執行。

第二十七條本規定與新《條例》同步實施,自2011年11月1日起執行。《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黑龍江省貫徹〈工傷保險條例〉若干規定的通知》(黑政發〔2003〕89號)同時廢止。

⑤ 2020年安徽工傷保險條例實施細則全文(鑒定及賠償標准)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實施國務院制定的《工傷保險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各類企業和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以下簡稱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條例》和本辦法規定參加工傷保險,為本單位全部職工或者僱工繳納工傷保險費。

本省行政區域內各類企業的職工和個體工商戶的僱工(以下簡稱職工),均有依照《條例》和本辦法的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權利。

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工傷保險工作。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設立的經辦工傷保險業務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下簡稱經辦機構),具體承辦工傷保險事務。經辦機構所需業務經費由本級財政承擔。

第四條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衛生、財政、地稅和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工傷保險的有關工作。

政府及有關部門制定工傷保險的政策、標准,應當徵求工會組織、有關部門和用人單位的意見。

第五條用人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預防工傷事故發生,避免和減少職業病危害。對工傷事故、職業病發生率在統籌地區同行業中屬於較低的用人單位,可給予獎勵。獎勵辦法由省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會同省財政部門制定。

第二章工傷保險基金

第六條工傷保險基金實行設區的市統籌。實行全市統籌難度大的,經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同意,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實行縣(市)統籌。

第七條工傷保險基金由下列項目構成:

(一)用人單位繳納的工傷保險費;

(二)工傷保險費滯納金;

(三)工傷保險基金的利息;

(四)社會捐助;

(五)依法納入工傷保險基金的其他資金。

工傷保險基金存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

第八條工傷保險費根據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則,確定行業基準費率標准和費率浮動辦法。

行業基準費率標准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確定;費率浮動辦法由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會同財政、地稅、衛生、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依照國家規定製定。用人單位的具體繳費率由統籌地區經辦機構根據用人單位的工傷保險費使用、工傷發生率、工傷保險管理(工傷搶救、申報等)、安全生產管理及職業性健康檢查等情況提出意見,報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批准後執行。

經營范圍屬跨行業的用人單位,按其主業確定所適用的行業費率標准。

第九條工傷保險基金用於下列項目:

(一)按規定支付的工傷保險待遇;

(二)職業康復治療費;

(三)勞動能力鑒定費;

(四)工傷認定調查費;

(五)本辦法第五條規定的獎勵費用;

(六)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費用。

第十條建立省、市兩級工傷保險儲備金。儲備金從徵收的工傷保險費中提留,儲備金總量達到工傷保險費年征繳額30%後,不再增加,其中的30%上解作為省級儲備金。儲備金用於重大事故的工傷保險待遇支付,市級儲備金不足支付的,按一定比例分別由同級人民政府墊付、省級儲備金支付。具體辦法由省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會同省財政部門制定。

第十一條工傷保險費的征繳管理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安徽省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規定》執行。

用人單位應當將參加工傷保險的職工名單、繳費工資、繳費金額等情況在本單位公示。

第三章工傷認定

第十二條用人單位發生傷亡事故,應及時報告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最長時間不超過48小時。

第十三條用人單位遇有特殊情況,報經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同意,工傷認定申請時限可以延長30日。

第十四條跨統籌地區生產經營企業職工工傷認定,由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事故發生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協助調查;也可由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委託事故發生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進行調查取證工作,認定結論由委託方出具。

第十五條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傷認定申請表;

(二)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

(三)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四)因特殊原因受到傷害的證明材料

1.公安機關或人民法院針對暴力傷害所作的證明材料或法律文書;

2.交通事故處理部門針對交通事故所作的證明材料;

3.民政部門或其他有關部門針對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行為受到傷害所作的證明材料;

4.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舊傷復發的證明材料;

5.其他有關單位或個人提供的意外傷害證明材料。

第十六條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申請工傷認定,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用人單位應自收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通知之日起15日內提出舉證材料。舉證時間不計算在工傷認定時限內。

第四章勞動能力鑒定

第十七條省和設區的市設立由勞動保障、人事、衛生行政部門和工會組織、經辦機構的代表以及用人單位的代表組成的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的組成人數應為單數。

第十八條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承擔以下任務:

(一)勞動功能障礙程度的初次鑒定和復查鑒定;

(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的初次鑒定和復查鑒定;

(三)停工留薪期的確認;

(四)停工留薪期滿後仍需繼續治療的確認;

(五)工傷直接導致疾病的確認;

(六)康復性治療的確認;

(七)舊傷復發的確認;

(八)配置輔助器具的確認;

(九)供養親屬勞動能力的鑒定;

(十)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鑒定和確認項目。

前款第三項至第八項情形需要通過專家鑒定才能確認的,由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組織專家鑒定。

第十九條省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承擔單位或者個人不服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的勞動功能障礙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鑒定結論的再次鑒定,以及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鑒定。

第二十條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鑒定費用標准由省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意見,省物價部門會同省財政部門核定。

第二十一條職工因工負傷經治療至痊癒或者傷情處於相對穩定狀態時,醫療機構應作出醫療結論,單位或個人應及時申請勞動能力鑒定。

第五章工傷保險待遇

第二十二條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按《條例》第三十三條規定享受相關待遇。

在領取傷殘津貼期間,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以傷殘津貼為基數,按規定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扣除個人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後,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第二十三條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的,按照《條例》第三十四條規定享受相關待遇,保留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條例》規定發給傷殘津貼。在領取傷殘津貼期間,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應以傷殘津貼為基數,按規定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扣除個人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後,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的,經本人提出,可與用人單位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用人單位應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停發傷殘津貼。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的標准:五級傷殘為20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六級傷殘為15個月;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標准:五級傷殘為35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六級傷殘為30個月。

第二十四條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勞動合同期滿終止或職工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的標准:七級傷殘為10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八級傷殘為8個月,九級傷殘為6個月,十級傷殘為4個月;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標准:七級傷殘為20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八級傷殘為15個月,九級傷殘為10個月,十級傷殘為5個月。

第二十五條依照本辦法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規定,享受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職工,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的,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按下列標准執行:

(一)不足兩年的,按全額的60%支付;

(二)不足三年的,按全額的70%支付;

(三)不足四年的,按全額的80%支付;

(四)不足五年的,按全額的90%支付。

第二十六條傷殘職工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不予支付

第二十七條職工以下工傷待遇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一)工傷醫療費;

(二)殘疾輔助器具費;

(三)生活護理費;

(四)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五)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六)一至四級傷殘職工的傷殘津貼;

(七)喪葬補助金;

(八)供養親屬撫恤金;

(九)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費用。

第二十八條職工以下工傷待遇由用人單位支付:

(一)停工留薪期護理費;

(二)停工留薪期工資福利待遇;

(三)統籌地區內住院治療的住院伙食補助費;

(四)統籌地區外就醫交通、食宿費;

(五)停工留薪期滿後的住院治療護理費差額部分;

(六)五級、六級傷殘職工的傷殘津貼;

(七)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

(八)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費用。

第二十九條職工因工外出期間或在搶險救災中下落不明,後又重新出現或經人民法院撤銷死亡結論的,其親屬已領取的工傷待遇應當退還。

第三十條職工由勞動關系所在單位輸出勞務期間受到工傷事故傷害的,由其勞動關系所在單位承擔工傷保險責任。勞動關系所在單位應與用工單位約定工傷保險補償辦法。

已辦理國內工傷保險的職工在其被派遣出境工作期間,發生工傷且獲得境外賠償的,不再支付其國內的工傷保險待遇;但境外賠償低於統籌地區工傷保險待遇的,補足差額部分。

第三十一條工傷職工經復查鑒定,傷殘等級發生變化,從復查鑒定結論作出次月起,按新的鑒定結論支付相應工傷保險待遇;傷殘等級高於前一次的,補足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的差額部分。

第三十二條單位或工傷職工對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鑒定結論不服,申請省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再次鑒定期間,工傷職工的工傷保險待遇按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計算並支付,省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作出後,按省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計算。

第三十三條傷殘津貼、供養親屬撫恤金、生活護理費調整的辦法由省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會同省財政部門制定。

第六章工傷醫療管理

第三十四條工傷保險實行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輔助器具配置機構管理。定點醫療機構由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認定並公告,定點輔助器具配置機構由省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認定並公告。

第三十五條職工治療工傷應當在具備資格並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就醫。情況緊急時可以就近搶救,待傷情穩定後應及時轉入協議醫療機構治療。職工治療終結後應及時辦理出院手續。

就近搶救治療的,用人單位應在傷害發生後的5日內報告統籌地區經辦機構,並補辦有關手續。

第三十六條職工治療事故傷害所需費用,先由受傷職工所在單位墊付,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認定工傷後,參加工傷保險的,由用人單位向經辦機構申請結算;繼續發生的醫療費用,由協議醫療機構與經辦機構直接結算。

第三十七條工傷職工或用人單位與經辦機構結算醫療費時,須提供以下材料:

(一)工傷證明材料;

(二)醫療機構按規定出具的診斷證明、費用單據、費用清單和相關病案資料。

轉往外地就醫的,還應提供經辦機構的批准件。

第三十八條職工住院治療工傷期間需要護理的,憑醫療機構證明,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護理費。護理費標准為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80%。在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前,已領取的生活護理費不足規定標準的,由單位補足差額部分。

第三十九條因下列情形發生的費用,工傷保險基金不予支付:

(一)未經批准在非協議醫療機構發生的工傷醫療費用;

(二)在非協議輔助器具配置機構發生的輔助器具配置費;

(三)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外、工傷保險葯品目錄外、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准范圍外的費用;

(四)與治療工傷無關的醫療費用;

(五)法律、法規、規章規定不予支付的其他費用。

第七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無正當理由不受理工傷認定申請,或者弄虛作假將不符合工傷條件的人員認定為工傷職工的;

(二)未妥善保管申請工傷認定的證據材料,致使有關證據滅失的;

(三)收受當事人財物的。

第四十一條經辦機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依法給予紀律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造成當事人經濟損失的,由經辦機構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一)未按規定保存用人單位繳費和職工享受工傷保險待遇情況記錄的;

(二)不按規定核定工傷保險待遇的;

(三)收受當事人財物的。

第四十二條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醫療機構、輔助器具配置機構違反本辦法的,按照《條例》第五十八條和第五十九條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四十三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違反本辦法規定,無理取鬧、聚眾鬧事,違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機關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章附則

第四十四條本辦法實施前因工緻殘職工生活護理費、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撫恤金,自2004年1月1日起,按《條例》標准計發,支付渠道不變。原待遇標准高於《條例》規定的,按原待遇標准執行,按本辦法第三十三條調整的標准高於原標准時,按新標准執行。

第四十五條2004年1月1日前未參加工傷保險期間發生的工傷事故,傷殘職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的待遇支付,由各統籌地區逐步納入統一管理。具體辦法由各統籌地區制定。

第四十六條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參加工傷保險,各市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實施細則。

第四十七條本辦法應用中的問題由省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解釋。

第四十八條本辦法自2004年8月1日起施行。1997年2月20日省人民政府發布的《安徽省工傷保險暫行辦法》(省人民政府令第82號)同時廢止。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促進工傷預防和職業康復,分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以下稱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參加工傷保險,為本單位全部職工或者僱工(以下稱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的職工和個體工商戶的僱工,均有依照本條例的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權利。

第三條工傷保險費的征繳按照《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關於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的征繳規定執行。

第四條用人單位應當將參加工傷保險的有關情況在本單位內公示。

用人單位和職工應當遵守有關安全生產和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執行安全衛生規程和標准,預防工傷事故發生,避免和減少職業病危害。

職工發生工傷時,用人單位應當採取措施使工傷職工得到及時救治。

第五條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全國的工傷保險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工傷保險工作。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設立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下稱經辦機構)具體承辦工傷保險事務。

第六條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等部門制定工傷保險的政策、標准,應當徵求工會組織、用人單位代表的意見。

第二章工傷保險基金

第七條工傷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繳納的工傷保險費、工傷保險基金的利息和依法納入工傷保險基金的其他資金構成。

第八條工傷保險費根據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則,確定費率。

國家根據不同行業的工傷風險程度確定行業的差別費率,並根據工傷保險費使用、工傷發生率等情況在每個行業內確定若干費率檔次。行業差別費率及行業內費率檔次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准後公布施行。

統籌地區經辦機構根據用人單位工傷保險費使用、工傷發生率等情況,適用所屬行業內相應的費率檔次確定單位繳費費率。

第九條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定期了解全國各統籌地區工傷保險基金收支情況,及時提出調整行業差別費率及行業內費率檔次的方案,報國務院批准後公布施行。

第十條用人單位應當按時繳納工傷保險費。職工個人不繳納工傷保險費。

用人單位繳納工傷保險費的數額為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乘以單位繳費費率之積。

對難以按照工資總額繳納工傷保險費的行業,其繳納工傷保險費的具體方式,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

第十一條工傷保險基金逐步實行省級統籌。

跨地區、生產流動性較大的行業,可以採取相對集中的方式異地參加統籌地區的工傷保險。具體辦法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有關行業的主管部門制定。

第十二條工傷保險基金存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用於本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勞動能力鑒定,工傷預防的宣傳、培訓等費用,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用於工傷保險的其他費用的支付。

工傷預防費用的提取比例、使用和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衛生行政、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部門規定。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將工傷保險基金用於投資運營、興建或者改建辦公場所、發放獎金,或者挪作其他用途。

第十三條工傷保險基金應當留有一定比例的儲備金,用於統籌地區重大事故的工傷保險待遇支付;儲備金不足支付的,由統籌地區的人民政府墊付。儲備金占基金總額的具體比例和儲備金的使用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三章工傷認定

第十四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

職工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職工有前款第(三)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除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以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第十六條職工符合本條例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的規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

(一)故意犯罪的;

(二)醉酒或者吸毒的;

(三)自殘或者自殺的。

第十七條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按照本條第一款規定應當由省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進行工傷認定的事項,根據屬地原則由用人單位所在地的設區的市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辦理。

用人單位未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時限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在此期間發生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由該用人單位負擔。

第十八條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傷認定申請表;

(二)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

(三)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工傷認定申請表應當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以及職工傷害程度等基本情況。

工傷認定申請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一次性書面告知工傷認定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申請人按照書面告知要求補正材料後,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受理。

第十九條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後,根據審核需要可以對事故傷害進行調查核實,用人單位、職工、工會組織、醫療機構以及有關部門應當予以協助。職業病診斷和診斷爭議的鑒定,依照職業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執行。對依法取得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不再進行調查核實。

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

第二十條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和該職工所在單位。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對受理的事實清楚、權利義務明確的工傷認定申請,應當在15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

作出工傷認定決定需要以司法機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結論為依據的,在司法機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尚未作出結論期間,作出工傷認定決定的時限中止。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工作人員與工傷認定申請人有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

⑥ 北京工傷保險條例實施細則全文(2020年)

第一條為實施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工傷保險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和本規定參加工傷保險,為本單位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用人單位的職工有依照《條例》和本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權利。

第三條市和區、縣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工傷保險工作。市和區、縣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具體承辦工傷保險事務。

財政、衛生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工傷保險有關工作。

第四條市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制定工傷保險具體政策和管理制度,規劃、選擇並公布工傷醫療機構、康復機構和輔助器具配置機構。

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負責徵收工傷保險費,核定和支付工傷保險待遇,以及與工傷醫療機構、康復機構和輔助器具配置機構簽訂書面協議等工作。

第五條市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根據國家公布的行業差別費率及行業內費率檔次,結合本市工傷保險費收支情況,確定並公布本市適用的行業內費率浮動檔次。

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根據用人單位工傷保險費使用、工傷發生率等情況,在所屬行業適用的費率浮動檔次內,確定用人單位繳費費率。

第六條工傷保險基金實行全市統籌。

工傷保險基金存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按照《條例》的規定用於工傷保險待遇,勞動能力鑒定,工傷預防的宣傳、培訓等費用,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用於工傷保險的其他費用的支付。

市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財政部門根據《條例》的有關規定,擬訂工傷保險基金的具體支付項目和標准,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施行。

第七條用人單位、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以下統稱申請人)要求認定工傷的,應當按照《條例》規定的時限,向用人單位登記地的區、縣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第八條申請人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按照《條例》第十八條的規定提交材料,並按照下列規定附具相關證明:

(一)屬於《條例》第十四條第(一)、(二)、(五)項情形的,附具傷害事故證明或者下落不明的事故證明;

(二)屬於《條例》第十四條第(三)項情形的,附具意外傷害證明或者司法機關出具的相關法律文書;

(三)屬於《條例》第十四條第(六)項情形的,附具司法機關、公安機關交通管理、交通運輸、鐵道等部門或者法律、行政法規授權組織出具的相關法律文書;

(四)屬於《條例》第十五條第一款第(一)項情形的,附具醫療機構出具的搶救記錄;

(五)屬於《條例》第十五條第一款第(二)項情形的,附具相關單位出具的證明;

(六)屬於《條例》第十五條第一款第(三)項情形的,附具革命傷殘軍人證及醫療機構出具的舊傷復發診斷證明。

職工死亡的,應當同時附具死亡證明。

第九條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爭議影響工傷認定的,應當在申請工傷認定前依法解決勞動爭議。解決勞動爭議的時間,不計算在工傷認定申請時限內。

第十條醫療機構、職業病診斷鑒定機構出具的診斷證明書、病歷、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等醫學文件,應當符合國家和本市規定的要求。對不符合要求的,區、縣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可以要求有關機構重新出具。

第十一條區、縣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收到工傷認定申請,材料完整的,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決定;材料不完整的,應當一次性書面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申請人應當在《條例》規定的工傷認定申請時限內補正全部材料。

區、縣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認為工傷認定申請不屬於本轄區管轄的,應當及時報請市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指定管轄。

第十二條區、縣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後,申請人撤回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認定程序終止。

工傷認定程序終止的,申請人在《條例》規定的工傷認定申請時限內,有權再次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第十三條區、縣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後,根據需要可以採取下列措施進行調查核實:

(一)進入有關單位和事故現場;

(二)查閱與工傷認定有關的資料,詢問有關人員並製作筆錄;

(三)採用記錄、復印、錄音、錄像等方式復制與工傷認定有關的資料。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進行調查核實,執法人員不得少於兩人,並應當出示執法證件。

第十四條區、縣社會保險行政部門進行調查核實,用人單位、職工、工會組織、醫療機構以及有關部門應當予以協助,如實提供相關情況和證明材料。

第十五條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該用人單位不承擔舉證責任的,區、縣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可以根據職工或者其近親屬提供的證據,或者自行調查取得的證據,依法作出決定。

第十六條區、縣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根據申請人提供的診斷證明書等醫學文件或者調查取得的證據,在工傷認定決定中載明傷害部位。

工傷職工認為工傷或者職業病直接導致其他疾病並提供工傷醫療機構出具的工傷或者職業病直接導致疾病的診斷證明書的,區、縣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在工傷認定決定中予以明確。

第十七條本市逐步建立先康復後鑒定、醫療和康復並重的工傷康復制度。

第十八條工傷職工認為傷情相對穩定後,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可以向用人單位登記地的區、縣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勞動能力鑒定的書面申請,並按規定提供相關證明材料。

第十九條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認為工傷職工需要進一步做醫學檢查的,可以要求工傷職工到工傷醫療機構進行相關醫學檢查。檢查時間不計算在勞動能力鑒定時限內。

第二十條工傷職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業需要,經區、縣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安裝、配置輔助器具的,應當到工傷輔助器具配置機構安裝、配置,所需費用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具體安裝、配置標准由市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制定並公布。

第二十一條工傷職工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工傷職工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按照《條例》規定有正當理由的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停工留薪期具體時限按照本市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二條申請供養親屬撫恤金的,應當向用人單位登記地的區、縣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交供養親屬身份證明、經濟狀況證明、勞動能力鑒定結論、因工死亡職工與供養親屬的關系證明、因工死亡職工工資證明等相關材料。

第二十三條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破產、解散的,其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享受供養親屬撫恤金待遇的人員、退休的工傷人員享受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工傷待遇,由街道辦事處或者鄉、鎮人民政府設立的社會保障事務機構發放。

第二十四條工傷職工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依法解除或者終止的,該用人單位應當按照《條例》的規定向該工傷職工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新的用人單位與工傷職工建立勞動關系,並且同意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原用人單位和新用人單位應當及時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工傷保險關系轉移手續。

第二十五條未依法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職工發生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按照《條例》和本規定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准支付費用。

第二十六條用人單位中斷繳費的,中斷繳費期間職工發生工傷的,由用人單位按照《條例》和本規定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准支付費用;已經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工傷職工,按照原渠道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第二十七條用人單位未足額繳納工傷保險費,造成工傷職工享受的工傷保險待遇降低的,降低部分由該用人單位支付。

第二十八條被診斷或者鑒定為職業病的職工,現用人單位參加工傷保險的,由現用人單位按照《條例》和本規定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准支付費用;現用人單位未參加工傷保險的,職工的工傷保險待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九條用人單位或者醫療機構拒絕提供或者未如實提供相關情況和證明材料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或者衛生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可處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條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傷醫療機構、康復機構、輔助器具配置機構有下列行為之一,造成工傷保險基金損失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退還,並處基金損失金額2倍以上5倍以下罰款:

(一)冒用參保職工騙取工傷保險待遇的;

(二)編造住院、康復、配置事實,製作虛假病歷、檔案的;

(三)將不符合基金支付的葯品或者診療、康復服務、配置項目納入基金結算的;

(四)採取其他方式騙取工傷保險待遇或者工傷保險基金支出的。

違反本條前款規定,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可以與工傷醫療機構、康復機構、輔助器具配置機構解除服務協議,5年之內不得與其簽訂服務協議。

第三十一條用人單位剋扣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給工傷職工或者其供養親屬工傷保險待遇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處以3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罰款,並可以通知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直接支付。

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照前款規定,直接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有權向用人單位追償。

第三十二條單位和個人違反本規定,《條例》規定有法律責任的,按照其規定執行。

第三十三條本市國家機關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參加工傷保險的,參照《條例》和本規定執行。

第三十四條 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3年12月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40號令發布的《北京市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同時廢止。

⑦ 陝西工傷保險條例實施細則全文(2020年)

第一條根據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以下簡稱《條例 》),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各類企業、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以下簡稱 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以下簡稱職工),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以下簡稱勞動保 障行政部門)按照國務 院有關規定設立的工傷保險經辦機構(以下簡稱經辦機構)的工作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

第四條工傷保險基金在設區的市實行全市統籌,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

第五條工傷保險費由地方稅務部門徵收。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和財政、審計行政部門依照《條例》和本辦法的規定,對工傷保險基金的 收支、管理情況進行監督。

六至十條

第六條經辦機構應當根據用人單位的工商登記和主要生產經營業務等情況,按照不同行業差 別費率標准,確定用人單位的初次繳費費率。用人單位的生產經營跨行業的,按照風險較高的行業確定繳費費率。

經辦機構應當根據用人單位工傷保險費使用、工傷發生率和職業病危害程度等情況,適時提 出調整用人單位費率的建議,經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批准後,對用人單位的繳費費率進行調整。

第七條工傷保險費按下列規定繳納:

(一)用人單位按本單位職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總額乘以單位繳費費率之積繳納,職工 個人不繳費。

(二)用人單位職工平均工資低於所在地上年度職工平均月工資60%的,以所在地上年度 職工平均月工資的60%作為繳費基數;職工平均工資高於所在地上年度職工平均月工資300% 的,以所在地上年度職工平均月工資300%作為繳費基數,超過部分用人單位不再繳納。

(三)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以所在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繳納工傷保險費。

第八條工傷保險基金用於下列項目支出:

(一)工傷醫療費;

(二)一至四級工傷人員傷殘津貼;

(三)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四)生活護理費;

(五)喪葬補助金;

(六)供養親屬撫恤金;

(七)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八)輔助器具配置費;

(九)工傷康復費;

(十)工傷職工勞動能力鑒定費;

(十一)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費用。

第九條用人單位欠繳工傷保險費的,欠繳前已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工 傷保險待遇的工傷職工 和欠繳期間發生工傷的職工,其欠繳期間的工傷保險待遇由用人單位按照《條例》和本辦法規定的項目和標准支付,補繳後由工傷保險基金補支。

第十條統籌地區應當從當年收取的工傷保險基金中提10%建立風險儲備 金,用於本地區重大 事故的工傷保險待遇支付。風險儲備金的具體使用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會同財政行政部門另行制定。

十一至十五條

第十一條申請人應當依照《條例》和《工傷認定辦法》的規定,向進 行工傷保險登記的統籌 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或者視同工傷認定申請。屬於下列情況的應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

(一)由於交通事故受到傷害的,提交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的責任認定書或者其他有效的法律 文書等相關證明;

(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眾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提交事發地縣級以上人民 政府有關部門出具的證明;

(三)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傷害的,提交公安部門的證明、人民法院的判決書或者其他 證明;

(四)屬於因公、因戰致殘的轉業、復員退伍軍人舊傷復發的,提交民政部門頒發的《革命 傷殘軍人證》以及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的舊傷復發的鑒定證明;職工舊傷復發的,提交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作出的《工傷認定決定書》以及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的舊傷復發的鑒 定結論;

(五)工作期間突發疾病死亡的,提交醫療機構的死亡證明書;

(六)因工作外出期間,發生事故下落不明需認定因工死亡的,提交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判 決書。

第十二條申請人提供的材料不完整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在15日 內,一 次性書面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申請人應當從告知之日起30日內補正全部材料。

按法定程序處理勞動關系爭議的時間不計算在工傷認定的時限內。

第十三條省和設區市的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應當建立醫療衛生專家庫 。省和設區市的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辦事機構設在同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

第十四條勞動能力鑒定包括以下內容:

(一) 勞動功能障礙程度等級的鑒定;

(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等級的鑒定;

(三)停工留薪期延長的確認;

(四)工傷直接導致疾病的確認;

(五)配置輔助器具的確認;

(六)供養親屬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鑒定;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事項。

第十五條申請人向設區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勞動能力鑒定申請時,應當提交工傷認 定決定、診斷證明書、檢查結果、診療病歷等資料。申請人認為工傷直接導致其他疾病的,還應當提交工傷醫療機構出具的相關證明。

十六至二十條

第十六條工傷職工的初次勞動能力鑒定、工傷直接導致疾病確認、配置輔助器具確認和供養 親屬完全喪失勞動能力鑒定,其費用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再次鑒定或復查鑒定的費用,鑒 定結論未改變的由申請人負擔, 鑒定結論改變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停工留薪期延長確認的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未參加工傷保險或未足額交納工傷保險費的,鑒定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

勞動鑒定收費標准由省人民政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會同財政、價格行政部門制定。

第十七條工傷醫療服務管理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根據國家規定另行制定。

第十八條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內,用人單位不得與其解除或者終止 勞動關系。停工留薪期 滿,工傷醫療服務機構出具繼續休假證明的,按照《條例》第三十一條規定延長停工留薪期。用人單位不同意延長的,由用人單位向設區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確認申請。用人 單位未提出確認申請的,視同同意延長。

第十九條申請供養親屬撫恤金待遇的,應當持因工死亡工傷認定決定 並向經辦機構提供以下材料:

(一) 被供養人戶口簿、身份證;

(二) 被供養人所在的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出具的被供養人經濟狀況證明;

(三) 民政部門出具的被供養人為孤寡老人或孤兒的證明;

(四) 工亡職工的養父母、養子女的公證書;

(五)被供養人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需提交設區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所作的勞動能力 鑒定結論。

第二十條工傷職工需要安裝、配置輔助器具的,由工傷醫療服務機構 提出建議,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到工傷輔助器具服務機構安裝、配置。其費用由經辦機構與工傷輔助器具服務機構直接結算。

二十一至二十五條

第二十一條工傷職工自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鑒定結論的次月起享受工傷待遇。

第二十二條一級至四級工傷職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應當辦理退休手續,停發傷殘津貼, 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核定基本養老金時,工傷職工基本養老金低於傷殘津貼的差額部分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

第二十三條五級和六級工傷職工經本人提出,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以 其解除勞動關系時的所在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分別支付24個月、21個月的一次 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24個月、21個月的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第二十四條七級至十級工傷職工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由用人單位向職 工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

(一)本人自願解除勞動關系的;

(二)用人單位依據《勞動法》第二十五條規定解除勞動關系的;

(三)勞動合同期滿終止勞動關系的。

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以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時所在地上年度職工月平 均工資為基數。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的標准分別為:七級15個月,八級12個月,九級9個月,十級6個月;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標准分別為:七級15個月,八級12個月,九級9個 月,十級6個月。

第二十五條工傷職工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 按每減少1年遞減20%的標准支付。但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1年的按全額的10%支付。工傷職工 達到退休年齡或者辦理退休手續的,不享受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

二十六至三十條

第二十六條用人單位破產、撤銷、解散或者關閉的,應當自公告之日起15日內,書面通知經 辦機構參加財產清算,並依法從資產變現收益中優先撥付應當由用人單位支付的工傷保險待遇費用。領取傷殘津貼的一級至四級工傷職工、享受供養親屬撫恤金待遇的人員和已經退休 的工傷人員,符合工傷保險基金支付項目的工傷保險待遇由經辦機構支付。

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五級至十級工傷職工,由用人單位按照本辦法第二十三條、第二 十四條規定的標准,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並終止工傷保險關系。

第二十七條工傷職工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供養親屬撫恤金由設區的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根據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和生活費用變化等情況1年至3年調整一次,並向省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備案。

第二十八條職工在單位工作不滿1年而發生工傷的,在計算工傷待遇時,有月工資的,可以實際工作月份的平均工資為基數計算;無月工資的,可以本單位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計算。

第二十九條《條例》實施前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已作出工傷認定決定的,其工傷待遇和支付渠道不再變動,但參加當地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和供養親屬撫恤金的調整;尚未作出工傷認定決定的,按照《條例》和本辦法的規定執行。

⑧ 2020年雲南工傷保險條例實施細則全文(鑒定及賠償標准)

第一條為統籌城鄉發展,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根據《工傷保險條例》(國務院令第375號)、《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若干問題的意見》(國發〔2006〕5號)、《關於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勞社部發〔2004〕18號)、《雲南省貫徹<工傷保險條例>實施辦法》(雲政發〔2003〕185號)、《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實施意見》(雲政發〔2006〕117號)制定本暫行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雲南省行政區域內的各類企業、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以及外省市注冊(簡稱外地注冊)並在本省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企業,包括成建制在本省境內承攬施工的單位(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農民工。

本辦法所稱農民工,是指在國家規定的勞動年齡內,具有農業戶口,並與用人單位形成勞動關系的各種用工形式、各種用工期限的勞動者。

第三條用人單位特別是高風險企業要優先為農民工辦理工傷保險。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實行實名制。

第四條用人單位需在與農民工建立勞動關系30日內,為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農民工辦理參加工傷保險申報手續,並按時足額為農民工繳納工傷保險費。農民工個人不繳費。

農民工較為集中的煤礦、建築等高風險行業,可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則,試行定額繳費、噸煤(礦)產品提取費用、建築施工工程總造價的一定比例提取費用等繳費方式。具體辦法和費率由統籌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制定。

第五條已明確工傷認定取證費、工傷預防和宣傳經費的統籌地區,按同級人民政府批準的辦法執行。尚未建立經費保障機制的統籌地區,要按照《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實施意見》(雲政發〔2006〕117號)要求,主動協調有關部門,將農民工工傷保險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支出范圍。

第六條用人單位注冊地與生產經營地不在同一統籌地區的,原則上在注冊地參加工傷保險。已在注冊地為農民工辦理工傷保險,並繳納工傷保險費的用人單位,在異地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期間,要向生產經營地工傷保險經辦機構提供注冊地工傷保險經辦機構出具的參保證明。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或患職業病的農民工,在注冊地進行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並按照注冊地的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第七條未在注冊地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在異地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期間,應當到生產經營地工傷保險經辦機構為農民工辦理參加工傷保險手續,並按時足額繳納工傷保險費。

第八條在生產經營地參加工傷保險的外地注冊用人單位離開生產經營地時,應到工傷保險經辦機構辦理終止工傷保險手續,並繼續按有關規定支付住院治療工傷的農民工伙食補助等需應由用人單位承擔的費用。

第九條外地注冊用人單位在注冊地和生產經營地均未參加工傷保險,農民工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時,由生產經營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認定為工傷的農民工,其工傷保險待遇按生產經營地工傷保險相應標准由用人單位支付。

第十一條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或患職業病的農民工,其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工傷保險待遇按照國家及省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二條被認定為因工死亡的農民工的供養親屬撫恤金或工傷一至四級傷殘農民工的傷殘津貼、護理費等長期待遇,應按月支付,直至喪失領取條件時止。上述人員執行雲南省工傷保險待遇調整政策。

第十三條有條件的統籌地區對流動就業傷殘農民工,即戶籍不在參加工傷保險統籌地區(生產經營地)的1-4級傷殘農民工長期待遇,可試行一次性支付辦法。

第十四條自願選擇一次性領取長期待遇的1-4級傷殘農民工,由本人提出書面申請,與用人單位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並與所在統籌地工傷保險經辦機構簽訂協議,終止工傷保險關系。

第十五條一次性支付標准包括傷殘津貼、護理費、舊傷復發醫療費,但不包括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輔助器具配置費。

(一)一次性支付標准按照工傷發生之日或者職業病診斷之日的年齡以及傷殘鑒定等級核定,領取標准:

受傷時年滿16周歲不滿45周歲。以統籌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一級144個月;二級122個月;三級108個月;四級86個月。

受傷時年滿45周歲以上按相應等級分別減少3萬元。

(二)需配置輔助器具的工傷農民工按《雲南省工傷職工配置輔助器具報銷限額及管理規定》申報審批。

一次性支付標准:(75-領取一次性待遇時的年齡)÷輔助器具使用周期×初次配置輔助器具標准。

第十六條因工死亡的農民工的供養親屬,符合享受供養親屬撫恤金條件,本人自願選擇一次性領取供養親屬撫恤金的,一次性支付標准為:配偶6萬元;其他供養親屬4萬元,其中子女(含弟、妹)按照年滿18周歲終止領取的供養余年計算,具體標…

為每年3000元/人。

孤寡老人或孤兒在一次性待遇基礎上再增加10%。

供養親屬有多人時,按上款標准一次性支付總額不超過15萬元。供養親屬范圍按勞動保障部及省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七條已經按月領取傷殘津貼、護理費、供養親屬撫恤金的農民工或供養親屬,若選擇按照本辦法第十五條、第十六條之規定領取一次性工傷保險待遇,應扣除已領取的待遇金額。一次性工傷保險待遇計發基數以工傷發生之日或者職業病診斷之日的年齡及首次傷殘鑒定等級核定。

第十八條用人單位不按規定為農民工辦理工傷保險,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可向當地勞動保障監察機構舉報投訴,經核實,以瞞報工資總額及職工人數論,按有關法律、法規處理。

騙取工傷保險待遇或者騙取工傷保險基金支出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依照相關法律、法規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九條農民工受到事故傷害經認定為工傷並進行勞動能力鑒定後,用人單位沒有為其辦理工傷保險,又不按照規定支付工傷待遇的,受傷害農民工或親屬可向用人單位所在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第二十條本辦法未盡事項,按照《工傷保險條例》、《雲南省貫徹<工傷保險條例>實施辦法》、《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和勞動保障部及省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一條本辦法自二○○七年一月一日起實施。本辦法實施前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農民工未超過工傷認定申請時限的按照本辦法執行。

⑨ 2019年浙江工傷保險條例實施細則(全文)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屬各單位:

《工傷保險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於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為認真做好《條例》的貫徹執行工作,切實維護廣大職工和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結合我省實際,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貫徹落實《條例》的重要意義

工傷保險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化工傷保險制度改革,是我國完善建設,適應加入世貿組織後的新形勢,加快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重要舉措。我省自1991年開展工傷保險制度改革以來,這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參保覆蓋面依然偏窄,各地的操作程序也不夠規范,工傷爭議案件仍在逐年增加。《條例》的頒布施行,為規范工傷保險工作,完善工傷保險制度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法制保障;對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分散用人單位風險,促進工傷預防和職業康復具有重要的意義。各地各部門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按照我省率先建立比較完善的城鎮社會保險制度的要求,充分認識實施《條例》、做好工傷保險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條例》的貫徹執行列入各地各部門的重要議事日程,確保《條例》的各項規定真正落到實處。

二、進一步明確有關政策規定

(一)省內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應當依照《條例》規定參加工傷保險,為其全部僱工繳納工傷保險費。個體工商戶繳納工傷保險費的數額為僱工工資總額乘以其繳費費率之積。統籌地經辦機構應根據個體工商戶工傷保險費使用、工傷發生率等情況,適用所屬行業內相應的費率檔次確定個體工商戶的繳費費率。

(二)鑒於目前我省工傷保險基金實行縣(市)級統籌的實際,為有利於平穩實施,可以繼續實行由設區的市本級、縣(市)分別統籌。

電力、鐵路、郵電、金融、石油、交通、民航等行業單位的工傷保險統籌,按現行管理辦法執行,今後國家另有規定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已參加省級統籌的其他單位,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參加設區的市的市本級統籌。

(三)全省工傷保險費由地方稅務部門依法征繳。各級勞動保障、地稅、財政、人民銀行等部門要抓緊銜接,盡快完成工傷保險費征繳的移交工作。

(四)各統籌地工傷保險基金現有的結余作為儲備金。自2004年起,各統籌地從當年工傷保險基金收入中按10%的比例提取作為追加儲備金。統籌地當年工傷保險基金收不抵支的,由上年結轉的歷年結余彌補;當年出現重大工傷事故,導致上年結轉的歷年結余仍不足彌補,由歷年儲備金彌補;歷年儲備金仍不足彌補的,由統籌地人民政府墊付。儲備金管理、使用辦法,由省勞動保障、財政部門共同制定,報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

(五)五級、六級工傷職工,經本人提出,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五級支付30個月,六級支付25個月。傷殘就業補助金,五級支付30個月,六級支付25個月。

七級至十級工傷職工,勞動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七級支付10個月,八級支付7個月,九級支付4個月,十級支付2個月。傷殘就業補助金,七級支付10個月,八級支付7個月,九級支付4個月,十級支付2個月。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按單位所在工傷保險統籌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計發。已經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工傷職工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的,按照每周年遞減20%的標准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工傷職工到達退休年齡辦理退休手續的,不享受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

(六)因工死亡職工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60個月的統籌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七)工傷職工享受的傷殘津貼調整辦法,按照基本養老金調整的辦法執行。工傷職工生活護理費、供養親屬撫恤金,由省勞動保障部門會同省財政部門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和生活費用變化等情況,適時提出調整方案,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

(八)職工因交通事故或其他事故傷害被認定或視同為工傷的,其待遇按總額補差的辦法支付。

(九)按照《條例》的要求,工傷保險制度的運行,需要行政管理、業務經辦和勞動能力鑒定三套機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各地要加強工傷保險組織管理體系建設,盡快建立健全工傷保險的工作機構,充實專業人員,為《條例》的施行提供應有的組織保障。

三、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確保《條例》順利實施

工傷保險涉及廣大用人單位和職工的切身利益。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加強領導,精心組織,以貫徹執行《條例》為契機,扎實推進工傷保險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完善。要認真學習對照《條例》規定的各項條款,認真清理與《條例》不符的政策規定,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切實強化服務意識;要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採取各種有效的方式,進一步加大《條例》的宣傳力度,增強廣大企業和職工的參保意識,營造良好的執法氛圍。各級勞動保障、財政、地稅、衛生、民政、人事、編制、安全生產監管、工會等部門,要加強溝通聯系,積極協調配合,共同完成貫徹執行《條例》的各項工作。

⑩ 關於貫徹實施新《工傷保險條例》有關問題的通知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貫徹實施<工傷保險條例>(修訂)有關問題的通知》,需要結合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適用。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
關於貫徹實施《工傷保險條例》(修訂)有關問題的通知
(桂政發〔2011〕73號)
各市、縣人民政府,自治區衣墾局,自治區人民政府各組成部門、各直屬機構:
根據《國務院關於修改<工傷保險條例>的決定》(國務院令第586號)規定,修訂後的《工傷保險條例》(以下簡稱新《條例》)已於2011年1月1日起施行。為做好新《條例》的貫徹實施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關於事業單位等參保繳費問題
本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的企業、事業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除外)、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以下稱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新《條例》規定參加工傷保險,為本單位全部職工或僱工(以下稱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
屬財政撥款的事業單位和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其繳費基數為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繳費費率為0.5%。
屬財政撥款的事業單位,其所需繳納的工傷保險費納入該單位當年預算予以解決。
屬財政撥款的事業單位和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的職工,在新《條例》實施後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患職業病的,按新《條例》的規定進行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並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在新《條例》實施前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患職業病的,按原有關規定執行。
二、關於工傷保險待遇標准問題
(一)住院伙食補助費標准。工傷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伙食補助費標准為每人每天15元。
(二)異地就醫往返途中所需交通、食宿費標准。工傷職工經所在統籌地區工傷保險協議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所在統籌地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同意,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其所需費用按以下標准支付:
1.異地就醫往返途中乘坐的交通工具限為火車(硬座、硬卧)、輪船(三等艙,不包括旅遊船)、其他交通工具(不包括計程車和飛機),所需交通費憑據報銷;
2.異地就醫往返途中所需住宿費憑據報銷,每人每天最高限額為110元;
3.異地就醫往返途中伙食補助費,每人每天40元。
(三)五級至六級工傷職工經本人提出與用人單位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七級至十級工傷職工勞動(聘用)合同期滿終止或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保險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終止工傷保險關系。一次性工傷保險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標准按《廣西壯族自治區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18號)第二十四條規定執行。
(四)新《條例》實施前已被認定為工傷的職工,在2011年1月1日以後發生的費用(不包括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按新《條例》和本通知規定執行。
三、切實加強貫徹實施新《條例》的組織領導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要根據本通知要求並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精心組織實施,確保新舊制度平穩銜接;要以新《條例》實施為契機,進一步健全機構,加強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和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隊伍建設;要加強與財政、衛生、安監、工會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共同推進新《條例》的貫徹實施。
本通知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熱點內容
連雲港司法拍賣公告 發布:2024-11-20 01:34:54 瀏覽:417
餐飲部服務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20 00:38:31 瀏覽:46
王優銀律師 發布:2024-11-20 00:07:08 瀏覽:7
勞動合同法上班期限 發布:2024-11-20 00:00:45 瀏覽:470
下列屬於旅遊法律責任特點的有 發布:2024-11-19 23:29:54 瀏覽:28
周末條例 發布:2024-11-19 22:50:11 瀏覽:312
紅章對賬單彩色列印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9 22:37:40 瀏覽:450
膠權認購承諾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22:35:50 瀏覽:602
公證全國統一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21:43:05 瀏覽:263
在新婚姻法之前結婚證嗎 發布:2024-11-19 21:28:30 瀏覽: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