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江蘇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條例

江蘇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條例

發布時間: 2022-11-23 00:40:39

㈠ 太湖水源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保護太湖水源, 確保太湖水域不受污染, 維持水質良好狀態,保持生態平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的有關規定,特製定本條例。第二條保護太湖水源的方針是:全面規劃, 合理布局, 防治結合,以防為主,依靠群眾,加強管理。第三條本條例適用於:太湖湖體、沿湖岸五公里陸地、沿湖河口上溯十公里的河道。上述范圍定為太湖水源保護區(簡稱保護區)。第四條沿湖一切單位和公民,有義務保護太湖水源,並有權對污染和損害太湖的行為進行監督、檢舉和控告。第二章保護要求第五條沿湖各級人民政府,在制定和調整國民經濟計劃時,應按國家風景旅遊區的水源保護要求,統籌安排太湖水源保護工作,並認真組織實施。第六條保護區內禁止新建污染水源的工程項目。凡有新建、擴建、改建項目的單位,均應提出環境影響報告書,經過環境保護部門審查同意後,才能列入建設計劃。第七條保護區內現有工礦企事業單位(包括飯店、 賓館和醫療單位), 應積極防治污染,限期達到本條例規定的排放標准。嚴重污染水域而無法治理的單位,應予停產、轉產或搬遷。第八條保護區內禁止向水域排放或傾倒尾礦、矸石、粉煤灰、工業廢渣、垃圾、放射性廢渣、廢物等固體廢物。堆放固體廢棄物的場地和堆放原料的場地,均應有專用防滲、防洪、防溢措施。第九條保護區外的單位,凡經監測確認對太湖水源有嚴重污染的,應按本條例第七條執行。第十條保護區內應控制使用有機氯農葯,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葯,並逐步採取綜合防治病蟲害的措施。
禁止捕殺鳥類、青蛙,保護害蟲的天敵。第十一條凡進入保護區的船隻,應裝置污物桶或污物櫃。機動船隻、拖輪船隊,應裝置油水分離器;裝置掛槳機的船隻,應安裝集油裝置,防止漏油。禁止向水域排放未經處理的有毒有害污水、污物、糞便。 保護區內船隻集中的港口、碼頭
, 應建立污水物處理設施。第十二條凡運輸有毒有害物資、油類、糞便進入保護區的船隻,應有防滲、防溢、防漏設施。第十三條禁止圍湖造田、 圍湖養殖及其它縮小太湖湖面的行為, 以保持太湖調蓄能力。第十四條保護區內應大力植樹造林,禁止亂砍濫伐,以保護植被,保持生態平衡。在條件適宜的沿岸湖區,應有計劃地種植蘆葦等植物,做好護岸、護坡和水土保持工作。第三章管理第十五條江蘇省人民政府設立江蘇省太湖水源保護委員會,組織、協調沿湖各地保護水源的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一、擬訂太湖水源保護法規、條例,報領導機關批准;
二、督促保護區內沿湖地,市、縣的各部門、各單位執行有關太湖水源保護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條例,檢查、督促各部門、各單位執行太湖水源保護規劃;
三、制定保護區內環境污染防治規劃;
四、檢查、督促各部門對太湖保護區內污染源的限期治理;
五、會同有關部門審查批準保護區內大中型基本建設項目和技術措施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
太湖水源保護委員會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管理事項。第十六條太湖水質監測中心站是太湖水源保護委員會的事業機構。其主要任務是:
一、組織、協調沿湖各地及有關部門對太湖水質進行監測、監視的科學研究;
二、向太湖水源保護委員會和有關部門定期報送監測資料、報告污染情況,提出防治建議。第十七條各部門分別承擔保護太湖水源的有關責任:
計劃部門負責發展經濟與保護太湖的綜合平衡工作;
經濟建設部門負責基本建設項目和老企業的技術改造項目的「三同時」(即防治污染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的實施工作;
工業部門和其他各部門負責本部門的污染防治工作;
科學技術部門負責保護太湖水源和生態平衡的科研工作;第十八條沿湖地區行政公署、市、縣人民政府及其環境保護部門,應按太湖水源保護委員會的統一規劃,負責督促所轄保護區內污染單位的限期治理;審查批准小型基本建設項目和技術措施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 檢查、 督促工礦企事業單位的環境管理;以及對太湖、主要河道的水質進行監測。第十九條凡向保護區內排放污染物的單位,應按照國務院和江蘇省人民政府頒發的排污收費和罰款的有關規定和辦法,向當地環境保護部門交納排污費。

㈡ 江蘇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條例(2018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太湖水污染防治,保護和改善太湖水質,保障飲用水水源安全和人體健康,促進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太湖流域地表水體的污染防治。太湖流域包括太湖湖體,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和丹陽市的全部行政區域,以及句容市、南京市高淳區和溧水區行政區域內對太湖水質有影響的河流、湖泊、水庫、渠道等水體所在區域。
太湖流域實行分級保護,劃分為三級保護區:太湖湖體、沿湖岸五公里區域、入湖河道上溯十公里以及沿岸兩側各一公里范圍為一級保護區;主要入湖河道上溯十公里至五十公里以及沿岸兩側各一公里范圍為二級保護區;其他地區為三級保護區。太湖流域一、二、三級保護區的具體范圍,由省人民政府劃定並公布。第三條太湖流域各級地方人民政府應當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環保優先方針,堅持先規劃、後開發,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
太湖水污染防治應當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統一規劃、綜合治理的原則,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嚴格的環保標准,採取嚴厲的整治手段,建立嚴密的監控體系,有效防治工業污染、生活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和減輕太湖湖體富營養化,促進太湖水質根本好轉。第四條太湖流域各級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增加水污染防治資金投入,確保水污染防治的需要。
太湖流域各級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水環境質量負責。政府主要負責人對實現環境保護任期責任目標負主要責任,任期責任目標完成情況作為考核和評價主要負責人政績的重要內容。
太湖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定期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和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水污染防治工作。太湖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應當定期監督、檢查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情況。第五條省和太湖流域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設立的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員會,負責協調、解決本行政區域內有關太湖水污染防治的重大問題,監督、檢查有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履行太湖水污染防治職責、開展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情況,並行使本級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職權。第六條省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太湖流域市、縣(市、區)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水污染防治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省和太湖流域市、縣(市、區)發展改革、經濟和信息化、水利、建設、交通、農業、漁業、林業、財政、科技、國土資源、衛生、工商、質量技術監督、價格、旅遊等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對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第七條太湖流域各級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推進水污染防治的科技進步納入科技發展規劃,列為科技發展的優先領域,加強水污染防治基礎研究,推廣應用水污染防治先進適用技術,積極開展藍藻防治技術的開發應用,為綜合治理太湖流域水污染提供科技支撐。第八條太湖流域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環境保護等主管部門,應當組織開展太湖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規和科學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自覺保護太湖水環境的意識。
太湖流域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採取措施,保障公民的環境信息知情權,鼓勵和支持公民、社會組織參與太湖水環境保護。第九條太湖流域的一切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並有權對污染和破壞水環境的行為進行檢舉、控告。
在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監督管理第十條省發展改革部門會同省環境保護、水利、建設、經濟和信息化、農業、交通、漁業、林業等部門和有關市人民政府,根據國家制定的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擬定本省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並納入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太湖流域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根據上級人民政府制定的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組織制定本行政區域內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並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在太湖流域制定經濟社會發展的有關規劃和進行各類開發建設活動,應當符合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

㈢ 無錫市蠡湖景區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蠡湖景區管理,嚴格保護和合理利用蠡湖景區資源,根據國務院《風景名勝區條例》、《江蘇省太湖風景名勝區條例》、《江蘇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蠡湖景區范圍內規劃建設、開發利用和保護管理等活動,適用本條例。
蠡湖景區的范圍按照國務院批準的太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確定的以蠡湖水域為主體的蠡湖景區界線劃定,由市人民政府予以公布。第三條蠡湖景區各項工作應當堅持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嚴格保護、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原則,實現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結合。第四條市人民政府蠡湖景區管理機構(以下簡稱景區管理機構)對蠡湖景區實施保護管理和開發利用,並接受市園林行政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和監督。
市城鄉規劃、建設、國土資源、交通運輸、環境保護、市政公用、水利、農業、公安、城市管理、旅遊等有關部門,以及蠡湖景區所在地的區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蠡湖景區的保護管理工作。第五條景區管理機構依法履行下列職責:
(一)會同市有關部門制定蠡湖景區保護管理和開發利用實施計劃與景區設計;
(二)保護管理蠡湖景區資源和公共基礎設施;
(三)建立健全蠡湖景區管理制度,維護正常游覽秩序;
(四)審核有關建設項目和舉辦活動的申請;
(五)完善蠡湖景區休閑、旅遊配套設施和游覽條件;
(六)受理投訴舉報,依法實施行政處罰;
(七)市人民政府委託的其他事項。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蠡湖景區內自然生態環境、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築、旅遊景觀和景區配套設施、設備的義務,有權對違反本條例的行為進行制止和舉報。
對蠡湖景區保護管理做出重要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由市人民政府或者景區管理機構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規劃和建設第七條太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是蠡湖景區建設、保護管理和開發利用的依據。
景區管理機構應當會同城鄉規劃等有關部門根據太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制定蠡湖景區保護管理和開發利用實施計劃與景區設計,並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第八條蠡湖景區保護管理和開發利用實施計劃與景區設計應當明確旅遊開發容量、功能分區、景觀設計、碼頭泊位等內容,滿足游覽休閑功能的需要,並突出對景區資源的保護。第九條蠡湖景區內的建設項目不得違反太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建設項目的體量、外觀結構、高度、色調等應當與周圍景觀相協調,不得損壞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危害安全、污染環境、影響防洪、降低水功能區水質、妨礙游覽。
蠡湖景區外圍保護地帶內各項建設應當與蠡湖景區景觀要求相協調,不得損害蠡湖景區自然風景。第十條蠡湖景區內的建設項目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辦理審核、審批等手續。第十一條在蠡湖景區內從事工程項目的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應當嚴格按照經批準的建設方案組織施工,並採取有效措施,保護好周圍植被、水體、地形地貌,不得造成污染和破壞。第十二條建設工程完工後,應當及時清場,恢復周圍環境原貌;建設單位組織竣工驗收時,應當通知景區管理機構參加。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第十三條蠡湖景區范圍內搭建的臨時建(構)築物及其設施在批准期限屆滿後,建設單位或者施工單位應當及時拆除,並恢復原貌。第三章利用和管理第十四條蠡湖景區資源的開發利用,應當按照太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及其功能要求,統籌兼顧,培育景區文化、娛樂休閑、水上運動等特色旅遊項目,發揮綜合效益。第十五條景區管理機構應當會同文化(文物)等部門對景區文物古跡、歷史遺跡、歷史建築等歷史文化遺存以及地形地貌、植被、古樹名木等風景資源進行嚴格保護,並按照職責確定保護目標,制定保護措施,落實保護責任。第十六條蠡湖景區水域內經營性旅遊船舶實行總量控制。禁止非經營性船舶從事或者變相從事經營活動。第十七條景區管理機構應當按照蠡湖景區保護管理和開發利用實施計劃與景區設計設置經營服務網點。
從事經營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蠡湖景區管理規范,在指定的區域、地點依法經營。禁止擅自搭棚、設攤、設點、擴大經營面積。

㈣ 無錫市水環境保護條例(2008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護和改善水環境,保障飲用水安全,促進經濟社會與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江蘇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江、河、湖、盪、氿、水庫、濕地等地表水體和地下水體的水環境保護。第三條水環境保護堅持科學規劃、全面保護、統一管理、分級負責、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有償使用水環境資源,恢復和優化水生態功能,促進水環境的全面改善。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水環境質量負責,其主要負責人對實現水環境保護任期責任目標負主要責任。

實行地表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責任制和行政區界水體斷面水質交接責任制,並納入政府環境保護任期責任目標。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大水環境保護的資金投入,在將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的同時,推進環境治理和保護的市場化步伐。第六條市、不設區的市、區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本轄區內水環境保護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發展改革、經濟貿易、建設、水利、市政、規劃、交通、農林、國土資源、衛生、財政、科技、工商、質量技術監督等部門按照法律、法規和政府規定的職責,對有關水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組織開展水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科學知識的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保護水環境的意識。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企事業單位負責人應當定期接受水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科學知識的教育。第八條鼓勵和支持公民、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參與水環境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對破壞水環境的行為

進行勸阻、檢舉和揭發。

在水環境保護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市、不設區的市、區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第九條市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和省的規定,確定並下達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和減排目標,並逐步將磷、氮污染物排放總量納入控制指標。不設區的市、區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總量控制和減排目標的要求,分解總量控制指標,制定減排計劃,並落實到排污單位。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向社會公布各地區總量控制目標完成情況,並對排污單位的水污染物減排項目實施狀況進行監督管理。第十條實行環境資源區域補償制度。行政區域交界斷面水質未達到控制目標的,責任地區人民政府應當向受損害地區人民政府作出補償。具體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第十一條按照國家規定實行排污申報登記和排污許可制度;禁止無排污許可證或者不按照排污許可證的規定排放污染物。第十二條市、不設區的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組織編制的土地利用有關規劃,區域、流域建設、開發利用規劃,以及有關專項規劃,應當按照規定組織環境影響評價。

各類工業園區、工業集中區(以下統稱工業園區)應當編制環境規劃,並依法履行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手續。

新建、改建、擴建可能產生水污染的建設項目,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批準的,其他審批部門不得批准其建設,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第十三條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環境保護、水利、市政、農林、衛生、氣象等部門實施全市水環境監測監控體系的建設與管理。

不設區的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在行政區域交界處、主要河流入江(湖)口、重點保護河段、飲用水水源地等設立自動監測裝置,並與全市環境監測監控系統聯網。第十四條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運營單位和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確定的重點排污單位,應當安裝與全市環境監測監控系統聯網的污染源自動監控裝置,並確保其正常運行,不得擅自改動污染源自動監控裝置的參數和監測數據,不得擅自停用污染源自動監控裝置。第十五條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統一向社會公布水環境質量狀況和重點排污單位的環境信息。

企業應當向社會公開本企業環境信息,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有權對企業公布的環境信息進行核查。第十六條各類開發建設活動應當符合國家和地方產業政策指導目錄和環保准入條件。禁止下列產生水污染的建設行為:

(一)新建、改建、擴建化學制漿造紙、製革、釀造、染料、印染、電鍍以及其他排放含磷、氮等污染物的企業和項目;

(二)新建、改建、擴建污水不能接入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建設項目和經營項目;

(三)除污染治理項目外,在工業園區以外新建、擴建工業項目;

(四)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建設行為。

㈤ 太湖流域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太湖流域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防治,保障防汛抗旱以及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安全,改善太湖流域生態環境,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太湖流域,包括江蘇省、浙江省、上海市(以下稱兩省一市)長江以南,錢塘江以北,天目山、茅山流域分水嶺以東的區域。第三條太湖流域管理應當遵循全面規劃、統籌兼顧、保護優先、興利除害、綜合治理、科學發展的原則。第四條太湖流域實行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
國家建立健全太湖流域管理協調機制,統籌協調太湖流域管理中的重大事項。第五條國務院水行政、環境保護等部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和國務院確定的職責分工,負責太湖流域管理的有關工作。
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設立的太湖流域管理機構(以下簡稱太湖流域管理機構)在管轄范圍內,行使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和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授予的監督管理職責。
太湖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依照法律、法規規定,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有關的太湖流域管理工作。第六條國家對太湖流域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防治實行地方人民政府目標責任制與考核評價制度。
太湖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防汛抗旱、水域和岸線保護以及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安全等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調整經濟結構,優化產業布局,嚴格限制高耗水和高污染的建設項目。第二章飲用水安全第七條太湖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合理確定飲用水水源地,並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保障飲用水供應和水質安全。第八條禁止在太湖流域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設置排污口、有毒有害物品倉庫以及垃圾場;已經設置的,當地縣級人民政府應當責令拆除或者關閉。第九條太湖流域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日常巡查制度,並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設置水質、水量自動監測設施。第十條太湖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水源互補、科學調度的原則,合理規劃、建設應急備用水源和跨行政區域的聯合供水項目。按照規劃供水范圍的正常用水量計算,應急備用水源應當具備不少於7天的供水能力。
太湖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供水主管部門應當根據生活飲用水國家標準的要求,編制供水設施技術改造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第十一條太湖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水行政、環境保護、住房和城鄉建設等部門制定本行政區域的供水安全應急預案。有關部門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的供水安全應急預案制定實施方案。
太湖流域供水單位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的供水安全應急預案,制定相應的應急工作方案,並報供水主管部門備案。第十二條供水安全應急預案應當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一)應急備用水源和應急供水設施;
(二)監測、預警、信息報告和處理;
(三)組織指揮體系和應急響應機制;
(四)應急備用水源啟用方案或者應急調水方案;
(五)資金、物資、技術等保障措施。第十三條太湖流域市、縣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對飲用水水源、供水設施以及居民用水點的水質進行實時監測;在藍藻暴發等特殊時段,應當增加監測次數和監測點,及時掌握水質狀況。
太湖流域市、縣人民政府發現飲用水水源、供水設施以及居民用水點的水質異常,可能影響供水安全的,應當立即採取預防、控制措施,並及時向社會發布預警信息。第十四條發生供水安全事故,太湖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立即按照規定程序上報,並根據供水安全事故的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按照職責許可權啟動相應的供水安全應急預案,優先保障居民生活飲用水。
發生供水安全事故,需要實施跨流域或者跨省、直轄市行政區域水資源應急調度的,由太湖流域管理機構對太湖、太浦河、新孟河、望虞河的水工程下達調度指令。
防汛抗旱期間發生供水安全事故,需要實施水資源應急調度的,由太湖流域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太湖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機構下達調度指令。第三章水資源保護第十五條太湖流域水資源配置與調度,應當首先滿足居民生活用水,兼顧生產、生態用水以及航運等需要,維持太湖合理水位,促進水體循環,提高太湖流域水環境容量。
太湖流域水資源配置與調度,應當遵循統一實施、分級負責的原則,協調總量控制與水位控制的關系。

㈥ 江蘇省水污染防治條例(2021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防治水污染,保障飲用水安全,維護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江河、湖泊、運河、渠道、水庫等地表水體和地下水體的污染防治,適用本條例。

海洋污染防治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第三條水污染防治應當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優先保護飲用水水源,嚴格控制工業污染、城鎮生活污染、農業農村污染、船舶港口污染,積極推進生態治理工程建設,促進水生態環境質量改善,預防、控制和減少水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水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保障水污染防治的財政投入,建立水污染防治聯席會議制度,研究解決水污染防治重大事項。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水環境質量負責,應當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防治水污染。

街道辦事處、開發區管理機構應當協助做好本區域內水污染防治有關工作。第五條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水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行政、農業農村、衛生健康、林業等主管部門和海事管理機構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水污染防治相關工作。第六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水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有關要求,建立完善考核評價和責任追究機制,將水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納入本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下一級人民政府及其負責人考核評價的內容。第七條直接或者間接向水體排放水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以下稱排污單位)應當承擔水污染防治主體責任,健全水污染防治管理制度,依法公開治理信息,實施清潔生產,節約利用水資源,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減少水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第八條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過國家和省規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標准和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第九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水污染防治和水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支持飲用水安全保障、水污染物減排、地下水污染防治、節約用水、水環境修復等水污染防治和水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第十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水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倡導綠色低碳生產生活和消費方式,增強全社會水污染防治意識,引導和支持公眾參與水環境保護工作。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保護水環境,並有權對污染損害水環境的行為予以舉報。生態環境等主管部門應當對舉報人相關信息予以保密;舉報屬實的,按照規定給予獎勵。第二章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第十一條省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水行政等有關部門編制省水功能區劃,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未納入省水功能區劃的水體,可以由設區的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會同水行政等有關部門編制設區的市水功能區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並報省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設區的市水功能區劃應當與省水功能區劃相銜接。第十二條省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依法編制江河、湖泊的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明確水環境質量改善目標。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依法批準的江河、湖泊的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本行政區域的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明確水環境質量改善目標。

經批準的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是防治水污染的基本依據,規劃的修訂須經原批准機關批准。

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應當符合國土空間規劃,並與水功能區劃確定的水體功能和水環境保護要求相銜接。編制其他有關專項規劃或者方案,應當與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相銜接。第十三條對未達到水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的水體,有關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水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並向社會公開。跨設區的市、縣(市、區)界水體的限期達標規劃的制定,由相關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協商;有關事項協商不成的,由其共同的上級人民政府協調確定。

限期達標規劃在實施期間根據水環境質量改善目標完成情況進行動態修編的,應當及時重新備案並向社會公開。

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每年在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報告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時,應當報告水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執行情況,並向社會公開。

㈦ 蘇州市太湖生態島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促進太湖生態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築牢蘇州高質量發展生態安全屏障,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太湖生態島的規劃、保護和發展及其相關活動的管理和監督,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太湖生態島,是指金庭鎮區域范圍內的西山島等二十七個太湖島嶼和水域。第三條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創新驅動、共治共享的原則,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嚴格實行生態空間管控,將太湖生態島建設成為低碳、美麗、富裕、文明、和諧的生態示範島。第四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太湖生態島保護和發展工作的統一領導,並建立工作協調機制,協調解決重大問題。
吳中區人民政府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組織開展相關工作,並建立健全以綠色生態指標為主的績效考核機制。
金庭鎮人民政府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嚴格履行主體職責,落實相關工作。
市、吳中區發展和改革、教育、科學技術、工業和信息化、民政、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自然資源和規劃、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建設、園林和綠化管理、城市管理、交通運輸、水務、農業農村、文化廣電和旅遊、衛生健康、體育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深化完善實施機制,共同做好相關工作。第五條市、吳中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聽取和審議本級人民政府專項工作報告、開展執法檢查等方式,對太湖生態島區域生態保護、綠色發展等情況進行監督。
金庭鎮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在鎮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通過安排代表聽取和討論人民政府專項工作報告,開展執法檢查、視察、調研等方式,對太湖生態島區域生態保護、綠色發展等情況進行監督。第六條市、吳中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金庭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太湖生態島保護的宣傳教育,普及生態保護知識,增強公眾生態保護意識。
新聞媒體應當採取多種形式開展太湖生態島保護的宣傳教育,並依法對違法行為進行輿論監督。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太湖生態島的義務,有權勸阻、舉報破壞行為。第二章生態保護第七條建立以太湖生態島發展規劃為統領,以國土空間規劃為基礎,以詳細規劃、村莊規劃和有關專項規劃為支撐的統一規劃體系。
市發展和改革部門應當會同市有關部門以及吳中區、金庭鎮人民政府,共同編制太湖生態島發展規劃,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應當會同市有關部門和吳中區人民政府,指導金庭鎮人民政府編制太湖生態島(金庭鎮)國土空間規劃,按照法定程序經批准後組織實施。
編制太湖生態島(金庭鎮)詳細規劃、村莊規劃和有關專項規劃,應當符合太湖生態島(金庭鎮)國土空間規劃,明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的具體要求和實施安排。第八條新建、改建、擴建的建(構)築物,應當嚴格按照法定規劃控制高度,其體量、色彩、形式、空間尺度等要素,應當與環境和自然景觀相協調,體現江南文化特色和水鄉韻味。第九條市、吳中區自然資源和規劃、生態環境、園林和綠化管理、水務等部門應當會同金庭鎮人民政府,對太湖生態島的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和水環境進行動態監測,及時預警生態風險。第十條加強自然生態系統、自然遺跡、自然景觀、野生動植物及其所承載的歷史文化的保護。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防止外來物種入侵。保護珍稀野生動植物資源、地方特色種質資源、野生動物棲息地。
全域禁止獵捕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妨礙野生動物生息繁衍的活動。
保護和合理利用太湖漁業資源,並按照國家和省規定落實禁捕退捕要求,開展增殖放流活動。第十一條太湖生態島應當按照《江蘇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條例》確定的一級保護區的要求進行水污染防治,逐步優化全域水質。
太湖生態島內污水應當經處理達標後方可排放。全面提升污水收集、廠網運行、尾水處理能力,逐步達到太湖流域污水處理的領先水平。第十二條加強太湖生態島內土壤污染防治,採取有效措施減少農業面源污染。
推進化肥農葯減量增效,推廣有機肥料使用和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產品、技術,支持和推進水草、藍藻、蘆葦、農作物和林果廢棄物等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㈧ 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江蘇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條例》的決定(2010)

一、將第五十七條修改為:「違反本條例第十七條第一款規定,建設項目防治水污染的設施未經驗收或者經驗收不合格,擅自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由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直至驗收合格,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二、將第五十八條修改為:「違反本條例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企業事業單位不正常使用防治水污染物設施,或者未經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批准,拆除、閑置防治水污染物設施的,由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恢復正常使用或者限期重新安裝使用,處應繳納排污費數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三、將第六十條第一款修改為:「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直接或者間接向水體排放污染物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標准,或者排放重點水污染物超過總量控制指標的,由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按照許可權責令限期治理,處應繳納排污費數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四、將第六十一條第一款修改為:「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未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設置排污口的,由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拆除,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拆除的,強制拆除,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承擔,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提請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責令停產整頓。」

本決定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

《江蘇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條例》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

㈨ 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江蘇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條例》的決定(2018)

一、刪去第三條第一款中的「先環評、後立項」。二、將第六條第二款修改為:「省和太湖流域市、縣(市、區)發展改革、經濟和信息化、水利、建設、交通、農業、漁業、林業、財政、科技、國土資源、衛生、工商、質量技術監督、價格、旅遊等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對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三、將第十四條修改為:「省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水利、漁業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組織太湖流域水環境質量監測網路,建立水環境質量監測預警、應急系統,提高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
「省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太湖流域的水環境質量監測,省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太湖流域的水文水資源監測,定期向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員會報告,並通報有關部門;遇有突發性情況,應當及時報告和通報。」四、將第十六條修改為:「在太湖流域新建、改建、擴建可能產生水污染的建設項目,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未經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審查或者審查後未予批準的,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環境影響登記表實行備案管理。
「在太湖流域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擴建排污口,應當依法取得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同意;涉及通航、漁業水域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在審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時,應當徵求交通、漁業部門的意見。」五、將第十七條修改為:「建設項目的水污染防治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的建設項目,其水污染防治設施經驗收合格,方可投入生產或者使用;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生產或者使用。」六、將第二十二條修改為:「太湖流域實行排污許可管理制度。
「實行排污許可管理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排污許可證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許可證的,不得排放污染物。」七、將第二十四條第一款修改為:「直接或者間接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設置排污口。禁止私設排污口。」八、刪去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九、將第三十一條改為第二十九條,修改為:「在嚴格控制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實行排放總量削減計劃的前提下,按照有利於總量減少的原則,逐步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鼓勵太湖流域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向流域外轉讓排污權,禁止從太湖流域外向流域內轉讓排污權。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的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十、將第三十二條改為第三十條,刪去第一款。十一、將第三十七條改為第三十五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對太湖流域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水環境綜合治理要求的製革、酒精、澱粉、釀造等排放水污染物的現有生產項目不能實現達標排放的,應當依法關閉。」十二、將第四十三條改為第四十一條,將第二款、第三款修改為:「貯運危險物品的港口、碼頭應當採取防溢、防滲、防漏等安全措施。入湖船舶應當設置污水污物存貯裝置、集油或者油水分離裝置,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配置相應的防污設備和器材,並持有合法有效的防止水域環境污染的證書與文書。運輸劇毒物質、危險化學品的船舶不得進入太湖。
「海事管理機構、漁業部門應當加強對船舶污染防治的監督檢查,依法查處船舶污染行為,防止船舶污染水體。」十三、將第四十五條改為第四十三條,將第一項修改為:「新建、改建、擴建化學制漿造紙、製革、釀造、染料、印染、電鍍以及其他排放含磷、氮等污染物的企業和項目,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等環境基礎設施項目和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情形除外」。十四、將第四十六條改為第四十四條,修改為:「除二級保護區規定的禁止行為以外,太湖流域一級保護區還禁止下列行為:
「(一)新建、擴建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
「(二)在國家和省規定的養殖范圍外從事網圍、網箱養殖,利用蝦窩、地籠網、機械吸螺、底拖網進行捕撈作業;
「(三)新建、擴建畜禽養殖場;
「(四)新建、擴建高爾夫球場、水上游樂等開發項目;
「(五)設置水上餐飲經營設施;
「(六)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可能污染水質的活動。
「除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依法設置的排污口外,一級保護區內已經設置的排污口應當限期關閉。」

㈩ 江蘇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太湖水污染防治,保護和改善太湖水質,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太湖流域(以下簡稱太湖流域)內的太湖湖體以及對太湖水質有影響的河流、湖泊、水庫、渠道等地表水體的污染防治。
太湖流域劃分為三級保護區:太湖湖體、沿湖岸5公里區域、入湖河道上溯10公里以及沿岸兩側各1公里范圍為一級保護區;主要入湖河道上溯50公里以及沿岸兩側各1公里范圍為二級保護區;其他地區為三級保護區。第三條太湖水污染防治實行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統一規劃、綜合整治的方針,堅持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的原則。第四條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主管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
省人民政府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負責協調、解決有關太湖水污染防治的重大問題,監督、檢查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並行使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職權。第五條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會同省人民政府計劃與經濟、水利、建設部門商有關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根據國家制定的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目標,擬訂本省太湖水污染防治規劃和水污染物排放總量(以下簡稱排污總量)控制計劃,經由委員會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並納入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第六條太湖流域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根據上級人民政府制定的太湖水污染防治規劃和排污總量控制計劃,組織制定本行政區域內太湖水污染防治規劃和排污總量控制計劃,並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第七條太湖流域的一切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本條例,並有權對污染和破壞水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
對在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監督管理第八條太湖流域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水環境質量負責,必須採取有效措施,確保太湖水污染防治規劃與目標的實現。
太湖流域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定期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和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第九條太湖流域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對太湖水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太湖流域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的水利、交通、建設、農林、水產、土地、地礦、衛生、工商等部門,各司其職,協同環境保護部門對太湖水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太湖流域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的計劃、經濟、經貿、商業、旅遊以及有關行業主管部門,根據同級人民政府制定的太湖水污染防治規劃,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別制定並實施本部門工作計劃。第十條省太湖水環境監測中心,負責監測太湖和入湖河道口以及設區的市界的水體水質,定期向委員會和有關部門報告水質狀況。第十一條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擬訂《太湖水污染物排放標准》、《太湖流域城市、縣界水質標准》和《太湖入湖河道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第十二條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會同省人民政府計劃與經濟部門和有關行業主管部門擬定太湖流域禁止和嚴格限制的產業、產品名錄,經委員會審核同意,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第十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審批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時,不得突破本行政區域排放總量控制指標。
環境影響報告書(表)中,應當有該建設項目所在地單位和居民的意見。
一級保護區內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書(表)應當報上一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備案。第十四條基本建設項目、技術改造項目和區域開發建設項目立項前,必須經過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審核。環境保護部門必須在10日內作出審核意見,逾期未作出答復的,視為同意。
未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審核或者經審核不同意的建設項目,有關部門不予立項。第十五條建設項目中防治水污染的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防治水污染的設施必須經過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檢驗,達不到規定要求的,該建設項目不準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未經批准,不得拆除或者閑置污染防治的設施。

熱點內容
連雲港司法拍賣公告 發布:2024-11-20 01:34:54 瀏覽:417
餐飲部服務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20 00:38:31 瀏覽:46
王優銀律師 發布:2024-11-20 00:07:08 瀏覽:7
勞動合同法上班期限 發布:2024-11-20 00:00:45 瀏覽:470
下列屬於旅遊法律責任特點的有 發布:2024-11-19 23:29:54 瀏覽:28
周末條例 發布:2024-11-19 22:50:11 瀏覽:312
紅章對賬單彩色列印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9 22:37:40 瀏覽:450
膠權認購承諾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22:35:50 瀏覽:602
公證全國統一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21:43:05 瀏覽:263
在新婚姻法之前結婚證嗎 發布:2024-11-19 21:28:30 瀏覽: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