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建法規
『壹』 拆遷安置房和商品房有什麼區別,包括土地性質。
商品房是指私人建造的出售的房屋,可以自由買賣。安置房是政府進行拆遷或其他公共設施建設時對拆遷住戶進行安置所建造的房屋,屬於經濟適用房性質,它和商品房不一樣,在前五年內是不可以進行市場交易的,而五年後上市交易需繳納土地出讓金,還要在當地政府的政策范圍內才可以進行自由買賣。當安置房可以自由買賣時,它就具有了商品房的性質。
安置房與商品房在價錢上是有區別的,安置房那是政府拿自己家的地用自己家的錢蓋的房子,所以價錢上相對便宜一點,但商品房是開發商從政府手中拍賣得來的,拍賣啊,這是什麼概念,價錢肯定蹭蹭往上加!導致開發商拿到土地的價錢超級貴,再加上開發商還要大量的買磚買水泥,投入了太多的成本。於是我們買房子時價錢也非常的貴,比安置房貴的不是一點半點!小編覺得,我們之所以買房子如此的貴,就是因為開發商買地的時候也很貴。但是,安置房買著雖然便宜,但你要裝修好一點的話還是要花很多錢的。但是商品房不一樣,人家講究的就是服務和品質,只要你有要求,他們都會盡量做到。
還有一點,安置房可不是誰都可以買的,看它前面倆字「安置」就知道了,拆遷人在五年之內也就是拿到房產證之前是沒有買賣權的。但商品房是只要你有錢就可以買的,當然是指在合法的前提下,小編覺得,現在大部分人還是會選擇去買商品房,雖然商品房比較貴,但是買安置房太麻煩了,你又不知道你買的安置房是不是合法的,而且有些人為了賺錢安置房也會被他們炒出天價的。
『貳』 代建工程項目中,很多地方都是出台了關於「非經營性代建」的地方性法規,那麼經營性代建有什麼區別呢
代建就是針對政府投資的、非經營性項目提出來的管理方案,對於經營性項目不適宜用「代建」的提法。
『叄』 委託代建合同糾紛案件如何適用法律
最高人民法院專家法官著述與主流觀點《解釋》第27條第2款規定:保修人與建築物所有人或者發包人對建築物毀損均有過錯的,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此條為規定因保修人與建築物所有人或者發包人未及時履行保修義務造成建築物毀損的共同侵權責任。
其中,「建築物所有人」或者「發包人」的提法表明施工合同的發包人有可能不是建 築物所有人,是委託代建的法律關系,建築物的所有權人為委託人,發包人為代建人,之間的法律關系為委託代建關系。建築物權利人將擬承建的建築物通過委託代建合同約定,委託代建人按照建築物所有人的要求代為建設建築物。交房期限、戶型、建房費用、違約責任、 代建費用等是依靠委託人和代建人依靠委託代建合同約定雙方的權利義務。
這種委託代建法律關系性質為房地產開發經營合同,不屬於建設工程合同范疇。像銀行委託房地產公司為其建設營業樓,房地產公司為發包人,施工企業為承包人;銀行與房地產公司成立委託代建合同關系。
北京市政府頒布實施了《北京市政府投 資建設項目代建制管理辦法(試行)》,還有許多城市也頒布了類似規定,這些規范性文件對政府工程的進一步規范化起到了推動作用。此類合同的主要內容包括:委託人(市政府主管部門)、項目代建人(施工單位)、項目使用人(實際使用項目的單位)、項目概況、項目管理范圍和內容、管理目標和投資控制、代建管理費 等。
目前,立法機關的立法理念是將占建築市場很大份額的政府工程實行強制的委託代建制度。委託代建合同與施工合同是兩個獨立的法律關系,原則上在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中,不宜追加委託人為本案當事人,不宜判令委託人對發包人償還工程欠款承擔連帶責 任。委託人也無權以承包人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主張承包人對工程質量缺陷承擔責任。委託人與代建人就委託代建合同發生的糾紛,也不宜追加承包人為本案當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