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檢查筆錄法規
1. 環境檢查筆錄起法律效應嗎
環境檢查筆錄起法律效力。
環保現場檢查筆錄,是環境執法人員依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對企業環境違法行為現場進行實地勘察、檢查時所作的真實記錄。做好現場檢查筆錄,對於取得充分有效的證據,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具有重要作用。通過此次集中學習,對於提高環境監察人員的業務能力,加強環境監察工作的法制化、規范化建設具有積極意義。
環境保護局現場檢查(勘察)筆錄 (格式)
時間: 年 月 日 時 分至 時 分
地點:
檢查(勘察)人及執法證號: 記錄人:
工作單位:
被檢查人名稱姓名: 法定代表人(負責人)姓名: 現場負責人姓名: 年齡: 公民身份號碼: 工作單位: 職務: 與本案關系: 地址: 電話: 郵編:
其他參加人姓名及工作單位(地址):
執法人員出示執法證件、表明身份的記錄及被詢問人的確認記錄: 告知當事人申請迴避權利和配合調查義務的記錄:
現場情況:
現場負責人對筆錄的審閱確認意見:
現場負責人簽名: 年 月 日
檢查(勘察)人簽名: 年 月 日
記錄人簽名: 年 月 日
參加人簽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八十八條中規定:檢查的情況應當製作檢查筆錄,由檢查人、被檢查人和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
《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六十四條規定:檢查情況應當製作檢查筆錄。檢查筆錄由檢查人員、被檢查人或者見證人簽名。前者規定由三個人簽名或者蓋章,而後者規定由檢查人員和被檢查人或者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
2. 筆錄的特點和要求是什麼
筆錄的特點和要求如下:
一、現場檢查的特性
所謂現場檢查,是指執法人員依法對當事人涉嫌與違法經營活動有關的場所、設備、產品、工具、證照、包裝物、標識、合同、票據等進行審驗查看並收集違法證據的執法活動。其基本特點主要有:
1、檢查主體的特定性。實施現場檢查的機構只能是法定的行政執法部門或者經法律、法規或者行政執法部門授權的機構。如《產品質量法》第十八條「縣級以上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根據已經取得的違法嫌疑證據或者舉報,對涉嫌違反本法規定的行為進行查處時,可以行使下列職權:(一)對當事人涉嫌從事違反本法的生產、銷售活動的場所實施現場檢查;(二)向當事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和其他有關人員調查、了解與涉嫌從事違反本法的生產、銷售活動有關的情況;(三)查閱、復制當事人有關的合同、發票、帳簿以及其他有關資料;(四)對有根據認為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產品或者有其他嚴重質量問題的產品,以及直接用於生產、銷售該項產品的原輔材料、包裝物、生產工具,予以查封或者扣押。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職責范圍,對涉嫌違反本法規定的行為進行查處時,可以行使前款規定的職權」依據此條規定看,對產品質量方面的現場檢查,除了產品質量監督部門和工商部門外,其他部門均不能進行現場檢查。也就是說,現場檢查的主體是特定的,而且通常是法律、法規賦予的。又如《商標法》第五十五條「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根據已經取得的違法嫌疑證據或者舉報,對涉嫌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進行查處時,可以行使下列職權:(三)對當事人涉嫌從事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活動的場所實施現場檢查;(四)檢查與侵權活動有關的物品」;再如《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第九條「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涉嫌無照經營行為進行查處取締時,可以行使下列職權:(三)進入無照經營場所實施現場檢查」等。
2、現場檢查行為的強制性。現場檢查是一種單方的強制行政行為,進行現場檢查不需要取得被檢查人的同意。只要根據已取得的違法嫌疑證據或者舉報線索,就可以進行現場檢查。無論被檢查人同意與否,不影響檢查的進行。
3、現場檢查時間的隨機性。由於現場檢查的理由是違法嫌疑證據和舉報,因此只要掌握了違法嫌疑證據或者舉報就可以隨時對相關單位進行檢查,而不必事先通知被檢查單位。
4、檢查行為的干預性。現場檢查的矛頭,直指當事人涉嫌違法生產、經營活動,直接干預其生產、經營。這種干預,難免涉及當事人的權益,尤其在當事人並非完全從事生產、經營之時,檢查活動對其合法生產、經營部分的影響。因此,執法人員應當盡量降低干預造成的負面影響,嚴格約束自己的言行。
二、製作《現場檢查筆錄》的五項原則
《現場檢查筆錄》是行政機關在辦案過程中,依法對違法活動有關的物品和違法現場進行執法檢查時所作的書面記錄 ,是對被檢查物品、場所客觀存在的反映,也是對檢查過程的真實寫照,是固定、保全證據的一種方法。追求客觀真實,是《現場檢查筆錄》的真諦,所以在製作《現場檢查筆錄》時應注意克服以下三點問題:第一是沒有親眼看到的不能記;二是分析判斷的不能記;三是推測性、大概可能性的不能記。
因此,必須把握好製作《現場檢查筆錄》的以下原則:
1、合法原則。合法性原則是指製作《現場檢查筆錄》應當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的法定程序進行,主要包括以下三點:(1)在《現場檢查筆錄》中必須記載執法人員出示執法證件、表明身份的情況。根據《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七條第一款規定:「行政機關在調查或者進行檢查時,執法人員不得少於兩人,並應當向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出示證件。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應當如實回答詢問,並協助調查或者檢查,不得阻撓。詢問或者檢查應當製作筆錄。」,這就是說,出示證件、表明身份是保證現場檢查合法性的首要之事,必須在《現場檢查筆錄》中首先得到體現。記載執法人員出示執法證件、表明身份時,要注意應當是兩名以上具有執法資格的執法人員,臨時人員和工勤人員或者沒有經過授權的人員不得進行現場檢查執法活動;(2)《現場檢查筆錄》製作完畢後應當交當事人閱讀或向其宣讀,由當事人填寫意見並逐頁簽名。同時見證人和兩名以上執法人員也必須簽名。當事人拒絕簽名或者不能簽名的,應當註明拒簽或者不能簽名的原因;(3)《現場檢查筆錄》一經有關人員特別是到場的見證人簽字就不能改動。如果發現《現場檢查筆錄》有錯誤或者遺漏之處,可另行製作更正或者補充材料由有關當事人填寫意見或者簽名。千萬不能單方面改動《現場檢查筆錄》,否則,此筆錄就不能作為定案的證據。
2、記實原則。記實性就是要求真實地記錄檢查的全過程。包括以下三點意思:(1)記錄執法人員檢查的方法和手段,包括記錄檢查過程中的拍照、錄像、收集、提取的證據、邀請見證人等的情況;(2)記錄當事人的活動狀況,如當事人在檢查過程中是否在現場,是否在生產經營,是否按要求提供有關合同、發票、賬簿以及相關資料,是否提供原輔材料、包裝物、生產許可證照等;(3)記錄執法人員對違法物品和證據採取的相關措施,如:記錄在現場檢查過程中依據現場情況作出的對查封、扣押等措施及物品數量的清點過程。
3、准確原則。准確性原則就是要准確地反映現場檢查的時間、地點、位置和被檢查物品的數量、質量等。主要應注意以下四點:(1)要准確記錄檢查的起止時間;(2)檢查的地點要具體、明確,應填寫到被檢查單位的門牌號。沒有門牌號的或者地點比較復雜的要選擇好參照物,方向、距離要准確。對物品放置的地點、位置、數量和擺放情況都應准確記錄;(3)對檢查中出現的各種物品的數量、規格、質量、距離等要精確,不能使用「大約」「大概」「估計」「左右」等模糊用語;(4)現場檢查筆錄應當當場定稿,不能事後追憶,更不能今天檢查明天製作檢查筆錄。
4、客觀原則。客觀性原則就是要真實反映被檢查的物品、場所的客觀實在性,切忌主觀推測,亂用「非法」「違法」等定性詞語。
5、規范原則。規范性原則就是《現場檢查筆錄》必須書寫規范,用語准確。主要包括以下三點:(1)現場檢查筆錄的正文書寫要嚴謹、清楚,力求工整,不要使用草書或者有太多的修改;現場檢查筆錄的輔助性項目的填寫要齊全,不能遺缺;(2)要使用公文體和書面語言,語言必須朴實、准確嚴肅、通俗易懂,力求文字平實,盡量避免口語、方言、俗語和文學修辭語言;如:不能將「偽劣絮用纖維製品」寫成「黑心棉」等;(3)語言要完整,筆錄中出現的各種名稱,如法律法規的名稱、單位的名稱、物品的名稱等,不能隨意省略和使用代號。
三、《現場檢查筆錄》的製作要求
《現場檢查筆錄》分為首部、正文、結尾三部分。
首部系「檢查對象及檢查人員、時間、地點等」等基本情況,應逐項填寫完整。
尾部系各方確認簽名,雖然較為簡單,但當事人(含其他在場人員)是否簽名關繫到筆錄的效力,因此,《現場檢查筆錄》的各方簽名十分重要。
正文,正文是《現場檢查筆錄》的主要部分。正文中,應當記錄現場的環境(包括現場參照物),所見物品的擺放方位、形狀、數量以及在場人員的作業狀況等等。記錄執法人員進入現場見到與違法經營活動有關的場所、設備、工具、證照、包裝物、標識、合同、票據及商品數量、品種、規格、標價等要抓住重點、詳略得當。
四、《現場檢查筆錄》的作用
《現場檢查筆錄》的作用是指現場檢查筆錄的證據效力。首先《現場檢查筆錄》形式合法,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證據規定》)第15條:「根據行政訴訟法第31條第7款(7)項的規定,被告向人民法院提供的現場筆錄,應當載明時間、地點和事件等內容,並由執法人員和當事人簽名。當事人拒絕簽名或者不能簽名的,應當註明原因。有其他人在現場的,可由其他人簽名。法律、法規和規章對現場筆錄的製作形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據此,在當事人拒絕簽名或不能簽名的情況下,執法人員「應當」註明原因,否則,該《現場檢查筆錄》不合法。對於有其他人在現場的情況下,該條文的規定是「可由其他人簽名」,這意味著「也可不由其他人簽名」。在沒有其他人在現場的情況下,是否要求有其他單位或組織派人到現場見證並簽名,法律未做強制性規定。因此,只要行政機關向人民法院提供的《現場檢查筆錄》載明了時間、地點和事件等內容,有執法人員的簽名,並註明了當事人拒絕簽名或不能簽名的原因,即已滿足了法律規定的形式要件,即使在《現場檢查筆錄》上沒有當事人的簽名,也沒有其他證人的簽名,該《現場檢查筆錄》依然合法。其次,《現場檢查筆錄》的證明效力大於證人證言,《證據規定》第63條規定:「證明同一事實的數個證據,共證明效力一般可以按照一列情形分別認定……;(2)鑒定結論、現場筆錄、勘驗筆錄、檔案材料以及經過公證或者登記的書證優於其他書證、視聽資料和證人證言,等」據此,在行政執法中,《現場檢查筆錄》形式合法的前提下,即使當事人主張當時不在現場,並有一朋友為其作證,但該證人證言的證明效力依然低於《現場檢查筆錄》。也就是說,嚴格按照司法解釋規定,在爭議雙方分別只有《現場檢查筆錄》和證人證言的單一證據條件下,法院應將該《現場檢查筆錄》作為定案的依據。再則,根據《行政訴訟法》第31條、《證據規定》第71條之規定,《現場檢查筆錄》屬可以單獨作為定案依據的證據材料,「而與一當事人有親屬關系或者其他密切關系的證人所做的對當事人有利的證言不能單獨作為定案依據」。
《現場檢查筆錄》是《行政處罰法》規定的法定證據之一,其主要作用是證明違法行為發生的時間、地點、情節等情況。任何一個行政執法部門,在進行現場檢查時,都應當有一個書面結論,用以反映當時的檢查情況,為案件的定性提供佐證。《現場檢查筆錄》和《勘查筆錄》優於其他書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現場檢查筆錄》在辦案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它是證明違法現場存在的事實,又是獲取新證據打開案件突破口的先導,可以形成證據之間的鏈接作用。《現場檢查筆錄》同時也可以作為行政執法機關在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中的重要證據。行政執法人員在製作《現場檢查筆錄》時只有嚴格按照《現場檢查筆錄》的五項原則進行製作,才能有效的保證《現場檢查筆錄》成為定案的有力證據。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並規范《現場檢查筆錄》的製作。
3. 工商局使用責令改正通知書適用的法律法規規范有哪些
在工商行政管理涉及的法律、法規很多條款中都存在「責令改正」,可見責令改正是基層工商部門在行政執法過程中應經常實施的一種執法行為,但在監管實踐中執法人員卻較少使用,使用時也常常存在不當之處。結合基層工商監管工作,現對「責令改正」的理解和應用進行分析和探討。 一、責令改正的法律屬性及與行政處罰的區別 首先要明確責令改正是一種行政措施,而不是行政處罰種類。責令改正是指行政主體責令違法行為人停止和糾正違法行為,以恢復原狀,維持法定的秩序或者狀態。它只是執法過程中採取的一種行政措施,是對違法行為的制止和救濟,不是行政處罰。它有多種表現形式,如責令改正、責令限期登記、限期改正、限期辦理等。因在現行的工商行政管理涉及的法律、法規中責令改正大多出現在「法律責任」章節,所以很多執法人員誤認為責令改正是一種行政處罰,將責令改正作為行政處罰種類運用。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八條對行政處罰種類劃分為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和非法財物、責令停業、暫扣或吊銷許可證或執照、行政拘留等六種,其中並無責令改正,可見責令改正不是一種行政處罰。 二、當前使用責令改正的存在問題 (一)對責令改正重視不足。目前,很多監管執法人員對責令改正的重視程度不夠,事實上,在工商行政管理涉及的法律法規中多處出現「責令改正,給予警告,責令限期登記,逾期不登記的,處以……的罰款」這樣的規定,這是科學監管、文明執法在法律中的具體體現,同時也可以看出,責令改正有時已經成為了行政處罰的前置條件。在法律有此規定的情況下,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前,必須要有責令改正的形式和內容。否則該行政處罰違反法定程序,為無效行政處罰,並可能引起行政訴訟並吃敗訴官司。 (二)使用責令改正時機不當。《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文書使用手冊》(2009年版)對《責令改正通知書》有這樣一個說法:《責令改正通知書》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法命令違法行為人停止並改正違法行為的書面通知性文書。由此可以看出,在案件調查過程中發現確切的違法行為時,我們應當發《責令改正通知書》,責令其改正違法行為。這既是依程序辦事,也是柔性執法的體現。但在我們的執法實踐中在使用時機上卻有兩大誤區:一是日常監管中用得很少,即使發現了違法行為也由於違法行為危害性不大而疏忽掉,沒有採取任何措施,錯過了使當事人改正輕微違法行為的機會。二是對違法行為直接立案調查並在最終作出行政處罰的才同時對當事人作出責令改正,在案件辦理過程中並沒有採取責令改正的行政措施。一宗案件由立案查處到作出處理決定往往需要較長時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第五十七條規定「適用一般程序處理的案件應當自立案之日起九十日內作出處理決定;案情復雜,不能在規定期限內作出處理決定的,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延長三十日;案情特別復雜,經延期仍不能作出處理決定的,應當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有關會議集體討論決定是否繼續延期。案件處理過程中聽證、公告和鑒定等時間不計入前款所指的案件辦理期限」。由此推算,案件調查處理時間可以超過四個月,因此,對某些案件,若等作出處理決定時才責令當事人改正或限期改正違法行為,不但在時效性上會有滯後,在這一時間段內還可能會出現監管執法風險。 (三)責令改正依據法律法規適用模糊。《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文書使用手冊》規范填寫《責令改正通知書》的內容中有規定,責令改正所依據的法律法規,實體法中有規定的,依據實體法填寫,實體法中沒有規定的,依據《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三條填寫。在日常監管執法常用的法律法規中,有專門針對違法行為訂立責令改正條文的可謂少之又少,有訂立責令改正的法律法規中,其規定責令改正內容的條文往往是附帶有「並處」內容的罰則,將其單用於責令改正實在牽強。那轉用《行政處罰法》如何?《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三條是這樣規定的:「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時,應當責令當事人改正或限期改正違法行為」,按一般理解,這個責令改正需在「實施行政處罰時」使用,那還沒有「實施行政處罰時」使用此條文似乎又不太適當。 (四)責令改正採取的措施不完善。一是書面責令改正少,由於書面責令改正通知書要填寫較多內容,部分監管執法人員為避免麻煩,在對當事人作出責令改正時多使用口頭責令的方式,雖然口頭責令改正也是責令改正的其中一種手段,但與書面的責令改正通知書相比,其法律效力和對當事人起到的實際效果顯然就小得多了。二是沒有做好其他相應證據材料的搜集和文書的填寫,監管執法人員發現一些較輕微的違法行為時,往往由於該違法行為不必進行行政處罰而直接進行責令改正,忽略掉證據材料的搜集和《現場筆錄》的製作等步驟,使案件無法「證據確鑿」,造成缺陷。三是責令改正內容不準確,上面說過,責令改正有多種形式:責令改正、責令限期登記、限期改正、限期辦理等,我們在作出責令改正時有時沒有根據實際情況來表述,往往是「一刀切」表述為「責令你改正違法行為」等,使當事人不能直接「望文生義」,影響改正效果。四是責令事後跟進不到位,我們在發出責令改正後,往往就有了「我已經對當事人進行了處理」的想法,接下來就不了了之,沒有及時對當事人違法行為的改正情況進行跟進。 三、在執法過程中正確使用責令改正的建議 (一)充分認識責令改正的重要作用。對日常監管中和處罰中對違法行為作出責令改正,可減少違法行為范圍的擴大和危害性的加深,充分體現教育與懲治相結合的原則,也有利於規避由於「不作為」、「不依法行政」「不依程序執法」等給我們帶來的風險。 (二)適時作出責令改正。視不同情況分別作出責令改正:一是在日常監管發現輕微違法行為時作出,及時糾正有關違法行為;二是在案件調查過程中作出,保證違法行為不在案件調查過程中發生加重其違法情節嚴重性的變化,同時保存完整的違法證據;三是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時作出,使當事人能在接受處罰的同時改正其違法行為。作出責令改正時我們應注意,當其作為行政處罰的前置條件時,則必須在作出行政處罰之前,責令改正若在案件調查過程中已經作出,在行政處罰決定時則不必再作,但在行政處罰決定書中可以在案件闡述過程中予以表述。 (三)完善責令改正措施。一是盡量使用書面的「責令改正通知書」,書面的責令改正對當事人而言比口頭的責令改正更有威懾力,從而增大其執行有關行政措施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有「實在」的材料參照,當事人執行起來就更方便。而對於我們的監管或是執法辦案,責令改正通知書也是一份有力的證據。二是注意相關證據的搜集和文書的製作,先有違法行為的存在,我們才作出責令改正,因而我們必須掌握證明違法行為的證據,這同時也是為後續處理做好基礎。當然,不是每次責令改正的證據搜集都要像調查案件一樣詳細,要根據不同情況靈活處理。但就筆者意見而言,不論在哪種情況下,製作《現場檢查筆錄》都是必須的,我們要在《現場檢查筆錄》中清楚、真實、全面地記錄現場檢查情況的,並寫清楚對當事人發出《責令改正通知書》這一過程,保證對當事人處理的「名正言順」。三是完善責令改正的內容,根據不同的情況作出具體的責令改正內容,要寫得清清楚楚。如逾期驗照的,責令「限期辦理驗照手續」,無照經營的,限期「辦理設立登記手續」等等。「限」的這個「期」,也要根據實際情況來作出,法律法律法規有專門對責令改正的期限作出規定的,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四是注意做好事後跟進,根據責令改正的期限及時對當事人的改正情況進行跟進,並做好記錄。發現當事人未按照規定進行改正的,進行相應的處理。要注意,部分法律法規,如《公司法》等有專門對作出責令改正後當事人不進行改正的情況應如何處理作了明確規定,如遇此情況,應按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四)制定責令改正法律指引。在現行法律法規,筆者認為可否對一些總體規范性的法律法規進行修改,增加「行政機關發現違法行為的,應當責令當事人改正或限期改正違法行為」或者「對發現的違法不適宜進行行政處罰的,責令改正」等類似的規定的條文,使我們在作出責令改正時不用遭遇無法可依的尷尬。
4. 工商現場檢查筆錄是否需要見證人簽字,依據什麼法律法規呢
是否需要見證人,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如果當事人願意簽名確認現場筆錄情況,則可以內不需要見證人,如容果有見證人,那麼該現場筆錄的證據力更加強,
如果當事人不願意簽名確認現場筆錄,那麼就根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第四十三條的規定進行,「辦案人員在調查取證過程中,要求當事人在筆錄或者其他材料上簽名、蓋章或者以其他方式確認,當事人拒絕到場,拒絕簽名、蓋章或者以其他方式確認,或者無法找到當事人的,辦案人員應當在筆錄或其他材料上註明原因,必要時可邀請有關人員作為見證人。 」
5. 保健食品化妝品監督行政執法文書規范(試行)的行政執法文書規范(試行)
保健食品化妝品監督行政執法文書規范(試行)
第一條為了規范保健食品、化妝品監督行政執法行為,根據《行政處罰法》、《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等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定本規范。
第二條《保健食品化妝品監督行政執法文書》(以下簡稱文書)適用於保健食品、化妝品的監督檢查和行政處罰等執法活動。
第三條本規范確定的各類文書格式由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統一制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可以根據工作需要補充相應文書。
第四條設有編號的執法文書編號的形式為:地區簡稱+執法類別+執法性質+〔年份〕+順序號。
如:(京朝)健行罰〔2011〕5號。京朝→代表北京市葯品監督管理局朝陽分局,健→代表執法類別為保健食品類案件(如化→代表化妝品類案件),行罰→代錶行政處罰決定書,2011→代表年份,5號→代錶行政處罰決定書排序第5號。
第五條文書中預先設定的欄目,應當逐項填寫(空項應當用杠線表示),不得遺漏或者塗改。有選擇項的應當將非選擇項用杠線劃去。
當場填寫的筆錄文書當事人認為記錄有誤,要求修改的,應當在修改處由當事人簽字、蓋章或者按指紋。
第六條填寫執法文書應當使用藍黑色、黑色鋼筆或者簽字筆,要求字跡清楚,文字規范,用詞准確,標點正確。兩聯以上的文書應當使用無碳復寫紙印製,第一聯留存歸檔。
第七條文書設定的《( )副頁》,是《現場檢查筆錄》、《調查筆錄》、《案件合議記錄》、《陳述申辯筆錄》、《重大案件集體討論記錄》、《聽證筆錄》、《聽證意見書》等文書的續頁,( )處應當填寫連接文書名稱,如《(調查筆錄)副頁》。
第八條文書設定的《( )物品/場所清單》,是《先行登記保存物品通知書》、《查封(扣押)物品/場所決定書》、《解除先行登記保存物品通知書》、《解除查封(扣押)物品/場所通知書》、《沒收物品憑證》等文書的附件,( )中應當填寫連接文書名稱,如《(解除查封)物品/場所清單》。
第九條《舉報登記表》,是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對檢查發現、投訴舉報、上級交辦、下級報請查處、有關部門移送來的案件,按照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辦理受理手續的文書。
「舉報內容」應當寫明主要違法事實,包括案發單位(人)、負責人、案發時間、案發地點、重要證據、造成的危害和後果及其影響。
「處理意見」是承辦部門負責人提出的辦理意見。
第十條《立案申請表》,是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對受理的案件進行初步核實後,確認有違法事實,屬於本部門管轄,需要予以立案調查,向有關領導提出的書面報告。
立案報告中案情摘要,應當按性質和程度,由大到小、從重到輕加以排列,逐個提出問題並加以簡要說明。同時要指明當事人違反的具體法規條款。
主管領導審批意見,是單位主管領導對查處案件的批示。如批准立案,應當確定承辦人員。
第十一條《調查筆錄》,是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在進行案件調查時,依法向案件當事人、直接責任人或者知情人等調查了解有關情況時所填寫的文字筆錄。
「監督檢查類別」准確註明是保健食品或者化妝品的研製、生產、經營環節的檢查。
「調查記錄」應當記錄與案件有關的全部情況,包括時間、地點、主體、事件、過程、情節等,記錄必須准確。
《調查筆錄》採用問答式。需對多人進行調查的,應當分別進行筆錄。
《調查筆錄》填寫完畢後,應當將筆錄交給被檢查方核對或者當場宣讀,被檢查方確認無誤後,應當在筆錄終了處頂格註明「以上情況屬實」的字樣,並在筆錄上逐頁和修改處簽字、蓋章或者按指紋,寫明日期。
執法人員應當在筆錄終了處右下角簽字、註明日期。
第十二條《現場檢查筆錄》,是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在日常監督檢查或者案件調查過程中,對現場進行實地檢查、勘驗時記錄的文書。
「檢查時間」應當寫明實施現場檢查的起止時間。
「檢查地點」應當寫清勘驗、檢查地點的具體方位和具體地點。
「檢查記錄」應當著重記錄日常監督檢查關鍵環節或與案件事實有關的現場情況,應當准確、客觀地記錄現場勘驗、檢查或者涉及案件事實的有關情況。
《現場檢查筆錄》中的「監督檢查類別」、被檢查人的基本情況的填寫,以及檢查完畢將筆錄交由被檢查方核對、認可、簽字等,具體要求同第十一條。
第十三條《產品樣品確認告知書》,是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在流通環節抽取樣品後,為確認樣品的真實性,向標簽標示的生產者(包括產品批准證明文件持有人)或者進口代理單位發出的書面確認通知。在上述單位難以確認或者難以聯系的情況下,可委託標示生產或者進口代理單位所在地的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送達本告知書。
《產品樣品確認告知書》應當依次寫明樣品的基本情況:采樣日期、被采樣單位(人)名稱或姓名、樣品標注的生產或者進口代理單位、生產日期或者批號、地址、樣品名稱、商標、規格、有關依據等內容。還應當告知當事人進行確認的時限、地點、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聯系的方式和聯系人等內容。
第十四條《檢驗結果告知書》,是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根據有關規定將檢驗結果告知相應當事人的文書。
《檢驗結果告知書》要寫明被檢驗的產品或者其他物質的名稱、法律依據及提出復檢申請的期限等內容。
第十五條《責令改正通知書》,是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對已經查明的違法行為,責令當事人立即改正或者限期改正時填寫的文書。責令改正通知書應當寫明當事人的違法事實、具體的責令改正意見、改正期限和法律依據。
責令改正通知書存根由當事人填寫。
第十六條《責令召回審批表》,是保健食品、化妝品生產者未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國務院關於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等法律法規的規定主動召回存在缺陷或安全隱患的產品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為避免損害或防止損害擴大,決定對需要進行召回的產品實施責令召回處理的內部審批文書。
第十七條《責令召回通知書》,是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責令生產者(包括產品批准證明文件持有人)或者進口代理單位對其組織生產、代理銷售的產品進行強制召回處理的文書。
《責令召回通知書》,應當寫明當事人全稱、召回的法律依據、召回報告的遞交日期以及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的名稱。
「產品信息」,應填寫需要召回產品的名稱、規格、生產日期或批號、商標、生產者或進口代理單位名稱、地址。
「實施召回的事實依據」,應填寫產品存在缺陷或安全隱患的情況。
「召回要求」,應填寫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對當事人召回相關產品的具體要求,包括召回的地域范圍、召回的時限、召回進度的報告頻率等。
《責令召回通知書》存根由當事人填寫。
第十八條《先行登記保存物品審批表》,是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為防止證據隱匿、轉移、銷毀或者防止易於滅失的證據滅失,對需要保全的證據在登記造冊後進行保管的內部審批文書。
第十九條《先行登記保存物品通知書》,是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通知當事人對需要保全的證據在登記造冊後進行保管的文書。
《先行登記保存物品通知書》應當寫明保存方式、保存期限、保存地點以及保存證據的有關內容。
《先行登記保存物品通知書》與《()物品清單》配套使用。
第二十條《先行登記保存物品處理決定書》,是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在規定的期限內對被先行登記保存的證據作出處理決定的文書。
先行登記保存物品處理決定書應當寫明當事人全稱,保存決定書作出的時間、文號及具體處理決定。
第二十一條《解除先行登記保存物品通知書》,是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對被先行登記保存的證據作出全部或部分解除登記保存時,通知當事人的文書。
《解除先行登記保存物品通知書》與《()物品清單》配套使用。
第二十二條《查封(扣押)物品/場所(延期)審批表》,是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作出查封(扣押)物品、場所決定或者作出延期決定的內部審批文書。
《查封(扣押)物品/場所(延期)審批表》要明確查封、扣押還是延期,由承辦人提出採取查封或者扣押行政強制措施的依據,由承辦部門負責人和單位負責人提出審核意見。
第二十三條《查封(扣押)物品/場所決定書》,是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通知當事人,對其生產經營的涉嫌違法的產品、生產原料、生產經營使用的工具設備、生產場所等採取強制性查封或者扣押的文書。
《查封(扣押)物品/場所決定書》應當載明以下事項: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查封、扣押的理由、依據和期限,查封、扣押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的名稱、數量等,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行政機關的名稱、印章和日期。
《查封(扣押)物品/場所決定書》與《()物品/場所清單》和《封條》配套使用。
第二十四條《查封(扣押)物品/場所延期決定書》,是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在案件查辦過程中,認為情況復雜,經部門負責人批准,決定對已查封、扣押物品或場所延長查封、扣押期限所使用的文書。
第二十五條《解除查封(扣押)物品/場所通知書》,是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對查封扣押的物品、場所等,排除違法嫌疑後,向當事人發出解除物品控制的文書。同時填寫《(解除查封)物品/場所清單》。
第二十六條《封條》,是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在實施查封扣押物品、查封場所等時,對涉案場所、證物採取保全措施或者行政強制措施時使用的標識性文書。
《封條》上應當註明日期,加蓋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公章。
《封條》參考尺寸:大封條長38cm、寬11cm;?
小封條長30cm、寬7cm。
第二十七條《技術鑒定委託書》,是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委託技術機構對有關問題進行專門鑒定檢驗時使用的文書。
技術鑒定委託書相當於委託合同,委託事項是指需要檢驗鑒定的項目。
第二十八條《案件移送審批表》,是發現案件具有下列情形時,呈請主管領導批准移送的文書:
(一)發現案件不屬於本部門主管、管轄的;
(二)屬於本部門管轄但還涉及其他部門須追究相關責任的;
(三)需要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的。
填寫「主要案情及移送理由」時,應當將擬移送的相關證據材料,有關物品等表述清楚。
第二十九條《案件移送書》,是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部門時填寫的文書。
在表中「經初步調查」後參照第二十八條規定的三種情形填寫。
第三十條《行政處理通知書》,是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通知當事人對涉嫌違法行為已決定立案,將依法進行查處的文書。
第三十一條《案件合議記錄》,是在案件調查終結後,由承辦部門負責人組織案件承辦人及有關人員對案件進行綜合分析、審議時,記錄案件討論情況的文書。
「討論記錄」要記載參加合議人員依次發表的意見,對不同意見和保留意見應當如實記錄。
「合議意見」是在合議人發表意見後形成的綜合處理意見,應當寫明對違法行為的定性結論,違反的法律、法規和規章條款以及處罰的依據和具體的處罰建議,參加合議人員有不同意見的應當予以註明。
合議結束後,記錄人將合議記錄交主持人和參加合議人員核對無誤後,分別簽字。
第三十二條《撤案申請表》,是案件立案後,經調查確認違法事實不存在或者屬於不予行政處罰的情形,承辦人報請主管領導批准撤案的內部文書。
第三十三條《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是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違法事實、相關證據名稱、違反的法律法規等條款、處罰依據、擬處罰種及罰沒款幅度以及當事人依法享有陳述申辯權利的文書。
告知陳述申辯權後,當事人可在約定的時間(一般為3日內)作出口頭或書面陳述申辯。
第三十四條《陳述申辯筆錄》,是在向當事人送達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後,記錄當事人陳述申辯意見的文書。
當事人對案件事實、處罰理由和依據、執法程序等進行陳述申辯時,執法人員應當認真聽取,准確記錄陳述申辯原話原意。對當事人提出新的事實和證據要記錄完整。
當事人委託陳述申辯人的,應當出具當事人的委託書。
《陳述申辯筆錄》填寫要求同第十一條第五款、第六款。
當事人提供文字陳述申辯材料的,應當隨卷保存。
第三十五條《行政處罰審批表》,是對依法適用行政處罰的案件,由承辦人報請部門負責人審核,並經主管領導審批的文書。
主管領導審批日期,即為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日期。
第三十六條《重大案件集體討論記錄》,是對於重大、復雜、擬給予較重行政處罰的案件,由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集體討論時所填寫的文書。
重大是指社會影響大,危害後果嚴重,涉及面廣等。
復雜是指案情復雜、調查困難、認定困難等。
處罰較重是指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批准證明文件、較大數額罰款。
討論記錄可以使用《重大案件集體討論記錄》,也可以採用會議紀要形式。
填寫要求同第三十一條。
第三十七條《行政處罰決定書》,是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對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違法案件,依照法定程序對違法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文書。行政處罰決定書必須採用製作式。
「違法事實」應當詳述違法時間、地點、情節、違法物品數量、貨值金額、違法所得及剩餘物品數量和價值等內容。
「有關證據」必須是與違法事實相關聯的證據,如:現場檢查筆錄、調查筆錄、銷售憑證、檢驗報告書、照片以及各種物證等。
引用法律、法規、規章要寫全稱,引用條文要具體到條、款、項、目。
案件涉及多個違法行為的,應當分別按照有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規定,依次分項列明。
「處罰決定」應當以「依據XXX法第X條第X款第X項……的規定,決定處罰如下:1.……;2.……;3.……」的表述方式製作。
保健食品案件的處罰,應當告知當事人依法申請復議或向相關法院起訴;化妝品案件的處罰,應當告知當事人依法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相關法院起訴。
有沒收物品的應當註明「見《沒收物品憑證》」。
第三十八條《沒收物品憑證》,是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在行政處罰決定中適用沒收物品罰種時填寫的文書。
《沒收物品憑證》日期應當與《行政處罰決定書》日期一致。
第三十九條《沒收物品處理審批表》,是對沒收的物品進行處理前,由承辦人報請部門負責人審核,並經主管領導審批的文書。
第四十條《沒收物品處理清單》,是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記錄沒收物品具體處理情況的文書。
「處理方式」應當註明銷毀(焚燒、深埋、粉碎、毀型、無害化處理)、移交、上交、拍賣等。
「地點」僅指物品銷毀地點。
「經辦人」是具體實施處理物品的人。不同的處理方式可有不同的經辦人。
《沒收物品處理清單》應當有2名以上承辦人簽字。「承辦人」是指該案的承辦人。特邀參加人是指第三方人員。
《沒收物品處理清單》應當一案一單。
第四十一條《聽證告知書》,是對符合聽證條件的案件,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告知當事人有權要求聽證的文書。
告知當事人已經查明的違法事實、擬予處罰的理由、依據、擬處罰種和罰沒款幅度。
第四十二條《聽證通知書》,是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通知當事人參加聽證的文書。
第四十三條《聽證筆錄》,是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對聽證全過程的記錄。
「聽證方式」註明公開或者不公開。
《聽證筆錄》應當按照所設定的格式填寫。記錄人要准確記錄發言人的原意。
《聽證筆錄》填寫要求同第十一條第五款、第六款。
第四十四條《聽證意見書》,是聽證結束後,聽證主持人向本機關負責人提交的關於聽證情況和處理意見的文書。
《聽證意見書》應當簡明扼要、客觀公正介紹案件基本情況,案件承辦人對案件事實認定、相關證據、理由以及處理意見,當事人陳述申辯的理由和要求,並將《聽證筆錄》附在《聽證意見書》後備查。
「聽證意見」是聽證主持人綜合案件承辦人員、當事人發表的意見以及證據,確認案件事實是否清楚、證據是否確鑿、程序是否合法、適用法律是否准確,並明確提出對本案的處理意見。
第四十五條《當場行政處罰決定書》,是執法人員按照行政處罰簡易程序,對案情簡單、違法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違法案件依法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文書。
告知權利要求同第三十七條第七款。
第四十六條《送達回執》,是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將有關文書送達當事人的憑證。
「送達方式」註明直接送達、郵寄送達、留置送達、委託送達或公告送達。
「送達文件及文件編號」應當寫明行政處罰決定書等文書的名稱和編號。
「備注」用於說明有關事項,如採取郵寄送達的,應當將掛號回執和郵寄憑證粘貼在備註上,並用文字註明。
凡需送達當事人的告知類、通知類文書中已設定當事人簽收欄的,由當事人簽收即為送達。沒有設定的,應當使用送達回執。
第四十七條《延(分)期繳納罰沒款審批表》,是對當事人提出延期或者分期繳納罰款的申請進行審批的文書,報請主管領導審批後,應當及時通知當事人。
「合議意見」註明經合議同意或者不同意延(分)期繳納罰沒款的意見,並寫明理由。
第四十八條《行政處罰強制執行申請書》,是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對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書》作出的處罰決定時,申請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時填寫的文書。
「申請執行內容」應當寫明申請執行的事項,包括罰沒款數額、沒收物品名稱及數量等。
「附件」應當分項列明作為執行依據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沒收物品憑證》、《沒收物品清單》、《送達回執》等,以及法院認為需要提供的其他相關材料。
第四十九條《行政處罰結案報告》,是行政處罰決定已經履行或執行後,報請主管領導批准結案填寫的文書。
「執行結果」註明完全履行或者部分履行,部分履行需註明何種原因。
第五十條調查取證時或者日常監督檢查中發現產品質量可疑,需要抽取樣品檢驗鑒定的,應當填寫相關抽樣記錄憑證。
抽樣人員應當用封簽將所抽樣品當場簽封,由抽樣人員和被抽樣單位(人)有關人員簽字,並加蓋抽樣單位和被抽樣單位公章;被抽樣對象為個人的,由該個人簽字、蓋章。
第五十一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執法文書的印製、使用、保存的管理。凡預蓋印章的文書,應由專人負責編號、登記發放,嚴防丟失。
第五十二條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查處案件實行一案一卷。不能隨文書裝訂立卷的錄音、錄像、攝影、拍照等實物證據,應當放入證據袋中,隨卷歸檔,並在卷內列表註明錄制內容、數量、時間、地點、製作人等。
第五十三條本規范中所列《現場檢查筆錄》、《調查筆錄》、《先行登記保存物品通知書》、《查封(扣押)物品/場所決定書》、《封條》等文書也可在日常的保健食品、化妝品監督檢查中使用。
第五十四條本規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件:保健食品化妝品監督行政執法文書(略)
1.舉報登記表(略)
2.立案申請表(略)
3.調查筆錄(略)
4.現場檢查筆錄(略)
5.產品樣品確認告知書(略)
6.檢驗結果告知書(略)
7.責令改正通知書(略)
8.責令召回審批表(略)
9.責令召回通知書(略)
10.先行登記保存物品審批表(略)
11.先行登記保存物品通知書(略)
12.先行登記保存物品處理決定書(略)
13.解除先行登記保存物品通知書(略)
14.查封(扣押)物品/場所(延期)審批表(略)
15.查封(扣押)物品/場所決定書(略)
16.查封(扣押)物品/場所延期決定書(略)
17.解除查封(扣押)物品/場所通知書(略)
18.()物品/場所清單(略)
19.()副頁(略)
20.封條(略)
21.技術鑒定委託書(略)
22.案件移送審批表(略)
23.案件移送書(略)
24.行政處理通知書(略)
25.案件合議記錄(略)
26.撤案申請表(略)
27.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略)
28.陳述申辯筆錄(略)
29.行政處罰審批表(略)
30.重大案件集體討論記錄(略)
31.行政處罰決定書(略)
32.沒收物品憑證(略)
33.沒收物品處理審批表(略)
34.沒收物品處理清單(略)
35.聽證告知書(略)
36.聽證通知書(略)
37.聽證筆錄(略)
38.聽證意見書(略)
39.當場行政處罰決定書(略)
40.送達回執(略)
41.延(分)期繳納罰沒款審批表(略)
42.行政處罰強制執行申請書(略)
43.行政處罰結案報告(略)
6. 司法筆錄的特點
司法筆錄的特點和要求如下:
一、現場檢查的特性
所謂現場檢查,是指執法人員依法對當事人涉嫌與違法經營活動有關的場所、設備、產品、工具、證照、包裝物、標識、合同、票據等進行審驗查看並收集違法證據的執法活動。其基本特點主要有:
1、檢查主體的特定性。實施現場檢查的機構只能是法定的行政執法部門或者經法律、法規或者行政執法部門授權的機構。如《產品質量法》第十八條「縣級以上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根據已經取得的違法嫌疑證據或者舉報,對涉嫌違反本法規定的行為進行查處時,可以行使下列職權:(一)對當事人涉嫌從事違反本法的生產、銷售活動的場所實施現場檢查;(二)向當事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和其他有關人員調查、了解與涉嫌從事違反本法的生產、銷售活動有關的情況;(三)查閱、復制當事人有關的合同、發票、帳簿以及其他有關資料;(四)對有根據認為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產品或者有其他嚴重質量問題的產品,以及直接用於生產、銷售該項產品的原輔材料、包裝物、生產工具,予以查封或者扣押。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職責范圍,對涉嫌違反本法規定的行為進行查處時,可以行使前款規定的職權」依據此條規定看,對產品質量方面的現場檢查,除了產品質量監督部門和工商部門外,其他部門均不能進行現場檢查。也就是說,現場檢查的主體是特定的,而且通常是法律、法規賦予的。又如《商標法》第五十五條「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根據已經取得的違法嫌疑證據或者舉報,對涉嫌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進行查處時,可以行使下列職權:(三)對當事人涉嫌從事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活動的場所實施現場檢查;(四)檢查與侵權活動有關的物品」;再如《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第九條「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涉嫌無照經營行為進行查處取締時,可以行使下列職權:(三)進入無照經營場所實施現場檢查」等。
2、現場檢查行為的強制性。現場檢查是一種單方的強制行政行為,進行現場檢查不需要取得被檢查人的同意。只要根據已取得的違法嫌疑證據或者舉報線索,就可以進行現場檢查。無論被檢查人同意與否,不影響檢查的進行。
3、現場檢查時間的隨機性。由於現場檢查的理由是違法嫌疑證據和舉報,因此只要掌握了違法嫌疑證據或者舉報就可以隨時對相關單位進行檢查,而不必事先通知被檢查單位。
4、檢查行為的干預性。現場檢查的矛頭,直指當事人涉嫌違法生產、經營活動,直接干預其生產、經營。這種干預,難免涉及當事人的權益,尤其在當事人並非完全從事生產、經營之時,檢查活動對其合法生產、經營部分的影響。因此,執法人員應當盡量降低干預造成的負面影響,嚴格約束自己的言行。
二、製作《現場檢查筆錄》的五項原則
《現場檢查筆錄》是行政機關在辦案過程中,依法對違法活動有關的物品和違法現場進行執法檢查時所作的書面記錄 ,是對被檢查物品、場所客觀存在的反映,也是對檢查過程的真實寫照,是固定、保全證據的一種方法。追求客觀真實,是《現場檢查筆錄》的真諦,所以在製作《現場檢查筆錄》時應注意克服以下三點問題:第一是沒有親眼看到的不能記;二是分析判斷的不能記;三是推測性、大概可能性的不能記。
因此,必須把握好製作《現場檢查筆錄》的以下原則:
1、合法原則。合法性原則是指製作《現場檢查筆錄》應當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的法定程序進行,主要包括以下三點:(1)在《現場檢查筆錄》中必須記載執法人員出示執法證件、表明身份的情況。根據《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七條第一款規定:「行政機關在調查或者進行檢查時,執法人員不得少於兩人,並應當向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出示證件。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應當如實回答詢問,並協助調查或者檢查,不得阻撓。詢問或者檢查應當製作筆錄。」,這就是說,出示證件、表明身份是保證現場檢查合法性的首要之事,必須在《現場檢查筆錄》中首先得到體現。記載執法人員出示執法證件、表明身份時,要注意應當是兩名以上具有執法資格的執法人員,臨時人員和工勤人員或者沒有經過授權的人員不得進行現場檢查執法活動;(2)《現場檢查筆錄》製作完畢後應當交當事人閱讀或向其宣讀,由當事人填寫意見並逐頁簽名。同時見證人和兩名以上執法人員也必須簽名。當事人拒絕簽名或者不能簽名的,應當註明拒簽或者不能簽名的原因;(3)《現場檢查筆錄》一經有關人員特別是到場的見證人簽字就不能改動。如果發現《現場檢查筆錄》有錯誤或者遺漏之處,可另行製作更正或者補充材料由有關當事人填寫意見或者簽名。千萬不能單方面改動《現場檢查筆錄》,否則,此筆錄就不能作為定案的證據。
2、記實原則。記實性就是要求真實地記錄檢查的全過程。包括以下三點意思:(1)記錄執法人員檢查的方法和手段,包括記錄檢查過程中的拍照、錄像、收集、提取的證據、邀請見證人等的情況;(2)記錄當事人的活動狀況,如當事人在檢查過程中是否在現場,是否在生產經營,是否按要求提供有關合同、發票、賬簿以及相關資料,是否提供原輔材料、包裝物、生產許可證照等;(3)記錄執法人員對違法物品和證據採取的相關措施,如:記錄在現場檢查過程中依據現場情況作出的對查封、扣押等措施及物品數量的清點過程。
3、准確原則。准確性原則就是要准確地反映現場檢查的時間、地點、位置和被檢查物品的數量、質量等。主要應注意以下四點:(1)要准確記錄檢查的起止時間;(2)檢查的地點要具體、明確,應填寫到被檢查單位的門牌號。沒有門牌號的或者地點比較復雜的要選擇好參照物,方向、距離要准確。對物品放置的地點、位置、數量和擺放情況都應准確記錄;(3)對檢查中出現的各種物品的數量、規格、質量、距離等要精確,不能使用「大約」「大概」「估計」「左右」等模糊用語;(4)現場檢查筆錄應當當場定稿,不能事後追憶,更不能今天檢查明天製作檢查筆錄。
4、客觀原則。客觀性原則就是要真實反映被檢查的物品、場所的客觀實在性,切忌主觀推測,亂用「非法」「違法」等定性詞語。
5、規范原則。規范性原則就是《現場檢查筆錄》必須書寫規范,用語准確。主要包括以下三點:(1)現場檢查筆錄的正文書寫要嚴謹、清楚,力求工整,不要使用草書或者有太多的修改;現場檢查筆錄的輔助性項目的填寫要齊全,不能遺缺;(2)要使用公文體和書面語言,語言必須朴實、准確嚴肅、通俗易懂,力求文字平實,盡量避免口語、方言、俗語和文學修辭語言;如:不能將「偽劣絮用纖維製品」寫成「黑心棉」等;(3)語言要完整,筆錄中出現的各種名稱,如法律法規的名稱、單位的名稱、物品的名稱等,不能隨意省略和使用代號。
三、《現場檢查筆錄》的製作要求
《現場檢查筆錄》分為首部、正文、結尾三部分。
首部系「檢查對象及檢查人員、時間、地點等」等基本情況,應逐項填寫完整。
尾部系各方確認簽名,雖然較為簡單,但當事人(含其他在場人員)是否簽名關繫到筆錄的效力,因此,《現場檢查筆錄》的各方簽名十分重要。
正文,正文是《現場檢查筆錄》的主要部分。正文中,應當記錄現場的環境(包括現場參照物),所見物品的擺放方位、形狀、數量以及在場人員的作業狀況等等。記錄執法人員進入現場見到與違法經營活動有關的場所、設備、工具、證照、包裝物、標識、合同、票據及商品數量、品種、規格、標價等要抓住重點、詳略得當。
四、《現場檢查筆錄》的作用
《現場檢查筆錄》的作用是指現場檢查筆錄的證據效力。首先《現場檢查筆錄》形式合法,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證據規定》)第15條:「根據行政訴訟法第31條第7款(7)項的規定,被告向人民法院提供的現場筆錄,應當載明時間、地點和事件等內容,並由執法人員和當事人簽名。當事人拒絕簽名或者不能簽名的,應當註明原因。有其他人在現場的,可由其他人簽名。法律、法規和規章對現場筆錄的製作形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據此,在當事人拒絕簽名或不能簽名的情況下,執法人員「應當」註明原因,否則,該《現場檢查筆錄》不合法。對於有其他人在現場的情況下,該條文的規定是「可由其他人簽名」,這意味著「也可不由其他人簽名」。在沒有其他人在現場的情況下,是否要求有其他單位或組織派人到現場見證並簽名,法律未做強制性規定。因此,只要行政機關向人民法院提供的《現場檢查筆錄》載明了時間、地點和事件等內容,有執法人員的簽名,並註明了當事人拒絕簽名或不能簽名的原因,即已滿足了法律規定的形式要件,即使在《現場檢查筆錄》上沒有當事人的簽名,也沒有其他證人的簽名,該《現場檢查筆錄》依然合法。其次,《現場檢查筆錄》的證明效力大於證人證言,《證據規定》第63條規定:「證明同一事實的數個證據,共證明效力一般可以按照一列情形分別認定……;(2)鑒定結論、現場筆錄、勘驗筆錄、檔案材料以及經過公證或者登記的書證優於其他書證、視聽資料和證人證言,等」據此,在行政執法中,《現場檢查筆錄》形式合法的前提下,即使當事人主張當時不在現場,並有一朋友為其作證,但該證人證言的證明效力依然低於《現場檢查筆錄》。也就是說,嚴格按照司法解釋規定,在爭議雙方分別只有《現場檢查筆錄》和證人證言的單一證據條件下,法院應將該《現場檢查筆錄》作為定案的依據。再則,根據《行政訴訟法》第31條、《證據規定》第71條之規定,《現場檢查筆錄》屬可以單獨作為定案依據的證據材料,「而與一當事人有親屬關系或者其他密切關系的證人所做的對當事人有利的證言不能單獨作為定案依據」。
《現場檢查筆錄》是《行政處罰法》規定的法定證據之一,其主要作用是證明違法行為發生的時間、地點、情節等情況。任何一個行政執法部門,在進行現場檢查時,都應當有一個書面結論,用以反映當時的檢查情況,為案件的定性提供佐證。《現場檢查筆錄》和《勘查筆錄》優於其他書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現場檢查筆錄》在辦案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它是證明違法現場存在的事實,又是獲取新證據打開案件突破口的先導,可以形成證據之間的鏈接作用。《現場檢查筆錄》同時也可以作為行政執法機關在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中的重要證據。行政執法人員在製作《現場檢查筆錄》時只有嚴格按照《現場檢查筆錄》的五項原則進行製作,才能有效的保證《現場檢查筆錄》成為定案的有力證據。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並規范《現場檢查筆錄》的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