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上海金融促進發展條例

上海金融促進發展條例

發布時間: 2022-12-07 17:20:36

A. 2014年關於互聯網金融的政策有哪些

2014年,「互聯網金融」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4年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

2014年11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建立資本市場小額再融資快速機制,開展股權眾籌融資試點,鼓勵互聯網金融等更好向「小微」、「三農」提供規范服務。

地方性支持條例也有。2014年 8月7日,上海公布了《關於促進本市互聯網金融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這是全國首個省級地方政府促進互聯網金融發展意見。

B. 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地方金融組織及其活動,維護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合法權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促進本市金融健康發展,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根據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地方金融組織及其活動的監督管理、風險防範與處置工作,適用本條例。

國家對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市人民政府對地方各類交易場所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本條例所稱地方金融組織,包括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區域性股權市場、典當行、融資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和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以及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授權地方人民政府監督管理的具有金融屬性的其他組織。第三條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工作,應當遵循安全審慎、有序規范、創新發展的原則,堅持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和深化金融改革的目標,推動金融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第四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在國家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指導和監督下,建立金融工作議事協調機制,完善地方金融監督管理體系,落實地方金融監督管理職責,統籌本市金融改革發展、金融風險防範等重大事項。

本市金融工作議事協調機制應當加強與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地方協調機制在金融監管、風險處置、信息共享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協作。

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地方金融相關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機制,做好金融風險防範與處置等工作。第五條市地方金融監管部門負責本市地方金融組織及其活動的監督管理,承擔制定監督管理細則、開展調查統計、組織有關風險監測預警和防範處置等職責。

區金融工作部門根據市地方金融監管部門的要求,對登記注冊在本行政區域內的地方金融組織承擔初步審查、信息統計等職責,組織風險監測預警和防範處置的有關工作,並採取相應的監督管理措施。

發展改革、經濟信息化、商務、公安、市場監管、財政、國資、宣傳、文化旅遊、交通、農業農村、科技、教育、民政、住房城鄉建設管理、網信、通信管理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地方金融監督管理的相關工作。第六條本市建立地方金融監督管理信息平台(以下簡稱監管平台),參與國家金融基礎資料庫建設,按照國家統一規劃推動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標准化建設。監管平台由市地方金融監管部門負責建設運營。

市地方金融監管部門應當推動現代信息技術在監管平台的運用,通過監管平台開展監管信息歸集、行業統計和風險監測預警等,實現與有關部門監管信息的互聯共享,定期分析研判金融風險狀況,提出風險預警和處置建議。第七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完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規劃,支持金融市場體系建設、金融要素資源集聚,推進金融對外開放,激發金融創新活力,優化金融發展環境,進一步強化全球金融資源配置功能,提升輻射力與影響力。

本市推動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及臨港新片區等區域,試點金融產品創新、業務創新和監管創新。

本市協同中央金融監管部門推廣金融科技應用試點,全面提升金融科技應用水平,推進技術創新與金融創新融合發展,加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聯動。第八條本市完善長江三角洲區域金融監管合作機制,建立健全風險監測預警和監管執法聯動機制,強化信息共享和協同處置,推動金融服務長江三角洲區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第二章地方金融組織行為規范第九條在本市設立地方金融組織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申請取得許可或者試點資格。

市地方金融監管部門應當將國家規定的設立地方金融組織的條件、程序、申請材料目錄和申請書示範文本等,在官方網站、「一網通辦」等政務平台上公布。第十條地方金融組織的下列事項,應當向市地方金融監管部門或者區金融工作部門(以下統稱地方金融管理部門)備案:

(一)在本市或者外省市設立分支機構;

(二)變更組織名稱、住所或者主要經營場所、注冊資本、控股股東或者主要股東;

(三)變更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或者高級管理人員;

(四)市地方金融監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應當備案的事項。

前款規定的事項中,國家規定需要審批或者對備案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C. 上海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2020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障中小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維護中小企業合法權益,支持中小企業創業創新,穩定和擴大城鄉就業,發揮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以及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中小企業,是指在本市行政區域內依法設立並符合國家中小企業劃分標準的企業,包括中型企業、小型企業和微型企業。第三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的領導,將中小企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為中小企業的設立和發展營造有利環境。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和完善服務企業議事協調機制,加強對中小企業促進工作的統籌規劃和綜合協調;建立走訪中小企業制度,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服務。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明確本行政區域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的第一責任人。第四條市經濟信息化部門是本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對本市中小企業促進工作的統籌指導、組織協調和監督檢查。

區人民政府確定的負責中小企業促進工作的主管部門(以下簡稱區中小企業工作部門)應當在市經濟信息化部門指導下,做好本行政區域內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

市和區發展改革、科技、商務、市場監管、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規劃資源、財政、稅務、地方金融監管、生態環境、知識產權、司法行政等部門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中小企業促進工作。

對中小企業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沒有具體責任部門或者涉及多個部門無法落實的,市經濟信息化部門負責牽頭協調解決。第五條本市將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作為長期發展戰略,堅持准入平等、傾斜扶持、特殊保護的原則,營造有利於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市場環境。

本市保障各類企業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法律、行政法規未予禁止或者未限制投資經營的市場領域,不得對中小企業設置附加條件。強化對中小企業財稅支持、融資促進、創業創新等政策扶持,拓展中小企業發展空間。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強化服務和權益保障,增強企業自我發展能力。第六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支持中小企業融入、服務國家戰略,在上海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發揮中小企業作用。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引導中小企業向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因地制宜聚焦主業加快轉型升級,提升中小企業在細分市場領域的競爭力,支持中小企業做優做強,培育更多具有行業領先地位、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第七條本市建立健全中小企業統計監測和分析制度,為中小企業扶持政策的制定與調整提供決策參考。市統計、經濟信息化部門定期對本市規模以上中小企業進行分類統計、監測、分析和發布相關統計信息,並加強對規模以下中小企業的統計分析,准確反映企業發展運行情況。第二章服務保障第八條本市建立中小企業扶持政策的統籌協調機制。市人民政府職能部門制定中小企業扶持政策時,應當就政策的合理性、政策之間的協調性聽取主管部門和相關部門意見;有關部門如有不同意見且協調不一致的,可以通過市服務企業議事協調機制協調予以解決。第九條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及時對涉及中小企業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進行解讀和宣傳,為中小企業免費提供市場監管、財稅、金融、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勞動用工、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政策咨詢和公共信息服務,營造公開、透明、可預期的中小企業發展政策環境。

市經濟信息化部門應當會同相關部門梳理、歸集國家和本市有關中小企業發展的法律法規、產業政策、扶持措施等信息,編制惠企政策清單和涉企公共服務清單,為中小企業提供快速、便捷、無償的信息服務。

中小企業辦理注冊登記時,區行政服務中心應當向申請企業提供惠企政策清單和涉企公共服務清單,告知其相關扶持政策。第十條本市依託「一網通辦」打造上海市企業服務雲平台,為中小企業提供管理咨詢、市場拓展、科技創新、投資融資等專業服務;建立首接負責制,受理中小企業各類訴求,健全訴求分派、督辦、反饋的閉環機制。

市大數據中心依託「一網通辦」企業專屬網頁,為中小企業提供個性化、精準化服務。

D. 上海市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貫徹實施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國家戰略,營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金融發展環境,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工作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市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應當按照國家統一部署,以金融市場體系建設為核心,以改革創新和營造環境為重點,將上海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第四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市推進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相關工作的領導。

本市設立的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議事協調機構,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指導下,負責協調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有關工作,組織有關部門制定和落實階段性目標和各項措施。

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協作配合,具體落實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各項工作。第五條市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編制金融產業發展規劃,並將其納入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第六條市人民政府安排上海金融發展資金,用於對金融人才、金融創新的獎勵和金融產業發展的扶持。第七條本市應當按照國家明確的戰略定位和分工,加強與長江三角洲地區以及國內其他中心城市在金融領域的相互協作和支持,增強本市金融業的服務功能,推動金融要素市場、金融機構為各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務;加強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在金融市場建設、金融產品創新、金融風險防範、金融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優勢互補和戰略合作;推動在本市的金融機構與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金融機構的合作、交流。

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與其他國際金融中心城市的交流,鼓勵金融要素市場、金融機構、金融教育研究機構等開展國際合作、交流。第二章金融市場體系建設第八條市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國家關於形成多功能、多層次、國際化金融市場體系的要求,配合國家金融管理部門推進貨幣、外匯、債券、股票、商品期貨、金融衍生品、保險、黃金、產權等市場的建設。

市人民政府應當配合國家金融管理部門優化金融市場參與者結構,發展證券投資基金、社保基金、保險資產、企業年金、信託計劃等各類機構投資者。第九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相關政策,加強金融機構體系建設,支持銀行、證券、保險、信託、期貨、基金、融資租賃、貨幣經紀、財務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的發展;鼓勵國內外金融機構在本市設立總部和分支機構;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和行業影響力的金融機構。第十條本市配合國家金融管理部門將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和國債收益率培育成為金融市場的基準利率。

本市支持金融機構開發、推廣有利於金融市場健康發展、符合國家金融監管要求的各種金融產品和業務;支持有關機構研究探索以股指、匯率、利率、股票、債券、銀行貸款等為基礎的金融衍生產品;推動離岸金融、股權投資、並購貸款、私人銀行、券商直投、信託租賃、汽車金融等業務的發展,鼓勵有序開發跨機構、跨市場、跨產品的金融業務。第十一條市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配合國家有關部門促進各類金融信息系統、市場交易系統互聯互通,建設、完善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功能相匹配的登記、託管、清算、結算等統一高效的現代化金融支持體系。第十二條本市鼓勵發展金融外包服務,支持金融軟體開發、數據處理、客戶服務、電子支付等金融專業化服務產業發展,鼓勵設立金融專業化服務機構。第十三條本市支持信用評級、資產評估、融資擔保、投資咨詢、會計審計、法律服務等與金融相關的中介服務機構發展,規范中介服務機構的執業行為,增強行業自律,提高中介服務機構的專業水平和服務能力。

市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配合國家有關部門建設金融資訊信息服務平台和全球金融信息服務市場。第十四條本市支持金融機構加強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教育,培養誠實守信、服務至上、嚴格規范的職業操守,提升金融服務水平。第十五條市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支持金融行業協會發揮規范、協調、服務、自律等作用。第三章區域布局和基礎設施建設第十六條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陸家嘴金融城、外灘金融集聚帶、張江金融信息服務產業基地、洋山保稅港區以及其他區域各自的發展優勢,完善本市金融業空間布局。

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組織編制金融集聚區布局規劃,按照國家規定的程序報經批准後,納入相應的城市規劃。

E. 上海市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條例的第六章 金融創新環境建設

第二十七條 本市鼓勵金融要素市場、金融機構進行金融產品、技術、服務、管理、組織形式等方面的創新。
第二十八條 市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為金融要素市場、金融機構創造條件,在國家金融管理部門支持下,將各類金融創新成果率先在本市實施推廣。
第二十九條 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完善金融創新保護機制,加強對金融創新成果的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商業秘密等知識產權的保護。
第三十條 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金融創新獎勵辦法,對優秀金融創新項目給予獎勵。

F. 上海市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條例的第四章 金融人才環境建設

第十九條 市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應當會同市金融服務部門制定金融人才的集聚、發展規劃和培養、引進計劃;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指導下,建立和完善以市場為導向的、與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相適應的金融人才使用評價機制,分類制定與金融人才相關的政策。
第二十條 市金融服務部門應當會同市有關部門建立本市金融教育信息資源庫,推動教學資源共享。
市教育管理部門和市金融服務部門應當會同市有關部門設立金融職業教育與培訓基地,培養各類金融專業人才和金融管理人才。
市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應當會同市金融服務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引進國際認可的金融職業能力考試認證機構在本市開展相關認證業務。
第二十一條 本市鼓勵金融機構以及相關單位通過市場機制,從國內外引進各類高層次、緊缺的金融人才。
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對引進的高層次、緊缺金融人才在戶籍和居住證辦理、住房、醫療保障、子女就學等方面提供便利。對引進的境外金融人才,出入境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簡化出入境手續。
第二十二條 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金融人才獎勵辦法,對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做出貢獻的各類金融人才給予獎勵。

G. 上海市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條例的第八章 附 則

第三十九條 本條例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

H. 上海出台19條措施加強金融服務民企

6月11日下午,中共上海市委辦公廳、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了《市金融工作局、人民銀行上海分行、上海銀保監局、上海證監局關於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方案》。該《方案》共提出了19條工作措施,全文如下:
為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干意見》,切實加強對上海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明確總體要求
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公平公正、聚焦難點、壓實責任、標本兼治原則,按照上海加快建設「五個中心」、全力打響「四大品牌」和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發揮金融市場齊全、金融機構集聚優勢,深入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多方合力,綜合施策,實現各類所有制企業在融資方面得到平等待遇,確保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得到切實改善,融資規模穩步擴大,融資效率明顯提升,融資成本逐步下降並穩定在合理水平,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充分激發上海民營經濟的活力和創造力,推動上海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二、發揮貨幣信貸工具導向支撐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
(一)充分發揮定向降准、再貸款等定向調控功能。認真落實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將不少於100億元的再貸款額度聚焦用於科技創新、先進製造業等重點領域民營小微企業。商業銀行運用再貸款資金發放的民營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要低於運用其他資金發放的同期同檔次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引導開發性、政策性銀行運用抵押補充貸款資金加大對科技創新和外貿領域民營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二)加大對民營企業票據融資支持力度。對民營企業票據再貼現不設單張和總額限制,對符合要求的民營企業票據再貼現重點傾斜。力爭每年辦理民營企業和科技型小微企業再貼現超過150億元。依託上海票據交易所再貼現系統,進一步簡化審核程序,提高再貼現辦理效率,盤活存量,用好用足限額。
(三)強化對宏觀調控工具實施效果的考核。依託宏觀審慎評估和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強化對調控工具實施效果的考核,建立完善民營企業信貸專項評估指標,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民營企業信貸投放力度。對支持成效突出的商業銀行,在人民銀行金融機構評級中予以體現,在200億元常備借貸便利額度內優先給予流動性支持。
(四)提升民營企業跨境金融服務水平。商業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可依託自由貿易賬戶,為民營企業開展的具有真實貿易背景的跨境電子商務交易提供更加便捷的本外幣跨境結算服務。商業銀行要為有需求的民營企業提供多模式、更優惠的跨境貿易融資支持,降低民營企業資金成本。商業銀行可按照規定為符合條件的海外引進人才開立境外個人自由貿易賬戶,並按照規定提供與其境內外就業和生活相關的各項金融服務。
三、推動商業銀行多措並舉,建立「敢貸、願貸、能貸」長效機制
(五)落實民營企業公平信貸原則。商業銀行在貸款審批中,不得對民營企業設置歧視性要求。同等條件下,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貸款利率和貸款條件保持一致。金融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實施公平信貸專項考核,形成貸款戶數和金額並重的考核機制。明確民營企業貸款統計口徑,按季監測商業銀行民營企業貸款情況。商業銀行在新發放公司類貸款中,要進一步提高民營企業貸款比重。研究出台新一輪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和獎勵政策,增強商業銀行對民營企業信貸投放積極性。
(六)完善績效考核機制和盡職免責制度。商業銀行要提高民營企業金融業務在全行的考核分值權重,加大正向激勵力度,將民營企業業務考核指標完成情況和監管政策落實情況納入監管考核評價體系。落實授信盡職免責制度,重點明確對分支機構和基層人員的盡職免責認定標准和免責條件,將授信流程涉及的人員全部納入盡職免責評價范疇。
(七)優化民營企業貸款期限和流程。商業銀行要為民營企業合理設置流動資金貸款期限,研發適合中長期項目和購置固定資產用途的貸款產品。積極探索建立貸款全流程限時制度,按照業務類別,對民營企業貸款辦理時限做出明確承諾,精簡耗時環節。商業銀行要結合自身實際,將一定額度信貸業務審批權下放至分支機構。
(八)加大續貸政策落實力度。商業銀行要在守住風險底線基礎上,加強續貸產品開發和推廣,面向符合要求的民營企業推廣無還本續貸模式。合理提高續貸業務在民營企業貸款中的比重,簡化續貸辦理流程,支持正常經營的民營企業融資周轉「無縫銜接」。對貸款到期有續貸需求的民營企業,商業銀行要提前主動對接。
(九)創新民營企業信用融資產品。落實「中小企業千家百億信用融資計劃」,未來3年內,為優質民營中小企業提供信用貸款和擔保貸款200億元。把主業突出、財務穩健、大股東及實際控制人信用良好作為授信主要依據,合理提高信用貸款比重。發揮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增信作用,不斷創新服務民營企業的貸款擔保產品,對民營中小微企業擔保貸款中信用貸款比重不低於90%。深化銀保合作機制,更好發揮保險對民營企業融資的增信分險功能。商業銀行要進一步加強金融科技應用,深度挖掘自身金融數據和外部徵信數據資源,積極探索和推廣線上信用貸款業務模式。
四、發揮上海多層次資本市場優勢,拓寬民營企業直接融資渠道
(十)支持民營企業上市融資和債券融資。配合推進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支持上海民營科創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上市掛牌、並購重組和再融資。開展上市掛牌培訓輔導和政策服務,建立市、區兩級擬上市掛牌企業資源庫,積極培育上市掛牌資源。支持民營企業發行公司債、企業債、創新創業債、私募可轉債等債務融資工具。支持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通過創設信用風險緩釋工具、擔保增信等方式,支持暫時遇到困難但有市場、有前景、技術有競爭力的民營企業發債融資。
(十一)提升區域性股權市場的功能。支持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做精做強「科技創新板」,探索完善與上海證券交易所等多層次資本市場合作對接機制。研究設立「文化創意板」。充分利用上海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優勢,探索境外股權、債權等多種融資方式。
(十二)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民營企業。從2019年起,連續3年每年增加財政資金10億元,補充上海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天使引導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加強對初創期民營企業的直接融資支持。實施差異化管理,逐步放鬆對創業投資機構注冊和更名的管制。壯大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基金實力,推動形成千億資金規模的股權投資基金。支持保險公司通過投資民營企業股權、債權、資產支持計劃等形式,為符合要求的民營企業提供長期低成本資金支持。鼓勵金融機構設立並購基金,支持民營企業並購重組,做大做強做優。進一步加強稅收政策宣傳,幫助符合條件的創投企業、有限合夥企業的法人合夥人和天使投資個人及時享受稅收優惠。
五、持續優化金融營商環境,提升民營企業金融服務可得性和便捷性
(十三)加強信用信息共享應用。進一步優化上海銀稅互動信息服務平台功能,有序增加實時查詢納稅信用信息項目。加大市場監管、社保等公共信用信息對商業銀行的開放力度,向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開放實時查詢信息接入埠,加強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設,促進商業銀行利用有效整合信息加大信貸產品創新力度。加強對商業銀行合規使用信用信息的監管,定期評估商業銀行利用公共信用信息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的成效。持續推動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融資租賃公司等地方金融機構接入人民銀行徵信系統。加大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力度。支持浦東新區、嘉定區建設國家社會信用體系示範區。
(十四)健全地方增信體系。支持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與國家擔保基金和我市其他擔保機構開展再擔保業務合作,提高整體抗風險能力,形成國家、市、區三級政策性擔保體系,全方位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加快落實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規模擴大至100億元,將民營大中型企業納入擔保業務范圍,不斷優化擔保業務流程,提高擔保風險容忍度,有效提升融資擔保規模。
(十五)提升支付結算服務能力。商業銀行要為民營企業提供開戶便利,開辟多元化電子渠道受理開戶預約,不斷提升民營企業開戶審核效率。商業銀行要為民營企業提供多樣化支付方式,提高資金周轉效率。支持有代收代付業務或集團公司業務需要的民營企業通過開戶銀行,以入網企業身份接入我市支付結算綜合業務系統,提高民營企業資金使用效率。鼓勵民營企業與金融機構在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數據挖掘等方面開展合作。
(十六)化解民營企業流動性風險。發揮100億元上市公司紓困基金作用,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選擇合適標的開展投資,視情逐步擴大基金規模。支持資管產品、保險資金通過金融監管部門認可的私募股權基金等機構,參與化解民營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鼓勵符合條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發起設立民營企業發展支持基金,為符合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方向、有發展前景的民營企業提供流動性。對暫時遇到困難的民營企業,商業銀行要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不盲目抽貸、斷貸。加快清理我市國有企業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嚴防新增拖欠。
(十七)推動民營企業合規經營。民營企業要依法合規經營,主動做好信息披露,積極改善信息不對稱問題。嚴格區分個人家庭收支與企業生產經營收支,規范會計核算制度。加強自身財務約束,科學安排融資結構,規范關聯交易管理,不逃廢金融債務。引導和支持商會建立誠信承諾制度和企業家信用檔案,指導幫助失信企業開展信用修復,為金融支持提供必要基礎條件。
六、加強部門協同,強化金融服務民營企業工作組織保障
(十八)完善協同機制。將金融服務民營企業工作納入我市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推進機制職責范圍,不定期召開會議進行研究部署,形成國家在滬金融管理部門和市政府相關部門的工作合力。
(十九)加強監督檢查。國家在滬金融管理部門加強對轄內行業的指導和監督,地方金融監管部門負責對地方類金融機構服務民營企業進行引導和督促,地方國資管理部門指導市管金融機構落實服務民營企業的監管要求。加強統計監測和考核評估,適時委託第三方機構開展我市金融服務民營企業政策落實情況評估。對貫徹執行不力的,依法依規予以嚴肅問責,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地實施。

熱點內容
國際經濟法判斷題 發布:2025-01-16 05:29:31 瀏覽:739
兩會民法典草案 發布:2025-01-16 05:25:29 瀏覽:542
刑事訴訟法對應的實體法是 發布:2025-01-16 04:38:02 瀏覽:286
武進法院拍賣公告 發布:2025-01-16 04:28:07 瀏覽:760
中介收據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16 04:05:03 瀏覽:413
司法解釋的效力等級 發布:2025-01-16 03:59:08 瀏覽:624
民法典生態破壞責任 發布:2025-01-16 03:40:05 瀏覽:460
基層黨員組織條例 發布:2025-01-16 03:40:04 瀏覽:271
公司注銷法律依據 發布:2025-01-16 03:02:42 瀏覽:282
高級人民法院書記員 發布:2025-01-16 02:54:26 瀏覽: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