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河北省漁業條例

河北省漁業條例

發布時間: 2022-12-08 00:45:22

Ⅰ 河北省漁業船舶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漁業船舶的管理,維護漁業生產秩序,促進漁業發展,保障漁業船舶所有人、經營人及其他漁業人員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轄區內涉及漁業船舶管理的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各類資本投資遠洋捕撈業,扶持提高遠洋捕撈能力,調控近海和內陸水域漁船的規模,合理開發、保護和利用漁業資源。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轄區漁業船舶的管理工作,其所屬的漁政、漁港監督管理和漁業船舶檢驗機構,按照規定的職責具體負責漁業船舶的監督管理和檢驗工作。
各級公安邊防、交通和工商行政管理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協助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管理漁業船舶工作。第二章漁業船舶的製造、更新改造和購置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對於製造、更新改造和引進具有先進技術裝備的遠洋漁業船舶,應當在資金、政策及動力指標等方面給予支持。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遠洋漁船主機功率申報、入漁資格審查、捕撈配額安排等方面履行職責,提供服務。第六條製造、更新改造和購置的漁業船舶應當採用先進技術、設備和材料,確保漁船的質量和安全,涉及本省漁業船舶控制指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依照下列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一)製造、更新改造和購置海洋機動捕撈漁船的控制指標,應當按照國家規定許可權,報國務院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省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二)製造、購置海洋機動養殖漁船和內陸水域機動捕撈漁船的控制指標,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報省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三)製造海洋非機動捕撈漁船或者將機動捕撈漁船更新改造為非機動養殖漁船的控制指標,由縣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七條更新改造近海捕撈漁船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不得超過批準的主機功率指標,但將近海捕撈漁船改造為遠洋捕撈漁船的不受原主機功率限制;
(二)不得擅自改變原船舶的作業性質和作業類型。第八條漁業船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購置和銷售:
(一)所有權、使用權有爭議的;
(二)檢驗機構認定報廢的;
(三)有違反漁業或者港航法律、法規和規章行為,尚未處理結案的;
(四)證書、證件不全的。第九條漁業船舶因發生事故報廢或者滅失後,其船舶主機功率指標可以保留二年。超過二年未辦理製造、購置漁業船舶申報手續的,其主機功率指標由漁業行政主管部門予以注銷。第三章漁業船舶的檢驗和登記第十條製造、修理漁業船舶所使用的涉及安全和環境保護的設備、材料,應當經漁業船舶檢驗機構檢驗合格。第十一條製造、更新改造、購置的漁業船舶,應當經漁業船舶檢驗機構檢驗合格後,方可航行與作業。
漁業船舶達到國家規定報廢標準的,予以強制報廢。第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船舶所有人或者經營人應當向漁業船舶檢驗機構申請進行臨時檢驗:
(一)因發生安全事故影響船舶適航性能的;
(二)需要改變漁業船舶檢驗證書規定的用途和航區的;
(三)未在國家規定的期限內進行檢驗或者對檢驗中提出的問題未予以糾正的;
(四)由於其他情形漁港監督管理機構責成檢驗的。第十三條漁業船舶所有人應當按照規定的程序向漁港監督管理機構申請進行船舶登記,漁港監督管理機構應當自接到申請之日起5日內確定所有權和船籍港,授予船名號,並頒發漁業船舶所有權證書、船舶國籍證書或者登記證書。第十四條租賃、抵押漁業船舶的,船舶所有人和有關當事人應當向漁港監督管理機構申請辦理租賃或者抵押登記手續。第十五條漁業船舶所有人需要變更漁業船舶下列事項的,應當向原登記機關申請辦理變更登記:
(一)船名號;
(二)船籍港;
(三)主機的類型、數目和功率;
(四)船舶的尺度、噸位和作業方式;
(五)漁業船舶所有人的名稱和住址;
(六)船舶產權的共有情況。

Ⅱ 河北省漁業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漁業資源的增殖、保護、開發和合理利用,保障漁業生產者的合法權益,促進漁業生產的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實施細則》,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凡在本省管轄的海域、灘塗和境內的水域從事養殖和捕撈水生動物、水生植物等漁業生產活動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守本條例。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把漁業生產納入國民經濟計劃,統一規劃、綜合開發利用、增殖和保護漁業資源,大力發展養殖業,合理安排捕撈業,積極發展加工業,加速漁業生產的發展。第四條省漁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全省的漁業工作。市(地)、縣漁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漁業工作。
水庫的漁業生產,按水庫的隸屬關系進行經營管理。
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負責漁業監督管理。第五條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漁業科研、教育、技術推廣等工作,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服務,提高漁業科學技術水平。第六條對於貫徹執行漁業法律、法規,增殖和保護漁業資源,發展漁業生產,開展漁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維護漁業生產秩序和安全救助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給予表彰或者獎勵。第二章管理和監督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支持各有關部門依法行使職權,實施漁業生產的管理與監督,及時協調、解決漁業生產中的重大問題,促進漁業生產的發展。第八條漁業的監督管理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
本省管轄的「機動漁船底拖網禁漁區線」內側海域的漁業,由省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漁政監督管理機構管理;灘塗、淺海養殖漁業,由所在市(地)、縣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漁政監督管理機構管理。
內陸水域漁業按行政區劃由縣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漁政監督管理機構管理。
跨行政區域的,由有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協商制定管理辦法,或者由上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漁政監督管理機構管理。第九條大型水庫的漁業生產聯合管理組織由水域的經營管理單位和周圍縣、鄉人民政府,村民委員會等方面人員組成,其主要負責人按水庫的隸屬關系由同級人民政府選派。水庫的漁業發展規劃、生產計劃、管理方法和經營方式、魚苗投入等重大事項,應當由漁業生產聯合管理組織決定。漁業生產聯合管理組織應當根據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搞好利益分配,指導和幫助水域周圍的村民發展經濟。第十條水庫和窪淀周圍的縣、鄉人民政府,村民委員會和村民應當支持協助水庫、窪淀漁業管理部門維護漁業生產秩序。第十一條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漁政、港監、船檢和漁業通訊的監督管理,維護港航、漁場、通訊秩序,保障安全生產。第十二條省和漁業重點市(地)、縣的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設漁政監督管理機構。其他有漁業生產的市(地)、縣,可以設漁政檢查人員。
大、小型水庫設漁政監督管理派出機構或漁政檢查人員。第十三條各級漁政監督管理機構的職責:
(一)監督檢查漁業法律、法規的執行,查處違法行為。
(二)監督檢查漁業資源的增殖保護和協助環保部門保護漁業水域的生態環境。
(三)徵收漁業資源增殖保護費,核發漁業有關證件。
(四)維護漁業生產秩序,調查處理漁事糾紛。
(五)負責組織管理漁業通訊。
(六)協助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管理水產品市場。
(七)辦理其他有關漁政監督管理的事宜。第十四條漁政檢查人員執行職務時,必須佩帶標志,查處案件時必須有二人以上,並出示證件。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撓漁政檢查人員依法行使監督檢查權。
公安、海監、環保、工商行政管理、水利、交通等部門,應當根據各自的職責,與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相互協作,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和本條例的施行。第三章養殖業第十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全民所有制單位、集體所有制單位、合夥和個人,按照統一規劃、合理開發的原則,充分利用淺海、灘塗和水庫、窪淀、坑塘大力發展養殖業。第十六條各有關部門對從事開發性養殖生產和利用網箱、庫灣、圍欄進行養殖生產的單位和個人以及新建的水產良種廠、餌料廠,應當在稅收、資金、物資、技術等方面給予優惠和扶持。

Ⅲ 河北省水生野生動物保護辦法

第一條為保護和拯救珍貴、瀕危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水生野生動物資源,維護生態平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以下簡稱《野生動物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的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是指國家和本省列入保護名錄實行重點保護的水生野生動物;所稱的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產品,是指國家和本省列入保護名錄實行重點保護的水生野生動物的任何部分及其衍生物。第三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的保護、管理、馴養繁殖、開發利用和科學研究等活動,必須遵守本辦法。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的管理工作。
《野生動物保護法》、《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和本辦法規定的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的行政處罰權,可以由其所屬的漁政監督管理機構行使。第五條省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本省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的資源調查,建立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的資源檔案,並制定本省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的規劃及措施,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施行。第六條在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的主要生息繁衍地區和水域,應當劃定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的劃定和管理,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破壞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生息繁衍的水域和場所。第八條禁止捕捉、殺害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
因科學研究、馴養繁殖、資源調查、教學、展覽或者其他特殊情況,確需捕捉國家重點保護的水生野生動物的,依照《野生動物保護法》和《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的規定執行;確需捕捉本省重點保護的水生野生動物的,必須向捕捉地縣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市人民政府(地區行政公署)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向省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申請特許捕捉證。
動物園、公園申請捕捉本省重點保護的水生野生動物的,在向省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申請特許捕捉證前,應當報經省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同意。第九條取得特許捕捉證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按照特許捕捉證規定的種類、數量、地點、期限、工具和方法捕捉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捕捉作業完成後,應當及時向捕捉地縣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申請查驗。
縣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對在本行政區域內捕捉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的活動,應當進行監督檢查,並及時向批准捕捉的機關報告結果。第十條馴養繁殖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水生野生動物的,應當持有國務院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的馴養繁殖許可證;馴養繁殖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水生野生動物和本省重點保護的水生野生動物的,必須向縣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市人民政府(地區行政公署)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報省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單位批准,領取馴養繁殖許可證。第十一條禁止出售、收購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及其產品。
因科學研究、馴養繁殖、展覽等特殊情況,需要出售、收購國家重點保護的水生野生動物及其產品的,依照《野生動物保護法》和《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的規定執行;需要出售、收購本省重點保護的水生野生動物及其產品的,必須向縣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市人民政府(地區行政公署)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報省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飲食服務業的生產經營單位和個人,不得收購、加工和出售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及其產品;不得用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及其產品的名稱作菜名招徠顧客。第十二條運輸、攜帶國家重點保護的水生野生動物及其產品出縣境或者運輸、攜帶本省重點保護的水生野生動物及其產品出省境的,應當憑特許捕捉證或者馴養繁殖許可證,向縣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報省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單位批准。
動物園、公園因繁殖動物,需要運輸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的,省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授權同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Ⅳ 河北省漁業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漁業資源保護、增殖、開發和合理利用,維護漁業生產者的合法權益,保障漁業生產安全和水產品質量安全,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水域、灘塗以及國家規定由本省實行監督管理的水域、灘塗從事漁業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把漁業生產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水域、灘塗的統一規劃和綜合開發利用,增加資金投入,開展漁業科學研究和先進技術推廣,保護水域生態環境,加強水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和漁業資源的增殖保護。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國家農村經濟政策,制定扶持漁民發展養殖業、遠洋捕撈業和水產品加工業的措施,增加漁民收入。第五條省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全省的漁業工作。設區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漁業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在重要的漁業水域、漁港設漁政監督管理機構。

發展和改革、公安、海洋、海事、安全生產監督、水利、交通、環保、工商、質量技術監督等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漁業管理和漁業安全生產的相關工作。第六條漁業的監督管理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

本省管轄的「機動漁船底拖網禁漁區線」內側海域的捕撈漁業,由省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漁政監督管理機構監督管理或者其委託的毗鄰海域設區的市、縣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監督管理;灘塗、淺海增殖養殖漁業,由所在地設區的市、縣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漁政監督管理機構監督管理。

內陸水域漁業按行政區劃由當地縣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漁政監督管理機構監督管理。跨行政區域的,由上一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漁政監督管理機構監督管理。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漁業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建立並實行漁業行政執法責任制,保障必要的執法經費和裝備,促進漁業執法工作的開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和其所屬的漁政監督管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參與和從事漁業生產經營活動。第八條鼓勵並支持漁業生產者依法自願成立或者參加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協作關系。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應當為其成員提供信息、技術推廣、市場營銷、培訓等服務。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水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擴大水產品加工的工業化、產業化規模,提高水產品加工業的科技水平。

漁業生產者應當遵守水產品質量安全和安全生產等有關法律、法規,保證水產品質量安全,保護漁業環境,促進漁業資源增殖,履行安全生產職責和義務,確保生產安全。第二章養殖業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編制本行政區域的水域綜合利用規劃,並依法對水域綜合利用規劃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確定用於水產養殖的水域、灘塗,並向社會公布。

鼓勵、支持單位和個人,按照統一規劃、合理開發的原則,充分利用水域、灘塗發展養殖業。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水域綜合利用規劃,根據不同養殖區域的生態環境狀況編制養殖水域、灘塗利用規劃。養殖水域、灘塗利用規劃應當符合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海洋功能區劃、海域使用規劃和水功能區劃。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所轄水域、灘塗養殖容量的調查評估,科學確定養殖品種和容量,並實施監控和管理,確保飲用水水源地的安全。第十二條按照水域綜合利用規劃在國家所有的水域、灘塗從事養殖生產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向水域、灘塗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申領養殖證。

集體所有的或者全民所有由農業集體經濟組織使用的水域、灘塗,可以由個人或者集體承包,從事養殖生產。

使用跨地區的水域從事養殖生產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向水域所在地縣、市的共同上一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申領養殖證。第十三條申領養殖證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申領養殖的范圍符合水域、灘塗綜合利用規劃;

(二)養殖品種、規模和方式符合養殖水域、灘塗規劃;

(三)有相應的生產經營能力;

(四)利用水利工程水域從事養殖生產的,應當遵守水利工程管理和水源地保護的規定,並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申請人提供的材料進行審核。符合條件的,報本級人民政府核發養殖證;不符合條件的,應當書面說明理由。

Ⅳ 河北省海上運輸和漁業生產安全管理規定(試行)

第一條為保障本省海上運輸和漁業生產的安全,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省從事海上運輸和漁業生產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守本規定。第三條本省海上交通安全的監督管理工作,由各級港務港航監督機構負責;本省以漁業為主的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的監督管理工作,由各級漁政漁港監督機構負責。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支持港務港航監督機構和漁政漁港監督機構依法行使職權;各級公安部門應當協助港務港航監督機構和漁政漁港監督機構維護海上運輸和漁業生產的秩序。第五條本省的運輸船舶在天津新港至大清河港之間,按以下航線航行:
(一)在掛子網、檣張網禁漁期內或空載航行時,由大沽燈塔走真航向一百零三度至北緯三十八度五十四分三十六秒、東經一百一十八度八分十八秒(原綠浮標處),轉向走真航向九十五度至曹妃甸燈標正南二點五海里(即北緯三十八度五十二分四十八秒、東經一百一十八度三十分三十秒),轉向走真航向七十三度至北緯三十八度五十六分四十八秒、東經一百一十八度四十八分,再走真航向二十一度直至大清河口一號浮標;
(二)在掛子網、檣張網禁漁期外且重載航行時,由大清河口一號浮標走真航向二百零一度至北緯三十八度四十六分二十四秒、東經一百一十八度四十二分四十八秒,轉向走真航向二百七十五度至曹妃甸燈標正南八海里(即北緯三十八度四十七分十八秒、東經一百一十八度三十分三十秒),再走真航向二百九十度直至大沽燈塔。第六條前條規定航線兩側需要劃定的安全通航水域以及本省應當規定的其他航線,由省交通和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商當地人民政府另行規定。第七條在本省規定航線的事故多發區段,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需要設置航標。第八條本省各級港務港航監督機構和漁政漁港監督機構,應當建立本省規定航線的聯合檢查制度,定期檢查航線的安全通航情況。第九條未經港務港航監督機構或漁政漁港監督機構批准,不得在本省管理的港區、錨地、航道、通航密集區設置固定捕魚網具,或進行其他有礙安全通航的活動。第十條在本省規定航線及其兩側劃定的安全通航水域內,嚴禁增設固定捕魚網具。第十一條運輸船舶航行中發現捕魚網具應當主動避讓。除避讓捕魚網具和不可抗力外,不得隨意偏離航線。第十二條船舶在海上航行、作業和錨泊時,應當依照《一九七二年國際海上避碰規則》採取避讓措施,並顯示號燈、號型、鳴放笛號。第十三條運輸船舶的拖帶、裝載定額和抗風等級必須符合規定,禁止超拖、超載和冒險航行。第十四條拖駁船航行時,駁船必須設人守崗和操舵,服從拖輪指揮,配合拖輪調正航向。第十五條運輸船舶不得攜帶網具捕魚。第十六條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者外,嚴禁追堵、系靠航行中的船舶。第十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搶奪船舶屬具和船上的其他公私財物。嚴禁毆打、非法扣留船上人員。第十八條運輸船舶撞損捕魚網具,應當按以下規定處理:
(一)船舶停駛,查明損失情況,並向網具所有的出具撞損網具證明;
(二)當事人詳細記錄撞損網具的時間、地點、船名和損失情況;
(三)當事人於到達第一港口後四十八小時內,分別向有管轄權的港務港航監督機構和漁政漁港監督機構報告情況,並接受調查處理。第十九條港務港航監督機構和漁政漁港監督機構調查處理撞損捕魚網具事故時,當事人和有關人員必須如實介紹情況,提供有關資料。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阻礙或虛報情況。第二十條違反本規定第九條、第十條和第十一條規定造成的經濟損失,由責任人承擔。第二十一條違反本規定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三條、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第十六條和第十八條規定的,由港務港航監督機構和漁政漁港監督機構根據各自的職責,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予以處罰。第二十二條違反本規定第十七條和第十九條規定的,由公安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二十三條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申請行政復議或向人民法院起訴。逾期不申請復議、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Ⅵ 河北省海域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海域管理,保護海域生態環境,科學、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促進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海域是指本省管轄的海岸線向海一側的海域,包括水面、水體、海床和底土。
海域管理是指海域使用和環境保護管理。
海域使用是指使用某一固定海域從事3個月以上排他性開發利用活動。第三條海域屬國家所有。法律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四條在本省管轄海域內從事開發利用活動的單位或者個人,必須遵守本條例。第五條省人民政府代表國家對全省海域使用和海域環境保護工作,實行統一領導和管理。
省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省管轄海域使用的綜合管理與協調。
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海洋行政主管部門以及其他海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能部門依照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負責本省海域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
沿海市、縣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毗鄰海域使用與海域環境保護的管理和監督。第六條省,沿海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海域使用與海域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第七條使用海域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保護海域資源與生態環境,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對違反本條例的行為進行檢舉和控告。第二章海域使用管理第八條海域使用實行統一規劃、綜合利用、合理開發與治理保護相結合的原則。根據海洋功能區劃和海洋經濟發展規劃使用海域。第九條省人民政府海洋行政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和沿海市人民政府,根據國家海洋功能區劃、海洋自然屬性和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編制毗鄰海域的海洋功能區劃和海域使用規劃,報省人民政府批准。第十條省,沿海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支持有利於海洋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開發利用活動,嚴格控制改變海域自然屬性或者影響海洋生態環境的海域使用項目。
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禁止使用海域:
(一)不符合海洋功能區劃和海域使用規劃的;
(二)破壞海域資源、環境、自然景觀和生態平衡的;
(三)造成航道、港區淤積、堵塞以及其他有礙錨地、港口生產作業的;
(四)導致岸灘侵蝕和危害海堤等海岸工程安全的;
(五)妨礙航行、消防、救護、汛期行洪的;
(六)對軍事管理區有不利影響的;
(七)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項目。第十一條海域使用實行統一的、有限期許可證制度。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核發海域使用許可證,確定海域使用權。使用海域的單位或者個人,依法取得海域使用許可證後,方可使用海域。
養殖使用的海域使用許可證,按照《漁業法》有關規定辦理。第十二條使用海域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填寫海域使用申請表,同時提交有關材料:
(一)主管部門批准立項的文件;
(二)經批準的海域環境影響報告和海域使用評價報告;
(三)防止損害海洋生態環境的措施;
(四)使用期滿後恢復海洋功能的措施;
(五)法律、法規規定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審批機關應當在接到海域使用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完成審批程序。不予批準的,應當說明理由。第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管理部門不得為未取得海域使用許可證的項目,辦理相關手續。第十四條海域使用的批准許可權
(一)使用海域面積666.6公頃(10000畝)以上的由省人民政府報國務院批准;
(二)使用海域面積66.6公頃(1000畝)至666.6公頃(10000畝)的,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三)使用海域面積33.3公頃(500畝)至66.6公頃(1000畝)的,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批准;
(四)使用海域面積33.3公頃(500畝)以下的,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
同一項目使用的海域,應當依據總體設計一次提出申請,不得分散報批。
改變海洋自然屬性以及中外合資或者外商獨資使用海域的項目,經省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報省人民政府批准。第十五條取得海域使用權一年內未按批准用途使用海域的,由發放海域使用許可證的部門責令其限期使用。逾期仍未使用的,注銷海域使用許可證。第十六條海域使用權有效期滿不再使用的,海域使用者應當在使用期滿後的十日內辦理注銷登記,並拆除海上建築物以及有關設施;繼續使用海域的,應當在期滿六十日前,向原發放海域使用許可證的部門申請辦理續用手續。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期滿三十日前完成審批。

Ⅶ 河北省人民政府關於淡水漁業管理的規定(試行)(1998修正)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了保護淡水漁業資源,發展漁業生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第二條 在我省境內淡水水域從事養殖和捕撈水生動物、水生植物等漁業生產活動,都必須遵守本規定。第三條 有關設區的市、縣人民政府,應把漁業生產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計劃,採取措施,加強淡水漁業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管理保護。第四條 省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全省淡水漁業工作。設區的市、縣漁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轄區域內的淡水漁業工作。
跨行政區域的水域,由有關地區行政公署和市、縣人民政府協商制定管理辦法,或由上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進行管理。
水庫漁業生產,按水庫歸屬由縣以上人民政府水利主管部門管理。第二章 資源管理第五條 國家鼓勵全民、集體單位和個人在水庫、窪淀、坑塘發展養殖業。第六條 有關設區的市、縣人民政府,可將全民所有的水庫、窪淀、河流等漁業水域,確定給全民或集體單位從事養殖生產。由縣級人民政府根據水域情況和單位申請,核發養殖使用證,確認使用權,並受法律保護。
全民和集體單位使用的全民所有的水庫、窪淀、河流以及集體所有的窪淀、坑塘,可由集體或個人承包,從事養殖業。第七條 領取養殖使用證的單位和承包者,要合理開發利用淡水漁業資源,不得進行掠奪性生產,不得閑置不用。第八條 工程建設需要佔用淡水漁業水域時,應徵得當地漁業和水利行政主管部門的同意,並兼顧漁業資源的繁殖保護。第九條 正確處理農漁用水矛盾,養魚水域要保持魚類生長的最低水位,養魚水庫的水位最低不得小於死庫容。第十條 所有單位和個人,均不得污染淡水漁業水域,損害淡水漁業資源。第三章 捕撈管理第十一條 淡水漁業生產實行以養殖為主、合理捕撈的方針。
凡在全民所有的水庫、窪淀、河流從事捕撈業,均須向當地縣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領取捕撈許可證。持外地縣級人民政府頒發的捕撈許可證的,必須到當地縣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辦理簽證手續,方可進行捕撈作業,否則按無證處理。第十二條 頒發捕撈許可證的數量和捕撈期限,由縣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水生動物生長規律和可捕量確定。可優先發給歷史上曾以漁業捕撈為生活主要來源、有一定技術和設備的群眾,對水庫移民及水庫周圍群眾,可適當照顧。
對非從事漁業生產的單位,不予頒發捕撈許可證。第十三條 捕撈許可證由省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印製,不準買賣、租借和私自轉讓。第十四條 為保護漁業資源,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可根據水生動物生長繁衍情況,規定本地禁漁區和禁漁期,禁止或限制使用的漁具和捕撈方法,最小網目、箔目尺寸及其它保護資源的措施。跨行政區域淡水漁業水域的上述措施,由有關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協商制定。
縣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在禁漁區和禁漁期間,不得頒發捕撈許可證。
嚴禁炸魚、毒魚、電魚。第十五條 縣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可向受益單位和個人徵收漁業資源增殖保護費。徵收辦法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四章 漁政管理第十六條 有關設區的市、縣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漁政監督管理機構、重點淡水域管理機構,可設漁政檢察人員。
淡水漁政檢察幹部著裝,按照國家規定執行。
公安部門應密切配合漁政部門,維護好漁區社會治安工作,保護水產資源。第十七條 各級漁政檢察人員的任務是:
一、維護漁業生產秩序,保障漁業生產者的合法權益,調解漁業生產中的糾紛。
二、負責漁業許可證的審核。
三、向當地或上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淡水漁業資源狀況和與其相關的事項,並提出建議。
四、協助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管理水產品市場。
五、保證國家漁業法規的貫徹實施。對違反漁業法規,破壞水資源的行為,實行經濟制裁。第五章 獎勵和懲罰第十八條 對保護淡水漁業資源和維護漁業生產秩序有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給予表彰和獎勵。第十九條 對違反本規定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所屬的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實施細則》以及《河北省漁業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Ⅷ 河北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2015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海域使用管理,維護國家海域所有權和海域使用權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海域合理開發和可持續利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海域是指本省行政區域內海岸線向海一側的水面、水體、海床和底土。第三條在本省管轄海域內從事持續使用特定海域三個月以上的排他性用海活動,適用本條例。第四條海域屬於國家所有。

單位和個人使用海域,應當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權。

海域使用權人依法使用海域並獲得收益的權利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第五條海域使用應當符合海洋功能區劃和海域使用規劃,遵循統一規劃、合理開發、綜合利用和保護環境相結合的原則。第六條省人民政府及沿海設區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法維護海域使用秩序,嚴格控制改變海域自然屬性或者嚴重影響海洋生態環境的用海項目。第七條省人民政府及沿海設區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毗鄰海域的使用和海洋環境的監督管理。

省人民政府及沿海設區的市、縣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漁業等有關部門和海事管理機構,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對海洋環境實施監督管理。第二章海洋功能區劃與海域使用規劃第八條省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環境保護、交通、漁業等部門和海事管理機構,依據國家海洋功能區劃,結合本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組織編制本省的海洋功能區劃,按規定程序報批。

沿海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本級的海洋功能區劃,並按規定程序報批。第九條省海洋功能區劃經省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報國務院批准;沿海設區的市海洋功能區劃經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報省人民政府批准;沿海縣(市)海洋功能區劃由縣(市)人民政府審核並經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復核後,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沿海設區的市、縣(市)海洋功能區劃經批准後,由省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報國務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十條省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根據本級的海洋功能區劃,編制海域使用規劃,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沿海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本級的海洋功能區劃編制本級海域使用規劃,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並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第十一條海洋功能區劃和海域使用規劃一經批准,必須嚴格執行。確需修改的,由原編制機關會同本級有關部門提出修改方案,報原批准機關批准。第十二條在編制、修改海洋功能區劃和海域使用規劃時,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採取聽證會、座談會等方式徵求有關部門、專家和管理相對人的意見。第十三條海洋功能區劃和海域使用規劃經批准後,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批准之日起二十個工作日內向社會公布。涉及國家秘密的部分除外。第三章海域使用權第十四條對項目用海依照下列規定實行分級審批:

(一)填海面積五十公頃以上的項目用海,圍海面積一百公頃以上的項目用海,不改變海域自然屬性的用海面積七百公頃以上的項目用海,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用海以及國務院規定的其他項目用海,報國務院審批;

(二)填海面積不足五十公頃的項目用海,圍海面積六十公頃以上、不足一百公頃的項目用海,省重點建設項目用海,報省人民政府審批;

(三)圍海面積二十公頃以上、不足六十公頃的項目用海,不改變海域自然屬性的用海面積四百公頃以上、不足七百公頃的項目用海,沿海設區的市所轄各區的行政區毗鄰海域內圍海面積不足二十公頃的項目用海和不改變海域自然屬性的用海面積不足四百公頃的項目用海,報沿海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審批;

(四)圍海面積不足二十公頃的項目用海,不改變海域自然屬性的用海面積不足四百公頃的項目用海,報沿海縣(市)人民政府審批。

審批項目用海時,批准權分屬兩個以上沿海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或者縣(市)人民政府的,分別報省人民政府或者沿海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審批。第十五條申請使用海域的,申請人應當持海域使用申請書、海域使用論證報告書(表)、申請人資信證明材料和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書面材料,向毗鄰該海域的縣(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按規定程序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

申請使用的海域毗鄰沿海設區的市所轄各區的行政區或者毗鄰兩個以上縣(市)行政區的,應當向設區的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申請使用的海域毗鄰兩個設區的市行政區的,應當向省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

Ⅸ 河北省水產苗種管理辦法(2011修訂)

第一條為合理開發和保護水產種質資源,實現水產養殖增殖的良種化,促進漁業生產持續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和《河北省漁業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的水產苗種,是指用於水產繁育、增養殖(栽培)生產、科研試驗和觀賞的水生動植物親體、幼體、受精卵、孢子及其遺傳育種材料。第三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水產種質資源開發利用、水產品種選育、生產、經營和進出口及其監督管理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本辦法。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產苗種的監督管理工作。第五條原種場、良種場的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由省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發放;其他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由設區的市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發放,並報省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但漁業生產者自育、自用水產苗種的除外。第六條原種場、良種場和苗種場應當按照國家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和省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組織生產,並實行親本定期更換制度,保證苗種的質量。第七條雜交親本必須使用純系群體,可育雜交種及其苗種不得用作繁育親本。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將雜交種投放到天然水域或者人工形成的大中型水體。第八條原種場、良種場應當建立健全技術資料和檔案管理制度,並將原種及其親本的引進時間、使用年限以及繁育、淘汰、更新等情況詳細記錄歸檔。

原種場、良種場供應親本或者後備親本,應當向用戶提供有關的技術檔案資料。第九條用於銷售的水產苗種必須符合國家和本省規定的質量標准,並按照規定的方法計量。國家和本省沒有規定質量標準的,按照省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執行。第十條銷售重要的水產苗種以及從省外調進水產苗種,應當經產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指定的機構檢疫,取得水產苗種檢疫合格證。

經檢疫確認有疫病的苗種,由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根據不同疫情作出相應的處理決定,並監督貨主執行。所需費用和損失由貨主承擔。

進出口水產苗種的檢疫,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的有關規定執行。第十一條禁止在河流的入海口附近捕撈鱸魚苗;禁止在非養殖增殖水域捕撈中華絨螯蟹、中華鱉、海龜、刀鱭、細鱗魚、青鱔、海馬、刺參、文昌魚、海鰻、鱖魚、香魚的苗種。

因科研、教學、資源調查、人工馴養繁育、展覽或者其他特殊情況,確需捕撈前款規定的苗種的,必須報經省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並按照批準的種類、數量、地點、期限、工具和方法捕撈。第十二條在水產苗種選育、生產、經營、使用和管理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各級人民政府或其漁業行政主管部門予以表彰、獎勵。第十三條違反本辦法第五條、第七條、第十條第一款、第十一條的規定,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和漁業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對處罰的部門和處罰的方式另有規定的,按其規定執行;未作規定的,由縣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予以警告,並可處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第十四條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熱點內容
國際經濟法判斷題 發布:2025-01-16 05:29:31 瀏覽:739
兩會民法典草案 發布:2025-01-16 05:25:29 瀏覽:542
刑事訴訟法對應的實體法是 發布:2025-01-16 04:38:02 瀏覽:286
武進法院拍賣公告 發布:2025-01-16 04:28:07 瀏覽:760
中介收據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16 04:05:03 瀏覽:413
司法解釋的效力等級 發布:2025-01-16 03:59:08 瀏覽:624
民法典生態破壞責任 發布:2025-01-16 03:40:05 瀏覽:460
基層黨員組織條例 發布:2025-01-16 03:40:04 瀏覽:271
公司注銷法律依據 發布:2025-01-16 03:02:42 瀏覽:282
高級人民法院書記員 發布:2025-01-16 02:54:26 瀏覽: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