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1957通過的所有條例

1957通過的所有條例

發布時間: 2022-12-16 15:09:37

Ⅰ 84年以來頒布的重要法律的列表

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1998修正) 1998.04.2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的決定 1998.04.29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1984.09.20

行政法規
1 森林防火條例(2008修訂) 2008.12.01
2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調整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成員的通知 2008.04.21
3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成立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的通知 2006.05.29
4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切實加強當前森林防火工作的緊急通知 2006.04.04
5 國家處置重、特大森林火災應急預案 2006.01.10
6 國務院批轉國家林業局關於各地區「十一五」期間年森林採伐限額審核意見的通知 2005.12.19
7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解決森林公安及林業檢法編制和經費問題的通知 2005.07.28
8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 2004.04.14
9 國務院批轉國家林業局關於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十五」期間年森林採伐限額審核意見報告的通知 2001.01.03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 2000.01.29
11 國務院關於保護森林資源制止毀林開墾和亂占林地的通知 1998.08.05
12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工作的通知 1994.05.16
13 國務院批轉林業部關於進一步加強森林防火工作報告的通知 1993.06.06
14 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 1989.12.18
15 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二批國家級森林和野生物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的通知 1988.05.09
16 森林防火條例 1988.01.16
17 森林採伐更新管理辦法 1987.09.10
18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南方集體林區森林資源管理堅決制止亂砍亂伐的指示 1987.06.30
19 國務院關於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事故的處理決定 1987.06.06
20 國務院批轉林業部關於審定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請示的通知 1986.07.09

Ⅱ 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是如何說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內員會制定的關於維護社容會秩序和公共安全的法律。1957年制定了第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其中包括了對某些污染物危害環境的行為進行管理處罰的規定。1986年9月5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了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於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也規定了一些環境保護內容,如故意污損國家保護的文物和名勝古跡但不夠刑事處分的行為,違反規定而破壞草坪、花卉、樹木的行為,違反規定在城鎮使用音響器材、音量過大而影響周圍居民的工作和休息且不聽制止的行為,違反放射性物品管理規定而生產、儲存、運輸、使用該物品但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行為,應給予行政處罰。
長期以來,《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有力懲治了一些明顯具有社會危害性、但尚未構成犯罪的輕微違法行為,對維護社會治安、規范公民日常行為等起到了積極作用。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使《條例》已無法適應當今復雜的社會需要。2006年3月1日起,隨著《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正式施行,原《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同時廢止。

Ⅲ 公安警察

警察」與「公安」

(一)「警察」與「公安」概念考略。
中國自古就有警察行為。「警」、「察」二字以及與「警察」相關的詞語在我國先秦典籍和後來的史書中反復出現。不過,古代「警察」多為動詞,未發現以「警察」命名的治安機關。在古代漢語中,「警」主要指告戒、警告,戒備,緊急的情況或消息,敏銳、敏感等涵義;[1]「察」主要指觀察、仔細看,考察,考察後予以推薦、選舉等涵義。[2]總之,作為動詞,預先戒之以言,謂之警;事後查明原委,謂之察,即「警之於先,察之於後」。中國古代與「警察」相關的動詞有三個:一是先秦典籍《周禮》中有「法察」一詞(「正歲則法察戒群吏」);二是唐代學者顏師古為《漢書》作注首用「警察」一詞(「密使警察不欲宣露也」);三是《宋史·蔡挺傳》中使用「察警」一詞(「河北多盜,精擇諸郡守,以挺知博州。中飭屬縣嚴保伍,得居停奸盜者數人,馳其宿負,補為吏,使之察警,盜每發輒得」)。

中國古代使用與「警察」相關的名詞命名治安機關,始見於遼代的「警巡院」。建國於公元907年的遼代,於始建年號的公元916年在京師創立「警巡院」,設警巡吏、副使、判官等職,他們身著特定製服,掌平理獄訟及警巡、檢稽之事。金、元兩代承而襲之。我國正式以「警察」命名治安機關始見於近代的清朝末年和辛亥革命之後。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後,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在沿海通商口岸城市設立租界,租界內的行政、工商、稅務、治安等由殖民主義國家所把持。中國人把帝國主義在租界內建立的維持社會治安的力量稱為「巡捕」。1900年中國對八國聯軍的戰爭失敗後,清朝政府於1905年建立「巡警部」。辛亥革命後,北洋軍閥政府和民國政府時期正式效法日本建立以「警察」命名的治安機關。在現代漢語中,「警察」系指「國家維持社會秩序和治安的武裝力量。也指參加這種武裝力量的成員。」[2]

在西方,「警察」一詞英語為Police,法語為LaPoLice,德語為DiePoLizei,大多源於希臘文的∏oλlTεα和拉丁文的Politia。在上古時代,這個詞是指國家政務而言的,包含有政治、宗教等廣泛的內容,意為有組織的管理、民政管理等。到了中世紀,政治與宗教分離,故Politia一詞專指政治而排除了宗教,但當時的政治概念將軍事和司法包含在內。17世紀以後,警察與軍事和司法逐漸分離,西文「警察」一詞才專指「內務行政」,但與後來的「警察」仍有一定區別。近代西語中的「警察」一詞僅指內務行政中的特定部分而不是全部。現在按其最廣泛的概念,可釋為英文的the process of policing,即維持社會治安的過程,指政府對於公民行為的控制、約束及規范的過程。在牛津英語字典中,Police organization(警察機關)有兩個定義:⑴警察機關是負責維持社會治安與安全的政府執法部門,在不同的國度和不同的時期,其職權范圍極不相同;⑵警察機關是維持社會治安,執行防止和懲治違法行為及偵查犯罪行為的行政力量;也指警察部門的所有成員,或某一地區的全部警察或保安力量。

在中國古代沒有警察或治安意義上的「公安」概念,僅有縣名(即湖北省公安縣)和明末的文學流派名(即以當時湖北省公安縣人袁宗道三兄弟為首的文學流派——公安派)兩解。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公安」指:「社會整體(包括社會秩序、公共財產、公民權利等)的治安:~局~人員。」從字面上看,「公安」主要指「公共安全」、「公共安寧」。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公共」指「屬於社會的;公有公用的。」「安寧」指「秩序正常,沒有騷擾」;「(心情)安定,寧靜。」「安全」指「沒有危險;不受威脅;不出事故。」總起來說,社會秩序正常運轉,國家安全、公共財產、公民權利(包括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財產等)不受威脅和侵害之穩定發展狀態,就是「公安」。但是,由於我們黨自革命戰爭年代起,特別是全國大陸解放以來,統一以「公安」命名警察機關和治安保衛工作。因此,在社會上和警察機關內部又賦予了以「公安」指代「警察」或「治安」的慣用涵義。

在西方語言中,沒有直接與中國現代人民警察意義上的「公安(人員、隊伍、機關、工作)」相對應的詞語。據《法國警察》的英譯本,法國歷史上的所謂「公安委員會」,其原文為General Safety。General 為一般的、總的,Safety為安全、免於危險。兩個詞合並為「總體安全」、「總體平安」。這與中國習慣在警察意義使用的「公安」一詞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至於英國獨有的Constable,有學者認為可譯為「公共安全」,同時,由於Constable是英國基層警察的名字,應譯為「公安員」。但查閱我國出版的大多數英漢詞典,一般都將Constable(=Policeman)譯為警察,警官,巡警。我國的「公安」一詞在譯成英文時統一為Public Security,即公共安全。現代西方語言中的General safety officer(即「公安員」)主要指從事環保工作的人員。為避免在對外交流中發生誤解,我國警察意義上的「公安」一詞對外一般直接翻譯為英文的「Police(警察)」。例如,我國公安民警89式制服臂章中「公安」一詞的英文標志為「POLICE」。99式警察制服則乾脆將臂章中的漢文「公安」一詞改為「警察」,使其英漢標志更加規范統一。實際上,早在1950年,中國大陸開始建立統一的公安機關時,經周恩來總理核准,即將公安人員統一命名為中國人民警察,簡稱「民警」。此後,我國公安機關亦稱「人民警察機關」。1957年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條例》。1992年成立了「中國警察學會」。1992年、199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後通過並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警銜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等警察法律、法規。

(二)「警察」與「公安」概念的聯系與區別。
上述考察表明,「警察」與「公安」兩個概念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其聯系點或共同點在於我國在警察意義上慣用的「公安(人員、隊伍、機關、工作)」一詞與「警察」一樣,均指代國家管理和維護社會治安的專門機構、人員力量及其行動實踐等。其區別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詞義區別。縱觀古今中外的「警察」概念,既可以作名詞用,又可以作動詞用。作為名詞,「警察」是指國家或政府建立的專事負責社會治安行政管理和刑事執法職能的專門機構及人員力量等。作為動詞,「警察」則指國家或政府中負責社會治安行政管理和刑事執法職能的專門機構及人員力量的職務行為或實踐活動過程。而「公安」概念則僅僅是一個狀態名詞,指「公共安全」或「公共安寧」,表示社會秩序安寧的狀態。在這種意義上與「治安」相通。「公安」不僅不能作動詞用,而且作名詞時如果不加「人員」、「隊伍」、「機關」、「工作」等主語詞,就很難說是指「警察」。也就是說,「警察」在任何國家、任何場所都可以作為一個獨立而明確的概念使用。而「公安」一詞只有與「人員」、「隊伍」、「機關」、「工作」等構成相應的片語時,才可以指代「警察」。實際上,在我國公安機關,我們把公安人員統稱為「公安民警」比「公安幹警」要科學得多。長期以來在我國公安機關的文件和領導人講話中習慣使用的「公安幹警」一詞,其用義為「公安機關的幹部和(普通)民警」。仔細追究起來,這個習慣用語存在兩個明顯的弊病:其一,公安機關編制內的幹部其職業身份首先是民警;公安機關編制內的(普通)民警在政治身份上習慣上也都稱為國家幹部。其二,人為地把整個公安民警隊伍劃分為幹部和(普通)民警兩個等級,容易導致廣大(普通)民警的心理不平衡感。因此,應當停止使用「公安幹警」一詞。

2.使用范圍上的區別。「警察」是古今中外多個歷史時代和多數國家普遍使用的概念。而「公安(人員、隊伍、機關、工作、委員會)」則僅限於以中國、日本等為代表的少數國家使用。也就是說,「警察」是對世界上多數國家(包括中國歷史上)治安專門機構、人員力量及其行動實踐的稱謂。而「公安(人員、隊伍、機關、工作)」在我國則僅僅指社會主義制度在大陸范圍內建立以來所組建的現代人民警察機關、人民警察隊伍及其職能工作等。因此,「警察」與「公安(人員、隊伍、機關、工作)」之間是一種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現代中國的「公安(人員、隊伍、機關、工作)」是世界「警察」的一部分,是世界「警察」的一種特殊形態。

Ⅳ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

(1986年9月5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 1986年9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四十三號公布 自1987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治安管理,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共安全,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擾亂社會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權利,侵犯公私財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應當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依照本條例處罰。
第三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發生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適用本條例。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發生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也適用本條例。
第四條 公安機關對違反治安管理的人,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
第五條 對於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打架斗毆或者損毀他人財物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輕微的,公安機關可以調解處理。
第二章 處罰的種類和運用
第六條 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處罰分為下列三種:
(一)警告。
(二)罰款:一元以上,二百元以下。本條例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三)拘留:一日以上,十五日以下。
第七條 違反治安管理所得的財物和查獲的違禁品,依照規定退回原主或者沒收。違反治安管理使用的本人所有的工具,可以依照規定沒收。具體辦法由公安部另行規定。
第八條 違反治安管理造成的損失或者傷害,由違反治安管理的人賠償損失或者負擔醫療費用;如果違反治安管理的人是無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本人無力賠償或者負擔的,由其監護人依法負責賠償或者負擔。
第九條 已滿十四歲不滿十八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從輕處罰;不滿十四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免予處罰,但是可以予以訓誡,並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
第十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但是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看管和治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違反治安管理的,應予處罰。
第十一條 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由於生理缺陷的原因而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
第十二條 醉酒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應予處罰。
醉酒的人在醉酒狀態中,對本人有危險或者對他人的安全有威脅的,應當將其約束到酒醒。
第十三條 一人有兩種以上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分別裁決,合並執行。
第十四條 二人以上共同違反治安管理的,根據情節輕重,分別處罰。
教唆或者脅迫、誘騙他人違反治安管理的,按照其所教唆、脅迫、誘騙的行為處罰。
第十五條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違反治安管理的,處罰直接責任人員;單位主管人員指使的,同時處罰該主管人員。
十六條 違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從輕或者免予處罰:
(一)情節特別輕微的;
(二)主動承認錯誤及時改正的;
(三)由於他人脅迫或者誘騙的。
第十七條 違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從重處罰:
(一)有較嚴重後果的;
(二)脅迫、誘騙他人或者教唆不滿十八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
(三)對檢舉人、證人打擊報復的;
(四)屢犯不改的。
第十八條 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在六個月內公安機關沒有發現的,不再處罰。
前款期限從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第三章 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和處罰
第十九條 有下列擾亂公共秩序行為之一,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處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一)擾亂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的秩序,致使工作、生產、營業、醫療、教學、科研不能正常進行,尚未造成嚴重損失的;
(二)擾亂車站、碼頭、民用航空站、市場、商場、公園、影劇院、娛樂場、運動場、展覽館或者其他公共場所的秩序的;
(三)擾亂公共汽車、電車、火車、船隻等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四)結伙斗毆,尋釁滋事,侮辱婦女或者進行其他流氓活動的;
(五)造謠惑眾,煽動鬧事的;
(六)謊報險情,製造混亂的;
(七)拒絕、阻礙國家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的。
第二十條 有下列妨害公共安全行為之一的,處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一)非法攜帶、存放槍支、彈葯或者有其他違反槍支管理規定行為,尚不夠刑事處罰的;
(二)違反爆炸、劇毒、易燃、放射性等危險物品管理規定,生產、儲存、運輸、使用危險物品,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
(三)非法製造、販賣、攜帶匕首、三棱刀、彈簧刀或者其他管制刀具的;
(四)經營旅館、飯店、影劇院、娛樂場、運動場、展覽館或者其他供群眾聚集的場所,違反安全規定,經公安機關通知不加改正的;
(五)組織群眾集會或者文化、娛樂、體育、展覽、展銷等群眾性活動,不採取相應的安全措施,經公安機關通知不加改正的;
(六)違反渡船、渡口安全規定,經公安機關通知不加改正的;
(七)不聽勸阻搶登渡船,造成渡船超載或者強迫渡船駕駛員違反安全規定,冒險航行,尚不夠刑事處罰的;
(八)在鐵路、公路、水域航道、堤壩上,挖掘坑穴,放置障礙物,損毀、移動指示標志,可能影響交通運輸安全,尚不夠刑事處罰的。
第二十一條 有下列妨害公共安全行為之一的,處二百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一)設置、使用民用射擊場,不符合安全規定的;
(二)未經批准,安裝、使用電網的,或者安裝、使用電網不符合安全規定,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
(三)在車輛、行人通行的地方施工,對溝井坎穴不設覆蓋物、標志、防圍的,或者故意損毀、移動覆蓋物、標志、防圍的。
第二十二條 有下列侵犯他人人身權利行為之一,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處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一)毆打他人,造成輕微傷害的;
(二)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
(三)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四)虐待家庭成員,受虐待人要求處理的;
(五)寫恐嚇信或者用其他方法威脅他人安全或者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脅迫或者誘騙不滿十八歲的人表演恐怖、殘忍節目,摧殘其身心健康的;
(七)隱匿、毀棄或者私自開拆他人郵件、電報的。
第二十三條 有下列侵犯公私財物行為之一,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處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單處或者並處二百元以下罰款:
(一)偷竊、騙取、搶奪少量公私財物的;
(二)哄搶國家、集體、個人財物的;
(三)敲詐勒索公私財物的;
(四)故意損壞公私財物的。
第二十四條 有下列妨害社會管理秩序行為之一的,處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一)明知是贓物而購買的;
(二)倒賣車票、船票、文藝演出或者體育比賽入場票券及其他票證,尚不夠刑事處罰的;
(三)違反政府禁令,吸食鴉片、注射嗎啡等毒品的;
(四)利用封建迷信手段,擾亂社會秩序或者騙取財物,尚不夠刑事處罰的;
(五)偷開他人機動車輛的。
第二十五條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有下列第一項至第三項行為之一的,處二百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有第四項至第七項行為之一的,處五十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一)在地下、內水、領海及其他場所中發現文物隱匿不報,不上交國家的;
(二)刻字業承製公章違反管理規定,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
(三)故意污損國家保護的文物、名勝古跡,損毀公共場所雕塑,尚不夠刑事處罰的;
(四)故意損毀或者擅自移動路牌、交通標志的;
(五)故意損毀路燈、郵筒、公用電話或者其他公用設施,尚不夠刑事處罰的;
(六)違反規定,破壞草坪、花卉、樹木的;
(七)違反規定,在城鎮使用音響器材,音量過大,影響周圍居民的工作或者休息,不聽制止的。
第二十六條 違反消防管理,有下列第一項至第四項行為之一的,處十日以下拘留、一百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有第五項至第八項行為之一的,處一百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一)在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地方,違反禁令,吸煙、使用明火的;
(二)故意阻礙消防車、消防艇通行或者擾亂火災現場秩序,尚不夠刑事處罰的;
(三)拒不執行火場指揮員指揮,影響滅火救災的;
(四)過失引起火災,尚未造成嚴重損失的;
(五)指使或者強令他人違反消防安全規定,冒險作業,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
(六)違反消防安全規定,佔用防火間距,或者搭棚、蓋房、挖溝、砌牆堵塞消防車通道的;
(七)埋壓、圈佔或者損毀消火栓、水泵、水塔、蓄水池等消防設施或者將消防器材、設備挪作他用,經公安機關通知不加改正的;
(八)有重大火災隱患,經公安機關通知不加改正的。
第二十七條 違反交通管理,有下列第一項至第六項行為之一的,處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有第七項至第十一項行為之一的,處五十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一)挪用、轉借機動車輛牌證或者駕駛證的;
(二)無駕駛證的人、醉酒的人駕駛機動車輛,或者把機動車輛交給無駕駛證的人駕駛的;
(三)在城市集會、遊行,違反有關規定妨礙交通,不聽民警指揮的;
(四)無理攔截車輛或者強行登車影響車輛正常運行,不聽勸阻的;
(五)在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明令禁止通行的地區,強行通行,不聽公安人員勸阻的;
(六)違反交通規則,造成交通事故,尚不夠刑事處罰的;
(七)駕駛未經交通管理部門檢驗和批准行駛的機動車輛的;
(八)駕駛機件不合安全要求的機動車輛的;
(九)飲酒後駕駛機動車輛的;
(十)指使、強迫車輛駕駛人員違反交通規則的;
(十一)未經主管部門批准,在街道上搭棚、蓋房、擺攤、堆物或者有其他妨礙交通行為的。
第二十八條 有下列違反交通管理行為之一的,處五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一)駕駛機動車違反裝載、車速規定或者違反交通標志、信號指示的;
(二)非機動車駕駛人員或者行人違反交通規則的;
(三)在交通管理部門明令禁止停放車輛的地方停放車輛的;
(四)在機動車輛上非法安裝、使用特殊音響警報器或者標志燈具的。
第二十九條 違反戶口或者居民身份證管理,有下列第一項至第三項行為之一的,處五十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有第四項或者第五項行為的,處一百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一)不按規定申報戶口或者申領居民身份證,經公安機關通知拒不改正的;
(二)假報戶口或者冒用他人戶口證件、居民身份證的;
(三)故意塗改戶口證件的;
(四)旅店管理人員對住宿的旅客不按照規定登記的;
(五)出租房屋或者床鋪供人住宿,不按照規定申報登記住宿人戶口的。
第三十條 嚴厲禁止賣淫、嫖宿暗娼以及介紹或者容留賣淫、嫖宿暗娼,違者處十五日以下拘留、警告、責令具結悔過或者依照規定實行勞動教養,可以並處五千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嫖宿不滿十四歲幼女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條的規定,以強奸罪論處。
第三十一條 嚴厲禁止違反政府規定種植罌粟等毒品原植物,違者除鏟除其所種罌粟等毒品原植物以外,處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單處或者並處三千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二條 嚴厲禁止下列行為:
(一)賭博或者為賭博提供條件的;
(二)製作、復制、出售、出租或者傳播淫書、淫畫、淫穢錄像或者其他淫穢物品的。
有上述行為之一的,處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單處或者並處三千元以下罰款;或者依照規定實行勞動教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章 裁決與執行
第三十三條 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處罰,由縣、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或者相當於縣一級的公安機關裁決。
警告、五十元以下罰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裁決;在農村,沒有公安派出所的地方,可以由公安機關委託鄉(鎮)人民政府裁決。
第三十四條 對違反治安管理的人處警告或者五十元以下罰款的,或者罰款數額超過五十元,被處罰人沒有異議的,可以由公安人員當場處罰。
對違反治安管理的人的其他處罰,適用下列程序:
(一)傳喚。公安機關對違反治安管理的人,需要傳喚的,使用傳喚證。對於當場發現的違反治安管理的人,可以口頭傳喚。對無正當理由不接受傳喚或者逃避傳喚的,公安機關可以強制傳喚。
(二)訊問。違反治安管理的人,應當如實回答公安機關的訊問。訊問應當作出筆錄;被訊問人經核對認為無誤後,應當在筆錄上簽名或者蓋章,訊問人也應當在筆錄上簽名。
(三)取證。公安機關收集證據材料時,有關單位和公民應當積極予以支持和協助。詢問證人時,證人應當如實反映情況,詢問應當作出筆錄。證人經核對認為無誤後,應當在筆錄上簽名或者蓋章。
(四)裁決。經訊問查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依照本條例的有關條款裁決。
裁決應當填寫裁決書,並應立即向本人宣布。裁決書一式三份。一份交給被裁決人,一份交給被裁決人的所在單位,一份交給被裁決人的常住地公安派出所。單位和常住地公安派出所應當協助執行裁決。
(五)對違反治安管理的人,公安機關傳喚後應當及時訊問查證。對情況復雜,依照本條例規定適用拘留處罰的,訊問查證的時間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
第三十五條 受拘留處罰的人應當在限定的時間內,到指定的拘留所接受處罰。對抗拒執行的,強制執行。
在拘留期間,被拘留人的伙食費由自己負擔。
第三十六條 受罰款處罰的人應當將罰款當場交公安人員或者在接到罰款通知或者裁決書後五日內送交指定的公安機關。無正當理由逾期不交納的,可以按日增加罰款一元至五元。拒絕交納罰款的,可以處十五日以下拘留,罰款仍應執行。
公安機關或者公安人員收到罰款後,應當給被罰款人開具罰款收據。
罰款全部上交國庫。
第三十七條 裁決機關沒收財物,應當給被沒收人開具收據。
沒收的財物全部上交國庫。屬偷竊、搶奪、騙取或者敲詐勒索他人的,除違禁品外,六個月內查明原主的,依法退還原主。
第三十八條 被裁決賠償損失或者負擔醫療費用的,應當在接到裁決書後五日內將費用交裁決機關代轉;數額較大的,可以分期交納。拒不交納的,由裁決機關通知其所在單位從本人工資中扣除,或者扣押財物折抵。
第三十九條 被裁決受治安管理處罰的人或者被侵害人不服公安機關或者鄉(鎮)人民政府裁決的,在接到通知後五日內,可以向上一級公安機關提出申訴,由上一級公安機關在接到申訴後五日內作出裁決;不服上一級公安機關裁決的,可以在接到通知後五日內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四十條 對治安管理處罰提出申訴或者提起訴訟的,在申訴和訴訟期間原裁決繼續執行。
被裁決拘留的人或者他的家屬能夠找到擔保人或者按照規定交納保證金的,在申訴和訴訟期間,原裁決暫緩執行。裁決被撤銷或者開始執行時,依照規定退還保證金。
第四十一條 公安人員在執行本條例時,應當嚴格遵守法紀,秉公執法,不得徇私舞弊。禁止對違反治安管理的人打罵、虐待或者侮辱。違反的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二條 公安機關對公民給予的治安管理處罰錯誤的,應當向受處罰人承認錯誤,退回罰款及沒收的財物;對受處罰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賠償損失。
第五章 附 則
第四十三條 本條例所說以上、以下、以內,都包括本數在內。
第四十四條 對違反交通管理行為處罰的實施辦法,由國務院另行制定。
第四十五條 本條例自1987年1月1日起施行。1957年10月22日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同時廢止。

Ⅳ 治安管理處罰法的主要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於2005年8月28日通過,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為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規范和保障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職責,制定本法。
目 錄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處罰的種類和適用
第三章 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和處罰
第一節 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和處罰
第二節 妨害公共安全的行為和處罰
第三節 侵犯人身權利、財產權利的行為和處罰
第四節 妨害社會管理的行為和處罰
第四章 處罰程序
第一節 調查
第二節 決定
第三節 執行
第五章 執法監督
第六章 附則
《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最早頒布於1957年10月,1986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對1957年頒布的《治安管理處罰條例》進行了全面修訂後重新予以頒布,1994年又根據社會治安形勢的發展作了補充。
20多年來,我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各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的方式、方法越來越多,特別是國家民主法制建設日益進步,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社會治安管理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原《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在新形勢、新問題之下,已經不能夠適應依法治國的需要,不能夠適應公安機關維護社會秩序,履行治安管理職責的需要,也不能夠適應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的需要,迫切需要進行全面的修改、補充和完善。
這些不適應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規定的違反治安管理違法行為,已經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原《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分為8大類,73種。按具體行為分8大類,153種。在1986年來,新出現的需要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行為越來越多,特別是1997年新刑法修改後,刑法增設了大量新罪名,對其中尚不夠刑事處罰而又屬於治安管理范疇、需要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行為,因沒有法律規定,在實踐中處罰無據,給公安機關有效履行治安管理職責,有效保護公民合法權益,帶來了很多困難。同時隨著我國行政立法工作的不斷加強,消防管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居民身份證管理等已經單獨制定法律,這些法律設定的行政處罰大大超出了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規定的內容,《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與之越來越不協調。
第二,治安管理處罰方法的種類偏少、力度偏輕。原《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只規定了警告、罰款和拘留三種治安管理處罰方式,面對紛繁復雜、形式多樣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這三種處罰方式不僅難以起到應有的懲戒作用,而且已遠不適應當前及今後治安管理的需要。同時,由於十多年來我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有了較大幅度增加,1986年到2005年我國居民收入已提高10餘倍,原《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規定的200元罰款上限已經明顯偏低,對相當一部分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人起不到應有的教育和懲戒作用。
第三,治安管理處罰程序過於簡單。完善的執法程序和執法行為的程序合法性是法制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保障執法公正、公平、合理的有效途徑。近些年來,我國立法機關相繼制定、頒布了《行政訴訟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許可法》等一系列法律,旨在加強和完善行政執法程序,最大限度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而《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僅對傳喚、訊問、取證、裁決等程序性內容作了原則性規定,而對管轄、檢查、扣押、鑒定、聽證等實施治安管理處罰的基本程序均未涉及。這種過於簡單的程序規定,難以適應當前執法形勢和民主法制建設的要求,不利於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既是公安機關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的重要法律;又是規范公安機關、公安民警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職責的重要法律;同時也是公民約束自身行為、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一部重要法律。它的頒布實施,是我國民主法制建設成就的又一重要標志,也是我國公安法制建設的一件大事。

Ⅵ 關於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問題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法制工作委員會關
於對1978年底以前頒布的法律進行清理情況和意見報告的決
定》

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決定:
批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於對1978年底以前
頒布的法律進行清理的情況和意見的報告》以及附件一《197
8年底以前頒布的已經失效的法律目錄》、附件二《1978年
底以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已經不再適用的民族
自治地方的組織條例目錄》。

附: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於對1978年底以
前頒布的法律進行清理的情況和意見的報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根據五屆人大三次會議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提出清理
建國以來頒布的法律的要求,法制工作委員會對1978年底以
前頒布的法律(包括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進行了清理。現將清
理的情況和處理意見報告如下:

據統計,從1949年9月至1978年底,由中國人民政
治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全國人民代表大
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或者批準的法律共有134件,我們會同
有關部門對這些法律逐件進行了研究,並徵求一些法律專家的意
見。在清理的134件法律中,已經失效的有111件(見附件
一),繼續有效或者繼續有效正在研究修改的有23件。已經失
效的111件法律分為以下四種情況:

(一)已由新法規定廢止的11件。

(二)已有新法代替的41件。

(三)由於調整對象變化或者情況變化而不再適用或者已經
停止施行的29件。

(四)對某一特定問題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決定、條例,
已經過時的30件。

對現已失去法律效力的111件法律,除已由新法規定廢止
的11件以外,對其餘的100件,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明確這
些法律已經不再適用,但是過去根據這些法律對有關問題做出的
處理仍然是有效的。

此外,在1978年底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民族自治
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組織條例48件(見附件二)
,因新憲法、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
和民族區域自治法已經制定,各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會都已
成立常務委員會,各自治地方都已經或正在另行制定自治條例,
上述組織條例已因情況變化而不再適用。

以上報告和附件一、附件二,請審議。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

1987年11月11日

附件一:1978年底以前頒布的已經失效的法律目錄(1
11件)

一、已由新法規定廢止的11件

1.新解放區農業稅暫行條例(1950年9月中央人民政
府委員會通過)

2.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1950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
委員會通過)

3.中華人民共和國逮捕拘留條例(1954年12月全國
人大常委會通過)

4.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1957年10月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

5.消防監督條例(1957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則
批准)

6.國務院關於工人、職員回家探親的假期和工資待遇的暫
行規定(1957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條例(1957年12月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

8.國務院關於調整獲利較大的經濟作物的農業稅附加比例
的規定(1957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則批准)

9.國家建設徵用土地辦法(1958年1月全國人大常委
會原則批准)

10.商標管理條例(1963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11.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定(1978年3月通過)

二、已有新法代替的41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1951年2月中央
人民政府委員會批准)

2.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暫行組織條例(1951年9
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

3.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檢察署暫行組織條例(1951
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

4.各級地方人民檢察署組織通則(1951年9月中央人
民政府委員會通過)

5.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貪污條例(1952年4月中央人
民政府委員會批准)

6.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關於與外國訂立條約、協定、議定
書、合同等的統一辦法之決定(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委
員會批准)

7.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實施綱要(1952年8
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批准)

8.中華人民共和國民兵組織暫行條例(1952年11月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批准)

9.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
大會選舉法(1953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

10.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1954
年9月全國人大通過)

1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1954年9月全國
人大通過)

12.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
民委員會組織法(1954年9月全國人大通過)

13.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1954年9月全
國人大通過)

14.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1954年9月
全國人大通過)

15.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法津、法令繼續有效的決議(1954
年9月通過)

1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同外國締結條約的
批准手續的決定(1954年10月通過)

17.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1955年2月全國
人大常委會通過)

1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解釋法律問題的決
議(1955年6月通過)

19.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
關於授權常務委員會制定單行法規的決議(1955年7月通過


20.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
關於撤銷熱河省西康省並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
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十五條第二款第一項規定
的決議(1955年7月通過)

21.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
關於撤銷燃料工業部設立煤炭工業部電力工業部石油工業部農產
品采購部並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第二條第一款條文
的決議(1955年7月通過)

22.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1955年7月全國人大通
過)

2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在地方各級人民代
表大會閉會期間省長自治區主席市長州長縣長區長鄉長鎮長和地
方各級人民法院院長缺額補充問題的決定(1955年11月通
過)

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自治州人民代表大
會和人民委員會每屆任期問題的決定(1956年5月通過)

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縣市市轄區鄉民族
鄉鎮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等問題的決定(1956年5月通過


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不公開進行審理的
案件的決定(1956年5月通過)

27.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
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
委員會組織法第二十五條第二款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的決議(19
56年6月通過)

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對反革命分子的管
制一律由人民法院判決的決定(1956年11月通過)

29.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
關於死刑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或者核準的決議(1957年
7月通過)

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死刑案件由最高人
民法院判決或者核準的決議如何執行問題給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復
(1957年9月批復)

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省、直轄市人民代
表大會會議可以每年舉行一次的決定(1957年11月通過)

32.國務院關於工人、職員退休處理的暫行規定(195
7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則批准)

33.國務院關於工人職員退職處理的暫行規定(1958
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則批准)

3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地方各級人民代表
大會代表名額問題的決定(1958年3月通過)

3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可以領導縣自
治縣的決定(1959年9月通過)

3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最高人民法院和地
方各級人民法院助理審判員任免問題的決定(1960年1月通
過)

37.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1963年9月全國
人大常委會修正通過)

38.外國人入境出境過境居留旅行管理條例(1964年
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3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軍士和兵的現役期
限的決定(1965年1月通過)

40.關於兵役制問題的決定(1978年3月全國人大常
委會批准)

4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省人民代表大會閉
會期間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產生程序的決定(1978年5月通
過)

三、由於調整對象變化或者情況變化而不再適用或者已經停
止施行的29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1949年9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

2.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1949年9月中國人
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

3.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組織通則(1949年12月中央
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

4.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組織通則(1949年12月中央
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

5.縣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組織通則(1949年12月中央
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

6.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及所屬各機關組織通則(1949
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

7.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1950年6月中央人民
政府委員會通過)

8.人民法庭組織通則(1950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批准)

9.中央人民政府任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暫行條例(195
1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批准)

10.各級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試行組織通則(195
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批准)

1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地方各級人民委員
會的組成人員是否限於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問題的決定(19
55年11月通過)

1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地方各級人民法院
院長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可否兼任各級人民委員會的組成人員問題
的決定(1955年11月通過)

13.農業生產合作社示範章程(1956年3月全國人大
常委會通過)

14.文化娛樂稅條例(1956年5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
過)

15.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示範章程(1956年6月全國
人大通過)

1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增加農業生產合作
社社員自留地的決定(1957年6月通過)

17.華僑投資於國營華僑投資公司的優待辦法(1957
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18.縣級以上人民委員會任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條例(1
957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

19.國務院關於改進工業管理體制的規定(1957年1
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則批准)

20.國務院關於改進商業管理體制的規定(1957年1
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則批准)

21.國務院關於改進財政管理體制的規定(1957年1
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則批准)

22.國務院關於國營、公私合營、合作經營、個體經營的
企業和事業單位的學徒的學習期限和生活補貼的暫行規定(19
57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則批准)

23.國務院關於企業、事業單位和國家機關中普通工和勤
雜工的工資待遇的暫行規定(1957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
原則批准)

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適當提高高級農業
生產合作社公積金比例的決定(1958年1月通過)

25.國務院關於農業生產合作社股份基金的補充規定(1
958年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則批准)

26.國務院關於改進稅收管理體制的規定(1958年6
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則批准)

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設立最高人民
法院西藏分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西藏分院的決議(1958年6
月通過)

28.全國農業發展綱要(1960年4月全國人民代表大
會通過)

29.民族自治地方財政管理暫行辦法(1958年6月全
國人大常委會原則批准)

四、對特定問題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決定、條例,已經過時
的30件

(一)關於某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任期、召開時間、代表名額
、選舉時間的決定9件

1.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關於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地方
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決議(1953年1月通過)

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省縣鄉改變建制後本
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問題的決定(1955年3月通過)

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第一屆地方各級人民
代表大會任期問題的決定(1955年3月通過)

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1956年直轄市和
縣以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1956年5月
通過)

5.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
於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問題的決議(1957年7
月通過)

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1958年直轄市和
縣以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1957年11
月通過)

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
大會代表選舉時間和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時
間的決定(1958年6月通過)

8.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
於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議(196
3年12月通過)

9.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1964年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二)關於公債條例7件

1.關於發行人民勝利折實公債的決定(1949年12月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

2.1954年國家經濟建設公債條例(1953年12月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

3.1955年國家經濟建設公債條例(1954年12月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

4.1956年國家經濟建設公債條例(1955年11月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

5.1957年國家經濟建設公債條例(1956年12月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

6.1958年國家經濟建設公債條例(1957年11月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

7.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經濟建設公債條例(1958年6
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

(三)關於寬大處理戰爭罪犯、殘余反革命分子和特赦戰犯
的決定9件

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處理在押日本侵略中國戰爭中戰爭
犯罪分子的決定(1956年4月通過)

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寬大處理和安置城市
殘余反革命分子的決定(1956年11月通過)

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特赦確實改惡從善的
罪犯的決定(1959年9月通過)

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特赦確實改惡從善的
蔣介石集團和偽滿洲國的戰爭罪犯的決定(1960年11月通
過)

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特赦確實改惡從善的
蔣介石集團和偽滿洲國的戰爭罪犯的決定(1961年12月通
過)

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特赦確實改惡從善的
蔣介石集團、偽滿洲國和偽蒙疆自治政府的戰爭罪犯的決定(1
963年3月通過)

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特赦確實改惡從善的
蔣介石集團、偽滿洲國和偽蒙疆自治政府的戰爭罪犯的決定(1
964年12月通過)

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特赦確實改惡從善的
蔣介石集團、偽滿洲國和偽蒙疆自治政府的戰爭罪犯的決定(1
966年3月通過)

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特赦釋放全部在押戰
爭罪犯的決定(1975年3月通過)

(四)關於授予勛章獎章和軍銜的決定、條例5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人民革命戰
爭時期有功人員的勛章獎章條例(1955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
會通過)

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規定勛章獎章授予中
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人民革命戰爭時期有功人員的決議(195
5年2月通過)

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規定勛章獎章授予中
國人民解放軍在保衛祖國和進行國防現代化建設中有功人員的決
議(1955年2月通過)

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有功人員勛章獎章的決議(1955年2月通
過)

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取消中國人民解放軍
軍銜制度的決定(1965年5月通過)

附件二:

1978年底以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已經
不再適用的民族自治地方的組織條例目錄(48件)

一、自治區的組織條例6件

1.內蒙古自治區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委員會組織
條例(1955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委員會
組織條例(1956年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3.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組織簡則(1956年9月全國
人大常委會批准)

4.西藏自治區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條例(1963年3
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5.廣西僮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組織條例(
1958年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6.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組織條例(
1959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二、自治州的組織條例22件

1.湘西苗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條例(1956年5
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2.湘西苗族自治州人民委員會組織條例(1956年5月
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組織
條例(1959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4.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條例(195
7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5.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委員會組織條例(1957
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6.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條例(195
7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7.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委員會組織條例(1957
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8.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組織
條例(1957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9.雲南省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
民委員會組織條例(1959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10.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
員會組織條例(1959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11.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組
織條例(1959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12.雲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
組織條例(1959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13.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
民委員會組織條例(1957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14.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
委員會組織條例(1958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15.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組
織條例(1958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16.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各級人民代表大
會和各級人民委員會組織條例(1958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
批准)

17.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各級人民
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委員會組織條例(1966年3月全國人大
常委會批准)

18.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
和人民委員會組織條例(1966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19.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
委員會組織條例(1964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20.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
委員會組織條例(1966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21.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
委員會組織條例(1965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22.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
委員會組織條例(1965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三、自治縣的組織條例20件

1.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組織
條例(1956年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2.河北省大廠回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組織
條例(1956年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3.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組織
條例(1956年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4.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組織
條例(1959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5.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組織
條例(1959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6.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組織
條例(1959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7.黑龍江省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
員會組織條例(1957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8.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
員會組織條例(1957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9.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組織
條例(1958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10.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條例(19
58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11.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人民委員會組織條例(195
8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12.貴州省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
員會組織條例(1964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13.遼寧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
委員會組織條例(1959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14.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
組織條例(1959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15.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
組織條例(1962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16.雲南省屏邊苗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組
織條例(1964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17.雲南省河口瑤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組
織條例(1964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18.廣東省連山僮族瑤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
會組織條例(1964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19.內蒙古自治區鄂溫克族自治旗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
員會組織條例(1964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20.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人民代表大會
和人民委員會組織條例(1964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Ⅶ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警銜條例的內容

1位粉絲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人民警察隊伍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增加人民警察的責任心、榮譽感和組織紀律性,有利於人民警察的指揮、管理和執行職務,根據憲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人民警察實行警銜制度。
第三條
警銜是區分人民警察等級、表明人民警察身份的稱號、標志和國家給予人民警察的榮譽。
第四條
人民警察實行警察職務等級編制警銜。
第五條
警銜高的人民警察對警銜低的人民警察,警銜高的為上級。當警銜高的人民警察在職務上隸屬於警銜低的人民警察時,職務高的為上級。
第六條
公安部主管人民警察警銜工作。 警銜等級
人民警察警銜設下列五等十三級:
(一)總警監、副總警監;
(二)警監:一級、二級、三級;
(三)警督:一級、二級、三級;
(四)警司:一級、二級、三級;
(五)警員:一級、二級。
擔任專業技術職務的人民警察的警銜,在警銜前冠以「專業技術」。
第八條
擔任行政職務的人民警察實行下列職務等級編制警銜:
(一)部級正職:總警監;
(二)部級副職:副總警監;
(三)廳(局)級正職:一級警監至二級警監;
(四)廳(局)級副職:二級警監至三級警監;
(五)處(局)級正職:三級警監至二級警督;
(六)處(局)級副職:一級警督至三級警督;
(七)科(局)級正職:一級警督至一級警司;
(八)科(局)級副職:二級警督至二級警司;
(九)科員(警長)職:三級警督至三級警司;
(十)辦事員(警員)職:一級警司至二級警員。
第九條
擔任專業技術職務的人民警察實行下列職務等級編制警銜:
(一)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一級警監至二級警督;
(二)中級專業技術職務:一級警督至二級警司;
(三)初級專業技術職務:三級警督至一級警員。 警銜授予
第十條
人民警察警銜按照人民警察職務等級編制警銜授予。
第十一條
授予人民警察警銜,以人民警察現任職務、德才表現、擔任現職時間和工作年限為依據。
第十二條
從學校畢業和從社會上招考錄用擔任人民警察的,或者從其他部門調任人民警察的,根據確定的職務,授予相應的警銜。
第十三條
首次授予人民警察警銜,按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予以批准:
(一)總警監、副 總警監、一級警監、二級警監由國務院總理批准授予;
(二)三級警監、警督由公安部部長批准授予;
(三)警司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廳(局)長批准授予;
(四)警員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政治部主任批准授予。
公安部機關及其直屬機構的警司、警員由公安部政治部主任批准授予。 警銜晉級
第十四條
二級警督以下的人民警察,在其職務等級編制警銜幅度內,根據本條規定的期限和條件晉級。
晉級的期限:二級警員至一級警司,每晉升一級為三年;一級警司至一級警督,每晉升一級為四年。在職的人民警察在院校培訓的時間,計算在警銜晉級的期限內。
晉級的條件:
(一)執行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遵紀守法;
(二)勝任本職工作;
(三)聯系群眾,廉潔奉公,作風正派。
晉級期限屆滿,經考核具備晉級條件的,應當逐級晉升;不具備晉級條件的,應當延期晉升。在工作中有突出功績的,可以提前晉升。
第十五條
一級警督以上的人民警察的警銜晉級,在職務等級編制警銜幅度內,根據其德才表現和工作實績實行選升。
第十六條
人民警察由於職務提升,其警銜低於新任職務等級編制警銜的最低警銜的,應當晉升至新任職務等級編制警銜的最低警銜。
第十七條
警司晉升警督,警督晉升警監,經相應的人民警察院校培訓合格後,方可晉升。
第十八條
人民警察警銜晉級的批准許可權適用第十三條批准許可權的規定。警司、警員提前晉升的,由公安部政治部主任批准。 警銜規則
第十九條
人民警察離休、退休的,其警銜予以保留,但不得佩帶標志。
人民警察調離警察工作崗位或者辭職、退職的,其警銜不予保留。
第二十條
人民警察因不勝任現任職務被調任下級職務,其警銜高於新任職務等級編制警銜的最高警銜的,應當調整至新任務職務等級編制警銜的最高警銜。調整警銜的批准許可權與原警銜的批准許可權相同。
第二十一條
人民警察違犯警紀的,可以給予警銜降級的處分。警銜降級的批准許可權與原警銜的批准許可權相同。人民警察受警銜降級處分後,其警銜晉級的期限按照降級後的警銜等級重新計算。
人民警察警銜降級不適用於二級警員。
第二十二條
人民警察被開除公職的,其警銜相應取消。
人民警察犯罪,被依法判處剝奪政治權利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其警銜相應取消。
離休、退休的人民警察犯罪的,適用前款的規定。 附 則
第二十三條
國家安全部門、勞動改造勞動教養管理部門的人民警察,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警察的警銜工作適用於本條例。
國家安全部門、勞動改造勞動教養管理部門的人民警察警銜授予和晉級的批准許可權,由國務院規定。
司法警察警銜授予和晉級的批准許可權,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參照本條例規定。
公安部門、國家安全部門和勞動改造勞動教養管理部門中不擔任人民警察職務的人員,不實行警銜制度。
第二十四條
人民警察警銜標志的式樣和佩帶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第二十五條
本條例的實施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第二十六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
推薦於 2018-04-06
查看全部2個回答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的內容
第一條為了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治安秩序,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加強人民警察的隊伍建設,從嚴治警,提高人民警察的素質,保障人民警察依法行使職權,保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根據憲法,制定本法。第二條人民警察的任務是維護國家安全,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護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財產,保護公共財產,預防、制止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監獄、勞動教養管理機關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警察。第三條人民警察必須依靠人民的支持,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聯系,傾聽人民的意見和建議,接受人民的監督,維護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第四條人民警察必須以憲法和法律為活動准則,忠於職守,清正廉潔,紀律嚴明,服從命令,嚴格執法。第五條人民警察依法執行職務,受法律保護。 第六條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按照職責分工,依法履行下列職責:(一)預防、制止和偵查違法犯罪活動;(二)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會治安秩序的行為;(三)維護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處理交通事故;(四)組織、實施消防工作,實行消防監督;(五)管理槍支彈葯、管制刀具和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等危險物品;(六)對法律、法規規定的特種行業進行管理;(七)警衛國家規定的特定人員,守衛重要的場所和設施;(八)管理集會、遊行、示威活動;(九)管理戶政、國籍、入境出境事務和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居留、旅行的有關事務;(十)維護國(邊)境地區的治安秩序;(十一)對被判處拘役、剝奪政治權利的罪犯執行刑罰;(十二)監督管理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保護工作;(十三)指導和監督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和重點建設工程的治安保衛工作,指導治安保衛委員會等群眾性組織的治安防範工作;(十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第七條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對違反治安管理或者其他公安行政管理法律、法規的個人或者組織,依法可以實施行政強制措施、行政處罰。第八條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對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秩序或者威脅公共安全的人員,可以強行帶離現場、依法予以拘留或者採取法律規定的其他措施。第九條為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對有違法犯罪嫌疑的人員,經出示相應證件,可以當場盤問、檢查;經盤問、檢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將其帶至公安機關,經該公安機關批准,對其繼續盤問:(一)被指控有犯罪行為的;(二)有現場作案嫌疑的;(三)有作案嫌疑身份不明的;(四)攜帶的物品有可能是贓物的。對被盤問人的留置時間自帶至公安機關之時起不超過二十四小時,在特殊情況下,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批准,可以延長至四十八小時,並應當留有盤問記錄。對於批准繼續盤問的,應當立即通知其家屬或者其所在單位。對於不批准繼續盤問的,應當立即釋放被盤問人。經繼續盤問,公安機關認為對被盤問人需要依法採取拘留或者其他強制措施的,應當在前款規定的期間作出決定;在前款規定的期間不能作出上述決定的,應當立即釋放被盤問人。第十條遇有拒捕、暴亂、越獄、搶奪槍支或者其他暴力行為的緊急情況,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使用武器。第十一條為制止嚴重違法犯罪活動的需要,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使用警械。第十二條為偵查犯罪活動的需要,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可以依法執行拘留、搜查、逮捕或者其他強制措施。第十三條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因履行職責的緊急需要、經出示相應證件,可以優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遇交通阻礙時,優先通行。公安機關因偵查犯罪的需要,必要時,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優先使用機關、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和個人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場地和建築物,用後應當及時歸還,並支付適當費用;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第十四條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對嚴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可以採取保護性約束措施。需要送往指定的單位、場所加以監護的,應當報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批准,並及時通知其監護人。第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為預防和制止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秩序的行為,可以在一定的區域和時間,限制人員、車輛的通行或者停留,必要時可以實行交通管制。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規定,可以採取相應的交通管制措施。第十六條公安機關因偵查犯罪的需要,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經過嚴格的批准手續,可以採取技術偵察措施。第十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經上級公安機關和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對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秩序的突發事件,可以根據情況實行現場管制。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規定,可以採取必要手段強行驅散,並對拒不服從的人員強行帶離現場或者立即予以拘留。第十八條國家安全機關、監獄、勞動教養管理機關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警察,分別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履行職權。 第十九條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時間,遇有其職責范圍內的緊急情況,應當履行職責。 第二十條人民警察必須做到:(一)秉公執法,辦事公道;(二)模範遵守社會公德;(三)禮貌待人,文明執勤;(四)尊重人民群眾的風俗習慣。第二十一條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財產安全受到侵犯或者處於其他危難情形,應當立即救助;對公民提出解決糾紛的要求,應當給予幫助;對公民的報警案件,應當及時查處。人民警察應當積極參加搶險救災和社會公益工作。第二十二條人民警察不得有下列行為:(一)散布有損國家聲譽的言論,參加非法組織,參加旨在反對國家的集會、遊行、示威等活動,參加罷工;(二)泄露國家秘密、警務工作秘密;(三)弄虛作假,隱瞞案情,包庇、縱容違法犯罪活動;(四)刑訊逼供或者體罰、虐待人犯;(五)非法剝奪、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搜查他人的身體、物品、住所或者場所;(六)敲詐勒索或者索取、收受賄賂;(七)毆打他人或者唆使他人打人;(八)違法實施處罰或者收取費用;(九)接受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請客送禮;(十)從事營利性的經營活動或者受雇於任何個人或者組織;(十一)玩忽職守,不履行法定義務;(十二)其他違法亂紀的行為。第二十三條人民警察必須按照規定著裝,佩帶人民警察標志或者持有人民警察證件,保持警容嚴整,舉止端莊。 第二十四條國家根據人民警察的工作性質、任務和特點,規定組織機構設置和職務序列。第二十五條人民警察依法實行警銜制度。第二十六條擔任人民警察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年滿十八歲的公民;(二)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三)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良好的品行;(四)身體健康;(五)具有高中畢業以上文化程度;(六)自願從事人民警察工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擔任人民警察:(一)曾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二)曾被開除公職的。第二十七條錄用人民警察,必須按照國家規定,公開考試,嚴格考核,擇優選用。第二十八條擔任人民警察領導職務的人員,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具有法律專業知識;(二)具有政法工作經驗和一定的組織管理、指揮能力;(三)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四)經人民警察院校培訓,考試合格。第二十九條國家發展人民警察教育事業,對人民警察有計劃地進行政治思想、法制、警察業務等教育培訓。第三十條國家根據人民警察的工作性質、任務和特點,分別規定不同崗位的服務年限和不同職務的最高任職年齡。第三十一條人民警察個人或者集體在工作中表現突出,有顯著成績和特殊貢獻的,給予獎勵。獎勵分為:嘉獎、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授予榮譽稱號。對受獎勵的人民警察,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提前晉升警銜,並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第三十二條人民警察必須執行上級的決定和命令。人民警察認為決定和命令有錯誤的,可以按照規定提出意見,但不得中止或者改變決定和命令的執行;提出的意見不被採納時,必須服從決定和命令;執行決定和命令的後果由作出決定和命令的上級負責。第三十三條人民警察對超越法律、法規規定的人民警察職責范圍的指令,有權拒絕執行,並同時向上級機關報告。第三十四條人民警察依法執行職務,公民和組織應當給予支持和協助。公民和組織協助人民警察依法執行職務的行為受法律保護。對協助人民警察執行職務有顯著成績的,給予表彰和獎勵。公民和組織因協助人民警察執行職務,造成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撫恤或者補償。第三十五條拒絕或者阻礙人民警察依法執行職務,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治安管理處罰:(一)公然侮辱正在執行職務的人民警察的;(二)阻礙人民警察調查取證的;(三)拒絕或者阻礙人民警察執行追捕、搜查、救險等任務進入有關住所、場所的;(四)對執行救人、救險、追捕、警衛等緊急任務的警車故意設置障礙的;(五)有拒絕或者阻礙人民警察執行職務的其他行為的。以暴力、威脅方法實施前款規定的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三十六條人民警察的警用標志、制式服裝和警械,由國務院公安部門統一監制,會同其他有關國家機關管理,其他個人和組織不得非法製造、販賣。人民警察的警用標志、制式服裝、警械、證件為人民警察專用,其他個人和組織不得持有和使用。違反前兩款規定的,沒收非法製造、販賣、持有、使用的人民警察警用標志、制式服裝、警械、證件,由公安機關處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並處違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三十七條國家保障人民警察的經費。人民警察的經費,按照事權劃分的原則,分別列入中央和地方的財政預算。第三十八條人民警察工作所必需的通訊、訓練設施和交通、消防以及派出所、監管場所等基礎設施建設,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列入基本建設規劃和城鄉建設總體規劃。第三十九條國家加強人民警察裝備的現代化建設,努力推廣、應用先進的科技成果。第四十條人民警察實行國家公務員的工資制度,並享受國家規定的警銜津貼和其他津貼、補貼以及保險福利待遇。第四十一條人民警察因公致殘的,與因公致殘的現役軍人享受國家同樣的撫恤和優待。人民警察因公犧牲或者病故的,其家屬與因公犧牲或者病故的現役軍人家屬享受國家同樣的撫恤和優待。 第四十二條人民警察執行職務,依法接受人民檢察院和行政監察機關的監督。第四十三條人民警察的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的執法活動進行監督,發現其作出的處理或者決定有錯誤的,應當予以撤銷或者變更。第四十四條人民警察執行職務,必須自覺地接受社會和公民的監督。人民警察機關作出的與公眾利益直接有關的規定,應當向公眾公布。第四十五條人民警察在辦理治安案件過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迴避,當事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迴避:(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二)本人或者其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三)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前款規定的迴避,由有關的公安機關決定。人民警察在辦理刑事案件過程中的迴避,適用刑事訴訟法的規定。第四十六條公民或者組織對人民警察的違法、違紀行為,有權向人民警察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行政監察機關檢舉、控告。受理檢舉、控告的機關應當及時查處,並將查處結果告知檢舉人、控告人。對依法檢舉、控告的公民或者組織,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第四十七條公安機關建立督察制度,對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執行法律、法規、遵守紀律的情況進行監督。 第四十八條人民警察有本法第二十二條所列行為之一的,應當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行政處分分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對受行政處分的人民警察,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降低警銜、取消警銜。對違反紀律的人民警察,必要時可以對其採取停止執行職務、禁閉的措施。第四十九條人民警察違反規定使用武器、警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未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第五十條人民警察在執行職務中,侵犯公民或者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給予賠償。 第五十一條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執行國家賦予的安全保衛任務。第五十二條本法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57年6月25日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條例》同時廢止。
1,154瀏覽2016-05-11
中華人民共和國警察的警銜是如何劃分等級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警銜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59號): 人民警察警銜設下列五等十三級: (一)總警監、副總警監; (二)警監:一級、二級、三級; (三)警督:一級、二級、三級; (四)警司:一級、二級、三級; (五)警員:一級、二級。 擔任專業技術職務的人民警察的警銜,在警銜前冠以「專業技術」。 擔任行政職務的人民警察實行下列職務等級編制警銜: (一)部級正職:總警監; (二)部級副職:副總警監; (三)廳(局)級正職:一級警監至二級警監; (四)廳(局)級副職:二級警監至三級警監; (五)處(局)級正職:三級警監至二級警督; (六)處(局)級副職:一級警督至三級警督; (七)科(局)級正職:一級警督至一級警司; (八)科(局)級副職:二級警督至二級警司; (九)科員(警長)職:三級警督至三級警司; (十)辦事員(警員)職:一級警司至二級警員。 擔任專業技術職務的人民警察實行下列職務等級編制警銜: (一)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一級警監至二級警督; (二)中級專業技術職務:一級警督至二級警司; (三)初級專業技術職務:三級警督至一級警員。 (7)1957通過的所有條例擴展閱讀: 香港警察和警銜制度分為憲委級包括處長、副處長、高級助理處長、助理處長、總警司、高級警司、警司等七級;督察級包括總督察、高級督察、督察、見習督察等四級;員佐級包括警署警長、警長、高級警員、警員四級。 憲委級別的職務一般以總警司以上為主要警銜,高級警司和警司可以看作是輔助警銜。比如警務處長又稱香港警察一哥,警銜為最高。 督察級別是香港警銜的中級級別,見習督察可以看作是輔助警銜,不少經典的香港電影裡面都有表現,比如總督察通常是總部單位副主管或分區副指揮官。 員佐級別是初級的警察警銜級別,不少香港電影裡面穿制服的基本上都是屬於員佐級別的警察。一般來說香港警察裡面督察以上的日常都是以便衣為主要著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警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香港警銜制度
15贊·6,094瀏覽2019-08-20
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紀律條令的主要內容
人民警察紀律條令 第一章:總 則 第一條:為了嚴明公安機關紀律,規范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的行為,保證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職責,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公安機關組織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條令。 第二:公安機關人民警察應當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等法律法規關於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紀律的規定。公安機關人民警察違法違紀,應當承擔紀律責任的,依照本條令給予處分。 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對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處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公安機關人民警察違法違紀,應當承擔紀律責任的,由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按照管理許可權依法給予處分。 公安機關有違法違紀行為,應當追究紀律責任的,對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 第四條:對受到處分的公安機關人民警察,應當依照有關規定延期晉升、降低或者取消警銜。 第五條:公安機關人民警察違法違紀涉嫌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條:監察機關派駐同級公安機關監察機構可以調查下一級監察機關派駐同級公安機關監察機構管轄范圍內的違法違紀案件,必要時也可以調查所轄各級監察機關派駐同級公安機關監察機構管轄范圍內的違法違紀案件。 監察機關派駐同級公安機關監察機構經派出它的監察機關批准,可以調查下一級公安機關領導人員的違法違紀案件。 調查結束後,按照人事管理許可權,監察機關派駐同級公安機關監察機構應當向處分決定機關提出處分建議,由處分決定機關依法作出處分決定。 第二章:違法違紀行為及其適用的處分 第七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逃往境外或者非法出境、違反規定滯留境外不歸的; (二)參與、包庇或者縱容危害國家安全違法犯罪活動的; (三)參與、包庇或者縱容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活動的; (四)向犯罪嫌疑人通風報信的; (五)私放他人出入境的。 第八條:散布有損國家聲譽的言論的,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九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故意違反規定立案、撤銷案件、提請逮捕、移送起訴的; (二)違反規定採取、變更、撤銷刑事拘留、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刑事強制措施或者行政拘留的; (三)非法剝奪、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四)非法搜查他人身體、物品、住所或者場所的; (五)違反規定延長羈押期限或者變相拘禁他人的; (六)違反規定採取通緝等措施或者擅自使用偵察手段侵犯公民合法權益的。 第十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違反規定為在押人員辦理保外就醫、所外執行的; (二)擅自安排在押人員與其親友會見,私自為在押人員或者其親友傳遞物品、信件,造成不良後果的; (三)指派在押人員看管在押人員的; (四)私帶在押人員離開羈押場所的。 有前款規定行為並從中謀利的,從重處分。 第十一條:體罰、虐待違法犯罪嫌疑人、被監管人員或者其他工作對象的,給予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實施或者授意、唆使、強迫他人實施刑訊逼供的,給予撤職處分;造成嚴重後果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十二: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對依法應當辦理的受理案件、立案、撤銷案件、提請逮捕、移送起訴等事項,無正當理由不予辦理的; (二)對管轄范圍內發生的應當上報的重大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和群體性或者突發性事件等隱瞞不報或者謊報的; (三)在勘驗、檢查、鑒定等取證工作中嚴重失職,造成無辜人員被處理或者違法犯罪人員逃避法律追究的; (四)因工作失職造成被羈押、監管等人員脫逃、致殘、致死或者其他不良後果的; (五)在值班、備勤、執勤時擅離崗位,造成不良後果的; (六)不履行辦案協作職責造成不良後果的; (七)在執行任務時臨危退縮、臨陣脫逃的。 第十三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利用職權干擾執法辦案或者強令違法辦案的; (二)利用職權干預經濟糾紛或者為他人追債討債的。 第十四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隱瞞或者偽造案情的; (二)偽造、變造、隱匿、銷毀檢舉控告材料或者證據材料的; (三)出具虛假審查或者證明材料、結論的。 第十五: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警告或者記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記大過或者

Ⅷ 警察職責/守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六條的規定,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按照職責分工,依法履行下列職責:

一、預防、制止和偵查違法犯罪活動;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二、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會治安秩序的行為;

三、維護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處理交通事故;

四、組織、實施消防工作,實行消防監督;

五、管理槍支彈葯、管制刀具和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等危險物品;

六、對法律、法規規定的特種行業進行管理;

七、警衛國家規定的特定人員,守衛重要的場所和設施;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八、管理集會、遊行、示威活動;

九、管理戶政、國籍、入境出境事務和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居留、旅行的有關事務;

十、維護國(邊)境地區的治安秩序;

十一、對被判處管制、拘役、剝奪政治權利的罪犯和監外執行的罪犯執行刑罰,對被宣告緩刑、假釋的罪犯實行監督、考

察;

十二、監督管理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保護工作;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十三、指導和監督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和重點建設工程的治安保衛工作,指導治安保衛委員會等群眾性組織的治安防範工作;

十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熱點內容
法治文化道德 發布:2025-01-16 01:26:16 瀏覽:733
網路法院宣判 發布:2025-01-16 01:20:30 瀏覽:721
十八屆四中全會一手抓法治 發布:2025-01-16 01:11:56 瀏覽:457
孫斌律師 發布:2025-01-16 01:06:55 瀏覽:432
法院牢中華民族共同意識 發布:2025-01-16 01:04:02 瀏覽:158
雞情法院 發布:2025-01-16 00:07:58 瀏覽:104
楊文案交法院 發布:2025-01-15 23:26:41 瀏覽:568
溫州市城市市容和衛生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5 23:04:53 瀏覽:128
汕尾市城區人民法院網 發布:2025-01-15 22:49:34 瀏覽:880
管理類專業經濟法課程名稱 發布:2025-01-15 22:43:35 瀏覽: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