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甘肅省草原條例

甘肅省草原條例

發布時間: 2022-12-16 22:21:53

㈠ 甘肅省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草原管理條例(1999修正)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草原的管理、保護、建設和合理利用,保護草原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畜牧業經濟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甘肅省實施草原法細則》和《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自治條例》的規定,結合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以下簡稱自治縣)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自治縣所轄行政區域內的一切草原(草山、草坡、人工草場)。第三條 加強草原的管理、保護、建設和合理利用,是各級人民政府的重要職責。保護草原是各級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第二章 草原管理機構第四條 自治縣人民政府畜牧業局主管自治縣所轄行政區域內的草原管理工作,下設草原管理站、監理站。鄉(鎮)人民政府建立草原管理委員會,配備專職或兼職草原管理員、監理員,具體負責草原管理監理工作。第五條 草原管理站的職責是:
(一)宣傳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草原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
(二)協助主管部門制訂草原整體規劃及草原整體改良建設計劃;
(三)進行科學試驗,推廣、應用草原生產先進科學技術;
(四)指導群眾開展草原培育建設和飼草飼料生產;
(五)開展草原病、蟲、鼠害的測報和防治工作;
(六)進行牧草種子的檢驗、檢疫工作;
(七)測報草原載畜量;
(八)辦理上級主管部門交辦的事宜。
草原監理站的職責是:
(一)執行草原法律、法規,檢查、監督草原的管理、保護、利用和建設;
(二)受自治縣人民政府委託核發草原使用權的證件和其它證件;
(三)會同有關部門辦理在草原上採石、挖沙、挖葯材、挖野生植物、砍灌木、采礦、淘金等審批事宜;
(四)協助司法部門處理有關破壞草原的案件;
(五)會同有關部門對草原防火工作進行監督檢查;
(六)收取草原的補償費、養護費、牧民安置補助費、育草基金和破壞草原罰沒款;
(七)核查草原載畜量;
(八)辦理上級主管部門交辦的事宜。第三章 草原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第六條 自治縣境內的草原屬全民所有,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除外。
自治縣境內的一切草原,可由戶、聯戶、村、鄉(鎮)承包使用,從事畜牧業生產。
全民所有制單位使用的草原,集體所有制單位長期固定使用的全民所有的草原,集體所有的草原,由自治縣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件,確認所有權和使用權。第七條 草原的所有權、使用權和承包經營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第八條 草原實行有償使用。凡使用草原的單位或個人,都要按承包的草原面積,依照有關規定每年繳納草原有償使用費。第九條 草原的出租轉讓,要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轉包草原須經鄉人民政府同意,由草原監理站重新登記。第十條 因自然災害或者其它特殊情況需要臨時調劑使用草原時,由有關各方協商,簽訂合同,明確調劑范圍和期限。村與村之間調劑草原報鄉人民政府批准,鄉與鄉之間調劑草原報自治縣人民政府批准。第十一條 草原權屬發生爭議時,爭議雙方應本著互諒互讓的精神,通過協商解決。協商解決不了的,按下列程序解決:
(一)承包戶與承包戶、承包戶與村、村與村之間的草原爭議,由鄉人民政府處理;
(二)鄉與鄉、鄉與自治縣屬單位之間的草原爭議,由自治縣人民政府處理;
(三)自治縣與本地區毗鄰縣之間的草原權屬爭議,報請地區行政公署調解、處理;
(四)自治縣與外省之間的草原權屬爭議,由自治縣人民政府逐級呈報省人民政府調解、處理。
在草原權屬爭議解決以前,有關各方都必須撤出有爭議的地區,任何一方不得以任何借口挑起事端,不得破壞草原及其建築設施,不得拆除、移動草原上現有的邊界標記。第四章 草原的管理、保護、利用和建設第十二條 擁有草原使用權的單位和個人,有管理、保護、利用和建設草原的權利和義務。誰使用、誰管理、誰保護、誰建設、誰受益的原則長期不變。草原使用權變更或轉讓時,接受單位或個人對已有的草原建設成果要給予合理的補償。第十三條 自治縣、鄉人民政府要加強草原科技隊伍建設,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有計劃地培訓農牧民技術人員,推動草原建設新科技和新成果的應用。

㈡ 甘肅省草原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 為了保護、建設和合理利用草原,促進草原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草原規劃、建設、保護、利用和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草原是指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天然草原包括草地、草山、草坡;人工草地包括改良草地和退耕還草地,不包括城鎮草地。第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草原的保護、建設和利用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設立專項資金,用於草原的保護和建設。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草原規劃、建設、保護、利用和監督管理工作,其所屬草原監督管理機構具體負責草原法律法規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對違反草原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查處。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草原保護、建設和利用情況的監督檢查,根據需要可以設專職或者兼職人員負責具體監督檢查工作。第五條 國土資源、林業、水利、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環境保護、建設、交通、旅遊等有關部門應當根據各自職責,做好草原保護工作。第二章 規劃建設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的規定,編制本行政區域的草原保護、建設、利用規劃。

草原保護、建設、利用規劃應當與本行政區域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嚴格控制工程建設使用草原數量。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本級人民政府批準的草原保護、建設、利用規劃,組織相關部門和單位,劃定草原分布范圍,設立標志、建立檔案,繪制草原分布圖及利用現狀圖,並予以公告。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相關部門和單位每五年進行一次草原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和草原質量,依據國家草原等級評定標准,對草原進行評等定級,並建立草原資源檔案及資料庫。

草原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一)草原資源的類型、分布、面積、等級、產草量及載畜量;(二)季節草場分布、面積、草畜平衡情況及水源條件;(三)割草地的分布、面積、類型、產草量及其利用情況;(四)退化、沙化、鹽鹼化、荒漠化及鼠蟲害草原、有毒害草草原、外來入侵生物的分布、面積及危害程度;(五)人工草地、改良草地、圍欄草地的分布、面積、產草量;(六)其他需要調查的內容。第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草原保護、建設、利用規劃,將退化、沙化、鹽鹼化、荒漠化的草原納入國土治理建設規劃,劃定治理區,組織有關部門實施專項治理。第十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草原保護、建設、利用規劃,因地制宜地推廣和採用免耕補播、撒播或者飛播等保護草原原生植被的方式改良草原,通過建設人工草地、飼草飼料基地、草原水利設施及人畜飲水工程,引導農牧民轉變生產生活方式。第十一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科研部門和專業技術人員開展草原退化機理、生態演替規律等基礎性研究,加強草原生態系統恢復、優質抗逆牧草品種選育、畜種改良和飼養方法等先進技術的研究和開發,積極推廣草原科研成果。第十二條在天然草原上建立人工草地種植牧草或者飼料作物,應當符合草原保護、建設、利用規劃和技術規程。

不得在下列天然草原建設旱作人工草地:(一)年平均降水量在350毫米以下的;(二)坡度25度以上的;(三)土壤條件不適宜種植的。第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草種生產、加工、引進、推廣、流通、經營、檢驗和檢疫的監督管理,鼓勵和支持選育、引進、推廣適合當地條件的優良草品種。

未經檢驗、檢疫或者檢驗、檢疫不合格的草種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引進、流通、播種。發現有病蟲害的草種,草原監督管理機構應當進行無害化處理。第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草原火情監測網路和應急機制,加強草原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和防火、撲火物資儲備,完善草原防火組織機構,組建防火隊伍,推廣防火技術,提高草原防火、撲火能力。

每年十月一日至第二年五月三十一日為草原防火期。第三章承包經營第十五條 草原屬於國家所有,由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除外。

依法確定給全民所有制單位使用的國家所有的草原,可以實行承包經營。

未確定使用權的國家所有的草原,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登記造冊、保護管理,並可以直接組織發包,所得收益由同級財政專戶管理,全額用於草原保護和建設。

㈢ 甘肅省草原禁牧辦法

第一條為了保護草原生態環境,促進草原永續利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甘肅省草原條例》等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草原禁牧活動適用本辦法。第三條本辦法所稱草原禁牧,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對劃定的草原圍封培育並禁止放牧利用的保護措施。

本省重點對嚴重退化、沙化、鹽鹼化、荒漠化的草原和生態脆弱區、重要水源涵養區的草原實施禁牧。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草原禁牧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及其草原監督管理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草原禁牧工作的組織實施和監督管理,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

鄉鎮人民政府負責轄區內草原禁牧工作的具體落實,配備專職草原監督管理人員,加強監督管理。第五條村民委員會應當積極制定村規民約,引導農牧民保護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態環境。第六條省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根據草原生態預警監測情況,劃定草原禁牧區。第七條縣級人民政府根據劃定的草原禁牧區,發布禁牧令,在草原禁牧區域的主要出入口、圍欄區域、人畜活動區域設立界樁、圍欄、標牌等設施。

禁牧令應當明確草原禁牧區域的四至界限、禁牧期限等。第八條嚴禁破壞、盜竊或者擅自移動草原禁牧區域的界樁、圍欄、標牌等設施。第九條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將草原禁牧工作納入目標管理責任制。縣與鄉、鄉與村、村與戶都應當簽訂草原禁牧管理責任書。責任書應當載明以下事項:

(一)禁牧草原的四至界線、面積、草地類型;

(二)禁牧期限;

(三)圍封培育草原的責任和義務;

(四)監督檢查職責;

(五)違約責任。第十條鄉鎮人民政府可以在實施國家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政策的村,聘用一至二名草原管護員,作為公益性崗位統一管理,一年一聘。

縣級草原監督管理機構負責草原管護員的業務培訓和工作指導。第十一條草原禁牧區域內的村草原管護員履行以下職責:

(一)宣傳草原保護法律、法規及政策;

(二)對管護區草原進行巡查;

(三)監督草原承包經營者履行禁牧責任;

(四)制止和及時報告草原禁牧區放牧、破壞圍欄設施、開墾和非法佔用草原等行為。第十二條實施禁牧的農牧民可以享受國家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政策規定的禁牧補助。禁牧補助應當按照已承包到戶(含聯戶)的禁牧草原面積直接發放到戶。

禁牧補助資金發放實行村級公示制,公示由鄉鎮人民政府組織,公示時間不少於7天。公示的內容包括農牧民戶主姓名、承包草原面積、禁牧補助面積、補助標准、補助資金數額等。

農牧民對公示內容有異議的,由組織公示的鄉鎮人民政府及時核查處理。第十三條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整合涉及牧區、牧業、牧民工作的各類資金和項目,扶持草原禁牧區域農牧民發展舍飼圈養。第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對草原禁牧區域內的草原植被恢復效果進行動態監測預報,並定期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報告監測結果。第十五條禁牧草原需要解除禁牧時,由縣級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監測結果提出報告,經省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由縣級人民政府發布解禁令。第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草原禁牧區域的巡查制度、舉報制度和情況通報制度,加強對草原禁牧工作的監督檢查。

對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公民有權舉報,接到舉報的草原行政主管部門及其草原監督管理機構應當及時查處。第十七條違反本辦法的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甘肅省草原條例》已有處罰規定的,從其規定。第十八條國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主管部門對直接責任人員和主要負責人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截留、挪用草原禁牧補助資金的;

(二)擅自批准使用禁牧草原的。第十九條本辦法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㈣ 甘肅省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草原條例(2013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建設、保護和合理利用草原,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草原的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甘肅省草原條例》和《甘肅省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自治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以下簡稱自治縣)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縣行政區域內從事草原規劃、建設、保護、利用和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草原,是指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天然草原包括草地、草山、草坡;人工草地包括改良草地和退牧還草地、退耕還草地,不包括城鎮草地。第三條加強草原的管理、保護、建設和合理利用,是縣、鄉(鎮)兩級人民政府的重要職責。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將草原的保護、建設和利用納入縣域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設立專項資金,用於抗災保畜和草原的建設與保護。第二章草原管理機構第四條自治縣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草原規劃、建設、保護利用和監督管理工作,下設草原工作站、草原監理站,負責草原管理、監理及技術推廣工作,對草原法律法規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並對征佔用草原的單位和個人徵收植被恢復費,對違反草原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查處。

各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草原建設、保護和利用情況的監督檢查,根據需要成立草原管理委員會,具體負責草原監督檢查工作,並配備專職或兼職草原管理員、監理員,具體負責草原管理監理工作。第五條自治縣農牧、國土資源、城鄉建設規劃、林業、水利、財政、安監、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環境保護、交通、旅遊等有關部門應當根據各自職責,協調配合做好草原保護工作。第六條草原工作站的職責是:

(一)宣傳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草原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

(二)協助主管部門編制草原保護、建設、利用規劃;

(三)會同有關部門共同制定全縣草原等級評定標准,定期對草原進行調查;

(四)指導群眾開展草原建設和飼草飼料種植;

(五)開展草原病蟲、鼠害的測報與防治工作,加強對草種生產、加工、檢疫、檢驗的監督管理,保證草種質量;

(六)建立草原禁牧區、休牧區和輪牧區;

(七)進行科學試驗,推廣、應用草原生產先進科學技術;

(八)測報草原載畜量。

草原監理站的職責是:

(一)負責草原法律、法規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並對違反草原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查處;

(二)受自治縣人民政府委託核發草原承包經營權證;

(三)會同有關部門辦理在草原上採石、采砂、采礦等審批事宜;

(四)收取草原補償費、植被恢復費和破壞草原罰沒款;

(五)依法處理有關破壞草原和草原設施的違法行為;

(六)建立草原防火責任制,制定草原防火撲火預案,開展草原防火、撲火技術培訓,切實做好草原火災的預防和撲救工作;

(七)核定、核查草原載畜量。第三章草原權屬第七條自治縣境內的草原屬國家所有,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除外。

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轉讓草原。

集體所有的草原,由自治縣人民政府登記,核發使用權證,確認草原使用權。

依法確定給全民所有制單位、集體經濟組織等使用的國家所有的草原,由自治縣人民政府登記,核發使用權證,確認草原使用權。第八條依法登記的草原所有權和使用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草原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五十年。第九條草原承包經營權可以按照自願、有償的原則依法轉讓。草原承包經營權轉讓的受讓方必須具有從事畜牧業生產的能力,並應當履行保護、建設和按照承包合同約定的用途合理利用草原的義務,並且以不改變草原用途為前提。

草原承包經營權轉讓應當經發包方及鄉(鎮)人民政府同意。承包方與受讓方必須簽訂書面合同,在轉讓合同中約定的轉讓期限,不得超過原承包合同剩餘的期限,承包方與受讓方的轉讓合同應當報送自治縣草原監理站備案。

依法改變草原權屬的,應當在草原監理站辦理草原權屬變更登記手續。

㈤ 甘肅省草原條例(2022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護、建設和合理利用草原,發展現代畜牧業,促進草原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草原規劃、保護、建設、利用和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草原是指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天然草原包括草地、草山、草坡;人工草地包括改良草地和退耕還草地,不包括城鎮草地。

法律、行政法規對草原規劃、保護、建設、利用和管理已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執行。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草原保護、建設和利用的管理,將草原的保護、建設和利用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保障草原資源保護和建設資金投入。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草原規劃、保護、建設、利用和監督管理工作;依法設立的草原監督管理機構,按照職責負責草原法律、法規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對違反草原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查處。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草原保護、建設和利用情況的監督檢查,根據需要可以設專職或者兼職人員負責具體監督檢查工作。

承接草原行政處罰權的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執法能力建設,依照規定范圍和法定程序實施行政處罰。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應急、農業農村、水利、公安、市場監管、生態環境、住建、交通運輸、文旅、氣象等有關部門和機構應當根據各自職責,做好草原保護工作。第二章權屬、規劃與建設第六條草原權屬的確認和登記、草原承包經營及承包經營權的流轉、草原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爭議處理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第七條承包草原應當相對集中,留出牧道、飲水點、配種點等公共用地,方便農牧民生產生活和草原的綜合建設。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有關部門依法編制本行政區域的草原保護、建設、利用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草原保護、建設、利用規劃應當與本行政區域國土空間規劃相銜接,國土空間規劃應當嚴格控制工程建設使用草原面積。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本級人民政府批準的草原保護、建設、利用規劃,劃定草原分布范圍,設立標志、建立檔案,繪制草原分布圖及利用現狀圖,並予以公告。第十條草原調查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根據草原調查結果和草原質量,依據國家草原等級評定標准,對草原進行評等定級。第十一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草原保護、建設、利用規劃,對退化、沙化、鹽鹼化、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草原,劃定治理區,組織有關部門實施專項治理。第十二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草原保護、建設、利用規劃,因地制宜地推廣和採用免耕補播、撒播或者飛播等保護草原原生植被的方式改良草原,通過建設人工草地、飼草飼料基地、草原水利設施及人畜飲水工程,引導農牧民轉變生產生活方式。第十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科研部門和專業技術人員開展草原退化機理、生態演替規律等基礎性研究,加強草原生態系統恢復、優質抗逆牧草品種選育、畜種改良和飼養方法等先進技術的研究和開發,積極推廣草原科研成果。第十四條在草原上種植牧草或者飼料作物,應當符合草原保護、建設、利用規劃和技術規程。

不得在下列天然草原建設旱作人工草地:

(一)年平均降水量在三百五十毫米以下的;

(二)坡度二十五度以上的;

(三)土壤條件不適宜種植的。第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草原保護、建設、利用規劃加強草種基地建設,鼓勵和支持選育、引進、推廣適合當地條件的優良草品種。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法加強對草種生產、加工、引進、推廣、經營、檢驗和檢疫的監督管理,保證草種質量。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引進、經營、播種未經檢驗、檢疫或者檢驗、檢疫不合格的草種。發現有病蟲害的草種,草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力量進行無害化處理。

㈥ 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草原管理條例

第一條為了加強草原的保護、管理、建設和合理利用,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天祝藏族自治縣(以下簡稱自治縣)畜牧業經濟發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以下簡稱《草原法》)、《甘肅省實施草原法細則》和《天祝藏族自治縣自治條例》的規定,結合自治縣的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自治縣所轄行政區域內的所有草原,包括牧區、農林區的天然草原、草山、草坡、人工草地、半人工草地、退耕還牧地、郁閉度在0.3以下的疏林地和灌木林地以及經自治縣人民政府批準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宜牧地。第三條自治縣人民政府畜牧主管部門主管所轄行政區域內的草原管理工作,鄉(鎮)建立草原管理委員會,具體負責本鄉(鎮)的草原管理工作。第四條自治縣設草原監理站、草原工作站,負責自治縣草原行政執法、監督和草原技術推廣工作,受畜牧主管部門領導。鄉(鎮)設立草原監理站或配備專職、兼職草原監理員,具體辦理鄉(鎮)草原管理委員會和上級業務部門交辦的事項。各級草原監理員執行公務時,必須佩戴證章,並出示證件。第五條自治縣草原監理站行使下列職權:
(一)宣傳貫徹執行草原法律法規,監督檢查草原的保護、管理、建設和利用;
(二)受自治縣人民政府的委託,審核確定草原的所有權、使用權,辦理草原登記、發放《草原使用證》和其他證件;
(三)協同有關部門按規定辦理徵用、佔用草原的具體事項和在草原上開礦、採金、挖葯材、採石、挖砂、取土、勘探、築路、工程建設等審批事項;
(四)會同有關部門處理破壞草原及草原設施的案件和違法行為;
(五)協同有關部門辦理草原的臨時調劑;
(六)做好草原防火工作;
(七)核查草原載畜量;
(八)徵收和管理草原補償費、草原養護費、牧民安置補助費、育草基金和各種破壞草原的罰沒款;
(九)辦理獎懲事宜;
(十)辦理上級主管部門交辦的事項。
自治縣草原工作站行使下列職權:
(一)宣傳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草原生產的方針、政策和規定;
(二)進行科學試驗,推廣、應用草原生產先進科學技術;
(三)指導群眾開展草原培育建設和飼草飼料生產;
(四)開展草原病、蟲、鼠害的測報和防治工作;
(五)進行牧草種子的檢驗、檢疫工作;
(六)測報草原載畜量;
(七)辦理上級主管部門交辦的有關業務事項;第六條自治縣境內的草原屬於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草原、草山、草坡除外。
全民所有的草原,集體所有的草原、草山、草坡,可以由鄉(鎮)、村、聯戶或戶承包使用,從事畜牧業生產。
承包經營的草原,實行誰承包,誰管理,誰建設,誰利用;經發包方同意,鄉(鎮)人民政府批准,允許在本村牧戶之間轉包,但不得非法出租、買賣和變相買賣。
草原的所有權、使用權、承包經營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第七條因自然災害等特殊情況,需要臨時調劑草原時,按照自願互利的原則由有關方面協商解決。第八條草原的所有權、使用權發生爭議時,由當事人本著互諒互讓、有利於團結和發展生產的原則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自治縣境內的爭議,由縣、鄉人民政府處理;與毗鄰省、市、縣、區和非縣屬單位的爭議,分別報請地區行政公署(州、市)或省人民政府處理。
在草原權屬爭議解決以前,爭議雙方必須撤出有爭議的地區,任何一方不得以任何借口挑起事端,不得破壞草原及其建築設施,不得拆除、移動草原上固有的邊界標記。第九條國家、集體建設和農牧民宅基地建設需徵用和佔用草原時,必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甘肅省實施土地管理法辦法》的有關規定辦理。徵用和佔用草原必須做到:
(一)需要徵用和佔用草原的單位和個人,應向自治縣土地管理部門和草原監理站提出申請,由草原監理站簽注意見,土地管理部門按法定程序審批或報批;
(二)國家、集體建設徵用、佔用草原,應在批準的范圍內進行;作業完畢,對凡能利用的草原,必須由徵用、佔用單位做好表層土壤回填,恢復草原植被;
(三)對被徵用、佔用草原上與群眾生活、生產有關的水源、渠道、道路、橋梁和草原建設設施,徵用、佔用單位或個人應予以保護,不得毀壞。如有毀壞或阻斷,應限期修復或新建相應的設施;
(四)國家、集體建設徵用天然草原,必須在草原徵用前一次性支付草原補償費、牧民安置補助費;徵用人工草場、圍欄草場,加收建設人工草場、圍欄草場的全部投資;草原補償費、牧民安置補助費由自治縣草原監理站統一徵收,收取的草原補償費百分之七十由鄉(鎮)提出草原建設項目,經畜牧主管部門審批後返還使用;百分之三十由草原監理站用於草原培育建設;牧民安置補助費全部返還被徵用草原的牧戶。
草原補償費、牧民安置補助費的徵收標准由自治縣人民政府具體規定。

㈦ 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草原條例(2013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保護、建設和合理利用草原,促進天祝藏族自治縣(以下簡稱自治縣)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和草原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甘肅省草原條例》、《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自治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縣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自治縣行政區域內草原的規劃、保護、建設、利用和管理活動。第三條本條例所稱草原是指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天然草原包括草地、草山、草坡;人工草地包括改良草地和退耕還草地,不包括城鎮草地。第四條自治縣草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草原規劃、建設、保護、利用和監督管理工作。
自治縣草原監督管理機構負責草原法律法規宣傳、草原防火、草原使用和草原野生植物資源保護等監督管理工作。
自治縣草原技術推廣機構承擔草原生態、生產能力和建設效益監測,載畜量核定,草原保護建設技術推廣等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本行政區域內草原的建設、保護、利用和管理工作,根據需要設立草原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兼)職草原監理員,具體負責本鄉(鎮)的草原監理工作。
村民委員會應當組織、支持農牧民進行草原保護、建設和合理利用。
國土資源、林業、水務、公安、環保、建設、交通、旅遊、工商等相關部門按職責許可權,配合草原行政主管部門做好草原保護工作。第五條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對草原保護、建設和合理利用工作中做出成績和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第二章規劃建設第六條自治縣草原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有關部門每五年進行一次草原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和草原質量,依據國家草原等級評定標准,對草原進行評等定級,建立草原資源檔案及資料庫。
草原所有者或者使用者應當支持、配合調查,並提供有關資料。
草原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草原資源的類型、分布、面積、等級、產草量及載畜量;
(二)季節草場分布、面積、草畜平衡情況及水源條件;
(三)割草地的分布、面積、類型、產草量及其利用情況;
(四)退化、沙化、鹽鹼化、荒漠化及鼠蟲害草原、毒害草草原、外來入侵生物的分布、面積及危害程度;
(五)人工草地、改良草地、圍欄草地的分布、面積、產草量;
(六)禁牧、休牧的情況;
(七)其他需要調查的內容。第七條自治縣草原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編制本行政區域草原保護、建設、利用規劃,規劃報縣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經批準的規劃確需調整或者修改的,應當報原審批機關批准。第八條草原保護、建設、利用規劃應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建設總體規劃相銜接,與環境保護、水土保持、防沙治沙、森林保護等規劃相協調。
規劃編制應當明確下列重點保護、建設區域:
(一)退化、沙化、鹽鹼化、荒漠化草原的治理區;
(二)實施禁牧休牧的區域;
(三)草原防火的重點區域;
(四)水土流失和鼠蟲害、毒害草嚴重的草原區域;
(五)退耕還草的區域;
(六)天然草原上建立人工草地種植牧草或者飼料作物的區域和不宜建設旱作人工草地的區域;
(七)草原野生植物禁采區、封育區、採集區和建設區域。第九條自治縣人民政府根據草原保護、建設、利用的實際需要設立專項資金,用於草原的建設和保護。第十條自治縣草原行政主管部門及其草原技術推廣機構應當積極爭取草原建設項目,對退化、沙化、鹽鹼化、水土流失嚴重、鼠蟲害和毒害草嚴重的草原,實施綜合治理,恢復植被,實現草原可持續利用。第十一條自治縣草原行政主管部門及其草原技術推廣機構應當建立和加強草種擴繁基地建設,做好牧草種子的引進、繁殖、選育、推廣和檢驗檢疫工作。第十二條自治縣草原行政主管部門對坡度在二十五度以上、水土流失嚴重及需要改善生態環境的已墾草原,按國家有關規定,有計劃、有步驟地退耕還草,並依法履行土地用途變更手續,按照草原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管理。
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開墾種植農作物。第三章經營流轉第十三條對未確定使用權的國家所有的草原,由草原行政主管部門登記造冊,實施保護、管理、建設和利用,並可以直接組織發包。
依法屬於農牧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草原或依法確定給集體經濟組織使用的國有草原,實行承包經營,由村民委員會組織發包。

㈧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原防火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草原防火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國務院《草原防火條例》、《甘肅省實施草原法細則》、《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原管理辦法》,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內草原(包括草山、草地)火災預防的撲救。第三條預防和撲救草原火災是每個公民的義務。草原防火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
自治州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組織經常性的草原防火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全體公民的防火意識。鼓勵和支持草原防火的科學研究,推廣先進防火、滅火技術。第四條自治州、縣、市人民政府畜(農)牧行政部門主管其行政區域內草原防火工作,鄉人民政府負責本鄉行政區域內的草原防火工作。
自治州和各縣、市、鄉人民政府要加強對草原防火工作的領導,並實行行政領導負責制和部門、單位領導責任制。第五條草原和森林交界或相間的縣、市、鄉,應當建立防火工作聯防制度,確定聯防區域,制定聯防措施,做好聯防區域內的防火工作。第六條自治州各級草原防火主管部門的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國家草原防火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
(二)制定草原防火規劃、預案,檢查草原防火設施建設;
(三)組織有關部門進行草原火災預防和撲救工作,配合有關單位調查處理火災案件。第二章草原火災的預防第七條自治州草原防火期為每年十月至第二年五月。縣、市、鄉人民政府在草原防火期內出現高溫、乾旱、大風等風險天氣時,應劃定草原防火管制區,規定草原防火管制期,並有權對進入草原的車輛和人員進行防火安全檢查。第八條國營牧場、軍牧場及其他企事業單位負責本區域內的草原防火工作。第九條草原防火期內,在草原上禁止野外用火。因特殊情況用火的,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因疫病污染或更新草原,需要劃區輪燒時,必須經鄉人民政府批准,並報縣防火主管部門備案。用火單位要及時通報四鄰,並要事先做好防火隔離帶,准備滅火工具,嚴防火災發生。
(二)在草原上從事牧業生產或其他生產的人員,需要生產、生活等用火的,必須採取必要的防火措施。用火後要熄滅余火,禁止丟棄火種和傾倒帶火灰燼。第十條林緣或林間草地內不得放火燒荒,燒灰積肥。第十一條草原防火期內,在草原上作業和通過草原的各種機動車輛,必須安設防火裝置,採取有效措施,嚴防漏火、噴火引起火災。對乘客、司助人員應進行防火教育,嚴禁隨意丟棄火種。第十二條在草原區的鄉、村定居點、工礦企業、學校、營房、牧場等要加強生活用火管理。
草原防火期內,經批准進行的實彈演習、爆破等活動,要落實防火措施,做好滅火准備工作後,方可進行。第十三條自治州各級人民政府要有計劃地進行草原防火設施建設:
(一)牧區縣市應建立草原防火監測網點,配備滅火器械、通訊器材和監測設備。
(二)牧區重點建設工程項目,必須包括草原防火設施建設。第十四條氣象部門應根據草原防火的要求,做好草原火險天氣預測預報工作。第三章草原火災的撲救和處理第十五條任何單位或個人發現草原火災,必須立即撲救,並及時向當地人民政府或草原防火主管部門報告。當地人民政府或草原防火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後,必須立即組織撲救,同時逐級上報。第十六條草原火災的撲救和處理由當地人民政府統一指揮。接到撲火命令的單位或個人,必須迅速趕赴指定地點,全力撲救。公安、氣象、交通、郵電、民政、糧食、商業、供銷、物資、旅遊、衛生部門都應全力以赴,積極配合。
撲救草原火災,不得動員殘疾人、孕婦和少年兒童參加。第十七條撲滅草原火災後,必須全面檢查現場,並留有人員監測火情,徹底消除余火及其隱患,草原防火主管部門檢查驗收合格後,才能撤出監測人員。第十八條撲火中的醫療、撫恤、差旅費、生活補助費用,按照下列規定支付:
(一)因撲救草原火災負傷、致殘或犧牲者,按有關規定由當地人民政府給予醫療、評殘、撫恤。
(二)國家職工參加撲火期間的工資、差旅費由所在單位支付。
(三)國家職工參加撲火期間的生活補助費,非國家職工參加撲火期間的誤工補貼和生活補助費,以及撲火期間所消耗的其他費用,按有關規定的標准,由火災肇事單位或者肇事人支付;火因不清的,由起火單位支付;火災肇事單位、肇事人或者起火單位確實無力支付的部分,由當地人民政府支付。

㈨ 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草原管理條例

第一條為了加強肅南裕固族自治縣(以下簡稱自治縣)草原的保護、管理、建設和合理利用,改善生態環境,維護草原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促進畜牧業經濟的發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甘肅省實施草原法細則》和《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自治條例》的規定,結合自治縣的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自治縣行政區域內的所有草原,包括天然草原、草山、草坡、人工草地以及經自治縣人民政府批準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宜牧地。第三條加強草原的管理、保護、建設和合理利用,是自治縣、鄉人民政府的重要職責,保護草原是各級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第四條自治縣人民政府畜牧部門主管轄區內的草原管理工作,鄉、民族鄉草原管理委員會,具體負責本鄉的草原管理工作。第五條自治縣草原監理所、草原工作站受畜牧主管部門領導,負責自治縣草原行政執法、監督和草原技術推廣工作。第六條自治縣草原監理所行使下列職權:
(一)貫徹執行草原法律、法規,監督檢查草原的管理、保護、建設和利用;
(二)受自治縣人民政府或草原管理部門委託,辦理草原徵用、使用等審批事項,發放《草原使用證》和涉及草原方面的其它證件;
(三)負責草原登記,核查草原載畜量;
(四)協同有關部門依法處理破壞草原及草原設施的案件和違法行為;
(五)會同區、鄉、村辦理草原的臨時調劑;
(六)檢查並做好草原防火工作;
(七)徵收草原補償費、草原養護費和其他費用及各種破壞草原的罰沒款;
(八)辦理獎懲事宜;
(九)辦理上級草原管理部門交辦的事項。第七條自治縣草原工作站行使下列職權:
(一)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草原法律、法規及草原建設的方針、政策和規定;
(二)進行科學試驗、示範、推廣草原先進科學技術;
(三)幫助並指導牧民培育、建設草原和開展飼料生產;
(四)開展草原病、蟲、鼠及毒害測報和防治工作;
(五)進行牧草、種子的檢疫、檢驗工作;
(六)測報、核定並監督草原載畜量;
(七)辦理上級主管部門交辦的事項。第八條自治縣行政區域內草原屬於全民所有,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草原除外。第九條全民所有制單位使用的草原、集體所有制單位長期固定使用的全民所有的草原,集體所有的草原,由自治縣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件,確認所有權和使用權。第十條自治縣人民政府對行政區域內的所有草原,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採取戶、聯戶和村民小組等各種形式,承包給單位或個人使用,從事畜牧業生產,承包經營權長期不變。草原的所有權、使用權、承包經營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使用草原的單位和個人,有管理、保護、建設和合理利用草原的權利和義務。
承包經營的草原,實行誰承包、誰管理、誰建設、誰受益;經發包方同意,允許有償轉讓。第十一條因自然災害等特殊情況,需要臨時調劑草原時,按照自願互利的原則,由區、鄉、村調劑解決。第十二條自治縣對轄區內的草原實行有償使用制度,做到管、用、建相結合,責、權、利相統一。合理確定載畜量,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禁止亂放,超載放牧,凡超載部分必須限期自行處理。凡使用草原的單位或個人都要按承包使用的草原面積,依照有關規定,交納草原有償使用費,有償使用的辦法由自治縣人民政府制定。第十三條草原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發生爭議時,有關各方應本著互諒互讓、有利於民族團結和發展生產的原則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按下列原則解決:
(一)戶與戶之間的爭議,由村委會調處;
(二)村與村之間的爭議,由鄉政府調處;
(三)鄉與鄉之間或鄉與縣屬單位之間的爭議,由自治縣人民政府調處。
在草原權屬爭議解決以前,爭議雙方必須撤出有爭議的地區,任何一方不得以任何借口挑起事端,激化矛盾,不得破壞爭議地段的草原及其建築設施,不得拆除移動草原上固有的邊界標記。第十四條在調解、裁決草原權屬爭議時,應按下列原則進行處理:
(一)戶與戶之間的草原界線以承包合同確定的界線為准;
(二)區、鄉、村之間的界線以行政區劃界線為准;
(三)廠(場)礦與集體經濟組織之間的界線,以正式批准建廠(場)礦時的界線為准;
(四)經自治縣人民政府重新規劃或裁決的,以重新規劃裁決的正式文件為准。

㈩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原管理辦法(2017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加強對草原的保護、建設和管理、利用,保障草原使用者的合法權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甘肅省草原條例》和《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自治條例》的規定,結合自治州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在甘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簡稱自治州)行政區域內從事草原規劃、建設、保護、利用和管理活動,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草原,是指天然草原、人工草地、退耕還草地。第三條自治州、縣(市)、鄉(鎮)人民政府全面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草原生態保護建設、退化草原治理、超載牲畜核減、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工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草原監督管理、動態監測、技術指導和督查檢查工作。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指導村委會建立村規民約,約定草原生態保護、農牧戶牲畜飼養量和超載過牧處罰措施,促進草畜平衡。第二章草原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第四條自治州境內的草原屬於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除外。
(一)全民所有的草原、集體所有的草原和集體長期固定使用的全民所有的草原,可以由集體或者個人承包從事畜牧業生產。
(二)國有牧場、國家機關及事業單位使用的草原,由自治州人民政府核發草原使用證,確認使用權;集體或個人承包使用的草原由縣(市)人民政府核發草原使用證,確認使用權。第五條草原使用證由自治州人民政府統一監制,縣(市)人民政府頒發。一個單位所使用的草原分屬兩個以上縣(市)的,由所在縣(市)分別核發本縣(市)境內的草原使用證。第六條依法登記的草原所有權、使用權和經營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第七條自治州境內的草原,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純牧區草原實行承包到戶;半農半牧區草原,原則上應承包到戶,確有困難的可以承包到聯戶或村民小組。誰使用、誰保護、誰建設、誰受益,五十年不變。草原承包經營戶與鄉(鎮)人民政府簽訂承包合同。
承包草原時應適當留出機動草原,作為科學試驗、公益事業及其他用地。第三章草原管理第八條沒有開發利用的全民所有草原,由縣(市)人民政府統一管理。已列入國家和省級自然保護區的草原,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規定進行管理。第九條使用草原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履行管理、保護、建設和利用草原的權利和義務。對於保護、管理不善造成草原退化和植被破壞,又不積極改良和恢復的,發包方可以終止其承包合同。
草原的承包經營權可依法有償自願合理流轉,包括轉讓、轉包、合作等。草原承包經營權流轉須經所在村委會同意,鄉(鎮)人民政府批准,並向縣(市)草原監理機構申請變更登記。流轉雙方必須簽訂合同。任何單位和個人對使用的草原不得非法轉讓和隨意改變用途。第十條因自然災害或者其他特殊情況,需要臨時調劑使用草原時,應按照自願互利的原則,由有關方面協商解決。第十一條自治州內縣(市)與縣(市)之間草原使用權屬發生爭議時,應當按照《國務院行政區域邊界爭議處理條例》的規定,由自治州民政部門負責處理。縣(市)內的草原權屬爭議,由縣(市)人民政府按照有關規定處理。
在草原糾紛未解決以前,爭議雙方必須撤出有爭議的地區,任何一方不得以任何借口挑起事端,不得破壞草原及其設施,不得改變草原邊界標記。第十二條在交通、水電、城鄉建設、旅遊設施等工程建設和采礦中,應當不佔或者少佔草原;確需徵用、使用草原時,必須按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
(一)徵用、使用草原,須經縣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協同土地管理部門核劃草原面積,並依法辦理相關手續。
(二)徵用、使用草原,必須由徵用、使用單位依法交納草原植被恢復費、草原補償費和牧民安置補助費,徵收標准按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三)需臨時佔用草原,須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期限不得超過二年。佔用期間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築物、構築物。佔用期滿,用地單位必須恢復草原植被並及時退還。佔用者向草原承包者按正常年景草原年產值給予補償。第十三條草原管理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一)實行草原登記。國有牧場、國家機關及事業單位、集體和寺院使用的草原以及牧民承包經營的草原由縣(市)、鄉(鎮)人民政府登記造冊,建立草原檔案。
(二)實行草畜平衡制度。縣(市)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應按照國務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的草原載畜量標准,對本行政區域內草原承包經營者或草原使用單位,每五年進行一次草畜平衡核定,並確定適宜載畜量,嚴禁超載過牧。
縣(市)、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將草畜平衡工作納入目標管理責任制,縣(市)與鄉(鎮)、鄉(鎮)與村、村與戶都應當簽訂草蓄平衡管理責任書。責任書應當載明草原現狀、草原適宜載畜量、牲畜種類、數量及減畜數量,草畜平衡目標和主要措施,雙方的責任、期限等。

熱點內容
紅章對賬單彩色列印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9 22:37:40 瀏覽:450
膠權認購承諾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22:35:50 瀏覽:602
公證全國統一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21:43:05 瀏覽:263
在新婚姻法之前結婚證嗎 發布:2024-11-19 21:28:30 瀏覽:821
婚姻法21這條屬於 發布:2024-11-19 20:42:30 瀏覽:938
瑞達行政法補充講義 發布:2024-11-19 20:36:23 瀏覽:551
新合同法以什麼為指導制定 發布:2024-11-19 20:34:37 瀏覽:295
女法官p 發布:2024-11-19 20:11:24 瀏覽:269
新鄭律師援助 發布:2024-11-19 19:04:40 瀏覽:708
印刷廠裝訂車間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19 19:03:11 瀏覽: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