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中介活動規章制度

中介活動規章制度

發布時間: 2022-12-19 18:51:19

⑴ 中介機構如何管控

中介機構如何管控?加強中介機構項目質量控制和執業人員自律體系建設,約束中介機構服務行為,既有效發揮財政資金最大效益,又切實提高中介服務質量和水平。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中介機構如何管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介機構如何管控 1

一、是抓源頭,把好「資質准入關」。

通過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採取公選的方式擇優遴選審價中介機構,組建審價中介機構庫。根據政府投資項目規模,結合中介資質、能力水平等指標,分類選定甲級和乙級審價中介機構各5家,簽訂政府投資工程造價咨詢單位入圍協議書,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對入庫中介實施兩年周期制的動態管理,期滿後根據中介服務情況和業務考評結果,決定是否續簽合同或重新選定。

二、是抓核心,把好「評審質量關」。

一方面,健全評審資料管理。完善審價中介機構評審資料交接管理,工程項目評審資料必須由審價中介機構專人接收、審核,所有未經財政評審中心登記備案的評審資料不得進入評審程序。另一方面,強化評審過程管理。從規范評審程序入手,實施了中介評審「五項制度」,即:書面委託制度、現場監督管理制度、重大事項報告制度、評審過程嚴細化制度、評審報告規范化制度。通過環環相扣的嚴細程序和規范執行,確保中介評審質量。

三、是抓關鍵,把好「進度管理關」。

合理安排審核時間。根據工程實際,合理確定工程審核時間,委託書及合同關於審核時限的條款既有天數約定又精確到年月日,便於對審價中介機構評審的序時進度進行監督。健全評審委託延期申請備案機制。編制審價中介機構「工程項目評審委託延期申請書」,細化包括委託項目概況、申請延期理由、申請人及審批意見等內容,詳細登記備案備查,強化了對審價中介機構延期評審行為的監管。完善評審委託分類匯總登記備案制。編制《評審委託匯總登記表》,根據不同的審價中介機構分類匯總登記委託評審項目詳細內容,對審價中介機構進行全程時限監管,提高審價中介機構的責任意識。實施評審進度靜態與動態相結合管理。在通過合同和表格等靜態控制的前提下,對審核時間超過一個月的工程項目,要求審價中介機構每半月匯報項目審核進度情況,提高項目審核效率。

四、是抓成效,把好「績效考評關」。

出台審價中介機構業務考核管理暫行辦法,將日常考核與年終考核相結合,從審價質量、評審效率、評審業績等方面綜合打分,嚴格獎懲機制,考評結果作為以後年度政府投資項目審價中介機構招標采購的依據,年度排名靠前的,給予優先安排評審項目等激勵政策,年度排名在末位的予以淘汰,對存在違規問題的,根據情節嚴重程度給予警告、通報批評、暫停項目委託、取消入庫資格、扣減評審服務費等處理,對違紀、違法情況向有關部門報告,有效調動了審價中介機構的.責任感和積極性,極大提高了評審質量。

中介機構如何管控 2

(一)加強中介機構從業管理。

1.中介機構設立須具備相關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條件,並向所在地工商部門申請登記,依法取得相應資質(資格)。未登記或者未取得相應資質(資格)的中介機構,不得從事中介活動。外地中介機構進濟須到行業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備案登記手續。

2.對經營過程中發生變化,導致中介機構不符合設立條件或者相應資質(資格)等級條件的,行業行政主管部門要採取相應措施督促其整改;整改後仍不符合條件的,要限制或者取消其經營資格。

3.中介機構不得掛靠政府部門及其下屬單位,不得聘用在職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離職3年以內、與原工作業務直接相關的原系領導幹部的公務員,事業單位縣(處)級以上人員,離職2年以內、與原工作業務直接相關的其他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人員任職或者執業。

4.中介機構及其執業人員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行業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予以行政處罰,並記入不良行為記錄。違法違規情節嚴重的,要視情給予為期2年以內的警示處理。警示期間,各級使用財政資金或者國有資金投資的項目,不得委託其從事中介業務;情節特別嚴重的,清出本市中介市場。

5.行業行政主管部門對中介機構及其執業人員作出記入不良行為記錄、警示處理或清出本市中介市場處理決定前,要書面告知當事人,並聽取其陳述和申辯,對當事人合理的意見須採納。

(二)規范中介機構執業行為。

1.中介機構提供服務必須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遵循公平、公正、平等、自願、誠實信用的原則,恪守執業規則和職業道德,嚴格按照業務規程和核准范圍從事中介活動。2.中介機構須在經營場所明示機構及其執業人員的資質(資格)證書、執業守則、執業紀律、辦事程序、執業人員姓名、服務項目、收費標准和監督電話等內容。

3.中介機構提供中介服務須依法與委託人簽訂合同,並嚴格履行合同約定及業務規范規定的其他事項。中介機構收費要執行國家有關標准。

4.中介機構及其執業人員在執業過程中提供的信息、資料及出具的書面文件等服務內容須真實、合法。要依法依規公開或者披露相關信息,並對執業中知悉的商業秘密及其他秘密事項予以保密。

5.中介機構及其執業人員在執業過程中不得有掛靠借用他人資質(資格)、出借出租資質(資格)、騙取資質等級或者聘用不符合執業要求的人員執業,以商業賄賂、不正當競爭等手段承攬業務,故意提供虛假信息資料、出具虛假報告證明等文件,採取串通、欺詐、賄賂等非法手段損害國家、集體或者他人利益,法律、法規和規章及行業規范禁止的行為。

6.中介機構提供中介服務要建立執業記錄,記載合同訂立、委託事項、辦理過程、結果、費用計算及支付等事項,並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的期限妥善保管。

(三)加強中介機構監督管理。

1.行業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據法律、法規和規章加強對本行業中介機構及其執業人員中介活動的監督檢查,受理和查處群眾(法人)舉報投訴。要根據行業特點,制定本行業中介機構信用等級、管理考核、獎勵懲戒等制度措施,建立中介機構及其執業人員執業情況信息庫,各項信息除在本部門網站等載體公開外,還要在全市誠信體系公開平台予以公開。

2.行業行政主管部門要按照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加強對行業協會的指導和監督。行業協會要制定本行業自律規范和懲戒規則,加強對中介執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培訓,做好自律管理和監督,發揮行業自律作用。

3.項目建設單位要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要求,採取公開透明的方式確定中介機構。各類使用財政資金或者國有資金投資的項目,要推行公開招標方式確定中介機構。

4.監察機關要按照職責和許可權,對行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履行職責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受理和查處群眾(法人)舉報投訴;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拓展延續

房屋中介歸哪個部門管?

一、中介公司歸哪個部門管

按照房地產中介服務的管理條例,中介公司歸當地的房管局管。而如果中介公司有違規的情況,購房者就可以向當地的房管局投訴。有的城市房管局推出了投訴熱線,可以針對購房者提出的問題進行解決,而購房者在中介公司遇到了問題,可以直接上訪當地的房管局。

二、房管局的職責

房管局在房產買賣的交易中發揮的作用還是非常大的,它的主要職責如下:

1、對全市的住房交易進行審批和管理。

2、對城市單位的一些自管房進行政策指導,還會監督買賣,起到協調和服務的職能。

3、城市裡如果有動遷安置房,也歸房管局主管。

4、如果需要辦理房產證或者產權登記手續,可以直接到房管局去辦理。

5、房管局要貫徹落實國家的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

三、怎樣投訴中介最有效

1、可以向當地的行政主管部門進行投訴。

2、直接向當地的房管部門進行投訴,一般來說處理也比較妥當,能夠妥善解決。

3、通過當地的中介行業協會進行投訴。

4、可以向當地的工商局投訴,工商局對於當地的房產交易會起到監督管理的作用。

5、直接撥打12315進行電話投訴,我們都知道12315熱線能夠及時處理消費者的權益問題。

6、如果問題比較嚴重,還可以起訴中介公司,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權益。

⑵ 安全中介機構管理規定

為加強中介機構管理規定,規范中介市場行為,建立良好的市場秩序,下面我給大家介紹關於安全中介機構管理規定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安全中介機構管理規定

第一條 為加強和規范安全生產社會中介機構的管理,確保安全生產社會中介活動的公正性和科學性,提高服務質量,根據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結合我省實際,特製定本辦法。

第二條 為進一步加強我省安全生產工作,政府鼓勵發展安全生產社會中介機構。

第三條 在本省境內從事安全生產評價(評估、預評價)、安全生產咨詢、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安全生產檢測檢驗及其它安全生產服務單位(簡稱安全生產社會中介機構),適用本辦法。

第四條 安全生產社會中介機構應按本辦法申請安全生產社會中介機構資格,取得《廣東省安全生產社會中介機構資格認可證》,方可從事安全生產中介活動。

第五條 安全生產社會中介機構在中介活動過程中必須遵循合法、公正的原則,嚴格執行國家、省有關安全生產政策、法規和標准。

第六條 各級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部門對本辦法的執行進行監督檢查。

第七條 全省安全生產社會中介機構的資格認可和資格復審工作由省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部門負責。

第八條 申請安全生產中介機構資格的單位,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一)有獨立的法人資格;

(二)具有與中介業務相適應的工作場所和必要的儀器設備;

(三)有健全的組織機構和中介活動管理制度;

(四)有與開展中介活動必需的取得相應資格證書的專業技術人員;

(五)符合法律、法規的其他條件。

第九條 申請業務資格範圍:

(一)安全生產評價(評估、預評價);.

(二)安全生產咨詢(含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認證咨詢);

(三)安全生產教育培訓;

(四)安全生產檢測、檢驗;

(五)其它有關安全生產服務。

第十條 資格認證程序

(一)申請安全生產社會中介機構資格的單位應按要求(附件一)填寫申請表、提供有關資料。駐穗中央、省屬單位直接報省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部門;其他申報單位報當地地級市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部門初審合格後,報省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部門;

(二)省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部門接到資格申請表和有關資料後,組織審查組按《中介機構資格審核標准》(附件二)進行審查和綜合評定,合格者,頒發《廣東省安全生產社會中介機構資格認可證》。

第十一條 獲得《廣東省安全生產社會中介機構資格認可證》的單位,每三年進行一次資格復審。需資格復審的,應提前三個月向省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省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部門在接到申請之日起一個月內組織復審。無正當理由過期不申請資格復審的,該安全生產社會中介機構資格無效。

第十二條 安全生產社會中介機構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為復審不合格:

(一)機構、人員、儀器設備和場所發生變化已不適宜繼續開展安全生產中介工作的;

(二)評價、咨詢、檢測檢驗、其它有關安全生產報告書,復審周期內有二次不能通過評審的;

(三)一個復審周期內未開展過中介活動的單位。

第十三條 資格復審不合格的,可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三個月內向省安全生產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提出再次復審申請,復審仍不合格的,一年後才能重新申請資格認可。

第十四條 安全生產社會中介機構對被服務單位必須有工作承諾。

第十五條 安全生產社會中介機構承接的工作項目不得委託、轉讓、轉包給無資格機構經營。

第十六條 安全生產社會中介機構必須在辦公場所明顯處懸掛資格證。

第十七條 安全生產社會中介機構變更機構名稱、地址、機構負責人等應在變更前一個月內向原審批的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部門申請辦理變更登記手續,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部門接到申請後,應在五個工作日內予以答復,變更後的安全生產社會中介機構應到所在地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部門備案;不辦理變更登記手續的,安全生產社會中介機構資格證視為無效。

第十八條 各級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部門應加強本地安全生產杜會中介機構的監督管理。安全生產社會中介機構必須自覺接受當地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部門的指導和監督管理。

第十九條 安全生產社會中介機構應在每年一月份向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部門報告上一年度的工作情況。

第二十條 有下列情況之一者,由省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部門取消其中介機構資格。

(一)隨意擴大中介業務范圍;

(二)隨意接受其它單位掛靠;

(三)轉借《廣東省安全生產社會中介機構資格認可證》的;

(四)服務項目委託、轉讓、轉包給無資格單位經營的;

(五)由於其中介服務的行為造成被服務單位嚴重損失的;

(六)有其他違法違紀行為的。

第二十一條 安全生產社會中介機構有關人員在中介活動過程中,堅持公平、公正、科學的原則,依法秉公辦事,不得玩忽職守,徇私舞弊,並對服務單位提供的資料保密。觸犯法律的,由司法部門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第二十二條 本辦法由省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部門負責解釋。

⑶ 人才中介公司管理制度

人才中介服務機構工作章程和制度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目的和依據) 為加強對本市人力資源市場的管理,規范人才中介服務機構、職業中介機構的經營活動,優化行政審批程序,完善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根據《人才市場管理規定》、《就業服務與就業管理規定》、《上海市行政審批告知承諾試行辦法》、《關於公布本市實行「告知承諾」第二批行政審批事項目錄及格式文本(樣本)的通知》等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適用范圍) 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內資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營利性職業中介機構的設立審批和監督管理,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職責分工)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本市有關規定製定相關政策,指導和監督各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實施人才中介服務機構、職業中介機構設立審批。 各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人才中介服務機構、職業中介機構的設立審批和日常管理監督。 第二章 人才中介服務機構審批相關規定 第四條(申辦主體) 企業和個人可以申請設立人才中介服務機構。 第五條(業務項目) 人才中介服務機構可以開展以下業務項目: (一)人才供求信息的收集、整理、儲存、發布和咨詢服務; (二)人才信息網路服務; (三)人才推薦; (四)人才招聘; (五)人才培訓; (六)人才測評; (七)法律、法規、規章等規定的其他有關業務。 以上人才中介服務業務,審批機關可以根據申請人所在地區或行業的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及申請人自身的設備條件、人員和管理情況等,批准其開展一項或多項業務。 第六條(申辦條件) 設立人才中介服務機構,應當符合以下基本條件: (一)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 (二)有與開展人才中介業務相適應的場所(辦公及經營場所的房屋應是商業用房,建築面積不低於50平方米,如是租賃的,租賃合同期在一年以上)和設施,注冊資本(金)不得少於10萬元; (三)有5名以上取得人才中介職業資格證書的工作人員; (四)有健全可行的工作規范和章程; (五)具備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其中,申請從事第五條第(二)項業務的除符合基本條件外,還需取得上海市通信管理局頒發的從事互聯網信息服務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具有開展人才信息網路服務的環境條件和相應設備;具有若干名專職的計算機信息和網路服務的專業工程技術人員;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申請從事第五條第(五)項業務的除符合基本條件外,還需具有培訓管理經驗的專兼職工作人員和適應本市需求的培訓項目;具有與開展培訓項目相適應的場地和設施。 申請從事第五條第(六)項業務的除符合基本條件外,還需具有從事人才測評技術的專職工作人員;具有先進的人才測評軟體和相適應的設備證明。 第七條(申辦材料) 申請設立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的,應提交以下基本材料: (一)《上海市設立內資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申請表》; (二)機構名稱核准通知書或營業執照正本、副本和公司代碼證; (三)工作人員的職業資格及勞動合同,法定代表人簡歷及身份證明; (四)場所使用權證明(辦公及經營場所的房屋性質及面積證明,租賃房屋附租賃合同及房產證明),工作設備清單(型號和數量); (五)注冊資本(金)證明材料; (六)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的工作規范和章程; (七)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其中,申請從事第五條第(二)項業務的,除提交基本材料外,還應提交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網路服務設備證明;專職網路信息工程技術人員工作證明。 申請從事第五條第(五)項業務的,除提交基本材料外,還應提交專職師資證明;擬開展的培訓項目或課程設置證明;相應的培訓大綱和培訓教材;教學場地和教學設施證明。 申請從事第五條第(六)項業務的,除提交基本材料外,還應提交測評技術或軟體證明;相應測評設備證明;專職評測人員工作證明。 第三章 職業中介機構審批相關規定 第八條(申辦主體) 企業和個人可以申請設立職業中介機構。 第九條(業務項目) 職業中介機構可以從事下列業務: (一)為勞動者介紹用人單位; (二)為用人單位和居民家庭推薦勞動者; (三)開展職業指導、人力資源管理咨詢服務; (四)收集和發布職業供求信息; (五)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從事互聯網職業信息服務; (六)組織職業招聘洽談會; (七)經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核準的其他服務項目。 第十條(申辦條件) 設立職業中介機構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專門從事職業中介類業務,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 (二)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負責人應有3年以上勞動人事工作經歷,主要負責人和工作人員應當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經過專業培訓,並取得相應的專業資格; (三)有與開展職業中介業務相適應的場所(辦公及經營場所的房屋應是商業用房,建築面積不低於50平方米,如是租賃的,租賃合同期在一年以上)和設施,以及一定數額的開辦資金; (四)有一定數量具備相應職業資格的專職工作人員: 1、設立公司法人的應當有5名以上的職業介紹經紀人; 2、設立合夥企業的應當有2名以上的職業介紹經紀人; 3、設立個人獨資企業的應當有1名以上的職業介紹經紀人。 (五)有健全可行的機構章程和管理制度。 (六)其中,擬申請設立家庭勞務介紹機構的,必須是注冊資金10萬元(含10萬元)以上的獨立機構;有開展中介活動所需的場所和必要的設施;主要負責人與工作人員都應具有本市常住戶口或取得《上海市居住證》,其中主要負責人應在法定勞動年齡段內,具有大專以上文化學歷,工作人員至少有3名經過專業培訓並取得相應的上崗證。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十一條(申辦材料) 申請開辦職業中介機構的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上海市設立營利性職業中介機構申請表》; (二)機構名稱核准通知書或營業執照及組織機構代碼證; (三)擬任負責人的基本情況、身份證明(機構法定代表人及主要負責人的學歷證明及3年以上勞動人事工作經歷證明); (四)專職工作人員的相關證明(學歷證明、職業介紹經紀人證書及勞動合同); (五)場所使用權證明(辦公及經營場所的房屋性質及面積證明,租賃房屋附租賃合同及房產證明); (六)注冊資本(金)驗資報告; (七)機構章程和管理制度草案; (八)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材料。 第四章 審批程序 第十二條(審批程序流程) 內資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營利性職業中介機構的設立審批,實行告知承諾制度。 (一)申請人現場或登錄21世紀人才網(網址為 www.21cnhr.gov.cn )或12333網(網址為 www.12333sh.gov.cn ),向擬辦機構所在地的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提出申請,填寫《上海市設立內資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申請表》或《上海市設立營利性職業介紹機構申請表》。經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審核同意,申請人可以當場領取或網上下載《人才中介服務許可告知承諾書》或《職業中介許可告知承諾書》(以下簡稱《告知承諾書》)。 (二)申請人自收到《告知承諾書》10個工作日內,向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提交本人簽字或蓋章的《告知承諾書》(一式二份),以及《試行辦法》中第七條或第十一條規定的全部申請材料,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應當場作出行政審批決定並發放《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或《家庭勞務介紹許可證》(以下簡稱「許可證」)。 (三)申請人獲得許可證後,應當至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工商登記手續。 第十三條(後續監管) 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自頒證之日起2個月內,對申請人的承諾內容是否屬實進行檢查。發現實際情況與承諾內容不符的,應當要求其限期整改;整改後仍不符合條件的,行政審批機關應當依法撤銷行政審批決定,注銷其許可證,並在行政機關網站上公示,同時抄告同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 自頒證之日起2個月內,被舉報或投訴有違反中介服務相關法律法規行為的,由勞動保障監察部門和中介機構的日常管理部門共同實施監察。 第十四條(辦結告知) 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應當通過行政機關網站等渠道,公布批准設立的人才中介服務機構及職業中介機構名錄。 第十五條(變更、終止) 人才中介服務機構變更機構名稱、法定代表人和經營場所等事項或者終止的,按照《上海市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管理暫行辦法》(滬人〔2006〕108號)執行;職業中介機構變更機構名稱、法定代表人和經營場所等事項或者終止的,按照《關於本市營利性職業介紹機構的管理意見》(滬勞保就發〔2003〕3號)執行。 第十六條(設立分支機構) 人才中介服務機構設立分支機構的,按照《關於人才中介服務企業設立分支機構有關事項的通知》(滬人〔2005〕203號)執行;職業中介機構設立分支機構的,按照《關於本市營利性職業介紹機構的管理意見》(滬勞保就發〔2003〕3號)執行。 第五章 附則 第十七條(誠信檔案) 申請人在行政審批機關的審查及後續監管中被發現有作出不實承諾行為的,按照本辦法第十三條的規定,限期整改,整改後仍不符合條件的,依法撤銷行政審批決定,注銷許可證;在該申請人以後的同一行政審批申請中,將不再適用告知承諾審批方式;申請人在取得許可證期間,有其他違法行為的,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十八條(申請人不願意承諾的辦理) 對實行告知承諾的行政審批事項,申請人不願作出承諾的,行政審批機關應當按照《上海市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管理暫行辦法》(滬人〔2006〕108號)及《關於本市營利性職業介紹機構的管理意見》(滬勞保就發〔2003〕3號)文件規定,實施行政審批。 第十九條(監督管理) 人才中介服務機構及職業中介機構的日常行政管理要求和年度規范運行檢查繼續按照《上海市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管理暫行辦法》(滬人〔2006〕108號)及《關於本市營利性職業介紹機構的管理意見》(滬勞保就發〔2003〕3號)文件規定執行。 第二十條(施行日期) 本辦法自發文之日起施行。 《上海市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管理暫行辦法》(滬人〔2006〕108號)及《關於本市營利性職業介紹機構的管理意見》(滬勞保就發〔2003〕3號)文件中與本辦法不一致的,按本辦法執行。 原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關於修改〈營利性職業介紹許可告知書〉的通知》(滬勞保就〔2007〕31號)和原上海市人事局《人才中介服務許可告知承諾書》予以廢止。 附件: 1、《上海市設立內資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申請表》(略) 2、《上海市設立營利性職業中介機構申請表》(略) 3、《人才中介服務許可告知承諾書》(內資人才中介服務機構資質審批)(略) 4、《職業中介許可告知承諾書》(營利性職業中介機構資質審批)(略) 5、《撤銷行政許可決定書》(樣本)(略)

⑷ 借貸信息中介機構的規章制度有哪些

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有下列禁止性行為:為自身或變相為自身融資;直接或間接接受、歸集出借人的資金;以及直接或變相向出借人提供擔保或者承諾保本保息等。
【法律依據】
《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第十條
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不得從事或者接受委託從事下列活動:
(一)為自身或變相為自身融資;
(二)直接或間接接受、歸集出借人的資金;
(三)直接或變相向出借人提供擔保或者承諾保本保息;
(四)自行或委託、授權第三方在互聯網、固定電話、行動電話等電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場所進行宣傳或推介融資項目;
(五)發放貸款,但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六)將融資項目的期限進行拆分;
(十二)從事股權眾籌等業務;
(十三)法律法規、網路借貸有關監管規定禁止的其他活動。

⑸ 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動管理辦法為什麼不適用於出國留學

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動系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實施細則》第二條所稱中國公民出國定居,探親,訪友,繼承財產和其他非公務活動提供信息介紹,法律咨詢,溝通聯系,境外安排,簽證申辦及相關服務的活動。不適用於中國公民出國,境外就業的中介活動,以及組織中國公民自費出國旅遊,勞務活動。

(一)申請條件
設立中介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符合法人設立的條件;
2,法定代表人應當是具有境內常住戶口,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中國公民,符合法定代表人登記管理的有關規定,且未因犯妨害國(邊)境管理秩序罪受過刑事處罰;
3,有熟悉我國和相關國家出入境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不得少於5名;主要工作人員應當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未因犯妨害國(邊)境管理秩序罪受過刑事處罰。其中應當有具備專業資格的外語,法律,財會人員;
4,已建立保證中介活動正常運行的規章制度,落實管理,責任人員;
5,與外國相關出入境服務已建立合作與交流關系,直接簽署有效的合作意向書或者合作協議。
中介設立分支,應當按照設立中介的規定辦理資格認定手續,並交存備用金。
境外,個人以及外國駐華申請《經營許可證》的,不予受理。

(二)審批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及《實施細則》
《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動管理辦法》

(三)需提交的證明材料
1,申請《因私出入境中介經營許可證》(以下簡稱《經營許可證》),應當提交以下材料(一式兩分):
(1)填寫完整的《因私出入境中介資格申請表》;
(2)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主要工作人員的簡歷和有關身份,資格證明;
(3)與外國出入境服務直接簽署的有效的合作意向書或者協議(中,外文本),以及經我國駐外使,領館認證的外國簽約方的合法資格證明;
(4)具有法定資格的驗資出具的驗資證明;
(5)章程;
(6)保證中介活動正常運行的規章制度;
(7)擬開展中介活動的可行性報告
(8)住所和經營場所使用證明;
(9)工商行政管理機關預先核準的名稱。
2, 《經營許可證》實行年度審核制度。
中介應當按照年度審核要求,於每年度一月向中介所在地的市級公安機關提交《因私出入境中介年度審核表》,上一年度經營情況報告以及其他相關材料,並由省級公安機關進行年度審核。

(四)程序時限
1,設立:中介應當向所在地的地,市級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經省級公安機關資格認定後報公安部備案。獲得資格認定的,由省級公安機關頒發有效期為5年的《因私出入境中介經營許可證》
申請憑《經營許可證》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辦理登記注冊。登記注冊後,向所在地的地,市級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備案。
公安機關應當在受理申請後的60個工作日內完成資格認定工作。符合資格認定條件的,由省級公安機關將申請材料(副本)連同資格認定報告一並報公安部備案。不符合資格認定條件的,由受理申請的公安機關及時通知並連同申請材料退還申請。
2,年審:省級公安機關應當在每年的二月底以前完成中介《經營許可證》年度審核並將結果報告公安部,同時將通過和不予通過《經營許可證》年度審核的中介名單通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在辦理中介年檢時,應當要求中介提交《經營許可證》年度審核情況。

(五)處罰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及《實施細則》
《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動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

第十四條 對違反本法規定,非法出境,入境,假告,塗改,冒充轉讓出境,入境證件的,公安機關可以處以警告或者10日以下的拘留處罰;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五條 受公安機關拘留處罰的公民對處罰不服的,在接到通知之是起15日內,可以向上一有公安機關提出申訴,由上一級公安機關作出最後的裁決,也可以直接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實施細則》
第二十三條持用偽造,塗改等無效證件或者冒用他人證件出境,入境的,除收繳證件外,處以警告或者5日以下拘留;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嚴懲組織,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犯罪的補充規定》的有關條款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四條偽造,塗改,轉讓,買賣出境入境證件的,處10日以下拘留;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和《全國人民代表常務委員會關於嚴懲組織,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犯罪的補充規定》的有關條款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五條編造情況,提供假證明,或者以行賄等手段,獲取出境入境證件,情節較輕的,處以警告或者5日以下拘留;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和《全國人民代表常務委員會關於嚴懲組織,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犯罪的補充規定》的有關條款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動管理辦法》
第二十二條 中介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由省級公安機關注銷其《經營許可證》並報公安部備案:
(1)中介年度審核不合格或者不按照本辦法參加年度審核;
(2)中介超過60日未按照本辦法第二十九條規定補足備用金的;
(3)依法被取消中介活動經營資格的。
第二十四條 中介因違反本辦法被吊銷營業執照的,其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責任人3年內不得從事中介活動。
第三十一條 單位和個人未經資格認定,登記注冊擅自開展中介活動的,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和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法取締,沒收違法所得。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二條 中介有違反本辦法第十一條,第十二條規定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責令其限期整改,對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10000元以下罰款;對有違法所得的,處以違法所得3倍以下不超過30000元的罰款。
第三十三條 中介在中介活動中為他人編造情況,提供假證明,騙取出境入境證件。沒有違法所得的,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對中介處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處以違法所得3倍以下不超過30000元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四條 對未經批准發布中介活動廣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責令停止發布,有違法所得的,處以違法所得3倍以下不超過30000元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10000元以下的罰款。

⑹ 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動管理辦法的第二章 中介機構的設立

第五條設立中介機構應當向機構所在地的地、市級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經省級公安機關資格認定後報公安部備案。獲得資格認定的,由省級公安機關頒發有效期為五年的《因私出入境中介機構經營許可證》(以下簡稱《經營許可證》)。
申請機構憑《經營許可證》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辦理登記注冊。登記注冊後,向機構所在地的地、市級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備案。
第六條設立中介機構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符合企業法人設立的條件;
(二)法定代表人應當是具有境內常住戶口、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中國公民,符合企業法定代表人登記管理的有關規定,且未因犯妨害國(邊)境管理秩序罪受過刑事處罰;
(三)有熟悉我國和相關國家出入境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不得少於五名;主要工作人員應當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未因犯妨害國(邊)境管理秩序罪受過刑事處罰。其中應當有具備專業資格的外語、法律、財會人員;
(四)已建立保證中介活動正常運行的規章制度,落實管理、責任人員;
(五)與外國相關出入境服務機構已建立合作與交流關系,直接簽署有效的合作意向書或者合作協議。
第七條申請《經營許可證》應當提交以下材料(一式兩份):
(一)填寫完整的《因私出入境中介機構資格申請表》;
(二)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主要工作人員的簡歷和有關身份、資格證明;
(三)與外國出入境服務機構直接簽署的有效的合作意向書或者協議(中、外文本),以及經我國駐外使、領館認證的外國簽約方的合法資格證明;
(四)具有法定資格的驗資機構出具的驗資證明;
(五)企業章程;
(六)保證中介活動正常運行的規章制度;
(七)擬開展中介活動的可行性報告;
(八)住所和經營場所使用證明;
(九)工商行政管理機關預先核準的企業名稱。
第八條公安機關應當在受理申請後的60個工作日內完成資格認定工作。符合資格認定條件的,由省級公安機關將申請材料(副本)連同資格認定報告一並報公安部備案。不符合資格認定條件的,由受理申請的公安機關及時通知並連同申請材料退還申請機構。
第九條境外機構、個人以及外國駐華機構申請《經營許可證》的,不予受理。

⑺ 海口市房地產中介服務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房地產中介服務行為,維護房地產市場秩序,保障房地產中介活動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房地產咨詢、經紀中介服務活動,應當遵守本辦法。房地產價格評估的中介服務活動,適用《海南經濟特區城市房地產價格評估管理規定》。
本辦法所稱的房地產中介服務,是指房地產咨詢、經紀和價格評估等活動的總稱。
本辦法所稱房地產咨詢中介服務,是指為房地產活動當事人提供法律、法規、政策、信息、技術等方面咨詢服務的經營活動。
本辦法所稱房地產經紀中介服務,是指為委託人提供房地產居間、代理等服務的經營活動。第三條房地產中介服務活動應當遵循合法、自願、公平、誠信的原則。第四條市房產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本市房地產中介服務活動的監督和管理。
土地、工商、稅務、公安、人事勞動保障、價格等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做好城市房地產中介服務管理的有關工作。第五條房地產中介服務機構和人員可以依法組織行業協會,對房地產中介服務行業的經營服務進行自律監督;行業協會的業務活動接受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第二章中介服務機構和人員第六條從事房地產中介服務業務,應當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中介服務機構,取得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第七條設立房地產中介服務機構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有自己的名稱和組織機構;
(二)有不少於30平方米的固定服務場所;
(三)有法定數額的注冊資金;
(四)從事房地產咨詢業務的,應當有3名以上取得房地產咨詢資格證並注冊的人員;從事房地產經紀業務的,應當有3 名以上注冊房地產經紀人,或者2名以上注冊房地產經紀人和3名以上注冊的房地產經紀人協理。第八條從事房地產中介服務的企業法人設立房地產中介服務分支機構的,其分支機構應當有不少於20平方米的固定服務場所,並有2名以上注冊房地產經紀人,或者1名注冊房地產經紀人和2名以上注冊的房地產經紀人協理。第九條房地產中介服務機構及其分支機構應當自取得營業執照之日起30日內,持下列材料到市房產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一)房地產中介服務機構備案申請表;
(二)營業執照副本、機構章程和主要的內部管理制度;
(三)固定經營場所證明(房屋所有權證或房屋租賃備案證明原件);
(四)機構法定代表人、分支機構負責人的身份證明及任職文件;
(五)房地產中介服務人員的職業資格證、注冊證、勞動合同等。第十條房地產中介服務機構終止或變更本辦法第九條涉及的事項,應當自向原登記注冊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注銷或變更登記之日起20日內,向市房產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十一條房地產中介服務機構根據本辦法第九條、第十條申請備案,符合備案條件的,市房產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發給備案證明;對申請材料不齊全的,市房產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場一次性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第十二條從事房地產中介服務的咨詢人員、經紀人、經紀人協理,應當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參加房地產中介服務職業資格考試合格,取得房地產中介服務職業資格證書。第十三條取得房地產咨詢資格、房地產經紀人資格和房地產經紀人協理資格的人員執業,應當按照國家和本省、市的有關規定注冊。
房地產中介服務人員從業資格注冊期滿的,持證者應當到注冊管理機構辦理延續注冊手續。在注冊有效期內變更執業機構的,應當在應聘時辦理變更手續。第十四條禁止無職業資格證書或者有職業資格證書未注冊的人員從事房地產中介咨詢、經紀業務。
禁止房地產中介服務機構指派未取得房地產中介服務職業資格證書或者取得職業資格證書但未經注冊的人員從事中介咨詢、經紀業務。第十五條禁止偽造、塗改、轉讓、轉借職業資格證書和注冊證。第三章中介服務行為規范第十六條房地產中介服務機構應當在經營場所公示下列內容:
(一)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
(二)備案證明;
(三)房地產中介服務人員姓名、照片、注冊證號;
(四)服務項目、內容、標准;
(五)收費項目、依據、標准、對象;
(六)信用檔案查詢方式;
(七)投訴方式和途徑;
(八)行業組織推薦使用的房地產中介服務合同示範文本;
(九)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事項。
房地產中介服務機構代理銷售商品房項目的,還應當在銷售現場明顯位置公示商品房代理銷售委託書和符合銷售商品房的有關證明文件。

⑻ 浙江省社會中介機構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促進中介服務業的發展,規范社會中介機構的行為,維護中介服務市場秩序,保障社會中介機構及委託人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社會中介機構(以下簡稱中介機構)及其執業人員應當遵守本辦法。第三條本辦法所稱中介機構,是指依法設立的運用專門的知識和技能,按照一定的業務規則或程序為委託人提供中介服務,並收取相應費用的組織。包括:
(一)獨立審計機構;
(二)資產、土地、工程等評估機構;
(三)工程監理機構;
(四)法律、檔案等服務機構;
(五)信息、技術、工程等咨詢機構;
(六)檢測、檢驗、公證、認證機構;
(七)職業、人才、婚姻等介紹機構;
(八)工商登記、商標、專利、稅務、房地產、招投標、因私出入境等代理機構;
(九)符合本辦法規定的其他組織。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中介服務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優化中介服務業的發展環境,促進中介服務業健康、有序發展。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司法、科技、教育、建設、水利、質量技術監督、國土資源、公安、民政、勞動保障、人事等行政部門按照法律、法規及本辦法的規定,分別負責有關中介機構及其執業人員的監督管理。
審計部門負責獨立審計機構的業務質量監督。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中介機構的工商登記和監督。第六條中介機構應當加入行業協會,或成立中介行業協會。
行業協會應當制訂本行業自律規范和懲戒規則,做好自律管理和監督,發揮行業自律作用,指導本行業中介服務業的發展。
中介執業人員應當接受行業協會的自律監督。第二章機構設立與執業資格第七條設立中介機構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自己的名稱、固定的場所和必要的設施,以及與其開展中介業務相適應的資金;
(二)有健全的執業規則以及其他相應的管理制度;
(三)取得執業資格的專職執業人員不少於3人;
(四)兼職執業人員不得超過本行業規定的人數比例;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第八條中介機構設立實行登記制度。設立中介機構應當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設立登記;未辦理工商登記的,不得從事營利性中介活動。
法律、法規規定中介機構在辦理工商登記前應當由有關行政部門審批,或對中介機構設立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
本省以外的中介機構在本省設立分支機構的,應當在分支機構所在地辦理登記手續。第九條鼓勵中介機構實行規模化經營,提高中介機構的服務質量和競爭力。
新設立的中介機構應當採用合夥制或有限責任公司制,原有中介機構應當逐步改制為合夥制或有限責任公司制。第十條中介機構不得隸屬於行政機關,應當獨立建制並承擔法律責任。
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不得在中介機構兼職。第十一條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對中介機構實行專業資質認定製度的,有關行政部門應當按照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執行。第十二條中介執業人員實行執業資格制度。中介執業人員應當按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取得執業資格;未取得資格的,不得執業。第十三條除國家另有規定外,中介執業資格應當通過考試取得。國家對中介執業人員資格考試另有規定的,依照國家規定辦理;國家尚未規定的,實行全省統一考試。全省考試辦法由有關行政部門組織有關行業協會制定,報省人民政府備案。第三章中介執業行為第十四條中介機構開展活動,應當遵守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遵守職業道德,遵循自願、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第十五條當事人有權自主選擇中介機構為其提供服務。中介機構依法從事中介活動,其行為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預。
行政機關不得憑借職許可權定當事人接受其指定的中介機構提供的服務。法律、法規規定某項中介業務由特定中介機構提供的,從其規定。
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活動中,對依法設立的各中介機構出具的證明文件應當同等對待。第十六條中介機構及其執業人員在執業過程中除遵守業務規則外,還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提供的信息、資料及出具的書面文件應當真實、合法;
(二)應當及時、如實地告知委託人應當知道的信息;
(三)對執業中知悉的商業秘密及其他秘密事項予以保密;
(四)妥善保管委託人交付的樣品、定金、預付款、有關憑證等財物及資料;
(五)如期完成委託合同及業務規范規定的其他事項。

⑼ 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規范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保護出借人、借款人、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及相關當事人合法權益,促進網路借貸行業健康發展,更好滿足中小微企業和個人投融資需求,根據《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的總體要求和監管原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在中國境內從事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業務活動,適用本辦法,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本辦法所稱網路借貸是指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互聯網平台實現的直接借貸。個體包含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組織。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是指依法設立,專門從事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業務活動的金融信息中介公司。該類機構以互聯網為主要渠道,為借款人與出借人(即貸款人)實現直接借貸提供信息搜集、信息公布、資信評估、信息交互、借貸撮合等服務。
本辦法所稱地方金融監管部門是指各省級人民政府承擔地方金融監管職責的部門。第三條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按照依法、誠信、自願、公平的原則為借款人和出借人提供信息服務,維護出借人與借款人合法權益,不得提供增信服務,不得直接或間接歸集資金,不得非法集資,不得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借款人與出借人遵循借貸自願、誠實守信、責任自負、風險自擔的原則承擔借貸風險。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承擔客觀、真實、全面、及時進行信息披露的責任,不承擔借貸違約風險。第四條按照《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鼓勵創新、防範風險、趨利避害、健康發展」的總體要求和「依法監管、適度監管、分類監管、協同監管、創新監管」的監管原則,落實各方管理責任。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及其派出機構負責制定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監督管理制度,並實施行為監管。各省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轄區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的機構監管。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對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涉及的電信業務進行監管。公安部牽頭負責對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的互聯網服務進行安全監管,依法查處違反網路安全監管的違法違規活動,打擊網路借貸涉及的金融犯罪及相關犯罪。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負責對金融信息服務、互聯網信息內容等業務進行監管。第二章備案管理第五條擬開展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服務的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及其分支機構,應當在領取營業執照後,於10個工作日以內攜帶有關材料向工商登記注冊地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備案登記。
地方金融監管部門負責為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辦理備案登記。地方金融監管部門應當在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提交的備案登記材料齊備時予以受理,並在各省(區、市)規定的時限內完成備案登記手續。備案登記不構成對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經營能力、合規程度、資信狀況的認可和評價。
地方金融監管部門有權根據本辦法和相關監管規則對備案登記後的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進行評估分類,並及時將備案登記信息及分類結果在官方網站上公示。
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完成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備案登記後,應當按照通信主管部門的相關規定申請相應的電信業務經營許可;未按規定申請電信業務經營許可的,不得開展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業務。
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評估分類等具體細則另行制定。第六條開展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業務的機構,應當在經營范圍中實質明確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第七條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事項發生變更的,應當在5個工作日以內向工商登記注冊地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報告並進行備案信息變更。第八條經備案的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擬終止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服務的,應當在終止業務前提前至少10個工作日,書面告知工商登記注冊地地方金融監管部門,並辦理備案注銷。
經備案登記的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依法解散或者依法宣告破產的,除依法進行清算外,由工商登記注冊地地方金融監管部門注銷其備案。第三章業務規則與風險管理第九條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依據法律法規及合同約定為出借人與借款人提供直接借貸信息的採集整理、甄別篩選、網上發布,以及資信評估、借貸撮合、融資咨詢、在線爭議解決等相關服務;
(二)對出借人與借款人的資格條件、信息的真實性、融資項目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必要審核;
(三)採取措施防範欺詐行為,發現欺詐行為或其他損害出借人利益的情形,及時公告並終止相關網路借貸活動;
(四)持續開展網路借貸知識普及和風險教育活動,加強信息披露工作,引導出借人以小額分散的方式參與網路借貸,確保出借人充分知悉借貸風險;
(五)按照法律法規和網路借貸有關監管規定要求報送相關信息,其中網路借貸有關債權債務信息要及時向有關數據統計部門報送並登記;
(六)妥善保管出借人與借款人的資料和交易信息,不得刪除、篡改,不得非法買賣、泄露出借人與借款人的基本信息和交易信息;
(七)依法履行客戶身份識別、可疑交易報告、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保存等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義務;
(八)配合相關部門做好防範查處金融違法犯罪相關工作;
(九)按照相關要求做好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網路與信息安全相關工作;
(十)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工商登記注冊地省級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義務。

⑽ 境外就業中介管理規定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規范境外就業中介活動,維護境外就業人員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國務院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在中國境內從事境外就業中介活動的管理。
本規定所稱境外就業,是指中國公民與境外僱主簽訂勞動合同,在境外提供勞動並獲取勞動報酬的就業行為。
本規定所稱境外就業中介,是指為中國公民境外就業或者為境外僱主在中國境內招聘中國公民到境外就業提供相關服務的活動。經批准,從事該項活動的機構為境外就業中介機構。第三條 境外就業中介實行行政許可制度。未經批准及登記注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境外就業中介活動。第四條 勞動保障部門負責境外就業活動的管理和監督檢查。
公安機關負責境外就業中介活動出入境秩序的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境外就業中介機構登記注冊和境外就業中介活動市場經濟秩序的監督管理。第二章 中介機構的設立第五條 從事境外就業中介活動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符合企業法人設立的條件;
(二)具有法律、外語、財會專業資格的專職工作人員,有健全的工作制度和工作人員守則;
(三)備用金不低於50萬元;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第六條 申請從事境外就業中介活動的機構(以下簡稱申請機構)應當向其所在地的省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申請,經初審同意並徵得同級公安機關同意後,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審批。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自收到申請之日起60日內做出答復。新設境外就業中介機構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審批前,應當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辦理名稱預先核准登記。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審查批准並抄送公安部後,向該機構頒發境外就業中介許可證(以下簡稱許可證)。
許可證自頒發之日起有效期為3年。
境外機構、個人及外國駐華機構不得在中國境內從事境外就業中介活動。第七條 申請機構應當向審核機關提交以下文件材料:
(一)填寫完整的境外就業中介資格申請表;
(二)企業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
(三)法定代表人或者擬任人選、主要工作人員或者擬聘用人選的簡歷和有關資格證明;
(四)具有法定資格的驗資機構出具的驗資報告;
(五)機構章程及內部有關規章、制度;
(六)擬開展境外就業中介活動的行政區域和可行性報告;
(七)住所和經營場所使用證明;
(八)省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認可的備用金存款證明;
(九)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規定的其他材料。第八條 申請機構應當自領取許可證之日起30日內,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企業法人設立登記或者變更登記,並應當於設立登記或者變更登記核准之日起10日內,到所在地的省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和公安機關備案。第三章 經營和管理第九條 境外就業中介機構依法從事下列業務:
(一)為中國公民提供境外就業信息、咨詢;
(二)接受境外僱主的委託,為其推薦所需招聘人員;
(三)為境外就業人員進行出境前培訓,並協助其辦理有關職業資格證書公證等手續;
(四)協助境外就業人員辦理出境所需要護照、簽證、公證材料、體檢、防疫注射等手續和證件;
(五)為境外就業人員代辦社會保險;
(六)協助境外就業人員通過調解、仲裁、訴訟等程序維護其合法權益。第十條 境外就業中介機構應當依法履行下列義務:
(一)核查境外僱主的合法開業證明、資信證明、境外僱主所在國家或者地區移民部門或者其他有關政府主管部門批準的招聘外籍人員許可證明等有關資料;
(二)協助、指導境外就業人員同境外僱主簽訂勞動合同,並對勞動合同的內容進行確認。
勞動合同內容應當包括合同期限、工作地點、工作內容、工作時間、勞動條件、勞動報酬、社會保險、勞動保護、休息休假、食宿條件、變更或者解除合同的條件以及勞動爭議處理、違約責任等條款。第十一條 境外就業中介機構應當依法與境外就業人員簽訂境外就業中介服務協議書。協議書應當對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服務項目、收費標准、違約責任、賠償條款等內容作出明確規定。第十二條 境外就業中介機構應當將簽訂的境外就業中介服務協議書和經其確認的境外就業勞動合同報省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備案。省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在10日內未提出異議的,境外就業中介機構可以向境外就業人員發出境外就業確認書。公安機關依據有關規定,憑境外就業確認書為境外就業人員辦理出入境證件。

熱點內容
公證全國統一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21:43:05 瀏覽:263
在新婚姻法之前結婚證嗎 發布:2024-11-19 21:28:30 瀏覽:821
婚姻法21這條屬於 發布:2024-11-19 20:42:30 瀏覽:938
瑞達行政法補充講義 發布:2024-11-19 20:36:23 瀏覽:551
新合同法以什麼為指導制定 發布:2024-11-19 20:34:37 瀏覽:295
女法官p 發布:2024-11-19 20:11:24 瀏覽:269
新鄭律師援助 發布:2024-11-19 19:04:40 瀏覽:708
印刷廠裝訂車間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19 19:03:11 瀏覽:247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由規定 發布:2024-11-19 18:48:34 瀏覽:987
24條婚姻法北京電視台 發布:2024-11-19 18:48:29 瀏覽: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