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法規手機卡

法規手機卡

發布時間: 2022-12-25 09:37:24

⑴ 賣手機卡犯法嗎

買賣手機卡違法。買賣公民手機卡等個人信息屬於犯罪行為,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實名制的手機卡中有對方的隱私信息,倒賣是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是指以竊取或者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的行為。非法經營,是指該經營活動需要行政特別許可,但是未經特別許可而非法經營。非法經營罪侵犯的客體應該是市場秩序,為了保證限制買賣物品和進出口物品市場,國家實行上述物品的經營許可制度。客觀方面表現為未經許可經營專營、專賣物品或者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買賣進出口許可證、進出口原產地證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經營許可證或者批准文件,以及從事其他非法經營活動,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二十五條 違反國家規定,有下列非法經營行為之一,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一)未經許可經營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專營、專場物品或者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的;(二)買賣進出口許可證、進出口原產地證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經營許可證或者批准文件的;(三)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准,非法經營證券、期貨或者保險業務的;(四)其他嚴重擾亂市秩序的非法經營行為。
第二百三十一條 單位犯本節第二百二十一條至第二百三十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節各該條的規定處罰。

⑵ 賣手機卡犯法嗎

賣手機卡會構成非法經營罪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情節嚴重的可能會數罪並罰,沒收非法所得。個人買賣手機卡是違反犯罪行為,是需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的。
法律分析
根據相關法律條例規定,非法經營罪侵犯的客體是市場秩序,為了保證限制買賣物品和進出口物品市場,國家實行物品的經營許可制度。非法經營罪,最高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若是倒賣實名手機卡,應當是屬於侵犯了別人的一些隱私權利,是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的,如果說構成的情節比較嚴重的話,那麼還有可能構成刑事責任。現在基本上購買手機卡都是要實名制的否則的話還買不到,有的人在沒有使用這個手機卡之後就會丟掉,到時候會被一些不法人員進行倒賣。凡是非法出售、出租、出借本人名下的銀行卡、手機電話卡的都屬於違法犯罪行為,一經發現,公安機關必將依法予以嚴厲打擊。在生活中若是有高價回收手機卡的,大家一定要慎重,出售給對方可能會泄露掉自己的隱私。也不要隨便扔掉不用的手機卡,一定要銷毀在丟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二十五條 違反國家規定,有下列非法經營行為之一,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一)未經許可經營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專營、專賣物品或者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的;(二)買賣進出口許可證、進出口原產地證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經營許可證或者批准文件的;(三)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准非法經營證券、期貨、保險業務的,或者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的;(四)其他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非法經營行為。

⑶ 用自己身份證幫別人辦手機卡會有什麼法律後果

請勿將已登記您本人身份信息的實名制號碼卡或者本人身份證隨意提供和倒賣給他人使用,貪圖小利,被詐騙分子利用,使您合法途徑購買的手機電話卡變成違法犯罪的工具。

⑷ 關於電話卡的法律規定

手機實名制,是指用戶以自己的名稱、產品、品牌等文字標識為手機號碼進行注冊。手機實名是新一代移動商務搜索技術,它是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與手機簡訊功能相結合,用戶注冊實名後,即將相關信息存儲在互聯網資料庫上,在其他需要查詢時,通過手機簡訊查詢的方式,隨時隨地獲取相關信息。工信部宣布從2010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電話用戶實名登記制度。目前國內的各大運營商和相關機構已經收到了工信部下發的通知,這意味著9月1號我國將正式啟動手機實名制工作。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個並非法律層面的規定,而僅僅是工信部的規章,因此效力較低,如果違反營運商會面臨著一定的行政處罰
手機號碼資源歸國家所有,個人用戶實名登記後可以自已使用,跟土地使用權差不多,現通訊運營商通過入網協議,或靚號協議,限制用戶在網時限,或限制用戶轉網,或者限制用戶過戶等,是不是符合法律規定。國務院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第27條規定:國家對電信資源統一規劃、集中管理、合理分配,實行有償使用制度。
《電信網碼號資源管理辦法》第3條規定:碼號資源屬於國家所有。國家對碼號資源實行有償使用制度,具體收費標准和收費辦法另行制定。而所有權,是物權中的一個法律概念。《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二條明確規定,物包括動產、不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也適用於物權法。
關於手機號碼的使用權,尤其是個人對手機號碼的使用權,法律沒有明確規定。
可以肯定的是,手機號碼的所有權屬於國家,運營商從國家取得手機號碼的使用權(應該也屬於用益物權)。而個人又通過與運營商簽訂合同,有償使用手機號碼,在每日講法看來,個人對手機號碼享有的是用益物權。
運營商與個人之間的入網協議,其實是約定了手機號碼的物權,同時也約定了相關服務費用等的債權。

⑸ 手機卡管理規定

手機卡管理規定是什麼呢?

【導讀】工信部出台「史上最嚴」手機卡實名制,規定自2015年9月1日起,電信運營商在通過各類實體營銷渠道銷售手機卡時,將要求用戶出示本人身份證,並當場在第二代身份證讀卡器上進行驗證。手機實名制能否真正保護用戶隱私安全,防範簡訊騷擾,打擊商業詐騙?本期《天天315》聚焦:手機實名制倒計時。

近日,工信部正式發文規定,要求電信企業自今年9月1日起在所有實體營銷渠道全面配備二代身份證識別設備。也就是說,9月1號起,購買手機卡時,消費者需要出示身份證件並驗證。沒有實名的老客戶也應該補辦實名登記。有人說,這次工信部出台新規,是來真的了,將使消費者最痛恨的「三宗罪」——電話信息騷擾,個人信息泄露,以及電話詐騙成為過去式。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研究員、碩士生導師朱巍與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律師胡鋼進行了分析與解讀。

朱巍:我認為這個規定非常好,工信部在2013年就出台過類似的規定,並且全國人大常委會在2012年12月28號時也在某項決定中提到過手機實名制的問題,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來,落實確實有些困難。因此,我認為這項新規是史上最嚴格的規定。現在的手機不光是通信工具,很多網路服務都是和手機綁定在一起的,在手機未實現實名制的情況下,相關的不良信息都可以通過手機進行傳播。因此,手機實名制不僅有利於防止電信詐騙的發生,對互聯網的凈化也能起到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

胡鋼:首先,實際上三大部委在去年年底採取了一個電話黑卡治理的專項行動,因為長期以來,很多犯罪分子都利用非實名電話卡這一漏洞進行欺詐乃至詐騙,甚至是發布嚴重的、引發社會混亂的信息,給普通的消費者以及整個社會都帶來了很大的危害。因此,我們制定了一系列相關的法律法規,例如2000年的電信條例規定,使用行動電話的用戶不得提供虛假的身份證明。隨後,2012年12月28號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加強網路信息保護的決定。在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的這段時間內開展了一個專項行動,其規定從9月1號開始,要使用查驗二代身份證的專業設備進行查驗,所以整個流程應該是非常清晰的。我相信隨著整個專項行動的推展,特別是相關立法的完善,以及其他制度的配套進行,效果應該會越來越清晰,每一名電信消費者的權利也將得到更好的保障。

網友們也針對此舉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老前輩」:贊同實名制,這樣應該會很少出現騙子之類的吧。

「鳳鳴」:手機實名制可以說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現在,「我能給你實名,你能給我安全」嗎?我國對保護個人隱私相關法規目前還比較薄弱,執法力度不夠,難以杜絕對個人信息的侵害。企業雖有制 度要求員工保守客戶秘密,但如果連法律都難保證的事情,企業制度就更顯蒼白。

「小墨」:贊成實名制。手機實名制沒那麼可怕,手機實名制和用戶隱私泄露之間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不能認為每個手機用戶登記了實名資料就必然會導致自己的隱私信息被泄露。用戶隱私泄露有很多種渠道,運營商渠道只是其中之一,其他比如房地產中介、銀行甚至商家的會員俱樂部等渠道收集到的用戶隱私也有可能泄露,這主要是有人違規操作的問題,不能簡單地將這個推到實名制身上。

記者采訪了北京中關村附近的幾家報刊亭,報刊亭老闆表示,已經聽說了這個方面消息,但還沒有收到運營商要求實名制的相關通知,如果要購買,目前三大運營商的非實名制手機號碼依然都在銷售。

在五道口某手機賣場,營業人員稱已經知道實名制的消息,但沒有收到運營商相關通知,目前三家運營商的非實名制號碼還都可以買到,並且表示:「要買的話趁早,以後真的要執行起來什麼狀況真不好說。」

經濟之聲:關於落實的問題,我們有什麼樣的擔心嗎?

朱巍:落實肯定是個大問題,首先,如果我們要實行實名制,就要對二代身份證進行驗證,可是一些散商或游商可能無法提供二代身份證的驗證設備,所以這項措施到最後可能會僅流於形式。

接下來,我們具體看一看普通用戶關心的問題,比如如何進行實名認證?有哪些幾種途徑?

無論是新辦卡用戶,還是老用戶,都可以攜帶二代身份證前往指定工作地點填寫注冊資料,完成認證手續。辦理手機實名制一般有三種途徑,可以通過實體營業廳、網路營業廳或者代理網點。

最近微信朋友圈裡傳出「未實名用戶會被停機」的說法,不少消費者擔心被停機,紛紛前往營業廳辦理相關業務。前兩天,記者在王府井工美大廈地下一層的移動營業廳里看到,前來辦理業務的市民已經排起長龍。工作人員介紹,最近一段時間前來辦理業務的大多都是辦理手機卡實名制的用戶,他們大多都是看見朋友圈的信息「非實名用戶可能被停機」。那麼,未實名的手機真的會被停機嗎?記者從運營商獲悉,未實名的手機卡將按批次停機,所以,未實名的手機卡應盡快辦理補登,不過,停機前會有簡訊提醒。

經濟之聲:這個問題有多嚴重?

朱巍:這種停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停機,它只是停止某些服務,例如在你接收到簡訊之後,如果沒有進行實名,你就無法再往外撥打電話,但是你可以接電話,也可以接收簡訊。

經濟之聲:是不是要建議消費者盡快到營業廳辦理實名制手續,以免影響正常使用?

胡鋼:營業廳補登卡的用戶確實比較多,大家可能還是有些擔憂。因為從9月1號開始,電信運營商要全面使用二代身份證的識別設備,這種設備是一種物理性設備,你需要將身份證插入這種設備,才能讀取你身份證的信息,而不僅僅只是看到你身份證表面的信息。因為現在的身份證里都嵌了IC卡,所以它的准確度大大的提高了。同時,三大部委會在未來的工作計劃里將強調逐步強化這種實名制,例如它們目前要求,9月1號以前沒有進行實名制認證的網路用戶在辦理新業務換卡時,可以進行補登記,並且採取話費積分獎勵等方式積極主動地引導用戶進行補登記,以確保在今年年底前,本企業全部電話實名制達到90%以上,而且將用多種方式告知未實名的老用戶補登記的方式方法等,還會專門設立便捷的異地補登記的渠道。三部委的文件要求,沒有實名的老用戶在進行補登記時,電信企業不得擅自加重用戶的要求,例如要求用戶變更資費套餐等,用戶可以進行自行選擇。這項措施實際上並不會對消費者的資費造成影響。

經濟之聲:有沒有更加便捷的方法,例如APP等,能方便老百姓辦理實名制手續?

胡鋼:APP有一個最大的問題,首先,相關的工作人員需要拍照,身份證的信息可能會留存在拍照的手機中,從而造成另外一種信息的隱患。我們的電信部門雖然有相關的管理措施,但是我們也不能排除這種掛一漏萬的情況。如果我們全面配備這種二代身份證的識別設備,它就完全不存在讀取的問題,因此,這對於保障用戶個人身份證的信息安全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國移動日前表示,從2015年9月1日起,將通過應用新技術、新設備等措施,進一步加強新入網客戶身份證信息核驗;對於非實名老客戶,必要時將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部委工作要求採取限制通信、業務的手段,督促用戶依法實名登記。

不過,消費者在實際辦理的過程中也遇到一些問題,比如北京的劉女士在辦理時發現,自己使用的電話卡登記顯示的是陌生人「黃某某」的名字,對於這種情況,工作人員告訴劉女士,除了出示本人的身份證、手機密碼外,還需要提供近3個月撥出的5個電話號碼,就可以把該號碼機主直接過戶到劉女士名下了。消費者還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需要注意些什麼?

朱巍:以前因為沒有採取實名制,所以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說這個號碼曾經是別人用的,別人用完之後,可能因為這個號比較好,所以被市場進行了二次甚至三次流轉,劉女士買到的這個號碼應該不是初始號碼,而是被別人用過的,所以這就存在著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該號碼在二次流轉到市場之前,為什麼沒有清除相關的記錄就直接流轉到市場了?這也反映出了非實名制的隱患。其實此次的實名制並不是一對一的實名制,而是可以用一張身份證辦理好幾個手機號碼,可能三或五個都是可以的。

胡鋼:其實三部委出台的文件里還專門有一句話,意思就是針對使用同一身份證在一個省份內登記了5張以上行動電話卡的用戶,需重點對其登記信息進行核驗等。這裡面有一個問題,首先,5張電話卡是否有必要。同時,這裡面也有一個小小的漏洞,如果在各個省份內可以登記5張以上,那在不同的省份呢?其實我們可以要求一種比較便捷的方式,也就是要求三家基礎電信企業: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一次性的告訴我,用我的身份證在全國這三家電信企業到底辦了多少張卡,如果不是我自身辦的,就應該把那些卡都取消掉,我認為在這一方面應該做這種拾遺補缺的工作。

朱巍:京津冀以後就沒有漫遊費了,那它們算不算一個省?

胡鋼:它們在業務上還是分省的,但是京津冀的這件事情還是值得大力稱贊的,因為我記得,咱們某期節目專門呼籲過,例如京津冀現在取消了漫遊費,那長三角、珠三角以及東三省地區或許也可以採取類似的措施。因為漫遊費本身的成本其實是非常低的,同時,我們又在強調互聯網+行動計劃要促進信息消費等,因此我個人非常期待全國的漫遊費能夠全部取消。

對於補辦實名需要的資料,三大運營商略有差別。記者分別致電三家運營商客服詢問辦理實名制業務,中國移動需要的材料為本人的身份證、手機密碼,還需要提供近3個月撥出的5個電話號碼;中國聯通則要求機主本人攜帶身份證、密碼、手機卡、卡托和最近3個月常聯系的4個號碼到聯通自辦營業廳辦理;中國電信客服表示,需要機主本人帶身份證到營業廳辦理。所以,我們也提醒想補辦實名制的朋友,最好提前咨詢手機卡所屬運營商的客服。

其實從2013年的9月開始,全國范圍內對所有的新增固定的電話以及行動電話,包括上網卡,這些用戶都是要進行真實身份的信息登記的。一旦手機號碼易主,通信公司就應該注銷原卡主的一切信息,並且登記新的用戶的信息進行更替。但實際上,我們節目經常接到消費者的投訴,反映換了手機號後頻繁被騷擾,麻煩不斷。

我們來看一下鄭女士的遭遇。前不久,鄭女士從外地回到北京,在自家附近的手機店代售點花30元購買了一張135開頭的手機卡。讓她沒想到的是,自從使用這個手機號碼後,每天都會收到3個以上陌生電話,指名道姓要找一位鄭女士不認識的人。鄭女士估計這個號碼此前可能被使用過。一開始,她還耐心地解釋手機卡已經更換了主人,可是最近幾兩天晚上,情況愈演愈烈,一晚上有十多個陌生電話。更有甚者,還有人來電詢問鄭女士是否認識原卡主,稱其涉及一起經濟案件。除陌生電話騷擾外,鄭女士的手機號也無法綁定支付寶,因為這張卡目前還與另一個支付寶賬號綁定。

鄭女士致電中國移動10086熱線詢問解決辦法,客服人員表示無法解決,建議鄭女士尋找賣卡店商協商換卡。出售行動電話卡的店商稱售出的卡不予退換,建議鄭女士去移動公司營業廳換卡。鄭女士前往北京某移動營業廳咨詢。移動營業廳工作人員表示,之所以會出現這類情況,是因為鄭女士使用的135開頭的電話卡是被注銷過的翻新卡。工作人員說,這類翻新卡大多在停用半年後重新回到市場,其中一部分會進行二次售賣,另一部分會作為上網卡出售給消費者。鄭女士同時還提出陌生電話騷擾的情況,移動營業廳工作人員稱,這樣的情況無法避免,建議鄭女士選擇號段較新的號碼。最後,工作人員依照鄭女士的意願將原卡注銷,並重新免費辦理了手機卡。

經濟之聲:這種二次售賣手機號會給消費者帶來哪些的問題?國家對於二次售賣手機號在法律方面有什麼明確的規定?

朱巍:其實號段就是資源,其進入二次循環並沒有遭到法律的禁止,但是它有兩個前提,第一個前提是它要先脫敏,什麼是脫敏?就是在進入市場之前,你要把前一個人的市場記錄都抹乾凈,絕對不是停用半年就可以的。在該案例中,鄭女士的支付寶還與該手機號綁定著,所以這個號就是沒有被完全脫敏,所以在進入市場之後,後來購買該號的人可能就沒有辦法繼續綁定其他服務,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在法律上也沒有相應的解決辦法。在二次售賣電話卡時,實際上脫敏的責任人不光是電信部門,還有網路服務提供者,這些信息究竟是統一由誰來管,這一問題在法律上還沒有明文的規定。此外,在手機號二次進入市場之後,如果有新機主要購買,運營商是否有義務告知消費者這個卡曾經被購買過或被使用過,雖然我們已經盡到最大的努力去實施脫敏,但是用戶在拿到卡之後還是有可能會涉及到其他問題,但我認為這是最基本的告知義務,如果你不向消費者履行告知義務,這本身就構成了欺詐行為。

經濟之聲:一人多號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

胡鋼:這並不是說最多5個號,而是三部委的文件里要求對同一身份證在同一省份內登記五張卡的情況進行重點核查及核實,但是並沒有特別的限制,但是我相信,5張卡以上的情況應該是比較少見的,但是與其相關的法律問題也是比較復雜的。

經濟之聲:會不會出現借別人的身份證進行登記的情況?

朱巍:這在民事責任上屬於替代責任,所以我想提醒各位消費者,不要隨便把自己的身份證借給別人去開號,因為利用你手機號進行的一切行為,包括上網行為,都會推定是你本人的行為,所以這會給消費者帶來無窮的後患。

經濟之聲:對於那些有犯罪記錄的號碼是不是要進行銷毀?

胡鋼:首先,我們所謂的卡號在專業上被稱為電信碼號,首先,根據我們的電信條例,這種電信買號資源是為國家所有,用戶申請了這個號碼也只是擁有特定時段內的手機卡號,或者相關卡號的一個使用權而已。第二,這種碼號資源本身是稀缺的,並不是無限的,因此,如果需要經過脫敏處理之後再次投入市場二次使用,經營者確實需要履行告知義務等。但是與此同時,如果這個號碼在其他的場合被使用過,或者是依然存在於某種網路空間里,我們的手機實名制或網路實名制就會對個人信息保護的制度造成非常大的影響。關於個人信息保護,全國人大常委會在8月29號通過了刑法修正案九,在2009年頒布的刑法修正案中,對於所規定的涉及個人信息保護的,比如盜竊、非法獲取等刑事追究最高可判處三年的有期徒刑,而從今年11月1號開始,對於這種盜用、非法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行為,情節特別嚴重的最高可判處7年的有期徒刑,這也顯示出了立法機關對於個人信息保護的力度越來越大。此外,脫敏可能是更加長遠的一個方向。總而言之,我們對於消費者權利的保護,尤其是在信息時代,一定是越來越強的。

經濟之聲:在剛才的案例中,鄭女士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購買了二手的手機號,她有沒有權利索賠?找誰來索賠?對於商家來說是不是也涉嫌欺詐行為?

胡鋼:這基本上屬於虛假告知和隱瞞真相的情況,如果某個碼號之前已經被人使用過,但是經營者並沒有告知消費者這一重要的商品條件,這就存在著隱瞞真相的情況,消費者可以以此來主張權利,包括退一賠三等,但是消費者也應該承擔相關的舉證責任。

經濟之聲:有專家說,網路實名制和手機實名制,是密切結合在一起的,為什麼要實現網路實名制?

朱巍:這整個是一盤大棋,未來網路發展的方向一定是網路實名制,第一,網路實名制可以促進社會誠信,第二,網路實名制有利於互聯網經濟的發展。我國目前已經有好幾項法律條文,特別是最近的微信十條已經非常明顯的說明網路實名制現在正在進行,但是為什麼要把手機實名制和網路實名制緊密結合起來?因為我們在探討網路實名制的時候面臨著一個選擇,一是使用電子身份證,但是電子身份證的成本可能比較高,另外一個就是通過電信,也就是通過手機號碼實名制,然後二次再驗證到互聯網上,這樣成本比較低,但是我們在實施的過程中發現目前大概有6、7億可能有驗證的號碼,但是還有2億左右是完全沒有經過驗證的,所以實現網路實名制的前提和基礎一定是手機實名制,因此這個問題非常關鍵。

胡鋼:從目前的情況來看,7月1號我們的國家安全法已經正式實行,國家安全法第25條專門針對我國建設網路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的一些重要方向做出了明確規定。同時,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在審議網路安全法,該法對於網路實名制,包括網路的個人信息保護都有著非常明確的規定,而這部法律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牽頭,並且業內很多專家都認為網路安全法在年內就可能出台,網路實名制也就會相應落地。因為我們現在所謂的互聯網已經從原來傳統的固定網,全面轉向了移動互聯網,其中手機就是移動互聯網中一個重要的載體,因此手機實名制和網路實名制是一體兩面。實名制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沒有實名制卻是萬萬不能的。

⑹ 請問藉手機卡給未成年人違法嗎,運營商需負什麼責任嗎

違法的,手機通信業務實行實名制,每個人都只能使用自己名字登記的手機卡,不允許出租或者外借,出事的話出借者要承擔連帶責任。運營商一般是無責的,因為在你辦卡的時候他就已經在用戶協議中寫明這點了,你簽字確認還這么做,那就完全是你自己的責任。

⑺ 電信手機卡存在安全風險怎麼解決

您的手機卡存在安全風險,為保護您的權益,根據國家法律法規有關規定和監管要求,暫停您的手機卡服務。如需繼續使用,請由機主本人通過微信小程序「電渠實名激活」中的「自助復機」功能申請復機,核驗通過後,自動恢復正常通信服務。
電信卡突然存在卡存在風險,這里指的是電信監管部門已經通過檢測的方式檢查到你當前使用的電話號碼,存在一定風險,提前對你的預警,手機電信卡在使用過程中,如果經常收到詐騙電話或者騷擾電話,就會被電信監管部門提示,你的電話可能已經被泄露,存在一定風險
電信卡存在安全風險,被管控使用可能你的號碼卡被人利用詐騙,說明手機已經被停機。
通常銀行會清查、保留最近兩年以內的用戶個人信用信息。如果在銷戶前就已存在不良記錄,信息會一直處於置頂、顯著位置的狀態,容易被銀行作為參考依據。
因產生年費形成的不良記錄,原則上屬於首次記錄,是可以申請記錄消除的。除此之外,賬戶的凍結、掛失等情況不能成為免責條件。

⑻ 關於手機卡的法律法規

目前來看,法律對於手機號碼使用權的權利性質是沒有規定的。基於此談談我自己的觀點,我認為從用戶個人的角度來說,手機號碼的使用權應該是類似於一種用益物權。既然是用益物權,那麼就要用戶對於該號碼享有使用期間內的排他權利。他人不得干涉用戶對號碼的使用權。

人們獲取手機號碼的方式,一般是通過與移動通信企業簽訂服務合同,把手機號碼作為服務內容的一部分,交給個人使用。但在用戶個人欠費到達一定期限之後,通信服務企業是有權利收回該號碼的。基於此,我認為手機號碼的所有權人不是個人。《電信條例》第27條和《電信網碼號資源管理辦法》第3條,都是國家對於手機號碼享有所有權的法律依據

此外,《電信網碼號資源管理辦法》第7條規定:

電信主管部門管理的碼號資源范圍包括:(一)固定電話網碼號(二)行動電話網碼號...
這充分說明手機號碼是公共資源的一種,國家對其才享有完全的所有權。電信服務企業與用戶簽訂的服務合同,我認為是國家授權企業和個人之間成立合同關系的體現。也就是這里國家「授權」的,不光是電信服務企業,還包括用戶個人。國家「授權」的是電信服務企業和個人之間可以成立服務合同的行為。因此,電信企業和用戶之間是平等關系,不是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

基於以上,電信號碼的服務合同也要受到《合同法》的規制,像是電信商未經用戶同意,或者未在電信服務合同中說明,便直接單方面通知用戶限速、限網、限制轉戶的行為,都是違反電信合同的行為,我認為用戶對此有權請求電信服務企業承擔違約責任。

換句話說,電信服務商要想限網限速或者限制轉戶等,單方向用戶說明不可以,必須取得用戶的同意才行。

⑼ 買賣手機卡多少構成判刑罪

買賣手機卡所得5000元就夠犯罪。
法律分析
買賣手機卡根據具體案情來判斷,買賣實名手機卡可能會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買賣公民手機卡等個人信息屬於犯罪行為,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買賣手機卡構成非法經營罪,非法經營罪侵犯的客體是市場秩序,為了保護限制買賣物品和進出口物品市場,國家實行物品的經營許可制度。非法經營罪,最高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買賣手機卡會構成非法經營罪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情節嚴重的可能會數罪並罰,沒收非法所得,並且罰款兩倍以上的罰金。未經許可經營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專營、專賣物品或者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的。買賣進出口許可證、進出口原產地證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經營許可證或者批准文件的。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准非法經營證券、期貨、保險業務的,或者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郵政工作人員私自開拆或者隱匿、毀棄郵件、電報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犯前款罪而竊取財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單位犯前三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熱點內容
雞情法院 發布:2025-01-16 00:07:58 瀏覽:104
楊文案交法院 發布:2025-01-15 23:26:41 瀏覽:568
溫州市城市市容和衛生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5 23:04:53 瀏覽:128
汕尾市城區人民法院網 發布:2025-01-15 22:49:34 瀏覽:880
管理類專業經濟法課程名稱 發布:2025-01-15 22:43:35 瀏覽:786
山東省商品房預售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5 22:18:23 瀏覽:480
司法棺材 發布:2025-01-15 21:56:51 瀏覽:811
小學生法律知識的小論文五百字 發布:2025-01-15 21:21:26 瀏覽:126
酒駕法官 發布:2025-01-15 21:10:57 瀏覽:59
法官弄丟關鍵證據 發布:2025-01-15 21:07:21 瀏覽: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