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撈條例
Ⅰ 湖南省漁業條例(2004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實施細則》,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我省境內從事養殖和捕撈水生動物以及其它漁業活動,均須遵守本條例。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把漁業生產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計劃,加強水域的統一規劃和綜合利用,發展人工養殖,合理安排捕撈,保護和增殖漁業資源,培育水產市場,促進漁業發展。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漁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漁業工作。
跨行政區域水域的漁業工作,可以由上一級人民政府的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根據該水域的特點,制定統一管理辦法。第五條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根據需要設立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或者配備漁政檢查員。漁政檢查員由省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考核發證。第六條漁政監督管理的主要任務:
(一)宣傳漁業法律、法規,監督檢查漁業法律、法規的實施。
(二)登記檢驗漁業船舶,核發漁船牌照、漁船駕駛執照和捕撈許可證,調查處理漁業船舶之間的交通事故。
(三)維護漁業生產秩序,依法查處違反漁業法律、法規的行為,保護漁業生產者的合法權益。
(四)保護、增殖漁業資源以及珍貴水生野生動物資源。
(五)保護漁業生態環境,依法對漁業水域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第七條漁政檢查人員執行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漁政監督管理機構交付的任務,有權對漁獲物、漁業證件、漁船、漁具、捕魚方法以及漁用配合飼料、漁用葯品進行監督檢查。第八條公安、環境保護、工商行政管理、血防、湖洲管理、水利、交通等部門,應當根據各自的職責,配合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漁政監督管理機構,監督檢查漁業法律、法規的實施。第九條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有關單位加強漁業科學研究,推廣優良品種和先進技術,提高漁業科學技術水平。第二章養殖第十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確定和維護水面的權屬。水面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有爭議的,按照《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的規定處理。第十一條全民所有和集體所有的養殖水面,可以確定給單位或者個人經營,也可以跨地區、跨行業聯合經營。
在全民所有的水面從事水產養殖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報同級人民政府核發養殖使用證。第十二條實行承包經營和聯合經營的水面,有關各方應當簽訂合同或協議,嚴格按合同或協議的規定從事養殖生產。第十三條鼓勵養殖水面的經營者合理利用水面,發展養殖生產,鼓勵圍欄養殖、網箱養魚和稻田養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在資金、物資、技術等方面給予扶持。第十四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破壞養殖水體和養殖設施。
禁止偷魚、搶魚、毒魚和其它侵害養殖者合法權益的行為。在養殖水面釣魚,須經養殖者同意。第十五條建設單位徵用和個人經批准佔用精養魚池,必須按規定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繳納新魚池開發建設基金。
新魚池開發建設基金必須專款專用。第十六條以經營為目的的魚類雜交制種和魚用疫苗生產實行許可證制度。生產許可證由省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審發。
銷售水生動物苗種,必須保質保量。
進出口水產資源品種,必須按國家規定辦理批准手續,並進行檢疫。第十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劃定商品魚基地、城市郊區養殖水面漁業養殖生產保護區。
用於漁業養殖並兼有調蓄、灌溉等功能的水體,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確定漁業生產所需的最低水位線。第三章捕撈第十八條在天然水域從事捕撈生產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向所在縣(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領取捕撈許可證。
捕撈許可證由省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根據資源情況確定發放數量,由縣(市)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發放。持有捕撈許可證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捕撈許可證核準的項目進行作業,並定期到原發證機關辦理簽證手續。
新增、更新改造捕撈船舶,須經縣(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第十九條外省漁民進入我省境內捕魚,須持所在地發放的捕撈許可證,經我省省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或其授權的機構審核批准;未經批準的按無證捕撈處理。
Ⅱ 漁業法禁漁期捕魚處罰規定
違反保護水產資源法規,在禁漁區、禁漁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撈水產品,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漁業行政處罰規定》第六條依照《漁業法》第二十八條和《實施細則》第二十九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沒收漁獲物和違法所得,處以罰款,並可以沒收魚具、吊銷捕撈許可證。罰款按以下標准執行:(一)毒魚、炸魚的,在內陸水域,從輕處罰的處以二百元至三千元罰款,從重處罰的處以三千元至五千元罰款;在海洋,從輕處罰的處以五百元至一萬元罰款,從重處罰的處以一萬元至五萬元罰款。(二)敲(舟古)作業的,從輕處罰的處以一千元至一萬元罰款,從重處罰的處以一萬元至五萬元罰款。(三)未經批准使用電力捕魚的,在內陸水域處二百元至一千元罰款;在海洋處五百元至三千元罰款。(四)擅自捕撈國家規定禁止捕撈的珍貴、瀕危水生動物,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執行。(五)使用小於規定的最小網目尺寸的網具進行捕撈的,不用船作業的處以五十元至五百元罰款;用船作業的處以五百元至一千元罰款。(六)非法使用魚鷹捕魚的,處以五十元至二百元罰款。(七)違反禁漁期(休漁期、保護期),禁漁區(休漁區、保護區)的規定進行捕撈的:
Ⅲ 簡答:漁業捕撈有哪些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令第19號
《漁業捕撈許可管理規定》已經2002年5月9日農業部第9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發布,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
部長杜青林
二○○二年八月二十三日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保護、合理利用漁業資源,控制捕撈強度,維護漁業生產秩序,保障漁業生產者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以下稱《漁業法》),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從事漁業捕撈活動,以及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水域從事漁業捕撈活動,應當遵守本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的條約、協定另有規定的,按條約、協定執行。
第三條國家對捕撈業實行船網工具控制指標管理,實行捕撈許可證制度和捕撈限額制度。
第四條漁業捕撈許可證、船網工具控制指標等證書的審批和簽發實行簽發人制度。
第五條農業部主管全國漁業捕撈許可管理工作。
農業部各海區漁政漁港監督管理局分別負責本海區的捕撈許可管理的組織和實施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漁政監督管理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捕撈許可管理的組織和實施工作。
第二章捕撈漁船和作業場所的分類
第六條海洋捕撈漁船按下列標准分類:
(一)海洋大型捕撈漁船:主機功率大於等於441千瓦(600馬力)。
(二)海洋小型捕撈漁船:主機功率不滿44.1千瓦(60馬力)且船長不滿12米。
(三)海洋中型捕撈漁船:海洋大型和小型捕撈漁船以外的海洋捕撈漁船。
內陸水域捕撈漁船的分類標准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七條海洋捕撈作業場所分為以下四類:
(一)A類漁區:黃海、渤海、東海和南海及北部灣等海域機動漁船底拖網禁漁區線向陸地一側海域。
(二)B類漁區:我國與有關國家締結的協定確定的共同管理漁區、南沙海域、黃岩島海域及其他特定漁業資源漁場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
(三)C類漁區: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及其他我國管轄海域中除A類、B類漁區之外的海域。其中,黃渤海區為C1、東海區為C2、南海區為C3。
(四)D類漁區:公海。
第三章船網工具指標管理
第八條農業部報國務院批准後,向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下達海洋捕撈業船網工具控制指標。地方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控制本行政區域內捕撈漁船的數量、功率,不得超過國家下達的船網工具控制指標,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送農業部備案。
內陸水域捕撈業的船網工具控制指標和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九條製造、更新改造、購置、進口海洋捕撈漁船,必須經本規定第十一條和第十二條規定的審批權主管機關批准,由主管機關在國家下達的船網工具控制指標內核定船網工具指標。
第十條製造、更新改造、購置、進口海洋捕撈漁船,由申請人填寫《漁業船網工具指標申請書》(附件1〔略〕),持戶籍證明或工商營業執照向其戶籍或企業所在地縣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以下稱指標申請),逐級上報至有審批權的主管機關審批。
淘汰舊捕撈漁船後申請船網工具指標的,應當提供縣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開具的《漁業船舶報廢證明》。
因海損事故造成捕撈漁船滅失後申請船網工具指標的,應當提供按本規定第三十三條規定辦理的捕撈許可證注銷手續證明。
申請專業遠洋漁船船網工具指標的,還應同時提供遠洋漁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等材料。
第十一條下列海洋捕撈漁船的船網工具控制指標,由農業部負責審批:
(一)專業遠洋漁船;
(二)海洋大型拖網、圍網漁船;
(三)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間跨海區買賣漁船;
(四)因特殊需要,超過國家下達的省、自治區、直轄市船網工具控制指標的漁船;
(五)其他依法應由農業部審批的漁船。
同一海區內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間買賣捕撈漁船的船網工具控制指標,由所在海區漁政漁港監督管理局負責審批,報農業部備案。
第十二條除本辦法第十一條規定的情況外,其它海洋捕撈漁船的船網工具控制指標,由省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在國家下達的船網工具控制指標內審批。
第十三條製造、更新改造、進口海洋捕撈漁船的船網工具控制指標應在本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通過淘汰舊捕撈漁船解決,船數和功率應分別不超過淘汰漁船的船數和功率。
購置海洋捕撈漁船的船網工具控制指標,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間買賣漁船的,船網工具控制指標隨船轉移。購入方須填報《漁業船網工具指標申請書》,並同時附送賣出方省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出具的同意轉移船網工具控制指標的證明,按本辦法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的規定報批。農業部根據審批同意的買賣漁船《漁業船網工具指標申請書》,核增買入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船網工具控制指標,核減賣出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船網工具控制指標,並定期通報。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內買賣海洋捕撈漁船的,船網工具控制指標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行調節。
國內現有捕撈漁船從事遠洋作業期間,其船網工具控制指標予以保留。專業遠洋漁船不計入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船網工具控制指標,由農業部統一管理,不得在我國管轄海域作業。
第十四條指標申請獲得批准後,由批准機關發給《漁業船網工具指標批准書》(附件2〔略〕)。申請人憑《漁業船網工具指標批准書》辦理漁船製造、更新改造、購置或進口手續,並申請漁船船名、辦理船舶檢驗、登記和漁業捕撈許可證。《漁業船網工具指標批准書》的有效期不超過18個月。
第十五條除國家另有規定外,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指標申請,不予批准:
(一)漁船數量或功率超過船網工具控制指標;
(二)從國外或香港、澳門、台灣地區進口或以合作、合資等方式引進漁船在我國管轄水域作業;
(三)不符合產業發展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 第四章漁業捕撈許可證管理
第十六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水域和公海從事漁業捕撈活動,應當經主管機關批准並領取漁業捕撈許可證,根據規定的作業類型、場所、時限、漁具數量和捕撈限額作業。
漁業捕撈許可證必須隨船攜帶(徒手作業的必須隨身攜帶),妥善保管,並接受漁業行政執法人員的檢查。
第十七條漁業捕撈許可證分為下列七類:
(一)海洋漁業捕撈許可證,適用於許可在我國管轄海域的捕撈作業。
(二)公海漁業捕撈許可證,適用於許可我國漁船在公海的捕撈作業。國際或區域漁業管理組織有特別規定的,須同時遵守有關規定。
(三)內陸漁業捕撈許可證,適用於許可在內陸水域的捕撈作業。
(四)專項(特許)漁業捕撈許可證,適用於許可在特定水域、特定時間或對特定品種的捕撈作業,包括在B類漁區的捕撈作業,與海洋漁業捕撈許可證或內陸漁業捕撈許可證同時使用。
(五)臨時漁業捕撈許可證,適用於許可臨時從事捕撈作業和非專業漁船從事捕撈作業。
(六)外國漁船捕撈許可證,適用於許可外國船舶、外國人在我國管轄水域的捕撈作業。
(七)捕撈輔助船許可證,適用於許可為漁業捕撈生產提供服務的漁業捕撈輔助船,從事捕撈輔助活動。
第十八條縣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按規定的許可權審批發放捕撈許可證,應明確核定許可的作業類型、場所、時限、漁具數量及規格、捕撈品種等。已實行捕撈限額管理的品種或水域要明確核定捕撈限額的數量。
作業類型分為刺網、圍網、拖網、張網、釣具、耙刺、陷阱、籠壺和雜漁具(含地拉網、敷網、抄網、掩罩及其他雜漁具)共9種。漁業捕撈許可證核定的作業類型最多不得超過其中的二種,並應明確每種作業類型中的具體作業方式。拖網、張網不得與其他作業類型兼作,其他作業類型不得改為拖網、張網作業。
非漁業生產單位的專業旅遊觀光船舶除垂釣之外,不得使用其他捕撈作業方式。
捕撈輔助船不得直接從事捕撈作業,其攜帶的漁具應捆綁、覆蓋。
海洋捕撈作業場所要明確核定漁區的類別和范圍,其中 B類漁區要明確核定漁區、漁場或保護區的具體名稱。公海要明確海域的名稱。內陸水域作業場所要明確具體的水域名稱。
第十九條到公海作業的遠洋漁船的漁業捕撈許可證,由農業部審批發放。
第二十條下列作業漁船的漁業捕撈許可證,由農業部審批,委託農業部各海區漁政漁港監督管理局發放:
(一)海洋大型拖網、圍網漁船;
(二)到我國與有關國家締結的協定確定的共同管理漁區、南沙海域、黃岩島海域作業的漁船;
(三)到特定漁業資源漁場、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作業的漁船。
外國人、外國船舶在我國管轄水域作業的漁業捕撈許可證,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政漁港監督管理局審批發放。申請程序及其他有關規定按照雙邊協議和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一條下列作業的漁業捕撈許可證,由農業部審批,委託農業部各海區漁政漁港監督管理局或省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發放:
(一)因養殖或者其他特殊需要,捕撈農業部頒布的有重要經濟價值的苗種或者禁捕的懷卵親體;
(二)因教學、科研等特殊需要,在農業部頒布的禁漁區、禁漁期從事捕撈作業。
第二十二條作業場所核定在B類、C類漁區的漁船,不得跨海區界限作業。作業場所核定在A類漁區或內陸水域的漁船,不得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管轄水域界限作業。因傳統作業習慣或資源調查及其他特殊情況,需要跨界捕撈作業的,由申請人所在地縣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出具證明,按審批許可權報主管機關批准後,由擬作業水域的主管機關核發臨時漁業捕撈許可證。跨海區作業的,由農業部審批。
在相鄰交界水域作業的漁業捕撈許可證,由交界水域有關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協商發放,或由其共同的上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發放。
第二十三條除本規定第十九條至第二十二條規定的情況外,其他作業的漁業捕撈許可證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審批發放,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送農業部備案。
第二十四條作業場所的核定許可權如下:
(一)農業部:A類、B類、C類、D類漁區和內陸水域。
(二)農業部各海區漁政漁港監督管理局:本海區范圍內的C類漁區,農業部授權的B類漁區。
(三)省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在海洋為本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的A類漁區,農業部授權的C類漁區。在內陸水域為本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管轄水域。特殊情況需要地(市)級、縣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核定作業場所的,由省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規定並授權。
第二十五條從事釣具、燈光圍網作業漁船的子船與其主船(母船)使用同一本漁業捕撈許可證,主船與子船功率同時納入船網工具控制指標。
第二十六條擬從事捕撈作業的單位或個人(以下稱申請人),須填寫《漁業捕撈許可證申請書》(附件3〔略〕),並附有關材料,持戶籍證明或工商營業執照向其戶籍或企業所在地的縣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逐級上報至有審批權的主管機關審批。
屬農業部審批的申請,經省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由所在海區漁政漁港監督管理局復核匯總(內陸捕撈漁船除外),報農業部審批。
屬省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或其所屬的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審批的申請,由縣、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報省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或其所屬的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審批。
第二十七條發放捕撈許可證應具備下列材料和條件:
(一)《漁業捕撈許可證申請書》;
(二)《漁業船網工具指標批准書》原件(海洋捕撈漁船);
(三)有效的《漁業船舶檢驗證書》原件和復印件;
(四)有效的《漁業船舶登記(國籍)證書》原件和復印件;
(五)漁具和捕撈方法符合國家規定標准;
(六)《漁撈日誌》(海洋大型、中型漁船再次申請捕撈許可證);
(七)農業部遠洋漁業項目批准文件(公海作業的遠洋漁船);
(八)農業部規定的其他條件。
發放專項(特許)漁業捕撈許可證應具備海洋或內陸漁業捕撈許可證。
發放非專業遠洋漁船公海捕撈許可證,須將海洋捕撈許可證交回原發證機關。交回的捕撈許可證由原發證機關暫存,回國後可繼續使用。
第二十八條發放海洋漁業捕撈許可證時,應當同時貼附與漁船主機總功率相等的漁船主機功率憑證。
第二十九條海洋大型、中型漁船應填寫《漁撈日誌》(附件4〔略〕),並在漁業捕撈許可證年審或再次申請漁業捕撈許可證時,提交漁業捕撈許可證年審或發證機關。
第三十條在漁業捕撈許可證有效期內發生下列情況的,須持《漁業船舶所有權證書》和《漁業船舶國籍(登記)證書》向原發證機關申請換發捕撈許可證:
(一)船名變更;
(二)船籍港變更;
(三)漁船所有權共有人之間變更;
(四)漁業捕撈許可證使用期滿。
第三十一條在漁業捕撈許可證有效期內發生下列情況的,須按本規定第二十六條規定向原發證機關重新申請漁業捕撈許可證:
(一)漁船作業方式變更;
(二)漁船主機、主尺度、總噸位變更;
(三)因漁船買賣發生漁船所有人變更。
海洋捕撈漁船買賣,以及主機功率和主尺度變更的,須事先按本規定第十條規定重新申請船網工具指標。
批准換發和重新發放漁業捕撈許可證的,應將原漁業捕撈許可證交回原發證機關。
第三十二條在漁業捕撈許可證有效期內發生以下情況的,須向漁業捕撈許可證原發證機關申請補發漁業捕撈許可證:
(一)漁業捕撈許可證損毀無法使用;
(二)漁業捕撈許可證丟失。
漁業捕撈許可證丟失的,持證人須在一個月內向原發證機關報告遺失的時間、地點和原因,由發證機關在有關媒體公告原漁業捕撈許可證作廢後,方可補發新證。媒體公告費由持證人承擔。
第三十三條發生下列情況的,持證人應將漁業捕撈許可證交回發證機關,並辦理漁業捕撈許可證注銷手續:
(一)漁船報廢或損毀不再繼續從事許可的捕撈作業;
(二)自行終止許可的捕撈作業。
第三十四條漁業捕撈許可證和漁船主機功率憑證不得塗改、偽造、變造、買賣、出租或以其他形式轉讓。
第三十五條海洋漁業捕撈許可證和內陸漁業捕撈許可證的使用期限為5年。其他種類漁業捕撈許可證的使用期限根據實際需要確定,但最高不超過3年。
第三十六條使用期一年以上的漁業捕撈許可證實行年度審驗(以下稱年審)制度,每年審驗一次。
公海漁業捕撈許可證的年審期為二年。
漁業捕撈許可證的年審工作由發證機關負責,也可由發證機關委託申請人戶籍或企業所在地的縣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
第三十七條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為年審合格,由審驗人簽字,註明日期,加蓋公章:
(一)具有有效的《漁業船舶檢驗證書》和《漁業船舶登記(國籍)證書》,持證人和漁船主尺度、主機功率、噸位未發生變更;
(二)漁船作業類型、場所、時限、漁具數量與許可內容一致;
(三)按規定填報《漁撈日誌》,未超出捕撈限額指標(對實行捕撈限額管理的漁船);
(四)違規案件已經結案;
(五)按規定繳納漁業資源增殖保護費;
(六)其他條件符合有關規定。
年審不合格的,年審機關可責令持證人限期改正後,再審驗一次。再次審驗合格的,其漁業捕撈許可證有效。
第三十八條逾期未年審或年審不合格的、證書載明的漁船主機功率與實際功率不符的、應貼附而未貼附功率憑證或功率憑證貼附不足或貼附無效功率憑證的、以欺騙或其他方法非法取得的,以及塗改、偽造、變造、買賣、出租或以其他形式轉讓的漁業捕撈許可證,為無效漁業捕撈許可證。
塗改、偽造、變造、買賣、出租或以其他形式轉讓的漁船主機功率憑證為無效漁船主機功率憑證。
使用無效的漁業捕撈許可證,或未攜帶漁業捕撈許可證從事漁業捕撈活動的為無證捕撈。
第三十九條捕撈許可證的申請人應是漁船所有人,申請人在其申請獲得批准後成為持證人。持證人對其申請從事的漁業捕撈活動負責,並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五章簽發人制度
第四十條《漁業船網工具指標申請書》、《漁業船網工具指標批准書》、《漁業捕撈許可證申請書》和《漁業捕撈許可證》的審核、審批和簽發實行簽發人制度,簽發人簽字並加蓋公章後方為有效。
簽發人負責對前款文件和證書的內容進行審核,並對其真實性及合法性負責。
第四十一條簽發人實行農業部和省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兩級審批制度。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推薦一至兩人為簽發人,並按本條第二款的規定,逐級審核上報有審批權的機關審批並公布。
農業部負責審批農業部各海區漁政漁港監督管理局和省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的簽發人。省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審批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的簽發人。
第四十二條簽發人越權、違規簽發,或擅自更改《漁業船網工具指標申請書》、《漁業船網工具指標批准書》、《漁業捕撈許可證申請書》、《漁業捕撈許可證》,或有其他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等行為的,視情節對有關簽發人給予警告、通報批評、暫停或取消簽發人資格等處分;簽發人及其所在單位應依法承擔相應責任。
越權、違規簽發、或擅自更改的證書由其上級機關收回。 第六章附則
第四十三條本規定有關專門用語的定義如下:
漁業捕撈活動:捕撈或准備捕撈水生生物資源的行為,以及為這種行為提供支持和服務的各種活動。娛樂性游釣或在尚未養殖、管理的灘塗手工採集水產品的除外。
漁船:《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規定的漁業船舶。
船長:漁業船舶登記(國籍)證書中的船舶登記長度。
捕撈漁船:從事捕撈活動的生產船。
捕撈輔助船:漁獲物運銷船、冷藏加工船、漁用物資和燃料補給船等為漁業捕撈生產提供服務的漁業船舶。
非專業漁船:從事捕撈活動的教學、科研、資源調查船,特殊用途漁船,專業旅遊觀光船等船舶。
遠洋漁船:在公海或他國管轄海域作業的漁船。專業遠洋漁船,指專門用於在公海或他國管轄海域作業的漁船;非專業遠洋漁船,指具有國內有效的漁業捕撈許可證,轉產到公海或他國管轄海域作業的漁船。
船網工具控制指標:漁船的數量及其主機功率數值、網具或其他漁具的數量的最高限額。
製造漁船:新建造,包括舊船淘汰後再建造漁船。
更新改造漁船:通過更新主機或對船體和結構進行改造改變漁船主機功率、作業方式、主尺度或總噸位。
購置漁船:從國內買入漁船。
進口漁船:從國外和港、澳、台地區買入漁船,包括以各種方式引進漁船。
第四十四條《漁業捕撈許可證》和漁船主機功率憑證由農業部規定樣式並統一印製。
《漁業船網工具指標申請書》、《漁業船網工具指標批准書》、《漁業捕撈許可證申請書》、《漁撈日誌》由省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根據規定的格式印製。《漁撈日誌》中填寫的品種名稱,分海區由農業部各海區漁政漁港監督管理局商本海區所轄省、自治區、直轄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統一規定。
第四十五條省、自治區、直轄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可根據本規定製定具體實施辦法。
第四十六條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持有廣東省戶籍的流動漁船的捕撈許可管理辦法由農業部另行規定。
第四十七條我國漁船到他國管轄水域作業,須經農業部批准。非專業遠洋漁船須將海洋漁業捕撈許可證交回原發證機關暫存,回國後可繼續使用。
第四十八條本規定頒布之前的有關規定與本規定不符的,以本規定為准。
第四十九條本規定自二○○二年十二月一日起施行。一九八三年原農牧漁業部發布的《海洋捕撈漁船管理暫行辦法》和一九八九年農業部發布、一九九七年修訂的《漁業捕撈許可證管理辦法》同時廢止。
第五十條本規定由農業部負責解釋。[1]
Ⅳ 捕魚治安管理處罰法怎麼處罰
非法進行捕撈時,構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違反治安管理規定的,對非法捕撈者可以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非法捕撈水產品罪侵犯的客觀要件:
1.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保護水產資源法規,在禁漁區、禁漁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林、方法捕撈水產品的行為。為了保護水產資源,1979年2月10日國務院公布了《水產資源繁殖保護條例》,明確規定了保護的對象,對捕撈的時間、水域、工具、方法等提出了具體要求,並作了一系列禁止性規定。
2.1979年9月13日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通過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第11條第2款規定:「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水生生物,禁止滅絕性的捕撈和破壞。」
3.1986年1月2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對漁業生產的領導、管理、監督、養殖業和捕撈業的管理,漁業資源的增殖和保護以及法律責任等方面,都作了明確的規定。
1987年10月14日國務院批准發布的《漁業法實施細則》進一步具體劃分了近海漁場與外海漁場,強調了國家對捕撈業實行捕撈許可證制度,規定了對非法捕撈水產品的具體處罰方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條【非法捕撈水產品罪】違反保護水產資源法規,在禁漁區、禁漁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撈水產品,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Ⅳ 2021年漁業處罰條例明細
法律分析:為了加強漁業資源的保護、增殖、開發和合理利用,發展人工養殖,保障漁業生產者的合法權益,促進漁業生產的發展,適應社會主義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特製定本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內水、灘塗、領海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一切其他海域從事養殖和捕撈水生動物、水生植物等漁業生產活動,都必須遵守法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實施細則》
第二十九條 依照《漁業法》第二十八條規定處以罰款的,按下列規下執行:
(一)炸魚、毒魚的,違反關於禁漁區、禁漁期的規定進行捕撈的,擅自捕撈國家規定禁止捕撈的珍貴水生動物的,在內陸水域處五十元至五千元罰款,在海洋處五百元至五萬元罰款;
(二)敲(舟古)作業的,處一千元至五萬元罰款;
(三)未經批准使用魚鷹捕魚的,處五十元至二百元罰款;
(四)未經批准使用電力捕魚的,在內陸水域處二百元至一千元罰款,在海洋處五百元至三千元罰款;
(五)使用小於規定的最小網目尺寸的網具進行捕撈的,處五十元於一千元罰款。
第三十條 依照《漁業法》第二十九條規定處以罰款的,按罰款一千元以下執行。
第三十一條 依照《漁業法》第三十條規定需處以罰款的,按下列規定執行:
(一)內陸漁業非機動漁船,處五十元至一百五十元罰款;
(二)內陸漁業機動漁船和海洋漁業非機動漁船,處一百元至五百元罰款;
(三)海洋漁業機動漁船,處二百元至二萬元罰款。
第三十二條 依照《漁業法》第三十一條規定需處以罰款的,按下列規定執行:
(一)內陸漁業非機動漁船,處二十五元至五十元罰款;
(二)內陸漁業機動漁船和海洋漁業非機動漁船,處五十元至一百元罰款;
(三)海洋漁業機動漁船,處五十元至三千元罰款;
(四)外海漁船擅自進入近海捕撈的,處三千元至二萬元罰款。
第三十三條 買賣、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以及塗改捕撈許可證的,沒收違法所得,吊銷捕撈許可證,可以並處一百元至一千元罰款。
Ⅵ 浙江省漁業管理條例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了加強漁業資源的保護、增殖、開發和合理利用,維護漁業生產者合法權益,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促進漁業的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在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水域、灘塗以及國家規定由本省實施漁業監督管理的水域從事養殖、捕撈等漁業生產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把漁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水域的統一規劃和綜合利用,增加資金投入,提高漁業科技水平,保護水域生態環境,加強水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和漁業資源的增殖保護。
鄉鎮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依法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村民委員會、漁業專業合作組織應當協助做好漁業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第四條 縣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漁業管理工作。跨行政區域的,由共同的上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指定的有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
公安、邊防、環保、水利、交通、海事、工商、質量技術監督、國土資源、農業等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做好漁業管理的相關工作。第五條 縣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重要漁業水域、漁港設立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行使漁政漁港監督管理職責。
漁政檢查人員對漁業生產活動的監督檢查應當嚴格按照職責許可權和程序,自覺接受社會和公民監督。第六條 漁業生產者應當遵守水產品質量安全和安全生產等有關法律、法規,保證水產品質量安全,保護漁業環境,促進漁業資源增殖,履行安全生產職責和義務,確保生產安全。第七條 鼓勵漁業生產者依法成立或者參加漁業專業合作組織。第二章 養殖業第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發展和改革、漁業、水利、交通等部門根據上一級水域綜合利用規劃編制本行政區域的水域綜合利用規劃,確定用於水產養殖的水域、灘塗,並向社會公布。
縣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上一級水產養殖規劃編制本行政區域的水產養殖規劃,經同級發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門銜接平衡,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水產養殖規劃應當根據不同養殖區域的生態環境狀況和自然承載能力,確定合理的養殖種類、容量、方式等內容。第九條 單位和個人使用全民所有的水域、灘塗從事養殖生產的,應當向縣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申領養殖證。
申領養殖證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申請養殖的范圍符合水域綜合利用規劃;
(二)養殖品種、規模和方式等符合水產養殖規劃;
(三)有相應的生產經營能力;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縣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申請人提供的材料和有關情況進行審核。符合條件的,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核發養殖證;不符合條件的,不予核發養殖證,並書面說明理由。第十條 對全民所有的水域、灘塗的養殖使用許可,應當優先安排下列當地漁業生產者:
(一)主要依靠其毗鄰的全民所有的水域、灘塗維持基本生活的;
(二)因漁業產業結構調整由捕撈業轉產從事養殖業的;
(三)因水域綜合利用規劃調整,需要另行安排養殖水域、灘塗的。第十一條 承包集體所有或者全民所有由集體經濟組織使用的水域、灘塗從事養殖生產的,依法簽訂承包合同後,從事養殖生產,並可以向縣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申領養殖證。對符合本條例第九條第二款規定條件的,本級人民政府應當核發養殖證。第十二條 養殖生產者應當按照養殖證載明的養殖范圍、品種、規模、方式和期限進行養殖生產。第十三條 因公共利益需要,徵收或者徵用集體所有的水域、灘塗的,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徵收或者徵用集體所有土地的規定辦理。
因公共利益需要,提前收回已確定給單位和個人使用的全民所有的水域、灘塗的,應當依法予以補償。第十四條 從事水產種苗生產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向縣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批准後方可生產,但自育自用的水產種苗除外。第三章 捕撈業第十五條 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發展和改革、財政、漁業等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鼓勵、支持發展遠洋捕撈業。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漁業資源的可捕撈量,合理調節近海捕撈能力,嚴格控制沿岸漁場和江河湖泊的捕撈強度。
Ⅶ 桓仁滿族自治縣水庫漁業資源保護管理條例(2007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水庫漁業資源的保護、管理和合理開發利用,促進漁業生產的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水庫漁業資源實際狀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桓仁滿族自治縣行政區域內各類水庫的漁業資源保護、漁業增養殖、水產品捕撈。第三條自治縣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水庫漁業資源保護和管理工作。
自治縣公安、工商、環保、交通等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配合漁業行政主管部門,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本條例的規定,加強對水庫漁業資源的保護管理。第四條自治縣人民政府應制定水庫漁業資源保護、發展規劃。第五條水庫漁業生產單位,可根據需要建立群眾性護漁管理組織,在自治縣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下,依法開展護漁管理工作。第二章漁業資源保護第六條在大中型水庫內從事漁業捕撈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持有自治縣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的區域性漁業《捕撈許可證》,在限定的水域和限定的時間內,按照規定的品種、規格進行捕撈,並按規定繳納漁業資源增殖保護費。
《捕撈許可證》不得塗改、買賣、出租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第七條嚴禁在水庫魚洄遊通道上設置攔截設施攔捕幼魚和產卵洄遊的親體;嚴禁利用敲鼓作業等方式捕撈水產品。第八條自治縣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根據不同水庫的實際情況,確定禁漁期和禁漁區。禁漁期每年不得少於五十天。
活水區為自然魚產卵場,為確保自然魚的繁殖,禁漁期內除允許定置網箔繼續生產作業外,其他捕撈一律停止作業。第九條大中型水庫內魚類的捕撈工具及網目尺寸,由自治縣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確定。捕撈中的幼魚裹獲率,不得超過總捕撈量的5%。第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進入增養殖區偷竊和搶奪水產品,不得在增養殖區域內從事危害水產品增養殖的作業。第十一條嚴禁炸魚、毒魚、電魚、魚鷹捕魚和其他形式非法捕魚。第三章養殖與管理第十二條自治縣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採取有效措施,推廣科技成果,支持養殖單位和個人引進名優特新品種,保護原生優良品種和原產地瀕臨滅絕的品種,提高增養殖技術水平和水產品的產量、質量。第十三條大中型水庫的漁業生產單位和個人,必須按自治縣的漁業發展規劃投放種苗,確保水庫漁業資源的增殖。第十四條自治縣從省域內引進水產品種,須經自治縣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第十五條從事增養殖的單位和個人,應報請自治縣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核批准,領取《養殖證》,在審批劃定的水域內按照無公害水產養殖標准進行養殖生產。第十六條水庫各類船隻,必須持有自治縣交通部門核發的《船舶准航證》,並接受漁政和水上公安人員的監督檢查。第十七條水庫水質按國家地面水環境質量第Ⅱ類標準保護和管理。
直接或間接向水庫排放污染物的單位和個人經營者,必須嚴格遵守國家和地方水污染排放標准。
水庫內從事旅遊業的單位和個體經營者,對經營中產生的廢棄物,要集中處理,不準拋入水中。第四章獎勵與處罰第十八條對貫徹執行本條例,在水庫漁業資源保護管理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報請自治縣人民政府給予表彰獎勵。第十九條違反本條例規定給予下列處罰:
(一)違反本條例第六條規定,可以處1000元至10000元罰款,沒收漁獲物和違法所得;未依法取得《捕撈許可證》擅自進行捕撈,情節嚴重的,並處沒收漁具和漁船;違反《捕撈許可證》關於作業類型、場所、時限和漁具數量的規定進行捕撈,情節嚴重的,並處沒收漁具,吊銷《捕撈許可證》;塗改、買賣、出租,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捕撈許可證》的,吊銷《捕撈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違反本條例第七條規定的,責令改正,沒收漁獲物和違法所得,並處1000元至10000元罰款。
(三)違反本條例第八條、第九條、第十一條規定的,沒收漁獲物和違法所得,非機動船並處500元至3000元罰款,機動船並處1000元至5000元罰款;情節嚴重的,沒收漁具,吊銷許可證;情節特別嚴重的,沒收漁船;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四)違反本條例第十條規定的,沒收違法所得,依法承擔賠償責任,並可以處造成損失3至5倍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五)違反本條例第十三條規定的,吊銷《養殖證》;造成損失的,承擔賠償責任。
(六)違反本條例第十四條規定的,責令改正,沒收苗種和違法所得,並處5000元至20000元罰款。
(七)違反本條例第十五條規定,未領取《養殖證》的,限期補辦,逾期不補辦的,處2000元至5000元罰款;未按照無公害水產養殖標准進行養殖生產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吊銷《養殖證》,並處10000元至20000元罰款。
Ⅷ 遼寧省漁業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漁業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和漁業生產安全,維護漁業生產者合法權益,促進漁業的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水域、灘塗和國家規定由本省實施漁業監管的水域,從事養殖、捕撈、增殖等漁業生產及保護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省、市、縣(含縣級市、區,下同)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漁業管理工作,其所屬的漁政監督管理機構依法承擔漁業監督管理具體工作。
發展改革、財政、水利、交通、海事、海警、公安、環境保護、國土資源、質量技術監督、食品葯品監管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漁業管理的相關工作。第四條省、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將漁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實現水域、灘塗的統一規劃和綜合利用,保障漁業執法工作經費,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提高漁業生產組織化程度和科技水平,保護漁業資源及水域、灘塗生態環境。第二章養殖業第五條省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漁業、發展改革、水利、交通、國土資源等部門根據海洋功能區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水域、灘塗養殖規劃。市、縣人民政府應當根據上一級水域、灘塗養殖規劃,組織相關部門編制本行政區域的水域、灘塗養殖規劃。水域、灘塗養殖規劃應當向社會公布。
水域、灘塗養殖規劃應當堅持生態優先的原則,根據不同養殖區域的生態環境狀況和自然承載能力,科學合理確定養殖種類、規模、方式,並與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水土保持、港口、水路運輸及防洪等規劃相銜接。
養殖生產應當發展生態健康養殖,保護生態環境。對超出自然承載能力,危害濕地等水域、灘塗生態系統的,應當逐步退出。第六條使用國有水域、灘塗從事養殖生產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向縣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由縣人民政府核發養殖證;水域、灘塗跨行政區域的,由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核發養殖證。申請辦理養殖證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申請養殖的范圍符合水域、灘塗養殖規劃;
(二)養殖品種、規模和方式等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三)有相應的生產經營能力;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承包農村集體所有的水域、灘塗或者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的國有水域、灘塗從事養殖生產的,在依法簽訂承包合同後,可以按照前款規定申請辦理養殖證。
取得養殖證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養殖證載明的養殖范圍、品種、規模、方式和期限進行養殖生產。轉讓、變更養殖證的,應當按照國家水域、灘塗養殖發證登記辦法的規定執行。第七條從事養殖生產應當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遵守下列規定:
(一)合理使用漁用獸葯、餌料、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漁業投入品,不得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或者其他不符合質量安全標準的漁業投入品;
(二)國家有關漁用獸葯使用安全間隔期或者休葯期的規定;
(三)安全處置被污染或者含病原體的水體和病死的養殖生物,防止殘餌、排泄物對環境造成污染和病害傳播;
(四)自行或者委託有資質的檢測機構對水產品質量安全狀況進行檢驗,檢驗合格方可銷售;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有關水產品質量安全事項。第八條從事養殖生產應當建立水產品生產、用葯和銷售記錄,如實記載下列事項,記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銷售後的兩年:
(一)漁業投入品的名稱、生產企業;
(二)漁業投入品的使用日期、用法和用量;
(三)水生動物疫情、水生植物病蟲害的發生和防治情況;
(四)水生動植物收獲或者捕撈日期,以及銷售日期、銷售量、收購者。第九條省、市、縣人民政府應當整合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資源,建立檢測共享機制,完善檢測體系。第十條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定並組織實施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計劃,對從事養殖生產的單位和個人實施監督抽查,開展風險監測;依法向社會公布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情況和水產品產地環境評估結果,以及與水產品質量安全狀況有關的其他信息。第三章捕撈業
Ⅸ 禁漁期處罰條例
法律分析:沒收漁獲物和違法所得,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沒收漁具,吊銷捕撈許可證;情節特別嚴重的,可以沒收漁船;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 第三十八條 使用炸魚、毒魚、電魚等破壞漁業資源方法進行捕撈的,違反關於禁漁區、禁漁期的規定進行捕撈的,或者使用禁用的漁具、捕撈方法和小於最小網目尺寸的網具進行捕撈或者漁獲物中幼魚超過規定比例的,沒收漁獲物和違法所得,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沒收漁具,吊銷捕撈許可證;情節特別嚴重的,可以沒收漁船;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在禁漁區或者禁漁期內銷售非法捕撈的漁獲物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進行調查處理。製造、銷售禁用的漁具的,沒收非法製造、銷售的漁具和違法所得,並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Ⅹ 漁業法第三十條的處罰條例
法律分析:禁止使用炸魚、毒魚、電魚等破壞漁業資源的方法進行捕撈。禁止製造、銷售、使用禁用的漁具。禁止在禁漁區、禁漁期進行捕撈。禁止使用小於最小網目尺寸的網具進行捕撈。捕撈的漁獲物中幼魚不得超過規定的比例。在禁漁區或者禁漁期內禁止銷售非法捕撈的漁獲物。 重點保護的漁業資源品種及其可捕撈標准,禁漁區和禁漁期,禁止使用或者限制使用的漁具和捕撈方法,最小網目尺寸以及其他保護漁業資源的措施,由國務院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 第三十一條 禁止捕撈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水生動物苗種。因養殖或者其他特殊需要,捕撈有重要經濟價值的苗種或者禁捕的懷卵親體的,必須經國務院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在指定的區域和時間內,按照限額捕撈。 在水生動物苗種重點產區引水用水時,應當採取措施,保護苗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