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部門規章的主體
⑴ 有權制定政府行政規章的是
法律分析:根據:《規章制定程序條例》行政規章的制定主體有
(1)國務院各部、委;
(2)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
(3)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政府;
(4)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人民政府。
行政規章是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的參照依據。
法律依據:《規章制定程序條例》 第十四條 部門規章由國務院部門組織起草,地方政府規章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組織起草。 國務院部門可以確定規章由其一個或者幾個內設機構或者其他機構具體負責起草工作,也可以確定由其法制機構起草或者組織起草。 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確定規章由其一個部門或者幾個部門具體負責起草工作,也可以確定由其法制機構起草或者組織起草。
⑵ 行政規章由誰制定
行政規章是從其制定機關進行劃分的。行政規章的制定主體有(1)國務院各部、委;(2)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3)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政府;(4)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人民政府。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設區市的人民政府,在它們的職權范圍內,為執行法律、法規,需要制定的事項或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法律依據
《規章制定程序條》第十條 國務院部門內設機構或者其他機構認為需要制定部門規章的,應當向該部門報請立項。
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所屬工作部門或者下級人民政府認為需要制定地方政府規章的,應當向該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者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報請立項。
國務院部門,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向社會公開徵集規章制定項目建議
⑶ 我國有權制定行政法規的主體有哪些
行政法規的制定主體是國務院,行政法規根據憲法和法律的授權制定、行政法規必須經過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規具有法的效力。行政法規一般以條例、辦法、實施細則、規定等形式作成。發布行政法規需要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它的效力次於法律、高於部門規章和地方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八十九條第一款明確規定:作為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可以「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因此,制定行政法規是憲法賦予國務院的一項重要職權,也是國務院推進改革開放,組織經濟建設,實現國家管理職能的重要手段。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並且按照《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是指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關行使行政權力,履行行政職責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
⑷ 政府規章的制定主體
政府規章制定主體是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
制定規章,應當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遵循立法法確定的立法原則,符合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其他上位法的規定。沒有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依據,部門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不得增加本部門的權力或者減少本部門的法定職責。沒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依據,地方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
根據《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第五條規定,制定規章,應當切實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在規定其應當履行的義務的同時,應當規定其相應的權利和保障權利實現的途徑。制定規章,應當體現行政機關的職權與責任相統一的原則,在賦予有關行政機關必要的職權的同時,應當規定其行使職權的條件、程序和應承擔的責任。
⑸ 規定的制定主體
法律分析:規定的制定主體是國務院。規定是規范性公文中使用范圍最廣、使用頻率最高的文種,是領導機關或職能部門對特定范圍內的工作和事務制定相應措施,要求所屬部門和下級機關貫徹執行的法規性公文。規定是局限於落實某一法律、法規,加強其各項管理工作而制定的,具有較強的約束力,而且內容細致,可操作性較強。
法律依據:《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第十四條 部門規章由國務院部門組織起草,地方政府規章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組織起草。國務院部門可以確定規章由其一個或者幾個內設機構或者其他機構具體負責起草工作,也可以確定由其法制機構起草或者組織起草。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確定規章由其一個部門或者幾個部門具體負責起草工作,也可以確定由其法制機構起草或者組織起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