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水文條例
A. 廣東省水文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水文管理,規范水文工作,發展水文事業,為水資源管理、防災減災和水環境保護服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水文站網規劃與建設,水文水資源監測,水文情報預報,水文水資源調查評價,水文監測資料匯交、管理與使用,水文設施與水文監測環境的保護等活動。第三條水文事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公益事業。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水文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水文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實際需要擴大水文站網覆蓋范圍,支持和促進水文事業發展,確保水文事業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
水文事業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第四條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省的水文工作,其直屬水文機構(以下簡稱省水文機構)具體負責組織實施管理工作。
省水文機構對全省水文工作實施行業管理,其派出機構在省水文機構和當地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具體負責其管轄范圍內的水文管理工作。
各級防汛指揮機構應當將水文機構列為成員單位。第二章水文規劃與建設第五條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國家水文事業發展規劃、流域水文事業發展規劃和本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組織編制省水文事業發展規劃,經徵求海事、國土資源、環境保護、交通運輸、海洋與漁業等有關部門和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意見後,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實施,並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省水文事業發展規劃和本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組織編制本級水文事業發展規劃,經徵求省水文機構和本級海事、國土資源、環境保護、交通運輸、海洋與漁業等有關部門意見後,報當地人民政府批准實施,並報省水文機構備案。第六條水文站網建設實行統一規劃。水利、海事、國土資源、環境保護、交通運輸、海洋與漁業等部門設立的水文測站應當符合水文事業發展規劃。第七條新建、改建、擴建水利工程需要設立水文測站或者配備水文監測設施的,應當將相關水文測站、水文監測設施的建設或者改造內容納入工程建設投資計劃,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為工程提供服務的水文測站、水文監測設施的建設和運行管理經費,應當分別納入工程建設概算和運行管理經費。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設立的水文測站、配備的水文監測設施,其建設及運行管理經費由本級財政承擔。第八條水利樞紐、大型水庫和水電站、重要中型水庫、重要小型水源工程及日取地表水五萬立方米以上、日取地下水單井二千立方米以上的取水工程,應當配套設立專用水文測站或者配備水文監測設施。尚未設立或者配備的,工程管理單位應當按要求及時組織設立、配備。第九條申請設立專用水文測站應當符合水文事業發展規劃,並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明確的設站目的和監測內容;
(二)有開展水文監測所必要的場地和設施;
(三)有水文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
(四)有必要的水文監測技術裝備;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設立專用水文測站不得與國家基本水文測站重復。第十條設立專用水文測站應當經省水文機構批准。其中因交通、航運、環境保護等需要設立水文測站的,有關主管部門批准前,應當徵求省水文機構的意見。
因水文管理需要設立、調整有關觀測站(點)開展海洋咸潮、海洋風暴潮觀測的,應當事先徵求海洋主管部門的意見。
撤銷專用水文測站應當報原批准機關批准。第十一條專用水文測站投入使用前,應當報省水文機構組織驗收。因交通、航運、環境保護等需要設立的水文測站,交通運輸、環境保護等部門組織驗收時應當有省水文機構或者其派出機構參加。
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專用水文測站,不得投入使用。第十二條專用水文測站及水文監測設施由設立單位負責管理,也可以委託省水文機構及其派出機構管理,管理費用由委託單位承擔。第十三條新建、改建、擴建水文測站所需用地,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後,有關部門應當依法辦理用地審批手續。
尚未確權的水文測站用地,當地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確權劃界,辦理土地或者海域使用證書。
B. 廣東省東江水量調度管理辦法(2019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本省行政區域內東江水量的調度管理,發揮東江流域水資源綜合效益,保障供水安全,保護生態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和《廣東省東江西江北江韓江流域水資源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東江水量的調度管理。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三條東江水量調度應當遵循重要斷面流量控制、用水總量控制和分級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實行統一調度。
東江水量調度應當首先滿足城鄉居民生活用水需要,並合理安排農業、工業、航運和生態環境等用水需求。
東江流域內的水庫、水利樞紐、水電站的發電用水及其調度運行應當服從防洪要求和供水需要。第四條東江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應急調度預案和水量調度計劃是實施東江水量調度的依據。第五條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協調、監督、指導東江水量調度工作。
東江流域管理機構具體負責涉及流域內各地級以上市的水量分配、向流域外調水的水量分配和新豐江、楓樹壩、白盆珠水庫(以下簡稱三大水庫)、東江幹流水利樞紐、閘壩、水電站以及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發放取水許可證的其他取水工程的水量調度工作。
東江流域有關市、縣(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規定的許可權,負責東江的水量調度工作。
東江流域有關水文機構負責東江水量調度的水文監測和水文情報預報工作。第六條三大水庫和東江幹流的水利樞紐、閘壩、水電站、取水工程及設施的工程管理單位以及電力調度部門,是水量調度執行單位。
東江流域管理機構、東江流域有關市、縣(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的主要領導以及水量調度執行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是東江水量調度的責任人。責任人名單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於每年4月1日前公布。第七條東江流域管理機構和有關市、縣(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東江水量調度管理的設施建設,完善東江水量水質監控體系。
水量調度執行單位應當配合做好水量調度管理設施的建設工作。第二章日常調度第八條東江年度水量調度計劃,由東江流域管理機構依據經批準的水量分配方案和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重要控制斷面流量控制指標,在綜合平衡有關取水單位的年度取水計劃、三大水庫和東江幹流水利樞紐、閘壩、水電站等工程運行計劃的基礎上制訂,經徵求東江流域有關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等單位意見後,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實施。
年度水量調度計劃分為汛期水量調度計劃(4月1日至9月30日)和枯水期水量調度計劃(10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汛期水量調度計劃於每年3月31日前下達,枯水期水量調度計劃於每年9月30日前下達。第九條水量調度執行單位應當依據下達的東江年度水量調度計劃,合理安排取水、發電以及工程的調度運行。
三大水庫的水量調度應當充分發揮水庫蓄豐補枯性能,按照經批準的水庫供水調度方案實施聯合優化調度。
電力調度部門對三大水庫進行電力調度時,應當按照東江年度水量調度計劃、應急調度預案和調度指令進行調度。如需調整三大水庫出庫流量,須經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後方可實施;特殊情況下確需臨時調整三大水庫出庫流量的,應當及時向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報告。第十條東江水量調度實行重要控制斷面流量控制制度,東江幹流下泄流量應當滿足重要控制斷面流量控制指標要求。
東江幹流重要控制斷面的設立和流量控制指標,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確定並公布。
重要控制斷面流量以東江流域有關水文機構出具的水文監測數據為准。第十一條在三大水庫可調度水量、東江幹流重要控制斷面流量與東江年度水量調度計劃確定的控制指標偏差較大時,東江流域管理機構可以提出調整水量調度計劃,經徵求東江流域有關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三大水庫工程管理單位等意見,並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後實施。第十二條因重大節日慶典、體育賽事等重大公共活動需要,經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後,東江流域管理機構和流域有關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實施臨時調度。
C. 廣西壯族自治區水文條例(2018修正)
第一條為加強水文管理,規范水文工作,發展水文事業,為開發、利用、節約、保護水資源和防災減災服務,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自治區行政區域內從事水文站網規劃與建設,水文監測與預報,水文水資源調查評價,水文監測資料匯交、保管與使用,水文設施與水文監測環境的保護等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水文工作的領導,將水文事業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第四條自治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自治區水文工作,其直屬的水文機構(以下簡稱自治區水文機構)具體負責組織實施管理工作。
自治區水文機構派駐在設區的市、縣的水文機構同時接受當地人民政府的領導。
從事水文活動的其他單位,應當接受自治區水文機構的行業管理。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水文事業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並從有關專項經費中安排相應的比例用於水文測報和水文基礎設施建設,以充分發揮水文工作在政府決策、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公眾服務中的作用。
自治區人民政府應當對貧困地區及邊境地區水文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行採取財政扶持政策,保證這些地區的水文事業與其他地區同步健康發展。第六條自治區鼓勵和支持水文科學技術研究、推廣和應用,發展水文信息產業,加強國際水文合作與交流。第七條自治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國家、流域水文事業發展規劃和自治區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組織編制自治區水文事業發展規劃,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實施,並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自治區水文事業發展規劃和地方國民經濟發展需要,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水文事業發展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實施,並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水文事業發展規劃應當根據國家水文技術標准編制,並與流域綜合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鎮建設規劃、港口規劃、環境保護規劃及相關規劃相協調。第八條自治區水文機構應當根據自治區水文事業發展規劃以及國家有關技術標准、規范和規程,組織編制水文專業規劃,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
水文專業規劃應當包括水文站網建設、水文基礎設施與設備建設、水文信息化建設等規劃。第九條自治區對水文站網建設實行統一規劃。氣象、國土、交通、航運、環境保護等部門設立的水文測站應當納入自治區水文事業發展規劃和相關水文專業規劃,經有關主管部門批准後組織建設。
自治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水文機構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及水文情勢變化適時調整水文站網建設規劃,並報原批准機關批准。第十條在自治區范圍內對流域水資源管理和防災減災有重大作用的國家重要水文測站、一般水文測站及其覆蓋區域的專用水文測站的設立、調整和業務管理,應當遵守國家有關流域管理機構的有關規定。第十一條申請在國家基本水文測站覆蓋區域設立專用水文測站的,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請文件;
(二)設立專用水文測站基本情況的說明;
(三)國家和自治區規定的其他材料。第十二條自治區水文機構對申請人提出的設立專用水文測站的申請,應當根據下列不同情形分別作出處理:
(一)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屬於本機構受理范圍的,應當予以受理;
(二)提交的材料不完備或者申請書內容填注不明的,應當當場或者在五日內一次告知申請人補正;
(三)不屬於本機構受理范圍的,應當即時告知申請人向有受理許可權的機構提出申請。第十三條自治區水文機構受理設立專用水文測站申請後,應當對申請材料進行全面審查,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二十日內決定批准或者不批准。決定批準的,應當同時簽發設立專用水文測站申請批准文件。第十四條專用水文測站開展監測工作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具有開展水文監測工作必要的場地和基礎設施;
(二)具有必需的水文監測專用技術裝備和計量器具;
(三)具有相應專業的技術人員。第十五條在自治區范圍內從事水文活動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水文技術標准、規范和規程開展水文監測活動,保證水文監測資料的質量。
從事水文監測工作的專業人員應當經過培訓方可上崗。
D. 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廣東省商品房預售管理條例》等二十七項地方性法規的決定(2014)
一、對下列十四項地方性法規中不符合行政審批取消和下放的精神要求的規定作出修改
(一)《廣東省商品房預售管理條例》
1.將第二十二條修改為:「預售商品房時,預售人應當與預購人簽訂書面的商品房預購銷合同,在該合同簽訂三十日內持該合同到項目所在地房地產交易登記機構辦理登記備案手續;房地產交易登記機構應當自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內予以登記備案。」
2.刪除第三十四條。
(二)《廣東省經紀人管理條例》
1.將第八條第一項的「30萬元注冊資金」修改為「有認繳登記的注冊資本」。
2.刪除第二十七條第一款的「吊銷營業執照」。
3.將第二十八條的「《行政復議條例》」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三)《廣東省股份合作企業條例》
將第八條第二項「注冊資本不少於人民幣三萬元」修改為「有符合企業章程規定的全體股東認繳的出資額」,同時將第二款的「注冊資本達到人民幣十萬元以上」修改為「符合公司條件」。
(四)《廣東省民營科技企業管理條例》
刪除第七條第四項的「知識產權經合法評估可折價作注冊資本,但不應超過注冊資本總金額的30%」。
(五)《廣東省農業機械管理條例》
1.將第十四條第二款的「五個工作日」修改為「兩個工作日」。
2.將第十六條第二款的「五個工作日」修改為「兩個工作日」。
(六)《廣東省水利工程管理條例》
1.將第二十六條的「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要求」修改為「按照國家規定的防洪標准」。
2.將第三十四條的「可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修改為「可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七)《廣東省建設工程項目使用袋裝水泥和現場攪拌混凝土行政許可規定》
第三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規定:「省屬建設工程項目現場使用袋裝水泥進行混凝土攪拌的,由項目所在地市、縣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核准。」
(八)《廣東省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經營活動管理規定》
1.將第六條、第七條、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第二十三條的「地級以上市體育行政部門」修改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體育主管部門」;將第二十四條的「省或者舉辦地地級以上市體育行政部門」修改為「舉辦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體育主管部門」。
2.將第十條的「四年」修改為「五年」。
(九)《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辦法》
刪除第三十三條。
(十)《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辦法》
1.將第三十七條第一款的「民辦學校的招生簡章和廣告樣本,發布前應當報審批機關備案」修改為「民辦非高等學校的招生簡章和廣告,應當報審批機關備案」。
2.刪除第四十二條第三項。
(十一)《廣東省無線電管理條例》
1.刪除第二十三條第二款。
2.將第二十六條修改為:「船舶、機車、航空器上的制式無線電台(站),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領取無線電台執照。」
3.刪除第四十五條第二項的「關閉、」。
4.刪除第四十八條的「,關閉無線電台(站)」。
(十二)《廣東省森林公園管理條例》
刪除第十九條的「合並、」。
(十三)《廣東省測繪條例》
1.刪除第二十四條。
2.刪除第四十六條。
(十四)《廣東省水文條例》
刪除第二十七條。二、對下列十三項地方性法規中與上位法不一致的規定作出修改
(十五)《廣東省保護公民舉報條例》
將第七條修改為:「舉報機構對受理舉報的案件應當自結案之日起一個月內將調查情況或處理結果告知舉報人。」
(十六)《廣東省產品質量監督條例》
刪除第一條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懲治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的決定》」,將「《產品質量法》」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十七)《廣東省土地權屬糾紛處理條例》
將第九條第二項的「徵用」修改為「徵收」。
(十八)《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辦法》
刪除第十六條的「對違法事實認定清楚的,可以提請金融機構依法暫停支付違法行為人的存款」。
(十九)《廣東省珠江三角洲水質保護條例》
1.將第三十一條修改為:「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法規行使水污染監督管理權的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其改正,並根據情節輕重給以處罰:(一)拒報或者謊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規定的有關污染物排放申報登記事項,逾期不改正的,處以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二)違反第十二條規定,不在排污口安裝污水排放計量器並保證其正常使用、不能正確反映排污單位污水排放情況,逾期不改正的,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三)違反第十七條規定,造成嚴重污染的,由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或者上級人民政府責令關閉;(四)違反本條例第十八條的規定,排放、傾倒污染物、廢棄物的,處以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五)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二條第一款規定、第二十六條第(三)項、第二十七條第(四)項的規定,除責令其消除污染後果外,處以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六)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八條第(二)項的規定,新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或設施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責令停業、關閉。」
2.將第三十三條修改為:「當事人對行政處罰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處罰決定書之日起六十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當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處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二十)《廣東省韓江流域水質保護條例》
1.刪除第二十五條。
2.將第二十六條的「一萬元以下罰款」修改為:「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3.將第二十八條的:「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修改為:「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二十一)《廣東省東江水系水質保護條例》
將第三十二條修改為:「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應當配備防污染設施而沒有配備的,由海事管理機構、漁業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責令限期改正,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改正的,責令船舶臨時停航。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應當配備防污染設施而沒有配備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並可以處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二十二)《廣東省查處無照經營行為條例》
將第十一條修改為:「採取查封、扣押措施時,應當由兩名以上執法人員實施。執法人員應當向當事人出示執法身份證件,送達查封、扣押決定書,當場告知當事人採取行政強制措施的理由、依據以及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救濟途徑,通知當事人到場,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並製作現場筆錄和查封、扣押財物清單。查封、扣押財物清單一式兩份,由當事人和執法機關各執一份。
「現場筆錄和查封、扣押財物清單應當由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
「當事人拒絕簽名或者蓋章的,在筆錄中予以註明;當事人不到場的,應當由兩名以上與當事人無利害關系的見證人和行政執法人員在現場筆錄上簽名或者蓋章;無見證人或者見證人拒絕簽名的,應當在現場筆錄中予以說明。」
(二十三)《廣東省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管理條例》
將第一條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二十四)《廣東省濕地保護條例》
將第十八條、第二十條、第二十二條的「徵用」修改為「徵收」。
(二十五)《廣東省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實施條例》
將第一條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二十六)《廣東省糧食安全保障條例》
將第三十八條修改為:「糧食經營者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一條規定,無正當理由拒不承擔或者拖延承擔糧食應急任務,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給予警告並責令改正。」
(二十七)《廣東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
1.刪除第六十條第一款第一項,將第六十條第二款相應修改為:「行為人有前款規定第一項、第二項情形之一的,應當扣留機動車至違法狀態消除;有前款規定第三項、第四項、第五項情形之一的,應當責令改正。」
2.刪除第六十三條第一款第三項,將第六十三條第二款相應修改為:「行為人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情形之一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扣留機動車至違法狀態消除;有前款第四項情形的,可以並處吊銷機動車駕駛證;有前款第七項情形的,可以並處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五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有前款第八項情形的,可以並處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五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上述二十七項法規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後重新公布。
E. 廣東省東江水系水質保護條例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了保護東江水系水體的水質,防治污染,保障水系沿岸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及對香港供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以下簡稱《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實施細則和有關規定,結合東江水系(以下簡稱「水系」)的具體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廣東省東江流域(以下簡稱「流域」)內的幹流、支流、湖泊、水庫、渠道等地表水體和地下水體的水質保護。
流域內的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應遵守《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實施細則和本條例。第三條 對水系的水質要求,執行國家《GB3838━88地面水環境質量標准》和本省《DB4426━89水污染物排放標准》。第四條 省人民政府和流域內各級人民政府,必須制訂水質保護目標,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對實現該目標負主要責任,並督促管理部門和企業事業單位採取有效措施,使水系水體達到規定的要求。第五條 在流域內的單位和個人,有責任保護水系的水質,制止和檢舉污染損害水環境的行為。造成水污染的單位和個人應承擔責任,負責治理。
對保護水系水質有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省人民政府和流域內各級人民政府予以表彰或獎勵。第二章 管理部門及其職責第六條 省和流域內市、縣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是對水系水污染防治進行統一監督管理的機關。負責監督、檢查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規的執行,組織制訂水系水質保護規劃和水污染防治計劃,組織水質監測工作,安排水質管理和監測經費的使用,查處水體污染事故。第七條 流域內市、縣環境保護監測站(或水系環境監測站)負責本行政區內水系水質監測工作,定期向省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站報送監測數據和水質分析報告。第八條 省和流域內各級人民政府的有關管理部門,按各自的職責,協同環境保護部門做好水質保護工作。
水行政主管部門參與水系水質保護規劃、水污染防治計劃的制訂和水質監測工作;提供水文、水質資料。
農林管理部門負責農業環境和森林環境保護,加強對農葯、化肥、除莠劑的使用管理。
工業和礦產資源管理部門負責規劃本系統的建設項目,監督所屬企業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和污染防治。
城建、市政和公用事業管理部門負責城鎮供水水源保護以及供水設施、排水管網設施和污水、生活廢棄物處理設施的建設與管理。
港務監督機關負責監督管理船舶的排污和毒品及放射性、腐蝕性物品的裝運,檢驗船舶防污設備,監視港區水域,查處港區違章排污事故。
港務管理部門負責收集、處理港區內船舶含油污水和廢棄物。
公安部門負責監督管理劇毒物品和放射性物品的陸域運輸、貯存和使用,防止污染水系水體。
土地管理和城市規劃部門應根據水系水質保護規劃的要求,安排各項建設用地和規劃建設項目布局。
衛生管理部門負責飲用水源的衛生監督管理和參與飲用水源保護區的劃定。
計劃、經濟、財稅等部門應貫徹治理廢水、廢氣、廢渣的各項優惠政策,安排水污染防治資金。第三章 監督管理第九條 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流域內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合理規劃工業布局,合理開發礦業,嚴格控制重污染型企業的建設。
有污染物排放的建設項目應設置水污染防治設施,其所需的資金、材料和設備,應與主體工程統籌安排,並做到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達到規定要求後同時投產使用(以下簡稱「三同時」)。第十條 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流域內各級人民政府必須把保護飲用水源和防治水污染納入城市建設規劃,建設和完善城市排水管網和污水處理設施。第十一條 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流域內各級人民政府開發、利用和調節、調度東江水資源,應當統籌兼顧,保持水庫的合理水位,調節枯水、豐水期流量。在確定大型水庫壩下最小泄流量時,應維持下游水體的自然凈化能力。第十二條 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流域內各級人民政府應加強對流域內水源林、護岸林的建設和保護,保持水土、涵養水源,增強東江自然凈化能力。第十三條 流域內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取水口和東深供水工程東江取水口一定范圍的水域和陸域,由所在市、縣人民政府按國家規定劃定生活飲用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或由有關市、縣人民政府共同組織劃定。第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對轄區內造成水系水體污染的所屬排污單位作出限期治理的決定,必要時採取停業整治或關閉措施。被限期治理的排污單位應作出防治計劃並定期報告治理進度。環境保護部門對限期治理項目應進行檢查和驗收,並向同級人民政府報告。
F. 廣東省水利工程管理條例(2019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水利工程的管理,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與正常運行,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的功能和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下列水利工程的管理、保護和利用適用本條例:
(一)防洪、防潮、排澇工程;
(二)蓄水、引水、供水、提水和農業灌溉工程;
(三)防漬、治鹼工程;
(四)水利水電工程;
(五)水土保持工程;
(六)水文勘測、三防(防汛、防風、防旱)通訊工程;
(七)其他水資源保護、利用和防治水害的工程。第三條縣級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利工程的統一管理工作和本條例的組織實施。建設、交通、電力等部門,依照各自職責,管理有關的水利工程。自然資源、地震、公安等有關部門,協同做好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水利工程管理的領導,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理順管理體制,明確責、權、利關系,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及正常運行。第二章水利工程管理第五條興建水利工程項目應當嚴格按照建設程序,履行規定的審批手續,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和建設監理制。新建、擴建和改建水利工程,其勘測、設計、施工、監理應當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承擔,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門對工程質量的監督。
將水利工程發包給不具備相應資質單位的,其簽訂的承包、發包合同無效,並責令工程發包人限期重新組織招標和投標。
水利工程勘測、設計、施工、監理單位的資質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認定。第六條未經驗收合格的水利工程不得交付使用。第七條大、中型和重要的小型水利工程,由縣級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分級管理;跨市、縣(區)、鄉(鎮)的水利工程,由其共同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管理,也可以委託主要受益市、縣(區)水行政主管部門或鄉(鎮)人民政府管理;未具體劃分規模等級的水利工程,由其所在地的水行政主管部門管理;其他小型水利工程由鄉(鎮)人民政府管理。
變更水利工程的管理權,應當按照原隸屬關系報經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第八條大中型和重要的小型水利工程應當設置專門管理單位,未設置專門管理單位的小型水利工程必須有專人管理。同一水利工程必須設置統一的專門管理單位。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具體負責水利工程的運行管理、維護和開發利用。
小(一)型水庫以鄉(鎮)水利管理單位管理為主,小(二)型水庫以村委會管理為主。第九條防洪排澇、農業灌排、水土保持、水資源保護等以社會效益為主、公益性較強的水利工程,其維護運行管理費的差額部分按財政體制由各級財政核實後予以安排。供水、水力發電、水庫養殖、水上旅遊及水利綜合經營等以經濟效益為主、兼有一定社會效益的水利工程,要實行企業化管理,其維護運行管理費由其營業收入支付。
國有水利工程的項目性質分類,由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劃定。第十條水利工程管理單位應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嚴格按照有關規程規范運行管理,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服從政府防汛指揮機構的防洪、抗旱調度,確保水利工程的安全和正常運行。當水利工程的發電、供水與防洪發生矛盾時,應當服從防洪。第十一條通過租賃、拍賣、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依法取得水利工程經營權的單位和個人,未經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不得改變工程原設計的主要功能。第十二條由水利工程提供生產、生活和其他用水服務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向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繳納水費,逾期不繳納水費的,從逾期之日起,按日加收應繳額千分之二的滯納金。供水價格由縣級以上價格主管部門會同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國家產業政策的規定製定和調整。
水行政主管部門對所屬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的水費可根據國家規定適當調劑餘缺,主要用於所屬水利工程的更新改造和水費管理工作。第十三條未達設計標準的水利工程,應當進行達標加固,更新改造;雖達設計標准,但運行時間長,設施殘舊,存在險情隱患的水利工程,應當限期加固除險,更新改造。所需資金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多渠道籌集。
G. 跟水相關的法律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資專源保護法
中華人民屬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
水行政許可實施辦法
水污染物排放許可證管理暫行辦法
城市供水條例
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
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徵收管理條例
水資源費徵收使用管理辦法
水行政處罰實施辦法
水行政許可聽證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供水條例
關於防治造紙行業水污染的規定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
城市地下水開發利用保護管理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
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辦法
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辦法
湖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辦法
上海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辦法
遼寧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辦法
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辦法
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辦法
貴州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辦法
河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辦法
沒完,實在太多,太多了要是你不採納我的答案我就虧死了,暫且先說這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