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中醫葯規章制度

中醫葯規章制度

發布時間: 2023-01-04 05:46:44

⑴ 全國中醫醫院工作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中醫醫院是運用中醫中葯防治疾病,保障人民健康的社會主義醫療衛生事業單位,必須貫徹執行黨的衛生工作方針和中醫政策,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第二條中醫醫院必須以醫療工作為中心,結合醫療搞好教學和科學研究,成為繼承發揚中醫葯學,培養中醫葯人才的基地。第三條中醫醫院的技術隊伍由中醫、中葯和其它衛生科技人員所組成,中醫中葯人員應占醫葯人員的多數。各類人員要互相學習,團結協作,共同為發展中醫葯學做出貢獻。第二章組織體制第四條中醫醫院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黨委貫徹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做好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院長負責全院的業務、行政工作,副院長協助院長分管相應的工作。根據減少層次的原則實行院和科室兩級領導。院一級設置精幹有力的辦事機構。科室實行科主任負責制。第五條中醫醫院的院級領導應主要由德才兼備,熱愛中醫事業,堅決執行中醫政策,有組織管理能力,年富力強的中醫葯人員擔任。
業務科室(除放射、檢驗等醫技科室外)領導一般應由德才兼備、致力中醫事業的中醫葯人員擔任。第六條中醫醫院是中醫綜合性醫院,其業務科室設置和病床分配比例,可根據中醫專科的特色和各自的規模、任務、特長及技術發展情況確定。科室設置力求齊全。科室設置與撤銷,應報請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各地應重視中醫專科建設,有條件的,要根據技術專長,開辦中醫專科醫院。第七條中醫醫院的編制,可按病床與工作人員一比一點四至一比一點八計算。病床數與門診量按一比三計算,每增減一百門診人次,可增減六至八人,或比同級西醫綜合醫院的編制高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十八,以保證中醫、中葯、臨床、科研工作的需要。
中醫醫院各類人員的比例:行政工勤、衛生技術人員的比例,可參照西醫綜合醫院組織編制的比例。根據中醫醫院特點,醫生和葯劑人員,要高於西醫綜合醫院的比例,護理人員可低於西醫綜合醫院的比例。在醫生和葯劑人員中,中醫、中葯人員要佔絕對多數。第三章醫療工作第八條中醫醫院的醫療工作必須以四診八綱,理、法、方、葯,辨證論治為指導,並積極採用現代科學技術,不斷提高診治水平。要建立體現中醫辨證論治特色的病歷,並把病歷書寫作為中醫技術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第九條要加強門診工作,組織有經驗的中醫參加門診,並根據本院技術特長開設專科(病)門診。要簡化手續,方便病人就診。重視疑難病和基層轉診病人的診治,不斷提高門診醫療、服務質量。第十條地(市)以上中醫醫院,要開設急診室,縣(區)中醫醫院,要積極創造條件開設急診室。要努力繼承挖掘中醫治療急重症的經驗,積極研製搶救急重症的中葯制劑,逐步制定中醫治療急重症的常規。第十一條要根據中醫特點加強病房建設。病房逐步實行住院醫師、主治醫師、主任醫師(科主任)三級負責制或住院醫師、 主治醫師兩級負責制。 住院病人應有固定的醫師(士)負責管理,定期組織有經驗的老中醫查房、會診,指導疑難、危急病症的診治。第十二條中醫醫院的護理工作,要在努力發掘中醫葯學護理知識的同時,吸收西醫護理的長處,要進行辨證論護,護士交班日誌逐步用中醫病名和術語。
各級護理人員都要努力學習中醫護理知識,提高護理水平,逐步制定具有中醫特點的常見病和急重症的護理常規。
根據醫院條件,護理工作逐步實行護士、護士長、科護士長三級負責制,或護士、護士長兩級負責制。護理人員要嚴格執行醫囑和各項規章制度。要重視中醫的食養療法,改善病人膳食,配合臨床治療。第十三條要建立和辦好中葯房。加強中葯管理,保證葯品質量,嚴格執行中葯炮製規范、煎熬操作規程、配方復核和葯庫保管等制度,防止蟲蛀鼠咬、霉爛變質,嚴禁采購、使用偽劣中葯。毒、麻葯品必須專人管理,確保安全。貴重葯品要建立健全保管、領發制度。對危急病人的搶救用葯,要設法保證,及時供給。
要制訂保證質量和提高中醫療效的煎葯操作規程、規范,配備適合中葯煎劑所需的設備和器具。
要加強對制劑室的領導,配備水平較高的技術人員和相應的設備,各種制劑都要遵守制劑規范,加強葯檢工作,確保葯品質量。要積極恢復傳統急救的中葯制劑品種,滿足急重症治療的需要。要積極創造條件,在保證中葯療效的前提下改革中葯劑型,研製安全有效的葯品,適應臨床和科研工作的需要 。

⑵ 2017年中醫葯政策

中醫葯也叫漢族醫葯,它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貢獻。關於中醫葯出台了哪些相關的政策。中醫葯的政策有哪些值得關注。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2017年中醫葯政策,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2017年中醫葯政策

近日,我國首部為傳統中醫葯振興而制定的國家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下稱《中醫葯法》正式出台,並將於2017年7月1日開始施行。《中醫葯法》的出台,給中醫葯行業在資格准入和管理規范方面進一步開了口子,使得中醫葯事業的發展更加有法可依,中醫葯事業正在迎來新機遇並步入新的發展時期。

《中醫葯法》的落地,被解讀為促進中醫事業健康發展的有力法律援助和支撐。相關資料顯示,2008年十一屆全國人大會將該法列入立法規劃;2009年《中共中央出台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明確要求加快中醫葯立法工作;2011年12月,原衛生部向國務院報送了《中醫葯法》草案送審稿;2015年12月,國務院將中醫葯法草案提請全國人大會審議;2015年12月和2016年8月、12月,全國人大會進行三次審議後通過了《中醫葯法》。

眾所周知,中醫葯被譽為“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隨著近些年人們健康觀念的轉變,醫學模式的不斷創新,中醫葯在國內衛生和健康工作中逐漸發揮出更加重要的作用。但無論是觀念的轉變還是需求的增多,對中醫葯的發展只是助力,而《中醫葯法》的最終施行,使得從事中醫葯行業的企業和從業人員在生產經營和日常工作中更加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國務院醫改辦、食品葯品監管總局會同相關部門起草的《關於進一步改革完善葯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此前已經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全體會議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將印發執行。

十大醫葯行業的新規

一、中醫葯法明年7月1日實施,具有里程碑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於2016年12月25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中醫葯法有五大亮點:

第一,明確了中醫葯事業的重要地位和發展方針。

第二,建立符合中醫葯特點的管理制度。

第三,加大對中醫葯事業的扶持力度。

第四,堅持扶持與規范並重,加強對中醫葯的監管。第五,加大對中醫葯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

二、2017年底實現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

2016年12月20日,人社部召開基本醫療保險全國聯網和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視頻會。

並與北京等22個申請首批啟動基本醫療保險全國聯網和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省份簽訂了工作責任書,標志著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正式轉入落實階段。

根據相關工作要求,2016年底,基本實現全國聯網,啟動跨省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工作;

2017年開始逐步解決跨省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年底擴大到符合轉診規定人員的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

三、《醫療器械優先審批程序》施行

2016年12月27日,國家食品葯品監管總局(CFDA)發布《醫療器械優先審批程序》,明確對下列醫療器械實施優先審批:

一是診斷或治療罕見病、惡性腫瘤且具有明顯臨床優勢的醫療器械,診斷或治療老年人特有和多發疾病且目前尚無有效診斷或治療手段的醫療器械,專用於兒童且具有明顯臨床優勢的醫療器械,臨床急需且在我國尚無同品種產品獲准注冊的醫療器械;

二是列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或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醫療器械。另外,CFDA將根據各方面情況和意見,組織專家審查後,確定對“其他應當優先審批的醫療器械”予以優先審批。

程序將於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四、疫苗銷售和采購行為嚴格管理

2016年6月14日,國家食品葯品監管總局、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下發《關於貫徹實施新修訂<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的通知 》,對新《條例》貫徹實施具體工作要求和過渡期間疫苗購銷問題作出具體規定。

《通知》要求:

一是嚴格規范疫苗銷售和采購行為。

二是嚴格過渡期疫苗購銷管理。

三是嚴格落實疫苗配送和使用管理。

四是強化疫苗流通和使用的監督檢查。

其中,第二條提到:原疫苗經營企業不得購進疫苗,不得將疫苗銷售給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以外的單位和個人,2016年12月31日前應將已購進的第二類疫苗銷售完畢,2017年1月1日起停止疫苗銷售,申請注銷《葯品經營許可證》或核減疫苗經營范圍。

尚不能利用省級公共資源交易平台進行采購的省份,第二類疫苗參照現有的第一類疫苗采購模式進行采購。

對於尚未完成集中采購但急需使用的第二類疫苗,可根據實際情況,由縣級以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直接向疫苗生產企業訂購。

五、特殊葯品生產流通信息報告系統試運行

2016年11月7日,總局發布了開展《特殊葯品生產流通信息報告系統》試運行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2017年1月起特葯信息報告系統在全國范圍內試運行。

所有特葯生產、經營企業應於1月1日起通過特葯信息報告系統填報其生產、流通、庫存葯品的數量和流向。

各省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要高度重視,周密安排,嚴格落實總局的工作部署,完成相關工作任務。

六、北京醫療服務價格將放開由醫院自主定價

日前,北京市有關部門聯合發布《關於放開本市公立醫療機構特需醫療服務價格的通知》,從2017年1月1日開始,特需醫療服務、新增醫療服務和部分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將執行醫院自主定價。

幾乎與此同時,中共雲南省委、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出台,提出對基本醫療服務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對市場競爭比較充分、個性化需求比較強的醫療服務價格逐步放開,實行市場調節價,由醫療機構自主制定。

七、湖南實施新城鄉居民醫保制度

從2017年1月1日起,湖南省將全面實施新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今後,城鄉居民參保繳費標准和就醫報銷標準保持一致,在醫療保險待遇方面不再分“農村人”和“城裡人”。

此前,湖南基本醫保制度有三類: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

根據國務院《關於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的要求,將現有的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合二為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最大特點是將醫保報銷范圍和標准進行了統一,不再區分城鄉。

八、河北2017年1月1日起執新醫保目錄

12月28日,河北人社廳發布《河北省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葯品目錄(2016年版)》。

新版目錄是整合原來的2010版醫保目錄和農合目錄,2017年1月1日執行,過渡期2個月,過渡期結束後,原醫保目錄和農合目錄停止使用。

此目錄也是過渡,待國家新版目錄發布後,人社部再做調整。

九、廣東明年起全面執行“兩票制”

近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醫葯產業健康發展實施方案》,明確自2017年起,穩步推行生產企業到流通企業、流通企業到醫療機構“兩票制”和葯品耗材采購院長負責制。

日前,《廣東省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2016年工作要點》出台,明確提出明年要成為醫改試點省份。

在國務院發布2016年醫改重點中,明確提出醫改試點省要執行兩票制。

業內人士猜測,廣東加快落地兩票制,試點城市深圳、珠海、東莞、中山、惠州、江門、肇慶將會率先執行,但是否會在全省范圍內落地還不能完全肯定。

十、首部《環境保護稅法》落地,醫葯產業成本“飆升”

12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會第二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簡稱《環境保護稅法》)。

據悉,《環境保護稅法》是我國第一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將於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作為我國第一部專門體現“綠色稅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環境保護稅法》的落地,意味著我國環保治污、“綠色稅收”的法律體系進一步完善。

雖然施行時間為2018年,但環保整治必須有一個過渡時間,醫葯企業在2017年或必須做好提前規劃與准備。

中醫葯法五大亮點

一、明確了中醫葯事業的重要地位和發展方針。規定中醫葯事業是我國醫葯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葯事業,實行中西醫並重的方針。

二、建立了符合中醫葯特點的管理制度。在中醫診所、中醫醫師准入、中葯管理等多個方面對現有的管理制度進行了改革創新,包括允許醫療機構根據臨床需要,憑處方炮製市場上沒有供應的中葯飲片,或者對中葯飲片進行再加工等。

三、加大對中醫葯事業的扶持力度。包括明確縣級以上政府應當將中醫葯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健全中醫葯管理體系,將中醫葯事業發展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為中醫葯事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條件保障。

四、堅持扶持與規范並重,加強對中醫葯的監管。明確國家制定中葯材種植養殖、採集、貯存和初加工的技術規范、標准,加強對中葯材生產流通全過程的質量監督管理,保障中葯材質量安全。加強中葯材質量監測,建立中葯材流通追溯體系和進貨查驗記錄制度。鼓勵發展中葯材規范化種植養殖,嚴格管理農業投入品的使用,禁止在中醫葯種植過程中使用劇毒、高毒農葯等。

⑶ 北京市中醫葯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繼承和弘揚中醫葯,保障和促進中醫葯事業發展,發揮中醫葯在醫療衛生與健康事業中的獨特作用,增進人民健康,促進健康北京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中醫葯醫療、預防保健、科研、教育、文化、產業等活動及其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市大力發展中醫葯事業,遵循中醫葯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發揮中醫葯特色和優勢;堅持中西醫並重,支持中西醫相互補充、協調發展,促進中西醫結合;推動中醫葯央地合作、區域協同,促進中醫葯對外交流、開放發展。第四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中醫葯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符合中醫葯特點的管理制度,將發展中醫葯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計劃,建立持續穩定的中醫葯發展多元投入機制,為中醫葯發展提供必要條件和保障。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中醫葯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研究本行政區域促進中醫葯事業發展的政策,指導、督促有關政策措施的落實,協調解決中醫葯事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第五條市、區中醫葯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中醫葯管理工作,統籌協調中醫葯資源配置,合理配備人員力量。
發展和改革、教育、科技、經濟和信息化、民政、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農業農村、商務、文化和旅遊、衛生健康、市場監督管理、統計、知識產權、醫療保障、葯品監督管理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工作職責,做好與中醫葯有關的工作。第六條本市支持中醫葯行業組織建立健全行業規范,加強行業自律,依法開展服務,參與相關法規、規章、政策、規劃以及標準的制定,維護行業信譽和合法權益,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第七條本市弘揚中醫葯文化,普及中醫葯知識,營造關心、支持中醫葯事業發展的社會氛圍。第八條本市對在中醫葯事業發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中醫葯服務保障第九條本市建立健全由市和區中醫醫療中心、各級各類中醫醫療機構、其他醫療機構中醫科室、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組成的中醫葯服務體系,發揮中醫葯在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康復中的重要作用,提供覆蓋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的中醫葯服務。第十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中醫葯服務需求,按照國家和本市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和標准,舉辦中醫醫療機構,調整、完善其布局和規模。
各區應當至少辦一所承擔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功能的中醫醫療機構。區人民政府合並、撤銷政府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或者改變其性質的,應當徵求市中醫葯主管部門意見。第十一條政府舉辦的綜合醫院、婦幼保健機構和有條件的專科醫院等應當設置中醫葯科室,按照要求配備中醫醫師、中葯師、中醫或者中西醫結合床位;健全中西醫協同工作機制,促進中西醫服務優勢互補。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應當設置中醫葯科室,配備一定數量的中醫醫師。
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有條件的村衛生室應當配備能夠提供中醫葯服務的醫師,配置必要的中醫診療設備設施;村衛生室不具備提供中醫葯服務條件的,鄉鎮衛生院應當安排中醫醫師巡診。第十二條本市鼓勵社會力量舉辦中醫醫療機構。
社會力量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在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重點專科建設、科研教學、等級評審、特定醫療技術准入、醫療衛生人員職稱評定等方面享有與政府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同等的權利。
鼓勵社會力量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第十三條市、區衛生健康部門、中醫葯主管部門應當採取下列措施,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中醫葯服務能力建設:
(一)按照國家和本市標准,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中醫館、國醫堂等中醫綜合服務區;
(二)支持具備條件的中醫醫療機構牽頭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組建醫療聯合體;
(三)鼓勵中醫醫師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多點執業;
(四)鼓勵退休中醫醫師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
(五)對全科醫生和鄉村醫生進行中醫葯知識與技能培訓。第十四條本市支持中醫重點專科建設,合理布局中醫重點專科資源,對重點專科在科研、人才培養、設施設備投入等方面予以傾斜;支持重點專科在重大疑難疾病、急危重症、傳染病防治等領域發揮中醫葯特色和優勢。
市中醫葯主管部門應當篩選並發布本市中醫優勢病種,組織研究總結中醫優勢病種臨床基本診療規律,推廣應用診療方案。

⑷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條例的條例內容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繼承和發展中醫葯學,保障和促進中醫葯事業的發展,保護人體健康,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中醫醫療、預防、保健、康復服務和中醫葯教育、科研、對外交流以及中醫葯事業管理活動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
中葯的研製、生產、經營、使用和監督管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執行。
第三條
國家保護、扶持、發展中醫葯事業,實行中西醫並重的方針,鼓勵中西醫相互學習、相互補充、共同提高,推動中醫、西醫兩種醫學體系的有機結合,全面發展我國中醫葯事業。
第四條
發展中醫葯事業應當遵循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的原則,保持和發揚中醫葯特色和優勢,積極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促進中醫葯理論和實踐的發展,推進中醫葯現代化。
第五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中醫葯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使中醫葯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制定區域衛生規劃時,應當根據本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和居民醫療需求,統籌安排中醫醫療機構的設置和布局,完善城鄉中醫服務網路。
第六條
國務院中醫葯管理部門負責全國中醫葯管理工作。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與中醫葯有關的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中醫葯管理的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中醫葯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與中醫葯有關的工作。
第七條
對在繼承和發展中醫葯事業中做出顯著貢獻和在邊遠地區從事中醫葯工作做出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給予獎勵。
第二章 中醫醫療機構與從業人員
第八條
開辦中醫醫療機構,應當符合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的中醫醫療機構設置標准和當地區域衛生規劃,並按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後,方可從事中醫醫療活動。
第九條
中醫醫療機構從事醫療服務活動,應當充分發揮中醫葯特色和優勢,遵循中醫葯自身發展規律,運用傳統理論和方法,結合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發揮中醫葯在防治疾病、保健、康復中的作用,為群眾提供價格合理、質量優良的中醫葯服務。
第十條
依法設立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等城鄉基層衛生服務機構,應當能夠提供中醫醫療服務。
第十一條
中醫從業人員,應當依照有關衛生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的規定通過資格考試,並經注冊取得執業證書後,方可從事中醫服務活動。
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學的人員以及確有專長的人員,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通過執業醫師或者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核考試,並經注冊取得醫師執業證書後,方可從事中醫醫療活動。
第十二條
中醫從業人員應當遵守相應的中醫診斷治療原則、醫療技術標准和技術操作規范。
全科醫師和鄉村醫生應當具備中醫葯基本知識以及運用中醫診療知識、技術,處理常見病和多發病的基本技能。
第十三條
發布中醫醫療廣告,醫療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中醫葯管理的部門申請並報送有關材料。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中醫葯管理的部門應當自收到有關材料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並作出是否核發中醫醫療廣告批准文號的決定。對符合規定要求的,發給中醫醫療廣告批准文號。未取得中醫醫療廣告批准文號的,不得發布中醫醫療廣告。
發布的中醫醫療廣告,其內容應當與審查批准發布的內容一致。
第三章 中醫葯教育與科研
第十四條
國家採取措施發展中醫葯教育事業。
各類中醫葯教育機構應當加強中醫葯基礎理論教學,重視中醫葯基礎理論與中醫葯臨床實踐相結合,推進素質教育。
第十五條
設立各類中醫葯教育機構,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設置標准,並建立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臨床教學基地。
中醫葯教育機構的設置標准,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制定;中醫葯教育機構臨床教學基地標准,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第十六條
國家鼓勵開展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和技術專長繼承工作,培養高層次的中醫臨床人才和中葯技術人才。
第十七條
承擔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和技術專長繼承工作的指導老師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技術專長和良好的職業品德;
(二)從事中醫葯專業工作30年以上並擔任高級專業技術職務10年以上。
第十八條 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和技術專長繼承工作的繼承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和良好的職業品德;
(二)受聘於醫療衛生機構或者醫學教育、科研機構從事中醫葯工作,並擔任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
第十九條
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和技術專長繼承工作的指導老師以及繼承人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中醫葯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第二十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中醫葯管理的部門應當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完善本地區中醫葯人員繼續教育制度,制定中醫葯人員培訓規劃。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中醫葯管理的部門應當按照中醫葯人員培訓規劃的要求,對城鄉基層衛生服務人員進行中醫葯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訓。
醫療機構應當為中醫葯技術人員接受繼續教育創造條件。
第二十一條
國家發展中醫葯科學技術,將其納入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加強重點中醫葯科研機構建設。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充分利用中醫葯資源,重視中醫葯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採取措施開發、推廣、應用中醫葯技術成果,促進中醫葯科學技術發展。
第二十二條
中醫葯科學研究應當注重運用傳統方法和現代方法開展中醫葯基礎理論研究和臨床研究,運用中醫葯理論和現代科學技術開展對常見病、多發病和疑難病的防治研究。
中醫葯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醫療機構應當加強中醫葯科研的協作攻關和中醫葯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培養中醫葯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技術骨幹。
第二十三條
捐獻對中醫葯科學技術發展有重大意義的中醫診療方法和中醫葯文獻、秘方、驗方的,參照《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的規定給予獎勵。
第二十四條
國家支持中醫葯的對外交流與合作,推進中醫葯的國際傳播。
重大中醫葯科研成果的推廣、轉讓、對外交流,中外合作研究中醫葯技術,應當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中醫葯管理的部門批准,防止重大中醫葯資源流失。
屬於國家科學技術秘密的中醫葯科研成果,確需轉讓、對外交流的,應當符合有關保守國家秘密的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的規定。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中醫葯事業發展的需要以及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逐步增加對中醫葯事業的投入,扶持中醫葯事業的發展。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將中醫葯事業經費挪作他用。
國家鼓勵境內外組織和個人通過捐資、投資等方式扶持中醫葯事業發展。
第二十六條
非營利性中醫醫療機構,依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
第二十七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確定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應當包括符合條件的中醫醫療機構。
獲得定點資格的中醫醫療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向參保人員提供基本醫療服務。
第二十八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加強對中醫葯文獻的收集、整理、研究和保護工作。
有關單位和中醫醫療機構應當加強重要中醫葯文獻資料的管理、保護和利用。
第二十九條
國家保護野生中葯材資源,扶持瀕危動植物中葯材人工代用品的研究和開發利用。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中葯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鼓勵建立中葯材種植、培育基地,促進短缺中葯材的開發、生產。
第三十條
與中醫葯有關的評審或者鑒定活動,應當體現中醫葯特色,遵循中醫葯自身的發展規律。
中醫葯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評審,中醫醫療、教育、科研機構的評審、評估,中醫葯科研課題的立項和成果鑒定,應當成立專門的中醫葯評審、鑒定組織或者由中醫葯專家參加評審、鑒定。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一條
負責中醫葯管理的部門的工作人員在中醫葯管理工作中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財物或者獲取其他利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或者發現違法行為不予查處,造成嚴重後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
第三十二條
中醫醫療機構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中醫葯管理的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責令停業整頓,直至由原審批機關吊銷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取消其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資格,並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紀律處分:
(一)不符合中醫醫療機構設置標準的;
(二)獲得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資格,未按照規定向參保人員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
第三十三條
未經批准擅自開辦中醫醫療機構或者未按照規定通過執業醫師或者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取得執業許可,從事中醫醫療活動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和《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給予處罰。
第三十四條
中醫葯教育機構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中醫葯管理的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原審批機關予以撤銷:
(一)不符合規定的設置標準的;
(二)沒有建立符合規定標準的臨床教學基地的。
第三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造成重大中醫葯資源流失和國家科學技術秘密泄露,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中醫葯管理的部門責令改正,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紀律處分。
第三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損毀或者破壞中醫葯文獻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中醫葯管理的部門責令改正,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紀律處分;損毀或者破壞屬於國家保護文物的中醫葯文獻,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七條
篡改經批準的中醫醫療廣告內容的,由原審批部門撤銷廣告批准文號,1年內不受理該中醫醫療機構的廣告審批申請。
負責中醫葯管理的部門撤銷中醫醫療廣告批准文號後,應當自作出行政處理決定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通知廣告監督管理機關。廣告監督管理機關應當自收到負責中醫葯管理的部門通知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的有關規定查處。
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八條
本條例所稱中醫醫療機構,是指依法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中醫、中西醫結合的醫院、門診部和診所。
民族醫葯的管理參照本條例執行。
第三十九條
本條例自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

⑸ 醫院中葯房管理制度

中醫醫療機構配備醫務人員應當以中醫葯專業技術人員為主,主要提供中醫葯服務;經考試取得醫師資格的中醫醫師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培訓、考核合格後,可以在執業活動中採用與其專業相關的現代科學技術方法。在醫療活動中採用現代科學技術方法的,應當有利於保持和發揮中醫葯特色和優勢。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中醫葯服務的監督檢查,並將下列事項作為監督檢查的重點:(一)中醫醫療機構、中醫醫師是否超出規定的范圍開展醫療活動;(二)開展中醫葯服務是否符合國務院中醫葯主管部門制定的中醫葯服務基本要求;(三)中醫醫療廣告發布行為是否符合本法的規定。中醫葯主管部門依法開展監督檢查,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不得拒絕或者阻撓。國家制定中葯材種植養殖、採集、貯存和初加工的技術規范、標准,加強對中葯材生產流通全過程的質量監督管理,保障中葯材質量安全。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
第十五條從事中醫醫療活動的人員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的規定,通過中醫醫師資格考試取得中醫醫師資格,並進行執業注冊。中醫醫師資格考試的內容應當體現中醫葯特點。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或者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人員,由至少兩名中醫醫師推薦,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組織實踐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後,即可取得中醫醫師資格;按照考核內容進行執業注冊後,即可在注冊的執業范圍內,以個人開業的方式或者在醫療機構內從事中醫醫療活動。國務院中醫葯主管部門應當根據中醫葯技術方法的安全風險擬訂本款規定人員的分類考核辦法,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審核、發布。
第十六條中醫醫療機構配備醫務人員應當以中醫葯專業技術人員為主,主要提供中醫葯服務;經考試取得醫師資格的中醫醫師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培訓、考核合格後,可以在執業活動中採用與其專業相關的現代科學技術方法。在醫療活動中採用現代科學技術方法的,應當有利於保持和發揮中醫葯特色和優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站以及有條件的村衛生室應當合理配備中醫葯專業技術人員,並運用和推廣適宜的中醫葯技術方法。
第十七條開展中醫葯服務,應當以中醫葯理論為指導,運用中醫葯技術方法,並符合國務院中醫葯主管部門制定的中醫葯服務基本要求。

⑹ 中醫葯期刊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中醫葯期刊的管理,促進中醫葯學術交流,振興中醫葯事業,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指的中醫葯期刊,是由國家新聞出版署審核批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局登記注冊,領取「期刊登記證」,編入國內統一刊號的,並有固定刊名、刊期、年卷或按年、季、月、周順序編號,連續出版的科技、管理、教育、信息類期刊。第三條中醫葯期刊出版工作是中醫葯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宣傳黨和國家的中醫葯方針、政策和中醫葯法律、法規,報道中醫葯新的科技成果,傳遞中醫葯科技信息,增進學術交流,普及中醫葯知識,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服務。第四條中醫葯出版工作必須貫徹黨的基本路線,遵守國家的有關法規。第二章管理機構和管理職責第五條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對全國性的中醫葯期刊實行統一行業管理,由國家中醫葯管理局政策法規司負責具體管理工作。其職責為:
(一)貫徹落實國家有關期刊編輯出版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制定並組織實施中醫葯期刊的發展規劃。
(二)負責中醫葯期刊的申報、核批及管理工作。
(三)監督檢查各種中醫葯期刊辦刊方針的執行情況,期刊的編輯出版質量以及對國家有關期刊編輯出版的方針政策的執行情況。
(四)組織編輯、出版人員的業務培訓和經驗交流,提高編輯人員的業務水平。
(五)組織中醫葯期刊的審讀以及獎、懲等工作,在政治上和技術上負有領導責任。第六條主辦單位應對期刊實施具體領導和管理,要有一名領導主管期刊工作。其職責為:
(一)負責審核期刊的重大報道內容和選題計劃,在技術上負有直接責任。
(二)負責期刊內容的保密審查,在政治上負有直接責任。
(三)保證出版中醫葯期刊必備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第七條編輯部門包括實體編輯部門和根據需要組織的編輯委員會。編輯部應按辦刊條件組建,編輯部可由主辦單位聘請本專業領域的技術專家組成。編輯部門主要職責如下:
(一)認真貫徹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嚴格執行新聞出版署、國家科委和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的有關規章制度。
(二)認真貫徹辦刊方針,切實保證期刊質量。不同類型的期刊要反映出各自不同的特色,不斷積累經驗,充分發揮期刊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三)負責期刊的選題、組稿、審稿、編輯加工、編輯設計等工作。
(四)密切與作(譯)者、審稿者、通訊員、讀者的聯系,搜集反饋信息,不斷改進編輯工作。
(五)嚴格執行國家保密法和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的保密規定。
(六)按國家有關規定支付作者稿酬和審稿、編輯加工、校對、發行等費用。
(七)按時向局政策法規司送繳期刊樣本。第八條中醫葯期刊的編輯人員應當具備下列基本條件:
(一)具備一定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理論水平,嚴格執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和法規。
(二)專職主編或副主編應由具有高級技術職稱,從事編輯工作五年以上的人員擔任。編輯人員應當具有大專畢業或相當於大專畢業以上的文化程度,並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
(三)熱愛編輯工作,有較強的編輯意識和較高的文字水平和寫作能力。
(四)熟悉編輯、校對、出版業務。
(五)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和社會活動能力。第三章期刊劃分范圍第九條中醫葯期刊包括:
(一)綜合性期刊,指以刊登黨和國家的中醫葯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中醫葯發展動態及中醫葯管理為主要內容的期刊。
(二)學術期刊,指以刊登研究報告、學術論文、綜合評述為主要內容的期刊。
(三)技術性期刊,指以刊登新的技術、工藝、設計、設備為主要內容的期刊。
(四)檢索性期刊,指以刊登對原始中醫葯文獻經過加工、濃縮,按照一定的著錄規則編輯而成的目錄、文摘、索引為主要內容的期刊。
(五)科普性期刊,指以刊登中醫葯知識為主要內容的期刊。第十條中醫葯期刊按其出版形式分為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
正式期刊是指經新聞出版署審核批准,並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新聞出版局登記注冊,領取「期刊登記證」,編入「國內統一刊號」的期刊。
非正式期刊是指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審核同意或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委商新聞出版局審核同意,並在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局登記注冊,領取「內部報刊准印證」的期刊,非正式期刊不編入「國內統一刊號」,只能用於本系統、本行業、本單位。

⑺ 中醫醫療機構管理辦法(試行)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中醫醫療機構的管理,維護其合法權益,促進中醫葯事業的發展,保障人民健康,制定本例。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國家、集體、個體開辦的中醫醫療機構,包括中醫醫院、中醫院校及中醫研究機構的附屬醫院、中醫專科醫院、中醫康復醫院、中醫門診部、中醫診所、中醫診室及一切以各種名稱面向社會而主要從事中醫醫療業務的單位。第三條中醫醫療機構均依本辦法辦理審批登記手續,並接受管理和監督。第四條凡批准開業的中醫醫療機構受國家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及個人不準以任何理由破壞中醫醫療機構的設施,干擾其正常工作秩序。第二章執業第五條中醫醫療機構開業,均應向當地縣(區)級以上中醫葯、衛生行政部門書面申請,取得批准後方可執業。第六條中醫醫療機構的布局,由當地中醫葯、衛生行政部門統一規劃。第七條中醫醫療機構必須具備下述基本條件:
(一)中醫醫院(含中醫院校及中醫研究機構的附屬醫院)、中醫專科醫院、中醫康復醫院:至少設病床30張;醫師5人,其中主治中醫師以上1人、中醫師不少於2人;護師、士不少於5人;有相應的葯劑、放射、檢驗等醫技人員和診斷、治療等儀器設備。
不足30張病床及相應條件者,不得稱醫院。
(二)中醫門診部:至少有醫師3人,其中中醫師至少2人;護師、士2人;並有相應的醫技人員和房屋設備。
(三)中醫診所:有2名以上中醫師及相應的房屋和設備。
(四)中醫診室:有1名以上中醫師及相應的房屋和設備。第八條中醫醫療機構開業的審批:
(一)中醫診所、中醫診室,由當地縣(區)級衛生行政部門審批;
(二)中醫醫院(含中醫院校及中醫研究機構的附屬醫院)中醫專科醫院、中醫康復醫院、中醫門診部、其它以各種名稱面向社會而主要從事中醫醫療業務的單位,由地(市)級或其以上中醫葯、衛生行政部門審批。
(三)其它任何組織和個人都無權批准中醫醫療機構開業;也不準擅自借用其它機構名稱從事中醫醫療活動。第九條中醫醫療機構在申請開業時,應提交以下材料:
(一)機構名稱、設置科目、床位編制;
(二)衛技人員情況;中醫診所、中醫診室須提交醫務人員名單及其有關資格證件;
(三)業務用房產權證書或租賃合約;
(四)診療設備及葯品情況;
(五)與申報規模相稱的資金情況;
(六)有關規章制度;
(七)法人代表有關情況及其資格證件。第十條中醫醫療機構改變機構名稱、增減病床、變更科目、停業、遷移都必須報原批准開業的中醫葯、衛生行政部門審批登記。第十一條中醫醫療機構不準聘用未取得中醫師、士資格或衛生技術職務資格的人員從事醫療技術工作。第十二條中醫醫療機構張貼、刊登、播放廣告,必須經當地中醫葯、衛生行政部門審批,其內容只限於單位名稱、診療時間、診療科別、專科特色、醫師專長、葯物、儀器介紹及地址和電話。不得做虛誇宣傳。第十三條中醫醫療機構的各項收費,必須按當地衛生物價部門批準的醫療收費標准執行,不得擅自提價。第三章職責第十四條中醫醫療機構是社會主義醫療衛生事業設施,要以社會效益為最高准則,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技術操作規程和各類人員工作職責,使各項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第十五條中醫醫療機構必須保持和發揚中醫特色,堅持運用中醫葯防治疾病,積極引進現代科學技術,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水平。第十六條中醫醫療機構要經常對職工進行職業道德教育,並要不斷改善服務條件,提高服務質量。第十七條中醫醫療機構有承擔預防和初級衛生保健工作的義務,並要積極開展中醫葯和衛生保健科普知識的宣傳工作。在發現法定傳染病或疑似法定傳染病時,採取有效防治措施,並按規定時間向當地衛生防疫部門報告。第十八條發生重大災害、事故時,中醫醫療機構必須服從中醫葯、衛生行政部門調遣,積極參加防病治病、搶救傷病員工作。第四章罰則第十九條中醫醫療機構違反本辦法規定,中醫葯、衛生行政部門可根據其情節輕重分別給予警告、罰款、停業整頓、吊銷開業執照等處罰。第二十條未獲中醫葯、衛生行政部門批准即擅自開業的,由當地中醫葯、衛生行政部門或會同有關部門予以取締,並可視情節輕重處以罰款。

⑻ 中醫坐堂醫診所各項規章制度及操作規范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衛生廳(局)、中醫葯管理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葯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22號),加強對中醫坐堂醫診所的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和衛生部制定了《中醫坐堂醫診所管理辦法(試行)》和《中醫坐堂醫診所基本標准(試行)》,並將《中醫坐堂醫診所基本標准(試行)》作為衛生部1994年印發的《醫療機構基本標准(試行)》(衛醫發〔1994〕第30號)的第五部分。現將中醫坐堂醫診所管理辦法(試行)和基本標准(試行)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在試行過程中,有何意見和建議,請及時反饋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和衛生部。
附件:1.中醫坐堂醫診所管理辦法(試行)
2.中醫坐堂醫診所基本標准(試行)


衛 生 部
中醫葯局
二○一○年十月十九日

附件1

中醫坐堂醫診所管理辦法(試行)

第一條為了加強對中醫坐堂醫診所的管理,保障公民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的中醫葯服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和《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葯品零售葯店申請設置的中醫坐堂醫診所,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國家中醫葯管理局負責全國中醫坐堂醫診所的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中醫葯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中醫坐堂醫診所的監督管理。
第四條申請設置中醫坐堂醫診所的葯品零售葯店,必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一)具有《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認證證書》、《葯品經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
(二)具有獨立的中葯飲片營業區,飲片區面積不得少於50平方米;
(三)中葯飲片質量符合國家規定要求,品種齊全,數量不少於400種。
第五條設置中醫坐堂醫診所,必須按照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由縣級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中醫葯管理部門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和《中醫坐堂醫診所基本標准》以及本辦法的有關規定進行設置審批和執業登記。《中醫坐堂醫診所基本標准》由衛生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另行制定。
第六條中醫坐堂醫診所的法定代表人由葯品零售葯店法定代表人擔任。
第七條中醫坐堂醫診所登記注冊的診療科目應為《醫療機構診療科目名錄》「中醫科」科目下設的二級科目,所設科目不超過2個,並且與中醫坐堂醫診所提供的醫療服務范圍相對應。
第八條中醫坐堂醫診所的命名由識別名稱和通用名稱依次組成。識別名稱:葯品零售葯店名稱和地名,通用名稱:中醫坐堂醫診所。
第九條中醫坐堂醫診所聘用的醫師,應當是取得醫師資格後經注冊連續在醫療機構從事5年以上臨床工作的中醫類別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坐堂醫診所可以作為中醫類別中醫執業醫師的第二執業地點進行注冊,但至少有1名中醫類別中醫執業醫師的第一執業地點為該診所。
第十條中醫類別中醫執業醫師可以在中醫坐堂醫診所執業,其他類別的執業醫師不得在中醫坐堂醫診所執業。
第十一條中醫坐堂醫診所只能提供中葯飲片處方服務,不得超出執業范圍;同一時間坐診的中醫類別中醫執業醫師不得超過2人。
第十二條中醫坐堂醫診所執業,須嚴格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技術規范,加強對中醫從業人員的教育,預防醫療事故,確保醫療安全和服務質量。
第十三條中醫坐堂醫診所須建立健全以下規章制度:
(一)人員職業道德規范與行為准則;
(二)人員崗位責任制度;
(三)人員聘用、培訓、管理、考核與獎懲制度;
(四)技術規范與工作制度;
(五)醫療事故防範與報告制度;
(六)醫療質量管理制度;
(七)醫療廢物管理制度;
(八)就診患者登記制度;
(九)財務、收費、檔案、信息管理制度;
(十)其他有關制度。
第十四條中醫坐堂醫診所要嚴格執行國家關於中醫病歷書寫、處方管理的有關規定。要嚴格按照國家規定規范使用有關部門統一印製的收費票據。
第十五條中醫坐堂醫診所應當在顯著位置公示診療科目、診療手段、診療時間以及收費標准等。
第十六條中醫坐堂醫診所發生醫療事故,按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第十七條縣級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中醫葯管理部門負責對中醫坐堂醫診所實施日常監督與管理,建立健全監督考核制度,實行信息公示和獎懲制度。
第十八條縣級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中醫葯管理部門應當建立社會民主監督制度,定期收集接受服務公民的意見和建議,將接受服務公民的滿意度作為考核中醫坐堂醫診所和中醫從業人員的重要標准。
第十九條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等法律、法規、規章的,按照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第二十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中醫葯管理部門可根據本辦法,制定具體實施細則。
第二十一條本辦法由國家中醫葯管理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二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2

中醫坐堂醫診所基本標准(試行)

一、中醫坐堂醫診所由中葯飲片品種不少於400種的葯店設置,只允許提供中葯飲片處方服務。
二、人員
至少有1名取得醫師資格後經注冊連續在醫療機構從事5年以上臨床工作的中醫類別中醫執業醫師。
三、房屋
設置的診室必須獨立隔開,不超過2個。每個診室建築面積不少於10平方米。
四、設備
設有診察桌、診察床、診察凳和與開展診療科目相應的設備設施。
五、制定各項規章制度、人員崗位責任制,有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醫療技術操作規程,並成冊可用。

⑼ 中醫葯法的第五條是

一、中醫葯法的第五條
國務院中醫葯主管部門負責全國的中醫葯管理工作。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與中醫葯管理有關的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中醫葯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與中醫葯管理有關的工作。
二、中醫葯法的概念及其原則?
中醫葯法是為了規范中醫葯的行業行為,促進有序發展,發揚中華中葯文化而設立的法律法責任。
其中有三個重要性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公開性,法律的制定和實施,受到人民的共同參與與監督。
第二個是權威性原則,法律的制定需要有專家的意見進行指導,法律的實施必須保證它的科學性和實踐性。
第三個是全面性原則。由於中醫葯管理的范圍多,內容雜,法律實行的過程之中,應當保障所有權益,就需要進行全面廣泛的立法。
三、中醫葯法釋義
中醫葯法是我國第一部全面綜合規范中醫葯服務、中葯保護與發展的專門法,應當注意處理好與作為執業醫師管理、葯品管理、醫療機構管理一般法的執業醫師法、葯品管理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的銜接關系。因此,本條第1款明確,中醫葯的管理,本法未作規定的,適用執業醫師法、葯品管理法等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該規定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方面,執業醫師法、葯品管理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確立的一般性管理制度,中醫葯法可以不用重復規定,但並不影響其適用於中醫葯管理。如醫師資格考試、醫師的權利和義務、醫師執業注冊制度、從事中葯生產經營的基本管理要求,以及非法行醫、生產銷售假葯劣葯等違法的法律責任等。
另一方面,即使是執業醫師法、葯品管理法有規定的,中醫葯法如果有不同規定,應當適用作為特別法的中醫葯法的規定。例如醫師資格取得方面:依據執業醫師法的規定,以師承方式學習傳統醫學滿三年或者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確定的傳統醫學專業組織或者醫療、預防、保健機構考核合格並推薦,可以參加執業醫師資格或者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考試的內容和辦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另行制定。但依據本法規定,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或者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人員,由至少兩名中醫醫師推薦,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組織實踐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後,即可取得中醫醫師資格,也就是說,在執業醫師法的規定外,新設了取得醫師執業資格的途徑。又如醫療機構配製制劑方面:依據葯品管理法等的規定,醫療機構配製的所有中葯制劑品種,應當依法取得制劑批准文號。本法對此作了突破,規定僅應用傳統工藝配製的中葯制劑品種,向醫療機構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後即可配製,不需要取得制劑批准文號。
此外,考慮到軍隊的中醫葯管理具有特殊性,因此本條第2款明確,軍隊的中醫葯管理,由軍隊衛生主管部門依照本法和軍隊有關規定組織實施。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
第十四條 舉辦中醫醫療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醫療機構管理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並遵守醫療機構管理的有關規定。舉辦中醫診所的,將診所的名稱、地址、診療范圍、人員配備情況等報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備案後即可開展執業活動。中醫診所應當將本診所的診療范圍、中醫醫師的姓名及其執業范圍在診所的明顯位置公示,不得超出備案范圍開展醫療活動。具體辦法由國務院中醫葯主管部門擬訂,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審核、發布。

熱點內容
經濟法中半數以上是含半數嗎 發布:2024-11-19 16:38:46 瀏覽:741
勞動合同法中以上以下 發布:2024-11-19 16:29:35 瀏覽:735
合同法的第59條 發布:2024-11-19 16:29:34 瀏覽:296
公司培訓合同法的通知怎麼寫 發布:2024-11-19 15:59:01 瀏覽:513
法院職工編制 發布:2024-11-19 15:23:49 瀏覽:202
民法典取姓 發布:2024-11-19 14:51:27 瀏覽:461
湖南法律碩士報考點的選擇 發布:2024-11-19 14:21:19 瀏覽:512
司法考搜狐 發布:2024-11-19 14:19:01 瀏覽:93
勞動合同法教程 發布:2024-11-19 14:12:48 瀏覽:669
大幾能考司法考試 發布:2024-11-19 14:06:33 瀏覽: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