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辦法和條例

辦法和條例

發布時間: 2023-01-10 12:42:28

條例和辦法的區別

法律分析:1.定義不同:辦法是在有關法令、條例、規章的基礎上,對國家或某一地區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有關工作、有關事項的具體辦理、實施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條例是具有法律性質的文件,針對有關法律、法令的輔助性和闡釋性,可以比較全面、系統地規定國家或某一地區政治、經濟、科技等領域的某些重大事項的管理和處置。2.領域不同:辦法重在發布具體的可操作性措施,它的制發者是國務院各部委、各級人民政府及所屬機構;條例重在規定機關組織或工作人員的各項指標,它的制發者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最高行政機關。

法律依據:《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第三十三條 對屬於行政工作中具體應用行政法規的問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法制機構以及國務院有關部門法制機構請求國務院法制機構解釋的,國務院法制機構可以研究答復;其中涉及重大問題的,由國務院法制機構提出意見,報國務院同意後答復。

❷ 條例規定辦法

條例:政府機關通過的文件,政府機關同時要服從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人民代表大會這個發布的文件為執行標准.做了一些對實際事務進行規范和要求的文件,就是條例。辦法:更為詳細的做事規定,規定了做什麼事按什麼程序,要注意什麼。法規:是指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文件為基礎依據,再對照當地的具體實際情況制訂的實際執行標准.實際操作性是最主要的方面。
首先,需要明確法律是最高層級的,再往下是行政法規,一般表現為各種「條例」,這些「條例」之後一般都會上升為單行立法。除此之外的規范性文件,從高到低,分別是:規則、制度、辦法、細則、規定,另外的「通知、意見、決定、解釋、批復、公告」都是和行政行為掛鉤而作出的,其效力層級與作出機關的層級有關。「規則」的性質比較硬,制定者一般也受規則約束,屬於行政機關應當共同遵循的基礎規則;「制度」一般出現於上級對下級,制定者是判定者,具有變動和修改的許可權;「辦法」針對行政機關處理的各種事務而定,並不直接約束主體;「細則」一般是對「辦法」的進一步補充,對各種事務進行的詳細約束;「規定」是針對某種案例而言的,通常時效性比較強,影響范圍也不是很大。另外,「通知、意見、決定、解釋、批復、公告」根據作出單位不同,層級也有所區別,不可一概而論。
條例,規定,辦法三者的區別?
1.條例由國家行政機關或權力機關依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製定,它是從屬於法律的規范性文件。它具有很長的時效性,它的實施許可權范圍是針對於國家的某一特定領域。
2.規定是領導機關或職能部門對特定范圍內的工作和事務制定相應措施,要求所屬部門和下級機關貫徹執行的法規性公文。規定的實施許可權范圍是局限於落實某一法律法規,有較強的約束力。
3. 辦法是機關或部門根據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及有關法規、規定,就某一方面的工作或問題提出具體做法和要求的文件。它側重於行政約束力。
法律依據
《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
第五條
黨內法規的名稱為黨章、准則、條例、規定、辦法、規則、細則。黨章對黨的性質和宗旨、路線和綱領、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組織原則和組織機構、黨員義務權利以及黨的紀律等作出根本規定。准則對全黨政治生活、組織生活和全體黨員行為等作出基本規定。條例對黨的某一領域重要關系或者某一方面重要工作作出全面規定。規定、辦法、規則、細則對黨的某一方面重要工作的要求和程序等作出具體規定。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以及黨中央工作機關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制定的黨內法規,可以使用規定、辦法、規則、細則的名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❸ 管理辦法和管理條例的效力

法律分析:管理條例的效力,高於管理辦法的效力。管理條例是國家機關制定或批準的規范性文件的名稱之一。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❹ 條例和辦法屬於規章還是法規

屬於法規。條例不是法律,法律是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效力適用於整個國家范圍。管理條例屬於規范性法律文件,但位階較低,一般是省市政府制定的,只在特定區域內有效。條例屬於行政法規,行政法規屬於規范性文件,具有法律文件的性質,在實施過程中與法律的效力一致,法院在審理案件中應當把行政法規、司法解釋同法律一樣列為法律依據。

❺ 「辦法」和「條例」有區別嗎

區別如下:

1.定義不同:

①辦法是在有關法令、條例、規章的基礎上,對國家或某一地區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有關工作、有關事項的具體辦理、實施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

②條例是具有法律性質的文件,針對有關法律、法令的輔助性和闡釋性,可以比較全面、系統地規定國家或某一地區政治、經濟、科技等領域的某些重大事項的管理和處置。

2.領域不同:

①辦法重在發布具體的可操作性措施,它的制發者是國務院各部委、各級人民政府及所屬機構;

②條例重在規定機關組織或工作人員的各項指標,它的制發者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最高行政機關。

(5)辦法和條例擴展閱讀:

內容的法規性

條例是國家機關為控制或調整國家生活中某些方面的准則而使用的立法性手段,是基本法律制定以前的單項法規,又是制定以後,貫徹實施之前的具體化,細則化,從而保證基本法律的具體實施。條例一經頒布實施,其所涉及到的對象,必須依條款辦事,否則將要受到法律、行政或經濟的處理。

條例一經頒布實施,在一個相當長時限內,對其所涉及的對象行為起約束作用。

1987年4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在《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暫行條例》中,明確規定了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不能稱其為「條例」。其制發者必須是國家權力機關或行政機關以及受這些機關委派的組織;企事業單位的職能部門,黨派團體不能用條例行文。這就從行文的源頭上保證了條例的權威性、約束力

條例在頒布前,可以有一個試行的階段。經過試行以後,加以修改充實,作為正式文件頌施行,成為在一定范圍內具有法規性和約束力的文件。

辦法由首部和正文兩部分組成。

(1)首部。包括標題、制發時間和依據等項目內容。

標題:由發文機關、事由、文種構成。

制發時間、依據。標題之下用括弧註明規定製發的年、月、日和會議;或通過的會議、時間及發布的機關、時間;或批準的機關、時間等。有的辦法隨「命令」、「令」等文種同時發布,這一項目內容可不再寫。

(2)正文。一般由依據、規定、說明這三層意思組成,可分章、分條敘述。辦法中的各條規定,是辦法的主體部分,要將具體內容和措施依次逐條寫清楚。辦法的結尾,一般是交代實施的日期和對實施的說明。

❻ 條例和辦法

條例和辦法指的是什麼呢?下面一起看看吧!

條例和辦法

條例是指:國家權力機關或行政機關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並發布的,針對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內的某些具體事項而作出的,比較全面系統、具有長期執行效力的法規性公文。條例是法的表現形式之一。

一般只是對特定社會關系作出的規定。條例是由國家制定或批準的規定某些事項或某一機關組織、職權等規范性的法律文件,也是指團體制定的章程。它具有法的效力,是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是從屬於法律的規范性文件,人人必須遵守,違反它就要帶來一定的法律後果。

辦法是指:國家行政主管部門對貫徹執行某一法令、條例或進行某項工作的方法、步驟、措施等,提出具體規定的法規性公文。是應用寫作的一種

吉林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

(已經2013年9月10日省政府第9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吉林省人民政府令第242號)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促進工傷預防和職業康復,分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以下稱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本辦法的規定參加工傷保險,為本單位全部職工或者僱工繳納工傷保險費。

用人單位的職工和僱工(以下稱職工),均有按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權利。

第三條用人單位應當遵守有關安全生產和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建立工傷事故、職業病防治工作責任制,避免和減少職業危害。

職工應當遵守安全生產操作規程,提高事故傷害和職業病自我防範意識,避免和減少事故、職業病對自身的傷害。

職工發生事故傷害和患職業病時,用人單位應當採取措施使工傷職工得到及時救治。

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工傷保險工作。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所屬工傷保險經辦機構具體承辦工傷保險事務。

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衛生和計生、民政、住房城鄉建設、公安、交通運輸、工商、安監、食品葯品監管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配合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做好工傷保險工作。

第二章工傷保險基金

第六條工傷保險基金實行市(州)級和省級統籌相結合的制度,逐步實現省級統籌。

第七條工傷保險費根據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則,確定繳費費率。

省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省財政部門,在國家確定的費率原則和具體規定基礎上,制定和調整本省的行業基準費率,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施行。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制定本地區費率浮動辦法,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施行。

工傷保險經辦機構根據用人單位繳納使用工傷保險基金、工傷發生率、職業病危害程度等情況,按照費率浮動辦法,確定用人單位工傷保險繳費費率。

第八條用人單位繳納工傷保險費的數額為本單位全部職工上年度工資總額乘以單位繳費費率之積。難以按照工資總額繳納工傷保險費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用人單位應當將本單位參加工傷保險的有關情況在本單位內公示。

工傷保險經辦機構應當及時為符合參保條件的用人單位辦理參保繳費手續。

第九條工傷保險基金實行財政專戶管理,用於支付參保人員工傷保險待遇、勞動能力鑒定、工傷預防宣傳和培訓等費用,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用於工傷保險的其他費用。

第十條工傷保險儲備金提取比例按照統籌地區當年工傷保險基金實際征繳總額的8%提取。儲備金累計總額達到當年工傷保險基金實際征繳額的30%時,不再提取。

在發生重大工傷事故或者工傷保險基金不足支付時,由統籌地區工傷保險經辦機構提出申請,同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和財政部門同意後可以使用工傷保險儲備金。儲備金使用後,應當按前款規定繼續提取。

第十一條建立和實施工傷保險省級調劑金制度。省級調劑金的提取比例和管理辦法由省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省財政部門另行規定。

第十二條統籌地區發生重大事故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不足,在使用工傷保險儲備金和省級調劑金後仍不足的,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予以墊付。墊付資金由工傷保險基金結余部分分期償還。

第三章工傷認定

第十三條除《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情形外,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因工作環境存在有毒有害物質造成中毒傷害,並經安監部門確認的;

(二)在用人單位食堂就餐造成食物中毒傷害,並經食品葯品監管部門確認的;

(三)受用人單位指派前往疫區工作或公出,並經縣級以上醫療機構診斷感染疫病的;

(四)參加用人單位組織或者受單位指派參加體育比賽、文藝表演受到意外傷害的。

第十四條用人單位、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可以作為工傷認定申請人,在《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時限內,向用人單位參加工傷保險所在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可以委託縣(市、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承擔工傷認定相關的具體工作。應當書面明確委託事項,規范雙方權利、義務。

用人單位在省級工傷保險經辦機構參保的,由省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辦理工傷認定。

工傷認定調查所需經費列入統籌地區財政預算。

第十五條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傷認定申請表;

(二)勞動(人事)合同復印件,或者其他能夠證明職工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人事)關系的材料;

(三)醫療機構出具的受傷救治診斷證明書、職業病診斷機構出具的職業病診斷書或者職業病鑒定機構出具的職業病鑒定書。

第十六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申請時還應當提供相關證明:

(一)屬於《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一)、(二)、(五)項情形的,附具傷害事故證明或者下落不明的證明;

(二)屬於《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三)項情形的,附具意外傷害證明或者司法機關出具的相關法律文書;

(三)屬於《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六)項情形的,附具司法機關、公安交通管理、交通運輸、鐵路等部門(單位)或者法律、法規授權組織出具的相關法律文書;

(四)屬於《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第(一)項情形的,附具醫療機構出具的醫療救治記錄或憑證;

(五)屬於《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第(二)項情形的,附具相關單位出具的有效證明;

(六)屬於《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第(三)項情形的,附具革命傷殘軍人證及醫療機構出具的舊傷復發診斷證明;

(七)職工死亡的,應當附具死亡證明。

第十七條有證據顯示職工有醉酒或者吸毒嫌疑自己造成傷害的,用人單位或者工傷認定部門要求進行檢測而職工或者家屬拒絕檢測的,不予認定為工傷。

醉酒的認定,按照國家質檢總局《車輛駕駛人員血液、呼氣酒精含量閾值與檢驗》(GB19522-2010)標准執行,以公安交通管理部門、醫療機構等有關單位依法出具的檢測結論、診斷證明等資料作為認定的依據。吸毒的認定,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由公安機關或者其委託機構依法出具的檢測結論、診斷證明等資料作為認定依據。

第十八條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收到工傷認定申請且申請人提供材料完整的,應當在15日內作出是否受理決定;對提供材料不完整的,應當一次性書面告知工傷認定申請人在規定時限內補正全部材料;對不符合工傷認定申請條件的,應當告知不予受理的理由。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認為工傷認定不屬於本部門管轄的,應當告知工傷認定申請人到有管轄權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進行申請。管轄有爭議的,應當報請共同的上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指定管轄。

第十九條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工傷認定,並書面通知申請人:

(一)工傷認定案件需要司法機關、行政機關、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作出結論性文書的;

(二)工傷認定案情特殊,需要上級部門提出處理意見的;

(三)工傷認定案情重大、復雜,需要進一步調查取證的。

第二十條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後,申請人撤回工傷認定申請的,可以在《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工傷認定申請時限內,重新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第二十一條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後,根據認定工作需要,可採取下列方式進行與工傷認定有關的調查核實:

(一)進入相關單位和事故現場;

(二)查閱與工傷認定有關的資料,詢問有關人員並製作筆錄;

(三)採用記錄、復印、錄音、錄像等方式獲取與工傷認定有關的資料;

(四)委託其他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進行調查核實。

第二十二條社會保險行政部門進行與工傷認定有關的調查核實應由兩人以上共同進行,並出示證明工作身份的證件。工傷認定調查過程中獲知的有關單位商業秘密及個人隱私應當保密。

第二十三條社會保險行政部門進行與工傷認定有關的調查核實時,用人單位、職工及家屬、工會組織、醫療機構以及有關部門(單位)應當予以協助,如實提供相關情況和證明材料。

第二十四條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認為不是工傷的,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用人單位拒不承擔舉證責任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可以根據工傷認定申請人提供的有效證據,或調查核實取得的證據材料,作出認定決定。

第二十五條用人單位將工程(業務)或者經營權發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者自然人,該組織或者自然人聘用的職工因工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發包方為工傷認定的用人單位。

第二十六條工傷認定過程中用人單位發生轉讓或者變更注冊名稱等情形的,新的法人主體作為工傷認定的用人單位。

第四章勞動能力鑒定

第二十七條省和市(州)應當設立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衛生行政部門、工會組織、工傷保險經辦機構負責人和用人單位代表組成,負責勞動能力鑒定的組織與管理。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在同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設辦公室,具體負責日常工作。

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應當建立鑒定專家庫,依據國家標准進行勞動能力鑒定。

第二十八條經省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作出工傷認定決定的工傷人員,勞動能力鑒定由省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負責。

省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可以委託市(州)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勞動能力鑒定結論。

第二十九條按照先康復後鑒定原則,工傷職工康復治療後(不符合康復條件的在傷情相對穩定後),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可以向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勞動能力鑒定書面申請,並按規定提交有關資料。

申請勞動能力鑒定材料不完整的,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應當一次性書面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補正材料送達之日為勞動能力鑒定受理起始時間。

用人單位和工傷職工應當按照規定提供有關資料並參加勞動能力鑒定。

第三十條初次勞動能力鑒定所需費用,用人單位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的,由用人單位支付。

申請再次鑒定或者復查鑒定的,由申請方預交鑒定費,再次鑒定或者復查鑒定結論與原鑒定結論一致的`,鑒定費用由申請方承擔;再次鑒定或者復查鑒定結論與原結論不一致的,鑒定費用按前款規定執行。

第五章工傷保險待遇

第三十一條職工經依法認定為工傷的,從發生事故傷害或診斷(鑒定)為職業病的當月起享受有關的工傷保險待遇。

用人單位參保登記後職工發生工傷事故的,從工傷保險基金中依據有關規定支付工傷保險待遇。

第三十二條職工治療工傷應當到與工傷保險經辦機構簽訂服務協議的工傷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就醫,情況緊急時可以先到就近的醫療機構急救,經急救脫離危險傷情穩定後仍需治療的,應當轉到簽訂服務協議的工傷保險定點醫療機構繼續治療。

❼ 條例與辦法的效力

條例屬於行政法規,效力僅次於法力。辦法屬於部門規章,效力次於條例。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二條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制定、修改和廢止,適用本法。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修改和廢止,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❽ 法律 法規 規章 條例 辦法的區別

法律分析:廣義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法律是全國人大制定的。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是地方人大制定的。規章是國務院部門、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及地方政府制定的。規定是規范性文件,不屬於法律范疇,效力低於法律。條例是法律的名稱,不是法律的種類。我國法律遵循特別法優於一般法,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在法律覆蓋層面上,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地方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二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制定、修改和廢止,適用本法。 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修改和廢止,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八條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

(一)國家主權的事項;

(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罰;

(五)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

(六)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徵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

(七)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徵用;

(八)民事基本制度;

(九)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

(十)訴訟和仲裁製度;

(十一)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

第五十二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立法規劃、年度立法計劃等形式,加強對立法工作的統籌安排。編制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應當認真研究代表議案和建議,廣泛徵集意見,科學論證評估,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民主法治建設的需要,確定立法項目,提高立法的及時性、針對性和系統性。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由委員長會議通過並向社會公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負責編制立法規劃和擬訂年度立法計劃,並按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要求,督促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的落實。

❾ 條例和辦法的區別

我國廣義的法律文件根據制定主體的不同,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效力最低。
1、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是法律,都叫法;
2、條例是指:國家權力機關或行政機關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並發布的,針對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內的某些具體事項而作出的,比較全面系統、具有長期執行效力的法規性公文。條例是法的表現形式之一。一般只是對特定社會關系作出的規定。條例是由國家制定或批準的規定某些事項或某一機關組織、職權等規范性的法律文件,也是指團體制定的章程。它具有法的效力,是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是從屬於法律的規范性文件,人人必須遵守,違反它就要帶來一定的法律後果。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製定的行政法規,稱「暫行條例」或者「暫行規定」。
3、 辦法是指:國家行政主管部門對貫徹執行某一法令、條例或進行某項工作的方法、步驟、措施等,提出具體規定的法規性公文。是應用寫作的一種。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名稱一般稱「規定」、「辦法」,但不得稱「條例」。

❿ 法條例規定辦法區別

法,條例,規定,辦法四者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制定主體、實施許可權范圍
1.條例由國家行政機關或權力機關依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製定,它是從屬於法律的規范性文件。它具有很長的時效性,它的實施許可權范圍是針對於國家的某一特定領域。
2.規定是領導機關或職能部門對特定范圍內的工作和事務制定相應措施,要求所屬部門和下級機關貫徹執行的法規性公文。規定的實施許可權范圍是局限於落實某一法律法規,有較強的約束力。
3.辦法是機關或部門根據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及有關法規、規定,就某一方面的工作或問題提出具體做法和要求的文件。它側重於行政約束力。
綜上所述,條例由國家行政機關或權力機關制定,適用於國家某一領域;規定由領導機關或職能部門制定,適用於特定范圍內的工作;辦法由機關或部門制定,適用於對某一方面提出解決辦法。
4、法律位於第一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權力最大,通過的文件可信度最高,下面的文件的都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文件為執行標准,如違反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文件,一概宣布無效。
為什麼要有法律:
人們的需求總是不能滿足,而且這些需求還都相同或相似,有著相同需求的人又都生活在一起,在這個資源有限的空間內追逐爭奪,那麼,沖突必然會發生,而且無法消除。這是一個死結,單憑人類的智慧,不足以解開。
聰明的腦袋不如合理的制度,這是歷史的經驗。
法律之所以被需要,一是由於沖突不可避免,二是人類追求安全。生而為人,不僅有慾望,還有理性,有趨利避害的本能,有權衡得失的能力。沒有人喜歡不停地進攻與防範,整日提心吊膽。總之,人類追求安全的生存環境,而且,當陷入無休止的爭斗時,這種對安全的需求會壓倒一切。在沖突的環境下,對安全的需求會促使人們制定規則,互相約束,形成一個相對安定、有序的社會。
所以,人類之所以需要法律,並非我們本性嚮往規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熱點內容
民法典規定的家事代理權 發布:2025-01-15 12:58:48 瀏覽:609
勞動法勞務派遣人數規定 發布:2025-01-15 12:46:04 瀏覽:909
孫國祥行政法違法性判斷 發布:2025-01-15 12:35:34 瀏覽:44
新編行政法理論與實務 發布:2025-01-15 12:31:38 瀏覽:463
最新行政法不定項選擇 發布:2025-01-15 12:31:37 瀏覽:660
奧地利民法典pdf 發布:2025-01-15 12:29:15 瀏覽:649
個人外匯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5 12:13:50 瀏覽:951
如何講道德 發布:2025-01-15 11:55:36 瀏覽:142
讓我們用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15 11:35:34 瀏覽:853
淶水法院 發布:2025-01-15 11:34:38 瀏覽: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