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法實施條例
①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細則的第一章 總 則
《統計法》所指的統計,是指運用各種統計方法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進行統計調查、統計分析,提供統計資料和統計咨詢意見,實行統計監督等活動的總稱。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統計項目分類,由國家統計局規定、調整。 國家有計劃地用現代信息技術裝備各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建立健全國家統計信息自動化系統。國務院各部門根據工作需要,有計劃地用現代信息技術裝備本部門及其管轄系統的統計機構。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國家統計信息工程建設列入發展計劃。國家統計信息工程建設,由國家統計局統一領導,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分級負責。 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實行工作責任制,實行考核和獎懲制度,不斷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
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依法獨立行使下列職權:
(一)統計調查權――調查、搜集有關資料,召開有關調查會議,檢查與統計資料有關的原始記錄和憑證。統計調查對象應當依照《統計法》和國家有關規定,如實提供統計資料和情況,不得虛報、瞞報、拒報、遲報,不得偽造、篡改。
(二)統計報告權――將統計調查取得的統計資料和情況加以整理、分析,向上級領導機關和有關部門提出統計報告。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阻撓和扣壓統計報告,不得篡改統計資料。
(三)統計監督權――根據統計調查和統計分析,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進行統計監督,檢查國家政策和計劃的實施,考核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工作成績,檢查和揭露存在的問題,檢查虛報、瞞報、偽造、篡改統計資料的行為,提出改進工作的建議。有關部門和單位對統計機構、統計人員反映、揭露的問題和提出的建議,應當及時處理,作出答復。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各部門、各企業事業組織,應當根據國家統計任務和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需要,在下列方面加強對統計工作的領導和監督:
(一)領導和支持統計機構、統計人員和其他有關人員執行統計法規和統計制度,准確、及時地完成統計工作任務,加強統計工作現代化建設;
(二)吸收和組織統計人員參加討論有關政策和計劃、研究經濟和社會發展問題的會議,發揮統計的服務和監督作用;
(三)根據國家統一部署,組織實施重大的國情國力普查;
(四)按照規定審批統計調查計劃,切實解決經批準的統計調查需要的人員和經費。 國家統計局及其派出的調查隊、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是國家執行統計法規和統計制度的機關,負責監督檢查統計法規和統計制度的實施,維護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的職權,依法查處違反統計法規和統計制度的行為。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依法查處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統計違法行為;在國家統計局派出的調查隊組織實施的統計調查中發生的統計違法行為,由組織實施該項統計調查的調查隊負責查處。
② 《統計法實施條例》什麼時候施行
在2017年8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已經2017年4月12日國務院第168次常務會議通過,條例明確,地方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應當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明確本單位防範和懲治統計造假、弄虛作假的責任主體。
拓展資料: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簽署國務院令,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自2017年8月1日起施行。1987年公布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細則》同時廢止。
條例主要規定了以下內容:
一是從源頭上規范統計調查活動。開展統計調查活動既要滿足國家宏觀決策對統計資料的需求,又要切實減輕統計調查對象的負擔,提高統計調查的有效性和質量。
二是加強統計調查的組織實施。為加強對統計數據生產過程的控制,提高統計數據質量,條例對統計調查的組織實施作了專章規定,對統計調查對象的報送義務和統計調查組織實施機關提出了明確要求。
三是明確統計資料公布的主體、許可權及要求。包括:區分不同統計資料,明確公布主體及許可權;為避免因簡單對比統計數據產生誤解,規定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應當及時公布主要統計指標涵義;
③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細則還在使用嗎
第一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於1983年12月8日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四年後,《統計法實施細則》於1987年1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1987年2月15日由國家統計局發布實施。
第二階段,1996年5月1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的決定》進行了修正。
2000年6月2日由國務院批准對《統計法實施細則》作出第一次修改,2000年6月15日由國家統計局發布實施;
2005年12月16日《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細則〉的決定》對其作了第二次修改。
第三階段,2009年6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修訂後的新《統計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細則」是對某一法律、法規全部或部分內容的具體化。而條例是黨的最高領導機關、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國家和地方立法機關用來對機關、團體的組織、職權、工作、活動及成員的行為對某一重大的事項辦理做出比較全面、系統、原則的規定的法規性文件。也可以這樣理解,在同一層面下,「條例」下面可有「細則」,但「細則」下面不可有「條例」。
所以目前,國務院正在依據新的《統計法》制定《統計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是為了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的實施而頒布的條例。該條例從2009年11月11日開始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所以 雖然中國現行的統計行政法規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細則》,但很多條款已經與新《統計法》內容不一致了,形式上還存在著,但已經不能使用了。
④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的作用
1、《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版 ,加強統計權工作,提高統計數據質量提供了法律保障。
2、《統計法實施條例》從防止行政干預、強化統計責任、加大處罰力度,明確了統計機構、統計人員權力,同時對統計人員提出了更提高的要求。
⑤ 統計法實施條例規定,對於符合法定條件的統計調查項目,審批機關應當
審批機關應當作出予以批準的書面決定:
(一)具有法定依據或者確為公共管理和服務所必需;
(二)與已批准或者備案的統計調查項目的主要內容不重復、不矛盾;
(三)主要統計指標無法通過行政記錄或者已有統計調查資料加工整理取得;
(四)統計調查制度符合統計法律法規規定,科學、合理、可行;
(五)採用的統計標准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六)制定機關具備項目執行能力。
不符合前款規定條件的,審批機關應當向制定機關提出修改意見;修改後仍不符合前款規定條件的,審批機關應當作出不予批準的書面決定並說明理由。
(5)統計法實施條例擴展閱讀:
條例主要規定了以下內容:
一是從源頭上規范統計調查活動。開展統計調查活動既要滿足國家宏觀決策對統計資料的需求,又要切實減輕統計調查對象的負擔,提高統計調查的有效性和質量。
為兼顧好兩方面的利益,條例從五個方面作了規定,包括夯實防範和懲治統計造假、弄虛作假責任,盡可能減輕統計調查對象的負擔,嚴格要求統計調查項目的制定,明確統計調查項目審批和備案的程序、條件和時限,以及明確國家統計標準的地位等。
二是加強統計調查的組織實施。為加強對統計數據生產過程的控制,提高統計數據質量,條例對統計調查的組織實施作了專章規定,對統計調查對象的報送義務和統計調查組織實施機關提出了明確要求。
三是明確統計資料公布的主體、許可權及要求。包括:區分不同統計資料,明確公布主體及許可權;為避免因簡單對比統計數據產生誤解,規定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應當及時公布主要統計指標涵義;公布統計資料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公布前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對外提供,不得利用尚未公布的統計資料謀取不正當利益等。
四是強化對統計違法行為的責任追究。條例列舉了對嚴重統計違法行為失察的具體情形和統計造假行為的典型做法,規定了嚴格的法律責任。
⑥ 統計法實施條例是什麼意思,是統計法實施過程中的什麼呢,
首先,從法律位階上來講,統計法是狹義的法律,由最高權力機關即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回;統計法實施條例答是行政法規,由中央人民政府即國務院制定,二者都是廣義上的「法」,但在狹義上,統計法是法律,統計法實施條例是行政法規。因中央人民政府對全國人大負責,故統計法實施條例的法律等級低於統計法,也即統計法為上位法,統計法實施條例為下位法。
其次,統計法實施條例作為行政法規,是對統計法的闡釋和細化,因為統計法作為法律,具有高度抽象性,對一些問題規定的比較抽象和籠統,為了便於操作,國務院通過制定實施條例來將統計法細化,對具體問題規定的較為詳細。
再次,根據立法法的規定,下位法在對上位法細化的時候不得超過上位法規定的范圍,即統計法實施條例只能在統計法的范圍內進行解釋和細化,不允許超越統計法的范圍另行規定其他問題。也就是說,統計法實施條例只能對統計法細化,而不能對統計法進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