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法規三要素

法規三要素

發布時間: 2023-01-15 03:06:39

『壹』 法律關系的三要素

法律關系的三要素是指主體、客體、內容。
主體:指參加法律關系,依法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當事人。主體的種類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國家。
客體:指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
內容:指法律關系主體所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
法律關系,是指法律規范在調整人們的行為過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律上權利義務形式的社會關系。現實社會關系的主觀形式。就其主觀形式特徵而言,它屬於上層建築范疇,就其社會內容而言,它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的社會關系。
按照不同標准,法律關系的種類可以分為:一般法律關系,具體法律關系;調整性法律關系,保護性法律關系;平權法律關系,隸屬法律關系;積極型法律關系,消極型法律關系;簡單法律關系,復雜法律關系;以及各部門法的法律關系等。
一個經濟法律關系必須首先參加者(主體);參加者根據經濟法律、法規,確定彼此享受哪些權利,承擔哪些義務,此即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參加者通過設定權利義務所要獲得的財物,所要實現的行為,即為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經濟法律關系三要素是構成經濟法律關系最基本、最必需的要素.三者緊密連,缺一不可.
主體是經濟法律關系形成的啟動者;是經濟法律關系的構成者;是經濟權利、義務的承受者;也是經濟法律關系客體中的財物的所有者或經營者,以及行為的實施者.它是構成經濟法律關系的第一要素,沒有主體就沒有經濟法律關系,有些主體的特殊性還常常決定著經濟法律關系的性質.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是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內容,是確定主體之間關系的性質和量度的,是聯系主體之間以及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紐帶.
它們實質上就是經濟法律關系本身,當然更不可缺少.經濟法律關系客體是經濟法主體通過經濟法律關系所追求的經濟目標和經濟利益.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也只有通過客體才能得到落實和體現.沒有客體的經濟法律關系是毫無目的、毫無意義的.所以客體也是經濟法律關系必不可少的要素.經濟法的一些部門法就是依客體劃分而建立起來的.
法律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正確調整民事關系,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根據憲法和我國實際情況,總結民事活動的實踐經驗,制定本法。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第十一條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十二條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第十三條,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貳』 民事法律行為的三要素

一、民事法律關系三要素包括主體、客體和內容。
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在民事法律關系中,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具有民事主體資格的人。
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有稱標的,是民事主體之間據以建立民事法律關系的對象性事物,是民事主體追求的利益的反映,成為民事主體活動的目標。
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民事主體之間在民事法律關系中享有的經國家法律確認的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
二、民法,是規定並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間及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國家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民法既包括形式上的民法(即民法典),也包括單行的民事法律和其他法律、法規中的民事法律規范。
1.性質
民法是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系的基本法;
民法為文明法;
民法為行為規范兼裁判規范;
在民商分立的國家,民法為商法以外的全部私法;在民商合一的國家,民法為私法的全部;
就其內容來說,是規定權利主體有無權利、義務的法律,因此是實體法,而不是程序法;
就其適用范圍來說,是施行於一國范圍內的法律,因此是國內法,而不是國際法;
就其效力來說,是全國范圍內主體間一般通用的法律,因此是普通法,而不是特別法。
2.分類
作為一個法律概念,民法有實質意義與形式意義之分。
實質意義的民法
實質意義的民法是指作為部門法的民法。實質意義的民法又有廣義民法與狹義民法之分;
廣義民法是指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也就是私法的全部。因此,凡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不論其以何種形式表現出來,均屬於民法的范疇;
狹義的民法,在民商分立的國家,指商法以外的私法;
在我國由於采民商合一的立法例,商法並非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因此,實質意義的民法是指廣義的民法。
形式意義的民法
形式意義的民法是指以一定體例編纂的並以民法命名的成文法典。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十三條
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第十七條
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第十八條
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叄』 法律關系三要素的含義

法律關系由三要素構成,即法律關系的主體、法律關系的客體和法律關系的內容。
法律關系是根據法律規范建立的一種社會關系,這一命題至少說明三個問題:第一,法律規范是法律關系產生的前提。如果沒有相應的法律規范存在,就不可能產生法律關系。第二,法律關系不同於法律規范調整或保護的社會關系本身。社會關系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其中有些領域是法律所調整的(如政治關系、經濟關系、行政管理關系等),也有些是不屬於法律調整或法律不宜調整的(如友誼關系、愛情關系、政黨社團的內部關系),還有些是法律所保護的對象,這些被保護的社會關系不屬於法律關系本身(如刑法所保護的關系不等於刑事法律關系)。即使那些受法律法規調整的社會關系,也並不能完全視為法律關系。例如,民事關系(財產關系和身份關系)也只有經過民法的調整(即立法、執法和守法的運行機制)之後,才具有了法律的性質,成為一類法律關系(民事法律關系)。第三,法律關系是法律規范的實現形式,是法律規范的內容(行為模式及其後果)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得到具體的貫徹。換言之,人們按照法律規范的要求行使權利、履行義務並由此而發生特定的法律上的聯系,這既是一種法律關系,也是法律規范的實現狀態。在此意義上,法律關系是人與人之間的合法(符合法律規范的)關系。這是它與其他社會關系的根本區別。
從實質上看,法律關系作為一定社會關系的特殊形式,正在於它體現國家的意志。這是因為,法律關系是根據法律規范有目的、有意識的建立的。所以,法律關系像法律規范一樣必然體現國家的意志。在這個意義上,破壞了法律關系,其實也違背了國家意志。
但法律關系畢竟又不同於法律規范,它是現實的、特定的法律主體所參與的具體社會關系。因此,特定法律主體的意志對於法律關系的建立與實現也有一定的作用。有些法律關系的產生,不僅要通過法律規范所體現的國家意志,而且要通過法律關系參加者的個人意志表示一致(如多數民事法律關系)。也有很多法律關系的產生,往往基於行政命令而產生。總之,每一個具體的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是否要通過它的參加者的意志表示,呈現出復雜的情況,不可一概而論。
法律關系是以法律上的權利、義務為紐帶而形成的社會關系,它是法律規范(規則)「指示」(行為模式,法律權利和義務)的規定在事實社會關系中的體現。沒有特定法律關系主體的實際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就不可能有法律關系的存在。在此,法律權利和義務的內容是法律關系區別於其他社會關系(社團組織內部的關系)的重要標志。
特徵
1,法律關系是以法律規范為前提的社會關系
法律關系是由於法律規范的存在而建立的社會關系,沒有法律規范的存在,也就不可能形成與之相應的法律關系。法律關系與法律規范兩者之間的關系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方面,法律規范是法律關系存在的前提,沒有相應的法律規范的存在就不可能產生法律關系。另一方面,任何一種法律規范只能在具體的法律關系中才能得以實現。法律規范只規定人們的行為規范和相應的法律後果,它所針對的對象為一類人,因此具有普遍適用性。只有當人們按照法律規范的行為模式,或者說符合一定的法律事實時,才形成了針對於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2,法律關系是以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關系
法律關系與其他社會關系的重要區別,就在於它是法律化的權利義務關系,是一種明確的、固定的權利義務關系。這種權利和義務可以是由法律明確規定的,也可以是由法律授權當事人在法律的范圍內自行約定的。
3,法律關系是以國家強制力作為保障手段的社會關系
通過社會輿論和道德約束來實現的社會關系具有不穩定性和非強制性。而在法律關系中,一個人可以做什麼、不得做什麼和必須做什麼都是國家意志的體現,反映國家對社會秩序的一種維持態度。當法律關系受到破壞時,就意味著國家意志所授予的權利受到侵犯,意味著國家意志所設定的義務被拒絕履行。這時,權利受侵害一方就有權請求國家機關運用國家強制力,責令侵害方履行義務或承擔未履行義務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也即對違法者予以相應的制裁。因此,一種社會關系如果被納入法律調整的范圍之內,就意味著國家對它實行了強制性的保護。這種國家的強制力主要體現在對法律責任的規定上。

『肆』 法律三要素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一個經濟法律關系必須首先參加者(主體);參加者根據經濟法律、法規,確定彼此享受哪些權利,承擔哪些義務,此即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參加者通過設定權利義務所要獲得的財物,所要實現的行為,即為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經濟法律關系三要素是構成經濟法律關系最基本、最必需的要素.三者緊密連,缺一不可.

主體是經濟法律關系形成的啟動者;是經濟法律關系的構成者;是經濟權利、義務的承受者;也是經濟法律關系客體中的財物的所有者或經營者,以及行為的實施者.它是構成經濟法律關系的第一要素,沒有主體就沒有經濟法律關系,有些主體的特殊性還常常決定著經濟法律關系的性質.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是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內容,是確定主體之間關系的性質和量度的,是聯系主體之間以及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紐帶.

它們實質上就是經濟法律關系本身,當然更不可缺少.經濟法律關系客體是經濟法主體通過經濟法律關系所追求的經濟目標和經濟利益.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也只有通過客體才能得到落實和體現.沒有客體的經濟法律關系是毫無目的、毫無意義的.所以客體也是經濟法律關系必不可少的要素.經濟法的一些部門法就是依客體劃分而建立起來的.

拓展資料:

法律關系由三要素構成,即法律關系的主體、法律關系的客體和法律關系的內容。

法律關系是法律在調整人們行為的過程中形成的特殊的權利和義務關系。或者說,法律關系是指被法律規范所調整的權利與義務關系。法律關系是以法律為前提而產生的社會關系,沒有法律的規定,就不可能形成相應的法律關系。法律關系是以國家強制力作為保障的社會關系,當法律關系受到破壞時,國家會動用強制力進行矯正或恢復。

『伍』 法律的三大基本特徵

法律三大基本特徵是:
1、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
2、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
3、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法律特徵是相比於其他主體而言的,相比於思想意識、政治實體,法律作為一種社會規范有其規范性和概括性。就社會規范而言,法律區別於其他社會規范的基本特徵是法律具有國家意志性,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以權利、義務、權力、職責為主要內容;具有國家強制性,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法律的內在屬性主要體現在法律的本質屬性與法律關系三要素:主體、客體與內容三個方面。
一般意義上的法律,指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的總和。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第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
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第四十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
對於公民的申訴、控告或者檢舉,有關國家機關必須查清事實,負責處理。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
由於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規定取得賠償的權利。

『陸』 建築法規三要素指的是什麼

建設法規中的法律關系由三要素組成:
(1)主體——參與建設方面法律關系的當事人。
(2)內容——法律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
(3)客體——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事物,如建設工程、設計、施工等。

『柒』 法律關系的三要素的關系是什麼

一個經濟法律關系必須首先參加者(主體);參加者根據經濟法律、法規,確定彼此享受哪些權利,承擔哪些義務,此即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參加者通過設定權利義務所要獲得的財物,所要實現的行為,即為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經濟法律關系三要素是構成經濟法律關系最基本、最必需的要素.三者緊密連,缺一不可。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捌』 法律三要素主體客體

法律分析:法律關系主體是指法律關系的參加者,即在法律關系中享有權利或承擔義務的人,法律上所稱的「人「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是指有生命並具有法律人格的個人,包括公民、外國人和無國籍的人。法人是與自然人相對稱的概念,指具有法律人格,能夠以自己的名義獨立享有權利或承擔義務的組織。法律關系客體是指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又稱權利客體、義務客體或權利客體。它是將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權利與義務聯系在一起的中介,沒有法律關系的客體作為中介,就不可能形成法律關系。因此,客體是構成任何法律關系都必須具備的一個要素。成為法律關系客體應滿足下述三個條件:(1)必須是一種資源,能夠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因而被認為具有價值。(2)必須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因而不能被需要它的人毫無代價地佔有利用。(3)必須具有可控制性,因而可以被需要它的人為一定目的而加佔有和利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玖』 行政法律規范由哪三個要素組成

行政法律規范由假定、指示和法律後果三要素構成。主要依據如下:
行版政法律規范,是指由各種權國家機關所制定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有關行政管理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法律規范都是由國家機關制定或認可的,或者是由國家權力機關依照其職權范圍,並按一定的立法與決策程序制定出來的,具體表現為不同法律規范形式的成文性規範文件;或者是雖然未經國家制定,但已經實際存在並為人們所遵守的行為規則,經過特定國家機關予以認可後也成為具有法律效力的規范,如習慣法、司法判例等。簡而言之,行政法律規范必須是具有相應職權的各種國家機關,經過特定的決策與立法程序予以制定或確認之後,才能形成;沒有國家機關的合法制定或確認,就不能成為行政法律規范。

熱點內容
2014民法段波 發布:2024-11-19 12:32:28 瀏覽:204
勞動法里是否有合成工資 發布:2024-11-19 11:37:43 瀏覽:668
國際刑事法院締約國 發布:2024-11-19 10:55:18 瀏覽:312
唐山司法鑒定中心地址 發布:2024-11-19 10:43:57 瀏覽:412
拆迂預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9 10:17:07 瀏覽:430
人力資源涉及到哪些法律知識 發布:2024-11-19 10:00:40 瀏覽:900
交強險無責任賠償限額的法律依據 發布:2024-11-19 09:35:05 瀏覽:878
經濟法戰略聯盟的類型 發布:2024-11-19 09:33:59 瀏覽:129
現代勞動法不包括什麼制度 發布:2024-11-19 09:24:33 瀏覽:358
勞動法被解僱不滿一年怎麼賠償 發布:2024-11-19 09:23:49 瀏覽: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