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亞環保法規
㈠ 環保知識
關於環保的資料
1。從喝純凈水想起
時下,飲用水正成為一種潮流.盡管媒介不只一次地介紹過飲用水的種種弊端,但"飲用水"族仍然日益擴大.
飲用水不單單指純水,還包括礦泉水,蒸餾水甚至太空水等等. 而我們喝著長大的自來水則成了相對的"非飲用水". 我們並不排除目前飲用水風靡,炒作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它反映了當前水體污染的嚴重已經到了難以下口的程度.
有報道說:"據報道979年對全國798座城鎮的調查, 全國日污水排放量為國為民258萬噸, 其中工業廢水佔用819,生活污水占據199. 1989年對全國代表大會854個城鎮進行調查,每天的排放量達365.3億噸.其中工業廢水達成協議5.5億噸. 這些廢水絕大部分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 污染了江河湖海.
此外, 更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擺在每個上海人面前.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50年代中期(1958年)之前是一條水質清澈,魚蝦成群的河道,1962年水質開始受到污染, 1963年開始出現為期22天的黑臭期,1988年上升到場29天,佔全年約2/3, 水質不合格江段佔64.5km,佔全長113.5km的56.99%.
水污染的危害是不是不言而喻的.水體污染,水質惡化對人體健康和人類生活,生產都帶來了嚴重的危害.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潔凈的人能給人們帶來蔥蘢花木,鳥語花香,恬靜舒適,美麗如畫的優美環境,給人們帶來寧靜,愉悅和和平.但是今天污染了的水給人們帶來的是痛苦,恐怖和災難.為了使生活更美好,讓秀麗的山水永駐人間,讓清水長流不斷,人們已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
2.「環保風暴」
2005年,一場「環保風暴」在中國內地颳起,30個總投資達1179億多元的在建項目被國家環保總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屬正部級單位的三峽總公司的三個項目。理由是,這些項目未經環境影響評價,屬於未批先建的違法工程。
環境惡化無路可退中國的環境問題並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紀90年代,環境污染問題就已非常嚴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紀90年代五類水質就佔到了80%,整個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條巨大的污水溝。1995年,由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1875億元。
據中科院測算,目前由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損失已佔到GDP總值的15%,這意味著一邊是9%的經濟增長,一邊是15%的損失率。環境問題,已不僅僅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已成為吞噬經濟成果的惡魔。
目前,中國的荒漠化土地已達267.4萬多平方公里;全國18個省區的471個縣、近4億人口的耕地和家園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脅,而且荒漠化還在以每年1萬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長。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沒有使用價值的水質已超過40%。全國668座城市,有400多個處於缺水狀態。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質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寧波市,地處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匯口,卻因水質污染,最缺水時需要靠運水車日夜不停地奔跑,將鄉村河道里的水運進城裡的各個企業。
中國平均1萬元的工業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並產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創造1億元GDP就要排放28.8萬噸廢水。還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進河道,要不了10年,中國就會出現無水可用的局面。
全國1/3的城市人口呼吸著嚴重污染的空氣,有1/3的國土被酸雨侵蝕。經濟發達的浙江省,酸雨覆蓋率已達到100%。酸雨發生的頻率,上海達14%,江蘇大概為15%。華中地區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賓、懷化、紹興、遵義、寧波、溫州等,酸雨頻率超過了90%。
在中國,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許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200萬~1400萬噸。而2003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就達到2158.7萬噸,比2002 年增長15%,其中工業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經濟發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國僅火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將達 2100萬噸以上,全部排放量將超過大氣環境容量1倍以上,這對生態環境和民眾健康將是一場嚴重災難。
1月27日,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有人預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類歷史上突發性環境危機對經濟、社會體系的最大摧毀,很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在中國。
治理污染陷於兩難有一種說法,要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控制好環境,在環保方面的投入須達到GDP的1.5%以上。但這是在環境保護本來就非常良好的情況下,在中國,根據上海的經驗,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環境,環保投入須佔到GDP的3%以上。而在過去20年裡,中國每年在環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 0.5%,最近幾年也只有1%多一點。環保是一種「奢侈性消費」,投入大,對GDP貢獻小,因此,一些本應用於環保方面的專項資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國在環境問題上進退兩難:再不治理,未來無法保障;真要治理,則需大規模投入,眼前的經濟又難以承受。
有人算過,雲南滇池周邊的企業在過去20年間,總共只創造了幾十億元產值,但要初步恢復滇池水質,至少得花幾百億元,這是全雲南省一年的財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紙廠,20年累計產值不過500億元。但要治理其帶來的污染,即使是幹流達到起碼的灌溉用水標准也需要投入3000億元。要恢復到20世紀70年代的三類水質,不僅花費是個可怕的數字,時間也至少需要100年。
違法成本低執法成本高就微觀角度說,在過去20年裡,國內製造業在無法依靠技術進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況下,只能朝兩個方面挖潛:一是工資,二是環保。最簡單的事,例如水泥生產,要達到起碼的環保要求,每噸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廠價的5%。紡織業每年排放的廢水超過10億立方米,如要處理,則每噸需花費1.2~1.8元。提高生產成本5%。而絕大多數企業根本就沒有這么高的利潤率。因此只能在環保問題上打游擊:或是不建任何廢水處理設施:或是建立以後就當擺設,白天把污水放到處理池裡,晚上沒人時就排放到河裡,這樣就可以節省一大筆成本。在市場的無序化競爭中,這5%的成本。往往就決定了企業的盈與虧、生與死。
而中國在環保執法上的兩高一低——守法成本高、執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也助長了這種傾向。通常的情況是,環保部門為取證一件違法偷排事件,需耗費50萬元,而最終落到違法企業頭上的罰款,則只有區區5萬元,包括正在勁刮的所謂「環保風暴」。
一些投資數十億元的特大電站項目,違反環境評價擅自開工建設,最後的罰款也不過20萬元。區區20萬元罰款,對於一個投資超億元的項目來說,簡直是九牛一毛。這樣的處罰力度對違法行為談何震懾力?因此《環保法》歷來被人稱為「豆腐法」。
一場環保風暴將涉及數十萬家企業,由此帶來的結果必然是:大批企業的破產倒閉,大量人員失業,企業成本大幅提高,國內物價指數迅速地突破兩位數。因此,無論是宏觀成本,還是微觀成本,實際上都無法承受。
四個因素阻礙環境治理對環保部門在執法過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總結出了四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對科學發展觀認識不到位,單純追求經濟增長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煉、小鐵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項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現蔓延的趨勢。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中,片面強調簡化審批,限期辦理相關手續。而不管項目是否會存在污染情況,只要來投資就批准,個別地方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審批中存在「首長意志」、「先上車,後買票」等違法現象。
再次,環評質量亟待提高。有些環評單位不堅持科學評價,不敢以客觀的事實和科學的數據說話,評價結論含糊,模稜兩可,將項目的環境可行性與否的結論推給審批部門,甚至極個別的環評單位弄虛作假,編造、偽造數據,或者隱瞞事實,嚴重影響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落實,使環境影響評價流於形式,喪失了第三方咨詢機構起碼的科學性和公正性。
最後,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工作開展不足。我國目前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政府主導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監管數量龐大的建設項目,顯然力不從心。
其實,環評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後的經濟利益在驅使。
中國是一個在環境上迴旋餘地極小的大國,又是一個在全球資源、市場基本被瓜分完畢後崛起的一個後起國家。中國沒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國家那樣,等到環境惡劣到極點後再來治理。
但中國又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別人走過的先發展經濟、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國不可避免的也會走一遭。
世界各國的歷史已經表明,在經濟增長與環境變化之間有一個共同的規律:一個國家在工業化進程中,會有一個環境污染隨國內生產總值同步高速增長的時期,尤其是重化工業時代:但當GDP增長到一定程度,隨著產業結構高級化,以及居民環境支付意願的增強。污染水平在到達轉折點後就會隨著GDP的增長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環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謂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當年日本的發展過程就是這一規律。
毫無疑問,中國沒有可能跨越這樣一個重化工業時代。因為中國的人口太多,國家太大,無法像芬蘭那樣,在本國製造業尚不發達的情況下,藉助於全球化分工,直接進入高科技時代。
上世紀90年代末,筆者曾回過蘇南老家,小時候那種清清河水,坐著船就可到達四鄉八鎮的情景已一去不復返了。而令筆者吃驚的是,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國,即使不發展工業,由人口增長帶來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環境惡化到令人無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這樣的污染,也需要大筆投資,需要有經濟基礎。
中國在治理污染問題上,任重道遠,需要依法辦事,制止惡性環保事件的發生,延緩環境惡化的速度。
[編輯本段]酸雨簡介:
被大氣中存在的酸性氣體污染,pH值小於5.65的雨叫酸雨。什麼是酸?純水是中性的,沒有味道;檸檬水,橙汁有酸味,醋的酸味較大,它們都是弱酸;小蘇打水有略澀的鹼性,而苛性鈉水就澀澀的,鹼味較大,它們是鹼。科學家發現酸味大小與水溶液中氫離子濃度有關;而鹼味與水溶液中羥基離子濃度有關;然後建立了一個指標:氫離子濃度對數的負值,叫pH值。於是,純水(蒸餾水)的pH值為7;酸性越大,pH值越低;鹼性越大,pH值越高
[編輯本段]環境保護的新概念:自然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地球環境的惡化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於是,環境保護日漸得到了各國的重視。但是,由於環境保護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與經濟發展、社會問題有著比較難協調的沖突,因此,近年來,對於環境保護概念的理解也日趨新穎和合理。
環境保護就是通過採取行政的、法律的、經濟的、科學技術等多方面的措施,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不受污染和破壞;還要依據人類的意願,保護和改善環境,使它更好地適合於人類勞動和生活以及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存,消除那些破壞環境並危及人類生活和生存的不利因素。環境保護所要解決的問題大致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保護和改善環境質量,保護人類身心的健康,防止機體在環境的影響下變異和退化;二是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減少或消除有害物質進入環境,以及保護自然資源(包括生物資源)的恢復和擴大再生產,以利於人類生命活動。
當然,環境保護還必須考慮經濟的增長和社會的發展。只有互相之間協調發展,才是新時代的環境保護新概念。
環境保護工作的好壞,直接與國家的安定有關,對保障社會勞動力再生產免遭破壞有著重要的意義。
隨著人類對環境認識的深入,環境是資源的觀點,越來越為人們所接受。空氣、水、土壤、礦產資源等,都是社會的自然財富和發展生產的物質基礎,構成了生產力的要素。由於空氣污染嚴重,國外曾有空氣罐頭出售;由於水體污染、氣候變化、地下水抽取過度,世界許多地方出現水荒;由於人口猛增、濫用耕地、土地沙漠化,使得土地匱乏等等。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不保護環境,不保護環境資源,就會威脅到人類社會的生存,也關繫到國民經濟能否持續發展下去。
工業發達國家在本世紀初,只注意發展經濟,不顧環境保護,以犧牲環境作代價去謀求經濟的發展。當污染形成公害,引起廣大人民的強烈反對並影響到經濟的順利發展時,才被迫去治理,付出了昂貴的代價。被後人稱之為走了一條「先污染後治理」的發展道路。這種發展方式,不但使國民經濟發展緩慢,甚至會破壞國民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另一方面,人類不按照環境科學規律辦事,肆意破壞生態環境,也必然會遭到環境的報復。統計資料表明:雲南省1950年森林覆蓋率為50%,平均九年遭到一次大的水旱災害。由於亂砍濫伐等破壞,到1980年森林覆蓋率僅為24.9%,影響了對氣候的調節作用,1950~1980年間竟發生了11次災害,使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破環。這是環境給予人類的報復。
[編輯本段]有關保護環境的句子
1、環境保護,人人有責。
2、保護環境是一項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
3、實施科教興國與可持續發展戰略。
4、1998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主題是:"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們的海洋"。
5、保護藍天碧水。
6、建設美麗的邊疆,愛護我們的家園。
7、加強環境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環境意識。
8、保護環境是每一位公民應盡的責任。
9、環境保護從我身邊做起。
10、保護環境,造福人民。
11、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12、破壞環境,就是破壞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13、土壤不能再生,防止土壤污染和沙化,減少水土流失。
14、環境與人類共存,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
15、保護水環境,節約水資源。
16、保護戈壁植被,防止沙塵污染,保護大氣環境。
17、環保不分民族,生態沒有國界 不要旁觀,請加入行動者的行列 今天節約一滴水,留給後人一滴血。
18、沒有地球的健康就沒有人類的健康 與自然重建和諧,與地球重修舊好 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類是資源。
19、用行動護衛家園,用熱血澆灌地球。
20、把消費限制在生態圈可以承受的范圍內 破壞環境,禍及千古,保護環境,功蓋千秋。
21、垃圾回收,保護地球,舉手之勞,參與環保。
22、揀回垃圾分類老傳統,倡導綠色文明新時尚。
23、人類若不能與其他物種共存,便不能與這個星球共存。
24、人類只有一個可生息的村莊——地球。保護環境是每個地球村民的責任。
25、你的星球需要你,聯合起來應對氣候變化!(2009年世界環境日主題)
中文片名
歡快的大腳
原片名
Happy Feet
更多中文片名
快樂腳
快樂大腳
快樂的大腳
踢躂小企鵝 .....香港譯名
影片類型動畫 / 家庭 / 冒險 / 歌舞 / 喜劇
片長87 分鍾/韓國:98分鍾
國家/地區美國 澳大利亞
對白語言英語
色彩彩色
[編輯本段]著名環保機構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簡稱 UNEP) )成立於1973年,總部設在肯亞首都內羅畢,是全球僅有的兩個將總部設在發展中國家的聯合國機構之一。所有聯合國成員國、專門機構成員和國際原子能機構成員均可加入環境署,到2009年,已有100多個國家參加其活動。在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對全球環境狀況及世界可持續發展前景愈加深切關注的21世紀,環境署受到越來越高度的重視,並且正在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
中華環保聯合會
中華環保聯合會(All-China Environment Federation,英文縮寫為ACEF。)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民政部注冊,國家環保總局主管,由熱心環保事業的人士、企業、事業單位自願結成的、非營利性的、全國性的社會組織。中華環保聯合會的宗旨是圍繞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圍繞實現國家環境與發展的目標,圍繞維護公眾和社會環境權益,充分體現中華環保聯合會「大中華、大環境、大聯合」的組織優勢,發揮政府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促進中國環境事業發展,推動全人類環境事業的進步。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成立於1993年(前身為1984年成立的中國環境保護工業協會),是由在中國境內登記注冊的從事環境保護產業的科研、設計、生產、流通和服務單位以及中國境內從事環境保護產業的行業專家自願組成的社會團體,是具有社團法人資格的跨地區、跨部門、跨所有制的全國性、行業性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共有團體會員46家(省、自治區、直轄市、副省級城市環保產業協會),單位會員超過1100家,並通過省市協會聯系著上萬家企業。
環保中國產業聯盟
環保中國產業聯盟(英文縮寫:EPCIU):簡稱環保中國,是致力推進「防治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的非法人、活動性、學術性民間組織。聯盟由相關政府部門、行業協會、主流媒體、領袖企業共同發起,並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大力支持。聯盟宗旨:環保使世界更加美好。加速中國環保事業產業化發展,打造成熟環保產業鏈,整合政府部門、研究機構、環保企業、主流媒體等各方資源,促進環保產業上、中、下游企業有效融和,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經濟發展。
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
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英文名稱為:China Environmental Culture Promotion Association,英文縮寫:CECPA)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是具有社團法人資格的跨地區、跨部門、非盈利性質的全國性環境文化組織。該會由社會各界專家學者、文學家、藝術家、新聞工作者、宣傳教育工作者、企業家及社會知名人士等自願加盟組成。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英文名稱:Chinese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Sciences;英文縮寫:CSES)於1978年5月批准成立,是中國國內成立最早、專門從事環境保護事業的非盈利全國性非政府科技社團組織,是中國科協所屬的全國一級學會,具有跨部門、跨行業、橫向聯系廣泛的優勢和特點。業務主管單位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㈡ 國際上有什麼關於環境保護的組織
國際環境保護組織
全球環境中心基金會 UNEP 總部(肯亞,內羅畢)
UNEP 拉美與加勒比地區科
UNEP 加勒比地區協作組
UNEP 能源與環境協作中心(丹麥)
UNEP 環境綱要日內瓦執行中心
UNEP 國際環境技術中心(日本)
UNEP 中歐環境數據查詢機構(CEDAR)
世界生物保護監測中心(英國)
歐洲環境署
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NWF)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EDO)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
綠十字國際環境保護協會
地球之友(英國)
地球之友(美國)
地球之友(澳大利亞)
㈢ 肯亞持續乾旱200多頭大象死亡!如何保障大象的安全
這么多大象因為乾旱死亡,就是因為這個地方的溫度太高,已經不適合大象生存了,想要保障大象的安全,大象就應該遷徙。大象需要吃食物,需要喝水,因為持續乾旱,所以給大象造成了死亡,想要保障大象的安全,就要給大象提供食物和水源。因為這個環境已經不適合大象了,就應該重新給大象選擇生存的環境,可以進行人為的干預。
當地應該給這些大象重新找一個家,可以進行人為的干預,把這些大象轉移到另外一個動物園,如果不能保護環境,就會使我們生存的環境發生改變,處於缺水的狀態,大象也會受不了。肯亞這個地方一直都很缺水,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㈣ 為了環保為什麼新的厚塑料袋子不能同樣免費
國內一些商場和超市擔心不提供免費塑料袋可能導致客人流失。而實際上,環保購物袋長期受到商家和消費者冷落也是普遍現象。單靠強制性措施是否能扭轉塑料袋的使用現狀呢?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也陸續著手治理「白色污染」,但他們在推行中循序漸進,巧妙利用經濟杠桿,鼓勵引導商家和消費者的做法,很是值得借鑒。
封殺免費袋
通過經濟杠桿控制塑料袋的使用量,事實證明,這是治理「白色污染」的有效辦法。
歐盟
許多歐盟國家的大型零售商場已經開始停止提供免費塑料袋。在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等國,繼大型連鎖超市家樂福去年停止提供免費塑料袋之後,德爾海茲和GB超市也從2007年7月1日開始,除冷凍食品和無包裝的蔬菜水果外,不再為其他商品提供免費塑料袋。
德國則在十幾年前就實施了相關法律,目前德國所有超市的塑料袋均是有償使用,使得塑料袋的使用大幅減少。
韓國
在韓國超市和百貨商場購物,無論消費者買了多少商品,結賬時購物袋都需要自掏腰包。韓國政府從1999年2月22日起實施法令,要求全國各大百貨商場和大型超市不再免費提供塑料袋和紙質購物袋,而改為收費制。為推行和宣傳這項措施,韓國政府當時在全國張貼了10萬張宣傳畫,分發了20萬份宣傳冊和6.5萬個環保購物袋。
美國
舊金山市成為美國第一個封殺塑料袋的城市,舊金山的超市若再向消費者提供塑料袋,將被處以罰款。塑料袋將被紙袋、布袋和以玉米副產品為原料生產的可生物降解的購物袋所取代。奧克蘭市也將於明年初禁止超市用塑料袋。在東部的新澤西州,一項法案於19日提交至州議會討論,如果這一法案獲得通過,新澤西將成為美國第一個在大型超市和商場中淘汰塑料購物袋的州。
其他國家
澳大利亞、巴西等國的一些地方也已出台了禁用塑料購物袋或必須有償使用的規定。非洲的坦尚尼亞去年就宣布禁止使用30微米到65微米厚的塑料袋。盧安達則從2005年開始就禁止使用和進口厚度在100微米以下的塑料袋。肯亞政府已經開始對塑料袋徵收120%的消費稅,並計劃從明年起將塑料袋價格提高660%。烏干達也於今年7月1日起開始執行一項禁用塑料袋的法令。
費用收得巧
歐盟追加環保稅
在歐盟國家,越來越多的大型超市不但不再提供一次性免費塑料袋,而且還向索要一次性塑料袋的顧客收取增值稅。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等國的許多大型超市為每個一次性塑料袋向顧客收取0.3歐元(1美元約合0.67歐元)的費用,其中0.1歐元為成本費,0.2歐元為環保稅。
在歐盟一些國家,針對塑料袋徵收增值稅後,塑料袋消費量大幅減少,這在愛爾蘭尤為明顯。2002年以前,愛爾蘭塑料袋消費量驚人,人均每年消費328個塑料袋。2002年3月起,愛爾蘭開征塑料袋增值稅,購物者需要為每個塑料袋交納0.15歐元的稅款。之後,愛爾蘭人均每年塑料袋的消費量降至21個,減少約94%。
韓國收費捐贈社會
2002年韓國40家大型超市和商場聯手,決定將塑料購物袋單價統一為50韓元(1美元約合921韓元),一次性紙質購物袋單價統一為100韓元。商場營業員有義務在消費者結賬時詢問消費者是否需購買購物袋,而消費者日後可攜帶這些購物袋去商場按原價兌回現金。
通過購物袋收取的費用如何使用,成為各大商場和超市考慮的問題。最後,韓國主要商場和超市達成共識:把這筆經費集中起來,主要用於向顧客免費贈送非一次性購物袋,或用於捐助環保社團、為環衛工人子女提供獎學金等。這種做法,在韓國社會得到普遍好評,使韓國消費者對購物袋收費的環保意義有了普遍認同。
引導再利用
在尋找替代品和循環利用方面,各國也費了不少力氣。
新加坡從今年4月開始舉辦「自備購物袋日」活動,每逢星期三,新加坡全國206家超市就會以非強制性的方式鼓勵消費者少用塑料袋。
為方便顧客,韓國超市通常將商品包裝用紙箱免費提供給消費者,供他們裝運所購物品。顧客回家後,可將用過的紙箱放到居民區內指定地點回收,這樣做既滿足了顧客免費裝運物品的需要,又實現了廢物有效循環利用,頗受歡迎。
歐盟高度重視塑料製品的回收再利用,原因是提高包裝垃圾再利用率不僅可以減少包裝材料對能源的消耗,節約建設垃圾焚燒處理場的費用,還可以減輕生產包裝材料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切實有效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今年7月,加州曾要求全州范圍內的大型零售店回收自己散發出去的塑料袋,並鼓勵對這些塑料袋循環再利用。購物之都紐約市的議會正在討論一項回收塑料袋的法案。馬里蘭州首府安納波利斯市議會則希望通過相對溫和一些的措施,鼓勵居民使用可循環使用的購物袋。綜合新華社電
成功案例
法國潛移默化中推「禁」
法國將從2010年元旦起,在全國范圍內禁用不可生物降解塑料袋,法國首都巴黎從今年就開始禁用不可生物降解塑料袋。
而在10年前,法國超市幾乎都向顧客提供免費塑料袋,但是,塑料袋上印有各式各樣的環保宣傳。以法國著名連鎖超市家樂福的包裝塑料袋為例,塑料袋一側醒目地印著一個大燈泡,下方寫著:請不要隨地亂扔此袋,如把它放進垃圾箱得到回收後,它可為一隻60瓦的燈泡提供10分鍾照明所需能源。在包裝袋另一側寫著:在我們商店裡,這個袋子為您提供包裝服務;回到家,它能作為您的垃圾袋;最後您可把它放到垃圾箱里,讓它轉化成其他能源。這種潛移默化的宣傳對公眾影響巨大。
三四年前,法國許多大型超市紛紛推出耐用包裝塑料袋,並同時停止提供傳統「一次性」塑料袋。消費者只需在購物時一次性支付約為15歐分(約合1.5元人民幣),此後,當包裝袋損壞需更換時,超市都為消費者免費以舊換新。
如今,在法國超市裡已幾乎看不見免費塑料袋的蹤影,僅有一些個體商販和小超市還向顧客提供免費塑料袋,但這些塑料袋大多比從前的結實耐用,而且幾乎都是由可焚燒的塑料製成。
過去,法國消費者衡量超市檔次的一個標準是提供不提供免費塑料袋。而今,是否提供耐用塑料袋並免費更換成為他們評判一個超市是否具有環保意識的尺度。公眾認識上這一根本性的轉變得益於政府部門長期以來的宣傳。
㈤ 環保小知識
環境保護(簡稱環保)是由於工業發展導致環境污染問題過於嚴重,首先引起工業化國家的重視而產 環境保護
生的,利用國家法律法規和輿論宣傳而使全社會重視和處理污染問題。 1962年美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遜出版了一本名為《寂靜的春天》的書,書中闡釋了農葯殺蟲劑DDT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作用,由於該書的警示,美國政府開始對劇毒殺蟲劑問題進行調查,並於1970年成立了環境保護局,各州也相繼通過禁止生產和使用劇毒殺蟲劑的法律。由於此事,該書被認為是20世紀環境生態學的標志性起點。 1972年6月5日至16日由聯合國發起,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第一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1],提出了著名的《人類環境宣言》,是環境保護事業正式引起世界各國政府重視的開端。中國政府也參加了這個會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環境保護事業也是從1972年開始起步,北京市成立了官廳水庫保護辦公室,河北省成立了三廢處理辦公室共同研究處理位於官廳水庫畔屬於河北省的沙城農葯廠污染官廳水庫問題,導致中國頒布法律正式規定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和使用DDT。 1973年成立國家建委下設的環境保護辦公室,後來改為由國務院直屬的部級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在2008年「兩會」後,環保總局升格為「環保部」。並對全國的環境保護實施統一的監督管理。 各省(市、區)也相繼成立了環境保護局(廳)。並設立環保舉報熱線12369和網上12369中心,接受群眾舉報環境污染事件。 政府的環境保護部門主要職責是執行各級議會(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控制污染物排放政策,鼓勵開發污染物排放控制技術以控制污染,保護和改善環境。
一、土壤遭到破壞。 據參考消息報道,110個國家(共10億人)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在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由 森林植被
於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過分開發和牧場的過度放牧,土壤剝蝕情況十分嚴重。裸露的土地變得脆弱了,無法長期抵禦風雨的剝蝕。在有些地方,土壤的年流失量可達每公頃100噸。化肥和農葯過多使用,與空氣污染有關的有毒塵埃降落,泥漿到處噴灑,危險廢料到處拋棄,所有這些都在對土地構成一般來說是不可逆轉的污染。 土壤是指陸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夠生長植物的疏鬆表層,其厚度一般在2 m左右。土壤不但為植物生長提供機械支撐能力,並能為植物生長發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氣、熱等肥力要素。近年來,由於人口急劇增長,工業迅猛發展,固體廢物不斷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傾倒,有害廢水不斷向土壤中滲透,大氣中的有害氣體及飄塵也不斷隨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導致了土壤污染。凡是妨礙土壤正常功能,降低作物產量和質量,還通過糧食、蔬菜、水果等間接影響人體健康的物質,都叫做土壤污染物。 二、氣候變化和能源浪費 溫室效應嚴重威脅著全人類。 據2500名有代表性的專家預計,海平面將升高,許多人口稠密的地區(如孟加拉國、中國沿海地帶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多數島嶼)都將被水淹沒。氣溫的升高也將對農業和生態系統帶來嚴重影響。 據預計,1990-2010年,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能源消費將增加一倍,拉丁美洲的能源消費將增加50%-70%。因此,西方和發展中國家之間應加強能源節約技術的轉讓進程。我們特別應當採用經濟鼓勵手段,使工業家們開發改進工業資源利用效率的工藝技術。 三、生物的多樣性減少。 由於城市化、農業發展、森林減少和環境污染,自然區域變得越來越小了,這就導致了數以千計物種 溫室效應示意圖
的滅絕。因為一些物種的絕跡會導致許多可被用於製造新葯品的分子歸於消失,還會導致許多能有助於農作物戰勝惡劣氣候的基因歸於消失,甚至會引起瘟疫。 四、森林面積的減少。 最近幾十年以來,熱帶地區國家森林面積減少的情況也十分嚴重。在1980-1990 年,世界上有1 .5億公頃森林消失了。按照目前這種森林面積減少的速度,40年以後,一些東南亞國家就再也見不到一棵樹了。 五、淡水資源受到威脅。 據專家估計,從下個世紀初開始,世界上將有四分之一的地方長期缺水。請記住, 我們不能造水,我們只能設法保護水。 六、化學污染 。 工業帶來的數百萬種化合物存在於空氣、土壤、水、植物、動物和人體中。即使 作為地球上最後的大型天然生態系統的冰蓋也受到污染。那些有機化合物、那些重 金屬、那些有毒產品,都集中存在於整個食物鏈中,並最終將威脅到動植物的健康, 引起癌症,導致土壤肥力減弱。 七、混亂的城市化。 到本世紀末,世界上的大城市將達21個,大城市裡的生活條件將進一步惡化:擁 擠、水被污染、衛生條件差、無安全感—— 這些大城市的無序擴大也損害到了自然區。因此,無限制的城市化應當被看作是文明的新弊端。 八、海洋的過度開發和沿海地帶被污染。 由於過度捕撈,海洋的漁業資源正在以令人可怕的速度減少。因此,許多靠攝取海產品蛋白質為生的 極地臭氧層空洞
窮人面臨著飢餓的威脅。集中存在於魚肉種的重金屬和有機磷化合物 等物質有可能給食魚者的健康帶來嚴重的問題。 沿海地區受到了巨大的人口壓力。全世界有60%的人口擠在離大海不到100公里的地方。這種人口擁擠狀態使常常很脆弱的這些地方失去了平衡。 九、空氣污染。 多數大城市裡的空氣含有許多取暖、運輸和工廠生產帶來的污染物。這些污染物威脅 著數千萬市民的健康,導致許多人失去了生命。 有毒氣體主要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 十、極地臭氧層空洞。 盡管人們已簽署了蒙特利爾協定書,但每年春天,在地球的兩個極地的上空仍再次 形成臭氧層空洞,北極的臭氧層損失20%到30%,南極的臭氧層損失51%以上。
對自然環境的保護
防止自然環境的惡化。包括:對青山、綠水、藍天、大海的保護。這里就涉及到了不能私采(礦)濫伐(樹)、不能亂排(污水)亂放(污氣)、不能過度放牧、不能過度開荒、不能過度開發自然資源、不能破壞自然界的生態平衡等等。這個層面屬於宏觀的,主要依靠各級政府行使自己的職能、進行調控,才能夠解決。
對人類居住、生活環境的保護
使之更適合人類工作和勞動的需要。這就涉及到人們的衣、食、住、行、玩的方方面面,都要符合科學、衛生、健康、綠色的要求。這個層面屬於微觀的,既要靠公民的自覺行動,又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法規作保證,依靠社區的組織教育來引導,要工農兵學商各行各業齊抓共管,才能解決。
對地球生物的保護
物種的保全,植物植被的養護,動物的回歸,生物多樣性,轉基因的合 保護瀕臨滅絕生物
理、慎用,瀕臨滅絕生物的特別、特殊保護,滅絕物種的恢復,棲息地的擴大,人類與生物的和諧共處,不欺負其他物種等等。 這3個層面的關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有側重而又統一的。3者並不矛盾、更不對立。 作為公民來說,我們對於居住、生活環境的保護,就是間接或直接地保護了自然環境;我們破壞了居住、生活的環境,就會直接或間接地破壞自然環境。 作為政府來說,既要著眼於宏觀的保護,又要從微觀入手,發動群眾、教育群眾,使環境保護成為公民的自覺行動。 1972年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以後,「環境保護」這一術語被廣泛的採用。如前蘇聯將「自然保護」這儀傳統用語逐漸改為「環境保護」;中國在1956年提出了「綜合利用」工業廢物方針,20世紀60年代末提出「三廢」處理和回收利用的概念,到20世紀70年代改用「環境保護」這一比較科學的概念。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環境保護的內容包括保護自然環境和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兩個方面。也就是說,要運用現代環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在更好的利用資源的同時深入認識、掌握污染和破壞環境的根源和危害,有計劃的保護環境,恢復生態,預防環境質量的惡化,控制環境污染,促進人類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中國重視環保還比較晚,現在各級政府的重視程度還有差距,能夠稱得上環保政府的並不多見。所以談環保市民還為時過早。
環境保護又是指人類有意識地保護自然資源並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對受到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必須做好綜合治理,以創造出適合於人類生活、工作的環境。環境保護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經濟的、宣傳教育的等。其內容主要有: (1)防治由生產和生活活動引起的環境污染,包括防治工業生產排放的「三廢」(廢水、廢氣、廢 三廢
渣)、粉塵、放射性物質以及產生的雜訊、振動、惡臭和電磁微波輻射,交通運輸活動產生的有害氣體、液體、雜訊,海上船舶運輸排出的污染物,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學品,城鎮生活排放的煙塵、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2)防止由建設和開發活動引起的環境破壞,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鐵路、公路干線、大型港口碼頭、機場和大型工業項目等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農墾和圍湖造田活動、海上油田、海岸帶和沼澤地的開發、森林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新工業區、新城鎮的設置和建設等對環境的破壞、污染和影響; (3)保護有特殊價值的自然環境,包括對珍稀物種及其生活環境、特殊的自然發展史遺跡、地質現象、地貌景觀等提供有效的保護。另外,城鄉規劃,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樹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長和分布、合理配置生產力等,也都屬於環境保護的內容。環境保護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動和主要任務之一。中國則把環境保護宣布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並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以保證這一基本國策的貫徹執行。
主要職責
1)防治由生產和生活活動引起的環境污染,包括防治工業生產排放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粉塵、放射性物質以及產生的雜訊、振動、惡臭和電磁微波輻射,交通運輸活動產生的有害氣體、廢液、雜訊,海上船舶運輸排出的污染物,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學品,城鎮生活排放的煙塵、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2)防止由建設和開發活動引起的環境破壞,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鐵路、公路干線、大型港口碼頭、機場和大型工業項目等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農墾和圍湖造田活動、海上油田、海岸帶和沼澤地的開發、森林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新工業區、新城鎮的設置和建設等對環境 的破壞、污染和影響; 3)保護有特殊價值的自然環境,包括對珍稀物種及其生活環境、特殊的自然發展史遺跡、地質現象、地貌景觀等提供有效 的保護。 另外,城鄉規劃,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樹造林、控制人口 的增長和分布、合理配置生產力等,也都屬於環境保護的內容。環境保護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動和主要任務之一。中國則把環境保護宣布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並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以保證這一基本國策的貫徹執行。
大地的治理與保護
對大地的環保之所以把治理放在前面,保護放在後面,是因為陸地已經有污染,所以欲強調治理同時保護。對已污染的大地(土地,山巒,陸架)強化治理,恢復本源
大氣的治理與保護
限制,減少排放,凈化大氣,用自然+人工的方法
水治理
由於社會生產、生活與水密切相關,水飢、水荒、水枯、水污的纏擾,做為「水」的關鍵點,「水處理」是水家族最最重要的急所重點,因此,水處理領域涉及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構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應用。有超過「自然水」的趨勢。 水處理方法有:(一)沉澱物過濾法、(二)硬水軟化法、(三)活性炭吸附法、(四)去離子法、(五)逆滲透法、反滲透法;(六)超過濾法、(七)蒸餾法、(八)紫外線消毒法、(九)生物化學法等,及最新穎的(十)正向滲透法,自然凈化方法的人類新創造。 自然化的「正向滲透法」減少二次、三次污染,耗能,升溫希望的未來。促進環境水成本的負增長。
1.空調冬18夏26度 全國節電上億度 冬季的空調溫度調至18度或以下。如您感覺有些寒冷可以多加件衣服,如此簡單的舉措就可以節約電力,從而減少燃煤發電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減緩氣候變暖。 夏季的空調溫度調至26度或以上。大城市的空調負荷約占盛夏最大供電負荷的40%-50%,將空調的溫度從22-24℃提高到26-28℃,可以降低10%-15%的電力負荷,減少4-6億度以上的耗電量。 人在夏天出些汗是有利於健康的,能增強新陳代謝、調節內分泌功能並促進自身免疫。 2.燈泡換成節能燈 用電能省近八成 家中的普通燈泡換為節能燈泡,並且要購買經過「國家節能產品認證」的產品,您可以通過是否印有「節」字標志來判斷。在相同光通量條件下,節能燈比白熾燈可節約電能 80%,用於購買節能燈的費用,在(8~10)個月的電費節余中就可以收回。 3.、垃圾分類不亂扔 回收利用好再生 在垃圾中,約50%是生物性有機物,約30%—40%具有可回收再利用價值。2000年,中國產生的六大可回收的廢物量分別為:廢鋼鐵4150至4300萬噸、廢有色金屬100至120萬噸、廢橡膠85至92萬噸、廢塑料230至250萬噸、廢玻璃1040萬噸、廢紙1000至1500萬噸。目前中國每年可利用而未得到利用的廢棄物的價值達250億元,約有300萬噸廢鋼鐵、600萬噸廢紙未得到回收利用。廢塑料的回收率不到3%,橡膠的回收率為31%。僅每年扔掉的60多億只廢干電池就含7萬多噸鋅、10萬噸二氧化錳。 4.不用電器斷電源 節電10%能看見 家庭和辦公室內的各種電器,如電視、電腦等,請在不使用時關掉電源。在待機狀態下,電視機每小時平均耗電量 8.07焦耳,空調3.47焦耳,顯示器7.69焦耳,PC主機35.07焦耳,抽油煙機6.06焦耳。關掉電源這一小小的舉動既可以幫您節省電費,又能保護環境。 5、對高耗能企業鼓勵安裝節能設施 近十年來,由於能源緊張,隨著節能工作進一步開展。各種新型,節能先進爐型日趨完善,且採用新型耐火纖維等優質保溫材料後使得爐窯散熱損失明顯下降。採用先進的燃燒裝置強化了燃燒,降低了不完全燃燒量,空燃比也趨於合理。然而,降低排煙熱損失和回收煙氣余熱的技術仍進展不快。為了進一步提高窯爐的熱效率,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回收煙氣余熱也是一項重要的節能途徑。 煙氣余熱回收途徑通常採用二種方法:一種是預熱工件;二種是預熱空氣進行助燃。煙氣預熱工件需佔用較大的體積進行熱交換,往往受到作業場地的限制(間歇使用的爐窯還無法採用此種方法)。預熱空氣助燃是一種較好的方法,一般配置在加熱爐上,也可強化燃燒,加快爐子的升溫速度,提高爐子熱工性能。這樣既滿足工藝的要求,最後也可獲得顯著的綜合節能效果。 此外國內從五十年代開始在工業爐窯上採用預熱空氣的預熱器,其中主要形式為管式、圓筒輻射式和鑄鐵塊狀等形式換熱器,但交換效率較低。八十年代,國內先後研製了噴流式,噴流輻射式,復台式等換熱器,主要解決中低溫的余熱回收。在100度以下煙氣余熱回收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提高了換熱效率。但在高溫下仍因換熱器的材質所限,使用壽命低,維修工作量大或固造價昂貴而影響推廣使用。 21世紀初國內河南省鞏義市終於研製出了榮華陶瓷換熱器。其生產工藝與窯具的生產工藝基本相同,導熱性與抗氧化性能是材料的主要應用性能。它的原理是把陶瓷換熱器放置在煙道出口較近,溫度較高的地方,不需要摻冷風及高溫保護,當窯爐溫度1250-1450℃時,煙道出口的溫度應是1000-1300℃,陶瓷換熱器回收余熱可達到450-750℃,將回收到的的熱空氣送進窯爐與燃氣形成混合氣進行燃燒,可節約能源35%-55%,這樣直接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經濟效益。 陶瓷換熱器在金屬換熱器的使用局限下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因為它較好地解決了耐腐蝕,耐高溫等課題,成為了回收高溫余熱的最佳換熱器。經過多年生產實踐,表明陶瓷換熱器效果很好。它的主要優點是:導熱性能好,高溫強度高,抗氧化、抗熱震性能好。壽命長,維修量小,性能可靠穩定,操作簡便。是目前回收高溫煙氣余熱的最佳裝置。 目前,陶瓷換熱器可以用於冶金、有色、耐材、化工、建材等行業主要熱工窯爐,正在為世界的節能減排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編輯本段相關概念
環境成本 環境成本又稱環境降級成本,是指由於經濟活動造成環境污染而使環境服務功能質量下降的代價。 環境降級成本分為環境保護支出和環境退化成本,環境保護支出指為保護環境而實際支付的價值,環境退化成本指環境污染損失的價值和為保護環境應該支付的價值。自然環境主要提供生存空間和生態效能,具有長期、多次使用的特徵,也類似於固定資產使用特徵。這樣,由經濟活動的污染造成環境質量下降的代價即環境降級成本,也就具有「固定資產折舊」的性質。
編輯本段污泥的化學固化劑
尤其是河道污泥或市政污水污泥的固化 隨著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大量建設,污水處理量和污泥產量都不斷增加。污泥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病原體.重金屬以及有機污染物,其含水量一般都在80%以上,處理不當,將造成二次污染。目前污泥的處理方式主要有農業.焚燒和填埋,還有很大量的污泥沒有經過任何處理,隨意丟棄。由於污泥的含水率高,土力學性能差,污染物含量高,現在的處理方式都存在環境污染.處理成本過高,同時也容易引起填埋場工程地質災害。 污泥能否填埋取決於污泥或者污泥與其它添加劑形成的混合體的岩土力學性能,污泥填埋時要求十字板抗剪強度≥25kpa,無側限抗壓強度≥50kpa.污泥經過常規脫水後,含水率 80%以上,字板抗剪強度<10kpa,不能滿足填埋的最低的要求。 為此,需要提高污泥的力學性質,降低含水率。傳統的方式是添加水泥和石灰等固化劑,也使用礦化垃圾作為添加混合料,這些方式需要添加大量的材料,添加量<30%,增加了垃圾量,如果再遇水,將轉變成污泥。採用添加化學葯劑的方式固化污泥,添加量可以控制在10%以內,一般養護時間在1~3天,即可達到填埋要求的強度和含水率。必須合理使用。成本低效果好
1979年中國通過了第一部環境保護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逐步形成了環境保護法律體系。1973年中國的第一個環境標准——《工業「三廢」排放試行標准》誕生。截至1998年底,中國歷年來共發布國家環境標准412項,現行的有361項,其中環境質量標准10項,污染物排放標准80項,環境監測方法標准230項,環境標准樣品標准29項,環境基礎標准12項,歷年共發布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標准(即環境行業標准)34項。 與此同時到1998年,中國共頒布了環境保護法律6部、與環境相關的資源法律9部、環境保護行政法規34件、環境保護部門規章90多件、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900餘件、環境保護軍事法規6件,締結和參加了國際環境公約37項,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環境保護法律體系,成為中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為適應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客觀需要,1995年和1996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分別通過了關於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的決定。1997年3月,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增加了有關「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的規定。中國環境保護法的基本原則是: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污染者付費;政府對環境質量負責;依靠群眾保護環境。2002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頒布,為項目的決策、項目的選址、產品方向、建設計劃 和規模以及建成後的環境監測和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簡稱 UNEP) )成立於1973年,總部設在肯亞首都內羅畢,是全球僅有的兩個將總部設在發展中國家的聯合國機構之一。所有聯合國成員國、專門機構成員和國際原子能機構成員均可加入環境署,到2009年,已有100多個國家參加其活動。在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對全球環境狀況及世界可持續發展前景愈加深切關注的21世紀,環境署受到越來越高度的重視,並且正在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 中華環保聯合會 中華環保聯合會(All-China Environment Federation,英文縮寫為ACEF。)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民政部注冊,國家環保總局主管,由熱心環保事業的人士、企業、事業單位自願結成的、非營利性的、全國性的社會組織。中華環保聯合會的宗旨是圍繞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圍繞實現國家環境與發展的目標,圍繞維護公眾和社會環境權益,充分體現中華環保聯合會「大中華、大環境、大聯合」的組織優勢,發揮政府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促進中國環境事業發展,推動全人類環境事業的進步。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成立於1993年(前身為1984年成立的中國環境保護工業協會),是由在中國境內登記注冊的從事環境保護產業的科研、設計、生產、流通和服務單位以及中國境內從事環境保護產業的行業專家自願組成的社會團體,是具有社團法人資格的跨地區、跨部門、跨所有制的全國性、行業性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共有團體會員46家(省、自治區、直轄市、副省級城市環保產業協會),單位會員超過1100家,並通過省市協會聯系著上萬家企業。 環保中國產業聯盟 環保中國產業聯盟(英文縮寫:EPCIU):簡稱環保中國,是致力推進「防治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的非法人、活動性、學術性民間組織。聯盟由相關政府部門、行業協會、主流媒體、領袖企業共同發起,並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大力支持。聯盟宗旨:環保使世界更加美好。加速中國環保事業產業化發展,打造成熟環保產業鏈,整合政府部門、研究機構、環保企業、主流媒體等各方資源,促進環保產業上、中、下游企業有效融和,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經濟發展。
1、環境保護,人人有責。 2、保護環境是一項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 3、實施科教興國與可持續發展戰略。 4、1998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主題是:"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們的海洋"。 5、保護藍天碧水。 6、建設美麗的邊疆,愛護我們的家園。 7、加強環境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環境意識。 8、保護環境是每一位公民應盡的責任。 9、環境保護從我身邊做起。 10、保護環境,造福人民。 11、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12、破壞環境,就是破壞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13、土壤不能再生,防止土壤污染和沙化,減少水土流失。 14、環境與人類共存,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 15、保護水環境,節約水資源。 16、保護戈壁植被,防止沙塵污染,保護大氣環境。 17、環保不分民族,生態沒有國界 不要旁觀,請加入行動者的行列 今天節約一滴水,留給後人一滴血。 18、沒有地球的健康就沒有人類的健康 與自然重建和諧,與地球重修舊好 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類是資源。 19、用行動護衛家園,用熱血澆灌地球。 20、把消費限制在生態圈可以承受的范圍內 破壞環境,禍及千古,保護環境,功蓋千秋。 21、垃圾回收,保護地球,舉手之勞,參與環保。 22、揀回垃圾分類老傳統,倡導綠色文明新時尚。 23、人類若不能與其他物種共存,便不能與這個星球共存。 24、人類只有一個可生息的村莊——地球。保護環境是每個地球村民的責任。 25、你的星球需要你,聯合起來應對氣候變化!(2009年世界環境日主題)
3.22日是世界地球日.
㈥ 肯亞遇40年來最嚴重乾旱,二百多頭大象死亡,給我們帶來了哪些警示
根據非洲地區的官方宣布肯亞成為受乾旱影響最嚴重的地區,因為其極端天氣的影響已經有兩百多頭大象死亡。這種異常的天氣現象也為人類敲響了警鍾,極端天氣造就極端的環境,而極端環境下物種的死亡導致生態鏈的斷裂生態環境的惡化,另外沒有道德底線的破壞環境大自然最終也無法為人類提供適宜居住的家園,環保是每個人都應該進行的義務,保護地球環境就是在保護自己。
乾旱造成的死亡只是大自然對於人類破壞環境行為的警示之一,近年來的極端天氣造成的事故引起的災難需要付出的不僅僅是金錢的補救,保護環境絕不是一句空話。
㈦ 世界環境日是哪一天
6月5日
1972年6月5日,聯合國在瑞典首都召開了「人類環境會議」後,聯合國環境署每年都有針對性的確定一個宣傳主題。市環保局在「七五」期間,每年都以「六·五」世界環境日為契機,組織市內各區及縣(市)、區,在6月份掀起一個環境宣傳高潮。1986年市環保局在台東舉行了社會性的環保百題測驗,組織市南區小學生走上街頭宣傳環保,環保幹部在街口給群眾進行環保法規知識咨詢。各區、縣還舉辦文藝晚會、電影晚會、座談會和出動宣傳車進行宣傳。1987年「六·五」世界環境日期間,市環保局長發表了電視講話,舉辦了中小學生環保作文比賽,組織市區及縣(市)、區繪制宣傳牌、宣傳櫥窗,展示環保圖片,懸掛大幅紀念標語,組織部分廠長和企業環保幹部學習環保法規。1988年「六·五」世界環境日,以「保護環境、持續發展、公眾參與」為主題,除組織群眾性活動外,同時還結合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各級環保部門還邀請人大、政協、環委會、企業有關人員及專家開座談會。1989年「六·五」世界環境日,市環保局除舉辦中小學生環保書法、繪畫、漫畫展評外,主要印刷了《警惕地球變暖》、《地球的危機》宣傳畫。市區主要街道掛了宣傳標語。青島鋼絲繩廠、青島煤制氣公司等單位舉辦了環保知識問答、演講比賽;海洋化工廠舉辦了書法、繪畫、攝影、木刻藝術展覽;青島鐵路分局在火車站前辦了所屬單位環保黑板報展。嶗山區組織了環保知識競賽;即墨市召開紀念大會,市委書記作報告;膠州市開辦專欄宣傳環保成就和地球變暖科普知識;平度市印製環保法規,開動宣傳車宣傳《大氣污染防治法》;萊西縣在城區開展環保咨詢,並在重點環境污染大戶——縣磷肥廠舉辦環保知識競賽。1990年「六·五」世界環境日的宣傳緊密與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相結合,開展了宣傳月活動。各部門出動宣傳車、進行鼓號遊行、文藝演出、報告會、知識競賽、作文比賽、書畫攝影展等群眾性活動。青島市和縣(市)、區及環保部門領導親自參加群眾宣傳,開展環保法咨詢服務。印發《環保法》小冊子3萬余份。新建起環保宣傳欄72個,固定宣傳牌53個。市環保局與即墨市環保局聯合製作了800本「環保法」幻燈片,在市區各電影院和廣大農村放映,並發行到華東地區20多個縣(市)。世界環境日簡介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會議通過了《人類環境宣言》,並提出將每年的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同年10月,第2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接受了該建議。世界環境日的確立,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和態度,表達了我們人類對美好環境的嚮往和追求。
世界環境日,是聯合國促進全球環境意識、提高政府對環境問題的注意並採取行動的主要媒介之一。
聯合國系統和各國政府每年都在6月5日的這一天開展各項活動來宣傳與強調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每年6月5日選擇一個成員國舉行「世界環境日」紀念活動,發表《環境現狀的年度報告書》及表彰「全球500佳」,並根據當年的世界主要環境問題及環境熱點,有針對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環境日」主題。
世界環境日的意義在於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狀況和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危害。要求聯合國系統和各國政府在這一天開展各種活動來強調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每年的年初公布當年的世界環境日主題,並在每年的世界環境日發表環境狀況的年度報告書。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在這期間發布中國環境狀況公報。
世界環境日由來
[編輯本段]
1972年6月5日~16日,聯合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了人類環境會議。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圍內研究保護人類環境的會議。出席會議的國家有113個,共1300多名代表。除了政府代表團外,還有民間的科學家、學者參加。會議討論了當代世界的環境問題,制定了對策和措施。會前,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秘書長莫里斯·夫·斯特朗委託58個國家的152位科學界和知識界的知名人士組成了一個大型委員會,由雷內·杜博斯博士任專家顧問小組的組長,為大會起草了一份非正式報告——《只有一個地球》。這次會議提出了響遍世界的環境保護口號:只有一個地球!會議經過12天的討論交流後,形成並公布了著名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宣言》(),簡稱《人類環境宣言》)和具有109條建議的保護全球環境的「行動計劃」,呼籲各國政府和人民為維護和改善人類環境,造福全體人民,造福子孫後代而共同努力。
《人類環境宣言》提出7個共同觀點和26項共同原則,引導和鼓勵全世界人民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人類環境宣言》規定了人類對環境的權利和義務;呼籲「為了這一代和將來的世世代代而保護和改善環境,已經成為人類一個緊迫的目標」;「這個目標將同爭取和平和全世界的經濟與社會發展這兩個既定的基本目標共同和協調地實現」;「各國政府和人民為維護和改善人類環境,造福全體人民和後代而努力」。會議提出建議將這次大會的開幕日這一天作為「世界環境日」。
1972年10月,第2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的建議,規定每年的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讓世界各國人民永遠紀念它。聯合國系統和各國政府要在每年的這一天開展各種活動,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環境狀況和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危害,強調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
許多國家、團體和人民群眾在「世界環境日」這一天開展各種活動來宣傳強調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同時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表世界環境狀況年度報告書,並採取實際步驟協調人類和環境的關系。世界環境日,象徵著全世界人類環境向更美好的階段發展,標志著世界各國政府積極為保護人類生存環境做出的貢獻。它正確地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和態度。1973年1月,聯合國大會根據人類環境會議的決議,成立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設立環境規劃理事會(GCEP)和環境基金。環境規劃署是常設機構,負責處理聯合國在環境方面的日常事務,並作為國際環境活動中心,促進和協調聯合國內外的環境保護工作。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每年6月5日舉行世界環境日紀念活動,發表「環境現狀的年度報告書」及表彰「全球500佳」,並制定每年的世界環境日的主題。這些主題的制定,基本反映了當年的世界主要環境間題及其環境熱點,很有針對性。
世界環境日主題
[編輯本段]
歷年聯合國環境署確定的世界環境日主題:
1974年:只有一個地球(OnlyoneEarth)
1975年:人類居住(HumanSettlements)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Water:VitalResourceforLife)
1977年:關注臭氧層破壞、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濫伐森林(;LandsLossandSoilDegradation;Firewood)
1978年:沒有破壞的發展(DevelopmentWithoutDestruction)
1979年:為了兒童的未來--沒有破壞的發展(OnlyOneFutureforOurChildren-DevelopmentWithoutDestruction)
1980年:新的十年,新的挑戰--沒有破壞的發展(ANewChallengefortheNewDecade:DevelopmentWithoutDestruction)
1981年:保護地下水和人類食物鏈,防治有毒化學品污染(GroundWater;)
1982年:紀念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10周年--提高環保境識TenYearsAfterStockholm()
1983年:管理和處置有害廢棄物,防治酸雨破壞和提高能源利用率(:AcidRainandEnergy)
1984年:沙漠化(Desertification)
1985年:青年、人口、環境(Youth:PopulationandtheEnvironment)
1986年:環境與和平(ATreeforPeace)
1987年:環境與居住(EnvironmentandShelter:MoreThanARoof)
1988年:保護環境、持續發展、公眾參與(,DevelopmentWillLast)
1989年:警惕全球變暖(GlobalWarming;GlobalWarning)
1990年:兒童與環境(ChildrenandtheEnvironment)
1991年:氣候變化--需要全球合作(ClimateChange.NeedforGlobalPartnership)
1992年:只有一個地球--關心與共享(OnlyOneEarth,CareandShare)
1993年:貧窮與環境--擺脫惡性循環(PovertyandtheEnvironment-BreakingtheViciousCircle)
1994年:一個地球一個家庭(OneEarthOneFamily)
1995年:各國人民聯合起來,創造更加美好的世界(WethePeoples:UnitedfortheGlobalEnvironment)
1996年:我們的地球、居住地、家園(OurEarth,OurHabitat,OurHome)
1997年:為了地球上的生命(ForLifeonEarth)
1998年:為了地球的生命,拯救我們的海洋(ForLifeonEarth-SaveOurSeas)
1999年: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OurEarth-OurFuture-JustSaveIt!)
2000年:2000環境千年,行動起來(2000TheEnvironmentMillennium-TimetoAct)
2001年:世間萬物生命之網()
2002年:讓地球充滿生機(GiveEarthaChance)
2003年:水----二十億人生於它(Water-TwoBillionPeopleareDyingforIt!)
2004年:海洋存亡,匹夫有責(Wanted!SeasandOceans——DeadorAlive)
2005年:營造綠色城市,呵護地球家園!(GreenCities---PlanforthePlan)
2006年:莫使旱地變為沙漠(DesertsandDesertification-Don'tDesertDrylands!)
2007年:冰川消融,後果堪憂(MeltingIce–aHotTopic)
2008年:促進低碳經濟(TowardsaLowCarbonEconomy)
歷屆主辦世界環境日的城市,國家:
2007–特羅瑟姆,挪威
2006–阿爾及爾,阿爾及利亞
2005–舊金山,美國
2004–巴塞羅那,西班牙
2003–貝魯特,黎巴嫩
2002–深圳,中國
2001–都靈,義大利和哈瓦那,古巴
2000–阿德萊德,澳大利亞
1999–東京,日本
1998–莫斯科,俄羅斯
1997–漢城,韓國
1996–伊斯坦布爾,土耳其
1995–比勒陀利亞,南非
1994–倫敦,英國
1993–北京,中國
1992–里約熱內盧,巴西
1991–斯德哥爾摩,瑞典
1990–墨西哥城,墨西哥
1989–布魯塞爾,比利時
1988–曼谷,泰國
1987–內羅畢,肯亞
世界環境日相關
[編輯本段]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1972年成立,總部設在肯亞首都內羅畢。根據1997年2月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19屆理事會通過的《關於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作用和任務的內羅畢宣言》,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主要任務是:
1、利用現有最佳科技能力來分析全球環境狀況並評價全球和區域環境趨勢,提供政策咨詢,並就各類環境威脅提供早期預警,促進和推動國際合作和行動;
2、促進和制定旨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國際環境法,其中包括在現有的各項國際公約之間建立協調一致的聯系;
3、促進採用商定的行動以應付新出現的環境挑戰;
4、利用環境署的相對優勢和科技專長,加強在聯合國系統中有關環境領域活動的協調作為,並加強其作為全球環境基金執行機構的作用;
5、促進人們提高環境意識,為參與執行國際環境議程的各階層行動者之間進行有效合作提供便利,並在國家和國際科學界決策者之間擔當有效的聯絡人;
6、在環境體制建設的重要領域中為各國政府和其他有關機構提供政策和咨詢服務。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理事會的成員由聯合國大會選出的58個國家組成,任期三年。其中,非洲16席,亞洲13席,東歐6席,拉美和加勒比地區10席,西歐和其他國家13席。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成立以來,中國一直是其理事會成員。
世界環境日:冰川消融後果堪憂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將2007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確定為「冰川消融,後果堪憂」。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為了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1972年6月5日,聯合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首次人類環境會議,通過了著名的《人類環境宣言》及保護全球環境的「行動計劃」。同年10月,第27屆聯大根據斯德哥爾摩會議的建議,決定成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並正式將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從1974年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每年都為世界環境日確立一個主題,並展開相關的宣傳活動。
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大量溫室氣體排放造成地球氣溫不斷增高。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提供的資料,從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至今,全球平均氣溫增高了0.75攝氏度。
全球氣候變暖,導致了冰川融化、冰蓋縮小、冰架斷裂。德國研究人員曾指出,目前全世界還有約16萬處冰川,而它們正快速消融。比如,歐洲阿爾卑斯山的冰川面積比19世紀中葉縮小了三分之一,體積減少了一半;非洲最高山乞力馬扎羅山的冰川,從1912年至今,其山頂的冰冠縮小了80%。冰川的消融使上述地區的永凍土層喪失了「粘合劑」的功能,致使山崩和泥石流頻發。
另外,氣象觀測發現,過去幾十年,北極永久海冰在減少,冰川和凍土在融化。歐洲航天局專家根據衛星圖片分析後發現,2006年夏季,歐洲北部至北冰洋區域大約5%至10%的永凍冰開始松動融化。此外,南極在過去十幾年裡也有三大部分的冰架坍塌,而缺乏冰架支撐的冰川活動顯著加速,冰層也隨之變薄。
冰川融化導致海平面升高,較低地勢的海島及海洋沿岸城市就會面臨被淹沒的危險。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曾發布氣候評估報告指出,如果全球平均氣溫的升高按目前狀況持續千年的話,會最終導致格陵蘭冰蓋的完全融化,進而導致海平面升高約7米。更可怕的是,如果南極冰蓋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將升高60米,給地球造成的災難將是毀滅性的。
地球變暖是造成冰川消融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國有共同的義務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發達國家應發揮更大的作用,率先承諾減排義務,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從根本上扭轉地球變暖的趨勢,保護人類的共同家園。
為呼應這一主題,結合我國環境保護的中心任務和重點工作,展示中國政府和人民減少污染物排放、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決心和行動。
中國政府在經濟社會「十一五」發展規劃中提出要實現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的目標,並將這一約束性指標層層分解、落實到各級政府各相關行業。當前,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工作力度明顯加大,約束性指標的導向作用開始顯現。推動污染減排、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不僅需要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加大工作力度,而且需要取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支持,動員最廣泛社會力量踴躍參與。將「污染減排與環境友好型社會」確定為今年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旨在加大宣傳力度,鼓勵公眾參與,充分發揮社會各界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減少污染物排放、與環境友好相處成為每個單位、每個企業、每個社會成員的自覺行動。
世界環境日: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地球
2007年4月2日,為在墨西哥城推廣使用自行車,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市長馬塞洛·埃夫拉德帶頭騎自行車上班。汽車的普遍使用是導致溫室氣體大量排放的重要原因。
2007年3月31日晚,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熄滅主體燈光。當晚19時30分開始,悉尼市數萬戶商家和居民集體斷電一小時,以引起人們對溫室氣體排放導致全球變暖的關注。
2007年2月27日,澳大利亞悉尼的電器推銷員戴夫·埃雷特手舉一隻舊式白熾燈泡和一隻新型節能燈泡。由於新型節能燈可以節約更多資源,政府提倡用它取代舊式白熾燈泡。
2006年1月12日,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東北407公里以外的山谷中佇立著一排風力發電機。風能是可再生、無污染的清潔能源,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已經將其作為一種成熟的清潔能源進行商業化開發,被人們譽為「綠色電力」。
2006年6月15日,在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島附近海域,兩名綠色和平組織成員手舉寫有「金槍魚全都哪兒去了」的條幅潛入水下,以呼籲人們關注並保護日漸稀少的金槍魚。
2007年2月14日,在菲律賓的普林塞薩港,剛剛參加完集體婚禮的新人從他們種植在沙灘上的樹苗旁走過。當天是情人節,一個由百對新人參加的環保集體婚禮在這里舉行。新人們在沙灘上種植了紅樹。
2007年5月30日,志願者打造的新「諾亞方舟」佇立在土耳其亞拉臘山上。它引起人們的深思:如果我們繼續破壞地球,當最終的災難到來,還有誰能將人類拯救?
環境惡化、氣候突變、冰川消融、海面上升……這些並不只是少數人才應該擔憂的問題,地球家園與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在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的今天,我們是否應該靜下心來想一想,還能做些什麼以拯救地球和我們自身?
我國世界環境日主題
2005中國主題:人人參與,創建綠色家園
2006中國主題:生態安全與環境友好型社會
2007中國主題:污染減排與環境友好型社會
2008中國主題:綠色奧運與環境友好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