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條例
㈠ 山東省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了加強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的管理,提高防震減災綜合能力,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山東省防震減災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本省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內的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災害預防、地震應急與救援等防震減災工作。第三條本辦法所稱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是指存在發生破壞性地震危險或者受破壞性地震影響,可能造成嚴重地震災害損失,需要強化防震減災工作措施的地區和城市。第四條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分為國家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和省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
國家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由國務院批准。省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由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意見,報省人民政府批准。第五條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的防震減災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防禦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第六條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內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防震減災工作的領導,將防震減災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計劃,健全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災害預防和地震應急與救援工作體系,及時研究、組織、協調和解決防震減災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嚴格履行防震減災管理職責。
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內的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和發展改革、經貿、公安、財政、建設、交通、水利、民政、衛生、國土資源、教育、廣播電視、通訊、氣象、電力等其他有關部門、單位,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明確分工,密切配合,強化責任,抓好落實,共同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第七條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內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完善防震減災聯席會議制度和地震工作體制,並建立、健全與防震減災事業發展需要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投入機制,將防震減災工作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保障防震減災工作的正常開展。第八條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內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採取下列措施,建立和完善與震情形勢相適應的地震監測設施和技術手段,提高地震監測能力和預報水平:
(一)制定並組織實施地震監測預報方案,強化短期與臨震跟蹤監測措施;
(二)編制地震監測台網規劃,優化台網布局,提高台網密度,消除地震監測弱區和盲區,提高地震實時監控和速報能力;
(三)建立大中城市地下深井觀測網、近海海域地震監測台網,完善衛星定位觀測系統,形成立體監測體系;
(四)加強地面強震動監測設施建設,提高地震災情速報和評估能力,為抗震救災決策提供依據;
(五)加強核設施、超限高層建築、特大型橋梁、大型水庫大壩等特定建(構)築物和生命線工程的強震動觀測與建(構)築物健康診斷研究,為重大建設工程地震安全和次生災害預報預警提供服務;
(六)完善流動式地震監測手段,根據震情形勢擴大動態監測范圍,加密觀測次數,提高地震短期與臨震跟蹤監測能力;
(七)健全短期與臨震震情跟蹤會商制度,建立適應本地區特徵的地震預測判定指標體系;
(八)建立地震預報風險決策機制;
(九)加強地震監測設施與地震觀測環境保護,劃定保護范圍,設置保護標志,落實保護措施。第九條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內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和完善地震宏觀測報網、地震災情速報網、地震知識宣傳網,在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配備防震減災助理員,提高依靠社會力量捕捉地震短期與臨震宏觀異常的能力。
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內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穩定的群測群防工作隊伍和經費渠道,加強群測群防工作;省地震和財政等部門負責制定社會地震觀測員補助標准。第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觀察到與地震有關的現象,應當及時向所在地的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派出人員進行勘察並在24小時內鑒別落實。第十一條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內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加強下列工程性防禦措施,提高本地區抗禦地震災害的綜合能力:
(一)將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依法納入基本建設管理程序。重大建設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必須在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並根據評價結果審定抗震設防要求;
(二)將位於地震動參數0.05g區內的學校、醫院、商場等人員密集場所建設工程的抗震設防要求提高至0.10g以上;
(三)對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工程,必須嚴格按照抗震設防要求和抗震設計規范進行設計,嚴格按照抗震設計進行施工,並嚴格監督檢查和竣工驗收,確保建設工程質量;
(四)在城市規劃區域以及佔地面積超過10平方千米的企業內,開展地震小區劃工作;
(五)在存在地震活動斷層的城市規劃區域內開展地震活動斷層探測與地震危險性評價,並在規劃建設時採取必要的避讓措施;
(六)對城市和已建成的生命線工程以及大中型企業、存在次生災害源的企業,進行震害預測,並建立震害預測資料庫及其評估系統;
(七)對既有的建(構)築物進行抗震性能普查和鑒定,並對未採取抗震設防措施或者抗震性能達不到抗震設防要求的建(構)築物進行加固、改建或者拆除;
(八)組織開展減震、隔震、抗震等新技術研發推廣,鼓勵採用節能、環保、抗震等新型建築材料,提高建設工程抗震性能;
(九)加強對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
㈡ 山東省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辦法的第二十二條
本辦法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山東省人民政府1997年10月8日公布的《山東省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辦法》(省政府令第85號)同時廢止。
㈢ 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條例涉及到的其他主管部門有哪些
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條例涉及到的其他主管部門有有計劃、建設、規劃、土地等行政主管部門。
根據《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條例》第一條為了加強對地震安全性評價的管理,防禦與減輕地震災害,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地震安全性評價活動,必須遵守本條例。
地震安全性評價單位
從事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與從事地震安全性評價相適應的地震學、地震地質學、工程地震學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
(二)有從事地震安全性評價的技術條件。
禁止地震安全性評價單位以其他地震安全性評價單位的名義承攬地震安全性評價業務。禁止地震安全性評價單位允許其他單位以本單位的名義承攬地震安全性評價業務。
㈣ 山東省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辦法的第二十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限期改正,沒收非法所得,並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頒發資質證書的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吊銷其資質證書:
(一)未依法取得地震安全性評價資質,擅自從事地震安全性評價的;
(二)超越地震安全性評價資質許可的范圍,承攬地震安全性評價業務的;
(三)以其他地震安全性評價單位的名義承攬地震安全性評價業務的;
(四)允許其他單位以本單位名義承攬地震安全性評價業務的。
㈤ 山東省建設工程抗震設防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管理,提高建設工程抗震性能,減輕地震災害損失,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建設工程抗震設防及其監督管理和服務,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抗震設防,是指根據抗震設防要求和抗震設防技術標准,對建設工程進行抗震設計、施工等提高建設工程抗震性能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抗震設防要求,是指建設工程抗禦地震破壞的准則和在一定風險水準下抗震設計採用的地震烈度或者地震動參數。第四條建設工程抗震設防工作應當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城鄉並重、分類監督的原則。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建設工程抗震設防工作的領導,將建設工程抗震設防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有關工作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負責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負責房屋建築和市政工程抗震設防的監督管理工作;經濟和信息化、交通運輸、水利、電力、通信、鐵路、民航等行業主管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分工,負責相關專業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的監督管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按照規定負責本轄區農村居民個人自建住宅等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的管理和服務工作;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協助做好鄉村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的相關工作。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和地震、住房城鄉建設等部門應當採取多種形式,組織開展經常性的建設工程抗震知識宣傳教育,提高公民的防震、抗震意識和能力。
鼓勵和引導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加建設工程地震災害保險,增強抵禦地震災害風險的能力。第八條鼓勵和支持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推廣應用抗震設防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第二章抗震設防要求第九條建設工程應當按照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
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確定。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國家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地震小區劃圖、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結合建設工程類型、場地類別和其他因素,按照不低於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分區值0.10g確定抗震設防要求。
位於國家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區劃分界線兩側規定范圍內和位於地震小區劃圖區劃分界線兩側各二百米區域內的建設工程,其抗震設防要求應當按照就高原則確定。第十一條城市、縣城的主城區和規劃區建設用地面積超過十平方千米的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開展地震小區劃:
(一)跨地震動參數區劃分界線的;
(二)跨地震活動斷層的;
(三)跨不同工程地質單元的。第十二條重大建設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其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和省的規定開展地震安全性評價。
城市規劃區特定區域的管理機構按照有關規定開展區域性地震安全性評價的,評價結果由區域內建設單位免費共享。第十三條災害性地震發生後,當地人民政府應當及時組織對地震災區抗震設防要求進行復核;復核結果經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初步審查後,報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審定。審定後的復核結果作為確定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的依據。第十四條對國家建設工程抗震設防技術標准以及工業、交通、水利、電力、核電、通信、鐵路、民航等行業抗震設計規范規定的特殊設防類和重點設防類建設工程,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按照規定提高抗震設防要求或者提高抗震措施。
新建、改建或者擴建學校、幼兒園、醫院、養老院等建設工程,其抗震設防要求應當在國家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地震小區劃圖、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的基礎上提高一檔確定,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第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管理納入建設項目管理程序。建設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和項目申請書中應當明確抗震設防要求確定意見。第三章抗震規劃與選址第十六條城市、縣城總體規劃應當包括城市、縣城抗震防災規劃。城市、縣城抗震防災規劃的規劃范圍應當與城市、縣城總體規劃相一致,並同步實施。
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組織編制城市、縣城抗震防災規劃,應當依據國家地震動參數區劃圖以及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和地震重點危險區判定結果,加強重點區域的抗震設防。
城市、縣城抗震防災規劃中的抗震設防技術標准、建設用地評價與要求、抗震防災措施,應當列為城市、縣城總體規劃的強制性內容。
㈥ 濟南市建設工程地震災害預防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加強建設工程地震災害預防工作的管理,防禦和減輕地震災害,保護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的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建設工程的地震災害預防活動適用本規定。第三條市地震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市防震減災規劃編制、建設工程地震安全性評價和抗震設防要求的管理工作。
縣(市)、區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機構)按照職責具體負責本轄區內建設工程地震災害預防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
建設、鐵路、交通、民航、水利和其他有關專業主管部門負責本專業建設工程抗震設計和施工的監督管理工作。
計劃、財政、經濟、規劃、土地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配合做好建設工程地震災害預防管理工作。第四條本市新建、擴建、改建工程選擇建設場地,必須避開活動斷裂。重大建設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必須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並根據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和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
對不需要做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建設工程,應當按照國家頒布的地震烈度區劃圖或者地震動參數區劃圖規定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第五條重大建設工程和可能發生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是指:
(一)高速和高架公路、鐵路和地下鐵路工程,公路和鐵路干線的大型立交橋、總跨度大於100米的橋梁、重要車站和樞紐的主要建築工程、長度1000米以上的隧道工程,Ⅱ級以上機場;
(二)Ⅱ級水工建築物,1000萬立方米以上水庫的大壩和中型供水、燃氣工程的主要設施,裝機容量20萬千瓦以上的電廠,200千伏以上的樞紐變電站;
(三)縣級以上廣播發射台、電視台和長途電信樞紐的主機樓;
(四)大型糧食加工廠、糧庫和影劇院、體育場以及商業服務等公用設施,縣級以上醫院的門診樓、重要醫療設施以及血庫;
(五)各類指揮、救災應急設施的主要用房和各類大中型工礦企業的動力、通信、調度、電算、試驗等重要設施;
(六)重要軍事工程,大中型貯存易燃、易爆、劇毒或者強腐蝕性物質的設施以及其他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
(七)位於Ⅶ度和Ⅷ度烈度區內的堅硬、中硬場地且高度超過80米以及中軟、軟弱場地且高度超過60米的高層建築;
(八)地震研究程度和資料詳細程度較差的地區以及佔地范圍較大、跨不同工程地質條件區域的大型廠礦企業。第六條地震管理部門(機構)應當加強對本規定第五條范圍內的建設工程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的指導和監督,並及時向建設單位提供相關信息。第七條地震安全性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地震烈度復核、地震危險性分析、設計地震動參數確定、地震小區劃、場區地震災害預測以及場址及其周圍地震地質穩定性評價等。第八條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由建設單位委託具有相應資格條件的評價單位承擔,並簽訂書面合同。
地震安全性評價所需費用,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列入建設項目總投資概算。第九條從事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的單位,必須取得國家、省防震減災主管部門核發的地震安全性評價資格證書,並到市地震行政主管部門進行驗證登記後方可在本市行政區域內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第十條應當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建設工程項目,其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必須依法報經國家或者省地震安全性評定委員會評審,市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國家或者省地震安全性評定委員會的評審結論,按照項目管理許可權審批抗,震設防要求。
建設、設計和施工單位必須執行批準的抗震設防要求。第十一條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經評審未獲通過的,評價單位應當重新進行評價,重新評價的費用由評價單位承擔,給建設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第十二條本規定第五條所列建設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評價納入本市基本建設項目管理程序,在項目立項前的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其相關內容應當包括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評審結論和抗震設防要求。
未按規定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工程建設項目,計劃、經濟部門不予批准立項,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不得批准施工。第十三條建設工程必須按照抗震設防要求和抗震設計規范進行抗震設計,並按照抗震設計進行施工。
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各專業主管部門應當對建設工程的抗震設計和施工進行監督檢查。
㈦ 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地震安全性評價的管理,防禦與減輕地震災害,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地震安全性評價活動,必須遵守本條例。第三條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和本條例的規定,需要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必須嚴格執行國家地震安全性評價的技術規范,確保地震安全性評價的質量。第四條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負責全國的地震安全性評價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地震安全性評價的監督管理工作。第五條國家鼓勵、扶持有關地震安全性評價的科技研究,推廣應用先進的科技成果,提高地震安全性評價的科技水平。第二章地震安全性評價單位的資質第六條國家對從事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單位實行資質管理制度。
從事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單位必須取得地震安全性評價資質證書,方可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第七條從事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單位具備下列條件,方可向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申請領取地震安全性評價資質證書:
(一)有與從事地震安全性評價相適應的地震學、地震地質學、工程地震學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
(二)有從事地震安全性評價的技術條件。第八條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應當自收到地震安全性評價資質申請書之日起30日內作出審查決定。對符合條件的,頒發地震安全性評價資質證書;對不符合條件的,應當及時書面通知申請單位並說明理由。第九條地震安全性評價單位應當在其資質許可的范圍內承攬地震安全性評價業務。
禁止地震安全性評價單位超越其資質許可的范圍或者以其他地震安全性評價單位的名義承攬地震安全性評價業務。禁止地震安全性評價單位允許其他單位以本單位的名義承攬地震安全性評價業務。第十條地震安全性評價資質證書的式樣,由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統一規定。第三章地震安全性評價的范圍和要求第十一條下列建設工程必須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
(一)國家重大建設工程;
(二)受地震破壞後可能引發水災、火災、爆炸、劇毒或者強腐蝕性物質大量泄露或者其他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包括水庫大壩、堤防和貯油、貯氣、貯存易燃易爆、劇毒或者強腐蝕性物質的設施以及其他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
(三)受地震破壞後可能引發放射性污染的核電站和核設施建設工程;
(四)省、自治區、直轄市認為對本行政區域有重大價值或者有重大影響的其他建設工程。第十二條建設單位應當將建設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評價業務委託給具有相應資質的地震安全性評價單位。第十三條建設單位應當與地震安全性評價單位訂立書面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第十四條地震安全性評價單位對建設工程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後,應當編制該建設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
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工程概況和地震安全性評價的技術要求;
(二)地震活動環境評價;
(三)地震地質構造評價;
(四)設防烈度或者設計地震動參數;
(五)地震地質災害評價;
(六)其他有關技術資料。第十五條建設單位應當將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報送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審定。第四章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的審定第十六條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負責下列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的審定:
(一)國家重大建設工程;
(二)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的建設工程;
(三)核電站和核設施建設工程。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負責除前款規定以外的建設工程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的審定。第十七條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應當自收到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之日起15日內進行審定,確定建設工程的抗震設防要求。
㈧ 山東省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辦法(2018修訂)
第一條為加強地震安全性評價的管理,防禦和減輕地震災害,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進行項目建設和從事地震安全性評價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辦法。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地震安全性評價的管理工作。
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做好與地震安全性評價相關的管理工作。第四條下列建設項目(具體項目見附件),必須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
(一)重大建設項目;
(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項目;
(三)位於地震動參數區劃分界線兩側各4公里區域內的建設項目;
(四)有重大價值或者有重大影響的其他建設項目。第五條下列地區必須進行地震小區劃工作:
(一)編制城市規劃的地區;
(二)位於復雜地質條件區域內的新建開發區、大型廠礦企業;
(三)地震研究程度和資料詳細程度較差的地區。第六條本辦法第四條規定以外的建設項目,在完成地震小區劃工作的城市或者地區,應當按照地震小區劃結果確定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在未開展地震小區劃工作的城市或者地區,應當按照國家頒布的地震動參數區劃圖規定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第七條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必須納入基本建設管理程序,並在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或者規劃選址階段進行。第八條從事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單位,必須依法取得國家或者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的地震安全性評價資質證書,並應當在其資質許可的范圍內承攬地震安全性評價業務。
地震安全性評價單位不得超越其資質許可的范圍或者以其他地震安全性評價單位的名義承攬地震安全性評價業務;不得允許其他單位以本單位的名義承攬地震安全性評價業務。第九條地震安全性評價單位應當嚴格執行國家地震安全性評價技術規范,確保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質量。評價工作完成後,應當編制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
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建設項目和地區概況;
(二)地震安全性評價的技術要求;
(三)地震活動環境評價;
(四)地震地質構造評價;
(五)設防烈度或者設計地震動參數;
(六)地震地質災害評價;
(七)其他有關技術資料。第十條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收到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後,應當委託省地震安全性評審組織對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進行技術評審。
國家重大建設項目、跨省行政區域的建設項目、核電站和核設施建設項目的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以及地震小區劃報告,應當經省地震安全性評審組織初審,提出初審意見,報國家地震安全性評審組織評審;其他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由省地震安全性評審組織負責評審,並出具評審結論。第十一條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建設單位提交的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之日起15日內,完成審定工作,確定抗震設防要求,並書面告知建設單位和建設項目所在地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第十二條建設項目設計單位應當按照審定的抗震設防要求和國家頒布的抗震設計規范進行抗震設計;施工單位、監理單位應當按照抗震設計進行施工、監理。第十三條地震安全性評價所需費用列入建設項目總投資概算,由建設單位承擔。第十四條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經評審未獲通過的,評價單位應當重新進行評價,費用由評價單位承擔;給建設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第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審批或者核准建設項目時,對可行性研究報告或者項目申請報告中缺少抗震設防要求的,不予批准。第十六條各級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和抗震設防要求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各類建設項目達到抗震設防要求。第十七條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限期改正,並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依法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的;
(二)未按照審定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的。
㈨ 山東省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辦法的第十九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限期改正,並處l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依法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的;
(二)未按照審定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的。
㈩ 山東省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辦法
一、交通工程:
1.公路與鐵路干線的大型立交橋和跨度大於100米的橋梁;
2.鐵路干線的重要車站、鐵路樞紐的主要建築工程,長度1000米以上的隧道工程;
3.高速、高架公路、鐵路和地下鐵路工程;
4.Ⅱ級以上機場;
5.年吞吐量200萬噸以上的港口。二、能源工程;
1.Ⅰ級水工建築物和1億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庫的大壩;
2.裝機容量100萬千瓦以上的熱電廠、20萬千瓦以上的水電廠及其變電站、500千伏以上的樞紐變電站。三、通信工程:
1.市(地)級以上的廣播發射台和電視台;
2.大中城市的長途電信樞紐的主機樓。四、生命線工程:
1.城市大型供水、供熱、燃氣工程的主要設施;
2.大中城市的大型糧食加工廠和糧庫;
3.市地級以上醫院的門診樓、重要醫療設備用房以及血庫等。五、特殊工程:
1.核電站、核反應堆、核供熱裝置;
2.重要軍事工程;
3.易產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大型易燃、易爆和劇毒物質的工程。六、其他重要工程:
1.各類大中型工礦企業的動力、通信、調度、電算、試驗等重要設施用房;
2.位於Ⅶ度和Ⅷ度烈度區內的堅硬、中硬場地,高度超過80米以及中軟、軟弱場地,高度超過60米的高層建築;
3.省、市地各類救災應急指揮設施的用房;
4.大型影劇院、體育場館以及商業服務等公用設施。第七條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應當在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
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由建設單位委託具有相應資格條件的評價單位承擔,並簽訂書面合同。第八條從事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的單位,必須取得國家防震減災主管部門核發的地震安全性評價資格證書,並應當在規定的評價范圍內開展工作。第九條省外單位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必須持有國家防震減災主管部門核發的甲級資格證書,並按規定經省防震減災主管部門或者工程所在市地的防震減災主管部門進行驗證登記。第十條承擔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單位,必須嚴格遵守國家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規范,並按照規范要求編制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第十一條省地震安全性評定委員會負責全省的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的技術評審工作。
大城市、大型廠礦企業、經濟開發區和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的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應當經省地震安全性評定委員會初審後,報國家地震烈度評定委員會審計;其他建設項目的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由省地震安全性評定委員會負責審定。第十二條省或市地防震減災主管部門應當根據省地震安全性評定委員會的評審結論,按項目管理許可權審批抗震設防標准。
抗震設防標准一經批准,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必須嚴格執行。第十三條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應當包括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評審結論和抗震設防標准。
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沒有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評審結論和抗震設防標準的,計劃、財政、建設、土地等有關部門不得辦理批准手續。第十四條地震安全性評價所需費用,由評價單位與建設單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結合建設項目類別和工作量大小協商確定,並列入建設項目總投資概算。第十五條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經評審未獲通過的,評價單位應當重新進行評價,費用由評價單位承擔;給建設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第十六條建設單位未按本辦法規定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的,由防震減災主管部門責令其限期改正;造成損失的,可建議有關部門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第十七條未取得資格證書,擅自從事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的,防震減災主管部門可以對其處3萬元以下的罰款。第十八條依照本辦法實施罰款處罰時必須使用省財政部門統一制發的罰款收據。罰款應全部上繳國庫。第十九條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復議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第二十條本辦法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附: 必須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建設項目一、交通工程:
1.公路與鐵路干線的大型立交橋和跨度大於100米的橋梁;
2.鐵路干線的重要車站、鐵路樞紐的主要建築工程,長度1000米以上的隧道工程;
3.高速、高架公路、鐵路和地下鐵路工程;
4.Ⅱ級以上機場;
5.年吞吐量200萬噸以上的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