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出版管理條例英文

出版管理條例英文

發布時間: 2023-01-25 00:28:59

㈠ 我國繼承法、民事訴訟法等法律文件在判案中起什麼作用

「法律」一詞的含義向來有頗多的爭議,有實定法上的法律,也有自然法上的法律。本文所要論述的是我國現行憲法這一實定法文本中的「法律」,而不涉及其他。但即使是在憲法文本中,「法律」一詞的含義也不見得就是十分清晰而毫無爭議。[①]在我國的歷部憲法文本中,大多對此也沒有給予明確界定。[②]本文擬對我國1982年憲法文本中的「法律」進行實證分析,研究「法律」的含義、范圍、性質及其效力。
一、研究憲法文本中的「法律」的意義
憲法文本是理解憲法、適用憲法的基礎。我們認為,憲法學研究,雖然不可拘泥於憲法文本,但也決不應該脫離憲法文本。我國憲法文本中的「法律」是有不同的內涵、外延的,是具有不同色彩的。研究憲法文本中的「法律」,大致有助於對下列問題的認識和解決。
(一)有助於推動憲法解釋制度的啟動。
憲法文本中的「法律」到底是什麼涵義,應該由憲法自身來說話。在憲法制定之後,就需要法定機關通過憲法解釋來進行說明,以澄清其涵義,明確其界限。應該說,現實當中有不多問題的解決都是與憲法文本中的「法律」的涵義是密切相關的。例如,在審判的現實當中,有人認為憲法是法院審判的依據;有人認為憲法不能成為法院審判的依據,其理由是憲法第126條只規定法院依照法律獨立行使審判權,該「法律」不包括憲法。對憲法第126條中的「法律」究竟該如何理解,最終還是需要啟動憲法解釋程序來進行說明。再如,憲法規定,公民有依照法律納稅的義務。如果行政法規、規章設定了新的稅種,公民要不要服從?這也是需要對這里的「法律」進行憲法解釋的。
(二)有助於對立法許可權的合理區分:法律、行政法規等各有各自的立法許可權。
對憲法文本中的「法律」一詞進行實證分析,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探討其中的形式法律。形式法律只能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來制定。一般要先有形式法律,然後才能制定行政法規等。形式法律的內容,非經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授權或批准,行政法規等不得制定或生效。但是在現實當中卻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國務院等的立法有的有授權或批准,有的卻沒有。在沒有形式法律的情況下,行政法規甚至部門規章直接規定形式法律的內容。我們認為,這是欠妥當的。例如,憲法中基本權利的具體化只能由形式法律來完成。[③]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確實也制定了不少的法律對憲法中的規定予以落實,但並不全面。在還沒有相關形式法律的情況下,國務院提前出台了《社團登記管理條例》《出版管理條例》等,對公民的基本權利進行了一些限制。2001年,信息產業部等四部委發布的《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辦法》對公民的表達自由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地方性法規、地方行政規章等也時常規定了許多應由形式法律來規定的內容。立法許可權不分,嚴重威脅國家法制的統一,挑戰憲法和形式法律的權威。這些都是應該予以糾正的。涉及形式法律的內容,只能由形式法律來落實。
(三)有助於對憲法與法律之間所存在的共性的理解:實現憲法的法的功能。
憲法具有法律的一般特徵,即抽象性,一般性,規范性和強制性。理解這一點,有助於澄清一些理論和實踐上的模糊之處。
1.憲法的直接效力
憲法是法律,就應該具有直接效力,直接拘束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和軍事機關等。之所以在現實當中,常常先是形式法律發揮作用,那隻是憲法自身的謙抑而已。憲法即使被具體化之後,仍然對該具體化的法律起調整作用,憲法當中的規定仍然處於有效力的狀態,它隨時都可以對具體化的法律提出合憲性的質疑,這是由其最高的法律效力所決定的。
2.憲法的直接適用
後文將會闡述到,憲法第126條中規定的法院依照法律獨立行使審判權,這里的「法律」應該是實質法律。當然,審判權的來源僅僅是憲法和形式法律;審判權具體行使的依據則是整個的實質法律。[④]理解這一點有助於澄清理論和實踐中的一些不同認識。《憲法》序言第13段規定,「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准則,並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這里的一切國家機關自然包括人民法院。至於憲法是根本的活動准則還是直接的活動准則,[⑤]這里還存在著一個理解上的問題。若根本法沒有被具體化,就不可以約束人民法院,那麼根本法的最高法律效力又如何體現?論者在理解這一句話時,不可以只注意前半句而忽視後半句,即「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人民法院如何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呢?惟有通過審判活動這一途徑,別無他路。《憲法》第5條第4款更明確地指出,「一切國家機關(包括人民法院——引者注)……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另外,《人民法院組織法》《法官法》上的規定或許有助於我們理解憲法上的這些規定。《人民法院組織法》第3條規定,人民法院的任務之一是通過審判活動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⑥]《法官法》第7條第(一)項也明確規定,法官應當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可見,憲法中規定的基本權利對人民法院是有拘束力的。[⑦]
(四)有助於確定憲法與法律之間的界限:實現憲法對法律的控制。
憲法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一切與之相抵觸的法律均歸於無效。憲法所提出的要求,法律應該要不折不扣地予以落實。在立法實踐當中,這一點尤其需要把握。
1.關於立法不作為
通過文本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憲法在某些事項上已經作出明確的憲法委託。這時候,立法機關就應該積極作為,按照憲法的要求及時制定出相應的法律來。否則即構成立法不作為。例如,對特別行政區實行的制度全國人大不制定法律,即構成違憲。但是,憲法第9條第1款規定由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森林和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第10條第2款規定,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這些都還沒有制定出法律來。
2.關於具體化的不當
法律可以分為權利保護型的法律,權力限制型的法律以及無明顯色彩的法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時就應該按照憲法的要求制定出相應色彩的法律來。是權利保護型的法律就不可以制定出限制權利的法律來,否則就是違憲。這一點在基本權利的立法時相當重要。例如在《集會遊行示威法》短短的36個條文當中規定了11個「不得」,使得整部法律的權利保護的色彩並不明顯,雖非違憲,但也是具體化的不當。
3.維護法制的統一
憲法對法律的控制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合憲性控制,以確保法制的統一。形式法律、實質法律的制定應該依據憲法,而不得與憲法相抵觸,這是憲法最高法律效力的要求。但也不是任何機關都可以宣布法律違憲。在違憲審查機關作出判斷之前,任何關於違憲的判斷都僅僅是一種懷疑而已。而且此時,法律應該被推定為合憲。把法律的合憲性判斷集中在違憲審查機關這一特定主體的手中,有利於維護憲法判斷的一致性。
二、「法律」的使用語境及其內涵
在我國憲法文本中,「法律」一詞出現的頻率非常高,以有效的憲法文本計共有82次之多。我們認為,憲法文本中的「法律」到底是什麼含義,這應該由憲法自身說了算;在憲法文本自身難以說明的時候,可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憲法解釋或者立法來明確「法律」的含義及其界限。為易於理解「法律」的含義,我們將其各種使用語境進行區分,在不同的使用語境中對其進行全面的逐一的分析。籠而統之地下這樣的那樣的結論都不是科學的態度。
(一)「以法律的形式」、「法律效力」
這是憲法《序言》第13段中的一種使用形式。即「本憲法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中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成果……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這里的「法律」實際上是從法的一般特徵的角度來使用的,即一般性、規范性、抽象性、強制性等。其對應的英文分別是in Legal Form和Legal Authority.也就是說這里的「法律」只是Legal,而不是Laws或A Law或the Law.[⑧]這里,實際上就是確認了憲法是一種法律,只是其地位較為特殊、是效力最高的法律而已,它具有法律的一般特徵。
(二)「憲法和法律」、「憲法、法律」
憲法和法律(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Law,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Statutes)連在一起使用在憲法文本中出現了23次,似乎「法律」的含義就是十分清楚了,那就是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了。但是,是否果真如此,或許我們還是要將「憲法」與「法律」連用的語境作進一步的分解,才可以得出正確的判斷。
1.與行政法規等相連使用的情況。
如憲法第5條第3款規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第67條第(七)(八)項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撤銷國務院、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決定和命令。第100條規定,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第115條規定,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機關行使憲法第三章第五節規定的地方國家機關的職權,同時依照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規定的許可權行使自治權,根據本地方實際情況貫徹執行國家的法律、政策。
以上條款中的「法律」只能是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除憲法以外的法律,也就是形式意義上的法律。
2.不與行政法規等連用,但指明了立法主體為全國人大或者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情況。
這種情況主要有以下幾個條文。憲法第62條第(三)項規定,全國人大有權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第64條第2款規定,法律和其他議案由全國人大以全體代表的過半數通過。第67條第(二)(三)(四)項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對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解釋法律。
上述條文中均有「憲法」一詞的出現,並且指明了立法主體。這里的「法律」也毫無疑問,只能是形式意義上的法律。
3.不與行政法規等連用,也未指明立法主體的情況。
這種情況主要有以下幾個條文。憲法第5條第4、5款規定,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第33條第3款規定,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第53條規定,公民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第76條規定,全國人大代表必須模範地遵守憲法和法律……協助憲法和法律的實施。
我們注意到,在「憲法和法律」之前常是這樣幾個詞:「違反」、「超越」、「遵守」等。而且都是針對中國的組織和個人所提出的要求。與此相似的是對外國人的規定,如憲法第18條第2款、第32條,其表述都是「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我們認為這兩種語境中的「法律」是同一個含義。如果僅僅理解為形式意義上的法律似乎難以自圓其說,怎能只遵守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呢?其他的如行政法規之類的均可以不遵守?我們認為,它是從立法體系的角度來說的,是除憲法以外的中國所有的實質性法律,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憲法和法律」就代表了中國整個的立法體系。[⑨]
(三)「依照法律規定」,「依照法律」,「依照……法律的規定」
「法律」以這種使用方式(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According to Law)出現,在憲法文本當中是最多的了,共有31次。我們同樣可以對其進行分解,考察這樣的「法律」到底應該制定成什麼樣的法律。
1.主體是私人的,且是權利性的情況。
這種情況的有:憲法第2條第3款的規定,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第10條修正案第2條第4款規定,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類似情況的條文還有第16條修正案第8條第2款、第17條修正案第9條第2款、第18條第1款規定、第19條第3款規定、第41條第3款、第102條第2款。很明顯,憲法是明確表示要保障這些權利的。制定上述各種權利的「法律」,必須要充分體現出憲法的這種保護色彩,否則即不能達到憲法的要求。舉例說來,依據憲法第19條第3款制定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如果通篇規定集體經濟組織、國家企業事業組織和其他社會力量「不得」如何如何,「禁止」他們如何如何,則這部法律的這些條款就是違憲的。
2.主體是私人的,且是義務性的情況。
憲法第55條第2款規定,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是公民的光榮義務。第56條規定,公民有依照法律納稅的義務。是公民的基本義務,就是國家享有的權力,這是維護國家這個政治共同體存在的需要。國家有權徵兵、征稅,「法律」予以保障。但憲法同時也表明公民只有在有法律規定時才能履行該義務。換言之,國家只能按照法律規定去行使權力。這是對國家權力的一種限制。相應的立法必須體現出限制權力的色彩。
3.主體是國家的情況。
第10條修正案第20條第3款規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徵收或徵用並給予補償。第13條修正案22條規定,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類似情況的條文還有第34條、第40條後段、第44條、第72條、第73條、第77條、第89條修正案29條第(十六)項、第89條第(十七)項、第91條第2款、第99條第1款後段、第3款、第104條、第107條第1款、第109條、第126條、第131條。這些條款都是對國家權力行使的一種限制,它們必須「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 (within the Limits of Their Authority as Prescribed by Law)、「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 (in Accordance with Procere Procribed by Law)去行使相應的權力。相應的所制定出來的「法律」必須體現出憲法的這種限制權力的色彩。
以上三種情況中的「法律」,我們認為是從立法體系這一實質意義上來使用的。首先是憲法,然後是形式意義上的法律,再次就是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當然,基本權利和基本義務以及國家機構的職權等只能由形式法律來設定,但也可以由行政法規等將形式意義上的法律進行具體化規定。這里的「法律」不包括憲法的說法是難以成立的。憲法保障權利的享有或權力的行使,限制國家權力的行使,為制定下位法提供了依據,下位法對此進行具體化,同時憲法也對這種具體化進行控制,控制具體化了的形式法律符合憲法的要求。憲法應該包含其中。
(四)「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
這種方式使用的情況只有三處。憲法第8條修正案第6條第15條規定,參加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經營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副業和飼養自留畜。憲法第11條修正案第1條第16條規定,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城鄉勞動者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重要組成部分。憲法第16條修正案第8條第1款規定,國有企業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有權自主經營。
上述三個條文是針對國有企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非公有制經濟的規定。他們只能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within the Limits Prescribed by Law)享有權利,無法律規定即無相應的權利。相應的法律是對權利范圍的界定。雖然相應的法律是權利保障型的,但權利者也只能在該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享有權利。例如,《個人獨資企業法》中有許多規范個人獨資企業行為的規定,對於其權利的直接規定較少,僅有依法申請貸款、取得土地使用權,拒絕違法強制提供人財物的權利,以及享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除此之外,個人獨資企業不再享有其他權利。
(五)「由法律規定」,「由……以法律規定」,「除法律規定」
這種用法的「法律」共有13處。憲法第9條第1款規定,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自然資源,都屬於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森林和山嶺、草原、荒地、灘塗除外。第10條第2款規定,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集體所有……。第31條規定,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大以法律規定。類似情況的條文還有第59條第4款、第78條、第86條第3款、第95條第2、3款、第97條第2款、第111條第1款、第124條第3款、第125條、第130條第3款。由法律規定(Be Prescribed by Law),或者由全國人大以法律規定(Be Prescribed by Law Enacted by N.P.C.),這是一種非常明確的憲法委託。憲法委託的對象只是「法律」,而且只是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即形式意義上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均不得對此加以規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只能積極行使立法權,制定相應的法律,不能不立法,更不能將此權力再委託給國務院等國家機關行使。
(六)其他
稍有固定搭配的用法是:1.「遵守……法律」(Abide by the Law),如憲法第18條第2款前段規定,在中國境內的外國企業和其他外國經濟組織以及中外合資經營的企業,都必須遵守的法律。第17條第1款規定,集體經濟組織在遵守有關法律的前提下,有獨立進行經濟活動的自主權。第32條第1款規定,保護在中國境內的外國人的合法權利和利益,在中國境內的外國人必須遵守的法律。這里的「法律」並沒有明顯的保護或限制色彩。2.「受法律的保護」(Protect by the Law)。第18條第2款後段規定,在中國境內的外國企業和其他外國經濟組織以及中外合資經營的企業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受法律的保護。第40條前段規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這里的「法律就必須體現出保護的色彩。其他,如第75條規定,全國人大代表在全國人大各種會議上的發言和表決,不受法律追究。第80條規定,主席根據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公布法律。第90條第2款規定,各部、各委員會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內,發布命令、指示和規章。根據其許可權和搭配使用的方法,這里的「法律」只能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包括第70條中的法律委員會所用的「法律」一詞也是如此。另外,憲法第33條第2款規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第135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這里的 「法律」應是實質意義上的法律。第129條中的「法律」(法律監督機關,Legal Supervision)也應是這種含義。

㈡ 知識產權法所有部門法律是哪些

::::法律::::

::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

::::行政法規::::

:: 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
:: 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的決定
::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2002)
:: 專利代理條例
:: 音像製品管理條例
:: 特殊標志管理條例
:: 奧林匹克標志保護條例
:: 出版管理條例
:: 廣播電視管理條例
:: 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

::::部門規章::::

:: 國家知識產權局展會管理辦法
:: 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
:: 專利代理人資格考試實施辦法
:: 解說《關於電子專利申請的規定》
:: 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備案管理辦法
:: 農業植物新品種權代理規定
:: 奧林匹克標志備案及管理辦法
:: 信息產業部關於從事域名注冊服務經營者應具備條件法律適用解...
:: 《專利申請號標准》(ZC 0006-2003)
:: 關於禁止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的不正當競爭行...

::::地方法規::::

:: 《「湖北省著名商標」標志使用管理暫行辦法》頒布
:: 安徽省著作權管理辦法
:: 陝西省專利保護條例
:: 雲南省專利保護條例
:: 甘肅省專利保護條例
:: 貴州省專利保護條例
:: 浙江省著名商標認定和保護條例
:: 山西省專利實施和保護條例
:: 四川省專利保護條例
:: 山東省專利保護條例

::::司法解釋::::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著作權刑事案件中涉...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
::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專利侵權判定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案件有關管轄和法律適用范圍問題的...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訴前停止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和保全證據...
:: 最高人民法院予以廢止的2000年底以前發布的有關司法解釋目錄...
:: 關於對注冊商標專用權進行財產保全和執行等問題的復函

::::國際公約::::

:: 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
:: 國際承認用於專利程序的微生物保存布達佩斯條約
:: 建立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分類洛迦諾協定
:: 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實施辦法
:: 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有關議定書
:: 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實施細則
:: 專利合作條約
:: 世界貿易組織協定中《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
:: 伯爾尼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公約
:: 保護表演者、錄音製品製作者和廣播組織的國際公約

::::其他相關法律法規::::

::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節選)
::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修正)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附英文)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

㈢ 關於知識產權的法律

小說也就是有著作權,很苦中國的著作權法和伯爾尼公約,作品一經完成就自動獲得保護,並不需要特別申請,同時伴隨的翻譯權改編權都是你自己的

㈣ 外研社能出版理科書籍嗎

可能不太行,外研社主要是出版英文的

㈤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條例 英文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英文版)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CONTROL OF THE ENTRY ANDEXIT OF ALIENS
Important Notice: (注意事項)
英文本源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務院法制局編譯, 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的《中華人民
共和國涉外法規匯編》(1991年7月版).
當發生歧意時, 應以法律法規頒布單位發布的中文原文為准.

This English document is coming from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OVERNING FOREIGN-RELATED MATTERS" (1991.7)

which is compiled by the Brueau of Legislative Affairs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is published by the China

Legal System Publishing House.

In case of discrepancy, the original version in Chinese shall prevail.

Whole Document (法規全文)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CONTROL OF THE ENTRY AND

EXIT OF ALIENS

(Adopted at the 13th Meeting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Six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promulgated by Order No. 31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November 22, 1985, and

effective as of February 1, 1986)

Contents

Chapter I General Provisions

Chapter II Entry into the Country

Chapter III Residence

Chapter IV Travel

Chapter V Exit from the Country

Chapter VI Administrative Organs

Chapter VII Penalties

Chapter VIII Supplementary Provisions

Chapter I General Provisions

Article 1

This Law is formulated with a view to safeguarding the sovereignt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aintaining its security and public order and

facilitating international exchange.

This Law is applicable to aliens entering, leaving and transiting the

terri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o those residing and

travelling in China.

Article 2

Aliens must obtain the permission of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 order to enter, transit or reside in China.

Article 3

For entry, exit and transit, aliens must pass through ports open to aliens

or other designated ports and must be subject to inspection by the

frontier inspection offices. For entry, exit and transit, foreign-owned

means of transport must pass through ports open to aliens or other

designated ports and must be subject to inspection and supervision by the

frontier inspection offices.

Article 4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hall protect the lawfu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aliens on Chinese territory.

Freedom of the person of aliens is inviolable. No alien may be arrested

except with the approval or by decision of a people's procuratorate or by

decision of a people's court, and arrest must be made by a public security

organ or state security organ.

Article 5

Aliens in China must abide by Chinese laws and may not endanger the state

security of China, harm public interests or disrupt public order.

Chapter II Entry into the Country

Article 6

For entry into China, aliens shall apply for visas from Chinese diplomatic

missions, consular offices or other resident agencies abroad authorized by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In specific situations aliens may, in

compli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State Council, apply for visas to

visa-granting offices at ports designated by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he entry of nationals from countries having visa agreements with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hall be handled in accordance with those agreements.

In cases where another country has special provisions for Chinese citizens

entering and transiting that country,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may adopt reciprocal measures contingent on the

circumstances.

Visas are not required for aliens in immediate transit on connected

international flights who hold passenger tickets and stay for no more than

24 hours in China entirely within airport boundaries. Anyone desiring to

leave the airport temporarily must obtain permission from the frontier

inspection office.

Article 7

When applying for various kinds of visas, aliens shall present valid

passports and, if necessary, provide pertinent evidence.

Article 8

Aliens who have been invited or hired to work in China shall, when

applying for visas, proce evidence of the invitation or employment.

Article 9

Aliens desiring to reside permanently in China shall, when applying for

visas, present status-of-residence identification forms. Applicants may

obtain such forms from public security organs at the place where they

intend to reside.

Article 10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hall issue

appropriate visas to aliens according to the purposes stated in their

entry applications.

Article 11

When an aircraft or a vessel navigating international routes arrives at a

Chinese port, the captain or his agent must submit a passenger name list

to the frontier inspection office; a foreign aircraft or vessel must also

provide a name list of its crew members.

Article 12

Aliens who are considered a possible threat to China's state security and

public order shall not be permitted to enter China.

Chapter III Residence

Article 13

For residence in China, aliens must possess identification papers or

residence certificates issued by the competent authorize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he term of validity of identification papers or residence

certificates shall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purposes of entry.

Aliens residing in China shall submit their certificates to the local

public security organs for examination within the prescribed period of

time.

Article 14

Aliens who, in compliance with Chinese laws, find it necessary to

establish prolonged residence in China for the purpose of investing in

Chinaor engaging in cooperative projects with Chinese enterprises or

institutions in the economic, scientific, technological and cultural

fields, or for other purposes, are eligible for prolonged or permanent

residence in China upon approval by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rticle 15

Aliens who seek asylum for political reasons shall be permitted to reside

in China upon approval by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rticle 16

Aliens who fail to abide by Chinese laws may have their period of stay in

Chinacurtailed or their status of residence in China annulled by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rticle 17

For a temporary overnight stay in China, aliens shall complete

registration proceres pursuant to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Article 18

Aliens holding residence certificates who wish to change their place of

residence in China must complete removal formalities pursuant to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Article 19

Aliens who have not acquired residence certificates or who are on a study

programme in China may not seek employment in China without permission of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Chapter IV Travel

Article 20

Aliens who hold valid visas or residence certificates may travel to places

open to aliens as designat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rticle 21

Aliens desiring to travel to places closed to aliens must apply to local

public security organs for travel permits.

Chapter V Exit from the Country

Article 22

For exit from China, aliens shall present their valid passports or other

valid certificates.

Article 23

Aliens belonging to any of the following categories shall not be allowed

to leave China:

(1) defendants in criminal cases or criminal suspects confirmed by a

public security organ, a people's procuratorate or a people's court;

(2) persons who, as notified by a people's court, shall be denied exit

owing to involvement in unresolved civil cases; and

(3) persons who have committed other acts in violation of Chinese law who

have not been dealt with and against whom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consider it necessary to institute prosecution.

Article 24

Frontier inspection offices shall have the power to stop aliens belonging

to any of the following categories from leaving the country and to deal

with them according to law:

(1) holders of invalid exit certificates;

(2) holders of exit certificates other than their own; and

(3) holders of forged or altered exit certificates.

Chapter VI Administrative Organs

Article 25

China's diplomatic missions, consular offices and other resident agencies

abroad authorized by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shall be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agencies abroad to handle aliens' applications for entry and

transit.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its authorized local public security

organs,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and its authorized local foreign

affairs departments shall be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agencies in China to

handle aliens' applications for entry, transit, residence and travel.

Article 26

The authorities handling aliens' applications for entry, transit,

residence and travel shall have the power to refuse to issue visas and

certificates or to cancel visas and certificates already issued or declare

them invalid.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and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y,

when necessary, alter decisions made by their respectively authorized

agencies.

Article 27

An alien who enters or resides in China illegally may be detained for

examination or be subjected to residential surveillance or deportation by

a public security organ at or above the county level.

Article 28

While performing their ties, foreign affairs police of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at or above the county level shall have the power to

examine the passports and other certificates of aliens. When concting

such examinations, the foreign affairs police shall proce their own

service certificates, and relevant organizations or indivials shall have

the ty to offer them assistance.

Chapter VII Penalties

Article 29

If a person, in violation of the provisions of this Law, enters or leaves

Chinaillegally, establishes illegal residence or makes an illegal

stopover in China, travels to places closed to aliens without a valid

travel document, forges or alters an entry or exit certificate, uses

another person's certificate as his own or transfers his certificate, he

may be penalized by a public security organ at or above the county level

with a warning, a fine or detention for not more than ten days. If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 case are serious enough to constitute a crime,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shall be investig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If an alien subject to a fine or detention by a public security organ

refuses to accept the penalty, he may, within 15 days of receiving

notification, appeal to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 at the next higher

level, which shall make the final decision; he may also directly file suit

in the local people's court.

Article 30

In cases where a person commits any of the acts stated in Article 29 of

this Law, if the circumstances are serious,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may impose a penalty by ordering him to leave the country within

a certain time or may expel him from the country.

Chapter VIII Supplementary Provisions

Article 31

For the purposes of this Law the term "alien" means any person not holding

Chinese nationality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ity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rticle 32

Transistory entry into and exit from China by aliens who are nationals of

a country adjacent to China and who reside in areas bordering on China

shall be handled according to any relevant agreement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or, in the absence of such agreements,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rticle 33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and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shall,

pursuant to this Law, formulate rules for its implementation, which shall

go into effect after being submitted to and approved by the State Council.

Article 34

Affairs concerning members of foreign diplomatic missions and consular

office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other aliens who enjoy

diplomatic privileges and immunities, after their entry into China, shall

be administer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State

Council and its competent departments.

Article 35

This Law shall go into effect on February 1, 1986.

㈥ 在國內出版英文書籍、期刊有哪些規定和限制

在國內出版圖書必須要通過圖書出版社,不論是中文還是英文,援引的法規是《出版管理條例》,《圖書出版管理規定》。

出版期刊必須是出版單位(例如期刊出版社,期刊編輯部),個人或團體不得出版,援引的法規是《期刊出版管理規定》。

准確條文你自己看吧。

㈦ 書的代號如ISBN

ISBN號是國際標准書號的簡稱,它是國際標准化組織於1972年公布的一項國際通用的出版物統一編號方法。所有正規出版的普通圖書版權頁都有ISBN號,ISBN是international standard of book number 幾個英文字母的縮寫,即國際標准書號。它由10位數字組成,這10位數字由組號、出版者號、書名號、校驗號這四部分組成,其間用「--」相連。
ISBN號是由10位數字組成,共分四段:
1.組號: 代表出版者的國家,地理區域,語種等.我國的組號為」7」。
2.出版者號: 代表組內所屬的一個具體出版者(出版社,出版公司等)。由國家或地區的ISBN中心設置和分配,可取1-7位數字。
3.書名號:書名號是由出版者給予每種出版物的編號。
4.校驗號: 校驗號是ISBN號的最後一位數值,它能夠校驗出ISBN號是否正確,即:將ISBN1-9位數字順序乘以10-2這9個數字,將這些乘積之和再加上校驗號,假如能被11整除,則這個ISBN號是正確的,算式為198/11=18,能被11整除。校驗號只能是1位數,當為10時,記為羅馬數字X。
例如: 《 Frontpage 98網頁設計》一書的ISBN號是: 7-118-01984-4,所代表的意思是:7,代表中國;118,代表國防工業出版社;01984,是書名號;4,是檢驗碼。

「兩家書店圖書的ISBN號相同都在賣」的性質不是設計侵權問題,而是屬違反國家關於標准書號管理法律規范的性質,應承擔行政責任。具體可以參考《出版管理條例》的規定。

參考資料:
1、國際標准書號ISBN介紹:http://blog.wxe.net/user1/76/archives/2004/365.shtml
2、國際標准書號(第3版):http://www.chinaisbn.com/isbn/showinfo.jsp?NeiRongBH=136
3、出版管理條例:http://jx.kingsoft.com/c/2004/09/22/17197.xml

㈧ <關稅收徵收管理條例>英文怎麼說

我剛剛查詢海關出版社也找不到正式英文說法:
只好自己試試看翻譯:
關稅徵收管理條例英文如下:
COLLECTION MANAGING REGULATION OF CUSTOMS DUTY AND TAX

或者 REGULATION OF CUSTOMS TARIFF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有問題繼續討論 謹供參考

㈨ 什麼是版權

版權(英文名稱:right)即著作權,是指文學、藝術、科學作品的作者對其作品享有的權利(包括財產權、人身權)。版權是知識產權的一種類型,它是由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文學、音樂、戲劇、繪畫、雕塑、攝影和電影攝影等方面的作品組成版權。

㈩ 9787530305089 的條形碼意思

你問的是什麼產品的條型碼?書刊?
書刊條形碼又叫書刊號,ISBN是「國際標准書號」之意,英文全稱為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簡稱ISBN。

根據書刊條碼規定:
國際標准書號由十位數字組成。被三條短橫線分為四段,每一段都有不同的含義。
第一個號碼段是地區號,又叫組號(Group Identifier),最短的是一位數字,最長的達五位數字,大體上兼顧文種、國別和地區。把全世界自願申請參加國際標准書號體系的國家和地區,劃分成若乾地區,各有固定的編碼:0、1代表英語,使用這兩個代碼的國家有:澳大利亞、加拿大、愛爾蘭、紐西蘭、波多黎各、南非、英國、美國、辛巴威等;2代表法語,法國、盧森堡以及比利時、加拿大和瑞士的法語區使用該代碼;3代表德語,德國、奧地利和瑞士德語區使用該代碼;4是日本出版物的代碼;5是俄羅斯出版物的代碼;7是中國出版物使用的代碼。
第二段號碼是出版社代碼(Publisher Identifier),由其隸屬的國家或地區ISBN中心分配,允許取值范圍為2~5位數字。出版社的規模越大,出書越多,其號碼就越短。
第三個段是書序號(Title Identifier)由出版社自己給出,而且每個出版社的書序號是定長的。最短的一位,最長的六位。出版社的規模越大,出書越多,序號越長。
第十位是電子計算機的校驗碼(Check Digit)。固定一位,起止號為0~10,10由X代替。

詳情請查看《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管理條例》。

熱點內容
巡視監督條例 發布:2025-01-14 03:36:00 瀏覽:729
個人計程車外包面臨那些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4 02:58:43 瀏覽:136
理化司法鑒定 發布:2025-01-14 02:44:36 瀏覽:560
濰坊司法鑒定 發布:2025-01-14 02:18:44 瀏覽:236
采礦權司法拍賣 發布:2025-01-14 02:10:24 瀏覽:637
合同法分類 發布:2025-01-14 01:13:24 瀏覽:533
理財代持協議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4 01:09:07 瀏覽:12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具體包括哪些分類 發布:2025-01-14 00:50:06 瀏覽:614
勞動法企業如何辭退職工 發布:2025-01-14 00:42:44 瀏覽:520
政府出具證明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3 23:49:18 瀏覽: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