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下載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下載

發布時間: 2023-02-14 02:15:01

A. 現行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施行時間

2019年12月1日。現行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施行時間是2019年12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制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於2009年7月20日發布。2019年3月26日國務院第42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由國務院於2019年10月11日修訂發布,自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
一、食品安全證怎麼辦理
1、取得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辦理健康證和知識培訓合格證,一般可以去醫院或者當地防疫站辦,最好帶上營業執照副本、公章和身份證去。去醫院體檢後,一般2-3個工作日健康證和知識培訓合格證就可以出來了。
2、准備食品經營許可證申請表,可以向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咨詢下載地址。
3、准備法人身份證復印件、從業人員身份證復印件和健康證。然後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一般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都有模板)。
4、繪制店鋪的平面圖。提交繳納稅費單據證明,證實你所使用的水是正規自來水公司提供的。
5、把這些資料全部准備好後,去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提交(有的地方在政務大廳就可以辦理)。
6、資料提交成功之後,市場監督管理局會安排人員來看場地。一般要求為:進貨渠道方有相應的合規資質,店內衛生、使用原料和消毒櫃要符合標准。
7、檢查合規之後一般15-20個工作日食品經營許可證就出來了,很多地方都會打電話通知去領取。
二、食品安全證辦理條件有哪些
具有與經營的食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食品原料處理和食品加工、銷售、貯存等場所,保持該場所環境整潔,並與有毒、有害場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規定的距離;
具有與經營的食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經營設備或者設施,有相應的消毒、更衣、盥洗、採光、照明、通風、防腐、防塵、防蠅、防鼠、防蟲、洗滌以及處理廢水、存放垃圾和廢棄物的設備或者設施;
有專職或者兼職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和保證食品安全的規章制度;
具有合理的設備布局和工藝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與直接入口食品、原料與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觸有毒物、不潔物;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以下簡稱食品安全法),制定本條例。

B. 食品安全法實施原則

法律解析:

依據 食品安全法 你可能會處兩千元罰款,對處罰不服可向其上級機關 申請行政復議 或者向法院提起訴訟。 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關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 沒收違法所得 、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和用於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並處二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並處貨值金額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 吊銷許可證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產食品或者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或者用回收食品作為原料生產食品(二)生產經營致病性微生物、農葯殘留、獸葯殘留、重金屬、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含量超過 食品安全標准 限量的食品(三)生產經營營養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四)經營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摻假摻雜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五)經營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肉類,或者生產經營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肉類的製品(六)經營未經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檢疫或者檢疫不合格的肉類,或者生產經營未經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肉類製品(七)經營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八)生產經營國家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九)利用新的食品原料從事食品生產或者從事食品添加劑新品種、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生產,未經過安全性評估(十)食品生產經營者在有關主管部門責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後,仍拒不召回或者停止經營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一條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制定本條例。

C. 求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具體內容

2015年9月1日國家食葯總局頒布實施《食品安全法》,月9日,國家食葯總局徵求實施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以下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
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 (2015年12月9日)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以下稱食品安全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准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採取有效措施預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風險,防止和減少食品安全危害,保證食品安全。
第三條 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負責研究部署、統籌指導全國食品安全工作,擬定國家食品安全戰略,提出食品安全重大政策措施,分析解決食品安全重大問題,督促落實食品安全責任。
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承擔委員會的日常工作,組織制定國家食品安全規劃,協調處理食品安全法律法規、標准制定和執行中的重大問題,督促檢查國家食品安全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情況,對省級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履行食品安全職責情況進行評議考核,指導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處置工作。
第四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負屬地管理責任,完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體制機制,加強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保障食品安全監管人員、經費、技術支撐等落實到位,對發生的區域性食品安全風險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承擔責任。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及其辦公室職責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參照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及其辦公室職責確定。
第五條 縣級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可以根據轄區面積、人口數量、監管對象等情況,在鄉鎮或者特定區域設立食品葯品監督管理派出機構,依法履行相應職責。
第六條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本區域的食品安全隱患排查、信息報告、執法協助、宣傳教育等工作,採取有效措施,加強食品安全管理。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支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派出機構依法開展監督管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建立食品安全協管員或者信息員等隊伍,協助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第七條 國家將食品安全知識納入國民素質教育和中小學教育課程,強化食品安全科學常識和法律知識普及,提高全社會的食品安全意識。
第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設立食品安全獎勵專項項目和資金,對在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標准制定、監督檢查、重大活動保障、突發事件應對、案件查處以及科學研究、宣傳教育、社會共治等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章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
第九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質量監督、農業行政等部門制定、公布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
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將本地區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案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備案。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將備案情況向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質量監督、農業行政等部門通報。
第十條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應當將尚未制定食品安全標準的下列食品及相關有害因素作為重點監測對象:
(一)風險程度高、流通范圍廣、消費量大的;
(二)易對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造成健康影響的;
(三)消費者反映問題較多的;
(四)在境外引發食品安全事故的。
對已經制定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應當由食品葯品監督管理、質量監督、農業行政等部門進行監督抽檢。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根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監督抽檢結果等對食品安全國家標准及時進行跟蹤評價和修訂。
第十一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食品葯品監督管理、質量監督、農業行政等部門按照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在各自職責范圍內開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組織開展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食品中有害因素的風險監測;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組織開展食品生產銷售、餐飲服務等環節的有害因素的風險監測;國務院質量監督部門負責組織開展食品相關產品和進出口食品有害因素的風險監測;國務院農業行政部門負責組織開展食用農產品種植、養殖環節農葯、獸葯殘留和其他污染物質的風險監測;國務院糧食部門負責組織開展原糧中重金屬和其他污染物質的風險監測。
相關部門應當對各自承擔的食品風險監測中發現的問題組織會商,採取有效措施,預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風險。
第十二條 衛生行政、食品葯品監督管理、質量監督、農業行政等部門應當充分利用具有相應能力的技術機構以及社會第三方技術機構開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
承擔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的技術機構應當按照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監測方案和工作規范開展工作,保證監測數據真實、准確、完整。
第十三條 省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會同同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質量監督、農業行政等部門建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數據通報、會商機制,匯總、分析風險監測數據,研判食品安全風險,形成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月度、季度、半年、年度分析報告,並在7個工作日內報告省級人民政府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食品葯品監督管理、質量監督、農業行政等部門。發現可能存在較大食品安全風險的,應當在2個工作日內報告。
第十四條 衛生行政部門在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中發現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的,應當及時開展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發現存在食品生產經營違法行為的,應當通報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等部門。
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等部門在食品安全調查工作中發現需要進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應當及時通報衛生行政部門,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開展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並將評估結果通報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等部門。
第十五條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結果表明存在食品安全風險的,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可以根據風險控制需要告知相關食品生產經營者。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立即採取措施進行風險排查,暫停生產銷售和使用,召回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的食品,並及時向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第十六條 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和風險評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部門會同同級衛生行政、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等部門進行。
第十七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等部門制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計劃,建設和管理全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基礎資料庫,組織開展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基礎數據收集和方法研究等工作。
國務院衛生行政、食品葯品監督管理、質量監督、農業行政等部門應當建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信息交流機制,共享風險評估數據和資料。
鼓勵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機構委託具有相應能力的技術機構承擔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任務。
第十八條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質量監督、農業行政等部門組建和管理。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負責制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技術方法和要求,審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報告,解釋和交流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
第十九條 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質量監督、農業行政等部門在監督管理工作中發現需要對農葯、肥料、獸葯、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的安全性進行評估的,應當向國家農產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提出風險評估的建議,國家農產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應當及時開展風險評估,並向國務院有關部門通報評估結果。
對農葯、肥料、獸葯、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的安全性評估,應當由相關評審委員會會同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進行。
第二十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根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需要,組織開展食物消費量狀況、影響食品安全的環境因素、總膳食研究、公眾認知程度等基礎數據調查工作。
第二十一條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會同同級有關部門根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風險評估、日常監管、監督抽檢、案件查處、專項整治等監督管理信息以及輿情信息進行綜合評價,對經評價認為可能具有較高安全風險的食品,應當依職責及時公布食品安全風險警示信息。
第二十二條 國家建立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制度。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應當做到科學客觀、公開透明、及時有效、多方參與、溝通協商。
國家鼓勵食品生產經營者、食品安全相關技術機構、食品相關行業協會、消費者協會、新聞媒體等參與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促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
第二十三條 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制定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規范,建·
第二十四條 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建立由食品、公共衛生、臨床醫學、新聞傳播等方面的專家組成的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咨詢委員會,為食品安全風險交流提供咨詢建議並參與風險交流。根據需要,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咨詢委員會可以就風險交流的事項徵求社會組織、食品生產經營者、消費者、新聞媒體等方面的意見,邀請相關方面代表參與風險交流工作。

第三章食品安全標准
第二十五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質量監督、農業行政等部門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准規劃及其年度實施計劃。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准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應當公開徵求意見。
第二十六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組織食品安全國家標准審評委員會,制定食品安全標准管理辦法,組織立項、起草、審議、頒布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選擇具備相應技術能力的單位起草食品安全國家標准草案。
鼓勵科研機構、技術機構、學術團體、行業協會等單位共同起草食品安全國家標准草案。
第二十七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加快制定餐飲服務中食品添加劑使用品種、范圍和使用量食品安全國家標准,以及食品安全監管執法中急需的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第二十八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會同同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准規劃及其實施計劃,組織立項、起草、審議、頒布食品安全地方標准。
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嬰幼兒配方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和新食品原料等不得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准。
第二十九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在食品安全地方標准公布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發現備案的食品安全地方標准違反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應當及時予以糾正。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公布後,相應的食品安全地方標准即行廢止。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公布廢止情況。
第三十條 企業標准由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批准後實施。食品生產企業應當對報備的企業標准負責。

第四章食品生產經營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三十一條 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生產經營規模、技術條件、食品安全要求等因素,制定食品生產經營管理規范。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食品生產經營管理規范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第三十二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和專門從事食品運輸的經營者不得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采購、使用、貯存、運輸有關部門明令禁止的非食用物質;不得使用回收的食品添加劑加工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劑。
禁止在食品添加劑中違法添加葯品、食品添加劑原料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
第三十三條 專門從事食品半成品、提取物等生產的企業,應當依法取得食品生產許可;以電話、會議、講座等形式銷售食品的,應當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
取得食品生產許可的食品生產者在其生產場所銷售其生產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經營許可;取得食品經營許可的餐飲服務提供者在其餐飲服務場所出售其製作加工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生產許可。
第三十四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委託生產食品、食品添加劑的,受託方應當取得食品生產許可,委託方對委託生產的食品安全承擔法律責任,受託方對其生產行為負責。
委託生產食品的,雙方應當簽訂書面協議,明確雙方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權利義務。
第三十五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定期匯總公布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新品種和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目錄以及執行的食品安全國家標准,並對其安全性進行跟蹤評價。
第三十六條 申請人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提交的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新品種和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的安全性評估材料,應當包括相關行業組織提供的技術上確有必要的證明材料、專業技術機構提供的安全性評估意見、相關標准研製情況及其標准文本等。
第三十七條 列入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葯材物質目錄的物質應當同時符合下列要求:
(一)在我國具有食用歷史,且未發現對人體健康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慢性或者其他潛在性危害;
(二)在古籍中有食用記載,未發現毒性記錄;
(三)列入國家葯品標准;
(四)能夠保持相關物種資源發展的可持續性,不會對野生葯材資源和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且不屬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所列的野生動、植物;
(五)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
第三十八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記錄和保存進貨、生產、加工、包裝、運輸、貯存、銷售、檢驗、召回和停止經營等方面的信息,記錄信息應當真實、准確、完整,實現食品可追溯。

第二節 生產經營過程式控制制
第三十九條 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食品安全全面負責,建立並落實本單位食品安全責任制。
第四十條 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協助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承擔食品安全管理責任。
食品生產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可以授權食品安全管理人員承擔下列食品安全管理職責:
(一)負責供貨商遴選的管理;
(二)負責進貨查驗和出廠檢驗的管理,並對記錄的真實性負責;
(三)組織開展企業食品安全自查,並對自查報告的真實性負責;
(四)督促落實食品生產經營過程的控制制度;
(五)組織實施食品召回;
(六)履行食品安全事故報告義務;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第四十一條 食品安全管理人員應當具備與其崗位相適應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食品安全標准、食品安全專業知識以及食品安全管理能力。
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制定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的考核管理辦法。
第四十二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自行或者委託第三方專業機構或者專業人員對本單位的食品安全狀況進行檢查評價。
第四十三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所生產經營的食品需要輻照的,應當委託具有輻照資質的單位進行,並按照輻照食品相關標准實施檢驗。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及時將輻照裝置單位加工處理食品情況、使用輻照食品原料情況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第四十四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及時將食品生產經營許可、食品企業標准、風險分級標識、檢查檢驗結果、食品召回和停止經營、不合格食品處置等信息向社會公示。
第四十五條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根據食品安全風險狀況和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需求,在較大規模以上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和肉製品、乳製品等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中推行良好生產規范要求,實施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體系。
第四十六條 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的生產者,應當按照食品安全標准對所生產的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進行自行檢驗或者委託檢驗。
食品保質期少於常規檢驗所需期限的,可以採用快速檢測方法。
第四十七條 食品經營者銷售實行注冊管理的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嬰幼兒配方乳粉的,應當查驗產品注冊證書,核對所載明內容與產品標簽標注內容是否一致,並留存注冊證書復印件。
第四十八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對超過保質期的、變質的或者回收的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登記造冊,在有明確標識的場所單獨存放,及時予以銷毀或者採取其他無害化方式處理,並做好相關記錄。
第四十九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委託倉儲、物流配送企業貯存、運輸食品的,應當對受託的倉儲、物流配送企業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進行審查,並加強食品安全管理。
從事食品貯存、運輸的,應當加強食品貯存、運輸過程的管理,保證食品貯存、運輸條件滿足食品安全要求。
受託從事食品貯存、運輸的,應當按規定查驗並留存委託方身份證明、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證、營業執照復印件、合格證明文件、檢驗檢疫證明等材料,並承擔貯存和運輸過程中的食品安全責任。
第五十條 專業從事食品貯存、運輸的非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在取得營業執照後30個工作日內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投訴舉報、案件查處等信息表明非食品生產經營者在食品貯存、運輸活動中可能存在違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國家標准規定的,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及時依法處理。
第五十一條 食品貯存、運輸需要溫度、濕度等控制的,應當具備保溫、冷藏或者冷凍等設備設施,並保持設施設備的有效運行。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採取有效措施支持冷鏈運輸。
食用農產品貯存、運輸過程中,不得添加非食用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不得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
第五十二條 食品貯存、運輸應當有記錄,保證貯存、運輸過程可追溯。
委託貯存、運輸食品的,雙方應當簽訂書面協議,明確雙方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權利義務。
第五十三條 餐飲服務單位在自製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應當公示其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的名稱、使用范圍及使用量等。
第五十四條 餐飲服務提供者委託餐具、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提供清洗消毒服務,應當與餐具、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簽訂委託合同,查驗、留存餐具、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的營業執照、消毒合格證明文件等材料。
第五十五條 餐具、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應當設立專職或者兼職衛生管理員,建立健全衛生管理制度和衛生管理檔案,按照衛生規范的要求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第五十六條 設有食堂的學校、托幼機構、養老機構、醫療機構、建築工地等單位應當開展食堂食品安全自查,排查風險隱患,並定期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提交自查報告。
對外承包食堂的單位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切實加強監督檢查,督促承包人落實各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雙方應當簽訂書面協議,明確雙方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權利義務。
第五十七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村食品安全治理,明確農村集體聚餐活動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要求,防範食品安全事故。
農村集體聚餐活動的舉辦者和承辦者承擔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應當按照食品安全要求采購、貯存、加工製作食品,並按照有關規定報告。
第五十八條 餐飲服務提供者聘用餐飲服務管理公司進行管理的,雙方應當簽訂委託合同,明確雙方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權利義務。餐飲服務提供者承擔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法律責任。
第五十九條 食品添加劑經營者應當建立食品添加劑銷售台賬制度,如實記錄所銷售食品添加劑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批號、保質期、銷售日期以及購貨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並保存相關憑證。記錄和憑證保存期限應當符合食品安全法第五十條第二款的規定。
食品添加劑經營者應當在取得營業執照後30個工作日內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第六十條 網路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應當在取得營業執照後30個工作日內,將網址、IP地址、IP審查許可證明、公司名稱、法定代表人及其身份證復印件、聯系方式等信息向平台登記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網路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應當在平台上公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供網路食品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查詢。
網路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應當在網站醒目位置公布入網食品生產經營者的食品安全違法信息。
第六十一條 網路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法取得食品生產經營許可,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網路食品生產經營者的經營范圍應當與其實體交易的許可范圍一致。
第六十二條 網路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自入網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將網址、IP地址等信息向頒發生產經營許可的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同時應當在其網站首頁或者經營活動的主頁面醒目位置公開其營業執照、生產經營許可證以及其他相關信息。食品生產經營許可或者其他相關信息發生變更的,網路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及時更新。
第六十三條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在高風險食品種類和較大規模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逐步推行食品安全電子追溯體系。鼓勵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以信息化手段採集、記錄生產經營數據信息。
第六十四條 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食品批發市場等應當按照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的規定如實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食品安全相關數據信息。
網路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應當妥善保存入網食品、食用農產品、食品添加劑生產經營者的登記信息、交易數據等資料,並按照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的規定如實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第六十五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國家食品召回制度的有關規定,對不安全食品開展停止生產經營、召回和處置工作。
根據食品安全風險的嚴重和緊急程度,食品召回實施分級管理:
一級召回:食用後已經或者可能導致嚴重健康損害甚至死亡的,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在知悉食品安全風險後24小時內啟動召回;
二級召回:食用後已經或者可能導致一般健康損害,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在知悉食品安全風險後48小時內啟動召回;
三級召回:標簽或者說明書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且一般不會造成健康損害的,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在知悉食品安全風險72小時內啟動召回。

D.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總概括

《中華人民共和抄國食品安全法襲實施條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57號經2009年7月8日國務院第73次常務會議通過,自二○○九年七月二十日起施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而制定,全文共十章六十四條。涉及: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食品安全標准、食品生產經營、食品檢驗、食品進出口、食品安全事故處置、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內容。

E.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以下簡稱食品安全法),制定本條例。第二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履行食品安全法規定的職責;加強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能力建設,為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提供保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的協調配合機制,整合、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網路,實現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和食品檢驗等技術資源的共享。第三條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准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採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證食品安全。
食品生產經營者對其生產經營的食品安全負責,對社會和公眾負責,承擔社會責任。第四條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照食品安全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公布食品安全信息,為公眾咨詢、投訴、舉報提供方便;任何組織和個人有權向有關部門了解食品安全信息。第二章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第五條食品安全法第十一條規定的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以及國務院商務、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根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食品安全標准制定與修訂、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等工作的需要制定。第六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組織同級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商務、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十一條的規定,制定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案,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將備案情況向國務院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以及國務院商務、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通報。第七條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除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十二條的規定對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作出調整外,必要時,還應當依據醫療機構報告的有關疾病信息調整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作出調整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結合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對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案作出相應調整。第八條醫療機構發現其接收的病人屬於食源性疾病病人、食物中毒病人,或者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人、疑似食物中毒病人的,應當及時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告有關疾病信息。
接到報告的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匯總、分析有關疾病信息,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同時報告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必要時,可以直接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同時報告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衛生行政部門。第九條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同級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等部門確定的技術機構承擔。
承擔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的技術機構應當根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和監測方案開展監測工作,保證監測數據真實、准確,並按照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和監測方案的要求,將監測數據和分析結果報送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和下達監測任務的部門。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人員採集樣品、收集相關數據,可以進入相關食用農產品種植養殖、食品生產、食品流通或者餐飲服務場所。採集樣品,應當按照市場價格支付費用。第十條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分析結果表明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將相關信息通報本行政區域設區的市級和縣級人民政府及其衛生行政部門。第十一條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收集、匯總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數據和分析結果,並向國務院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以及國務院商務、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通報。第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組織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
(一)為制定或者修訂食品安全國家標准提供科學依據需要進行風險評估的;
(二)為確定監督管理的重點領域、重點品種需要進行風險評估的;
(三)發現新的可能危害食品安全的因素的;
(四)需要判斷某一因素是否構成食品安全隱患的;
(五)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認為需要進行風險評估的其他情形。第十三條國務院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十五條規定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提出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建議,應當提供下列信息和資料:
(一)風險的來源和性質;
(二)相關檢驗數據和結論;
(三)風險涉及范圍;
(四)其他有關信息和資料。
縣級以上地方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應當協助收集前款規定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信息和資料。

F.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的條例解答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以下稱條例)已經2009年7月8日國務院第73次常務會議通過。國務院法制辦負責人就條例的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制定條例的總體思路是什麼?
答:《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以下稱食品安全法)已於2009年2月28日經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2009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為了配合該法的實施,自2009年1月起,法制辦會同衛生部等部門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草案)》。其間,法制辦曾先後四次徵求了有關部門和地方的意見;召開了五次協調會;同時專門聽取了企業、行業協會的意見;2009年4月24日至5月4日,將草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共收到近萬條意見;在充分研究各方意見的基礎上,遵循食品安全監管客觀規律,條例在總體思路上把握了以下幾點:一是進一步落實企業作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強化事先預防和生產經營過程式控制制,以及食品發生安全事故後的可追溯。二是進一步強化各部門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的職責,完善監管部門在分工負責與統一協調相結合體制中的相互協調、銜接與配合。三是將食品安全法一些較為原則的規定具體化,增強制度的可操作性;但對食品安全法已經作出具體規定的內容,一般不再重復規定。
問:條例在進一步落實企業的食品安全管理責任方面作了哪些規定?
答:為了落實食品生產經營者作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責任,條例作了以下三方面規定:
一是落實食品生產企業的安全管理責任。生產是食品安全的基礎;保障食品安全,必須對食品生產過程實施全過程式控制制。為此,條例規定,企業應當建立並執行原料驗收、生產過程安全管理、設備管理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應當就原料、生產關鍵環節、檢驗和運輸交付等事項制定並實施控制要求;生產過程中發生不符合控制要求的,要立即查明原因並採取整改措施;並應如實記錄食品生產過程的安全管理情況,記錄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2年。
二是建立食品批發企業的銷售記錄制度。落實食品生產經營者的責任,要求做到問題食品的可追溯。為此,在食品安全法已詳細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者的進貨索證索票義務的基礎上,條例補充規定,食品批發企業應當如實記錄批發食品的名稱、數量、購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或保留載有上述信息的銷售票據;記錄、票據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2年。
三是規定餐飲服務提供者的安全管理責任。餐飲服務屬於食品的消費環節,其安全狀況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為此,條例規定,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制定並實施原料采購控制要求,確保所購原料符合食品安全標准;發現待加工食品及原料有腐敗變質等情況的,不得加工或使用。條例還要求餐飲服務提供企業應定期清洗和維護食品加工、冷藏等設施設備。
問:條例在強化政府及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方面作了哪些規定?
答:為了促使地方各級政府和政府有關部門切實承擔起食品安全監管責任,有效執行食品安全法確立的分工負責與統一協調相結合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條例作了以下規定:
一是強化地方政府完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協調配合機制的責任。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負總責。條例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協調配合機制,整合、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網路,實現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和食品檢驗等技術資源的共享。條例還特別明確了縣級、市級人民政府統一組織、協調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職責,規定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統一組織、協調本級衛生、農業、質檢、工商、食品葯品監管部門,依法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食品生產經營者進行監督管理;對發生食品安全事故風險較高的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重點加強監督管理。在衛生部公布食品安全風險警示信息,或者接到所在地省級衛生部門依照條例第十條規定通報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信息後,市級和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立即組織本級衛生、農業、質檢、工商、食品葯品監管部門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防止發生食品安全事故。
二是明確制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標准規劃等工作的負責部門。條例進一步細化了食品安全法的有關職責規定,明確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由衛生部會同質檢總局、工商總局等部門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准規劃由衛生部會同農業部、質檢總局等部門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准審評委員會由衛生部負責組織,食品安全標准實施情況的跟蹤評價工作由省級以上衛生部門會同同級農業、質檢等部門負責。
三是強化各部門在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的協調與配合。在實行食品安全分段監管的情況下,為保證監管工作的整體性和有效性,有必要進一步強化各監管部門間的協調與配合,以實現各監管環節間的無縫銜接。為此,條例規定,衛生部應當向質檢總局等部門通報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數據和分析結果;省級以上衛生、農業部門應當相互通報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的相關信息,衛生部和農業部應當相互通報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和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結果等相關信息;參與事故調查的部門應當在衛生部門的統一組織協調下分工協作、相互配合,提高事故調查處理的工作效率;食品安全日常監管信息涉及兩個以上監管部門職責的,由相關部門聯合公布。
問:條例作為食品安全法的配套行政法規,在細化食品安全法規定、增強制度可操作性方面,作了哪些規定?
答:為了確保食品安全法得到全面、有效、准確執行,條例對食品安全法中較為原則的制度作了具體規定。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是規定了應當啟動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的情形。在食品安全法已經明確規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的基礎上,條例明確下列情形應當啟動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1)為制定或修訂食品安全國家標准提供科學依據需要進行風險評估的;(2)為確定監管的重點領域、重點品種需要進行風險評估的;(3)發現新的可能危害食品安全的因素的;(4)需要判斷某一因素是否構成食品安全隱患的等。
二是細化了食品復檢制度。為方便企業和消費者查閱復檢機構名錄,同時避免因多次復檢加重企業或財政負擔,維護復檢申請人的合法權益,條例規定,復檢機構名錄由國務院認證認可監督管理部門、衛生部、農業部等部門共同公布,復檢機構出具的復檢結論為最終檢驗結論;復檢機構由復檢申請人自行選擇,但不得與初檢機構為同一機構。
三是明確了食品安全日常監管信息的內容。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二條規定了食品安全日常監管信息的公布部門。條例進一步明確食品安全日常監管信息包括:(1)依照食品安全法實施行政許可的情況;(2)責令停止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的名錄;(3)查處食品生產經營違法行為的情況;(4)專項檢查整治工作情況等。
四是進一步明確了「病毒性肝炎」的范圍。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第一款規定:「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的人員,以及患有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等有礙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員,不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條例進一步明確了「病毒性肝炎」的范圍,規定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員患有痢疾、傷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以及患有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等有礙食品安全的疾病的,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將其調整到其他不影響食品安全的工作崗位。
此外,條例還對食品召回制度等內容作了細化規定。
本條例的公布施行,將有利於進一步落實企業的食品安全第一責任,強化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有效配合食品安全法的實施,從制度上改善我國的食品安全狀況,切實提高食品安全整體水平。

G. 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

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 已出徵求意見草案 詳情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草案)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以下稱食品安全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能力建設,為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提供保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的協調配合機制,整合、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網路,實現食品安全信息和食品檢驗機構等技術資源的共享。

第三條 國務院工業和信息化、商務等部門制定食品行業的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指導食品行業誠信體系建設,促進食品行業健康發展。

第二章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和食品安全標准

第四條 食品安全法第十一條規定的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以及國務院商務等部門,根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食品安全標准制定或者修訂工作和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需要制定。

第五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組織所在地同級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商務等部門,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十一條的規定,制定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案,並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將備案情況向國務院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以及國務院商務等部門通報。

第六條 國務院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以及國務院商務等部門應當主動收集食品安全風險信息;必要時,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以及國務院商務等部門在對信息核實後,應當及時調整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

第七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除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十二條的規定對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作出調整外,必要時,還應當依據醫療機構報告的有關疾病信息調整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

第八條 醫療機構發現其接收的病人屬於食源性疾病病人、食物中毒病人,或者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人、疑似食物中毒病人的,應當及時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告有關疾病信息。

接到報告的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匯總、分析有關疾病信息,並及時向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必要時,可以直接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報告。有關疾病信息的報告辦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第九條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等部門確定的技術機構承擔。

承擔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的技術機構應當根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系統、持續地開展監測工作,保證監測數據真實、准確、客觀,並定期將監測數據和分析結果報送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下達監測任務的部門。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人員採集樣品、收集相關數據,可以進入相關食用農產品種植養殖、食品生產、食品流通或者餐飲服務場所;採集樣品,應當支付相應費用。

第十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收集、匯總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數據和分析結果,並向國務院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以及國務院商務等部門通報。

第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組織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

(一)為制定或者修訂食品安全國家標准提供科學依據需要進行風險評估的;

(二)為確定監督管理的重點領域、重點品種,以及評價監督管理措施的效果需要進行風險評估的;

(三)發現新的可能危害食品安全的因素的;

(四)需要判斷某一因素是否構成食品安全隱患的;

(五)需要判斷某一食品是否安全的;

(六)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四條、第六十三條規定需要進行風險評估的;

(七)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認為需要進行風險評估的其他情形的。

第十二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將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風險評估的結果等相關資料,向國務院農業行政部門通報。

國務院農業行政部門應當及時將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和風險評估的結果等相關資料,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通報。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根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的需要,要求國務院農業行政部門提供農葯、肥料、生長調節劑、獸葯、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的安全性評估結果等相關資料的,國務院農業行政部門應當及時提供。

第十三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以及國務院商務等部門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准規劃及實施計劃。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准規劃和實施計劃,應當公開徵求意見。

第十四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選擇具備相應技術能力的單位起草食品安全國家標准草案;提倡由研究機構、教育機構、學術團體、行業協會等不同單位,共同起草食品安全國家標准草案。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將食品安全國家標准草案向社會公布,公開徵求意見。

第十五條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的食品安全國家標准審評委員會,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組織有關專家以及國務院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以及國務院工業和信息化、商務等部門的代表組成。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審評委員會負責審查食品安全國家標准草案的科學性、實用性以及標准草案與相關的國家標準的銜接情況等。食品安全國家標准審評委員會的工作規程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第十六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將企業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報送備案的企業標准,向所在地同級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等部門通報。

第十七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以及國務院商務等部門對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實施情況進行跟蹤評價,並應當根據評價結果適時組織修訂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國務院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以及國務院商務等部門發現食品安全標准在執行過程中存在問題的,應當及時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通報。
第三章 食品生產經營

第十八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在依法取得食品生產許可、食品流通許可、餐飲服務許可後,依法辦理工商登記。

食品生產許可、食品流通許可和餐飲服務許可的有效期為4年。

第十九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的生產經營條件發生變化、不符合食品生產經營要求的,應當立即停止食品生產經營活動,並向所在地縣級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或者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第二十條 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應當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二條的規定組織職工參加食品安全培訓,學習食品安全法律、法規、標准和食品安全知識,明確食品安全責任,並建立培訓檔案。

第二十一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建立並執行從業人員健康檢查制度和健康檔案制度。患有食品安全法規定不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疾病的從業人員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將其調整到其他不影響食品安全的工作崗位。

第二十二條 食品生產企業應當建立並執行原料驗收、生產過程安全管理、貯存管理、設備管理、不合格產品管理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斷完善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保證食品安全。

第二十三條 食品生產企業應當制定並實施采購控制、投料環節等生產關鍵過程式控制制、包裝貯存運輸控制以及檢驗控制等措施。

食品生產過程中發生不符合控制措施要求的,食品生產企業應當立即查明原因並採取糾正措施。

第二十四條 食品生產企業除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規定進行進貨查驗記錄和食品出廠檢驗記錄外,還應當如實記錄食品生產過程的安全管理情況。記錄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2年。

第二十五條 食品生產企業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八條進行食品出廠檢驗,應當按照有關檢驗規定保留樣品。

第二十六條 食品經營企業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建立食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應當如實記錄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批號、保質期、供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進貨日期等內容,或者保留載有上述信息的進貨票據。記錄、票據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2年。

從事食品批發業務的經營企業銷售食品,應當如實記錄批發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批號、保質期、購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銷售日期等內容,或者保留載有上述信息的銷售票據。記錄、票據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2年。

第二十七條 國家鼓勵食品生產經營者採用先進技術手段,記錄食品安全法及本條例要求記錄的事項。

第二十八條 餐飲服務者應當制定並實施原料采購控制措施,確保所購食品、食品原料等符合食品安全標准。

餐飲服務者在製作加工過程中應當檢查待加工的食品及食品原料,發現有腐敗變質或者其他感官性狀異常的,不得加工或者使用。

第二十九條 餐飲服務企業應當定期維護食品加工、貯存、陳列等設施、設備;定期清洗、校驗保溫設施及冷藏、冷凍設施;按照要求洗凈、消毒餐具、飲具,並將消毒後的餐具、飲具貯存在專用保潔櫃內備用,不得使用未經消毒的餐具、飲具。

第三十條 對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三條被召回的食品,食品生產者應當進行無害化處理或者予以銷毀,防止其再次流入市場。但是,召回的食品通過修改標簽、標識、說明書等補救措施能夠保證食品安全的,食品生產者可以在採取補救措施後繼續銷售。

縣級以上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將食品生產經營者召回或者停止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的情況,記入食品生產經營者食品安全信用檔案。

第四章 食品檢驗

第三十一條 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六十條第三款規定申請復檢的,應當提供相關資料。

承擔復檢工作的食品檢驗機構名錄由國務院認證認可監督管理、衛生行政、農業行政等部門共同公布;名錄中的食品檢驗機構出具的復檢結論為最終檢驗結論。

第三十二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對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六十條規定進行的抽樣檢驗結論有異議而申請復檢,復檢結論表明食品合格的,復檢費用由抽樣檢驗的部門承擔;復檢結論表明食品不合格的,復檢費用由食品生產經營者承擔。

第三十三條 食品檢驗機構接受食品生產經營者的委託進行檢驗,發現送檢樣品有下列情形之一、可能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應當立即向食品生產經營者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一)受到有毒有害物質的污染;

(二)含有不明物質或者非食品原料;

(三)有其他嚴重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情形。

接到報告的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將相關信息向所在地同級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通報。
第五章 食品進出口

第三十四條 進口尚無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食品,或者首次進口食品添加劑新品種、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進口商向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報檢時應當提交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三條規定取得的許可證明文件。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三條規定對進口產品作出准予許可決定後,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進行檢驗。

第三十五條 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五條規定進行注冊的向我國境內出口食品的境外食品生產企業,其注冊有效期為4年。在注冊有效期間,發現已經注冊的境外食品生產企業提供虛假材料,或者相關進口食品引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應當撤銷注冊,並予以公告。

第三十六條 進口的食品添加劑應當有中文標簽、中文說明書。標簽、說明書應當符合食品安全法和我國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以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要求,載明食品添加劑的原產地和境內代理商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食品添加劑沒有中文標簽、中文說明書或者標簽、說明書不符合本條規定的,不得進口。

第三十七條 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二條規定對進口食品實施檢驗以及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八條規定對出口食品實施監督、抽檢的辦法,由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制定。

第三十八條 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應當建立信息收集網路,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收集、匯總、通報下列信息:

(一)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對進出口食品實施檢驗檢疫時發現的不安全食品信息;

(二)境內行業協會、消費者反映的進口食品安全信息;

(三)國際組織、境外政府機構發布的食品安全信息、風險預警信息,以及境外行業協會等組織、消費者反映的食品安全信息;

(四)其他食品安全信息。

接到通報的部門必要時應當採取相應處理措施。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及時將獲知的涉及進出口食品安全的信息向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通報。

第六章 食品安全事故處置

第三十九條 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單位應當立即封存導致或者可能導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設備和現場,在2小時之內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告,並按照衛生行政部門的要求採取控制措施。

第四十條 衛生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調查食品安全事故,應當堅持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原則,及時、准確查清事故性質和原因,認定事故責任,提出整改措施。食品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辦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第四十一條 衛生行政部門和有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開展食品安全事故調查,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了解與食品安全事故有關的情況,要求提供相關資料和樣品。

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衛生行政部門和有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進行食品安全事故調查處理,按照要求提供相關資料和樣品,不得拒絕。

第四十二條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阻撓、干涉食品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

第七章 監督管理

第四十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七十六條制定的食品安全年度監督管理計劃應當包含食品抽樣檢驗的內容。

縣級以上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按照食品安全年度監督管理計劃進行抽樣檢驗。購買樣品所需費用和檢驗費等,由同級財政列支。

第四十四條 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在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中可以採用國務院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認定的快速檢測方法進行初步篩查;初步篩查結果表明食品可能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有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六十條第三款的規定送檢。初步篩查結果不得作為執法依據。

第四十五條 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的食品安全日常監督管理信息包括:

(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計劃、部署;

(二)依照食品安全法實施的行政許可;

(三)對食品生產經營者的監督檢查結果和食品檢驗結果;

(四)實施重點監督管理的食品、食品添加劑的名錄;

(五)責令停止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的名錄;

(六)查處食品生產經營違法行為的情況;

(七)專項檢查整治工作情況;

(八)其他食品安全日常監督管理信息。

前款規定的信息涉及兩個以上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職責的,由相關部門聯合公布。

第四十六條 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二條規定公布信息,應當同時對有關食品可能產生的危害加以解釋、說明。

第四十七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向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等部門投訴、舉報食品生產經營中的違法行為,報告發現的不安全食品。

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等部門應當公布本單位的電子郵件地址或者投訴、舉報電話;對接到的投訴、舉報,應當完整記錄並予以保存。
第八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八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違反本條例第十九條規定,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造成嚴重後果的,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四條的規定給予處罰。

餐飲服務者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六條的規定給予處罰。

食品生產企業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至第二十五條規定,從事批發業務的食品經營企業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餐飲服務企業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七條的規定給予處罰。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六條規定的,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九條的規定給予處罰。

第四十九條 醫療機構違反本條例第八條規定,由衛生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

第五十條 食品檢驗機構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三條規定,由授予其資質的主管部門或者機構責令改正,給予警告;造成嚴重後果的,撤銷其檢驗資質。

第五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九條規定的,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八條的規定給予處罰。

第五十二條 縣級以上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未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履行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信息通報等職責的,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五條第二款的規定予以處理。

第五十三條 違反食品安全法及本條例的規定公布食品安全信息,給食品生產經營者、消費者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四條 捏造、散布虛假事實,損害食品生產經營者的商業信譽、食品聲譽,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九章 附 則

第五十五條 本條例下列用語的含義: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指對食品中生物性、化學性和物理性危害對人體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所進行的科學評估,包括危害識別、危害特徵描述、暴露評估、風險特徵描述等。

餐飲服務,指通過即時製作加工、商業銷售和服務性勞動等,向消費者提供食品和消費場所及設施的服務活動。

第五十六條 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和風險評估由國務院農業行政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規定進行。

國境口岸餐飲服務的監督管理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依照食品安全法及本條例的規定實施。

第五十七條 本條例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H. 食品生產者發現其生產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

應當立即停止生產。
國家建立食品召回制度。食品生產者發現其生產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或者有證據證明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應當立即停止生產,召回已經上市銷售的食品,通知相關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並記錄召回和通知情況。
食品經營者發現其經營的食品有前款規定情形的,應當立即停止經營,通知相關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並記錄停止經營和通知情況。食品生產者認為應當召回的,應當立即召回。由於食品經營者的原因造成其經營的食品有前款規定情形的,食品經營者應當召回。

I.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2019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以下簡稱食品安全法),制定本條例。第二條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准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採取有效措施預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風險,保證食品安全。第三條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負責分析食品安全形勢,研究部署、統籌指導食品安全工作,提出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的重大政策措施,督促落實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責任。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按照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開展工作。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統一權威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體制,加強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能力建設。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履行職責,加強協調配合,做好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應當支持、協助縣級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及其派出機構依法開展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第五條國家將食品安全知識納入國民素質教育內容,普及食品安全科學常識和法律知識,提高全社會的食品安全意識。第二章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同級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等部門建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會商機制,匯總、分析風險監測數據,研判食品安全風險,形成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分析報告,報本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還應當將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分析報告同時報上一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會商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等部門制定。第七條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結果表明存在食品安全隱患,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等部門經進一步調查確認有必要通知相關食品生產經營者的,應當及時通知。

接到通知的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立即進行自查,發現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或者有證據證明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應當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三條的規定停止生產、經營,實施食品召回,並報告相關情況。第八條國務院衛生行政、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等部門發現需要對農葯、肥料、獸葯、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進行安全性評估的,應當向國務院農業行政部門提出安全性評估建議。國務院農業行政部門應當及時組織評估,並向國務院有關部門通報評估結果。第九條國務院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建立食品安全風險信息交流機制,明確食品安全風險信息交流的內容、程序和要求。第三章食品安全標准第十條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農業行政等部門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准規劃及其年度實施計劃。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在其網站上公布食品安全國家標准規劃及其年度實施計劃的草案,公開徵求意見。第十一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條的規定製定食品安全地方標准,應當公開徵求意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自食品安全地方標准公布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將地方標准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備案。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發現備案的食品安全地方標准違反法律、法規或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應當及時予以糾正。

食品安全地方標准依法廢止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在其網站上公布廢止情況。第十二條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嬰幼兒配方食品等特殊食品不屬於地方特色食品,不得對其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准。第十三條食品安全標准公布後,食品生產經營者可以在食品安全標准規定的實施日期之前實施並公開提前實施情況。第十四條食品生產企業不得制定低於食品安全國家標准或者地方標准要求的企業標准。食品生產企業制定食品安全指標嚴於食品安全國家標准或者地方標準的企業標準的,應當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食品生產企業制定企業標準的,應當公開,供公眾免費查閱。第四章食品生產經營第十五條食品生產經營許可的有效期為5年。

食品生產經營者的生產經營條件發生變化,不再符合食品生產經營要求的,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立即採取整改措施;需要重新辦理許可手續的,應當依法辦理。第十六條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公布新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新品種和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目錄以及所適用的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對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葯材的物質目錄,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及時更新。

J. 關於食品安全的法律

食品行業的市場還是很大的,同時競爭也是很激烈的,如果想要從事食品行業,並能佔領一部分市場,就需要對市場進行一些詳細的調查,同時也需要對我國的法律有一定的了解,那麼,食品相關的法律有哪些?下面就跟著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食品相關的法律有哪些
法律有:《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產品質量法》、《農業法》、《漁業法》、《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等。
法規有:《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國務院關於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國務院令第503號)、《食品流通許可證管理辦法》、《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試行條例》、《散裝食品衛生管理規范》等。
二、食品安全標準是什麼
1、食品相關產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農葯殘留、獸葯殘留、重金屬、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限量規定。
2、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范圍、用量。
3、專供嬰幼兒的主輔食品的營養成分要求。
4、對與食品安全、營養有關的標簽、標識、說明書的要求。
5、與食品安全有關的質量要求。
6、食品檢驗方法與規程。
7、其他需要制定為食品安全標準的內容。
8、食品中所有的添加劑必須詳細列出。
9、食品生產經營過程的衛生要求。
9、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三條: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准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採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證食品安全。食品生產經營者對其生產經營的食品安全負責,對社會和公眾負責,承擔社會責任。
三、食品安全認證流程怎麼走
1、在本省質監局網站上下載《食品生產許可證申請書》以及所申報產品所屬單元的《審查細則》,
2、根據《審查細則》上的要求,針對自己的廠房、設備、文件資料是否齊全,產品是否有檢測報告等要求進行檢查、整改、完善。
3、填寫《食品生產許可證申請書》,上報質量技術監督局。
4、提交材料(QS食品企業生產許可證申請需要准備的材料)
5、質監局收到申請材料後,經審驗,材料符合受理標准,通知企業《行政許可申請受理決定書》。
6、質量技術監督局指派2至4名審查員組成審查組,對企業進行實地核查,審核時間為企業應當予以配合。(一般提前五日通知企業)
7、現場審核不合格,企業應迅速整改,兩個月後方可重新申請。如審核合格進入下一步。
8、封存樣品,7日內由企業交付檢驗機構,完成檢驗後出具檢驗報告。
9、根據審核提出的整改項進行整改,並對申報材料進行進一步的修改完善。
10、質監局對申報材料進行匯總,審核,申報企業等待發證。
以上就是為您詳細介紹的關於食品相關的法律有哪些的相關內容,做為食品行業的創業者,需要了解並遵守國家與食品相關的法律法規,切實保證食品安全,因為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後果是很嚴重的,若您還有什麼法律疑問,建議咨詢專業律師
熱點內容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站的考核總結 發布:2025-01-13 16:17:18 瀏覽:904
道德悲情 發布:2025-01-13 15:40:23 瀏覽:599
經濟法的種類及含義 發布:2025-01-13 15:38:57 瀏覽:514
2015年計劃生育條例婚假 發布:2025-01-13 15:33:02 瀏覽:118
廣東省食品安全條例修訂草案 發布:2025-01-13 15:09:37 瀏覽:296
規章標語 發布:2025-01-13 15:04:54 瀏覽:731
法律非法學考什麼 發布:2025-01-13 15:04:08 瀏覽:602
關於教師體罰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3 15:02:49 瀏覽:905
部隊幹部轉業法規 發布:2025-01-13 14:59:57 瀏覽:977
發錯微信應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1-13 13:54:22 瀏覽: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