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1990黨內法規誕生於失效

1990黨內法規誕生於失效

發布時間: 2023-02-20 04:40:08

㈠ 黨內法規這一概念最早是由誰提出的

法律分析:毛澤東,在1938年黨的六屆六中全會時提出。

法律依據:《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 第一條 為了規范黨內法規制定工作,提高黨內法規質量,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推進依規治黨,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制定本條例。

㈡ 黨內法規這一概念最早是由誰提出的

法律分析:「黨內法規」這一概念,最早是由毛澤東提出的。 早在1938年,毛澤東就提出:「為使黨內關系走上正軌,除了上述四項最重要的紀律外,還須制定一種較詳細的黨內法規,以統一各級領導機關的行動。

法律依據:《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 第五條 黨內法規是在憲法法律基礎上的政黨內部的行為規范,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內容,是依法治國進程中必須遵循的重要依據。

㈢ 中國共產黨員黨內法規體系中,共有幾個准則

《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有36條條例。
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工作,建立健全黨內法規制度體系,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黨內法規是黨的中央組織以及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制定的規范黨組織的工作、活動和黨員行為的黨內規章制度的總稱。
黨章是最根本的黨內法規,是制定其他黨內法規的基礎和依據。
第三條 黨的中央組織制定的黨內法規稱為中央黨內法規。下列事項應當由中央黨內法規規定:
(一)黨的性質和宗旨、路線和綱領、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
(二)黨的各級組織的產生、組成和職權;
(三)黨員義務和權利方面的基本制度;
(四)黨的各方面工作的基本制度;
(五)涉及黨的重大問題的事項;
(六)其他應當由中央黨內法規規定的事項。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就其職權范圍內有關事項制定黨內法規。
第四條 黨內法規的名稱為黨章、准則、條例、規則、規定、辦法、細則。
黨章對黨的性質和宗旨、路線和綱領、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組織原則和組織機構、黨員義務和權利以及黨的紀律等作出根本規定。
准則對全黨政治生活、組織生活和全體黨員行為作出基本規定。
條例對黨的某一領域重要關系或者某一方面重要工作作出全面規定。
規則、規定、辦法、細則對黨的某一方面重要工作或者事項作出具體規定。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制定的黨內法規,稱為規則、規定、辦法、細則。
第五條 黨內法規的內容應當用條款形式表述,不同於一般不用條款形式表述的決議、決定、意見、通知等規范性文件。
第六條 制定黨內法規在中央統一領導下進行。制定黨內法規的日常工作由中央書記處負責。
中央辦公廳承擔黨內法規制定的統籌協調工作,其所屬法規工作機構承辦具體事務。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負責職權范圍內的黨內法規制定工作,其所屬負責法規工作的機構承辦具體事務。
第七條 制定黨內法規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從黨的事業發展需要和黨的建設實際出發;
(二)以黨章為根本依據,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
(三)遵守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的規定;
(四)符合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要求;
(五)有利於推進黨的建設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六)堅持民主集中制,充分發揚黨內民主,維護黨的集中統一;
(七)維護黨內法規制度體系的統一性和權威性;
(八)注重簡明實用,防止繁瑣重復。

第二章 規劃與計劃
第八條 制定黨內法規應當統籌進行,科學編制黨內法規制定工作五年規劃和年度計劃,突出重點、整體推進,逐步構建內容協調、程序嚴密、配套完備、有效管用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
第九條 中央黨內法規制定工作五年規劃,由中央辦公廳對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提出的制定建議進行匯總,並廣泛徵求意見後擬訂,經中央書記處辦公會議討論,報中央審定。
中央黨內法規制定工作年度計劃,由中央辦公廳對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每年年底前提出的下一年度制定建議進行匯總後擬訂,報中央審批。
第十條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提出的中央黨內法規制定建議,應當包括黨內法規名稱、制定必要性、報送時間、起草單位等。
第十一條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可以根據職權和實際需要,編制本系統、本地區黨內法規制定工作規劃和計劃。
第十二條 黨內法規制定工作規劃和計劃在執行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1]

第三章 起 草
第十三條 中央黨內法規按其內容一般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起草,綜合性黨內法規由中央辦公廳協調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有關部門起草或者成立專門起草小組起草。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制定的黨內法規,由其自行組織起草。
第十四條 黨內法規草案一般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名稱;
(二)制定目的和依據;
(三)適用范圍;
(四)具體規范;
(五)解釋機關;
(六)施行日期。
第十五條 黨內法規應當方向正確,內容明確,邏輯嚴密,表述准確、規范、簡潔,具有可操作性。
第十六條 起草黨內法規,應當深入調查研究,全面掌握實際情況,認真總結歷史經驗和新的實踐經驗,充分了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意見和建議。必要時,調查研究可以吸收相關專家學者參加或者委託專門機構開展。
第十七條 起草黨內法規的部門和單位,應當就涉及其他部門和單位工作范圍的事項,同有關部門和單位協商一致。經協商未能取得一致意見的,應當在報送黨內法規草案時對有關情況作出說明。
第十八條 起草黨內法規,應當與現行黨內法規相銜接。對同一事項,如果需要作出與現行黨內法規不一致的規定,應當在草案中作出廢止或者如何適用現行黨內法規的規定,並在報送草案時說明情況和理由。
第十九條 黨內法規草案形成後,應當廣泛徵求意見。徵求意見范圍根據黨內法規草案的具體內容確定,必要時在全黨范圍內徵求意見。徵求意見時應當注意聽取黨代表大會代表和有關專家學者的意見。與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黨內法規草案,應當充分聽取群眾意見。
徵求意見可以採取書面形式,也可以採取座談會、論證會、網上征詢等形式。
第二十條 起草部門和單位向審議批准機關報送黨內法規草案,應當同時報送草案制定說明。制定說明應當包括制定黨內法規的必要性、主要內容、徵求意見情況、同有關部門和單位協商情況等。

第四章 審批與發布
第二十一條 審議批准機關收到黨內法規草案後,交由所屬負責法規工作的機構進行審核。主要審核以下內容:
(一)是否同黨章和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相抵觸;
(二)是否同憲法和法律不一致;
(三)是否同上位黨內法規相抵觸;
(四)是否與其他同位黨內法規對同一事項的規定相沖突;
(五)是否就涉及的重大政策措施與相關部門和單位協商;
(六)是否符合制定許可權和程序。
對存在問題的黨內法規草案,審核機構經批准可以向起草部門和單位提出修改意見。如起草部門和單位不採納修改意見,審核機構可以向審議批准機關提出修改、緩辦或者退回的建議。
第二十二條 黨內法規的審議批准,按照下列職權進行:
(一)涉及黨的中央組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產生、組成和職權的黨內法規,以及涉及黨的重大問題的黨內法規,由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審議批准;
(二)涉及黨的地方組織和基層組織產生、組成和職權的黨內法規,涉及黨員義務和權利方面基本制度的黨內法規,以及涉及黨的各方面工作基本制度的黨內法規,由黨的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中央政治局會議或者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批准;
(三)應當由中央發布的其他黨內法規,根據情況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批准,或者按規定程序報送批准;
(四)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發布的黨內法規,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審議批准;
(五)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發布的黨內法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審議批准。
第二十三條 經審議批準的黨內法規草案,由負責法規工作的機構核文後按規定程序報請發布。
黨內法規一般採用中共中央文件、中共中央辦公廳文件、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文件、中央各部門文件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文件、黨委辦公廳文件的形式發布。
黨內法規經批准後一般應當公開發布。
第二十四條 實際工作迫切需要但還不夠成熟的黨內法規,可先試行,在實踐中完善後重新發布。

第五章 適用與解釋
第二十五條 黨章在黨內法規中具有最高效力,其他任何黨內法規都不得同黨章相抵觸。
中央黨內法規的效力高於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制定的黨內法規的效力。
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制定的黨內法規不得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制定的黨內法規相抵觸。
第二十六條 同一機關制定的黨內法規,一般規定與特別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舊的規定與新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第二十七條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制定的黨內法規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的,提請中央處理。
第二十八條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發布的黨內法規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中央責令改正或者予以撤銷:
(一)同黨章和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相抵觸的;
(二)同憲法和法律不一致的;
(三)同中央黨內法規相抵觸的。
第二十九條 中央黨內法規解釋工作,由其規定的解釋機關負責。本條例施行前發布的中央黨內法規,未明確規定解釋機關的,由中央辦公廳請示中央後承辦。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制定的黨內法規由其自行解釋。
黨內法規的解釋同黨內法規具有同等效力。

第六章 備案、清理與評估
第三十條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制定的黨內法規應當自發布之日起30日內報送中央備案,備案工作由中央辦公廳承辦。具體備案辦法由中央辦公廳另行規定。
第三十一條 黨內法規制定機關應當適時對黨內法規進行清理,並根據清理情況及時對相關黨內法規作出修改、廢止等相應處理。
第三十二條 黨內法規制定機關、起草部門和單位可以根據職權對黨內法規執行情況、實施效果開展評估。

第七章 附 則
第三十三條 黨內法規的修改、廢止,適用本條例。
黨章的修改適用黨章的規定。
第三十四條 中央軍事委員會及其總政治部依照本條例的基本精神制定軍隊黨內法規。
第三十五條 本條例由中央辦公廳負責解釋。
第三十六條 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1990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印發的《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程序暫行條例》同時廢止

2013年5月27日,發布《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該《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中共首次擁有正式黨內「立法法」。

㈣ 黨內法規這一概念最早是由誰提出來的

法律分析:毛澤東,由毛澤東在1938年黨的六屆六中全會時提出。

法律依據:《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 黨的紀律

鑒於張國燾嚴重地破壞紀律的行為,必須重申黨的紀律:(一)個人服從組織;(二)少數服從多數;(三)下級服從上級;(四)全黨服從中央。誰破壞了這些紀律,誰就破壞了黨的統一。經驗證明:有些破壞紀律的人,是由於他們不懂得什麼是黨的紀律;有些明知故犯的人,例如張國燾,則利用許多黨員的無知以售其奸。因此,必須對黨員進行有關黨的紀律的教育,既使一般黨員能遵守紀律,又使一般黨員能監督黨的領袖人物也一起遵守紀律,避免再發生張國燾事件。為使黨內關系走上正軌,除了上述四項最重要的紀律外,還須制定一種較詳細的黨內法規,以統一各級領導機關的行動。

㈤ 黨內法規這一概念最早

法律分析:「黨內法規」這一概念,最早是由毛澤東提出的。

法律依據:《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 (四)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依法懲處各類違法行為,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完善執法程序,建立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明確具體操作流程,重點規范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徵收、行政收費、行政檢查等執法行為。嚴格執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

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細化、量化行政裁量標准,規范裁量范圍、種類、幅度。加強行政執法信息化建設和信息共享,提高執法效率和規范化水平。

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嚴格確定不同部門及機構、崗位執法人員執法責任和責任追究機制,加強執法監督,堅決排除對執法活動的干預,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懲治執法腐敗現象。

㈥ 怎樣理解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 88條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試行)》(以下簡稱原「試行條例」)自1997年2月發布實施後,對於嚴肅黨的紀律、純潔黨的組織、懲治腐敗行為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政治經濟形勢的發展,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對原「試行條例」及時進行修訂,已成為新時期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深入發展的客觀需要。
從2001年12月開始,中央紀委成立了修訂小組,制定了修訂工作方案,並赴一些省、自治區、直轄市進行了調研。2002年3月,將修訂中涉及的重要問題,委託北京市紀委、財政部紀檢組等15個單位進行調研。根據中央紀委的調研成果和委託單位的修訂建議,草擬出《黨紀處分條例》修訂初稿,並召開有部分省(市)紀委領導同志和全國人大法工委刑法室、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最高人民檢察院職務犯罪預防廳負責同志參加的研討會進行了討論修改。
黨的十六大以後,根據吳官正同志在中央紀委第二次全體會議工作報告中關於「著手修訂《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試行)》」的要求,進一步加大了修訂工作力度。2003年4月10日修改出「徵求意見稿」,發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紀委,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紀檢組(紀委),中央紀委各派駐紀檢組,中央直屬機關紀工委,中央國家機關紀工委,軍委紀委以及中央紀委、監察部部分廳、室徵求意見。根據大家的意見,修改後送部分黨建、法學、邏輯學等方面專家學者徵求意見,並再次召開由紀檢監察和政法部門有關負責同志參加的座談會逐章逐條進行斟酌,形成了「送審稿」,然後送中央紀委、監察部各位常委、副部長以及中央組織部、中央辦公廳、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黨校的有關領導同志審閱。根據各位領導同志的意見再次進行修改後,於2003年9月11日由吳官正同志主持召開中央紀委常委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了這個「送審稿」,並要求修改後呈報中央黨建工作領導小組審議。2003年10月10日,曾慶紅同志主持召開中央黨建工作領導小組會議,討論並原則同意《黨紀處分條例》(送審稿)。2003年12月4日,胡錦濤同志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討論並原則同意《黨紀處分條例》(送審稿),會議要求中央紀委根據會議提出的意見修改後呈報中央政治局全體會議審議。2003年12月9日,根據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提出的意見,中央紀委常委會對《黨紀處分條例》(送審稿)又進行了認真修改,報送中央。2003年12月23日,胡錦濤同志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全體會議討論並通過了《黨紀處分條例》(送審稿)。2003年12月31日,《黨紀處分條例》以中央文件形式正式發布施行。
這次修訂《黨紀處分條例》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黨章和憲法、法律為依據,緊緊圍繞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結合新時期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實際,遵循「行、改、廢、立」的原則,使黨的紀律和紀律處分方面的基本法規更加充實完善,進一步推動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開展,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拒腐防變能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關於《黨紀處分條例》的框架結構設計。《黨紀處分條例》保留了原「試行條例」關於「總則」、「分則」和「附則」3編的總體框架,將原「試行條例」13章修訂為15章和附則。原「試行條例」共172條;《黨紀處分條例》共178條。其中,對原「試行條例」有關條文保留了38條;對有關條文修改、調整形成了96條;對原「試行條例」有關條文不再寫入的有7條;適應新情況增加了44條。
關於《黨紀處分條例》的內容設計。在「總則」中將原「試行條例」第一章和第二章合並為《黨紀處分條例》第一章,即「指導思想、原則和適用范圍」;新增加了第五章,即「其他規定」。在「分則」中增加了「違反廉潔自律規定的行為」、「貪污賄賂行為」、「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的行為」和「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作為第八、九、十、十一章。同時,對原「試行條例」第九章「經濟類錯誤」進行了分解,其內容分門別類納入有關章。這次修訂,體現了與時俱進,制度創新。
一是注意處理了繼承與創新的關系。《黨紀處分條例》保留了原「試行條例」中應當繼續執行的條款,對其中一些條款進行了調整、充實、完善和細化,對一些不適應當前需要的條文不再寫入,並結合新情況增加了一些新的條款。如鑒於目前我國證券交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已逐漸健全完善,並且中央辦公廳發布的《關於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個人證券投資行為若干規定》已經有限制地放寬了對黨政機關工作人員買賣股票的禁令,在一定條件下允許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個人依法投資證券市場、買賣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因此,《黨紀處分條例》對原「試行條例」第91條關於違反廉潔自律規定買賣股票應受黨紀處分的規定不再寫入。又如近些年,有的社會中介組織出具虛假評估、虛假資信證明、虛假鑒證等文件的問題比較突出,因此,《黨紀處分條例》第110條對從事資產評估、驗資(證)、會計、審計、法律服務等工作的社會中介組織中的黨員,出具虛假評估、虛假資信證明、虛假鑒證等文件的,作出了黨紀處分規定。
二是注意處理了從嚴治黨與現實可行性的關系。《黨紀處分條例》堅持實事求是、寬嚴相濟,力求做到寬要寬得恰當、嚴要嚴得適度,使規定更具有現實可行性。如為進一步貫徹從嚴治黨的精神,對黨員因故意犯罪被判處刑法規定的主刑的,《黨紀處分條例》第30條規定:「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的主刑(含宣告緩刑)的」,應當給予開除黨籍處分,「因過失犯罪被判處三年以下(含三年)有期徒刑或者被判處管制、拘役的,一般應當開除黨籍。對於個別可以不開除黨籍的,應當對照處分黨員批准許可權的規定,報請再上一級黨組織批准。」《黨紀處分條例》規定的只有開除黨籍處分一個檔次的違紀行為,不適用減輕處分的規則。這些規定較原「試行條例」更加嚴格。又如鑒於國家目前對勞動教養的有關政策正在研究調整,為了與國家法律、法規的精神保持銜接,《黨紀處分條例》規定「依法被勞動教養的,應當給予開除黨籍處分,但是中共中央和中央紀委另有規定的除外」,這一規定較原「試行條例」規定的「依法被勞動教養的,一律給予開除黨籍處分」更加符合實際。
三是注意處理了維護國家法治精神與保持黨內法規特色的關系。《黨紀處分條例》堅持維護國家法治精神,在有關條文的設置方面注意與國家法律、法規的原則規定保持銜接,同時又注意使其具有黨內法規的特點,使之符合從嚴治黨、加強黨的建設的需要。如《黨紀處分條例》在與國家法律關於「挪用公款罪」規定保持銜接的同時,對於黨員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時間不足三個月但數額較大的,規定應當依照挪用公款行為給予黨紀處分。
四是注重加強各職能部門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中的協調配合,提高辦案效率。《黨紀處分條例》規定對於由有關職能部門先行查辦的案件,黨組織可以根據有關處理決定及其認定的事實、性質和情節,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黨員作出相應的黨紀處理,以切實尊重司法機關、行政執法機關以及其他有關方面依法作出的生效裁決或者決定。《黨紀處分條例》第33條規定:「黨員依法受到刑事追究的,黨組織應當根據司法機關的生效判決、裁定和決定及其認定的事實、性質和情節,依照本條例規定給予黨紀處分或者組織處理。黨員依法受到行政處罰、行政處分,應當追究黨紀責任的,黨組織可以根據生效的行政處罰、行政處分決定認定的事實、性質和情節,經核實後依照本條例規定給予黨紀處分或者組織處理。黨員違反國家法律、法規、企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社會組織的規章制度受到其他紀律處分,應當追究黨紀責任的,黨組織在對有關方面認定的事實、性質和情節進行核實後,依照本條例規定給予黨紀處分或者組織處理。」
五是嚴格規范黨紀處分決定的執行程序,有效解決有的地方或者部門出現黨紀處分決定不落實或者難以落實的問題,切實維護黨紀處分決定的嚴肅性,《黨紀處分條例》對執行黨紀處分決定的期限、方式和應當辦理的相關手續等事項,以及對不按規定執行黨紀處分決定的行為如何追究責任均作出了具體規定。
六是為保證黨的紀律的統一,規范《黨紀處分條例》與涉及黨紀處分規定的其他黨內法規的關系,明確規定《黨紀處分條例》的總則適用於有黨紀處分規定的其他黨內法規,但是對於中共中央發布或者批准發布的其他黨內法規中有特別規定的除外。
七是《黨紀處分條例》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有關部門黨委,結合本地區、本部門或者本系統的實際情況,制定單項實施規定的問題作出了規定。根據中共中央1990年7月31日發布的《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程序暫行條例》的規定:「黨內法規是黨的中央組織、中央各部門、中央軍委總政治部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制定的用以規范黨組織的工作、活動和黨員的行為的黨內各種規章制度的總稱。」關於黨紀處分方面的規定是黨內法規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各地區、各行業、各系統、各部門實際情況差異很大,經濟發展水平、行業性質等方面都各有特點,《黨紀處分條例》對於「情節」等有關問題難以作出統一規定。因此,根據《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程序暫行條例》的規定,中共中央在《黨紀處分條例》第177條授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有關部門黨委(黨組)可以根據本條例,結合各自工作的實際情況,制定單項實施規定,報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備案。
為了保證黨紀處分方面規定的嚴肅性和權威性,根據《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程序暫行條例》的規定,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有關部門紀委起草的關於黨紀懲處方面的單項實施規定,應當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有關部門黨委審定後以黨委名義發布,或者經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有關部門黨委批准後,以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者有關部門紀委名義發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者有關部門黨委結合本地實際,制定發布的這些關於黨紀處分方面的單項實施規定,增強了黨紀的可操作性,對於保證中央和中央紀委政策規定的貫徹落實是有著很大的積極意義的。隨著《黨紀處分條例》的發布實施,為了保證關於黨的紀律和紀律處分方面政策規定的規范統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有關部門應當對本地區、本部門以前制定的關於黨紀處分方面的規定進行及時清理,該修改的修改,該廢止的廢止,以避免與《黨紀處分條例》發生抵觸,切實維護黨內法規的嚴肅性。今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者有關部門制定的與《黨紀處分條例》相配套的單項實施規定,應當及時報送中央紀委備案。
八是對黨員在《黨紀處分條例》施行前違紀行為的處理問題,規定了「從舊兼從輕原則」。1997年3月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2條對溯及力的規定採用了「從舊兼從輕的原則」,為了與國家法律的這一基本精神保持一致,對黨員在《黨紀處分條例》施行前違紀行為的處理,《黨紀處分條例》借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2條的規定,在《黨紀處分條例》第178條規定:「本條例發布前,已結案的案件如需進行復查復議,適用當時的規定或者政策。尚未結案的案件,如果行為發生時的規定或者政策不認為是違紀,而本條例認為是違紀的,依照當時的規定或者政策處理;如果行為發生時的規定或者政策認為是違紀的,依照當時的規定或者政策處理,但是如果本條例不認為是違紀或者處理較輕的,依照本條例規定處理。」
此外,此次修訂的《黨紀處分條例》還對一些執紀當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作出了相應規定,比如關於對從事公務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變相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黨紀處分問題,《黨紀處分條例》第85條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關於「受賄罪」規定保持銜接的同時,增加了「變相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的黨紀處分規定,以解決當前大量發生的有些從事公務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為規避《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制裁不接受他人財物,而是接受他人安排的旅遊、節假日休閑度假等財產性利益,卻不能以受賄行為追究黨紀責任的問題。該條具體規定是:「黨和國家工作人員或者其他從事公務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變相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情節較輕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又如關於對黨和國家工作人員退(離)休後通過在職黨和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之便為請託人謀取利益收受他人財物的黨紀處分問題。鑒於黨和國家工作人員退(離)休後利用原有職務上的便利,通過在職黨和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託人謀取利益,而本人索取或者非法收受、變相非法收受請託人財物的問題比較突出,並且原「試行條例」第61條第六款和1989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執行〈關於懲治貪污罪、賄賂罪的補充規定〉若干問題的解答》對此問題也有相應規定,因此,《黨紀處分條例》第88條規定:「黨和國家工作人員退(離)休後,利用本人原有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在職黨和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託人謀取利益,而本人索取或者非法收受、變相非法收受請託人財物的,依照本條例第八十五條規定處理。」

㈦ 黨內法規這一概念最早是由誰提出來的

法律分析:是由毛澤東提出來的。

法律依據:《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程序暫行條例》 第二條 黨內法規是黨的中央組織、中央各部門、中央軍委總政治部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制定的用以規范黨組織的工作、活動和黨員的行為的黨內各類規章制度的總稱。

㈧ 《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與《條例》是啥關系

中共中央1990年7月印發的《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程序暫行條例》第三條規定,本條例適用於黨的中央、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和中央各部門在其職責許可權范圍內制定黨內法規的活動。(無省級許可權)
第四條規定,黨內法規的名稱為黨章、准則、條例、規則、規定、辦法、細則。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制定並發布的黨內法規,稱規定、辦法、細則。(無規則)
而《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案件檢查工作條例》是1994年1月28日中央紀委常務委員會第六十五次會議通過的(1994年5月1日生效施行),個人覺得,還不能算是黨內法規,因為《黨內法規制定程序暫行條例》沒有給予中央紀委「條例」的法規制定權,《案件檢查工作條例》只能算是一個規范性文件。而同日下發的《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案件檢查工作條例實施細則》才從理論上可以算是中央紀委下發的黨內法規。
2012年5月,中央印發了《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其中第三條規定,黨的中央組織制定的黨內法規稱為中央黨內法規。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就其職權范圍內有關事項制定黨內法規。(有省級許可權)
第四條規定,黨內法規的名稱為黨章、准則、條例、規則、規定、辦法、細則。並對不同位階的黨內法規制定原則性要求作了規定。
同時規定,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制定的黨內法規,稱為規則、規定、辦法、細則。從這時開始,中央紀委才有了規則的制定權。
《黨內法規制定條例》出台後,翻開之後所有新制定的黨內法規,只有2017年1月8日中央紀委十八屆七次全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試行)》,才是中央紀委制定的第一部以「規則」命名的黨內法規。
因此,《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與《案件檢查工作條例》等是黨內上位法規與下位文件的關系,是新法規與舊文件的關系。

㈨ 黨內法規的概念最早是由誰提出的

法律分析:1945年,劉少奇在《論黨》一文中指出,黨章,黨的法規,不僅是要規定黨的基本原則,而且要根據這些原則規定黨的組織之實際行動的方法,規定黨的組織形式與黨的內部生活的規則。1990年,中共中央印發了《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程序暫行條例》(以下簡稱《制定程序》),對黨內法規的名稱、適用范圍、層次以及制定修改的主體和具體程序作了明確規定。

法律依據:《中國共產黨章程》 第五條 發展黨員,必須把政治標准放在首位,經過黨的支部,堅持個別吸收的原則。申請入黨的人,要填寫入黨志願書,要有兩名正式黨員作介紹人,要經過支部大會通過和上級黨組織批准,並且經過預備期的考察,才能成為正式黨員。介紹人要認真了解申請人的思想、品質、經歷和工作表現,向他解釋黨的綱領和黨的章程,說明黨員的條件、義務和權利,並向黨組織作出負責的報告。黨的支部委員會對申請入黨的人,要注意徵求黨內外有關群眾的意見,進行嚴格的審查,認為合格後再提交支部大會討論。上級黨組織在批准申請人入黨以前,要派人同他談話,作進一步的了解,並幫助他提高對黨的認識。在特殊情況下,黨的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委員會可以直接接收黨員。

熱點內容
發錯微信應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1-13 13:54:22 瀏覽:341
司法邵武人 發布:2025-01-13 13:52:51 瀏覽:879
勞務關系和勞動關系都適用勞動法調整 發布:2025-01-13 13:40:31 瀏覽:716
2011年司法考試刑法題 發布:2025-01-13 13:03:40 瀏覽:156
民事訴訟法143條規定 發布:2025-01-13 12:44:07 瀏覽:843
民法典刪除的法律 發布:2025-01-13 12:44:02 瀏覽:711
刑法人員 發布:2025-01-13 12:36:07 瀏覽:865
法院沒給票據 發布:2025-01-13 12:33:17 瀏覽:995
什麼是職業道德含義 發布:2025-01-13 12:32:26 瀏覽:147
江西省司法鑒定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3 12:31:05 瀏覽: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