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教育法規與職業道德

教育法規與職業道德

發布時間: 2023-02-23 13:49:12

『壹』 教育政策法規與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學習心得,500字,謝謝

本學期我們學習了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並進行了詳細的解讀,讓我受益很多。新規范一共分為6條:1、愛國守法;2、愛崗敬業;3、關愛學生;4、教書育人;5、為人師表;6、終身學習。通過學習,我充分認識到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的學習體會。
首先,要愛崗敬業。熱愛教育事業,這是對教師職業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既然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積極進取,開拓創新,力求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任務,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斷的挑戰自己,超越自己。
其次,要加強學習。對教師而言,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完善自己,才能教好每一位學生。怎樣提高自身素質呢?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孜孜不倦的學習,做到厚積薄發,精益求精,時刻准備著用「一桶水」來供給學生「一碗水」。同時也要注重加強政治學習,比如學習《義務教育法》、《中華人們共和國教師法》等法律法規,嚴格按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第三,要奉獻愛心。崇高的師愛表現在對學生一視同仁,絕不厚此薄彼,按成績區別對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學生,特別對那些學習特困生,更要付出特殊的關愛,切忌言行過激、辦事草率。對學生細微之處的改變也要善於發現,發現他們「閃光點」,並且多加鼓勵,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第四,要以身作則。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們都喜歡模仿。為此,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為學生做出榜樣,凡是教師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只有嚴於律已,以身作則,誨人不倦,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才能把教師當成良師益友。
總之,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才能培養出明禮、誠信、自尊、自愛、自信和有創新精神的學生。我要努力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刻苦鑽研業務知識,切實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人,用崇高的師德師風塑造人,用扎實的知識儲備教育人。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及日常生活中,我會時時以《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自己,做一名優秀的教師!

『貳』 教育政策與法規對教師職業道德的影響

愛國守法是師德教育的基礎。這一條中要求教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教師只有認識到、體驗到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崇高,意識到自己身上肩負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從而樹立獻身教育的堅定的信念,才能做到言行一致。

教師是在遵照社會要求的前提下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因此,教師的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時,必須首先確立堅定的教育信念,科學認識教育的戰略地位;正確認識教師勞動的社會價值,自覺忠誠於、獻身於人民的教育事業。

(2)教育法規與職業道德擴展閱讀

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是關愛學生,也是師德的靈魂,倡導「關愛學生」就是要求教師有熱愛學生、誨人不倦的情感和愛心。親其師,信其道。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調節教師與學生關系的基本行為准則。

貫穿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和靈魂是「愛」與「責任」。教師職業道德中的四個要求: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為人師表」;教師職業的專業要求——「終身學習」。

『叄』 大學教師職業道德與教育法律法規是考察課還是考試課

教師職業道德是考試課,綜合素質是教師資格統考的考試科目,對考生的綜合能力要求高。其中考查內容包括職業理念、教育法律法規、教師職業道德、文化素養和教師基本能力。

『肆』 教育法律與教師職業道德有什麼關系

(一)從內容上看,教師職業道德比一般職業道德更具全面性、先進性
首先,從社會的角度看,教師是在遵照社會要求的前提下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因此,教師的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時,必須首先確立堅定的教育信念,科學認識教育的戰略地位;正確認識教師勞動的社會價值,自覺忠誠於、獻身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其次,從教師具體的勞動場所看,教師必須處理好各種關系。教師的勞動其實是一種集體勞動,因為任何一個學生的成才都是教師集體協作勞動的結果。這就要求個體教師要發揚合作精神,在工作中處理好與同事的關系。另外,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也離不開家長、社區的溝通和支持,教師必須積極誠懇地協調與家長、社區其他人員的人際關系。因此,合作、團隊精神、關心、關愛、責任感等優良品質都是教師職業道德的當然內容。最後,從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過程來看,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理想道德、民主法制、紀律、愛國主義等教育時,其內容不但要體現全民性道德建設的要求,更要體現先進分子道德建設的要求,因而教師就必須把道德建設的廣泛性和先進性在意識上統一起來,才能較好地完成既教書又育人的任務。很顯然,從上述幾個方面來看,教師道德的內容具有更全面,更先進的特性。
(二)從影響空間看,教師職業道德比一般職業道德更具廣泛性
教師職業道德素質的影響不僅指向學校里的學生,而且還通過學校和學生影響到周圍的社區,甚至擴散到更大的范圍以至於整個社會。今後,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和開放,隨著教育信息傳輸渠道的日益快速和便捷,教師與外界社會的接觸越來越多,聯系面越來越廣,他們的思想品德、行為舉止也將越來越多地直接作用於社會。同時,由於教師從事的是塑造人的靈魂、培養健康人格的事業,教師自身的職業道德素質的高下直接決定了學生的發展程度,進而也影響到整個社會和國家民族的命運。因此,與其他行業的職業道德素質相比,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更受社會公眾的關注。
(三)從影響深度和時間上看,教師職業道德比一般職業道德更具深遠性
教師職業道德素質對學生發展的影響是深遠的。在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教師職業道德素質通過物化為教育手段,可以直接作用於學生的心靈,影響學生的個性品質的發展。這種影響不僅局限於學生在校期間,而且還會影響學生的終生,進而影響到整個社會的進步和未來。所以,很多欽佩教師給自己帶來終身教誨的學生在畢業離校多年之後,仍然盛贊自己的老師。比如,毛澤東在給他的老師徐特立先生的信中就說到這樣一段感人的話:「你是我二十年前的老師,你現在仍然是我的老師,你將來必定還是我的老師。」魯迅同他的老師藤野先生分別多年以後,依然懷念他,依然銘記他的諄諄教誨。反之,一個缺乏職業道德素質的教師給社會和他人造成的損失是無法挽回的。英國哲學家洛克對此曾經指出:「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視。教育上的錯誤正和配錯了葯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錯第二次,它們的影響是終生洗刷不掉的。」可見,教師職業道德素質對人、對社會的影響程度非一般職業所能比及。
(四)從道德行為的結果看, 教師職業道德不產生直接的功利效益
教育工作總體來說是一種間接的創造社會物質財富的活動。教育通過培養人才進入社會生產的各個領域,才能給社會直接創造物質財富。教育工作的這種特性決定了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與經濟利益難以直接掛鉤。教師職業道德行為的結果對教師來說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而不是直接的金錢和物質利益。但有些職業,從業者的職業道德素質的好壞的確與勞動者最終獲得的經濟回報的多少存在著密切關系。也就是說,主體的職業道德素質越高,勞動者獲得的物質報酬就越多。比如,一個誠信的個體經營者可以招攬更多的顧客;一個重質量、守信譽的企業可以為自己開拓廣闊的市場,從而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這種對比和反差並不說明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就失去了價值。相反,這更說明了教師職業的高尚和偉大,教師更能從自己的職業中獲得高層次的享受。只不過相對於其他職業來說,教師職業道德素質的發展更依靠教師的自我修養,其基本的驅動力不是外在的物質利益,而是無私的獻身精神和高度的責任感。
(五)從行為條件看, 教師職業道德對勞動者心理品質有更高的要求
教師在將自己的道德信念付出實施時需要多方面的條件。其中教師的心理品質的好壞關繫到教師職業道德行為的最終結果。這也就是說,與其他職業相比,教師的職業道德行為的實施對心理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心理品質也因此被賦予了豐富的道德意義。對於一般人來說,心理品質中的許多內容並無明顯的道德意義,也就是說涉及不到善與惡、道德與不道德等價值判斷問題。比如對於工人或農民來說,其興趣是否廣泛、性格是否開朗對於他自身的職業勞動,對於社會和他人都不會產生重大影響,別人對他的這種特點也無可厚非。然而,教師職業的情況就不同了,教師所從事的教育教學活動是一種師生雙向互動的活動。教師的愛心和對教育事業的責任心以及自身的學識、語言、行為、情緒等都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學生在觀察教師時,往往會產生一種「放大效應」。教師人格中每一細小的、美好的品質表露,都會使他們感到由衷的欣喜和激動;學生也由此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體驗到愉悅、滿足的情感,並流露出對教師的尊敬和信賴。相反,教師的每一個無意的失誤和微不足道的瑕疵,都會使學生感到無比的驚訝和失望,甚至會給學生留下難以消除的壞印象。

『伍』 作為人民教師應該有怎樣的職業道德和法律意識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三、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四、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五、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六、終身學習。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拓展資料:

教師職業道德是從事教學工作的腦力勞動者在教學實踐中所應遵循的道德規范,知識分子職業道德之一。教師職業道德的產生和發展,是同人們教育活動的發展直接相聯系的,它對形成教師的職業心理和職業理想,形成教師特有的道德習慣和道德傳統,起重要作用。

在階級社會里,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有階級性的,它是一定階級的利益和意志的體現,是為統治階級鞏固自己的統治服務的。

教師職業道德,又稱「教師道德」或「師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中所遵循的行為准則和必備的道德品質。它是社會職業道德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教師行業特殊的道德要求。

它從道義上規定了教師在教育勞動過程中以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態度和作風去待人接物,處理問題,做好工作,為社會盡職盡責。

他是教師行業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調整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學校領導,教師與學生家長以及教師與社會其他方面關系的行為准則,是一般社會道德在教師職業中的特殊體現。

『陸』 淺論教育政策法規與教師職業道德的論文(2)

淺論教育政策法規與教師職業道德的論文篇二

《簡論高校教師道德建設與普及教育法規之關系》

摘要:共同的道德標準是法律法規制定的基礎,而法律法規可以推進道德意識的培養。通過學習教育法規可以很好地促進教師職業道德的內化,使之成為一種職業習慣。高校教師面對的是有獨立人格的青年學生群體,因此要求教師具有更高的素質能力以及道德修養,高校教師只有自身道德修養足夠高尚才能夠感染學生,培養出對國家對民族有用的人才。

關鍵詞:道德建設;教育法規;道德標准

中圖分類號:G45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6-0029-02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一定的生產關系和社會輿論的影響而逐漸形成的。”而法規是法律、法令、條例、規則、章程等法定文件的總稱,是用強制性的手段,藉助國家機器的力量來規范人們的行為,進而達到保持社會正常安定健康運轉的目的,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一、道德與法規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一定的生產關系和社會輿論的影響而逐漸形成的。”而法規是法律、法令、條例、規則、章程等法定文件的總稱。是用強制性的手段,藉助國家機器的力量來規范人們的行為,進而達到保持社會正常安定健康運轉的目的,具有普遍的約束力。前者往往是人們發自內心、潛移默化形成的一種意識形態,而後者相對而言則是一種客觀的、外來的、硬性的規定。道德觀念的形成初期往往會藉助於法律法規的約束,從而使人們在不斷地遵守法律法規的過程中形成一種行為及意識習慣,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內化成人自身一種固定的價值形態。而法律法規的正常推行也要建立在大多數人的道德意識基礎上,因為法律法規制訂本身就是以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即符合社會道德規范為基礎的。所以說法律法規在某種程度上推進了道德建設,而良好的道德建設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法律法規的有效執行。

二、教師職業道德在教育法規中的規定

1998年8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五章第四十五條規定:“高等學校的教師及其他教育工作者享有法律規定的權利,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而教師所擁有的權利及其應當履行的義務在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也有明確的闡述。作為一名高校教師,自然首先要履行好教師應當履行的義務:如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等。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全國委員會於2011年12月23日發布的《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更是對高等學校教師的職業道德做出了文字上的明確規定:要求高校教師應當愛國守法、敬業愛生、教書育人、嚴謹治學、服務社會、為人師表。由此可見,在諸多的教育法規中,都或多或少地對教師的道德,特別是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提出了相關的要求,也確立了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目標規范。而高等學校的教師,面對的是一群已經基本成年或已經成年,身心都趨於發展成熟的,求知慾強烈的,有思想有個性的青年大學生,這些學生由於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與人格,有了一定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對教師本身的素質、能力和道德修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高校教師道德建設與普及教育法規的關系

搞好高校教師的道德建設,要在普及教育法規的基礎上進行。這二者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承、相互促進的。教師個體道德的形成,要經歷一個以義務為特徵的他律道德時期,而道德的建設從根本上來說是一個教師最終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是把外部的普遍被認可的規范內化的過程。教育法規的普及,正好促進了教師的職業道德由他律向自律轉化,由一種外在的行為規范經過普及之後深入到每個教師的心裡,進而形成一種內化的意識形態。通過教育法規的普及使高校教師提高職業道德認識,培養職業道德情感,堅定職業道德信念,鍛煉職業道德意志以及培養職業道德行為。而當職業道德規范真正內化到教師的心裡時,反過來又能促進教育法規的進一步推廣和執行。一方面,普及教育法規能使高校教師們認識到自己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對學生應盡的義務,讓他們更加明確自己所處的位置以及所擔負的使命,真正做到如《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所規定的那樣“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淡泊名利,志存高遠。樹立優良學風教風,以高尚師德、人格魅力和學識風范教育感染學生。模範遵守社會公德,維護社會正義,引領社會風尚。言行雅正,舉止文明。自尊自律,清廉從教,以身作則”。另一方面,良好的高校教師道德建設能夠通過教師這一特殊職業群體的言傳身教,行為世范使道德的火種廣泛傳播開去,當一個群體有了足夠的道德意識的時候,法律法規所起到的作用就會相應淡化,法規的普及推廣與執行也不會再是一件難事,因為這些由法規所規范的東西,已經內化成了人們的思想意識,會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自然而然地體現和流露出來。從而逐步達到一種理想的道德境界。

四、高校教師自身道德建設剖析

身為一名高校的專業教師,應該大力加強自身的道德建設,積極貫徹履行教育法規中的各項相關規定。自身道德建設的目標應不低於教育法規中的各項相關要求,而且要更進一步。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倡導者,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品德是學生品德的先導,因此,教師應具備高尚的道德修養。

1.要建設良好的道德修養,首先必須認真學習教育理論和教育法規,以科學理論作為指導,避免迷失方向。同時也離不開參加社會實踐,特別是不能離開參加教育教學實踐。因為教學活動與培養人才始終是學校工作以及教師工作的核心。

2.高校開始擴招以來,不但高校教師們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高校的學生更是面臨著考研、就業選擇等重重的壓力。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應該發自內心地去關愛學生,要讓他們從我們身上感受到理解、尊重、平等、關懷、給予、責任和寬容。“要用學生的大腦去思考,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學生的情感去體驗,用學生的興趣去愛好。”不但要關心學生的學業進步,更要時刻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培養他們控制調節情緒的能力,正確平和地面對各種挑戰和壓力,使他們能夠保持完整統一的人格品質與和諧的人際關系。要了解和信任學生,認識到他們是活生生的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與眾不同的一面。要真正做到熱愛學生。這種熱愛,既不是溺愛,也不是遷就,而是愛中有嚴、嚴中有愛。要關心每個學生的全面成長,不偏愛,對學生一視同仁。

3.要著力加強自身的專業技能方面的學習,多向同行請教,多向老教師請教,把教書育人當成一項激情的活動來對待。以育人為本,在此基礎上把課盡量上得生動有吸引力。為此應花大力氣做好教學准備工作,鼓勵學生思考,加強與學生的互動。站好講台,守住作為一名教師的底線。

4.要努力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並拓寬自己的知識面。要用精深的專業知識引導學生,要用寬廣的專業外知識吸引學生,要用幽默精準的語言去打動學生,要用嚴謹的治學態度去感染學生。通過加強各方面知識的學習,在教學和科研中做好自己的本分。

5.要重視實踐環節的教育,努力做到教學內容不與實踐脫節。讓學生們真正感到學有所用、用有所長。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一方面可以通過實踐教學調動學生溫習理論知識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將理論知識真正應用到實踐中來。

6.高校是一個龐大的系統。管理是一項馬虎不得的工作。各項管理工作環環緊扣,每一環都不能鬆懈。作為一名高校的教師,應為學生做出表率,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積極配合各管理部門做好教師自身以及學生的管理工作,保障學校的教學秩序有條不紊地進行。

7.身為一名教師,如果自身的思想品質不過關,書教得再好也是枉然。要不斷加強自身道德修養的建設。只有自己做到才能去要求學生。身教重於言教。要有作為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認清通過自己的教學活動不僅是要教會學生讀書,最關鍵的是要教會他們做人。一切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一名高校教師,如果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有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獻身教育事業的決心,就會自覺主動地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在政治思想、個人品德和文明習慣、談吐舉止等各個方面做出表率,並且言行一致,表裡如一,真正做到為人師表。

綜上所述,高校教師道德建設與教育法規的普及在當前都是十分重要的任務。二者的關系也非常緊密。每個高校教師都應當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自覺地貫徹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做奉公守法的模範,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嚴格遵循教育法、教師法等教育法律法規的規定,並且要以比這些法規中所規定的規范更高的標准來要求自己。做一名“穩重”、“可親”、“有識”的教師,成為學生以及全社會民眾效仿的楷模。

參考文獻:

[1]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Z].1998-08-29.

[2]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Z].1993-10-31.

『柒』 教育政策與法規對教師職業道德的影響

愛國守法是師德教育的基礎。這一條中要求教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內導,擁護社會主義。容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教師只有認識到、體驗到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崇高,意識到自己身上肩負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從而樹立獻身教育的堅定的信念,才能做到言行一致。

教師是在遵照社會要求的前提下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因此,教師的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時,必須首先確立堅定的教育信念,科學認識教育的戰略地位;正確認識教師勞動的社會價值,自覺忠誠於、獻身於人民的教育事業。

(7)教育法規與職業道德擴展閱讀

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是關愛學生,也是師德的靈魂,倡導「關愛學生」就是要求教師有熱愛學生、誨人不倦的情感和愛心。親其師,信其道。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調節教師與學生關系的基本行為准則。

貫穿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和靈魂是「愛」與「責任」。教師職業道德中的四個要求: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為人師表」;教師職業的專業要求——「終身學習」。

『捌』 淺論教育政策法規與教師職業道德的論文

通過學習教育法規可以很好地促進教師職業道德的內化,使之成為一種職業習慣。下面是我給大家推薦的淺論教育政策法規與教師職業道德的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淺論教育政策法規與教師職業道德的論文篇一

《簡論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與普及教育法規之關系》

【摘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顯得尤為重要,但在現實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途徑有很多,其中普及教育法規是其一重要手段,可通過普及《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普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普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等其他法律法規來實現。

【關鍵詞】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普及教育法規

高校作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同時也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陣地,在加強全社會的道德建設過程中,應起到示範、影響和輔助作用。因此,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一、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意義

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必須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如果一名教師缺乏職業道德,就是不具備正確靈魂的教師;而缺乏正確靈魂的教師,其職業道德和能力則無從談起。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是高校教師步入高等教育職業殿堂必須要遵守的行為規范,是衡量高校教師履行職業義務、職業責任水準的重要尺度,自覺遵守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是高校教師實現職業價值、職業理想的重要保證。21世紀是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里,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競爭。而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很重要的一點是取決於教師的綜合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的高低。因此,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是我國在新世紀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重要保證。高尚的道德情操一直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根本標志,也是教師整體素質的核心部分。高校教師作為教書育人的主體,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神聖職責。社會主義事業的成功,民族的興盛,祖國的前途和命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和人才的培養。而教師的素質和水平,不僅直接影響到教育事業的成效,而且影響到全民族的科學文化和道德水平。教師的事業是提高人的素質、使人完善、使人進步的崇高事業。教師要教育人、改造人、完善人,首先要不斷完善自我,加強自身的道德建設,塑造自己的完美人格。18世紀啟蒙思想家和教育家盧梭曾說:“在敢於擔當培養一個人的任務以前,自己就必須要造就成一個人,自己就必須是一個值得推崇的模範。”努力培養和提高個人的職業道德,是高校教師從事教書育人這一崇高職業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為適應市場經濟環境的變化,強調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是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的根本大計。從教師在學校的地位看,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高校高質量教育和教學的一個基本條件。廣大教師是高校改革和發展的主要依靠力量,是學校辦學的主體。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為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培養德才兼備的高層次專門人才,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是關鍵。

二、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有如此重要的意義,但在現實中還存在不少問題,有待解決:一是敬業精神不強。在市場經濟負面效應的影響下,部分教師物慾膨脹,過分看重個人利益,熱衷於第二職業,把本職工作僅視為一種謀生的渠道;在教學上,有的教師無心鑽研業務,不求有“功”,只求無“過”;在科研上,為了評職稱,學術浮躁,急功近利,為出“成果”而忽視教學。二是育人意識淡薄。在教育和教學實踐中,有的教師只顧課堂教學,完成教學任務,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聞不問;有的教師只注重傳授書本知識,不盡“傳道”、“解惑”的責任;有的教師對學生缺乏愛心,不深入學生,對學生普遍關心的熱點、疑點和難點問題,採取迴避的態度。三是表率作用欠佳。有的教師重言教輕身教,不能身體力行;有的教師把個人的成見、怨氣、情緒帶進課堂,任意發泄,不考慮對學生的導向和後果;有的教師熱衷於講實惠,收受學生的“心意”、“禮品”;有的少數教師儀表不整,舉止粗俗,缺乏自尊、自重和自愛精神。

三、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途徑和方法

要解決這些問題,筆者認為應從三方面入手:

(一)加強道德自律

教師要把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當代世界發展的前沿科技知識傳播給學生,要用自身完美的行為感染學生。進行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提高職業道德水平,關鍵在於建立內化自律機制。內化就是教師將社會約定的職業道德規范轉化為教師自身的行為准則,將外在的約束和要求轉化為自身修養規范。

(二)建立師德學習教育機制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程,只有建立與之相適應的一套完整教育體制,才能使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首先,加強教師職業道德的教育學習和培訓,是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的基礎和前提。同時,要加強經常性的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學習教育,並形成長效機制。

(三)普及教育法規

法規是由國家制定並通過國家權力強制執行的一種社會規范,這一點與道德、宗教等其他規范是不同的。教育法規是關於教育的法規,通過立法程序把教育政策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具有約束力。教育法規是現代國家教育行政的基礎和基本依據。通過普及教育法規,可以達到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目的。

四、普及教育法規對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意義

在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途徑和方法中,筆者認為,普及教育法規具有重要意義。在高校里,由於學生處於成長期,他們既有一定的思想,但卻還不是很成熟,且具有很強的模仿性和可塑性,因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言行舉止、治學態度、行為習慣等都會給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正因如此,為了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作為教師,就必須首先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用自己備好課、講好課、上好課的具體行動來當好學生的表率,不僅要言教,更要身教,要用自己的模範行為來教育和影響學生,成為學生的表率和楷模。

五、利用普及教育法規這一重要途徑加強和促進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

自從國家實行依法治國戰略以來,在教育中也制定了許多法律法規,其中有不少關於教師職業道德的要求,作為高校教師,我們應如下去做:

(一)普及《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2011年12月23日,教育部、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頒布了《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並就貫徹落實《規范》有關工作發出通知。《規范》從六個方面對高校教師職業責任、道德原則及職業行為提出了要求。內容如下:第一,關於愛國守法。重點是規范高校教師與國家的關系,對高校教師政治上提出要求。強調要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遵守憲法和法律法規,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第二,關於敬業愛生。重點是規范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強調要樹立崇高職業理想,履職盡責,真心關愛學生,嚴格要求學生。第三,關於教書育人。主要是規范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強調要以育人為本,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第四,關於嚴謹治學。主要是規范高校教師的學術研究行為。強調要弘揚科學精神,勇於探索,協同創新;恪守學術規范,尊重他人勞動和學術成果。第五,關於服務社會。重點是規范高校教師與社會的關系。強調要勇擔社會責任,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類進步服務。要求高校教師主動參與社會實踐,自覺承擔社會義務,積極提供專業服務。第六,關於為人師表。重點是規范高校教師的社會道德責任。強調要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樹立優良學風教風;模範遵守社會公德,維護社會正義,引領社會風尚。要求切實維護人民教師的良好職業形象,明確提出“自覺抵制有損教師職業聲譽的行為”。如果高校教師能夠把這些規范內化並付之行動,對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將大有裨益。

(二)普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教師法》第二章權利與義務第八條規定教師應當履行下列義務:第一,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第二,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第三,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第四,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第五,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第六,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從這些義務規定中可以得知,不論是教師的教育職責方面還是在教師的教育內容方面,教育的主題都是緊緊圍繞育人育德展開的,這不僅深刻體現了職業道德在教書育人方面的重要性,更是對教師提出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因此,教師在履行義務的同時,其優秀的職業道德就成為教師必須具備的重要資格和條件。

(三)普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等其他的法律法規

要在廣大教師中廣泛開展普法教育活動,使大家知法守法,並根據這些法規要求對自己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不斷提升道德水平。同時,還要加強督促檢查,及時發現和糾正教師中的違反道德和法律法規的行為,把內在約束和外部引導、弘揚善德和懲治惡行有機結合起來。對師德表現不佳的教師要及時勸誡,對有嚴重失德行為的教師要依法嚴肅處理。

參考文獻

[1]《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和高等教育法規》.河北省高等學校師資培訓中心

[2]《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育部,2012-1-9

[3]戴世勇吳健.《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必須認真處理的幾對關系》

『玖』 教育法律法規 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2008年修訂)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三、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四、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五、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六、終身學習。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拾』 教師職業道德與教育政策法規如何理解

教師職業道德是指教師從事這個職業要有的一個素養 教育政策法規是屬於法律法規制度體系

熱點內容
勞動法不與員工續簽合同的規定 發布:2024-11-19 04:25:26 瀏覽:859
重慶法律咨詢顧問工資 發布:2024-11-19 04:00:48 瀏覽:615
南通大學法律碩士 發布:2024-11-19 03:35:22 瀏覽:887
法學新生導論 發布:2024-11-19 03:22:01 瀏覽:37
規章制度執行管控 發布:2024-11-19 02:34:02 瀏覽:443
公司科室章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02:12:19 瀏覽:691
三河法院院長 發布:2024-11-19 02:10:47 瀏覽:798
經濟法選修考試題答案 發布:2024-11-19 02:08:03 瀏覽:803
民事訴訟法的證據提交 發布:2024-11-19 02:02:36 瀏覽:128
新婚姻法必須有四樣東西歸男方 發布:2024-11-19 01:39:13 瀏覽: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