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條例的實施辦法
1. 江蘇省《國有企業財產監督管理條例》實施辦法
第一條根據國務院《國有企業財產監督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省國有企業(以下簡稱企業)財產監督管理按照《條例》執行;《條例》沒有規定或者規定比較原則的,按照本實施辦法執行。第三條省人民政府授權有關部門或者有關機構作為監督機構,對省管轄的和省人民政府指定由其監督的下級人民政府管轄的企業財產的經營管理實施分工監督。
經省人民政府授權,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條例》和本實施辦法的規定,確定有關部門或者有關機構作為監督機構,對本級人民政府管轄的或指定的企業財產的經營管理實施分工監督。第四條在國務院統一領導下,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級人民政府管轄的企業財產實行分級管理,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對同級人民政府管轄企業的國有資產依法實行行政管理。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企業財產監督管理工作的領導,按照企業財產實行分級行政管理的原則,管好企業財產,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第六條省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是省人民政府的國有資產行政主管部門,依據《條例》履行下列職責:
(一)依據國家和省人民政府有關國有資產管理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會同有關部門擬定國有企業財產管理規章和政策措施;
(二)匯總和整理全省國有資產信息,建立企業財產統計報告制度,向省人民政府反映企業財產經營狀況;
(三)組織全省清產核資、產權登記、產權界定、資產評估等基礎管理工作;
(四)制定企業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指標體系,對全省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進行監督檢查,從總體上考核和評價全省企業財產經營狀況。並根據企業財產保值、增值情況提出獎懲建議,對違法行為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五)在省人民政府規定的職權范圍內,會同有關部門協調解決國有資產產權糾紛,對重大產權糾紛向省人民政府提出處理意見;
(六)省人民政府規定的其它職責。第七條省人民政府授權的有關部門或者有關機構對省人民政府指定由其監督的企業履行下列監督職責:
(一)對企業財產的保值增值狀況實施監督;
(二)商省有關部門提出監事會的人員組成報省計劃經濟部門、省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備案。按照有關規定需報省人民政府審定的,應當履行報審手續;
(三)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提出廠長(經理)的任免(聘任、解聘)及獎懲的建議和意見;
(四)向企業派出監事會;
(五)定期向省人民政府匯報工作。第八條省人民政府授權的全省性總公司對其所屬企業履行下列監督職責:
(一)對企業財產的保值增值狀況實施監督;
(二)商省有關部門提出監事會的人員組成,報省計劃經濟部門、省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備案;
(三)向企業派出監事會。第九條監督機構對所監督的企業派出監事會的,其成員可以從下列人員中委派和聘請:
(一)監督機構派出的代表,一人可以同時擔任2至3戶企業的監事;
(二)財政部門、計劃經濟部門和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等政府有關部門以及有關銀行派出的工作人員,一人可以同時擔任2至3戶企業的監事;
(三)監督機構聘請的被監督企業的管理者(廠長或經理和企業財務負責人除外)和企業職工代表;
(四)監督機構聘請的經濟、金融、法律、技術和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專家(一般應具有高級職稱),一人可以同時擔任不同行業2至3戶企業的監事;
(五)監督機構在企業所在地的設區的市或者縣(市)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聘請的1至2名代表。第十條監事會由不少於5人,不超過15人的奇數成員組成。監督機構委派和政府其他部門派出的監事人數不得超過監事會成員總數的三分之二。監事會主席由政府或者監督機構在監事會成員中指定,監事會議由監事會主席主持。監事會主要履行下列職責:
(一)聽取廠長(經理)關於企業資產經營狀況和經營結果的報告;
(二)審查財務負責人關於企業資產和財務狀況的報告,評價企業經營效益和企業資產保值增值狀況;
(三)根據工作需要查閱企業的財務報表和資料;
(四)評價廠長(經理)的經營業績,向監督機構提出任免(聘任、解聘)及獎懲的建議;
(五)研究通過報送監督機構的工作報告;
(六)就廠長(經理)的要求提出咨詢意見;
(七)其他需要討論決定的事項。
2. 內蒙古自治區行政執法監督條例(2020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行政執法監督,規范行政執法行為,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自治區行政區域內開展行政執法監督工作,應當遵守本條例。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三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領導並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內的行政執法監督工作。第四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是本級人民政府的行政執法監督機構,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行政執法監督工作,並接受上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的業務指導。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所屬工作部門法制工作機構是本系統的行政執法監督機構,具體負責本系統的行政執法監督工作,並接受本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的業務指導。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對其工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上級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對下級人民政府工作部門的行政執法活動實施監督。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設立在本行政區域內不屬於本級人民政府的行政執法部門的行政執法情況依法進行監督。第六條行政執法監督工作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法制統一、公開公正的原則。第七條行政執法活動和行政執法監督工作應當接受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監督,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依照有關法律接受司法監督,接受新聞媒體和人民群眾的監督。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每年應當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本地區行政執法監督工作情況。第八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司法行政部門建設,保證行政執法監督工作的落實。第九條自治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負責建立全區統一的行政執法綜合管理監督信息系統,行政執法部門應當對接應用,推進執法公開和執法信息共享,完善網上辦案和網上監督。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應用行政執法綜合管理監督信息系統,對行政執法監督事項實施動態監管。第二章行政執法監督的內容第十條行政執法監督的主要內容:
(一)檢查法律、法規的實施情況;
(二)檢查行政執法責任制落實情況;
(三)審查行政執法主體的合法性;
(四)監督管理行政執法人員資格認證和行政執法證件;
(五)審查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和適當性;
(六)監督檢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和適當性;
(七)監督行政執法部門依法履行法定職責情況;
(八)監督行政執法部門執行行政處罰裁量權基準制度情況;
(九)監督行政執法部門執行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情況;
(十)辦理、指導行政復議、行政應訴和行政賠償;
(十一)協調行政執法部門之間在行政執法活動中產生的爭議;
(十二)組織、指導、參與行政執法檢查;
(十三)受理行政相對人的舉報、投訴;
(十四)糾正違法、不當的行政行為;
(十五)依法應當辦理的其他行政執法監督事項。第十一條實行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和重大行政處罰備案制度,具體辦法按照自治區人民政府有關規定執行。第十二條實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制度。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適時組織行政執法部門梳理執法依據,根據本部門執法崗位的配置情況,分解執法職責,確定執法責任,規范執法程序。
行政執法部門應當將梳理確認後的行政執法主體、行政執法依據、行政執法職責、行政執法崗位、行政執法程序、監督舉報方式等向社會公布。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行政執法評議考核應當公開、公平、公正地進行,並應當聽取公眾意見。評議考核應當納入同級政府考核指標體系。評議考核結果應當向社會公開。
行政執法責任制具體實施辦法由自治區人民政府另行制定。第十三條實行行政執法主體資格合法性審查制度。
行政執法由行政執法部門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
行政執法部門應當將其執法依據、職能、機構編制方案等有關材料報本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審查,經本級人民政府確認後予以公告。
行政執法部門委託行政執法的,應當符合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並報本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備案。
3. 督察條例實施細則
法律分析:《公安機關督察條例實施辦法》已經2000年10月31日公安部部長辦公會議通過,現予發布施行。為了保證督察工作的順利進行,根據《公安機關督察條例》(以下簡稱《督察條例》),制定本辦法。
法律依據:《公安機關督察條例實施辦法》 第二條 督察工作的基本任務是保障和監督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和遵守紀律。
4. 建築工程質量監督條例(試行)
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為加強對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含勘察設計、施工、構件)的質量監督工作,促進建築企事業單位加強管理,提高建築工程質量,發揮經濟效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特製定本條例。第二條建築工程質量監督工作,必須貫徹「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方針,為國家、為人民把好工程質量關。第二章機構和任務第三條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建築管理局負責全國所屬系統的建築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業務上受國家標准局指導。其主要任務是:
⒈貫徹國家有關工程質量監督工作的方針、政策,制定建築工程質量監督條例和有關規章制度;
⒉統一管理建築工程質量監督網,開展工程質量監督工作;
⒊核驗國家和部級優質工程項目;
⒋統一規劃建立建築工程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
⒌督促和檢查各省、市、自治區城鄉建設主管部門進行工程質量監督檢驗工作;
⒍掌握質量動態,總結交流開展質量監督的經驗。第四條各省、市、自治區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負責本地區所屬系統的建築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業務上受省、市、自治區標准部門指導。其主要任務是:
⒈貫徹上級有關建築工程質量監督工作的方針、政策,制定本地區建築工程質量監督條例的實施細則;
⒉審核所屬地區工程質量監督站的資格;
⒊核驗省級優質工程項目和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的質量等級,參與組織重大工程質量事故的處理;
⒋規劃和管理質量監督人員的培訓和考核;
⒌統一規劃和管理本地區建築工程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
⒍掌握本地區工程質量及質量監督狀況,及時提出有關改進質量監督工作,提高工程質量的措施和要求。第五條各市、縣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根據需要和條件設質量監督站,在當地標准部門業務指導下,負責本地區建築工程質量監督工作。其主要任務是:
⒈根據國家和部門(地區)頒發的有關法規、規定和技術標准對本地區的工程質量進行監督檢驗,堅持做到不合格的材料不準使用,不合格的產品不準出廠,不合格的工程不準交付使用;
⒉檢查企業評定的工程質量等級,核驗各單位上報的優質工程項目;
⒊監督本地區設計、施工單位承建工程的資格;
⒋監督對建築工程質量技術標準的正確執行,參與重大質量事故的處理,負責質量爭端的仲裁;
⒌督促和幫助本地區建築企事業單位建立健全工程質量檢驗制度。審定和考核企事業單位質量檢驗測試人員的資格:
⒍參與本區採用新結構、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試驗工程的質量鑒定。第六條市、縣質量監督站視本地區工程建設任務情況可相應配備一些對建築工程具有一定理論和實踐經驗,熟悉專業質量技術標准,責任心強,辦事公正的工程技術人員為專職質量監督員。
市、縣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可在本地區的設計、施工、科研、教育、建設銀行等單位中任聘一部分工程技術人員(參照專職質量監督員條件)為本地區質量監督站的兼職質量監督員,並發給證書。他們與專職質量監督員具有同樣監督的權利。第七條建築企事業單位必須加強生產技術和質量管理,健全質量保證體系,嚴格按照技術標准,規范、規程組織生產和進行質量檢驗,切實保證工程的質量。第三章許可權第八條市、縣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有權委託有關單位對建築工程質量進行監督。凡未經質量監督站檢驗合格的工程,不得交付使用。第九條質量監督站有權利用建築企事業單位的測試手段、組織有關人員對本地區工程質量進行檢驗和分配檢驗測試任務。第十條質量監督站對工程質量優良的單位,有權提請當地城鄉建設主管部門給予獎勵;對忽視質量單位,有權根據情節輕重,分別按以下規定處理:
⒈對違反規范、規程、無設計(含無證設計)或不按設計施工的建築工程,有權責令其停止施工。
⒉對質量低劣的建築企事業單位給予警告或通報批評;在通報批評後質量仍無明顯改進的,有權責令其限期整頓;經限期整頓後質量仍無明顯改進的,有權提請其主管部門責令停產整頓,直至建議有關部門吊銷營業執照和設計證書。
⒊對質量不合格的工程,可通知建設銀行停止撥款。
⒋對造成重大傷亡和經濟損失的質量事故的單位,有權提請其主管部門追究領導和有關人員經濟和法律的責任。
5. 山東省實施《國有企業財產監督管理條例》辦法
第一條為了加強國有企業(以下簡稱企業)財產的監督管理,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鞏固和發展國有經濟,根據國務院《國有企業財產監督管理條例》(以下簡稱《監管條例》),結合本省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企業財產,是指國家以各種形式對企業投資和投資收益形成的財產,以及依據法律、行政法規認定的企業其他國有財產。第三條在國務院統一領導下,省、市地、縣(市、區)人民政府對同級人民政府管轄的企業財產實行分級管理。
省、市地、縣(市、區)人民政府的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對同級人民政府管轄企業的國有資產依法實行行政管理。第四條省人民政府授權有關部門或省有關行業總公司作為監督機構(以下統稱人民政府授權的監督機構),對省管轄的和省人民政府指定由其監督的下級人民政府管轄的企業實施分工監督。
省人民政府授權的監督機構由省經濟委員會會同省國有資產管理局提出初步意見,報省人民政府審批。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企業財產監督管理工作的領導,按照企業財產實行分級行政管理的原則,確定企業財產監督機構,管好企業財產,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第六條省國有資產管理局是省人民政府的國有資產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履行下列職責:
(一)根據國家有關資產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和方針、政策,會同有關部門擬訂企業財產管理法規、規章,制定企業財產管理制度,並組織實施;
(二)匯總和整理國有資產信息,建立企業財產統計報告制度,向人民政府反映企業財產經營狀況;
(三)負責組織清理核資、產權登記、產權界定、資產評估等基礎管理工作,並對違法行為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四)核定企業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指標,從總體上考核企業財產經營狀況,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進行監督檢查,並根據企業財產保值增值情況提出獎懲建議;
(五)在省人民政府規定的職權范圍內,會同省財政廳、省經濟委員會等有關部門協調解決國有資產產權糾紛,對重大產權糾紛向省人民政府提出處理意見;
(六)會同省財政廳、省經濟委員會等有關部門按照分級監管體制決定或批准企業國有資產的經營形式和國有企業的設立、合並、分立、終止、拍賣;審批產權變動和財務處理的重大問題,組織清算被撤銷、解散企業的國有資產並征繳其變價收入;
(七)按照分級監管體制,會同省財政廳依法征繳企業稅後應交利潤和企業產權轉讓收入等;
(八)建立產權交易機構,培育和發展產權交易市場並進行監督管理;
(九)省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職責。第七條省人民政府授權的監督機構對其監督的企業履行下列監督職責:
(一)監督企業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指標的執行情況。
(二)對企業產權變動,提出初步審查意見。
(三)依照法定許可權、條件和程序,會同有關部門提出廠長(經理)的任免(聘任、解聘)建議,或者決定廠長(經理)的任免(聘任、解聘)和獎懲。
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四)會同有關部門提出監事會的人員組成;需報省人民政府審定的,按照有關規定履行報批手續。
(五)向企業派出監事會。
(六)定期向省人民政府報告工作。第八條市地、縣(市、區)人民政府可以根據《監管條例》和本辦法的規定,確定有關部門或有關機構對本級人民政府管轄的企業實施分工監督。第九條省人民政府授權的監督機構對由其監督的大中型企業必須派出監事會,對其他企業由省人民政府授權的監督機構根據需要,決定是否派出。第十條省人民政府授權的監督機構根據《監管條例》第十八條規定委派和聘請的監事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由政府部門或者監督機構委派的監事必須是在職的正式工作人員;
(二)監督機構聘請的經濟、金融、法律、技術和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專家,一般要具有高級職稱;
(三)監督機構聘請企業職工代表作為監事,須經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推選。
市地、縣(市、區)人民政府確定的監督機構派出監事會,其成員可參照前款規定委派和聘請。第十一條省人民政府授權的監督機構按《監管條例》規定委派和聘請的監事會人員,需報省經濟委員會和省國有資產管理局備案。監事會主席由省人民政府或者監督機構在監事會成員中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