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對行政法規和規章的監督可以分為

對行政法規和規章的監督可以分為

發布時間: 2023-03-05 01:15:31

Ⅰ 行政立法監督的主要方式

法律分析:我國目前立法監督的方式如下:

1、改變或撤銷政府制定的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決定和命令;

2、聽取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3、審查和批准政府的國民經濟計劃和社會發展規劃、財政預算決算、以及它們的執行情況的報告;

4、對政府機關及其主要領導人提出質詢和詢問;

5、視察和檢查政府工作;

6、組織對特定問題的調查;

7、罷免或撤銷有關人員職務;

8、受理人民群眾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申訴、控告、檢舉和意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六十八條 行政法規起草工作完成後,起草單位應當將草案及其說明、各方面對草案主要問題的不同意見和其他有關資料送國務院法制機構進行審查。國務院法制機構應當向國務院提出審查報告和草案修改稿,審查報告應當對草案主要問題作出說明。

第六十九條 行政法規的決定程序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七十條 行政法規由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有關國防建設的行政法規,可以由國務院總理、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共同簽署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令公布。

第七十一條 行政法規簽署公布後,及時在國務院公報和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以及在全國范圍內發行的報紙上刊載。在國務院公報上刊登的行政法規文本為標准文本。

Ⅱ 依監督的主體劃分,行政監督有哪幾種類型

以其主體的任務為標准,可分為依職權的監督與依授權的行政監督。行政監督的作用主要是對行政的政治方向和對行政政策的貫徹執行起保證作用,保護國家、社會、集團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推進行政法制化造就優秀政務家和公務人員。 通過行政監督,保障行政機關正確地行使行政權力,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和國家的整體利益。

行政人員作為社會的一個特殊的利益集團,如果沒有有效的行政監督機制,當行政目標與行政人員的個人利益相沖突時,實際的情況往往是,整體利益得不到保護個人利益成為第一位的考慮。鑒於這種情況,必須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實施行政監督。

實施和加強對行政行為的監督,能夠及時發現問題並及時加以解決,防止或糾正違法或者不當的行政行為,懲罰行政人員違法犯罪行為,使國家保持正常的行政秩序。

(2)對行政法規和規章的監督可以分為擴展閱讀

行政監督是行政管理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行政監督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以保證行政監督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一)合法性原則:行政監督的合法性是行政監督主體從事行政監督的必要條件。這種合法性主要體現在行政監督主體的合法性、行政監督活動符合法定程序、行政監督活動符合法定方式三個方面。

(二)經常性原則:行政監督作為一種經常性活動,存在於行政管理活動的全過程,具體貫穿於決策、協調、執行等各個環節。經常性監督,有利於及時發現政府行政組織和公務員在處理公務中的不當行為、違法現象,並及時糾正和處理,避免增加社會成本。

(三)平等性原則:依法監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社會主義行政監督的基礎。不論是領導機關還是被領導機關,不論是專門監督機構還是一般機構,不論是領導者還是一般公民,在進行監督的權利和接受監督的義務上完全平等,不存在不受監督的特權或享有特權的監督。

(四)廣泛性原則:主要指監督主體、監督對象和監督范圍的廣泛性。行政監督的性質決定了全體公民對政府的公務活動均有實施監督的權利,這種廣泛性還表現在行政監督要對一切政府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行政措施、行政制度的實施進行監督。

Ⅲ 行政監督體系內部和外部分別是

「行政監督體系」的內部和外部分別是什麼?

行政監督體系是指由國家行政機關內部相互之間的各種監督組成的有機統一的體系。其特點為監督主體與客體都是國家行政機關,是行政機關內部的自我監督,根據不同的監督主體分為: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

一、內部監督:是指行政體系內部各機關、各部門之間互相監督,包括上級機關與下級機關之間的相互監督,行政機關內部專業監督部門對各工作部門的監督,以及某些職能部門在自己的職能范圍內就某一方面事項對其他部門的監督。

二、 外部監督:是指來自行政機關以外的監督,包括政黨監督、國家監督、社會監督和公民監督。

1、 權力機關的監督,即各級人大對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的監督。

2、政黨的監督,包括執政黨和其他民主黨派(政協)。

3、司法監督,主要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監督。

4、社會公民的監督,比如媒體監督。

兩者相互獨立,外部監督是指法律機關。

行政外部監督_360網路

Ⅳ 行政機關的法律監督分為哪幾類

行政機關的法律監督,是指由國家行政機關所進行的法律監督。它既包括國家行政系統內專部上下級之間屬以及行政系統內部設立的專門機關的法律監督,也包括行政機關在行使行政權時對行政相對人的監督。因此,國家行政機關的監督可以分為四類,即:一般行政監督;專門行政監督;行政復議;行政監管。

(一)一般行政監督

一般行政監督是指行政隸屬關系中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所進行的監督。

(二)專門行政監督

專門行政監督是指行政系統內部設立的專門監督機關實施的法律監督。

它包括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兩種。

(三)行政復議

行政復議,是指由行政復議機關根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對被申請的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復查並作出決定的一種活動。

(四)行政監管

行政監管,是指行政機關以法定職權,對相對方遵守法律、法規、規章,執行行政命令、決定的情況進行的監督。

Ⅳ 對行政立法事後監督機制包括哪些

權力機關對行政立法的監督形式有兩種:

1、事前監督。指權力機關對行政機關的立法活動在所立之法效力之前所進行的監督。這是最主要的立法監督形式,主要針對授權立法而言的。可以從以卜幾個方面考慮:
(1)行政機關是否具備行政立法主體資格。只有具備行政立法主體資格,才能進行相應的行政立法活動。我國具備行政立法主體資格的有國務院、國務院各部委,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及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2)是否在立法許可權范圍內行使立法權。行政機關行使行政立法權,必須是在授權范圍內進行,不能超越法律所規定的許可權范圍。同時授權應是有嚴格的限制,不能無限制的授權,否則造成行政權力的極度擴張,最終導致行政專橫。
(3)是否遵循相應的立法程序。嚴格的立法程序是正確進行行政立法的有效保障。按照立法程序進行立法,既能防止受領導者個人意志的影響,又可使立法程序規范化。一般而言,如果遵循程序正義,則其結果也是止義的。國務院2001年底頒布的「亍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專門對立法程序問題作了規定。
(4)內容是否違背憲法和法律。行政立法屬授權立法,以憲法和法律為依據,因而其內容不得有與憲法和法律相抵觸之處,否則無效。這是行政立法過程中最易出現問題的地方,特別是地方政府在立法過程中易出現此類情況,一旦出現則屬實質違法,因而無效。
(5)上下級行政機關所立之法是否矛盾和沖突。在我國,地方國家行政所立之法不得與國務院所立之法相抵觸,否則無效。

2、事後監督。事後監督是指對已經生效的行政法規、規章和地方性法規在適用過程中,對其合憲性和合法性產生懷疑而進行審查監督的過程。權力機關對行政立法事後監督的主要

形式是審查行政立法行為,撤銷與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或規章。

Ⅵ 對行政法規和規章的監督,可以分為權利機關的監督、——————哪四類

1、行政機關內部(含本機關、上級機關、同級機關)自我監督
2、權力機關(各級人大)的監督
3、監察機關的監督
4、社會(公民、法人、社會團體、媒體、輿論)監督

熱點內容
道德悲情 發布:2025-01-13 15:40:23 瀏覽:599
經濟法的種類及含義 發布:2025-01-13 15:38:57 瀏覽:514
2015年計劃生育條例婚假 發布:2025-01-13 15:33:02 瀏覽:118
廣東省食品安全條例修訂草案 發布:2025-01-13 15:09:37 瀏覽:296
規章標語 發布:2025-01-13 15:04:54 瀏覽:731
法律非法學考什麼 發布:2025-01-13 15:04:08 瀏覽:602
關於教師體罰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3 15:02:49 瀏覽:905
部隊幹部轉業法規 發布:2025-01-13 14:59:57 瀏覽:977
發錯微信應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1-13 13:54:22 瀏覽:341
司法邵武人 發布:2025-01-13 13:52:51 瀏覽: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