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法規第三章第二節
⑴ 財經法規要怎麼記憶啊、
財經法規要記憶方法:理解+巧記
一點通網校分享巧記秘訣,雖掛一漏萬,但是是鄭老師高通過率絕招之一。此巧記絕招,不是簡簡單單的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是過目不忘且不容易混淆。
1、縮字記憶法
例如:①絕對記載項記憶:金之父日出餵羊,金師傅日出餵羊,金獅日出餵羊。
②提示承兌與提示付款日期記憶:三定要承兌,見票一月;知是笨兒會穿衣,見票一月。
③會計核算八大原則:會計信息可明晰,鑲金石雞真重
此類記憶方法,不勝枚舉。
2、編口訣記憶法
例如:①資產負債表應收賬款、預收賬款、應付賬款和預付賬款填列方法:兩收合一收,兩付合一付,借貸看性質。
②會計基礎與財經法規涉及時間的記憶方法,此方法把所有要記憶的時間一網打盡:一培訓,二變告,基戶撤銷要通告,他戶兩日銷;三天驗單,辦業務,一般戶開通基本;五變撤,要申請,一般戶開人行備;六月十證要驗貨,提示付款有違紀;半月內,出季報,遺失要登報,報告稅務開戶號,變更注銷也需要;滿月登變發,提示不用自動銷;二月提示半年報;三月注冊與轉調;延期交納不正常;四月出年報;六月離崗外地跑,支票無效用匯票;一年停業管資料;二年免考臨款到,票據權利沒有了;三年主管有月季;五年銀卡與發票,吊銷證件不準考;十年財政金即表;帳證一五;日記二五;檔案兩清久年報
3、列表繪圖記憶法
財經法規預算所有內容,用一個圖和一個表,把所有內容概括進去,簡單易記,不會混淆。
4、數字組合記憶法
違法會計法行政處罰罰款數記憶方法:22353551055,電話號碼式記憶,基本上過目不忘,且絕不混淆。
5、歸納總結記憶法
我的會計基礎與財經法規兩門課程總結均採用歸納總結法,同學們推崇為經典。
6、類比記憶法
①注冊會計師與內部審計的區別採用正式考試與模擬考試進行類別,非常容易記憶。
②會計職業道德修養的環節類比談戀愛四部曲。
⑵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的考試重點是哪些
一般是一、二、三、四章
多做幾份歷年的考卷,自然就會一目瞭然了,因為歷年的經典試卷題會重復出現的
摘些教材重點:高概率考點:
1、財務會計報告應當由單位負責人和主管會計工作的負責人、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簽名並蓋章;設置總會計師的單位,還須由總會計師簽名並蓋章。
2、原始憑證記載的各項內容均不得塗改;原始憑證有錯誤的,應當由出具單位重開或者更正,更正處應當加蓋出具單位印章。原始憑證金額有錯誤的,應當由出具單位重開,不得在原始憑證上更正
3、出納人員不得兼任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費用、債權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
4、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5、保管期滿但未結清的債權債務原始憑證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項的原始憑證,不得銷毀,應當單獨抽出立卷,保管到未了事項完結時為止。
正在項目建設期間的建設單位,其保管期滿的會計檔案不得銷毀
6、持證人員在不同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管轄范圍調轉工作單位,且繼續從事會計工作的,應當填寫調轉登記表,持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及時向原注冊登記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辦理調出手續;並自辦理調出手續之日起90日內,持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調轉登記表和調入單位開具的從事會計工作證明,向調入單位所在地區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辦理調入手續
8、一般會計人員辦理交接手續,由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監交; 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辦理交接手續,由單位負責人監交,必要時主管單位可以派人會同監交
9、國家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任用會計人員應當實行迴避制度。
單位負責人的直系親屬不得擔任本單位的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 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直系親屬不得在本單位會計機構中擔任出納工作
10、會計法42—45條
11、會計工作崗位可以一人一崗、一人多崗或者一崗多人
12、擔任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除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外,還應當具備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或者從事會計工作三年以上經歷
13、對不真實、不合法的原始憑證有權不予接受,並向單位負責人報告;對記載不準確、不完整的原始憑證予以退回,並要求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更正、補充
14、會計法律制度的構成
(二)教材增加內容以及要求的提高
1、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基礎——權責發生制性原則
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8個原則)可比性原則(可比+一貫)、及時性原則、明晰性原則、客觀性原則、重要性原則、實質重於形式性原則、謹慎性原則
2、發生銷貨退回的,除填制退貨發票外,還必須有退貨驗收證明;退款時,必須取得對方的收款收據或者匯款銀行的憑證,不得以退貨發票代替收據
3、職工公出借款憑據,必須附在記賬憑證之後。收回借款時,應當另開收據或者退還借據副本,不得退還原借款收據
4、國家機關銷毀會計檔案時,應當由同級財政部門、審計部門派員參加監銷。
5、財政部門銷毀會計檔案時,應當由同級審計部門派員參加監銷
6、設置會計機構需要考慮的因素
(1)單位的規模大小
(2)經濟業務和財務收支的繁簡
(3)經營管理的要求
7、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偷稅數額占納稅額的10%以上不滿30%,並且偷稅額在1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的,或者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兩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偷稅額1倍以上5倍以下罰金;
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30%以上並且偷稅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偷稅數額1倍以上5倍以下罰金
8、單位因撤銷、解散、破產或者其他原因而終止的,在終止和辦理注銷登記手續之前形成的會計檔案,應當由終止單位的業務主管部門或財產所有者代管或移交有關檔案館代管
9、會計機構負責人辦理交接,單位負責人監交,必要時主管單位可以派員監交(單位撤並、所屬單位負責人拖延、所屬單位負責人與辦理會計交接的負責人之間有矛盾、主管單位認為交接中存在某種問題需要派人監交)
10、財政部門應當依法從輕給予行政處罰: (1)違法會計行為是初犯,且主動改正違法會計行為、消除危害後果的; (2)違法會計行為是受他人脅迫進行的; (3)配合財政部門查處違法會計行為有立功表現的;(4)其它依法應當從輕給予行政處罰的
11、失票人應當在通知掛失止付後3日內,也可以在票據喪失後,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公示催告,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12、支票上的出票人的簽章,出票人為單位的,為與該單位在銀行預留簽章一致的財務專用章或者公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權的代理人的簽名或者蓋章;
13、必須持稅務登記證件辦理的事項:
(1)開立銀行賬戶;
(2)申請減稅、免稅、退稅;
(3)申請辦理延期申報、延期繳納稅款;
(4)領購發票;
(5)申請開具外出經營活動稅收管理證明;
(6)辦理停業、歇業;
(7)其他有關稅務事項
14、納稅人被列入非正常戶超過三個月的,稅務機關可以宣布其稅務登記證件失效
15、納稅人停業期滿不能及時恢復生產、經營的,應當在停業期滿前向稅務機關提出延長停業登記。納稅人停業期滿未按期復業又不申請延長停業的,稅務機關應當視為已恢復營業,實施正常的稅收徵收管理
16、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應當自領取營業執照或者發生納稅義務之日起15日內,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置賬簿。
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應當自領取稅務登記證件之日起15日內,將其財務、會計制度或者財務、會計處理辦法報送主管稅務機關備案
17、租店、租櫃經營的單位和個人,未經主管稅務機關批准,不得使用出租單位的發票。所需發票,按照規定到經營地主管稅務機關領購
18、開具發票應當按照規定的時限、順序、逐欄、全部聯次一次性如實填寫
19、發票的種類、聯次、內容及使用范圍由國家稅務總局規定
20、稅務機關需要將已開具的發票調出查驗時,應當向被查驗的單位和個人開具發票換票證。發票換票證與所調出查驗的發票有同等的效力。被調出查驗發票的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接受。
稅務機關需要將空白發票調出查驗時,應當開具收據;經查無問題的,應當及時返還
21、單位和個人從中國境外取得的與納稅有關的發票或者憑證,稅務機關在納稅審查時有疑義的,可以要求其提供境外公證機構或者注冊會計師的確認證明,經稅務機關審核認可後,方可作為記賬核算的憑證
22、稅務機關應當根據方便、快捷、安全的原則,積極推廣使用支票、銀行卡、電子結算方式繳納稅款
23、因稅務機關的責任,致使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要求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補繳稅款,但是不得加收滯納金
24、因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計算錯誤等失誤,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追征稅款、滯納金;有特殊情況的,追征期可以延長到五年
25、企業或者外國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從事生產、經營的機構、場所與其關聯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應當按照獨立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收取或者支付價款、費用;不按照獨立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收取或者支付價款、費用,而減少其應納稅的收入或者所得額的,稅務機關有權進行合理調整
26、縣級以上各級稅務機關應當將納稅人的欠稅情況,在辦稅場所或者廣播、電視、報紙、期刊、網路等新聞媒體上定期公告
27、納稅人因有特殊困難,不能按期繳納稅款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批准,可以延期繳納稅款,但是最長不得超過三個月
特殊困難是指
(1)因不可抗力,導致納稅人發生較大損失,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受到較大影響的;
(2)當期貨幣資金在扣除應付職工工資、社會保險費後,不足以繳納稅款的。
28、妥善解決道德沖突
現實生活中會計人員面對的問題總是是非分明,但經常會面對利益沖突問題,如
(1)可能會來自專橫的監事、經理、董事、合夥人的壓力,或可能會產生壓力的家庭或個人關系對會計師產生干擾
(2)會計人員可能被要求做出違背技術和專業准則的行為
(3)在對忠誠的權衡中,如在職業會計師的上級和所需遵循的專業行為為准則之間,可能產生問題
(4)當有利於僱主或客戶的誤導性信息被公布,並且公布的結果不一定使會計師受益,可能會出現沖突
29、如遇到嚴重的職業道德問題時,職業會計師首先應遵循所在組織的已有政策加以解決;如果這些政策不能解決道德沖突 ,則考慮:
(1)向直接上級闡明這一沖突
(2)私下向獨立顧問或適宜的職業會計師團體尋求咨詢和建議,以獲取對可能的法律程序的理解
(3)在經過所有內部復議程序之後,如果沖突仍存在,沒有選擇,只能辭職,並向公司適當代表提交信息備忘錄
30、當職業會計師在母國以外的國家執業,並且兩國的職業道德要求在具體問題上有差異時,適用以下要求:
(1)如果執業地國家的職業道德要求不比IFAC准則嚴格,應運用IFAC准則;
(2)如果執業地國家的職業道德要求比IFAC准則嚴格,應運用執業地准則;
(3)如果母國的職業道德要求對國外執業是強制適用的,且比以上兩款列示的准則嚴格,那麼應運用母國的職業道德要求
31、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會計人員,其繼續教育時間可以順延,在下一年度一並完成規定的繼續教育時間:
(1)年度內在境外工作超過六個月的; (2)年度內病假超過六個月的; (3)生育;(4)其他情況。
有上述情況的會計人員由個人提出申請,單位證明,經財政部門會計管理機構審核後確認
32、票據喪失,失票人可以及時通知票據的付款人掛失止付,但是,未記載付款人或者無法確定付款人及其代理付款人的票據除外。
收到掛失止付通知的付款人,應當暫停支付。
失票人應當在通知掛失止付後3日內,也可以在票據喪失後,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公示催告,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⑶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
這個是你學校組織的,不是財政局組織的,所以除了你們學校的老師別人似乎是無法專知道的
范圍屬不外乎那本教材,既然你是會計專業的學生,我想那麼點基本的知識是難不倒你的,還是那句話,好好做做書後習題,有空的話自己上網找近年的試題做做,全國從業資格考綱是一樣,所以不管哪裡的試題應該都有用
⑷ 會計做賬不及時違反什麼財經法規
公司收入不入賬 會計擔刑事責任,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採取隱瞞收入的手段,少繳應納稅款的,是偷稅。納稅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少繳稅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一、會計法律
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經過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關會計工作的法律。我國目前有兩部會計法律,分別是《會計法》和《注冊會計師法》。
二、會計行政法規
由國務院制定並發布,或者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擬定並經國務院批准發布,調整經濟生活中某些方面會計關系的法律規范。如國務院發布的《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總會計師條例》。
三、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
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會計法》制定的關於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以及會計工作管理的制度,包括會計部門規章和會計規范性文件。
(4)財經法規第三章第二節擴展閱讀:
會計做賬必備知識以我國最新企業會計准繩為根據,反應出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改造發展的最新成果,剔除了陳舊過時的內容,使讀者學即有所成,
同時,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實行,經過實例詳盡闡明有關所得稅的計算,會計做賬必備知識的首要性對十初次接觸會計的人來說了如指掌。
尤其是沒有經過體系化、專業化培訓的從業人員,在其實際的工作中,各種會計理論、銀行結算知識、單據知識、稅務知識,相干法律法例規定,以及工商管理知識等內容更是被困擾在其中。
《會計做賬必備知識》以解決實際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問題為出發點,選用問答的格式,將最根本、最實際、最首要的會計做賬必備知識從體系的角度一一羅列,便於讀者把握要點、關鍵,利用起來八面見光。
會計基礎知識,在這一部分的內容里,詳盡介紹了會計要素的含義和分類,會計科目標設置,賬戶的結構,復式記賬法的應用,會計憑證的填制,會計賬簿的備案,會計報表的編制,對賬、查賬等會計需要掌握的最根本的會計知識。為做好會計工作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⑸ 急! 高分! [求]2010年上半年上海市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 考綱
第一章 會計法律制度
第一節 會計法律制度概述
一、會計與會計法
二、會計法律制度的構成
(一)會計法律
會計法律是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經過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關會計工作的法律。如1999年10月31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修訂通過的《會計法》。
(二)會計行政法規
會計行政法規是指由國務院制定並發布,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擬訂並經國務院批准發布,調整經濟生活中某些方面會計關系的法律規范。如國務院發布的《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總會計師條例》。
(三)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
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是指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會計法》制定的關於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以及會計工作管理的制度,包括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會計部門規章是根據《立法法》規定的程序,由財政部制定,並由部門首長簽署命令予以公布的制度辦法,如以財政部第26號部長令簽發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和以財政部第33號部長令簽發的《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等。會計規范性文件是指主管全國會計工作的行政部門即國務院財政部門制定並發布的制度辦法,如企業會計准則體系中的38項具體准則及應用指南、《企業會計制度》、《會計基礎工作規范》,以及財政部與國家檔案局聯合發布的《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等。
(四)地方性會計法規
地方性會計法規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在與會計法律、會計行政法規不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的地方性會計法規。
三、會計工作管理體制
(一)會計工作的主管部門
國務院財政部門主管全國的會計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會計工作。
(二)會計制度的制定許可權
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會計法》制定並公布。國務院有關部門對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有特殊要求的行業,依照《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制定具體辦法或者補充規定,報國務院財政部門審核批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可以依照《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制定軍隊實施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具體辦法,報國務院財政部門備案。
(三)會計人員的管理
1.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擔任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除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外,還應當具備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或從事會計工作3年以上經歷。
2.財政部門負責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會計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管理、會計人員評優表彰獎懲,以及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等。
(四)單位內部的會計工作管理
單位負責人負責單位內部的會計工作管理,應當保證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不得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違法辦理會計事項,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單位負責人是指單位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代表單位行使職權的主要負責人。
第二節 會計核算
我國會計法律制度對會計核算的原則、會計資料基本要求以及會計年度、記賬本位幣、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編制財務會計報告、財產清查、會計檔案管理等作出了統一規定。
一、依法建賬
(一)會計賬簿的設置
(二)會計賬簿登記的基本要求
二、會計核算的基本要求
(一)會計核算依據的基本要求
(二)會計資料的基本要求
(三)會計電算化的基本要求
三、會計核算的內容
(一)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
(二)財物的收發、增減和使用
(三)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
(四)資本、基金的增減
(五)收入、支出、費用、成本的計算
(六)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
(七)其他事項
四、會計年度
(一)會計年度的概念
(二)我國對會計年度的規定
五、記賬本位幣
(一)選擇貨幣作為會計記賬單位的原因
(二)會計核算原則上應當以人民幣任務記賬本位幣
(三)業務收支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為主的單位,可以選定人民幣以外的貨幣作為記賬本位幣
(四)編報的財務會計報告必須以人民幣反映
六、會計文字記錄
(一)會計記錄文字應當使用中文
(二)民族自治地方和在我國境內的外國組織可以同時使用另外一種文字
七、會計憑證
(一)會計憑證的種類
(二)原始憑證的填制或取得
(三)原始憑證的審核
(四)原始憑證的錯誤更正
(五)記賬憑證的編制
(六)會計憑證的傳遞和保管
八、財產清查
(一)財產清查的概念
(二)財產清查的法律規定
(三)財產清查的種類
(四)財產清查前的准備工作
1.財產清查前的准備工作
2.財產物資的清查
九、財務會計報告的編制
(一)財務會計報告的概念和構成
1.財務會計報告的概念
2.財務會計報告的構成
3.財務報表的分類
(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的基本要求
1.數據真實
2.內容完整
3.計算準確
4.編制及時
(三)財務會計報告應當依據會計賬簿記錄和有關資料編制
(四)財務會計報告的編制要求、提供對象、提供期限應當符合法定要求
(五)向不同的會計資料使用者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其編制依據應當一致
(六)財務會計報告的編制依據、編制要求、提供對象、提供期限具體要求,由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
(七)財務會計報告的責任主體
十、會計檔案管理
(一)會計檔案的概念
(二)會計檔案管理
第三節 會計監督
一、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內部控制制度
(一)單位內部會計監督
1.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概念
單位內部會計監督是指為了保護單位資產的安全、完整,保證其經營活動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內部有關管理制度,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效率,而在單位內部採取的一系列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制度和方法。
2.單位內部會計監督主體和對象
內部會計監督的主體是各單位的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內部會計監督的對象是單位的經濟活動。
3.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基本要求
各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應當符合以下要求:
(1)記賬人員與經濟業務事項或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的職責許可權應當明確,並相互分離、相互制約;
(2)重大對外投資、資產處置、資金調度和其他重要經濟業務事項的決策和執行的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程序應當明確;
(3)財產清查的范圍、期限和組織程序應當明確;
(4)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內部審計的辦法和程序應當明確。
4.建立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原則
5.單位負責人在內部會計監督中的職責
6.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在單位內部會計監督中的職權�
(1)對違反《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會計事項,有權拒絕辦理或者按照職權予以糾正。�
(2)發現會計賬簿記錄與實物、款項及有關資料不相符的,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有權自行處理的,應當及時處理;無權處理的,應當立即向單位負責人報告,請求查明原因,作出處理。�
(二)內部會計控制規范
1.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試行)
(1)內部會計控制的目標和原則
(2)內部會計控制的內容
(3)內部會計控制的方法
(4)內部會計控制的檢查
2.內部會計控制規范——貨幣資金(試行)
(1)崗位分工及授權批准
(2)現金和銀行存款的管理
(3)票據及有關印章的管理
(4)監督檢查
二、會計工作的政府監督
(一)會計工作的政府監督的概念
會計工作的政府監督主要是指財政部門代表國家對單位和單位中相關人員的會計行為實施的監督檢查,以及對發現的違法會計行為實施的行政處罰,是一種外部監督。
(二)會計工作的政府監督主體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為各單位會計工作的監督檢查部門,對各單位會計工作行使監督權,對違法會計行為實施行政處罰。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券監管、保險監管等部門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責和許可權,可以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實施監督檢查。如《稅收徵收管理法》規定,稅務機關有權檢查納稅人的賬簿、記賬憑證、報表和有關資料。
(三)財政部門實施會計監督的對象和范圍
財政部門實施會計監督檢查的對象是會計行為,並對發現的有違法會計行為的單位和個人實施行政處罰。違法會計行為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違反《會計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行為。
財政部門對各單位下列事項實施監督:
(1)是否依法設置會計賬簿;
(2)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是否真實、完整;
(3)會計核算是否符合《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4)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是否具備會計從業資格。�
此外,國務院財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依法對注冊會計師、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協會進行監督、指導。財政部門對會計師事務所出具審計報告的程序和內容進行監督。
(四)財政部門實施會計監督的方式
(五)會計工作政府監督的其他形式
(六)對實施監督檢查的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的保密要求
(七)各單位應當依法接受監督檢查
三、會計工作的社會監督
(一)會計工作的社會監督的概念
會計工作的社會監督主要是指由注冊會計師及其所在的會計師事務所依法對委託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的審計、鑒證的一種監督制度。此外,單位和個人檢舉違反《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行為,也屬於會計工作社會監督的范疇。
(二)注冊會計師及其所在的會計師事務所業務范圍
注冊會計師及其所在的會計師事務所依法承辦下列審計業務:
(1)審查企業財務會計報告,出具審計報告;
(2)驗證企業資本,出具驗資報告;
(3)辦理企業合並、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審計業務,出具有關報告;
(4)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審計業務。
(三)會計工作社會監督的相關問題
(四)對違法會計行為的檢舉
五、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
一、會計機構的設置
各單位應當根據會計業務的需要設置會計機構,或者在有關機構中設置會計人員並指定會計主管人員。對於不具備設置會計機構條件的單位,應當委託中介機構代理記賬。
(一)根據業務需要設置會計機構
(二)不設置會計機構的單位應設置會計人員並指定會計主管人員
(三)對於不具備設置會計機構條件的單位,應當委託中介機構代理記賬
二、代理記賬
(一)代理記賬的概念
代理記賬是指從事代理記賬業務的中介機構接受委託人的委託辦理會計業務。委託人是指委託代理記賬機構辦理會計業務的單位。代理記賬機構是指從事代理記賬業務的中介機構。
(二)代理記賬的基本要求
1.代理記賬機構具備的條件
2.代理記賬的業務范圍
代理記賬機構可以接受委託,受託辦理委託人的以下業務:
(1)根據委託人提供的原始憑證和其他資料,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會計核算,包括審核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等。
(2)對外提供財務會計報告。代理記賬機構為委託人編制的財務會計報告,經代理記賬機構負責人和委託人簽名並蓋章後,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對外提供。
(3)向稅務機關提供稅務資料。
(4)委託人委託的其他會計業務。
3.代理記賬機構與委託人的關系
4.委託代理記賬的委託人的義務
(1)對本單位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應當填制或者取得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原始憑證;
(2)應當配備專人負責日常貨幣收支和保管;
(3)及時向代理記賬機構提供真實、完整的原始憑證和其他相關資料;
(4)對於代理記賬機構退回的要求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進行更正、補充的原始憑證,應當及時予以更正、補充。
5.代理記賬機構及其從業人員的義務
(1)按照委託合同辦理代理記賬業務,遵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2)對在執行業務中知悉的商業秘密應當保密;
(3)對委託人示意其作出不當的會計處理,提供不實的會計資料,以及其他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要求,應當拒絕;
(4)對委託人提出的有關會計處理原則問題應當予以解釋。
三、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任職資格
(一)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設置
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是指在一個單位內具體負責會計工作的中層領導人員。
(二)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任職和條件
1.政治素質
2.專業技術資格和工作經歷
擔任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除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外,還應當具備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或者從事會計工作3年以上經歷。
3.政策業務水平
4.組織能力
5.身體條件
四、會計從業資格管理制度
(一)會計從業資格的基本要求
會計從業資格是指進入會計職業、從事會計工作的一種法定資質,是進入會計職業的「門檻」。
(二)會計從業資格管理制度的基本內容
1.會計從業資格的適用范圍�
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從事下列會計工作的人員(包括在中國大陸境內從事會計工作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人員以及外籍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1)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
(2)出納;
(3)稽核;
(4)資本、基金核算;
(5)收入、支出、債權債務核算;
(6)工資、成本費用、財務成果核算;
(7)財產物資的收發、增減核算;
(8)總賬;
(9)財務會計報告編制;
(10)會計機構內會計檔案管理。
2.會計從業資格的取得
(1)會計從業資格的取得實行考試制度。考試科目為: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會計基礎、初級會計電算化(或者珠算五級)。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大綱由財政部統一制定並公布。
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中共中央直屬機關事務管理局、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鐵道部、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後勤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負責組織實施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有關工作。
(2)會計從業資格報名條件。申請參加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人員,應當符合下列基本條件:遵守會計和其他財經法律、法規;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具備會計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
(3)會計從業資格部分考試科目免試條件。申請人符合基本報名條件且具備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認可的中專以上(含中專)會計類專業學歷(或學位)的,自畢業之日起2年內(含2年),免試會計基礎、初級會計電算化(或者珠算五級)。
會計類專業包括:會計學、會計電算化、注冊會計師專門化、審計學、財務管理、理財學。
3.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管理
(1)上崗注冊登記。持證人員從事會計工作,應當自從事會計工作之日起90日內,填寫注冊登記表,並持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和所在單位出具的從事會計工作的證明,向單位所在地或所屬部門、系統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辦理注冊登記。
(2)離崗備案。持證人員離開會計工作崗位超過6個月的,應當填寫注冊登記表,並持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向原注冊登記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備案。
(3)調轉登記。持證人員調轉工作單位,且繼續從事會計工作的,應當按規定要求辦理調轉登記。
(4)變更登記。持證人員的學歷或學位、會計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等發生變更的,應向所屬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辦理從業檔案信息變更登記。
(三)會計從業資格的管理部門
五、會計人員繼續教育
(一)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概念和特點
1.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概念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是指取得會計從業資格的人員持續接受一定形式的、有組織的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的教育和培訓活動,優化知識結構,不斷提高和保持其專業勝任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
2.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特點:
(1)針對性,即針對不同對象確定不同的教育內容,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解決實際問題;
(2)適應性,即聯系實際工作需要,學以致用;
(3)靈活性,即繼續教育培訓內容、方法、形式等方面具有靈活性。
(二)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內容和形式
1.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內容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會計理論、政策法規、業務知識、技能訓練和職業道德等。
2、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形式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形式以接受培訓為主,在職自學是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重要補充。
(三)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學時要求
會計人員應當接受繼續教育,每年接受培訓(面授)的時間累計不得少於24小時。
六、會計專業職務與會計專業技術資格
(一)會計專業職務
會計專業職務是區別會計人員業務技能的技術等級。會計專業職務分為高級會計師、會計師、助理會計師和會計員。高級會計師為高級職務,會計師為中級職務,助理會計師和會計員為初級職務。
(二)會計專業技術資格
會計專業技術資格分為初級資格、中級資格和高級資格三個級別。初級、中級會計資格的取得實行全國統一考試制度;高級會計師資格實行考試與評審相結合制度。
七、會計工作崗位設置
(一)會計工作崗位設置的基本要求
會計工作崗位是指一個單位會計機構內部根據業務分工而設置的職能崗位。會計工作崗位可以一人一崗、一人多崗或者一崗多人。但出納人員不得兼管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費用、債權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
(二)會計機構內部稽核制度和內部牽制制度
1.內部稽核制度
2.內部牽制制度
八、會計人員迴避制度
國家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任用會計人員應當實行迴避制度。單位負責人的直系親屬不得擔任本單位的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直系親屬不得在本單位會計機構中擔任出納工作。
直系親屬包括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以及近姻親關系。
九、會計人員的工作交接
(一)會計人員工作交接的概念及意義
1.會計人員工作交接的概念
會計人員調動工作、離職或者因病暫時不能工作,應與接管人員辦理工作交接手續。一般會計人員辦理交接手續,由單位的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負責監交。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辦理交接手續時,由單位領導人負責監交,必要時,主管單位可以派人會同監交。
2.會計人員工作交接的意義
(二)需要辦理會計工作交接的情況
(三)辦理會計工作交接的基本程序
1.交接前的准備工作
2.移交點收
3.專人負責監交
4.交接後的有關事宜
(四)交接人員的責任
移交人員對移交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的合法性、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會計資料移交後,如發現是在其經辦會計工作期間內所發生的問題,由原移交人員負責。
十、總會計師的設置及職責許可權
(一)總會計師的設置范圍
(二)總會計師的地位
(三)總會計師的任職條件
(四)總會計師的職責
(五)總會計師的許可權
第五節 法律責任
一、法律責任概述
(一)法律責任的概念
(二)法律責任的種類
1.民事責任
2.行政責任
(1)行政處罰
(2)行政處分
3.刑事責任
(1)關於犯罪
(2)關於刑罰
二、違反《會計法》規定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一)違反會計核演算法規定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1.違反會計核演算法律規定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行為
2.違反會計核演算法律規定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違反《會計法》關於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機構、會計人員有關規定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法律責任的種類包括:責令限期改正;罰款;行政處分;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追究刑事責任。
(二)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的法律責任
1.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的行為
2.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的行政責任
(三)隱匿或者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的法律責任
1.隱匿或者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的行政責任
2.隱匿或者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的刑事責任
(四)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的法律責任
1. 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或者隱匿、故意銷毀會計資料行為應當承擔的行政責任
2. 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或者隱匿、故意銷毀會計資料行為應當承擔的刑事責任
(五)單位負責人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會計法》規定行為的會計人員實行打擊報復的法律責任,以及對受打擊報復的會計人員的補救措施
1.單位負責人打擊報復會計人員行政責任
2.單位負責人打擊報復會計人員刑事責任
3.對受打擊報復的會計人員的補救措施
(六)財政部門及有關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國家秘密、商業秘密的法律責任
(七)將檢舉人姓名和檢舉材料轉給被檢舉單位、被檢舉人個人的法律責任
(八)違反《會計法》同時違反其他法律規定行為的處罰
三、違反《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規定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一)編制企業財務報告及接受外部監督中發生的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二)編制、對外提供虛假的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財務會計報告的法律責任
(三)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編制虛假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財務會計報告,以及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財務會計報告的法律責任
(四)違反規定,要求企業向其提供財務會計報告及其有關數據的法律責任
(五)對違反相關法律、行政法規法律責任的規定
四、會計法律制度案例分析
通過具體案例,分析、歸納從事會計工作應當了解、掌握的會計法律制度基本規定,以及掌握會計法律制度與做好會計工作的關系;分析、判斷會計行為合法與違法的界限及理由,以及違法會計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分析、判斷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社會監督、政府監督三者的區別和聯系;分析、判斷會計人員在會計監督中的職責許可權;分析、歸納會計人員如何依法進行會計核算,實施會計監督,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⑹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考試科目之一。是會計從業資格的必回考科目。
書主要講述四個答方面:
1、會計制度:介紹會計法律制度的構成、會計工作管理體制、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
2、支付結算制度:主要是支付結算概述、銀行結算賬戶、票據結算。
3、稅收徵收制度:介紹稅務管理、稅款徵收。
4、會計職業道德:職業道德與會計職業道德、會計職業道德與會計法律制度的關系、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會計職業道德的檢查與獎懲、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組織與實施、會計職業道德案例分析。
⑺ 財經法規知識點總結
財經 法規,是財會人員應知應會的基本功,以下是由我整理關於財經法規知識點 總結 ,提供給大家參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歡!
財經法規知識點總結——會計法律制度的構成
1、會計的基本職能是進行(1) 會計核算 ,實行(2) 會計監督 。
2、會計法律制度的構成,包括(1) 會計法律 、(2) 會計行政法規 、(3) 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 、
(4) 地方性會計法規 。
(1)會計法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注冊會計師法》。
① 制定主體: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會 。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1985年1月21日通過 ; 1985年5月1日起實施 ; 1993年12月29日修正 ;1999年10月31日修訂 , 自2000年7月1日起實施 。
③ 法律地位:《會計法》是我國會計法律制度中 層次最高 的法律規范。
(2)會計行政法規
① 制定主體: 國務院
② 代表法規:《企業財務會計 報告 條例》 、《總會計師條例》
(3)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
① 制定主體: 國務院財政部門
② 構成:A、 會計規章 、《XX辦法》(除《會計檔案管理辦法》) 《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
B、 會計規范性文件
(4)地方性會計法規制定主體: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會 第二節 會計工作管理體制
1) 國務院財政部門 主管全國的會計工作
1、會計工作的主管部門
2) 縣級以上 地方各級財政部門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會計工作1)國家實行統一的會計制度,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由 國務院財政部門 制定並公布。
2、會計制度的制定許可權(2) 國務院有關部門 可以制定具體辦法或者補充規定,報國務院財政部門 審核批准
3)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 ,可以制定具體辦法,報國務院財政部門 備案 。
1)管理部門各級財政部門
3、會計人員的管理① 會計從業資格管理
2)管理范圍② 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職務)管理
③ 會計人員評優表彰獎懲
④ 會計人員繼續 教育
4、單位內部的會計工作管理: 單位負責人 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 真實性 、 完整性 負責。
第三節 會計核算
)依法建賬
(2)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進行會計核算
1、會計核算的一般要求 3)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和完整
(4)正確採用會計處理 方法
5)正確使用會計記錄文字
(6)會計電算化必須符合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
(1)依法建賬的主體: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
《會計法》沒有對 個體工商戶 提出建賬要求。
(2)確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是否需要進行會計核算的標准 注意:並非所有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都需要進行會計記錄和會計核算。
【例題】下列經濟業務事項中,需要進行會計核算的是( )
A、洽談業務 B、簽訂合同 C、履行合同並引起資金運動 D、履行合同但沒有引起資金運動
(3)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和完整
① 會計資料,主要是指 會計憑證 、 會計賬簿 、 財務會計報告 等會計核算專業資料。 ② 會計資料的基本質量要求是A、 真實性 ;B、 完整性 。
③ 偽造 是指以虛假的經濟業務事項為前提編造不真實的會計資料, 以假充真 。
變造 是指用塗改、挖補等手段來改變會計資料的真實內容、歪曲事實真相的行為, 篡改事實 。 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 ,是指編造虛假會計資料或直接篡改財務會計報告的數據, 以假亂真 。
(4)正確採用會計處理方法
① 各單位採用的會計處理方法,前後各期應當一致, 不得隨意變更 ;
② 確有必要變更的,應當按照 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 的規定變更,而不是經某某機關同意。 ③ 應當將變更的原因、情況及影響在 財務會計報告 中予以說明。
(5)正確使用會計記錄文字
① 會計記錄的文字 應當使用中文 ;
② 民族自治地方會計記錄 可以同時使用 當地通用的一種民族文字;
③ 在中國境內的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和其他外國組織的會計記錄 可以同時使用 一種外國文字。 注意:任何單位的會計記錄文字均可以只使用中文,絕不能不使用中文。
(1)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
(2)財物的收發、增減和使用
(3)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
2、會計核算的內容(4)資本、基金的增減
(5)收入、支出、費用、成本的核算
(6)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
7)其他事項
(1)是什麼: 公歷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